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林家樂.com > 林家樂的禅學 > 禅海拾贝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林家乐问:"般若重要吗?"
林家乐问:”禅?“
觉醒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自己
自性本来是佛,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清净……
禅是离开文字、语言或符号
禅说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西藏《色戒》影片触碰佛学深處
最圆满的教育——佛法
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
巴基斯坦的佛迹遗存
修行故事
禅海拾贝
虚云老和尚:我去去就来
《达摩祖师傳》电影,仅供参考。
央视大型记录片《六祖慧能》全六集 !让你了解一代禅师如何练就!
先生·南怀瑾
觉知,在你的修行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禅海拾贝

 

禅改变了他们,而他们通过禅改变了世界……

 

 

  一个真正的禅者,也一定是一个「改变者」。

  本文介绍的日本「经营四圣」中的松下幸之助和稻盛和夫,美国「苹果教父」乔布斯,中国的马云,他们都有一个共同之处——改变了世界的禅者。

  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

  不明禅机,难成大业

  日本「经营之神」松下幸之助在95岁接受采访时说:「像我这样才能的人在这个世界上比比皆是,我之所以能成功,其中关键一点就是对禅的领悟。」

  日本禅学家将松下的言论总结为:「不通禅理,生活乏味;不明禅机,难成大业。」松下电器从一个小作坊发展成国际企业,就是对这句话的最好诠释。

  宗教给人慰藉,企业创造财富,二者同样神圣。

  1932年5月5日,一个偶然的机会,松下幸之助目睹寺院僧众热火朝天、不计名利、忘我劳作的场景,并为之震撼,初心发蒙:如果企业经营也能像宗教事业一样,通过信仰与超越物利追求的价值观来凝聚人心,不也一样能产生强大的生产力吗?

  这个「初心」,最集中地反映在他的「自来水哲学」里:「水管里的水固然有价,但喝路边自来水不用付费,也不会被人吆喝,这是因为水资源相对丰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就是把大众需要的东西变得像自来水一样便宜……我们的使命,就是让世界所有人都富裕起来!」

  松下幸之助的领导力不仅使自己在松下,乃至于整个日本拥有了不容置疑的权威,同时也为管理界提供了最佳的管理范本。

  松下集团分公司如今已遍及全世界,而他的育才理念也在世界各地生根开花、结果。

  这种成功是最极致的管理之道,而这种人生,也正是禅学中「度己先度人」的最直接诠释。

  稻盛和夫:托钵托出两个世界500强

  1997年,65岁的稻盛和夫在圆福寺剃发修行七个月。外人对他的这一行为通常不解,但他自己却认为,这段生涯对他摒弃利己之心,不断磨练和净化心灵至关重要。

  稻盛和夫认为,「禅宗非常注重对心的探究,指明心的存在。我非常想学习和体验具有这样特点的宗教。因为我向来把纯化和净化人的心灵看成人生的目的和意义。」

  寺庙里,僧侣需要负责从煮饭到打扫所有日常杂事,这些事与坐禅比较,地位是相等的。换句话说,认真从事日常生活的劳务,与坐禅以求精神上的平和,从禅宗的角度来看两者并无差异。

  日常劳动就等于修行,认真工作就等于开悟。所谓开悟就是指心性获得提升,磨练心性之最终就是悟的境界。

  稻盛和夫回忆他这段独特的经历,曾说:「我之所以皈依禅宗,因为禅宗特别重视心性即灵魂磨炼。心灵肮脏的人感觉步履艰难的事情,在心灵纯洁的人那里,可以轻而易举地取得成功。因为心灵纯洁的人,能够保持气定神闲,因而能够看清问题的本质。」

  稻盛和夫之所以能将KDDI在京瓷之后带入世界500强,因为在创办KDDI之前他连着3个月每天质问自己的动机,直至确信自己没有私心杂念,才看清了被竞争对手的私欲和势利所遮盖的商业真相。

  表面看起来,商界对利润最大化的追求、人际关系的八面玲珑、手腕心机的锱铢必较,与出家学佛对心性的磨砺完全背道而驰,在稻盛和夫这里二者却并不矛盾,反而能够相辅相成。

  杨澜访谈稻盛和夫时曾问:您剃度出家让很多人都不太理解。作为一个企业家,是要在俗世当中追求利润、追求成功的;而佛家的理念却是放弃功名利禄,专心向佛。当时怎么会有要出家的愿望?

  稻盛和夫答:很多人都说佛教和企业经营盈利有矛盾,其实是一个误解。佛教讲「自利利他」,认为要想自己获利必须造福他人,教导人们不要只考虑自己的利益,也要让他人得益。

  我在企业经营当中也经常要求员工帮助他人。就这点来说,我认为佛教不适应资本主义、不适应企业经营盈利的说法是错误的,以佛教思想为基础从事企业经营远远比一般的企业经营高尚得多。

  稻盛和夫一生中有过一次价值观的重大改正。

  因为我小时候就受到佛教关怀他人的思想影响,在创业的时候就没有过自己将来要成为一个富翁这样的想法。这几个年轻人的闹事只是一个刺激罢了,但我认识到了保障员工的未来生活是何等的重要。

  我之所以要把企业搞得越来越出色,目的就是让在京瓷的员工能够安心工作,度过一个幸福的人生。

  从「佛道」到「人道」到「商道」,稻盛把一个企业家的人格修炼放到了最高的位置。因此,稻盛和夫说,「人生的根本目的不是别的,不是赚钱出名,其实就是提升信心、磨练灵魂。」稻盛的「工作禅」最有名的就是:我们为什么而工作?是为了磨练灵魂,提高心智,赚钱只是顺便的目的而已。

  马云:做企业的人天天都在修行

   稻盛和夫称赞马云道:在日本,我经常听到、看到关于你的故事,在IT行业,你在世界上创造了一个企业神话。

  其实早在2008年,在京都日本京瓷公司总部,马云就拜会了稻盛和夫。

  马云承认当年和稻盛的交流让他受益匪浅:我把做企业,从当成一种乐趣、到做成事业,再到把它当成做人,这一路上学到了很多。我对稻盛先生的思想、哲学、观点尤为赞赏。

  其实,我们做企业的人天天都在修行,在工作中、在生活中,碰到的所有灾难、快乐都是一种修行。

  以前我最早学习道家哲学,从中明白了领导力,而儒家思想讲究管理,佛家思想讲究做人,三位合在一起,方为中国文化的精髓。

  道家讲究和谐,儒家讲究规矩,佛家讲究包容。我从太极中悟到,事情并没有好与坏,关键是你怎么看,太极不仅是健身,也可以产生思想的交流。禅是生活的方式。

  在中国做企业,需要好的「中药」。把儒释道合在一起,才是真正的好「药」,否则任何一味药可能是都是「偏方」。

  苹果禅——禅改变了乔布斯

  而乔布斯通过禅改变了世界

  1972年秋,曾吸食大麻的乔布斯逐渐告别了大麻,并不是他有多么超人的意志力,而是因为他的心灵彻底被佛教征服。他曾一度考虑出家为僧。

  因为文化不同,很少有美国人能真正理解禅的奥妙。但毫无疑问,乔布斯属于极少数的例外。

   禅宗不看重经文,不讲究繁文缛节,不提倡繁琐思辨,而是讲究发自内心的顿悟,直面当下、直抵人心。这种思维方式正合乔布斯的心性。从《禅者的初心》里,乔布斯读到了一个清净、澄澈、可以任由思维自由行走的理想世界。

  不得不说,乔布斯后来在苹果体现出的各种天才,包括慧眼独具的战略思考、艺术唯美的产品设计,多少都有一些他此前参禅的影子。

  乔布斯说,「佛教有一句话:初学者的心态,拥有初学者的心态是件了不起的事情。」不要迷惑于表象而要洞察事物的本质,初学者的心态是行动派的禅宗。

  1982年,乔布斯让著名摄影师安娜•沃克尔为其拍摄了一张禅修的照片,他亲自为这张照片题词:「这是一个经典的时刻。我独自一人,所需要的不过是一杯茶、一盏台灯和一台音响。你知道,这就是我的全部。」

  他每天坐禅的习惯已经多年,在决策前,会先闭目静坐,然后叫属下将相关产品设计一并放到垫子的周围,来决定选择哪个、放弃哪个。

  当心定下来的时候,直觉会非常的清晰、敏锐。

   每天坐禅结束时,乔布斯都会对着镜子问:「如果今天是我最后的日子,原计划今天要做的事,我还愿意做吗?」

  「不立文字,直指人心」在乔布斯那里变成了一种独特的技术和设计思路:NoButton。「按钮」是电子设备的「天然标志」,但用户要的不是按钮,而是「直指人心」的功能、效用和体验。

  苹果笔记本MacBook,其睡眠指示灯的闪烁频率,与成年人正常呼吸的频率是一致的,即每分钟12次。

  在新产品设计上,借助禅修带来的专注和对简洁的热爱,乔布斯做得细致入微、深入人性。

  乔布斯的成功,在于把自己认为有用的禅宗理念化为好的产品,并且用禅宗洞悉本质的能力和专注执行的能力来把产品做出来。

  禅宗讲究「简单」和「趋于直接」,因此,「极简」成了苹果设计的核心。

  「追随内心」四字恰是禅宗精髓的体现——「一切万法,尽在自心中,何不从于自心顿现真如本性。」

 

  文章来源:禅悦身心灵

 

 

 

 

 

 

 

 

3700尊精美古泥塑 , 藏身陕西五百年,太震撼了!

