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林家樂.com > 林家樂的禅學 > 巴基斯坦的佛迹遗存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林家乐问:"般若重要吗?"
林家乐问:”禅?“
觉醒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自己
自性本来是佛,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清净……
禅是离开文字、语言或符号
禅说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西藏《色戒》影片触碰佛学深處
最圆满的教育——佛法
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
巴基斯坦的佛迹遗存
修行故事
禅海拾贝
虚云老和尚:我去去就来
《达摩祖师傳》电影,仅供参考。
央视大型记录片《六祖慧能》全六集 !让你了解一代禅师如何练就!
先生·南怀瑾
觉知,在你的修行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巴基斯坦的佛迹遗存

 

巴基斯坦的佛迹遗存

 

 

  【实地探察作者:赵灵儿】

  一、塔克西拉博物馆,贾乌利安(Jaulian)寺院遗址

  塔克西拉(Taxila)位于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西北约50公里处,东南距拉瓦尔品第35公里,人口20万(1981)。这是一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著名古城,其佛教遗迹有2000多年的历史,覆盖了2500平方公里,是举世闻名的犍陀罗艺术的中心,也是南亚最丰富的考古遗址之一(摘自百度)。

  目前引起外界游人注意的主要是塔克西拉博物馆,博物馆不大,进门是一个完整的小型佛教覆钵式窣堵坡,窣堵坡边上是塔克西拉世界文化遗产的沙盘,左侧都是犍陀罗风格的佛教雕塑,右侧有各种陶器、饰品、工具、钱币等,均出土于附近遗址。藏品之丰富,艺术作品之感人,只能用惊叹来表达。

塔克西拉博物馆外观

佛教覆钵式窣堵坡

菩萨塑像(据说是观音菩萨,吃惊吧,那边的观音是王子般的男士)

佛陀立像

佛陀坐像

众多佛头像之一

佛陀坐像

佛足

  看到上面的照片,不知对健陀罗风格佛像有无一点感性认识。我们中国人的佛像长得方面大耳,是中国美男子,典型的东方古典美;而巴基斯坦的佛陀菩萨则似巴基斯坦美男子。

  健陀罗艺术特指巴基斯坦北部及阿富汗东北边境一带的佛教艺术。公元前六世纪,这一带为健陀罗古国的中心,健陀罗则是古佛国喀什弥罗——克什米尔的附属国。

  塔克西拉曾为健陀罗的首都。公元前3世纪,印度孔雀王朝阿育王将塔克西拉归至麾下,因阿育王信仰佛教,塔克西拉逐渐成为香火鼎盛的佛教圣地和学者云集的哲学宗教艺术中心。

  佛教在公元前6世纪兴起于印度(巴基斯坦曾经是北印度),佛陀的很多本生故事发生在此地。佛教出现的前500年并无佛像,凡遇需刻佛本人形像之处﹐都是以脚印﹑宝座﹑菩提树﹑佛塔等象征,但随着距离佛陀在世的时间越来越久,信徒崇拜佛像渐成风气。

  二、贾乌利安(Jaulian,又译焦里安)寺院遗址

  贾乌利安(Jaulian,又译焦里安)寺院遗址,该遗址位于锡尔苏克东面风景秀丽的地方,坐落在海拔约90米的山上。应该是公元四五世纪的寺庙遗址。寺内有一大窣堵波,基座有近二十米见方,周围有21座小窣堵波,均施有印模雕刻,密密麻麻都是佛教故事雕像,但大部分的雕刻都已经被挖去送到博物馆或是残损了,偶尔有一两个完整的,看护人都特意指给我们拍照。

  窣堵坡周围是当年的僧房,僧房围绕在一个水池边上,僧房的一个角上是讲经堂,另一侧隔开一堵墙,是厨房。这似乎是当时所有寺庙的建筑模式。据说其中一间屋子是唐玄奘住过的。

 

Jaulian 寺院遗址平面图

 

边上的二十一座小塔之一

 

小塔上的雕刻

 

寺院遗址看护人

 

中央窣堵坡边上的房屋,一般都是放置佛像的

 

围绕在大窣堵坡周围的小塔

 

小塔上的雕塑

 

通向大窣堵坡的台阶 (窣堵坡上部已经全部坍塌,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上面盖了棚子保护)

 

僧舍中央的水池(巴基斯坦夏季炎热,所有的古寺庙僧舍中央都是这样一个水池)

  据说当年玄奘法师曾在此屋居住并在此寺院讲经

 

寺庙厨房

 

  三、玄奘和法显的西行求法图:

 

  其中位于巴基斯坦境内地图是圈内的:

 

  这些古国对应于现在的城市,大致是这样的:

