目前位置:林家樂.com > 林家樂的禅學 > 虚云老和尚:我去去就来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林家乐问:"般若重要吗?"
林家乐问:”禅?“
觉醒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自己
自性本来是佛,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清净……
禅是离开文字、语言或符号
禅说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西藏《色戒》影片触碰佛学深處
最圆满的教育——佛法
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
巴基斯坦的佛迹遗存
修行故事
禅海拾贝
虚云老和尚:我去去就来
《达摩祖师傳》电影,仅供参考。
央视大型记录片《六祖慧能》全六集 !让你了解一代禅师如何练就!
先生·南怀瑾
觉知,在你的修行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虚云老和尚:我去去就来

 

 

虚云老和尚:我去去就来

 

体光老和尚:

  我在云居山,我看着虚云老和尚啊,好象很容易,这安安静静的就跟睡着了一样就断了气,看着没有一点痛苦,这就是他呀,几十年、百把年的修行,临命终现瑞相。虚云老和尚,人家把他软禁了,他跟那些头头说:我犯什么法?你这样搞啊,我死不闭目!老和尚断了气,两个眼睛是圆的,瞪起来了!这是金刚相;老和尚那个手啊,变成了兜罗绵手,跟佛的手一样,我们这个手只能往里弯才能拿东西,他那手啊,翻过来也能拿东西,就跟棉花一样,那就是说,他不是一般的人,兜罗绵手只有佛有,这是三十二相之一,那两个眼睛是圆,他一生都是闭着眼睛,嘴呀,张的是圆的,因为他说过嘛,他说他死不闭目,这算有主宰呀!后来,大家勉勉强强的给他老人家化身,我也看见了,他除了一点灰,还有几个大腿上的骨头,其他的都是舍利。

  云门事变——虚云老和尚惨遭军警毒打,入定神游兜率天宫内院(摘自《体光老和尚开示录》 )

  云门事变,1951年大陆“镇压反革命”运动中,发生震惊世界的云门寺僧受迫害之事件。1951年2月,其时适全国“镇反”运动开始,有湖南某县不良分子某等混入其中,湖南公安局部门追至云门,将其捉拿归案。由是之故,遂引起乳源地方当局对云门寺新老僧众的怀疑,甚至误传云门藏有军械、电台。地方当局乃于夏历二月二十四日派出百余军警,将寺院团团包围。为搜寻军械电台,所有殿堂房舍均经详细搜查,一无所获。此即海内外一时甚传的“辛卯云门事变”的开始。直至夏历五月二十三日,京穗调查组至寺,一场镇反扩大事件始告平息。

  在云门事变中,乳源地方当局派遣地方干部及民兵百余人包围广东曲江云门寺。以该寺隐匿革命分子、窝藏军械及金银为由,拘禁残杀僧人,非法占领寺内,毁坏大殿屋瓦及佛祖金像、法器,并将监院明空及职事僧惟心、悟慧、真空、惟章等二十六名僧人掳去,酷刑逼供,有被打致死与折断手臂者。又囚禁虚云老和尚,并搜去其毕生珍贵著述。当时虚云老和尚年已一百一十二岁,然而仍遭受军警多次毒打,并断绝饮食,全寺僧众百余人集中禁闭于禅堂者十八日,饮食睡眠均在其中,大小便有军警看守,使清净佛地变成了恐怖监狱。直到五月间“云门事变”传到韶州,大鉴寺僧人通知海内外同门,联合营救。后来北京方面电令地方政府严查,云门之围始解。另外佛源,觉民,宽度,法云等为保护虚老及寺僧,毅然燃指供佛发愿,秉受虚老慈命,不惜身命,赴京求助。在爱国将领陈铭枢(虚云老和尚皈依弟子,时任大陆政府中南局副主席)、民革主席李济深(虚云老和尚皈依弟子,时任大陆政府副主席)、周恩来总理、叶剑英元帅(当时主政广东)过问下,厄难最终得解。

  1951年3月的时候,虚云老和尚被单独囚禁在一个房间里,门窗封闭,不给饮食,大小便也不许外出。日夜就只有一盏小灯,很暗,像地狱一样。过了两天,有十几个大汉进来,逼老和尚交出黄金白银及枪械,老和尚说没有,他们就毒打老和尚。先用木棒,后来用铁棍,打得老和尚头上脸上身上都是血,肋骨折断几根,一边打还一边盘问。老和尚入定了,他们打得扑扑响,老和尚闭上眼睛,也不说话。这天连打了四次,他们以为老和尚快死了,便把老和尚摔到地上,然后和看守一起离开了。侍者等到晚上,把老和尚抱到床上。到了初五日,那帮人听说老和尚没死,就又来了,看到老和尚端坐在床上入定,他们更生气了,用大木棍打他,把他拖下地,十几个人用皮鞋踩,老和尚当时五窍流血,倒在血泊之中。他们以为老和尚这回肯定死了,便很得意地走了。到了夜晚,侍者又把老和尚抱到床上,老和尚任然端坐在那里。到了初十的早晨,老和尚慢慢作吉祥卧躺下了,就像佛涅盘那样,过了一天一夜,没有动静,侍者把灯草放在他的鼻孔试试他的呼吸,灯草丝毫不动,以为他老人家圆寂了,只是老和尚还有体温,颜色也很怡然。两位侍者守着,到了十六早晨,老和尚微微呻吟了一下,侍者见师还活着,十分惊喜,立即扶师起坐,并告以入定已八日整。老和尚答道:“我觉才数分钟而已。”令侍者法云“速执笔为我记录,勿轻与人说,启疑谤也”,老和尚缓缓地把神游兜率天听弥勒菩萨说法的事告诉了侍者法云等人:

  “余顷梦至兜率内院,庄严瑰丽,非世间有。见弥勒菩萨,在座上说法,听者至众。其中有十余人,系宿识者。即江西海会寺志善和尚。天台山融镜法师。歧山恒志公。百岁宫宝悟和尚。宝华山圣心和尚。读体律师。金山观心和尚。及紫柏尊者等。余合掌致敬,彼等指余坐东边头序第三空位。阿难尊者当维那,与余座靠近。听弥勒菩萨讲“唯心识定”。未竟,弥勒指谓余曰:‘你回去。’余曰:‘弟子业障深重。不愿回去了。’弥勒曰:‘你业缘未了,必须回去。以后再来。’并示偈曰:

  识智何分 波水一个 莫昧瓶盆 金无厚薄

  性量三三 麻绳蜗角 疑成弓影 病惟去惑

  凡身梦宅 幻无所著 知幻即离 离幻即觉

  大觉圆明 镜鉴森罗 空花凡圣 善恶安乐

  悲愿渡生 梦境斯作 劫业当头 警惕普觉

  苦海慈航 毋生退却 莲开泥水 端坐佛陀

  ‘以下还有多句。记不清了。尚另有开示。今不说。’(详见虚云老和尚年谱一八一及一八二页)

  几天后,那帮人见老和尚仍然活着,感到很奇怪,心里有些害怕。他们于是商量了一下,有一个领头的人问侍者:“为什么老家伙打不死呢”。侍者回答说:“老和尚为众生受苦,为你们消灾,是打不死的,久后自知。”他们越发感到很害怕,从此不敢再向老和尚下毒手了。后来他们看到这件事搞大了,却一无所获,因为害怕泄漏风声,所以继续围困云门寺,并继续搜查,不准出家人说话,不准外出,吃饭也受到限制和监视。过了一个多月,老和尚受了毒打,伤口发作了,病得越来越厉害,眼不能看,耳不能听。那帮人看老和尚打不死嘛,也就只好作罢走了。

  我看公安局走了,我想看看虚老和尚去,老和尚在那床上睡着了,他一看见我呀,就说:你赶快走吧,公安局要看见会打你呀,你不要在这里。他说到这里,他说:我这骨头都断了!