 

水陆庵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普化镇王顺山下,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

水陆庵素有“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之称的佛教圣地。原是悟真寺的水陆殿,是当时举行“水陆大斋”“水陆道场”的重要场所。保存下来的3700余尊泥塑,被喻为“壁塑瑰宝”。

水陆殿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至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修建。

殿内塑满佛传故事、五百罗汉渡海、二十四神将等人物,以及天宫楼阁、山水景物、仙禽神兽等,琳琅满目,不一而足。

天宫楼阁

  蓝田水陆庵的水陆殿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至明隆庆元年(公元1567年)修建,殿内13面墙壁上精雕细塑着大量泥制彩绘塑像、壁塑、悬塑,总计3700多尊,水陆庵现院内已经改建为类博物馆:水陆庵壁塑博物馆。

  水陆庵地处蓝田县城东10公里的普化镇王顺山下,原名水陆殿,为六朝古刹,以保存古代精巧罕见的彩塑而闻名,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是国内目前保存最大的壁塑群。壁塑群把绘画、圆雕、浮雕、楼刻艺术手段容为一体,在墙、梁、柱上镶满了三千七百多尊人物及自然界万物的塑像。件件栩栩如生,个个活灵活现,在方寸之地上映出气象万千的意识效果。在人物雕塑上匠心独具,尤为突出,立足故事情节,追求场面动感,抓住表情、眼神、动态等环节的变化,以写意而达意境,以塑体而托思,以人物粗矿、文静性格、喜怒哀乐的表情跃染壁上。

  水陆庵素有“天下第一彩色连环壁塑”之称的佛教圣地。原是悟真寺的水陆殿,是当时举行“水陆大斋”“水陆道场”的重要场所。保存下来的3700余尊泥塑,被喻为“壁塑瑰”。

  所说壁塑,也称“隐塑”或“影壁”,是中国绘画、雕壁合一的艺术形式,多以山水、花卉为题材,并施以色彩,形成圆雕与浮雕相结合的特殊样式。其造型、身姿、表情、服饰等繁复各异。水陆庵是陕西省年代最久、保存最完整的彩绘泥塑群,泥塑内容、结构和彩绘非常特殊,保存了多种历史艺术文化信息,具有极高的艺术、历史和佛教研究价值。

        后殿部分。其正壁与前殿正壁相背之处,塑有水陆庵彩塑最为惊艳的“三大士”:观音菩萨居中端坐于龙台之上,善财、龙女肋侍左右,骑狮的文殊、骑象的普贤分列两边。三菩萨均头戴高耸至顶的华冠,嘴角两边挂有蝌蚪式的小胡子,这种呈宋元以后极其罕见的男相菩萨形象也体现在殿中其他如地藏菩萨、药王菩萨等佛像的身上,是为水陆庵彩塑的一大特色。

普贤菩萨、观音菩萨、文殊菩萨

普贤菩萨

观音菩萨

文殊菩萨

        后殿左右两山墙壁之上,分别塑有密宗两大本尊“孔雀明王”和“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像后壁塑造的是妙善公主剜眼割手为父治病的佛经故事。

孔雀明王

千手观音

        后壁所塑群像为“千人听经会”,严格地说,应该是“佛升忉利天为母说法”。

        面对佛陀跪坐于莲台上的女性应该是其母摩耶夫人,胁侍佛陀两侧的,则是众所熟悉的阿难与伽叶。

        除此之外,周围壁面满塑菩萨、比丘、天人、护法、武士等闻法会众,共同构成场面宏大的听法群塑。其中本属道教人物范畴的雷神等形象也夹杂其中,已经初现宋、元以后佛教世俗化的端倪。

 

 

 

 

 

 

 

 

 

 

 

 

        前殿部分。当心间正壁佛坛为“三世佛”:释迦牟尼佛居中,左为阿弥陀佛,右为药师佛。三者均端坐须弥座上,身后皆塑有精美繁缛的背屏。其中,胁侍释迦牟尼佛两侧的为阿难、迦叶,而胁侍阿弥陀佛、药师佛两侧的则均为一儒一道的人物形象,这种儒、释、道三教人物共处一堂的现象,更加明确地反映出当时佛教世俗化的特征。

 

 

        中央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背光上有四佛、八大菩萨、四大金刚、八部护法等。

 

        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背光上有东方三圣,中为药师佛,左右各为日光、月光二菩萨。

 

        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背光上有西方三圣,中为阿弥陀佛,左为观世音菩萨,右为大势至菩萨。另外尚有象征西方极乐世界的庞大的伎乐队伍。

 

南壁应身佛

       前檐二梢间内壁,皆塑有一尊坐佛,其中南壁为应身佛,北壁为报身佛,二者与对面正壁佛坛主尊释迦牟尼佛相呼应,共同构成“三身佛”的布局。

 

北壁报身佛

       正壁佛坛左右两山隔壁亦各塑一尊菩萨坐像。南壁菩萨左手持葫芦,多被认作是菩萨装的药师佛,而其身后壁塑下层为左右各五身世俗人物立像,则被认为是为中国历史上的“十大名医”。两侧各有一小殿,分别供奉药王孙思邈和神医华佗。

 

 

菩萨装的药师佛

 

北壁地藏菩萨

       除正壁外,前殿其余六壁塑满佛传故事、五百罗汉渡海、二十四诸天等人物,以及天宫楼阁、山水景物、仙禽神兽等,琳琅满目,不一而足。其间也夹杂有若干非僧非俗的人物。

 

 

 

 

 

 

 

 

 

长期以来,水陆庵彩塑匠师一直是个未解之谜。直至上世纪末,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四十多年的原蓝田县文管室主任樊维岳先生,毕多年之功,终于在前殿主尊释迦牟尼佛莲花座上发现了一行阴刻蝇头小楷,经拓印辨识,为“佛像士乔仲超等山西四人造”12字,使这一谜团得以大白天下,也为“天下明塑看山西”又添一桩实证。

文章来源:古玩鑫

2017年10月7日更新

 

 

 

 

 

 

老和尚講:何謂五眼

 

  何謂五眼

  在佛教的名詞里,五眼是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和佛眼。我今天想引用這幾個名稱,來和諸位研討一些佛法。首先我要指出,這裏所稱的「眼」,並不是單指人類的眼睛。人類的眼睛隻是肉眼的一種。事實上,人眼並不十分優越。鷹的眼睛比人眼看得遠得多。貓頭鷹的眼睛對於光,遠比我們的眼睛敏感,所以貓頭鷹能在黑暗里看見我們看不到的東西。 

  肉眼

  為了說明人眼的限制,我要介紹這張由現代科學家所繪製叫做電磁光譜的圖表。這張圖表告訴我們,人眼隻能看見宇宙里非常狹窄的一段,我們稱它為「可見光帶」。人眼看不到紅内線波長和比這波長更長的一切,也不能看到紫外線波長和比這波長更短的一切。 

  那就是說:在人類還沒有發明别的工具來幫助他的肉眼探測「可見光帶」以外的宇宙前,人類所看到的,並認為是完全的、真的、確實的世界,實際上是極不完全的,它隻是整個宇宙的極小一部分。今天我們所看到的宇宙,已經比幾百年前不知要大了多少,可是還隻是整個宇宙微乎其微的一部分;這個極重要的事實真理,一向是被人類所忽略的。想想兩千五百年前佛陀便能不靠我們今日所擁有的任何工具指出同樣的結論。那確實是令人驚服的。 

  這裏有個比喻,也許可以幫各位更清楚地瞭解我們人類的肉眼是如何拙劣,以及天眼和肉眼的比較是怎樣的。

  試想像在一個大城市的中心,如果有一幢完全關閉的屋子,隻開了一個很小的窗子,從這個窗口,一個人祗能看到層叠的高樓和上面一小塊藍色天空,以及有限的人們活動。假設有一個小孩,在這屋子里出生長大,那麼他對世界的印象可能是什麼樣兒呢?無疑地,他對他的世界的印象是根據透過這個小小的窗口所看到的一切。你如為他描述海景浩瀚的美麗和日出日落的奇觀,無論說得怎樣天花亂墜,他都很難瞭解,很難欣賞。我們人類的肉眼所能給我們的便隻有這些。事實上我們是住在一個黑暗的屋子里,透過一個很小的「窗口」──我們的眼睛──去看世界,然而我們卻堅持地說,我們所看到的是一個完全整體、確切而又真實的世界! 

  現在假設另有一所完全封閉的房子建在山頂上,並且開有一個很大的風景窗,從這兒可以看見無際的天空和無限的曠野。或許,為了讓它更顯得美妙些,我們不妨說,到處都是鮮花園地,還有少女們在園中曼舞婆娑。在這個屋里也有一個小孩出生成長。

  那第二個孩子所看見的世界,無疑地要遠比那個從小窗口看出去的擁擠都市要來得偉大與美麗。如果說第一個孩子隻有肉眼,那麼我們可以譬喻地說,第二個孩子是具有天眼了。 

  天眼

  通常我們都說隻有天上的神或女神才有天眼,然而按照佛教的義理,這種說法並不完全正確,因為我們人類也能得到天眼,有兩個方法可以使我們做到:一是透過「禪那」(Dhyana),這是一個梵文字,通常譯為「冥想」(Meditation)。另一個方法是在肉眼上加儀器(要知道肉眼本身也是一種儀器,在今天甚至可以移植了)。雖然第一個方法比第二個高明得多,第二個方法卻可能易於為現代人所接受。現代人依靠高度望遠鏡可以看得很遠很遠。用顯微鏡可以看到肉眼所不見的微生物的活動。今天,一個人可以藉着人造衛星及電視看到萬千里以外發生的事。有許多奇景在佛陀的時代是天眼所獨享的,現代人也能看到了。在佛陀的時代,禪那可能是使人類超越肉眼限制的唯一方法。其實,人的看的能力原是無限的,我們之所以不能發揮這整個看的能力,乃是受了我們這對肉眼的限制。很明顯的,佛陀深知這一真理。經過多年的禪那,佛陀發現肉眼的障礙可以打破,人原來的看的能力可以充分發揮。當一個人發揮了他原來的視力時,他將毫無困難地把視界擴展到天眼所能達到的範圍。

  說到這兒,我相信諸位不難瞭解肉眼是什麼,天眼是什麼了。在佛陀的時代,使人類瞭解天眼是很困難的。但是在現代,實際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擁有某種程度的天眼,因此,我們也就比較容易領會得到。 

  慧眼

  現在讓我們來談慧眼。 

  為了描述慧眼,我必須介紹一個很重要的佛法基本概念,這個概念在梵文里叫做Sunyata,通常把它譯為「空」,更正確些,是譯成「第一義空」。這個教義是很獨特的,在别的宗教教義里可不容易找到。佛教浩瀚的經典有極大部份致力於研究「空」。我今天所能貢獻給各位的,實在只是從汪洋大海中掬出來的一滴水,但我願意盡我所能。以下是介紹佛陀常常使用的三種分析方法。而每一個方法都歸結到宇宙萬物萬象的本體原皆是「空」。 

  第一種方法,我叫它分解分析法。 

  我這裏有一架收音機,讓我用它來做例子。這是一架我們叫做收音機的東西,現在我把它的擴聲器拿了出來,諸位是否把這一個擴聲器叫做收音機呢?答案是否定的。諸位將稱它為擴聲器。現在我又拿出電晶體,諸位把電晶體叫做收音機嗎?又不是的,那是電晶體。電容器、電阻器、塑膠套子、電線等等,又怎樣呢?這些部份無一可以稱為收音機。現在請大家註意,當各個部份都拆散移開了後,諸位能告訴我收音機在那裏嗎?收音機沒有了。因此,「收音機」只是我們為暫時合在一起的許多零件的集合體所取的一個假名稱。當一個人在心中把它分解時,它就失去了存在。因此,收音機並不是一個永久性的實體,收音機即是「空」。(請註意這個「空」不是「實」和「空」相對的空,也不是什麼都沒有的空。因此,佛法中更精密地稱之為「第一義空」。) 