  公元628年秋,玄奘进入今日阿富汗境, 从那揭罗喝国(阿富汗之贾拉拉巴德)--东南山行五百里,至健陀罗国都城布路沙布罗(巴基斯坦白沙瓦市西北)-—东北行百余里,渡印度河至布色羯罗伐底城(char-sadda,贾尔色达)—-东南三百多里,至乌铎迦汉荼城(巴基斯坦阿托克之北,印度河渡口)-—北涉山川行六百余里,入乌仗那国(巴基斯坦西北边境省杜西里山西北(斯瓦特河谷,都城瞢揭厘城即今之明高拉))-—南渡印度河。至坦叉始罗国(巴基坦拉瓦尔品第周附近(都城即今之塔克西拉))-—东南山行五百里,至乌刺尸国 ( 巴基斯坦东北境 ) -—东南登危道度铁桥行千余里,至迦湿弥罗国(在今克什米尔印度控制区之斯利那加)-—西南逾涉山涧行七百余里,至半笯磋国(今克什米尔的朋奇)-—东行四百余里, 至遏罗阇补罗国(今克什米尔西南端的拉加奥利)-—东南下山渡水行七百余里至磔迦国(巴基斯坦旁遮普地区,都城即今之拉哈尔)。

  参看地图:

 

  东晋法显法师的西行求法图:

 

  其中的乌苌即斯瓦特河谷,弗楼沙国即今之白沙瓦地区,犍陀卫应该是在马尔丹塔赫特巴西遗址一带,竺刹尸罗之都城即今之塔克西拉。

  东晋法显《佛国记》这样写到:

  “渡河便到乌苌国。乌苌国是正北天竺也。佛法盛甚,凡有五百僧伽蓝,皆小乘学。法显等住此国夏坐。……坐讫,南下,到宿呵多国。其国佛法亦盛。昔天帝释试菩萨,化作鹰、鸽,割肉贸鸽处。……从此东下五曰行,到犍陀卫国,是阿育王子法益所治处。佛为菩萨时,亦于此国以眼施人。其处亦起大塔,金银校饰,此国人多小乘学。……自此东行七曰,有国名竺刹尸罗。竺刹尸罗,汉言“截头”也。佛为菩萨时,于此处以头施人,故因以为名,复东行二曰,至投身餧饿虎处。……从犍陀卫国南行四曰,到弗楼沙国。迦腻色伽王起塔供舍利及佛钵处。”

  而玄奘法师的记述太过详细,还讲了很多故事,此处不便引用,感兴趣者自去阅读。

  塔克西拉,有纪念佛陀本生截头施婆罗门的截头塔,据季羡林《大唐西域记》注释,此塔仍在,遗址即现在塔克西拉以北八英里处sarda小丘西端的巴拉尔塔(Bhallar Stupa)。如今这里已经只剩下了遗址,这些遗址曾在地下沉睡了几百年,直到19世纪才被英国人发现,挖掘出来。其实直至如今,仍有很多遗址仍在安睡。

  巴拉尔塔在遗址群的边缘,是博物馆旁边的达磨拉吉卡(Dharmarajika)窣堵波遗址。中央一座高约15米的大塔,据说系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为放置佛舍利而建,其基坛为圆形,以石砌成,直径46米(缓步饶塔一周,走了约3分钟呢),上积土石为半球状,外砌石块。上部现已倾坍,但残存部分仍高约15米。大塔周围是一圈一米多高的房屋残墙,有的室内仍有小的窣堵坡,从规划图上看,周围这一圈房舍内应该都是小塔。塔群外面,还有大量的建筑,放眼望去,少说也有方圆2公里,远处的矮山坡上,零星还有一些建筑,这些应该是不同时期,围绕在塔周围兴建的寺庙,有的建筑内还残存有长约两尺的佛足雕刻遗迹,从佛足尺度可推知当年佛像的壮观雄伟。其中有一侧的遗址群比较完整,应该是僧房及僧人共同学习的讲课堂。遗址群中,有两颗古树,其中一颗是菩提树,树龄总在千年上下了。树下是一个深水池,看护人介绍说这里是当年僧人的洗浴池,旁边一个浅池,据说是浣衣池。临近遗址群出口的地方,是当年的厨房,还有很多石磨堆放在哪里。

 

中央大塔

 

周边小塔

 

大塔周边的建筑群

 

僧舍及中央水池

 

当年僧人的沐浴池

 

当年的洗衣池及菩提树

 

上面是当年僧人上课的地方

 

当年的厨房及石磨

 