  我看着老和尚鼻子往外流血,嘴也往外流血,老和尚说:你走吧,还到禅堂里去,假若是公安局一来,看到你在这里,他还要打你啊,你赶快走。

  我一出他那个门口啊,老和尚在外边呢!他在那边招呼工人修房子、开窗户,你说这是怎么回事?那就是他在屋里打的要死,流了多少血,骨头也断了,我一出门口,他又在那招呼工人这房子怎么搞怎么搞,你看!后来我又到他跟前去,老和尚这手一摇一摇,你不要来!这我亲眼在那儿看到的嘛!

  这一点儿都不假呀!我们这个思想不要分析他,你也分析不到,这叫不可思议!要相信这个,这不是假的!你看虚老和尚一天走几百里他不知道,这就是定,他那个定不是一定盘着腿子,眼睛闭上这才能入定,走路他也在定中,话头追的紧,抓住不放,就入他那个定。

  《楞严经》上说:了了见,无所见,能见一切法,能见无所见,见见之时,见非是见。行住坐卧,不离这个。象这种人,他不会错路,住山和闭关的人要懂这个,他闭关不要问人了,路头清爽,住到深山里,碰到境界不会有事,不管在哪里,就是死去生来,此界他方,也没有障碍,他了了分段生死,要活几年就活几年,要不想活,今天死也行。

  云门事件发生的时候,寺中一百多僧人都被关起来了,常住里抓走了三、四十人,他们有的是在旧社会当过兵的,有的家里有几亩地,就划成了地主。在国民党时候当过兵的,把这些人都抓走了,有的后来就没有消息了。他们这个拿着木棒,那个拿着铁棍,一定要把虚云老和尚打死,老和尚他了不起啊,他说:“不管你们怎么打,我不死!” 你们看看,老和尚敢这样说,身上都打伤了,肋骨折断几根,五窍流血,他就是不死,那时他已一百一十多岁高龄!也就是说,他老人家是乘愿再来,是再来的菩萨呀!

  1952年春,在多次邀请下,虚云和尚离开云门寺北上京城。出发前自书一偈:坐阅五帝四朝,不觉沧桑几度;受尽九磨十难,了知世事无常。(《虚云和尚全集》第八册《传记资料》(上)第164页)

  遗嘱——法赖僧传,僧衣不可改!

  还没有圆寂的时候,他写了一张遗嘱,他死的时候,确确实实一百二十岁,这我知道。死了,就在他那个茅棚很近的地方挖了一个坑,弄些山上的柴火,把他那个龛子放到上面,就把他烧了!烧的时候,那时候正是斗争啊,五九年哪,虚云老和尚也受了摧残,他也是右派。后来老和尚另外又写了一个遗嘱,他说,这个和尚衣服可不要改呀,改了这个衣服,我们僧相没有了,佛教就不存在了,佛教的存在,就靠这个和尚衣服啊,靠这个庙啊!没有这个庙,没有僧人衣服就不行了!虚老和尚圆寂的时候说,以后出家剃头啊,要照他说的四句,跟以前不一样,说:金刀剃除娘生发,脱去尘劳不净身,圆领方袍僧相现,法王座下又添孙。这是虚老和尚说的,后来云居山收徒弟,剃头的时候都要说这个。

  虚云老和尚最后遗言

  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

  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只有一字,曰:戒。

  说毕合掌道珍重。诸人含泪而退。(摘自《虚老和尚开示录》)

  虚云和尚 临终所写的话(历史资料)

  虚云和尚无病无疾,圆寂前当晚,住在自己的茅棚中。至半夜时起床,发现房间内有二僧,为照顾虚老,他们自己偷偷溜到虚老茅棚里。二人皆身体蜷缩睡在,虚老床头和床尾。见虚老醒来,床头僧起身,看着虚老和尚。虚老见此云:“你怎么在这里呀?”床尾僧此时也醒来,站了起来。虚老见此云:“你也在这里?”

  之后,虚老让两人回寮休息。两人离开后,不忍离去与其他赶来的僧人,沙弥等,共有四五人或五六人,围绕在虚老和尚茅棚的窗户上,在缝隙中向里面观看。见虚云老和尚,倒了一杯水喝下,在桌子上写下了几个字,之后卧床而眠。

  次日,虚云和尚圆寂!虚云和尚最后写下的内容大意是:反对我的人,你们不要反对了,我马上就要走了;舍不得我的人,不要舍不得了,我去去就来。

  虚云和尚的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中华民族苦难最深重的时期,也是中国佛教最低迷、僧团社会地位最低下的时期。在漫长的行脚参方过程中,虚云和尚对当时僧团中的种种不如法现象,都有真切的了解,对中国佛教衰败的原因和未来走向,也作过深刻的反思。他认为,僧团是佛教的核心。僧团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佛教的前途和命运。在《末法僧徒之衰相》一文中,虚云和尚甚至严厉而痛切地警示天下衲子:俗有言,“秀才是孔子之罪人,和尚是佛之罪人”。初以为言之甚也,今观末法现象,知亡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灭佛法者,僧徒也,非异教也。

  虚云和尚在《教习学生规约》中讲:自正眼不明,人心陷溺,有蔽于声色货利者,有惑于异学左道者,有误于旁蹊曲径者。举世茫茫,赖有人焉,弘传正法,使觉树凋而复茂,慧日暗而再明。无如末劫,障深慧浅,德薄垢重,求其识因果、明罪福亦已难矣!况明心见性入圣超凡乎?所以剃染虽多,解悟者鲜,因乏明师启迪;即有教者,不过学音声法事以为应世之具,将我佛度世悲心,翻为粥饭工具,不亦深可慨乎!

  赞虚云和尚偈:

  宣化上人

  中流砥柱挽狂澜,仆仆风尘救倒悬

  为法忘躯无自己,恒顺众生有人缘

  黑暗明灯光普照,苦海慈航度大千

  云居真如留圣迹,源远泽长法界宽

  文章来源:正法清流

 

 

 

 

 

虚云老和尚:怎样才是如法的静坐?

 

 

  怎样才是如法的静坐?