  不僅收音機是「空」,擴聲器也是「空」。假如我拿出擴聲器中的磁鐵,諸位稱它為擴聲器嗎?不會的,諸位一定稱它為磁鐵。假如我移掉架子,諸位稱它為擴聲器嗎?也不會的,諸位將稱它為架子。當所有的零件都拆開移去時,你還到那裏去找擴聲器呢?所以,我們分解了擴聲器,它就失去它的存在。擴聲器不是一個永久性的實體,擴聲器是「空」。 

  分解的分析法非常重要。因為諸位可以把這個方法應用到世上的每一樣東西上而引出相同的結論:每一樣東西都能分解,沒有一樣東西是永久性的實體。所以,不管我們稱呼它為什麼,它總是「空」。佛陀把這個方法應用到他自己身體上。他幻想從他身體上去掉他的頭,而後問道:這頭是否還能稱為人身或「自我」?答案是:否,它是一個頭。他從身上取去手臂,這可以叫做人身或「自我」嗎?答案又是:否,它是一隻手臂。他取出他的心,問道:這是否人身或「自我」?也不是的。現在我們甚至於更精確地瞭解到一個人的心可以移植給另一個人,而不把另一個人改變成這個人。他取去身上的每一部份,發現這些部份沒有一個可以稱為人身或「自我」。最後,在每一部份都移去之後,「自我」在那裏呢?因此,他下結論說:不僅肉體是「空」的,就連「自我」的觀念也是「空」。 

  第二個方法,我叫它歸納分析法。 

  雖然我們在世界上看到成千成萬不同的東西,人卻能將它們歸納為少數基本原素。比如說,基於化學的特性,人類把黄金列為基本原素之一。雖然成千的金制物品,從復雜的黄金鑄像到簡單的金條,有各種不同的名稱,但每種金制物品都可以熔解並再鑄成另一形狀,它們都是可變的、不恒久的。能保持不變的是共同的化學特性。因為有這共同的特性,所以我們就把所有的這些物品叫做金子。換句話說,它們都可以歸納成一個稱為金子的單一元素。 

  在佛陀的時代,印度哲學家將宇宙間的森羅萬象歸納為四種基本元素,就是:地、水、火、風。佛陀則宣稱這四種元素還可以進一步歸納為「空」。並用金子做例子,佛陀的意思是:雖然我們已經抽出這一切金制物品的共同特性,稱它為金子,可是我們能指出金子是怎樣的一種東西嗎?能指出金子究竟在那裏嗎?凡是我們所能夠指出的,都隻是金子的某一種特殊形狀,例如金條,可是金條不能代表金子,因為金條是可以變的,並不是永久不變的。因此,「金子」這二個字只是我們給某些特性的一個名稱,是沒法拿出來給你看的。所以,佛說金子是「空」。基於同樣的推論,一切固體都即是「空」。 

  不僅固體是空,液體又何嚐不是空?液體的特性,也是沒有永久性,沒有固定的形狀,是可變的,是無從捉摸的,是空。兩千五百多年前,佛陀說,宇宙每一樣東西都能歸納為「空」。(這即是「色即是空」的註釋。不但色法是空,心法也是空,因為歐美人着重物質,所以這篇講詞偏重色法,請讀者註意。) 

  西方科學家也獲得一個與此類同的結論,那確是很有趣的事。在愛因斯坦發現相對論之前,西方科學家把宇宙萬物歸納為兩個基本元素,說這兩個元素是恒久常存的;一個叫做物質,另一個叫做能。愛因斯坦用數學方法證明,將這兩個元素統一了起來。他說:物質也是能的一種形態、正和電是能的一種形態,光是能的一種形態等一樣。他由此下結論說,宇宙萬物萬象都隻是能的各種不同的形態。可是我們如進一步問,什麼是能的原來性質呢?你能拿出能的本體來給我們看看嗎?雖然我不敢武斷地說西洋科學家的所謂能,同於佛法的所謂「空」,至少我說能的本體也是沒有固定形狀,無法捉摸,類似於「空」。 

  第三個方法,我叫它透視分析法。 

  佛陀用禪那來實施這種方法,我們沒有這樣的功夫,不容易照辦,幸好現代的科學成就提供了許多工具儀器,可以大大地幫助我們瞭解這個透視分析法。 

  讓我們再來談談這張電磁光譜(見彩圖一)。我們知道,人類的肉眼祗能看到宇宙中這個在譜上叫做「可見光帶」的很小的範圍。但是靠某種儀器的幫助,例如紅内線儀、X光、顯微鏡等,現代人已能夠看到「可見光帶」以外的若干宇宙領域。為了更容易幫助諸位透徹瞭解起見,請諸位再看這張圖表(見彩圖二)。這張圖表所顯示的是,藉不同的儀器、在不同的電磁波長下所看到的一個通常我們所謂的人。我在這張圖表上標明了一到五。在「一」底下,諸位看到一個主要由紅、黄及綠三種顏色所構成的形象,那是藉紅内線儀所看到的人的樣子。在「二」底下是肉眼不用其他儀器所看到的人。在「三」底下是透過X光所看到的人,皮和肉都不見了,然而骨架仍在。接着一個標明「四」的,是用顯微鏡所看到的人身各部份的分子構造圖。最右邊標明「五」的是一片空白。 

  諸位看了這個圖,請不要誤會,說這四個圖和那一片空白是代表不同的實體,它們是同一個人。也不要誤會,認為從左到右它們佔據着不同的空間。實際上,它們是在同一個空間里的。為了再說得清楚一點,請諸位把我當作我所談的那個人。請試想像,如果諸位的眼睛能看到紅内線,那麼諸位所看到站在這裏的我便是紅、黄、綠三色組成的形象。現在,再改用諸位日常使用的「儀器」來看,在諸位的肉眼里,我的身體顯現出來了。再想像諸位的眼睛能看到X光,那麼皮肉及血液都消失了,諸位現在看見的,便隻是我的骨骼。再換另一種儀器──顯微鏡的眼睛──來看,現在站在這裏的則是一個復雜的分子結合了。我們更進一步深入探討,現代科學告訴我們,分子是由原子組成,而原子則由質點組成,最後一切質量都可以轉變成能。能的原本性質是我們看不見,也抓不到,無形無色,無從捉摸的。讓我們稱它為「無形之形」,這個就是「五」底下的空白處。 

  請諸位註意這一事實:我仍是同一個通常所謂的人,但現在卻以不同的形象在諸位的面前呈現──一個彩色的影像,一個肉體,一架骨骼,一個分子微體的結合,以及諸位從各種不同的境界看成的其他許多形態。最後則是無形之形。 

  這第三個方法──透視分析法,也引到同樣的結論:宇宙間的萬物萬象都可以深究到它的根源,科學家稱它為能,而佛陀稱它為「空」。

  有一點極其重要,要請諸位註意,前面我所說的都是意識理解,而「空」卻是直接的經驗境界。容我重複地說一遍:「空」是直接的經驗境界。據說當一個人達到那境界時,他便會經驗到一種極大的快樂感,比一般人所經驗到的任何快樂感都要強幾百倍。不僅這樣,「空」是一種沒有變動與無常之感的境界。 

  現在讓我再推進一步。諸位都知道,認識了人的痛苦是導致悉達多太子放棄宮廷生活,做一個苦行僧,去尋求人類解脱大道的直接原因。佛陀列出了人類的八苦──苦在梵文里是duhkha。這八苦是生、老、病、死、愛别離、怨憎會、求不得和無常(也即是五蘊熾盛)。我沒有時間為諸位更詳細地解繹八苦,但是,如果諸位細心地將它們分析一下,就可以斷定,這八苦統統都跟我們所具有的肉體,以及我們稱為「自我」的意識有關,或者也可以說,肉體和「自我」意識是造成一切痛苦的根源。 

  因此顯而易見,在「空」的境界中,肉體與「自我」意識已不再存在,苦又怎麼還能存在呢?當一個人達到那種境界時,宇宙萬物,包括他自己在内,都成「空」觀。所有人類的痛苦以及生死都消失了,都不再執着,這種人我們說他擁有了慧眼。 

  這就像忽然從一個極沉重的負担中解脱出來;這就像慈母和他失去了多年的愛子不期而遇的心境;這就像在一個狂風暴雨的大海中絕望地航行時,忽然發現一條地平線時的狂歡。這些是佛經上對一個人得到慧眼時,所經歷的大喜悦的一點描寫。

  很多佛陀的弟子都達到了這種境界。在佛教里他們被稱為阿羅漢,他們已是聖人。然而佛陀卻向他們發出嚴厲的警告:「不要停頓在慧眼上!」佛陀指出,人的最大的病是執着;當人隻有肉眼或天眼的時候,他把不完整、易變的,因而也是虛妄不真實的世界看成完全的、恒久的、真實的。他就執着於他所看到的世界,一切痛苦由此而生,這是一個極端。可是當一個人用慧眼看見了宇宙萬物是無常的、不真的、「空」的時候,他喜樂留戀於這個「空」的境界,這就成了對「空」的執着,是另一個極端。無論是對「有」或對「空」,一旦有了執着,那個構成一切無明和痛苦之根的「自我」意識便不能完全絕滅,人也就不能澈底解脱。因此,法眼的獲得乃是佛法中再進一步的教旨。 

  法眼

   什麼是法眼呢?一個人得到了慧眼之後,能不停滯留戀在「空」的境界里,卻體認到:雖然他在不同的境界里所看到的都是虛妄不實的幻相,然而對那一個境界而言,這些幻相即是真的,這個人得到了法眼。

  現在讓我們再參考第二個圖表。一個隻有肉眼的人會堅持隻有肉眼所看見的一切是真的,他缺乏對其他境界的知識。一個擁有天眼的人會說紅内線的形象、肉體、骨架、分子的複合體等等都是真的,並執着於這一切。一個擁有慧眼的人看出這個圖上的一切形象全是無常、無實體和虛妄不真的幻相,唯有「空」才是真實恒久的狀態,因此便執着於「空」。 

  現在一個擁有法眼的人會說,雖然這一切形象確實是無常、虛妄的假相,它們卻不是與「空」分得開的另一實體,它們都是同體,然而就它們所在的境界領域而言,它們全都是真的、實有的。 

  「空」的直接體驗給人以大智慧;然而若能把一切雖然都是假相,可是在它自己的境界領域里卻是真的這一點認識了,那就會自然產生一種無條件的、無差别的、遍及一切的愛與慈悲。我們認為這種人擁有法眼,在佛教里則稱他為菩提薩缍,簡稱菩薩。 

  一旦一個人達到了「空」的境界而又能克服了對「空」的執着,無條件、無差别、遍及一切的愛與慈悲,便自然而然地從一個「空」的直接經驗里產生出來,那真是人類的奇蹟,也因此使得佛法成為最獨特、最精深的實踐教義。 