  四、锡尔卡普(Sirkap)城市遗址

  此地公元前2世纪由巴克特里亚的希腊统治者德米特里始建,现在所见的遗址,应是公元40年左右大月支人重建的。南北长约800多米,东西宽约200多米。城内街道的建筑遗留下来的都是四、五十公分宽的石头基座,相当壮观。正中是一条宽八九米的大街。大街两旁是住宅、店铺、庙宇,大街东南端有一王宫遗址。著名的建筑遗迹有双头鹰庙和穹顶庙。双头鹰庙实际上是一座佛教的窣堵坡,基坛台阶旁边的壁龛里有一石雕双头鹰,建筑的柱头多为希腊式,显见希腊文化对此地的影响。穹顶庙好像没有注意到,那天雨很大,一路走去,感觉就像踩在泥水里。路边还有一个被分成饼状图的遗址,标注为太阳庙,应该类似中国的日晷,用来计时的。

  雨中的遗址显得分外有苍凉感。直至如今仍能感受到那种震慑力量。

 

  锡尔卡普(Sirkap)城市遗址出来,有巴拉尔塔(Bhallar Stupa)。

  当年玄奘记载:“城北十二三里有窣堵波。无忧王之建也。或至斋日时放光明。神花天乐颇有见闻。闻诸先志曰:近有妇人身婴恶癞。窃至窣堵波责躬礼忏。见其庭宇有诸粪秽。掬除洒扫涂香散华采青莲重布其地。恶疾除愈形貌增妍。身出名香青莲同馥。斯胜地也,是如来在昔修菩萨行,为大国王,号战达罗钵刺婆(唐言月光)志求菩提断头惠施。若此之舍凡历千生。 ”

  如今,日已落,兼细雨迷蒙,神花天乐都是没有的,有的只是苍凉。

 

佛陀本生于此,前生截头布施窣堵坡

 

窣堵坡侧的寺院遗址

  塔克西拉世界文化遗产区很大,我们仅看了四个遗址。若有时间,徒步于遗址群间,寻找往日繁华的遗迹,坐在阿育王建造的舍利塔旁,细读《大唐西域记》和法显的《佛国记》,又该是怎样的感受呢?

 

  五、犍陀罗国和乌杖那国(伊斯兰堡-塔赫德巴希-斯瓦特)

  从遗址看,这里显然曾经是一处规模宏大的寺庙,在寺庙的进门处是门房。讲解员介绍说当年欲进入寺院者先需与守门者辩论,通过者才能入内。

 

  遗址的中央是一片塔林,最中央的大塔据说也是阿育王将佛舍利分为八万四千份,各处起塔时所建,如今仅剩下方形的基座。大塔边上有35座小佛塔,在塔的周边有30个祠堂,据说,每个祠堂里曾经都有镀金的佛像和王者像,并能发出五颜六色的光芒,墙壁上也有很多绘画,如今都已不复存在,只留下一片遗址。据说主要的一些雕塑目前存放在白沙瓦博物馆。另外在主塔院墙外还发掘出5对巨大佛像的脚,从脚的大小推断。佛像至少高3米。因此这个地方也被称为“大佛像之墙”。在祠堂外围是当年的僧舍、讲堂、食堂、水池等(巴基斯坦的寺院建制基本类似)。

  这片遗址直到公元20世纪初才被偶然发现,大部分遗址保存基本完好。198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塔赫特?巴希佛教遗址作为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目前看护和前来参观这个佛教遗址的大都是穆斯林。(此遗址尚不知与与大唐西域记上那处对应)

 

  爬到一处较高的位置俯瞰遗址,颇感有几分壮观,从遗址的规模仿佛能看到当年的寺院梵音缭绕,香火旺盛的辉煌景象!据说,兴建这座佛教寺院的是公元2世纪的迦腻色伽王,他对美术很有鉴赏力。一般都认为,这里和印度的马图拉一样,也是佛像艺术的发祥地,对印度和中国的佛教美术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可惜的是,寺院的佛像和墙壁上绘画等,如今已不复存在,剩下的,只有这一片废墟。

 

阿育王时期的舍利塔基座

 

  此处遗址内还有一处位于地下的闭关房,大约有七八间,闭关室的洞口非常小,进去后约有五六平米大小,没有阳光进入。想来当年的高僧多是在这里闭关开悟。

 

  六、斯瓦特河谷是玄奘所记的古乌仗那国

  一座覆钵型大塔,跟截头塔的样式非常相似。是一座佛教窣堵坡。

 

  导游这两天也对找寻佛教遗址兴奋起来,记住了我们曾讲过两千年前,这里至少有四座这样的大塔,他已经自作主张把这座认定为四座大塔之一了,自然愿意去找路。我们沿着一条很窄的小路开到了大塔跟前,它就在一个村口,边上是一个小学。没有任何防护,只是在塔下有两个说明牌,大致记述了一个同样的故事,即此塔最初见于记载,是一位7世纪的中国僧人讲述了一位国王用大象载舍利回国的故事,行到此处时,象突然倒地变为石头,国王遂于此处起塔。(但是两个说明牌上,僧人的名字一个叫Riuko Sang,一个叫Riuko bang,一个时间为公元前7世纪,一个时间为公元七世纪。)在一堆错误之中,拿大唐西域记对照,还是找到了,他就是玄奘记载的上军王塔!