  一泓清水漾微波 无去无来意若何

  寻味个中消息否 泠然万法影痕过

  静坐的重要观念:

   (一)静坐不过是教行人返观自性的一种方便方法。简言其要,则在于系念一句佛号(或阿弥陀佛、或观世音菩萨皆可。)心心相契,念念相续,由心而出,从耳而入,莫令间断。

  果能如斯,则更无余缘杂入矣。若能久久不退,弥勤弥专,转持转切,不分行住坐卧,岂觉动静闲忙,便可一直到家,永生安养。居士才觉得有些定明澄澈之境,便生心动念而执著之,宜其不能进步。

  (二)静坐宜取乎自然。身体有病,宜适当调养,不必勉强支持。修行用功不拘于行住坐卧也。

  (三)悟道不一定皆从静坐得来。古德在作务行动中悟道者,不可胜数。悟道仅为真正修道的开始,由修而证,则神通不待求而自得矣。若专为求得神通而修行,是魔见,为学佛人所不齿者。

   (四)参禅、念佛、持咒等一切法门,皆教众生破除妄念,显自本心。佛法无高下,根机有利钝,其中以念佛法门比较最为方便稳妥。居士受持《佛说阿弥陀经》,熟览《印光法师文钞》,若能依而行之,则净土现成,万修万去。

   (五)荤食造杀害生,大违慈旨。令人智昧神昏,增长贪嗔淫欲,身后业案如山,冤怨债报,宁有了日。

  静坐修行的目的,要了生死,荤食则增加无边生死,漏瓶盛油,虚劳精神,智者可以自审矣。莲池大师戒杀放生文,当熟览谛受。

   (六)静坐如法,可使四大匀调,促进健康。

  (七)“归元性无二,方便有多门。”八万四千法门,对治众生八万四千烦恼,莫不殊途同归,惟当择其契理契机者而修持之。平常日用,皆在道中行,那里不是道场?本用不著什么禅堂,也不是坐才是禅的。

  所谓禅堂,所谓坐禅,不过为我等末世障深慧浅的众生而设。

 

  打坐注意事项:

   坐禅要晓得善调养身心,若不善调,小则害病,大则著魔,实在可惜。禅堂的行香坐香,用意就在调身心,此外调身心的方法还多,今择要略说:

   跏趺坐时,宜顺著自然正坐,不可将腰作意挺起,否则火气上升。过后会眼屎多,口臭气顶,不思饮食,甚或吐血。又不要缩腰垂头,否则容易昏沉。

   如觉昏沉来时,睁大眼睛,挺一挺腰。轻略移动臀部,昏沉自然消灭。

  用功太过急迫,觉心中烦躁时,宜万缘放下,功夫也放下来。休息约半寸香,渐会舒服,然后再提起用功。否则日积月累,便会变成性躁易怒,甚或发狂著魔。

   坐禅有些受用时,境界很多,说之不了。但你不要去执著它,便碍不到你。俗所谓“见怪不怪,其怪自败。”虽看见妖魔鬼怪来侵扰你,也不要管他,也不要害怕,就是见释迦佛来替你摩顶授记,也不要管他,不要生欢喜。《楞严经》所谓:“不作圣心,名善境界;若作圣解,即受群邪。”

文章来源:南安古竹岩寺

2019年3月10日更新

 

 

 

 

 

《 虚云老和尚禅修开示 》

 

 

 

 

 

 

佛说: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人

 

佛说:

来是偶然的,走是必然的。

所以你必须,随缘不变,不变随缘。

佛说:

愚痴的人,一直想要别人了解他。

有智慧的人,却努力地了解自己。

佛说:

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

佛号放入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佛说:

修心以净心为要,修道以无我为基。

过去事,过去心,不可记得;

现在事,现在心,随缘即可;

未来事,未来心,何必劳心。

佛说:

走路时走路,吃饭时吃饭,

活在当下。

佛说:

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

甚至他伤害过你,

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快乐。

佛说:

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

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

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佛说:

同样的瓶子,你为什么要装毒药?

同样的心里,你为什么要充满着烦恼?

佛说:

人是未醒佛,佛是已醒人。

佛说:

在找到智慧之前得先找到快乐,

找到快乐之前得先找到自己。

人要寻求最高的觉悟,

得先明白自己和自己与时空的关系。

佛说: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佛说:

三千繁华,弹指刹那,

百年过后,不过一捧黄沙。

文章来源:早安精读

2018年2月3日更新

 

 

 

 

 

《金刚经》中的9大人生真相,大梦顿醒!

 

  佛教开示

  导读☞ 《金刚经》,最伟大的佛教经典之一,包含了大乘佛教的最高智慧,被奉为“诸佛之智母、菩萨之慧父、众圣之所依”。

  在中国古代,上至帝王将相,名流士大夫,下至贩夫走卒、百姓之家,无不推崇《金刚经》、奉持《金刚经》,历经千年,这部经典已经深深的融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金刚经说什么》,是南怀瑾完整讲授《金刚经》的讲演整理,全书20万字。我们从全书中精选出以下10段,那是《金刚经》和南怀瑾,共同告诉我们的九大人生真相,让人大梦顿醒。

  真相一:心境决定处境

  真正悟了道,就没有时间观念。金刚经告诉我们,「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时间是相对的,真正的时间,万年一念,一念万年,没有古今,没有去来,等于一首古诗:「风月无古今,情怀自浅深」。

  月亮、太阳、风、山河,它们永远如此,古人看到的那个天,那个云,也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天和云,是一样的世界。未来人看到的也是。风月虽是一样,但是情怀有浅深。有些人看到风景很高兴,痛苦人看到一样的风景,却悲哀的要想死,都是个人自己唯心所造。

  不管儒家、佛家、道家,以及其他一切的宗教,人类一切的修养方法,都是这三个字──善护念。好好照应你的心念,起心动念,都要好好照应你自己的思想。

  众生一切的心都在变化中,像时间一样,像物理世界一样,永远不会停留,永远把握不住,永远是过去的,所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我们刚说一声未来,它已经变成现在了,正说现在的时候,已经变成过去了。这个现象是不可得的,一切感觉、知觉,都是如此。

  可是一切众生不了解这个道理,拼命想在一个不可得的「三心」中——过去、现在、未来,想把它停留住,想把它把握住。

  真相二:自助,才有天助

  佛并不是权威性,也不是主宰性。佛这个主宰和权威,都是在人人自我心中。所以说一个人学佛不是迷信,而是正信。正信是要自发自醒,自己觉悟,自己成佛,这才是学佛的真精神。如果说去拜拜祈祷一下,那是迷信的作法;想靠佛菩萨保佑自己,老实说,佛不大管你这个闲事,佛会告诉你自己保护自己的方法。

  这一点与中国文化的精神是一样的,自求多福,自助而后天助,自助而后人助。换句话说,你自助而后佛助。如果今天做了坏事,赶快到佛菩萨前面祷告,说声对不起,佛就赦免了你,那是不可能的。

  真相三:心如镜,方知人生如梦

  所谓如来,心如明镜,此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

  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他是学禅的,他的诗文境界高,与佛法、禅的境界相合。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象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

  人生真正体会到事如春梦了无痕,就不需要再研究金刚经了。

  真相四:清福谁都有,却没人享得了

  红尘里的人生,就是功名富贵,普通叫做享洪福。清净的福叫做清福,人生鸿福容易享,但是清福却不然,没有智慧的人不敢享清福。人到了晚年,本来可以享这个清福了,但多数人反而觉得痛苦,因为一旦无事可管,他就活不下去了。有许多老朋友到了享清福的时侯,他硬是享死了,他害怕那个寂寞,什么事都没有了,怎么活啊!