  讓我告訴諸位一個故事,用它來說明得到慧眼的阿羅漢與擁有法眼的菩薩間不同之處。

  一座大廈失火了,隻有一個導向安全的門。許多人-男人、女人、小孩-在這大廈里玩,他們之中只有少數人知道火災的危險。這少數知道危險的人,努力尋求一條出路。路是又長又難走的。最後他們沖出濃煙,出了大廈,當他們再度在戶外新鮮的空氣里呼吸時,他們是如此地高興,以致他們就隻是躺在地上,再也不想做任何事情了。然而,他們之中卻有一個人,不這樣想。他記得許多人仍在這大廈里,而不明白火的危險;而且即使他們明白了,他們也不知道通到門口的路。所以,他便不顧自己的疲倦和危險,一再跑進大廈,去引導别人走出這危險的地方。 

  這個人就是菩薩。 

  另一個有名的故事,由赫士唐·史密斯教援(Prof.HoustonSmith,他的中文名字是施錫恩)在他的傑作《人類的宗教》里介紹給西方的讀者。故事是這樣的:三個人為了到遠地尋寶而旅行横貫沙漠。他們在烈日下走了一段很長的路,又累又渴,急切需要一個蔭涼的地方休息,和一些水或水果來解他們的焦渴。忽然,他們來到一個有圍牆的莊院。他們之中一個人爬上牆頭,高興地喊起來,就跳進了那莊院,第二個旅行者跟着也跳進了莊院。接着第三個旅行者也爬上了牆,他從那裏看到一所美麗的花園,在棕櫚樹的蔭蔽下,還有一個有噴泉的大水池。在渴累交迫、赤日黄沙的景況下,這是何等的誘惑!正當他要跳進莊院去的時候,他想起還有許多許多的旅行者仍舊在那可怕的炎日沙漠里拖着沉重的腳步旁徨,不知道有這個綠洲。他終於拒絕了跳進莊院的誘惑,忍耐着一切的苦,再爬下牆來,回到那漫無邊際、熾熱的沙漠里,去接引别的旅行者到這個蔭涼休息的地方來。 

  我相信在座的每個人都不難瞭解,這第三個人是菩薩。

  這裏必須指出:這樣的慈悲並不是表面的,而是發自内心,深不可測的。它沒有諸如「因為我喜歡你」或「因為你服從我」一類的先決條件。它是無差别的、無條件的。這種慈悲和愛是從「空」的直接體驗而生,是從完全調和、完全平等、沒有任何執着的境界而生。 

  為了幫助各位更正確地瞭解法眼,我必須提出非常重要的兩點。第一,法眼能觀照真理的無限方面。正如在無邊無際的太空中,天文學家指出許多銀河、恒星、行星等等一樣,在「空」的體驗中看出無窮無數的境界,無窮無數的天堂、人間,無窮無數的有情眾生和不可計數的活動。第二,具有法眼的菩薩是沒有執着的。在《金剛經》里佛陀一再地說,當菩薩救度眾生時,他對主體,例如「自我」;對客體,例如「你」;對其餘的事物,例如行為;或對時間的概念都沒有任何執着。因為如果菩薩對任何事物有絲毫執着,他便不能稱為菩薩。

  說到這裏,我希望諸位對肉眼、天眼、慧眼及法眼這四種眼已經有了清楚的觀念。下面是禪宗里兩首有名的偈及關於它們的故事。 

  中國唐朝時候,有一次禪宗的五祖要他的弟子們都寫一首偈給他看,以顯示他們對佛法的瞭解。神秀上座呈了如下的一首: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五祖評論說,神秀隻到了門口,還沒有登堂入室。 

  一個名叫惠能的俗人也在寺内。雖然他沒有接受過五祖的教誨,卻是一個有大利根的人。當惠能聽到這首偈時,他不以為然,便說:「我也有一首偈。」於是就宣讀他的偈: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後來,惠能做了五祖的弟子並證到大覺大悟,成為禪宗史上最有名的六祖。他對不同根性的人施以不同的教誨。雖然沒有這樣的記載,我敢說,六祖會毫不猶疑地告訴一個來求教的初學者: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現在我想問:神秀是用了那種眼作他的偈?惠能又是用了那種眼不同意神秀而念出他的偈?為什麼在他成了六祖之後,他卻可以用他先前所不同意的偈來教人?現在六祖用的又是那一種眼呢?我不回答這些問題,願意把它們留給諸位,以便諸位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答案。 

  佛眼

  現在我們來談談佛眼。 

  到此為止,我算勉強說了一些關於前四種眼的解說。可是關於佛眼,我確實無法說什麼,因為無論我說什麼,都是隔靴抓養,不會中鵠的。 

  但我也很明白,我不能就此停止,站在這裏,一聲不響,像佛陀那樣,就隻擧起一朵金色蓮花。不僅我沒有像佛陀那種透過沈默能夠傳達了解的輻射力,而且諸位也不會滿意。那是可以瞭解的,因為不但我們的眼是肉眼、我們的耳朵和意識也同樣都是肉體的,所以我們必須使它們滿足。因此,我總得說上一點兒: 

  一、諸位一定會註意到,當我談到前面四種眼的時候,總有一個主體和一個客體。譬如說,就肉眼而言,人是主體,世間現象是客體;就慧眼而言,阿羅漢是主體,「空」是客體;當我說法眼時,菩薩是主體而宇宙間萬千境界是客體。然而,現在談到佛眼時,倘若說佛是主體而宇宙是客體,那就絕對錯了。因為佛與宇宙之間區别已經不再存在;佛就是宇宙,宇宙就是佛。倘若說佛擁有佛眼,這話是同樣的錯誤,因為佛與佛眼之間也沒有差别;佛眼就是佛而佛就是佛眼。簡而言之,諸位所能提到的任何相對觀念,在佛眼下都不再存在。甚至「空」也不存在,因為「空」就是佛,而佛就是「空」。 

  二、我對佛眼想說的第二點,是關於「無限的無限」概念。我說「無限的無限」是什麼意思呢?如果我們說人類宇宙觀的概念是無限的,那麼拿它和佛陀宇宙觀的體驗相比較,隻就有如一個泡沫在大海之中。這是不可信的嗎?是的,這是難信的。但是讓我們想想數學里說些什麼。諸位知道一次乘方是一條直線;兩次乘方是一個平面或面積;三次乘方代表一體積或空間,其大小已經可能是無限的了。現在四次乘方怎樣呢?五次乘方以至若干次乘方又是怎麼樣的呢?如果諸位能向我解釋若干次乘方代表的是什麼,諸位對佛陀的宇宙觀-無限的無限-就已有點了解了。 

  三、我對佛眼想說的第三點是瞬息性和「一發即到性」,這又是一個很難為人們瞭解的概念。對我們來說,時間的持續是一件確確實實的事。因為有這個時間的因素,人從一個嬰孩長大為青年、成人和老年等等。若說在佛眼之下時間是不存在的,這是我們不能瞭解的。那就是佛眼之所以為佛眼。億萬年無異於一刹那。照我們的宇宙觀看來,距離地球以億萬光年計的世界,佛可以在一瞬間到達,這是如何的奇蹟! 

  四、關於佛眼的第四點是互攝互入的總體性與無不涵攝性。諸位中可能看過一部叫「黄色潛艇」的電影。在那電影里,有一個真空吸管的怪物,它能吸進任何遇到的東西,在它吸完世界上一切東西以後,它開始吸它所站着的大地。真空吸管是如此有力,以致它把整個地球吸到了自己身體裡面,於是它也吸進了它自己。這一個描寫可以給諸位一些無不涵攝的概念。

  綜結而言,我對佛眼提到了下列四點: 

  一、無主體與客體,那是絕對待,沒有相對概念; 

  二、無限的無限,那是絕空間,沒有空間概念; 

  三、瞬息性和一發即到性,那是絕時間,沒有時間概念; 

  四、總體性和無不涵攝性,那是無空無,沒有空無所有的概念。 

  這是佛眼的四種概念。 

  在我結束今天的講話前,我要給諸位再講一個有趣的故事: 

  有一對夫婦,常要爭吵,後來他們聽到了五眼的說法。有一天他們又開始吵嘴了,看起來那又將是一次像往常一樣的爭吵,弄得夫妻兩人都惱怒非常,氣憤頹喪,以致他們可以好幾天見面不講話。正在這當兒,忽然丈夫說:「現在我在用我的天眼,呀!你隻不過是一具骨架,我為什麼要跟一具骨架爭吵呢?」妻子靜默了一會兒,然後放聲大笑。丈夫問她:「你現在幹什麼?」妻子說:「我正在用我的慧眼,你已經消失了。現在沒有什麼可以惱我了。我很快樂的在『空』的境界里。」然後他們兩個都大笑着說:「還是讓我們都用我們的法眼吧。雖然我們都是假相,但讓我們在這個境界中快樂地生活在一起吧。」 

  今天我們慶祝這位偉人──釋迦牟尼佛的生日,智海法師還要贈送諸位一個大生日蛋糕。我現在所贈送的只是一些生日糖果而已。我的生日糖果是這句忠告:「不要總是用你的肉眼,要把視界擴大。」不要讓你的心老是被這個細窄地段中所見到的事物弄得神魂顛倒。把窄帶打破,把視界擴大,發展張開你的天眼。漸漸地發展張開你的慧眼。到了這個境地後,請諸位想着在那廣大熾熱的生死大漠中掙紮的許多同胞以及别的可憐眾生;張開你的法眼。最後我希望諸位全都有佛眼,諸位都成佛。

文章来源:香港國際禪修傳統文化交流中心 

2018年7月31日更新

 

 

 

 

 

太震撼了,美国腹地的8000件中国文物宝库:堪萨斯城纳尔逊博物馆

 

  堪萨斯城,美国腹地里的一座荒凉城市,工业稀少,商业落后。那里坐落着一座博物馆,现存中国艺术品超过8000件,覆盖了北魏石棺、五代壁画、辽代木雕和稀罕至极的宋画。

  从旧金山到堪萨斯城,四小时飞机,一出登机口,我就被“堪萨斯城国际机场”的简陋震惊了。第二天中午,我站在40℃的骄阳下用优步叫来了一辆皮卡,当我告诉司机,我要去纳尔逊博物馆,因为那个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很丰富。他是诧异的:“是吗,我在这里住了二十几年,第一回听说这个博物馆还藏中国文物呢。其实咱们这里亚洲人都挺少的,今年我就见过你一个亚洲人。”

  堪萨斯城,位于堪萨斯州和密苏里州交界处,广袤的美国中部,工业稀少,商业落后。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显示,这个城市不足50万人。