  “瞢揭厘城西南行六七十里大河东有窣堵波。高六十余尺。上军王之所建也。昔如来之将寂灭。告诸大众。我涅盘后。乌仗那国上军王宜与舍利之分。及诸王将欲均量。上军王后来。遂有轻鄙之议。是时天人大众。重宣如来顾命之言。乃预同分。持归本国。式遵崇建窣堵波。侧大河滨有大石状如象。昔上军王以大白象负舍利归。至于此地象忽蹎仆。因而自毙遂变为石。即于其侧起窣堵波。”

 

  斯瓦特博物馆,原来,这处遗址就在博物馆的后面!我们昨晚的住处离博物馆开车只不过五分钟的路程。我们距离曾经的佛国是如此之近,又是如此之远,不由得感慨万分。

  斯瓦特博物馆没有游客,我们到来后才特意打开了大门,首先过的是持枪的军人,然后是持枪的警察,之后才进入博物馆。博物馆里的雕塑都不大,但非常精美,从最早的以塔表示佛陀,到雕刻各种佛陀在此地的本生故事。

 

降服醉象

 

  化蛇救人:是如来昔为帝释时。遭饥岁疾疫流行。医疗无功道死相属。帝释悲愍思所救济。乃变其形为大蟒身。僵尸川谷空中遍告。闻者感庆相率奔赴。随割随生疗饥疗疾。

 

  此外,博物馆介绍了斯瓦特遗址的发现历程:1956年意大利考古队获准在斯瓦特地区开展考古项目,发现了42处遗址,始自人类居住,有多种宗教遗迹,其中大多数是佛教遗址,这里有大量的照片!进一步佐证了玄奘法师的记述!多么希望这里没有战争,没有宗教极端分子,人能自由往来!若能如此,我们一定会再来的!

 

  这里摘抄一段玄奘的《大唐西域记》,看看这个古佛国都有些什么吧。这些记述与现在遗址的对应,在季羡林先生的大唐西域记校注里都做了对照,有心人可慢慢去找。

  “旧有一千四百伽蓝。多已荒芜。昔僧徒一万八千。今渐减少。并学大乘寂定为业。善诵其文未究深义。戒行清洁特闲禁咒。”

  “其王多治瞢揭厘城(今之明戈拉城,我们的住宿地就在明戈拉城的边缘)。城周十六七里。居人殷盛。”

  “瞢揭厘城东北行二百五六十里入大山。至阿波逻罗龙泉。……阿波逻罗龙泉西南三十余里。水北岸大盘石上有如来足所履迹。随人福力量有短长。……顺流而下三十余里至如来濯衣石。袈裟之文焕焉如镂。”

  “瞢揭厘城南四百余里至醯罗山。是如来在昔为闻半颂之法。于此舍身命焉。”

  “瞢揭厘城南二百余里。大山侧至摩诃伐那(唐言大林)伽蓝。是如来昔修菩萨行。号萨缚达之王(唐言一切施)避敌弃国潜行至此。遇贫婆罗门方来乞丐。既失国位无以为施。遂令羁缚擒往敌王。冀以赏财回为惠施。”“摩诃伐那伽蓝西北下山三四十里至摩愉(摩言豆)伽蓝有窣堵波。高百余尺。其侧大方石上有如来足蹈之迹。是佛昔蹈此石。放拘胝光明照摩诃伐那伽蓝,为诸人天说本生事。其窣堵波基下有石。色带黄白常有津腻。是如来在昔修菩萨行。为闻正法。于此析骨书写经典。

  摩愉伽蓝西六七十里至窣堵波。无忧王之所建也。是如来昔修菩萨行号毘迦王(唐言与旧曰尸毘王讹)为求佛果于此割身从鹰代鸽。” “代鸽西北二百余里入珊尼罗阇川。至萨裒杀地(唐言地药)僧伽蓝。有窣堵波。高八十余尺。是如来昔为帝释时。遭饥岁疾疫流行。医疗无功道死相属。帝释悲愍思所救济。乃变其形为大蟒身。僵尸川谷空中遍告。闻者感庆相率奔赴。随割随生疗饥疗疾。其侧不远有苏摩大窣堵波(此塔尚在)。是如来昔为帝释时世疾疫。愍诸含识自变其身为苏摩蛇。凡有噉食莫不康豫。珊尼罗阇川北石崖边有窣堵波。病者至求多蒙除差。”