  真正的福报是什么呢?清净无为。心中既无烦恼也无悲,无得也无失,没有光荣也没有侮辱,正反两种都没有,永远是非常平静的,这个是所谓上界的福报──清福。清福每个人都有,我们每一个人都有清闲的时候,可是一天到晚无事,闲在家里,你闲不了啊!自己会掉眼泪,好像被社会上人忘掉了,又怕被人家看不起!没有一个人递一张名片来看我,都没有人发个请帖来,也没有人打个电话问候我,唉呀!我好悲哀啊……他有清福不会享!

  真福报那么难求吗?非常容易!可是人到了有这个福报的时候,反而不要了,都是自找烦恼。

  真相五:不圆满,才是真实

  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上,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圆满的,假使圆满他就早死掉了,因为佛称的娑婆世界,是一个缺陷的世界,所以要保留一点缺陷才好。曾国藩到晚年,也很了解这个道理,他自己的书房叫做求缺斋,一切太满足了是很可怕的,希望求到一点缺陷。

  因此在这个有缺陷的世界,有福报的人没有智慧,有智慧的人没有福报。书读得好的,多半是福报差一点;命运好一点的人,多半在知识上少一点,有了这一面就少掉那一面。

  真相六:心的真相是无相

  譬如电灯,电风扇,把开关一打开,这个电来了,但是看不见电,只感觉到光,感觉有风,电来了没有?来过了,好像没有来,它又消散了。电去了没有?去了,好像没有去,再发动它又来了,它是不来也不去,不生也不死。

  如来这个名号,也就是说明心性本来的那个现象,这个现象就是佛经所讲的相,也就是心相,心性起作用的一种现象。我们再缩小一点来说,第一分钟一个人开始讲话,我们大家听到没有?若来,好像来过了,每一句话听过了,又过去了,若去,好像走掉了,他再说,又来了,但这个本体如如不动。

  所以佛经说的是形容,当我们证到修养到那个境界,几乎近于清净空相的时候,如如不动。好像不动,没有真不动,假使真不动的,那就是个死东西了。

  真相七:不理烦恼,才能真正消除烦恼

  思想哪里来?哪里去?「无所从来,亦无所去,是名如来。」你为什么去管思想?它来的时候,贸然而来,去的时候,贸然而去,所以大家打坐的时候,拼命想把妄想空了,你看,多傻啊!

  你为什么除妄想?妄想本来空的呀,留也留它不住,哪个人把思想留住了?你说我觉得痛苦烦恼,你不是说傻话吗?昨天的日子早过去了,昨天的烦恼早没有影子了,现在坐在这里不烦恼嘛!你现在很烦恼,等一下不烦恼嘛!不可能永远烦恼,烦恼并不停留。

  我们要经常观察自己的烦恼,心行,不来也不去,不坐也不卧,不生也不灭。前一个念头没有了叫做灭,后面一个念头来了叫做生,生出来的东西一定有灭亡,灭了以后就没有了吗?不是断灭相,它又会生。生生灭灭,如水上的波浪一样,波浪尽管在动,动了以后那个波浪又一个个散了。尽管波浪看不见,全体的波浪是水变的呀,水没有动过,还是那么多,不多也不少,永远在那里。

  我们用各种方法修持,都是拚命要弄平自己心中那个波浪,想尽办法要让那个波浪变平,变平了又怎么样?变平了还是水!不平呢?不平也是水。所以说,拼命去弄平,这不是自找麻烦吗?对不对?是不是这个道理?

  真相八:时空是相对的

  人经常说人生如梦,好像梦就是没有,这个观念、思想是错误的。梦不是没有,梦是有,偶然的,暂时的,片面的。心理学研究显示,最长的梦没有超过五秒钟的。人睡着做了一个梦,梦见从小长大,经过了多少事,直到最后自己死了,醒来眼泪流湿了枕头,梦中经过几十年光阴,实际上只有三秒钟。

  梦中的时间、空间是相对的,爱因斯坦也了解到时空是相对的。我们在地球上过半个月,月亮上只是一夜,这个世界上一年,太阳里只是一昼夜。还有其它世界,我们过一百年,他们才过了一昼夜,我们人的一昼夜,却是许多小生物的万世万生,死了又生,生了又死,千百亿化生不晓得过了多少时间。所以宇宙间任何星球,时空都是相对的。

  真相九:人比鬼更可怕

  住在山里的山魈,很有意思,他们有事的时侯,要跑到别人家里借锅子和碗筷。他们的样子很丑陋,矮矮的,就像人倒着脚走来。讲的话我们也不懂,必须要用手去指要借的东西,那些山里头的人都知道,有些坏心眼的人,却准备一套骗他们的。

  准备什么呢?纸做的锅,纸做的碗,他就很高兴的借回去了,结果火上一烧就完了。可是山魈非常守信用,不知道他用什么方法,有钱人家的东西就到他那里去了,但是他一百里范围以内不偷的,他要到外地弄个锅碗来还你。

  许多山里的穷人都拿这些玩意骗鬼,所以鬼不可怕,而人是真正的坏,连鬼都要骗。

  《金刚经》一开始,佛就摆一个榜样给我们看,他自己穿上衣服,化缘、吃饭,吃完了,洗了泥巴脚,敷座而坐。也没有一个学生把他位置铺好,是他自己来安置,弄弄好,敷坐,把位置拍拍平,然后自己上去坐。

  怎么样叫修行?开头就全说完了——不规规矩矩做人,老老实实做事,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就是修行。

  ——《金刚经说什么》

  来源 | 内容来自网络

   2018年3月12日更新

 

 

 

 

别等了!

 

衣服丢了纽扣,

才知道什么叫依赖;

锁头丢了钥匙,

才明白什么是离不开。

有些结束悄无声息,

我们都没有做错什么,

只是有了不一样的轨迹;

有些离开措手不及,

我们还没有诉说别离,

只有两颗心还留在过去。

还没来得及好好在一起,

就已悄然失去;

还有好多故事没有结局,

却已随风而去。

等,等我们有安排,

时间不是安排出来的,

而是留出来的;

等,等我们的将来,

将来若是没有现在,

也只是一片空白。

每一份遇见都是天意,

而每一种陪伴都是人意;

每一次相识都是眼缘,

而每一种相知都是心缘。

喜欢一个人也许没有为什么,

但离开一个人都有因为什么;

对一个人好或许是无缘无故,

不再对一个人好却是有凭有据。

等你有空了,

想找的人已经不见了;

等你心情好了,

要联络的情早就变淡了。

千万别等为时已晚,

才知遗憾;

一定别等朋友走远,

才晓感叹。

有一个痛心的词叫作:失去;

也有一个暖心的词叫:珍惜!