  而我跑到这里来看中国文物。

  1930年,23岁的哈佛毕业生劳伦斯·锡克曼通过刚成立的哈佛-燕京奖学金来到中国,遇到了他从前的哈佛教授兰东·华纳。华纳教授告诉锡克曼,堪萨斯城的报业大亨十多年前捐出家业,成立一笔基金专用于艺术品购买,当时的世界艺术品市场因为美国大萧条,价格跌入低谷,所以他希望锡克曼为正在筹建中的纳尔逊博物馆收购中国藏品,预算是1100万美元。

  锡克曼受托为纳尔逊博物馆收购文物,便在编制上成了博物馆的一名员工。他的博物馆生涯在1942年中断,他应征入伍,成了美国空军55战斗机大队的一员,参加二战。美军高层很快发现了他的真正特长,安排他回到中国。战后,他被选入盟军中央司令部成为艺术专员,负责检查远东参战国家的艺术品受损情况。他先去了韩国,然后回到他熟悉的中国,检查他心心念念的中国文物。锡克曼在1946年秋离开亚洲,回到堪萨斯城成为了纳尔逊博物馆的正式员工,并于1953年担任纳尔逊博物馆馆长,直到退休。1974年,新中国筹办了第一次出国文物展,这个展览在首都华盛顿成功展出三个月后,第二站就去了堪萨斯城的纳尔逊博物馆,足见锡克曼在中国的人脉之广。

  纳尔逊博物馆全馆免费参观。我到达的时候是周四傍晚,和大多数美国博物馆一样,纳尔逊博物馆周四晚间延迟到9点闭馆,当时底楼大厅里聚集了很多人,举着鸡尾酒,东张西望着几幅现代艺术。

  二楼的亚洲艺术馆空荡荡,我走进空无一人的“中国庙宇厅”。

  米其林三星餐馆的定义是,单为了那家餐馆就值得去那座城市。以此类比,纳尔逊博物馆的“中国庙宇厅”应该是米其林三星展厅,为了它值得来荒凉的堪萨斯城,因为这里收藏着:山西广胜寺的巨幅元代壁画,栩栩如生的辽代木雕南海观音,北京智化寺的极其复杂精巧的木雕藻井。我在“中国庙宇厅”里站了许久,仔细端详着元代壁画和辽代木雕,那么宁静、慈悲、壮美。我想象着七八十年前,有人从广胜寺挖下了这幅壁画,从智化寺卸下了这方藻井,这些佛像离开了他们原本属于的庄严空间,被送到这穷乡僻壤的美国腹地。

  离开这个厅,往前走,相继看到龙门石窟宾阳洞的《帝后礼佛图》,看到北魏线刻孝子图石棺,看到被昔日古董商半送半卖、漂泊到异乡的河南温县慈胜寺的五代壁画《如意轮观音菩萨图》和《菩萨焚香图》。它们都很安静地摆放在那里,不被打扰,也不被记起。

  纳尔逊博物馆现存中国艺术品8000件,其中一半来自于锡克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旅居中国收购而得。这是一个投错了胎的博物馆。它拥有的是如此珍贵,能欣赏它的却是如此之少。它坐落在荒僻的美国中部,每年的访客大部分是孤陋寡闻的当地居民,如果要看“外国艺术”,他们只会奔向馆中唯一的一幅卡拉瓦乔或那几幅印象派。中国书画大多是黑乎乎的,庙宇和造像文化又需要很多背景积累,大部分访客没有能够充分欣赏这些展品的能力。

  我想起那个年轻的哈佛毕业生锡克曼,他应该很早就意识到了他事业的荒谬,他火眼金睛买下的中国文物,注定要在堪萨斯城曲高和寡。那又能怎么办呢?我想像他也像陆聆恩那样气定神闲地说:“不是很值得担心。”当外部环境不尽理想,但确知心中的追求,孜孜以求者都会这么一叹吧。

  (作者为旅美学者)

  CCTV的《国宝档案》栏目曾拍摄过一个三集的短片,介绍广胜寺的这4幅流失海外的壁画。一如这类普及性节目的通病,节目的解说词错谬很多,而且故弄玄虚。其实,比起美国博物馆中许多出处无考的藏品来说,广胜寺壁画的流传经过是比较清楚的。1929年,寺僧为筹款修缮寺院,作价1600元将4幅壁画卖给古董商人。赵城县的县长和当地的乡绅也都参与其事。因为当时并不觉得这是一件耻辱的事情,所以还勒石记功,把出售壁画的事情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真是国宝贱卖。1600元在当时,只是北平那些著名教授半年的工资,连一个像样些的四合院都买不到。

  以后,壁画飘洋过海来到美国自然都是卢芹斋一手策划的。大约在1932年,壁画被分开出售。下寺前殿的两幅被宾大考古和艺术博物馆收购。后殿西壁的《炽盛光佛经变》被纳尔逊博物馆收购。1933年纳尔逊博物馆开馆时,壁画作为馆藏的艺术珍品,被永久陈列在博物馆特设的“中国庙宇”之内。后殿东壁的《药师经变》被纽约收藏家萨克勒收购。他在1960年代把壁画捐赠给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后由博物馆修复并永久陈列于以萨克勒命名的大厅之中。

  众所周知,唐代是中国壁画创作的黄金时代。元代则是唐代之后,壁画艺术发展的又一次高峰。以纳尔逊藏的这幅《炽盛光佛经变》为例,它传承了北朝以来《说法图》的基本构图,场面极其的恢宏和壮观;笔法上以工笔线描加上色彩渲染,虽然承袭了宋代佛道绘画的传统,但是在技法上更加娴熟,设色也更加大胆。浓艳的红色,明快的绿色,和深沉的蓝色,配以佛殿中明暗交映的自然光线,既烘托了气氛,又突显了绘画强烈的视觉效果,令人赞叹。图上,释迦牟尼佛趺坐于莲台之上,日光、月光菩萨左右侍坐,十二宫天神分成两班,东、西侍立。以我个人而见,天神部分的表现最为精彩。他们庄严凝重的表情、动逸自如的姿态、手势,乃至于华美的衣饰,飘动的衣带,和永乐宫《朝元图》中的星宿、仙人有很多相似之处。可见,广胜寺和永乐宫的元代壁画,虽然囿于佛教、道教的题材不同,但是绘画的风格是同出一源的,不愧为元代壁画艺术的双壁。

南北朝壁画

造像

商周骨雕

 

 

 

 

 

战汉

 

 

 

 

 

 

 

 

 

 

 

 

造像--南北朝

 

 

 

 

 

 

 

 

 

 

 

 

 

 

 

 

 

 

 

 

 

 

 

 

 

隋唐

 

 

 

 

 

 

 

 

 

 

 

 

 

 

 

 

 

宋元明瓷器

 

 

 

 

 

明家具

 

 

 

 

 

宋画

《秋江渔艇图》

 

晴峦萧寺图

 

  纳尔逊博物馆现存中国艺术品8000件,其中一半来自于锡克曼上世纪三四十年代旅居中国收购而得。这是一个投错了胎的博物馆。它拥有的是如此珍贵,能欣赏它的却是如此之少。它坐落在荒僻的美国中部,每年的访客大部分是孤陋寡闻的当地居民,如果要看“外国艺术”,他们只会奔向馆中唯一的一幅卡拉瓦乔或那几幅印象派。中国书画大多是黑乎乎的,庙宇和造像文化又需要很多背景积累,大部分访客没有能够充分欣赏这些展品的能力。

文章来源:漫漫说

2017年10月8日更新

 

 

 

 

 

 

 

 

600英烈,不如一条战狼!

 

 

  在淞沪会战中,国军嫡系18军98师292旅583团第3营营长姚子青,率部600壮士,在宝山县城决死拦阻日寇。

  最后,除却派出一名通讯兵报告战况之外,600壮士无人脱逃、被俘、投降。

  全部阵亡。

  这是没有手撕鬼子,没有包子炸弹,没有千里狙击,没有裤裆藏雷的抗战题材影视的罕见清流。加微信amz903,看更多内幕好文!

  然而,当人们习惯了用“李云龙”的思维去看抗战,《捍卫者》确实是一场悲剧,一场颠覆人们对抗战的惯性思维的悲剧,一场人们以激情、虚荣去理解“爱国”就会发生困惑的悲剧!

  没有身家动辄上百十亿的明星,愿意为之加盟。万达、UME、成龙等大影院,甚至都不屑于安排这部小成本电影的上映。

  在火热的七月,亢奋相约,以看《战狼》,用票房践行高调爱国的爱国界人士,当然就悄然无视。

  《捍卫者》以发生在1937年8月31日,至9月7日的惨烈战事,诠释了“丈夫许国、不必相送”蕴含的真实。

  国军一支孤军,600壮士,以一二门战防炮,三五门迫击炮等轻武器,屹立宝山。

  他们的正面,是数千日寇精锐持续不断的疯狂冲锋。是日寇战机、重炮、舰炮无休止的狂轰滥炸。

  装备落后,地势不利,没有援军。唯有死志。

  日寇如潮水袭来,又一波一波退下。这就是国家的中流砥柱。

  烈士们决死不退,又一个一个死去。这就是民族的中流砥柱。

  无疑,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的真正起点。但是人们对淞沪会战却又如此陌生。

  战略上,淞沪会战破灭了日本速战求胜,征服中国的战略计划,但也付出了巨大的、惨烈的牺牲。

  正是这些牺牲,唤醒了中国军民的家国情怀。

  这和《战狼》式的爱国截然不同。但是,这确实是我们赖以存在的精神根基。

  那些一个接一个的英烈,在电影里鲜活起来。

  宝山守备战那些快被人们淡忘的战斗,重新浮现,让人感慨。

  弹尽粮绝,壮士们纷纷陨落,名字不断在花名册上被划去。此刻,电影里,姚子青身赴国难,以死殉国决心跃然如现当年。

  临行前,姚子青将花名册上自己的名字划去,并炸毁了指挥营地,提枪缓慢地向城外走去。

  “丈夫许国,不必相送”不正如此?!