  瞢揭厘城西五十余里渡大河至卢醯呾迦(唐言赤)窣堵波。高五十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昔如来修菩萨行。为大国王。号曰慈力。于此刺身血以饭五药叉(旧曰夜叉讹也)。 “瞢揭厘城东北三十余里至遏部多(唐言奇特)石窣堵波。高四十余尺。在昔如来为诸人天说法开导。如来去后从地踊出。黎庶崇敬香华不替。”(此塔据说尚在)

  ”瞢揭厘城西南行六七十里大河东有窣堵波。高六十余尺。上军王之所建也。昔如来之将寂灭。告诸大众。我涅盘后。乌仗那国上军王宜与舍利之分。及诸王将欲均量。上军王后来。遂有轻鄙之议。是时天人大众。重宣如来顾命之言。乃预同分。持归本国。式遵崇建窣堵波。侧大河滨有大石状如象。昔上军王以大白象负舍利归。至于此地象忽蹎仆。因而自毙遂变为石。即于其侧起窣堵波。”(这是上军王塔)

  在白沙瓦附近找到了很多遗址,并在遗址中挖掘到了很多艺术品,所以才有这样一个世界有名的博物馆。《大唐西域记》中记载的迦腻色迦王建造的大塔(Kanishka stupa)是被找到了的,斯瓦特河谷的很多展品便来自这里。(https://en.wikipedia.org/wiki/Kanishka_stupa)维基百科里有介绍,甚至还有1899年Kanishka stupa遗址的版画。

 

  现在的白沙瓦给人留下的印象就是恐惧和危险。但在公元五世纪,这里曾是佛教非常兴盛的地方,法显在《佛国记》中记载了迦腻色迦王所建的佛舍利塔,称其“高四十余丈,众宝校饰。凡所经见塔庙,壮丽威严,都无此比。传云:“阎浮提塔,唯此为上。“”,当时佛钵尚在此国,”可有七百余僧,曰将中,众僧则出钵,与白衣等种种供养,然后中食。至暮烧香时复尔。可容二斗许,杂色而黑多,四祭分明,厚可二分,莹微光泽。贫人以少华投中便满,有大富者,欲以多华而供养,正复百千万斛,终不能满。“

  另外,此地还是佛教中世亲无著二兄弟的本生处(玄奘西行的初衷便是为了找到能详解《瑜伽师地论》的高人,而《瑜伽师地论》的作者是无著菩萨),特别是世亲菩萨及其老师如意尊者曾经住过的寺院就在这里。世亲无著与法显应为同时代人,但法显的佛国记中并无记载,想来那时他们二兄弟还没有成名,而玄奘在200年后来到此地,二兄弟又已经圆寂,玄奘法师只看到了世亲菩萨的故居。佛教在玄奘来时已经衰败。

  “大窣堵坡西有故伽蓝。迦腻色迦王之所建也。重阁累榭层台洞户。旌召高僧式昭景福。虽则圯毁尚曰奇工。僧徒减少并学小乘。自建伽蓝异人间出。诸作论师用证圣果。清风尚扇至德无泯。第三重阁有波栗湿缚(唐言胁)尊者室久已倾顿尚立旌表。”胁尊者室东有故房。世亲菩萨于此制阿毘达磨俱舍论。人而敬之封以记焉。“,”世亲室南五十余步第二重阁。末笯曷刺他(唐言如意)论师于此制毘婆沙论。”

 

  八、乌铎迦汉荼城,位于印度河渡口

  《大唐西域记》中记载“从此复还乌铎迦汉荼城。南渡信度河。河广三四里南流。澄清皎镜汨淴漂流。毒龙恶兽窟穴其中。若持贵宝奇花果种及佛舍利渡者。船多飘没。”这或许便是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回程,翻船打湿经书的,圆满其九九八十一难的原始传说吧。

  九、伊斯兰堡——拉哈尔

  拉哈尔在玄奘来时应在磔迦国。《大唐西域记》中记载: “磔迦国。周万余里。东据毘播奢河。西临信度河。国大都城周二十余里。宜粳稻多宿麦。出金银□石铜铁。时候暑热土多风飙。风俗暴恶言辞鄙亵。衣服鲜白所谓憍奢耶衣朝霞衣等。少信佛法多事天神。伽蓝十所。天祠数百。此国已往多有福舍以赡贫匮。或施药或施食。口腹之资行旅无累。”

  "奢羯罗故城中有一伽蓝。僧徒百余人。并学小乘法。世亲菩萨昔于此中制胜义谛论。其侧窣堵波。高二百余尺。过去四佛于此说法。又有四佛经行遗迹之所。伽蓝西北五六里有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是过去四佛说法之处。"