文章来源:新盘古精读

 

 

 

 

 

死亡真的是一种幻觉吗?新的证据不断证明

 

  在老朋友去世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说:“现在贝索比我先行一步,离开了这个奇怪的世界。但这并不意味着什么。对于我们笃信物理学的人来说,过去、现在和未来之间的区别只不过是一种幻觉而已,尽管这种幻觉有时还很顽固。”

  新的证据不断表明,爱因斯坦是正确的:死亡只是一场幻觉。

  我们的传统思维方式是基于这样的信念:世界具有一种独立于观察者的“客观存在”性。但一系列的实验表明,恰恰相反。我们原本认为生命只是碳元素的活动和一种分子混合物:生如夏花,惊鸿一现后,便化归尘土。

  人类之所以会相信死亡,是因为我们生来就被教导说“人终有一死”。当然,这也是因为,我们总是想当然地将自己与身体相关联,而且我们知道肉体会死,故事到此终结。但是“生物中心论”告诉我们,死亡也许并非是我们所认为的谢幕曲。

  令人惊讶的是,如果你将生命和心识作为起作用的因素纳入其中,你就可以解释科学中某些最大的难题。例如,为什么空间和时间,甚至物质本身的性质,都取决于观察者?为什么宇宙中的法则、相互作用力以及一系列的参数,看起来调整得如此精确,从而使得生命得以存在?——这一切都会得到清晰的解答。

  除非我们认识到,宇宙其实存在于我们的头脑“内部”,否则,任何理解现实的企图只会是前路茫茫。

  宇宙内在于心

  想想“外面”的天气:你会看到蓝色的天空,但是适当地改变你大脑中的细胞,可以使天空看起来是绿色或者红色。事实上,稍微使用一下基因工程手段,我们可以使任何物体显示“红色振动”,或者产生噪音,甚至能使你想和某些鸟类发生性关系。你原来认为天色亮了起来,但是大脑电路改变后,你会觉得它又黑了下去。你认为天气炎热而潮湿,但是热带青蛙可不这么觉得,它们会觉得又冷又干。这种逻辑几乎适用于所有事物。最根本的一点是:没有心识的参与,你看到的一切都不能呈现。

  事实上,你不能透过包裹着你大脑的头盖骨看任何东西。你的双眼也不是世界的入口。此刻你看到和感觉到的一切,甚至你的身体,只是产生于你意识中的一连串信息。根据“生物中心论”,空间和时间并不是我们所认为的那种坚实、冰冷的客观物体。试着在空中挥一挥手,如果你已把一切都移走,还会有什么留在那里?不会有任何东西。时间也是如此。时间和空间仅仅是把一切整合为一体的工具。

  想一想著名的双缝实验。当一个粒子穿越一道屏障上的两条缝隙时,如果科学家们做了观察,以确定粒子是从哪一条缝隙穿过,粒子的行为就会像一颗子弹,从这一条或者另一条缝隙穿过。但是如果不观察,粒子则会像波一样同时穿过两条缝隙。粒子怎么会因为你看或不看而改变它的行为呢?答案很简单:现实是一个有心识参与的过程。

  或者考虑一下著名的海森堡不确定性原理。如果真的存在着一个世界,在那里,粒子们只是来回跳跃,那么我们应该可以测量这些粒子的一切性质。但事实却不是如此。例如,一个粒子的确切位置和动量无法同时被知道。对一个粒子而言,它怎么会在意你想要测量什么的决定呢?

  还有,一对处于银河系两端的纠缠粒子,为何会即刻连接在一起呢,就好像时间和空间并不存在?答案仍然很简单:因为他们并非只是“在那里”:时间和空间仅仅是我们意识的工具。

  死亡在一个“没有时间、没有空间”的涅槃世界里是不存在的。不朽并不意味着恒久存在于时间之中,而是完全属于时间之外。

  人死后还是存在的吗?

  我们考虑时间的线性方式,与近来另外一系列实验也不相符。2002年,科学家们证明,光的粒子,即“光子”,能够提前知道与其相距遥远的“孪生”光子在未来会经历什么。他们测试了光子对之间的“通讯”方式。让其中一个光子完成整个旅程,在这一旅程中它必须决定是以波还是粒子的形式出现。研究者延长了另一个光子到达观测器所走的距离。为了防止另一个光子坍缩为粒子,他们加了一个干扰器。

  然而,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第一个光子在研究者实施操作之前,就已经知道他们要做什么。这一信息即刻穿过两个光子间的距离,好像在它们之间并不存在时空。在其孪生光子遇到干扰器之前,第一个光子就做出了决定:不以粒子的形式出现。如何设置实验并不重要,我们的意识和认知,才是决定粒子行为的唯一因素。一系列的实验一再证实这种“观测者依赖”效应。

  很显然,我们生活在同样的世界之中。但是批评家们却认为这种行为只限于微观世界。然而,这一“两种世界”的观点并没有合理的依据,这种观点正被全球各地的实验室所质疑。

  几年前,约斯特等人在《自然》杂志发表的一篇论文表明:量子行为延伸到了日常领域的尺度。振动的离子对被诱导到纠缠态,以致于当它们被远距离分开时,其物理特性仍会被“绑定”在一起。爱因斯坦将此称为“鬼魅似的远距作用”。

  另一个被称为“巴克球”的巨型分子实验也表明,量子现实超出了微观世界的范围。2005年,碳酸氢钾(KHC03)晶体展现了半英寸高的纠缠的脊线,显示了量子行为也可以触及到人类尺度的宏观世界。

  我们通常会认为《星际迷航》里的“多重宇宙”理论是虚构的,从而拒绝承认此见解。然而,能够为这种流行说法提供支持的科学证据可不止一点点。量子物理学中一个众所周知的观点是,观测结果不能被完全预测。

  相反,存在着一系列可能的观测结果范围,每种观测结果对应着不同的概率。一种主流的解释,即“多世界”诠释认为:每一种可能的观测都对应着一个不同的宇宙,“多元宇宙”或“平行宇宙”。无限数量的宇宙同时存在,任何事都可能在“多元宇宙”中的一些宇宙发生。在这种情况之下,不存在任何真正意义上的死亡。

  所有可能的宇宙都同时存在,无论其中的任何宇宙发生了什么。

  生命是一场探险,超越了我们日常的线性思维模式。当死亡来临时,我们的这一行为并非发生于一个随机性的“弹子球阵列”之中,而是根植于一个无法逃脱的“生命基质”之内。

  生命,有一个非线性的维度,它像一朵永不凋零的花,折返身姿,再次绽放在“多元宇宙”之中。

  “感官的影响,”爱默生说,“就大多数人而言,对心灵的压服是如此之强,以至于时空之墙看起来是那么的坚固、真实、不可逾越;草率地谈论世界中的这些局限性,实在是愚不可及。”

  文章来源:小宇 宇宙奥秘

  2017年10月16日更新

 

 

 

 

 泉州开元甘露壇

 

  释迦牟尼,意译「能仁寂默」。

  释迦牟尼佛“涅槃”,并不是失去生命离开世间,而是经过苦修行善通晓“法身”所能达到的人的最高理想境界,脱离了人生的各种烦恼和苦难,进入永无生老病死和轮回的极乐世界。

  轮回是一个必然过程,人死去以后,“识”会离开人体,经过一些过程以后进入另一个刚刚出生的新生命体内,该新生命体可以是人类,也可以是动物、鬼、神。只有到达到涅槃的境界方可摆脱轮回。

2018年4月2日更新

 

 

 

 

 

虚云老和尚论佛教各宗:但尽凡心,别无圣解

 