  《战狼》结尾的虚构的护照,让人为虚构而无限亢奋。然而,这毕竟只是因为虚构的亢奋。

  《捍卫者》结尾,则是真实的,悲壮的600英烈全部阵亡。

  视频片断

  然后,就是寂静。

  寂静中,有心跳的声音,那种穿越近80年的心跳的声音。

  寂静里更多的,则可能是茫然——历史、人文不断不断为岁月冲刷,惨烈的往事,壮烈的过去,已经被当代年轻、亢奋的爱国界人士们,有意疏远了。

  延伸阅读

  600人只有死,没有降!80年前集体殉国的姚子青营,连日本人都肃然起敬

  600壮士血战淞沪、保卫宝山

  《捍卫者》讲述的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爆发,为支援被国军围攻的上海日军,日本侵略者先后投入8个师团、20多万人的兵力在上海及杭州湾一带实行全面强行登陆进攻,而毗邻上海市区的宝山县城,更是成为敌军的进攻重点。在几乎全面掌握制空和制海权的背景下,日寇以陆军强行登陆作战,企图攻占宝山县城,并从此迂回进攻上海、扩大全面侵华阵地。

  宝山保卫战,由此打响。

  看看地图,我们就可以知道宝山的位置之重要:

  上图标注红色部分的区域正是宝山县辖地,这个位处吴淞之北、紧靠长江的区域,是拱卫上海的长江门户,作为守卫宝山的重中之重,宝山县城位处狮子林和吴淞炮台中间,离两个地方均只有十里左右距离。

  1937年8月31日,日军进占上海吴淞,随后自浏河起,经罗店、宝山、狮子林、炮台湾、吴淞,折入蕴藻浜、张华浜、江湾、北四川路联成一线,对中国守军开始发起全线攻击,其中,宝山县城更是成为日军的重点进攻目标。

▲标注红圈部分:宝山是拱卫上海的长江门户。

  日军不断猛攻,狮子林和吴淞炮台相继失守,在此情况下,三面受敌的宝山县城已成孤悬之势,当此危急时刻,国军第18军98师292旅583团第3营中校营长姚子青,奉命从驻地武汉汉口急赴宝山,先是协助守卫吴淞口炮台湾,8月31日,在原宝山守军牺牲惨烈情况下,姚子青带领第三营500多将士一起进入宝山增援,并与宝山城内原守军100多人一起,组成了一支600多人的守城部队,誓死捍卫国土。

▲淞沪会战中,国军将士在抵御日寇进攻。

  1937年8月31日,从他们进入宝山这座城池的那一刻开始,这600多位将士,就已经注定,将把他们的青春和生命,血洒在这片国土之上。

  《捍卫者》中描述的,正是这一场惨烈的守城之战:

  《捍卫者》中,守卫宝山的第三营营长姚子青,在惨烈的战斗间隙,向将士们做了这样一番讲话:“我们身后,就是你的浙江,你的贵州,你的江西,我们的广东,和你们的四川。今天,守卫的是宝山,捍卫的是国土。”

  真实的历史中,姚子青也做了一番这样的讲话:1937年8月31日,在接替第六师部队担任宝山城防后,姚子青召集全部600多位将士讲话表示:“我们头可断,血可流,宝山不可丢!”

  宝山城不大,方圆不足10里,可东南北三面临海、紧邻长江吴淞江口的这座小城,是拱卫上海侧翼的重要堡垒,为了表示与阵地共存亡,姚子青(1908-1937),这位当时年仅29岁的北伐老将,作战勇猛的的上校营长,在奔赴战场前,给妻子留下了一封遗书:

  “此去倘能生还,固属万幸,如有不测,亦勿悲戚,但好好抚养儿女,孝奉翁姑。”

  在率领将士们从汉口出发时,姚子青对同袍说:“现在倭贼入寇中华,我们军人报国正是时候,倘若我在战场上以马革裹尸,那么我终生的愿望就实现了。”

  与他一样,守卫宝山城的600多位将士们,也是以必死的决心,来奔赴这场战斗。

  决战日寇:敌不退、我不退

  9月1日,日军再次进攻宝山,600将士们的终极一战,正式打响。

  战斗一开始,日军第3师团第68联队2500多人的部队,就在50艘军舰、20多架飞机、30辆坦克的配合下,向宝山城进行炮火猛射进攻。考虑到宝山城此前已连续多日遭遇敌军轰炸,城墙脆弱。在此情况下,姚子青指挥将士们主动将阵地推进至宝山城外抗击日军,并采取侧伏设击的形式,在第一天的守城战中,就给予了日军出其意料的打击。

  9月2日,日军2000多人继续在飞机和军舰舰炮的支援下,并采取坦克掩护的方式,对宝山城发起冲锋攻击;与日军的海陆空三面强攻相比,国军守城的600将士们,只有3门迫击炮、20挺轻机枪和600多条老式步枪,由于人员、枪炮弹药太过薄弱,为了固守城防,姚子青命令将士们将宝山城的东门、北门、南门堵死,只留西门进出,以便集中兵力抗战,并继续顽强阻击日军。

  鉴于宝山城西面中国守军奋勇抵抗、突进艰难,1937年9月3日,日军分兵宝山城东面、南面、北面,希望在这三个方向打开宝山城的缺口,为阻止日军,姚子青随即派出一支突击队先发制人,将日军拦截于金家宅和宝山外围之间,并从侧翼包抄日军,直接与日寇展开刺刀肉搏战,当天,将士们共毙伤、杀死日寇200多人,再次奋勇抵抗住了日寇强攻。

  海陆空三军协助、2000多人重兵攻击只有600多中国守军的宝山城,日寇在前三天,却始终难以推进,这要得益于姚子青在开头数日的主动进击和奇袭伏击。

  只有29岁的姚子青,是个儒将,平日里戴着个近视眼镜,看着瘦弱,打起仗来却异常勇猛。他是个穷人家的孩子,出生于广东粤北山区的平远县,兄弟姐妹六人中,姚子青排行第五,很小的时候,姚子青的母亲黄氏就病逝,父亲靠着种田、给别人做缝衣工养活着一大家子人,生计艰难,但他的父亲却仍然坚持供他读书。

▲姚子青戎装照,一位瘦弱的书生营长。

  打小家里穷,姚子青只有一双鞋子,他舍不得穿,每天去上学的时候,他便把鞋子提到手上,赤脚走路去上学;只有快到学校的时候,他才在学校旁边的小溪把鞋子洗一洗,然后再穿着进入学堂;放学的时候,再把鞋子脱掉,小心翼翼地拎在手上提回家。

  1926年,年仅17岁的姚子青考入广州黄埔军校第六期,北伐战争爆发后,他参加北伐英勇作战,并屡立战功、一路升迁。1932年,当“一·二八”淞沪抗战爆发的消息传来,他手舞足蹈地跟战友说:“以后日寇如果再敢侵犯,我一定要把他们杀得胆寒,让他们尝尝中国人民的铁拳是什么滋味!”

  同样贫苦出身的600多位国军将士,正是在这样一位穷人子弟兵营长的带领下,英勇不屈地抵抗着来自日军的海陆空全范围攻击,保卫着我们的国土。

  在这场惨烈的宝山保卫战中,日军在战斗中,平均每分钟就向中国守军阵地发射100多枚炮弹,与此相比,600多中国守军,却仅仅拥有200多枚炮弹。战斗进行到9月4日,对宝山城志在必得的日军集中了30艘军舰,分列在吴淞江口,以排炮猛烈轰炸宝山城,并继续用飞机轰炸和坦克冲锋、步兵跟进突击我方阵地。

  当天,日军狂轰滥炸持续了一整天,国军守兵阵亡达100多人,城外的大部分守卫工事大部分被摧毁,当晚,姚子青指挥将士们将死难官兵们的遗体集中掩埋,他热泪盈眶脱下军帽一起掩埋了阵亡将士。随后,他致电292旅旅部表示:“职等…抱誓与敌皆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

  战斗至此,当时,姚子青率领的剩余将士们仍然有撤退的机会,但战士们死守不退,誓要与日寇决一死战,战斗进行到第五天、1937年9月5日时,姚子青所属的第三营中,4个连长已阵亡了3个,9个排长已战死了6个,当时,日军已完全占领了宝山城左右两侧的狮子林与吴淞炮台,并对宝山实行了全面夹攻。

  战况激烈,作为营长的姚子青也不顾副官和卫士们的劝阻,直接投入到了第一线的战斗中;当时,600多将士们已伤亡过半,所有勤杂人员,包括架线员、炊事员、传令兵都全部参与到了战斗中。

  见到战况危急,第98师火速增派一个营的兵力支援600将士们,但援军却被日军飞机狂轰滥炸所阻、伤亡惨重,加上其他日军阻截,至此,宝山守军已成为彻底的孤军。

  终极一战:600壮士全部殉国

  为了迫使中国守军屈服,日军不惜使用硫磺弹大量轰炸宝山城,致使宝山全城陷入一片火海,对此姚子青下令说:“我死了,连长接替我指挥;连长牺牲了,排长接替;排长死了,班长接替;班长死了,老兵接替。到时候不用请示报告,自动接替就行。”

  9月5日当天,日军共发起三次冲击都被打退;到了傍晚时分,日军第68联队在联队长鹰森孝的指挥下,在坦克的掩护下,向宝山城发动了第四次猛烈冲锋。

  小鬼子的坦克冲锋在前,眼看阵地将被突破,这时,一个浑身捆满手榴弹的士兵奋死向前、冲跃而出,这是第三营第二连上等兵李卫明,这个人称“小李子”的士兵,奋不顾身地向日军的坦克扑去,不料敌军的子弹随即嗖嗖将他打倒,就在大家都以为他已经牺牲的时候,满身是血的李卫明却坚持着匍匐爬向坦克,最终又猛跳起来,拉响全身的手榴弹猛扑向日军坦克的履带,最终壮烈牺牲。加微信amz903,看更多内幕好文!

▲宝山之战前,国军将士们在守卫宝山城。

  日军尽管瘫痪了一辆坦克,但却继续冲锋向前,对此,姚子青则吩咐将士们集中火力攻击日军步兵,看到有一个鬼子正举着指挥刀张牙舞爪,姚子青随即命令,用残存的最后炮弹,向这个将官模样的日寇发起轰炸,而这个人,正是日军第68联队联队长鹰森孝,在中国守军的炮火轰炸下,鹰森孝身受重伤,看到主帅受伤,本以为已是势在必得的日军不得不再次败下阵去。

  9月5日当晚,日军最终败退下去,而当时守卫宝山城的600多将士们,已经只剩下100多人了。战士们誓死不屈,接着退入宝山城内继续战斗。

  9月6日上午,日军分别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再次发起猛攻,到中午时分,宝山城的南门、西门相继被日军突破,姚子青带领着最后的几十名将士们投入巷战抗击日军,当时,宝山城内已到处残垣断壁,但将士们誓死不降,依托城内的房屋继续巷战对抗日军,

  战斗一直持续到7日凌晨,当时,宝山城东南角被日军轰炸坍塌,日军继续大规模蜂拥而入,这时候,姚子青所部只剩下20多人了,将士们退到宝山城东门一带,与日寇逐一进行巷战、肉搏战。

  战斗持续到了最后一刻。

  1937年9月10日上午10时许,姚子青在最后的巷战中不幸腹部中弹、肠子暴流出来,最终壮烈牺牲,宝山城随后沦陷。

  而从1937年9月1日至9月7日,600多守卫宝山城的国军将士中,除了此前因为重伤被转移出城的几位伤员,以及在9月6日当晚宝山城沦陷前、被派出城外汇报战况的第9连士兵魏建臣外,其余600多人均全部战斗到了最后一刻,最终集体壮烈殉国。

  据日军后来的战地日记报告,日军攻克宝山城后,对壮烈牺牲的中国守军也非常佩服,因为他们不明白,他们数千人,动用飞机、舰炮、坦克狂轰滥炸,却整整耗时7天,以死伤反而超过中国守军的代价,才最终夺得了宝山城,而他们所对付的,不过是一支仅仅600多人的单兵部队,对此在集体埋葬中国守军将士们遗体时,日军还鸣枪表示了敬重。

▲600壮士集体牺牲后,民国报纸刊载烈士们殉国的消息。

  生前身后事:功名冷落 碧血千秋

  姚子青和600将士们集体殉国后,淞沪会战仍然激烈进行,蒋介石闻讯后致电姚子青部所在的第98师师长夏楚中,说:“我官兵殉难之壮烈,尤其是宝山之一营,全部官兵与城共存亡,实开近世战争之创例。此种光荣哀劣,震惊中外,悲痛之余,聊以互慰……阵亡官长与士兵最惨烈者之姓名先行详报,以资表彰。顺颂戎耻!”