  "新都城东北十余里至石窣堵波。高二百余尺。无忧王之所建也。是如来往北方行化中路止处。印度记曰。窣堵波中有多舍利。或有斋日时放光明。"

  拉哈尔博物馆

  拉哈尔博物馆创建于1864 年,原址在托灵顿市场大楼,1887 年,为纪念维多利亚女王登基 50 周年移到现在的地址。网上说有17个展厅,其中两个健陀罗时期的佛像,还有50 万年前石器时代的原始工具和陶器,伊斯兰时期的建筑装饰,一直至现代的绘画作品,以及历代的兵器、钱币,巴基斯坦建国史等等。但我们看到的拉哈尔博物馆没有这么多展品,好几个展室都在维修。正对大门的展室就空荡荡的。

 

  进门处的右手是一个现代临时展览,展示的是巴基斯坦最早的城市遗址发现过程,并以地水火风空几个元素,介绍了这座古城市的生活及工艺品,同时还放置了一些现在艺术家根据古法仿制的制品,展陈非常现代,灯光也很好。

 

  往里走,左侧的一个展室是健陀罗时期的雕像,展室中央,是一座小的窣堵坡,中间部分应该是原物,上面有完整的佛教故事雕像,上半部分则是补修的。

  左侧展陈是按照佛陀前生故事、兜率降生、佛母梦象、右肋出生、少年学艺、游走四门、逾城出家、苦修、证悟成道、说法、涅盘这样的雕刻故事顺序来布置的,同一题材的雕刻布置在一个展柜内,但是基本没有标示这些展品的出土地以及确切的年代。在穆斯林的国家,能够把这些雕塑保存下来已经很不容易了。

 

  其中拉哈尔的镇馆之宝佛陀苦修像就在这里,佛陀坚毅的表情,瘦骨嶙峋的身材,额头上条条筋络和胸脯上根根肋骨历历浮现,造型准确,形象生动,正是健陀罗艺术的瑰宝。

 

  正对面的墙上是几尊完整的石质雕塑。也没标注具体的出土地,但对比网上白沙瓦博物馆的展陈,应该是来自塔赫特巴希遗址附近的。

 

  右侧的展柜里是巴基斯坦各地出土的佛教造像,估计多数来自塔克西拉地区。

 

  其中布置在苦修像对面的降服六道(亦称神变)雕塑非常精美,这个雕塑中塑造了上百个人物,局部所有人的表情依然丰富、细腻生动传神,其中有两个胖胖的帮忙擎着佛陀华盖的天女尤其惹人怜爱,此处的天女与敦煌飘逸的天女相差真是天壤之别了,但也甚是可爱。

 

 

  在犍陀罗艺术展厅的尽头,有一个佛教、印度教雕塑混放的展厅,也有很多精品。

 

  其余开放的展室里,有巴基斯坦各个时期的兵器,其中一个展室里有维多利亚女王的雕塑;还有巴基斯坦穆斯林民族从古至今的用具,如卧莫尔皇帝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地毯等;楼上还有两个展室,一个是介绍了巴基斯坦的发展史,还有一个是巴基斯坦邮票展。

  波斯细腻画展因为维修,没有展出,此为一大遗憾。

 

鎏金的佛塔

(2017-05-28)

文章来源:赵灵儿 何新时事

 

 

 

 

 

法国人拍下1908年被破坏之前的敦煌莫高窟,极大视觉震撼!

 

 

 

这组图片来自《Les Grottes de Touen-houang》(敦煌石窟),由法国汉学家伯希和(Paul Pelliot)编著。

全书共六卷,收录1908年伯希和考察团从新疆进入敦煌所拍摄:莫高窟外景、洞窟(约一百八十二窟)彩塑、壁画等照片。

就敦煌石窟而言,最早进行全面详细的考察,当属1908年法国人伯希和带领的考察团的工作。

1908年2月25日伯希和考察团从新疆进入敦煌,他们来到莫高窟以后,进行洞窟的编号、测绘、摄影和文字记录工作。

从伯希和考察团拍摄到今天已有百年的时间,在这百年当中,由于自然、历史以及人为的关系,洞窟已经发生了这样那样的变化。

有的甚至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当时完好的彩塑壁画,到了今天早已不存,但却在伯希和图录中意外得到保留,弥足珍贵。

 

文章来源:网络

2018年2月3日更新

 

 

 

 

31个永恒瞬间:赵朴初与当代高僧珍贵老照片

 

  导读:2017年11月5日,是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纪念。凤凰网佛教特别策划系列报道,独家记忆,百年追思。这是一组朴老与当代高僧同框的珍贵老照片,如今,画面中的朴老和许多高僧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们如清风、若明月,灵魂永存、精神不死。