1952年12月17日讲于上海佛教界祝愿世界和平法会

  现在这里的和平法会,已举行几天了,这是很希有难得的。今天苇舫法师、妙真和尚、赵朴初、李思浩、方子藩居士等,均要虚云出来与各位说法,我想趁这个因缘,把念佛与参禅的关系随便谈谈,以便给初发心学佛的人作个参考。今天是和平法会念佛坛开始的一天,本是由妙真和尚来讲的,他很客气地不讲,故由虚云出来与诸位谈谈。

  我们人生住在娑婆世界里,犹如在苦海中,因此没有一个人不想脱离苦海的。但脱离生死苦海,便须佛法。佛法的真谛,严格地说起来,是无法可说。那有言语文字形相呢,《楞严经》说“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可是,为接引一般各种根机不同的众生,致有无量的法门。在中国的佛法,有人分出为禅、教、律、净、密五派。这在老参饱学的人,是无所谓的,因他已了解佛教的真理,决无差异的。而在一般初入学佛的人,便发生许多意见,每每分宗啦、教啦等等,并且赞彼毁此,有损法化。要知道一个话头、或一句佛号,都是方便的,不是究竟的。

  真是工夫用到家的人,是用不着他的。为什么?因为动静一如。好比月印千江,处处明显,无有障碍。障碍者,如天空里的浮云、水里的污泥。若有障碍,则月虽明而不显,水虽清而不现。我们修行的人,如果能体解这个道理,了解自心如秋月,不向外驰求,返照回光,一念无生,了无所得。那有什么名相差别呢?

  只因无量劫来,妄想执着、习气深重,以致释尊说法,有四十九年,谈经约三百余会。但这些法门最大的目的,无非是治疗各种众生不同的贪、瞋、痴、慢等习气毛病。若能远离这些,你即是佛,那有众生的差别呢?古人说“方便有多门,归元无二路”也是这个道理。

  现在的佛法,比较盛行的是净土与禅宗。但一般僧众,都忽略了戒律,这是不合理的。因为佛法的根本要义,乃是戒、定、慧,三字。如鼎三足,缺一不可。这是我们每个学佛的人,应特别注意的。 

  禅宗,是世尊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唯有迦叶尊者微笑,称为心心相印。教外别传,为佛法的命脉。而念佛的净土和看经持咒等的法门,都是了生脱死的佛法。有人说,禅宗是顿超的,念佛持咒是渐次的。是的,这不过是名相上的差别,实际上是无二致的。六祖大师说:“法无顿渐,见有迟疾。”我认为佛法的每个法门,皆可修持。你与那一法门相宜,便修持那一法门。且不可赞此毁彼,妄想执着。

  而最重要的,还是戒律的遵守。近来有出家人,不但自己不严守戒律,还说持戒是执着。那种高调,是多么危险。心地法门的禅宗,自迦叶尊者后,辗转相传,从印度传到中国六祖慧能大师,都称为正法流传,盛极一时。

  律宗以优波离尊者为首,他承受了世尊的嘱付,要我们末世的众生,以戒为师。在众多尊者后,发扬为五部律。我国的南山老人道宣律师依昙无德部,制疏奉行,称为中兴律祖;天台北齐老人,观龙树《中观论》,发明了心地;杜顺老人以《华严经》为主,建立了贤首宗;远公提倡净土,九祖相承。在永明后,历代祖师,大都以禅宗宏扬净土,水乳相融。虽然诸宗纷起,究竟不离拈花命脉,足见禅净关系的密切了,更可见古人宏扬佛法的婆心了。

  至于密宗,是由不空尊者、金刚智法师等传入中国。经一行禅师等努力,才发扬光大的。但这些都是佛法,应当互相扬化,不得分别庭户,自相摧残。若彼此角立互攻,便不体解佛祖的心意了。古人说法,大都拾叶止啼。赵州老人说:“佛字我不喜闻。”又说,“念一句佛号,漱口三日。”因此,有一般不识先人的苦心者,便说念佛是老太婆做的事,或说参禅是空亡外道。总之,说自己的是,谈他人之非,争论不已。这不仅违背佛祖方便设教的本怀,且给他人以攻击的机会,妨碍佛教前途的发展,至深且巨。

  因此,虚云特别提出,希望各位老参及初发心的道友们,再不可这样下去。如果再这般下去,便是佛教的死路一条,须知条条大路通长安的道理。学佛的人,应多看看永明老人的《宗镜录》和《万善同归集》等。念佛的人,亦应了解《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要认识自性净土,舍妄归真,勿得向外别求。

  如果我们能体会到这种真理,随他说禅也好,谈净也好,说东方也去得,说西方也去得,乃至说有也可,说无也可。到这时,一色一香,无非中道了义。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当下即是,那有许多葛藤!古人说:“但尽凡心,别无圣解。”如能这般做到,断除妄想、执着、习气,即是菩萨、佛祖,否则还是凡夫众生。

  念佛的人,也不应太执着。否则,还成了毒药。我们现在念“阿弥陀佛”的名号,是因我们无始以来的习气深厚,妄想难除,故借这一句佛号,来做个拄杖子。念念不忘,久而久之,则妄念自除,净土自现,何须他求呢?

来源:《虚云和尚全集》  禅林网

2018年9月4日更新

 

 

 

 

 

 

虚云老和尚:透得这些理路,即和佛一般!

 

  四月初五日开示

  《楞严经》云:‘理则顿悟,乘悟并销;事非顿除,因次第尽。’理者是理性。即人人本心,本来平等之性。天台宗的六即,是圆教菩萨的行位。一理即,是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有佛无佛,性相常住也;凡夫唯于理性与佛均,故云理即。二名字即,闻说一实菩提之道,于名字中,通达了解,知一切法皆为佛法,一切皆可成佛。三观行即,心观明了,理慧相应,所行如所言,所言如所行。四相似即,始入别教所立之十信位,发类似真无漏之观行。五分证即,始断一分无明而见佛性,开宝藏,显真如,名为发心住,此后九住乃至等觉四十一位,分破四十一品无明,分见法性。六究竟即,破第四十二品元品无明,发究竟圆满之觉智,即妙觉也。

  理即虽说众生是佛,佛性人人具足,但不是一步可即。古德几十年劳苦修行,于理虽已顿悟,还要渐除习气,因清净本性染了习气就不是佛,习气去了就是佛,既然理即佛了,我们与佛有何分别呢!自己每天想想,佛是一个人,我也是一个人,何以他那么尊贵,人人敬仰,我们则业识茫茫,作不得主,自己也不相信自己,怎能使人相信呢?我们与佛不同,其中差别,就是我们一天所作所为,都是为自己,佛就不是这样。《金光明经》上说:‘于大讲堂众会之中,有七宝塔,从地涌出。尔时世尊,即从座起,礼拜此塔,菩提树神白佛言:何因缘故,礼拜此塔?佛言:善天女,我本修行菩萨道时,我身舍利,安止是塔,因由是身,令我早成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世尊欲为大众断疑网故,说是舍利往昔因缘。