  600壮士们殉国后三天,1937年9月10日,国民党中央监委会通电全国:“宝山之战,姚子青全营与孤城并命,志气之壮,死事之烈,尤足以动天地而泣鬼神……”,在表彰600将士之余,国民政府又追赠姚子青为陆军少将。

  姚子青营所在的十八军军长罗卓英则挥泪赋诗:“惊涛鳄浪撼危城,全仗吾曹抵死挣,六百健儿齐殉国,中华何止一田横。”

▲80年过去了,姚鸿逵一直珍存着父亲姚子青的戎装相片。

  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群众举行“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烈士大会”,毛泽东发表演讲,赞扬姚子青等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1983年,国家民政部正式追认姚子青为革命烈士。

  而为了纪念姚子青和600多壮烈殉国的将士们,1995年8月13日,上海市政府又在宝山临江公园,为姚子青和600壮士们竖立了碑石,以示永恒纪念。

▲上海宝山:600壮士抗日牺牲纪念碑石。

  殉国前,姚子青和妻子林素珍的养子姚鸿逵才6岁,而他们的女儿才9个月大;电影《捍卫者》上映前,已经86岁的姚鸿逵跟记者回忆起1937年,父亲姚子青在武汉跟他们母子的诀别时说:80年了,他也记不太清楚父亲的模样了,80年来,他一直珍存着父亲的戎装照,“我就记得临行前,他给母亲留下了一封遗书,很多事都记不太清了,我只记得,脑子里全是母亲当时的哭泣声!”

  是的,他们也都是有血有肉、有妻有子的热血男儿,所以,当最爱君一个人坐在空旷旷的电影院里,看这样一部电影时,几次忍不住,眼泪总在眼眶里打转,因为80年后的今天,是什么,让我们得以享有自由?

  致敬,那些个被冷落的电影;

  致敬,那些至今仍然被质疑的史实;

  致敬,600壮士!

  延伸阅读

  电影《捍卫者》还原宝山大战,姚子青率六百壮士激烈巷战,全员殉国

  9月22日,电影《捍卫者》登陆全国各大影院。结合电影官方及媒体此前公布的故事梗概和人物介绍,可知电影是根据“八一三”淞沪会战宝山之战的相关史实改编而成。                               

  “1937年淞沪会战,国军第98师营长姚子青率领600壮士守卫宝山县城,日军对宝山进行了海陆空协同的疯狂攻击。在装备落后,地势不利,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姚子青带领全营以寡敌众坚守孤城,一次次击退日军。9月6日(一说7日),日军攻破宝山,姚子青带着剩余官兵与敌人展开激烈巷战,最后壮烈殉国。”

  “若打,须向上海增兵”

  淞沪会战打响,蒋介石指派陈诚、熊式辉视察上海前线,返回南京后熊报告“极言将领及部队之不能战”,陈则说:“沪上官兵之不能战诚然!但此时非能战不能战,问题是在当战不当战。若不战而亡,孰若战而图存?”蒋介石表示:“打!打!一定打!”陈诚趁机建议:“若打,须向上海增兵。”

  陈诚的基本部队第18军,下辖第11、第14、第67师,属于国军第一批调整师,武器装备相对充实。8月初,第18军动员参加保定方面作战,列车北上越过郑州时,军长罗卓英突然接到蒋介石电令:“原车南下,开苏州待命。”实际上,陈诚军事集团的另一个师——原先奉命留守武汉的第98师已经率先进抵上海江湾,“每晚协同第87师向公大纱厂一带敌人阵地进攻,因无重火器,皆未能奏效”。

淞沪会战关键人物陈诚

  根据第98师第294旅旅长方靖说法,“该师是以国产装备为主,每团三个步兵营,每营有重机枪一个连;每团有八二迫击炮一个连;每步兵连有捷克轻机枪六挺;师炮兵营有江南造七五毫米山炮六门”。

  与此同时,东京也在调兵遣将,以第3、第11师团等部组成“上海派遣军”。8月23日,第11师团登陆川沙镇,中国军队遂被迫停止对市区日军之攻击。陈诚主动请缨第18军诸部“任沿江已登陆之敌之歼灭”。蒋介石完全同意,任命陈诚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

  宝山县城位于吴淞之北,紧靠长江,第18军为扫荡登陆日军,视宝山为右翼据点。24日,日军第3师团攻占吴淞炮台和宝山,罗卓英试图利用夜色笼罩,“以广正面攻击登陆之敌”,指定第98师负责“杨行、宝山之线以左地区”。原本计划晚上发起攻势,师长夏楚中鉴于吴淞、宝山之敌严重威胁侧背,断然提前展开行动,成功克复宝山,强力推进至月浦、新镇一带。

抗日名将夏楚中

  日军参谋本部派员视察上海战地,第三科部员西村敏雄坦言:“敌人的抵抗实在顽强,无论是被炮击还是被包围,绝不后退,派遣军后方接济不上,两个师团陷于严重的苦战中。”

  日军伤亡数字急剧攀升,“第11师团自登陆以来,已伤亡人员约四百余名。师团参谋下坂少佐也在登陆后即被敌军飞机击中身亡。第3师团死伤总数达三百余名”。

  毫无疑问,国军损失更大,日军反扑罗店,第67师拼死力战,师长李树森负伤,旅长蔡炳炎、团长李维藩同日阵亡。第14师星夜增援,不料罗店西侧横隔着一条小河,河面上的一座桥早已被日军轻重机枪火力封锁,“第83团虽数度向这座桥发起冲击,但因缺乏战斗经验,加之山炮营尚未到达,无炮兵支援,几百名士兵在桥头壮烈牺牲,进攻受挫”。

  其实即便山炮营全数到位恐怕亦无济于事。第14师第42旅代理旅长郭汝瑰后来回忆说:

  “我们师一个山炮营共有八门山炮,东一炮,西一炮,打得很不解渴。一天晚上,我命山炮营长将八门山炮集中放列,急袭射三分钟,打了一百多发炮弹。敌人很快测出我炮兵阵地所在,几分钟后就进行压制射击。幸是夜间,目标不准,我仅伤亡十几个人,山炮无损。”

  师长霍揆彰知道后大发雷霆:

  “郭汝瑰你不要勉强,我们是劣势装备,两家伙打烂了,就没有了!”

  “决不偷生做亡国奴”

  中国军队顽强抵抗,上海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不得不向陆军大臣和参谋总长报告:“值得注意的是该方面使用了中国军中最精锐的陈诚指挥的第11师、第14师……我军兵力最小限度要5个师团。”为了打通第3师团和第11师团之间的登陆场联络,松井严令攻占卡在中间的宝山县城。

抗日烈士姚子青

  第98师第292旅第583团第3营奉命进驻宝山县城,官兵们日夜加固城防工事和防空掩蔽部,储备粮弹,枕戈以待。营长姚子青时年28岁,广东平远人,毕业于黄埔军校第六期,他激励部下说:

  “日军强盗是我们中国人民不共戴天的死敌,我们头可断,而志不可屈,宁愿死在战场,决不偷生做亡国奴。”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中的宝山保卫战作战情景

  9月2日,日军第3师团第68联队迫近宝山城五六百米,错误判断守军“昨夜似已退却”,“月浦镇当没有大部队”,但又不敢轻易入城。翌日,联队长鹰森孝得知“宝山及其西方地区尚有五六百敌人”,不欲强攻,试图先用传单劝降,松井石根强烈不满,“如此太缓慢”。据参谋长饭沼守日记透露,“军对第一线的努力不足,不够积极,逃逸战机抱有不满”,“致使军司令部和师团反目”。4日,日军舰炮每分钟发射炮弹百余,并用系留气球升空观察,但步兵前进缓慢。第98师士气旺盛,顶着猛烈炮火,仍在月浦镇外围毙、伤日军大队长各一。

  9月5日中午,日军第11师团总攻宝山,城内多处地方起火燃烧,城郊阵地几乎被夷为平地,姚子青电报夏楚中:“敌以兵舰30余艘,排列于我东门江面,飞机10余架轰击我各城门,复以战车向我各城门冲击,职决遵命死守。”

  夏楚中回复:“宝山城关系全局,该营长应仰体委座意旨,战至一兵一卒亦须固守。吾辈成功成仁,本无二敌,该营应以宝山为归宿地,建立不世之奇功。并应准备充分巷战,万一城池被陷,亦当与敌偕亡于城中也。”

  战至下午3时,姚子青一面部署巷战,一面再度电报夏楚中:“职等誓本与敌偕亡之旨,固守城垣,一息尚存,奋斗到底。惟孤城无援,日久难支,恐人城俱亡,与大局无补,仍恳速援解围。”

  9月6日黎明,日军施放硫磺弹,继而使用坦克封锁城门,双方展开激烈巷战,姚子青最后牺牲于东门。按照中方战史记录,“守军除二等兵魏建臣一人乘隙越城得以生还外,全部壮烈殉国”。比照松井石根日记似有一些出入,“在这次战斗中,投降的敌军共约五百名。但后来发现他们有抵抗的意图,便全部枪杀了。”

  另据电影《捍卫者》编剧之一却却女士考证,当日守军剩下20余人,带着三四百老百姓往城外冲,悉数被日军残忍杀害,所谓俘虏不过是松井石根掩盖战争罪行的谎言。

日本侵略者在火力掩护下进攻宝山城

  9月7日,宝山失守,第98师继续苦守月浦,夏楚中迭次告急,陈诚在电话中强调:“月浦为我军之唯一枢纽,如放弃,不但敌可达侧击我围攻上海部队,而使我不能立脚,以达其打通上海之目的,且我十八军全部无法撤退。无论如何,应本有我无敌之训条,坚持到最后一分钟而止。”

  9月12日,第98师奉令后撤广福,旋开太仓整理待命。“经过三四次补充,所补的官兵都是由后方部队中抽调而来,每天每营、连要增补几个营、连长,因为当时防御工事不坚固,官兵不能擅自后退,只有拼死与阵地共存亡。”方靖晚年忆起淞沪会战,昔日血肉横飞的悲壮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加微信amz903,看更多内幕好文!