图为1981年10月赵朴初居士与十世班禅大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52年冬,赵朴初与圆瑛大师、明旸法师合影。(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56年11月,赵朴初居士陪同中国佛教协会会长喜饶加措大师在尼泊尔访问。1968年11月1日,喜饶加措大师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82年6月,赵朴初居士与香港宝莲寺圣一法师在一起。(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79年6月,赵朴初居士与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明真法师在一起。明真法师1989年5月17日圆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85年,赵朴初居士在苏州西园寺与方丈明开法师交谈。明开法师1994年7月8日圆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86年11月,赵朴初居士在宁波阿育王寺与方丈通一法师交谈。通一法师2000年11月25日圆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87年2月,赵朴初居士与原洛阳市白马寺方丈净严法师在一起。净严法师1991年百岁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87年2月,赵朴初居士与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上海玉佛寺方丈真禅法师交谈。真禅法师1995年12月1日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87年10月,宁波天童寺方丈广修法师向来寺院视察工作的赵朴初居士汇报情况。广修长老2015年9月23日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88年6月,赵朴初居士在四川峨眉山与遍能法师在一起。遍能法师1997年2月4日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88年9月,赵朴初居士与中国佛学院院长传印法师在一起。(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0年9月,赵朴初居士在安徽九华山与仁德法师在一起。仁德法师2001年8月23日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1年1月,赵朴初与却西活佛在一起参观藏族唐卡艺术。却西活佛2001年11月21日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1年4月,赵朴初居士与台湾圣严法师在一起。圣严法师2009年2月3日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1年10月,赵朴初居士在北京会见台湾净良法师一行。(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2年4月,赵朴初居士与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净慧法师在一起。净慧法师2013年4月20日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3年10月,赵朴初居士与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隆莲法师在一起。2006年11月9日,隆莲法师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3年,赵朴初居士与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茗山法师、原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慈舟法师在镇江金山寺。茗山法师2001年6月1日圆寂;慈舟法师2003年2月10日圆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3年,赵朴初居士与松纯法师在常州天宁寺。松纯法师2017年8月18日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3年,赵朴初居士在上海与香港永惺法师在一起。2016年5月6日,永惺长老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3年,赵朴初居士在香港与香港佛教联合会会长觉光法师在一起。2014年11月16日,觉光长老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4年4月2日,赵朴初居士在南京与台湾佛光山开山宗长星云法师在一起。(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4年9月,赵朴初居士在北京广济寺接见台湾印顺法师。2005年6月4日,印顺导师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5年10月,赵朴初居士与惟贤长老在一起。2013年2月2日,惟贤长老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6年3月,赵朴初居士与湖北归元寺方丈昌明法师在一起。2007年1月28日,昌明法师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7年4月,赵朴初居士与普陀山全山住持妙善法师交流。2000年2月26日,妙善法师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7年9月,赵朴初居士看望四川清定法师。(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7年11月,赵朴初居士与十一世班禅在一起。(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8年3月,赵朴初居士与原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乌兰活佛在一起。2004年3月30日,乌兰活佛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1998年7月,赵朴初居士与原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本焕长老在一起。2012年4月2日,本焕长老示寂。(图片来源:慧海佛教资源库)

  2017年11月5日,是赵朴初居士诞辰110周年纪念。凤凰网佛教特别策划系列报道,独家记忆,百年追思。这是一组朴老与当代高僧同框的珍贵老照片,如今,画面中的朴老和许多高僧已经不在人世了,但他们如清风、若明月,灵魂永存、精神不死。

来源:凤凰网佛教 凤凰网华人佛教

2017年11月6日更新

 

 

 

 

 

太震撼!“中国第二敦煌”3700尊古泥塑 , 默默藏身500年

 