  阿难!过去之世,有王名曰摩诃罗陀,时有三子,见有一虎,适产七日,而有七子,围绕周匝饥饿穷悴,身体羸损,命将欲绝。第三王子,作是念言:我今舍身,时已到矣。是时王子,勇猛堪任,作是大愿,即自放身,卧饿虎前,而以干竹,刺头出血,于高山上,投身虎前。是虎尔时,见血流出,污王子身,即便舐血,啖食其肉,唯留余骨。尔时大王摩诃罗陀,及其妃后,悲号涕位,悉皆脱身服御璎珞,与诸大众往竹林中,收其舍利,即于此处,起七宝塔,是名礼塔往昔因缘。’

  你看这是佛的行为和我们不同之处,舍身饲虎,不知有我,我相即除,怎能不成佛呢!我惭愧得很,跑了几十年,还未痛切加鞭,放不下。不讲别的,只看二六时中,遇境逢缘,看打得开打不开。少时在外挂单,不以为然,至今才知错过了。在教下听经,听到讲得好的就生欢喜,愿跟他学,听讲小座,讲得不如法的就看不起人,生贡高心,这就是习气毛病。在坐香门头混节令,和尚上堂说法,班首小参、秉拂、讲开示,好的天天望他讲,不好的不愿听,自己心里就生障碍。其实他讲得好,我又学不到、行不到,他好与不好,与我何干,讲人长短的习气难除。上客堂里闲舂壳子,说哪里过冬,哪里过夏,哪里茶饭如何如何,哪里的僧值如何如何,维那、和尚如何如何,说这些无聊话,讲修行就是假的了。名利两字的关口也难过。

  常州天宁寺一年发两次犒劳钱,平常普佛,每堂每人儭钱十二文,他扣下二文,只发十文;拜《大悲忏》每堂每人六十文,他扣下十文,只发五十文。七月期头,正月期头,凡常住的人,一律平等发犒劳钱,就有人说多说少的,这是利关过不得。一到八月十五日大请职,别人请在前头,请不到我或请小了,也放不下,这是名关过不得。既说修行,还有这些名利,修的是什么行呢?事要渐除,就是要除掉这些事,遇著境界,放不下的也要放下,眉毛一动,就犯了祖师规矩。听善知识说过了,就勿失觉照,凡事要向道上会。道就是理,理者心也,心是什么,心就是佛。佛者,不增不减,不青不黄,不长不短。如《金刚经》所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透得这些理路,即和佛一般,以理治事,什么事放不下,以此理一照就放下了。‘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烦恼是非从何处来呢?要想修行,过不去的也要过去,会取法性如如,各人打起精神来。

文章来源:云居山方便开示

2018年9月7日更新

 

 

 

 

 

虚云老和尚出家的因缘 【宣化上人】

 

  虚老是湖南省湘乡人氏,俗姓箫,父玉堂公,曾任福建省泉州府知府之职,为官清廉,爱民如子。年逾四十,膝下无子。夫妇到城外观音古寺求子,心诚则有感应。回府之后,夫人果然怀孕。十月期满,夫妇同梦一位老者,长须青袍,头顶观音,跨虎而来。惊醒,胎儿降生,乃是一个肉团(八地菩萨,才有此境界),母惊吓而气绝。

  翌日,来了一位卖药的老翁,用刀将肉团割开,内里有一男婴,由庶母抚育。虚老因为有善根,不欢喜读儒家的书籍,对功名视为浮云,可是对佛经颇有兴趣,所以在年少就萌起出家修道的念头。有一次,逃到福州鼓山拟出家,被家人找回。其父遣之回湖南老家去,请二叔严加管教,杜绝其出家之念。

  虚老是独生子,三叔很早就往生,没有儿子,所以就成为‘一支两不绝’的继承人。按照当时的风俗,可以娶两个太太,一个是父母的媳妇,一个是叔父的媳妇。使两支都有后代,可以延续香烟。这是一举两得的事,一般人求之不得,可是虚老认为是苦恼事。

  为传宗接代的使命,奉父叔之命,在十八岁时,和田氏及谭氏二女,同时举行结婚仪式。这二女都是名门闺秀,深明大义。结婚之夜,虚老向二女约法三章,有夫妻之名,无夫妻之实。保持童真之体,三人同居,互不侵犯,相安无事。

  次年,虚老决心出家修道,征求二女同意(此二女后来出家为尼),偷偷离开温暖的家,来到福州鼓山涌泉寺,礼妙莲长老为师,名演彻,号德清。虚老深恐被家人再找到,所以在深山岩下修苦行,饥时吃松子和草叶,渴时喝山涧之溪水。这种苦行,非一般人所能修持的。所谓:‘ 穿人所不能穿,吃人所不能吃,忍人所不能忍,受人所不能受。’面临种种考验,而他受之泰然,不但不觉得痛苦,反而感觉快乐。

  三年之后,为了亲近善知识,为了研究佛法,于是到处参方。凡有高僧大德所在之处,无论千山万水,也挡不住他求道的心,跋山涉水去亲近善知识,得到法益。在参方的期间,处处受到歧视。可是虚老本著坚忍不拔的意志,为求法而忘己,虽然经过多次的挫折,也不灰心,不变初衷,勇猛向前,精进学习。这种精神,使人钦佩,令人效法。

  后来,为报母恩,发心三步一拜,从普陀山拜向五台山。三年的时间,完成志愿,功德圆满。以下述虚老在三步一拜,发生感应道交的小故事。

  虚老拜到黄河岸的时候,正逢天降大雪,三天三夜下得不停。他住在小草棚中,又饥又寒,已经失去身体的知觉,不省人事。醒来时,发现有一个乞丐为他做饭,吃了之后,恢复元气,于是继续朝拜五台山。后来到五台山,才知道这个乞丐原来是文殊菩萨的化身。

  虚老在九华山住茅棚的时候,听说扬州高旻寺打八个禅七,就去参加。从九华山沿著江而行,当时正逢大雨季节,江水氾滥,水漫路面,不慎失足,掉落水中,漂流二十四小时之久,流到采石矶的附近时,被打鱼的网打上来。这个时候,虚老已经奄奄一息。渔夫通知附近宝积寺,抬回寺中,而被救活,可是七孔流血,病况十分严重。休息数日,为法忘躯,所以将生死置于度外,仍然到高旻寺参加禅七,不改变初衷。

  高旻寺的规矩非常严格,执行非常认真,如果有犯规,即打香板,毫不客气。主持月朗禅师,请他代职,虚老不答应;遂按规矩打香板,虚老接受不语。但经责打之后,他的病势加重,血流不止,病况危殆。

  有人在想:‘虚老这么样用功修道,为什么护法神不护持?还让他掉在水里?’其实,还是护法神在护持。不然的话,渔夫怎会用网把他打上来?所以在冥冥之中,都有佑护。这也是生死的考验,看他遭受这次的灾难,有什么感想?是不是生了退道心?‘啊!我修行多年,又读经,又拜忏,又燃指,又住茅棚,种种的苦行,我都认真去修,为什么一点感应也没有?算了吧!我不修行啦!我要还俗,过五欲的生活。’如果这样一想,就不会做禅宗五宗之祖师了。

  高旻寺的规矩最认真,彼此不准讲话,就是同住之人,互相不知姓名。虚老在禅堂里很守规矩,虽然病得很厉害,仍然只字不提,也不说出落水被救的事,只是一心一意参禅。二十天后,病况好转,此乃蒙佛菩萨之加被矣!

  有一天,采石矶宝积寺住持德岸法师,来到高旻寺,发现虚老在凳上端然正坐,容光焕发,大为惊悦,于是乎将虚老落水被救的事,向大众宣布。众人皆钦叹不已。禅堂内职,不令虚老轮值。至此,能一心参禅,直至一念不生的境地。

  在第八个七的第三天晚上,开静时,当值斟开水,不慎将开水溅在虚老手上,茶杯掉地,杯碎之声,闻而开悟(明朝时紫柏禅师闻碗碎声而开悟),乃说偈曰:

  杯子扑落地,响声明沥沥;虚空粉碎也,狂心当下歇。

   又说:

  烫著手,打碎杯,家破人亡语难开;春到花香处处秀,山河大地是如来。

  开悟之后,离开高旻寺,更努力精进,云游四方,勤访善知识。后来到云南,重修鸡足山的寺院,因为经费不足,所以到南洋去募款。搭船到新加坡,在船上患病。下船后,因为没有护照,英国人认为是传染病,送到传染病院;也就是说,就在该处等死。后来才被送到极乐寺闭关,不久病愈。又到泰国去募款,在某寺挂单,入定九天,似死而非死,惊动泰京(曼谷),上自国王大臣,下至老百姓,都来皈依虚老。信徒供养,布施钜金,汇回云南,作为建寺之需。

  一九四七年春,南华寺传戒,我才和虚老第一次见面。现在还记得,当传完戒之后,虚老受点刺激,喉咙发炎,不能说话,当时不便详问,经过医生的治疗,才开始慢慢痊愈。

  虚老一生,所受困苦艰难,真是一言难尽!我相信没有任何人能够经得起这种的折磨。他老人家在这一世纪中,自度度他,自利利他,许多出神入化、祥瑞之事,不胜枚举。今天简单向各位介绍虚老一生的事迹,希望各位学习他老人家忍苦耐劳的精神。

  现在的出家人,坐了几天的禅,就想有感应,就想开悟得大智慧,这未免贪心太大了。虚老一生之中,舍生忘死,才把本来面目认识清楚。我们受了什么苦?做了什么功德?就妄想开悟,简直是幼稚的想法。

  修道人,要志不退,愿不退,行不退,一心一意向前精进,所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不管成就如何,只要发菩提心,努力修行,不要有所企图,什么五眼六通?什么神通妙用?这不是修行所究竟的成果。切记!不要一天到晚,想神通,想开悟,那是修道的绊脚石。

文章来源:龙称慈航事业

2018年10月16日更新

 

 

 

 

 

伍灯法师开示 ▏“如来无所说”

 

  昨天的帖子是关于开悟的话题,收到两个留言,意思是,没有开悟谈开悟,误人误己。

  贫僧甚为认可。真正开悟者不会宣扬自己已经开悟,如果有人说自己是个开悟者,即使他不是骗子也是另有居心。

  好比真正有底蕴的,大都是谦虚而低调的一样,真的有钱人不会让你知道他有多少钱。而那些刻意露富的人,一般情况下都有其他的目的,这是常理。

  喜欢谈书法的,往往字写得并不咋地。整天找人踢馆的,都不会是武术家。

  我们不仅听其言,还得观其行。假的真不得,真的假不了。想了解一个人,其实很简单,看他做的是什么事情,又是如何做事情的,大概就会有个谱。

  好比一幅字,只要摆在那里就可以了,作者不用多说话,甚至一句话都没有必要说,内行的人一眼全明白,外行的你和他说再多也没有用。

  因此,佛陀宣教四十九年,却道,“如来无所说”。

  文章来源:双印伍灯  元学禅院

  2018年10月16日更新

 

 

 

 

 

我的師父 虛雲老和尚

 

我的師父 虛雲老和尚

  我們用功的法子,就是單舉一句話頭,晝夜六時,如流水一般,不要令它間斷,要靈明不昧,了了常知,一切凡情聖解,一刀兩斷。

  古雲:“學道猶如守禁城,緊把城頭戰一場。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

  這是黃檗禪師說的,前後四句,有二種意義。前兩句比喻,說我們用功的人,把守這句話頭,猶如守禁城一樣,任何人不得出入,這是保守得非常嚴密的。要使一向貪著色、聲、香、味、觸、法的賊不能侵犯,故曰如守禁城。

  後面的兩句,不受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的比喻,即是我們三界眾生沈淪於生死海中,被五欲所纏,被塵勞所惑,不得解脫,故拿梅花來作比喻。

  因為梅花是在雪天開放的。大凡世間萬物都是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冬天的氣候寒冷,一切昆蟲草木都已凍死或收藏,塵土在雪中也冷靜清涼,不能起飛了。這些昆蟲草木塵土灰濁的東西,好比我們心頭上的妄想分別無明嫉妒等三毒煩惱,我們把這些東西去掉了,則心王自然自在,也就是如梅花在雪天裏開花吐香了。

   但是你要知道,這梅花是在冰天雪地裏而能開放,並不是在春光明媚或惠風和暢的氣候而有的。你我要想心花開放,也不是在喜怒哀樂和人我是非當中而能顯現的。因為我們這八種心若一糊塗,就成無記性,若一造惡,就成惡性;若一造善,就成善性。

  無記有夢中無記和空亡無記。夢中無記,就是在夢中昏迷時,惟有夢中一幻境,日常所作一無所知,這就是獨頭意識的境界,也就是獨頭無記。空亡無記者,如我們現在坐香,靜中把這話頭亡失了,空空洞洞的,糊糊塗塗的,什麽也沒有,只貪清凈境界,這是我們用功最要不得的禪病,這就是空亡無記。

  我們只要二六時中把一句話頭,靈明不昧,了了常知的,行也如是,坐也如是,故前人說:“行亦禪,坐亦禪,語默動靜體安然。”

  寒山祖師曰:“高高山頂上,四顧極無邊,靜坐無人識,孤月照寒泉;泉中且無月,月是在青天,吟此一曲歌,歌中不是禪。”你我大家都是有緣,故此把這些用功的話再與你們說一番,希望努力精進,不要雜用心。

   我再來說一公案:昔日雞足山悉檀寺的開山祖師,出家後參禮諸方、辦道用功,非常精進。一日寄宿旅店,聞隔壁打豆腐店的女子唱歌曰:“張豆腐,李豆腐,枕上思量千條路,明朝仍舊打豆腐。”這時這位祖師正在打坐,聽了她這一唱,即開悟了。可見得前人的用功,並不是一定要禪堂中才能用功,才能悟道的。

   修行用功,貴在一心,各位切莫分心散亂,空過光陰,否則,明朝仍舊賣豆腐了。

  文章来源:香港國際禪修傳統文化交流中心

  2018年10月16日更新

 

 

 

 

 



  林家樂的禅學
 

一双愿意聆听的耳朵,远比一张说话的嘴更受欢迎。 通往内心深处的路往往是耳朵。
倾聊间,专心对方的优点,你已獲得一些什么了。
有诗曰: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沙。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網絡摘語)

 
Copyrights by 林家樂.com 2017.5.10 改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