水陆庵素有

“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之称的佛教圣地。

原是悟真寺的水陆殿,

是当时举行“水陆大斋”“水陆道场”的重要场所。

保存下来的3700余尊泥塑,被喻为“壁塑瑰宝”。

水陆庵地处蓝田县城东

10公里的普化镇王顺山下,原名水陆殿,

为六朝古刹,以保存古代

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

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

壁塑群把绘画、圆雕、浮雕、

楼刻艺术手段容为一体,在墙、梁、柱上

镶满了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万物的塑像。

件件栩栩如生,个个活灵活现,

在方寸之地上映出气象万千的意识效果。

在人物雕塑上匠心独具,尤为突出,

立足故事情节,追求场面动感,

抓住表情、眼神、动态等环节的变化,

以写意而达意境,以塑体而托思,

以人物粗矿、文静性格、喜怒哀乐的表情跃染壁上。

水陆殿于明嘉靖四十二年

(公元1563年)至明隆庆元年

(公元1567年)修建。

殿内塑满佛传故事、五百罗汉渡海、

二十四神将等人物,以及天宫楼阁、

山水景物、仙禽神兽等,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天宫楼阁

所说壁塑,也称“隐塑”或“影壁”,

是中国绘画、雕壁合一的艺术形式,

多以山水、花卉为题材,并施以色彩,

形成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特殊样式。

其造型、身姿、表情、服饰等繁复各异。

水陆庵是陕西省年代最久、

保存最完整的彩绘泥塑群,泥塑内容、

结构和彩绘非常特殊,保存了多种历史艺术文化信息,

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佛教研究价值。

后殿部分。

其正壁与前殿正壁相背之处,

塑有水陆庵彩塑最为惊艳的“三大士”:

观音菩萨居中端坐于龙台之上,

善财、龙女肋侍左右,骑狮的文殊、骑象的普贤分列两边。

三菩萨均头戴高耸至顶的华冠,

嘴角两边挂有蝌蚪式的小胡子,

这种呈宋元以后极其罕见的男相菩萨形象

也体现在殿中其他如地藏菩萨、

药王菩萨等佛像的身上,

是为水陆庵彩塑的一大特色。

普贤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观音菩萨

文殊菩萨

后殿左右两山墙壁之上,

分别塑有密宗两大本尊

“孔雀明王”和“千手观音”。

千手观音像后壁塑造的

是妙善公主剜眼割手为父治病的佛经故事。

孔雀明王

千手观音

后壁所塑群像为“千人听经会”,

严格地说,应该是

“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面对佛陀跪坐于莲台上的女性

应该是其母摩耶夫人,

胁侍佛陀两侧的,

则是众所熟悉的阿难与伽叶。

除此之外,周围壁面满塑菩萨、

比丘、天人、护法、武士等闻法会众,

共同构成场面宏大的听法群塑。

其中本属道教人物范畴的雷神等形象也夹杂其中,

已经初现宋、元以后佛教世俗化的端倪。

前殿部分。

当心间正壁佛坛为“三世佛”:

释迦牟尼佛居中,

左为阿弥陀佛,右为药师佛。

三者均端坐须弥座上,

身后皆塑有精美繁缛的背屏。

其中,胁侍释迦牟尼佛两侧的为阿难、迦叶,

而胁侍阿弥陀佛、药师佛

两侧的则均为一儒一道的人物形象,

这种儒、释、道三教人物共处一堂的现象,

更加明确地反映出当时佛教世俗化的特征。

中央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

背光上有四佛、八大菩萨、

四大金刚、八部护法等。

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

背光上有东方三圣,

中为药师佛,左右各为日光、月光二菩萨。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背光上有西方三圣,

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

右为大势至菩萨

另外尚有象征西方极乐世界的庞大的伎乐队伍

南壁应身佛

前檐二梢间内壁,皆塑有一尊坐佛,

其中南壁为应身佛,北壁为报身佛,

二者与对面正壁佛坛主尊释迦牟尼佛相呼应,

共同构成“三身佛”的布局。

北壁报身佛

正壁佛坛左右两山

隔壁亦各塑一尊菩萨坐像。

南壁菩萨左手持葫芦,

多被认作是菩萨装的药师佛,

而其身后壁塑下层

为左右各五身世俗人物立像,

则被认为是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

两侧各有一小殿,

分别供奉药王孙思邈和神医华佗。

菩萨装的药师佛

 

北壁地藏菩萨

除正壁外,前殿其余六壁塑

满佛传故事、五百罗汉渡海、

二十四诸天等人物,

以及天宫楼阁、山水景物、仙禽神兽等,

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其间也夹杂有若干非僧非俗的人物。

 

 

 

 

 

 

 

 

 

长期以来,水陆庵彩塑匠师一直是个未解之谜。

直至上世纪末,

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四十多年的

原蓝田县文管室主任樊维岳先生,

毕多年之功,终于在前殿主尊释迦牟尼佛

莲花座上发现了一行阴刻蝇头小楷,

经拓印辨识,为“佛像士乔仲超等山西四人造”12字,

使这一谜团得以大白天下,

也为“天下明塑看山西”又添一桩实证。

 

 

文章来源:第一收藏1cang

2017年12月20日更新 

 



  林家樂的禅學
 

一双愿意聆听的耳朵,远比一张说话的嘴更受欢迎。 通往内心深处的路往往是耳朵。
倾聊间,专心对方的优点,你已獲得一些什么了。
有诗曰: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沙。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網絡摘語)

 
Copyrights by 林家樂.com 2017.5.10 改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