  1938年3月12日,延安各界群众举行“纪念孙总理逝世十三周年及追悼抗敌阵亡烈士大会”,毛泽东发表演讲赞扬姚子青等烈士是全国人民“崇高伟大的模范”。198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姚子青为革命烈士。

  文章来源:中华大参考

  2017年10月7日更新

 

 

 

 

 

中国式风雅

 

 

 

  中国式风雅•琴

  琴为圣贤、君子之器。嵇康云:『众器之中,琴德最优』。白居易有诗:『本性好丝桐,尘机闻即空。一声来耳里,万事离心中』。

  宋代《琴论》云:『攻琴如参禅,岁月磨练,瞥然省悟,则无所不通,纵横妙用而尝若有余』。明代李贽续而言之:『声音之道可与禅通』。在当下的生活中,尚能抚琴一曲,乃是最为快乐之事,也是涵养精、神、性情的最佳途径。

  中国式风雅•棋

  『不为无用之事,何以遣此有涯之生』。下棋是为了消遣,其所以能使这样多人嗜此不疲,是因为颇合于人类好斗的本能,所以瓜棚豆架之下,与世无争的村夫野老不免一枰相对,消此永昼;闹市茶寮之中,常有有闲人士下棋消遣。

  笠翁《闲情偶寄》有云:『弈棋不如观棋,因观者无得失心』。观棋是有趣的事,如看斗牛、斗鸡、斗蟋蟀一般。但是观棋也有难过之处,观棋不语是一种痛苦。喉间硬是痒得出奇,思一吐为快。

  中国式风雅•书

  古语有云:『有书真富贵,无事小神仙』,闲人读闲书,可堪比上界真人,仙福无边矣。

  故金圣叹有言:『红袖添香读闲书,乃人生一大乐事也』。古人早已看透人生之大道,将清心涵养视作对自己生命最大的成全。

  古人有云:『人之气质,由于天生,本难改变,惟读书则可变化气质。』”又云:“吾辈

  读书,只有两件事,一者进德之事,一者修业之事。” 

  以前虽明字义,但践行的少,视如不见。后历经世事磨练,终信之不疑,以读书为第一乐事。

  中国式风雅•画

  唐人王摩诘诗云:『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古人作画,一支笔,一张宣纸,纵横恣肆,写意流畅。

  《画山水序》有载:『万趣融其神思』,『圣人含道映物,贤人澄怀味像』,画画在于它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思考,而不是作剪刀手到此一游的映像记录。

  古人作画,皆有深意,运思落笔,莫不各有所主。况名下无虚士,相传既久,必有过人处。

  今人看画,不经师授,不阅记录,但合其意者为佳,不合其意者为不佳,及问其如何是佳,则茫然失对。

  中国式风雅•诗

  余秋雨说:“生为中国人,一辈子要承受数不尽的苦恼、愤怒和无聊。但是,有几个因素使我不忍离开,甚至愿意下辈子还投生中国。其中一个,就是唐诗。”

  修身当先学诗,诗歌是开发人性、人心的根本,诗词表现生活和精神世界,有韵律而富有感情色彩。

  不论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失落,还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得意,也会惊觉古诗道出的都是千年后此刻的感受,都是穿越千年,人心与人心的照面。

  中国式风雅•酒

  古语云:『饮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又说:『醉里乾坤大,壶中日月长』。古今智者,大多是从一醉方休的境界中认识世界,彻悟人生,修炼自己的品性。

  酒是一种文化,饮酒追求意境,不能乱饮。《尚书·酒诰》中说:“无彝酒”(不要经常饮酒,平常少饮酒),“禁沉湎”(禁止饮酒过度)。好风凉月,袂雨时雪;花开满庭,新酿初熟;皆是饮酒的好时候。

  中国式风雅•花

  古代诗人大多爱花,或借花言志,或借花抒怀。屈原爱兰花,有『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兰藏幽而有芳』,『纫秋兰以为佩』等名句。

  陶渊明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他的传世名句。杜甫作诗一向严肃,却有『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的句子,桃花盛开,深红浅红,浓淡相间,令人流连。

  清代名士朱锡绶的《幽梦续影》有载:『花是美人后身;梅贞女也、梨才女也、菊才女之善文章者也、水仙善诗词者也、荼蘼善谈禅者也、牡丹大家中妇也、芍药名土之妇也、莲名士之女也』。

  『海棠妖姬也、秋海棠制于悍妇之艳妾也、茉莉解事雏鬟也、芙蓉中年诗婢也、惟兰为绝代美人。』如果我们也有这种雅趣,把自己所莳的花草,视为各种形貌身份不同的女子,拥为己有、视为所爱,又有何不可呢?

  中国式风雅•茶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中国人饮茶,注重一个“品”字。“品茶”不但是鉴别茶的优劣,也带有神思遐想和领略饮茶情趣之意。在百忙之中泡上一壶浓茶,择雅静之处,自斟自饮,可以涤烦益思、振奋精神,也可以细啜慢饮,达到美的享受。

 茶无贫富,也无贵贱,可以素朴简约,也可以堂皇精致,大俗大雅,尽在日常点滴之中。是以茶解渴清心,还是以茶明性修行,表达了每个人对茶的不同态度,其实境界各异,谈不上高下分别,每个人在茶中都有自己的诉求与安顿,能否得道,全凭悟性。

  古人重修身格物,陶冶情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既有入世的理想主义,也有出世的豁达心境。

  而风雅是源自内心的一份宁静、淡泊,从忙碌中抽身,于纷繁杂念处,留一分闲适的空间, 宋人苏东坡诗云:『江山风月,本无常主,闲者便是主人』。若无闲心,雅何以附?

  (特别声明: 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2017年7月16日更新

 

 

 

 

 

汉地佛子,莫把汉地祖师看轻了

 

 

 

  很多人去学了密宗后,就会对汉地佛教系统很看不起。一般来自三个方面:第一个,传承问题。他们认为汉地的法脉已经断断续续,传承不清净,藏地的法脉传承最为清净,所以密法比汉地的法容易成就。

  第二个,他们认为,修学藏地的法,比较有系统。像道次第。汉地也有法师在弘扬,以为汉地的佛法没有系统,甚至汉地法师也这么认为。

  第三个,他们认为,藏地的成就者比汉地多,藏地可以实现虹光,死后连肉身都不用了。而汉地无法达到,汉地虽然有肉身,像六祖,金地藏等肉身,但认为还修得不够圆满。

  这三个方面。第一个是传承问题。其实汉地不重传承,不像藏地一样,要一个传一个。比如净土宗祖师来讲,净土宗一千多年,列为祖师的才十三个。一两百年才出一个。按这个来讲,就没有传承了。所以传承的讲法,是藏地才有的。或者说,藏地的环境适合传承这个说法。而汉地不适合。比如在印度时,印度人是没有历史观念的,也少有时间观念,不像中国历史记载那么详细。汉地的法,主要重在以心印心,不是说,你听了讲座,给你灌顶就是传承了。

  汉地的传承是以心印心,不说唐朝祖师的开悟,就说近代的祖师,像印光大师、太虚大师,他们都传承了谁?太虚大师是靠闭关,曾经在普陀山阅藏闭关开悟的。印光大师也在普陀山闭关三十年,很少去哪,就是靠念佛。他们成就的。所以传承的说法,不适合汉地人修道的传统。汉地佛教供养祖师,是缅怀祖师的恩德,而非一定从他那里得到传承。

  再讲第二个,很多人现在也很喜欢搞系统化,总以为修道要来个系统,才不会走外弯路。系统化自然有好处,但佛法是生命的东西,不是知识的东西,不是说你读了小学,读中学大学,这是学知识,不是生命,而佛法是生命的东西。

  临济祖师本来就有讲过,末法时代的众生以乾慧为主,都注重大脑的聪明。现在很多弘法者,讲的很系统,很有规律。但仍然是传授知识,是个优秀的老师,但不一定是修道者。真的修道,本来是无法系统化的,每个人因缘不同。

  如果在藏地,这个系统化肯定很好的。梦老讲了,如果在藏地学法,起码学个二十年才可以出来弘法。你想看,至少也要三四十岁才能出来弘法。因为一部论一部论地学,而且还要辩经。这跟汉地有不同。你想看,你能抽出二十年时间来学吗?不用做事,不用盖庙,你就学这个就好了,可以吗?

  现在很多密宗热,也算好现象,大家都想要学佛。但不要太排斥汉地佛教。你想看,你生活的环境是汉地,度化的众生是汉地,而且是汉地众生的思维方式。不是藏地人的思维方式。汉地的人,有儒家和道家的根基在里头。这是和藏地不同的。

  现在人学佛,知识越来越多,课都上不完。藏地的论很多,你怎么能听得完?但你想看,你要怎么样在汉地弘化开来。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都是经过几百年的努力,结果到了唐朝后,佛教已经明显有了儒家和道家的风格,这就以禅宗为代表,佛教才能发展。确切地讲,在中国,你看不到印度佛教的生活方式,乃至修行方式。我们的修行方式,是带着道家的修行特色的。

  有些人说,我要回归到原始佛教,你要回去,你就回印度去了。中国人的骨子里,就不用原始佛教的那一套,这个是土壤决定的。所以你要学密宗很好,我看很多学密宗的方式,其实和净土宗方式一样的。净土宗念佛,他持咒。再高深一点,就研究经论,就相当于读大学了,但不是每个人都能读的。

  第三个,从成就者来看。密宗有神秘部分,包括虹化,包括显现神通,然后一般人就认为,密宗很高。因为这些大德都能显现神通。其实显现神通不算了不起。《法华经》的,把大地置指甲上,升入梵天,不足为难。或者把干草放在火里,而烧不着,也不足为难。为什么知道吗?

  告诉各位,关于神通,汉地佛教一直少谈神通。因为如果你要谈神通,中国道教的祖师就有很多神通,包括茅山道术,乃至民间有许多法,缩地法,呼风唤雨法,派遣护法鬼神法,等等。中国的茅山道士就能做到,你不要小看道家。既然茅山道士都能做到,佛教你要比这个神通,有什么意义呢?显现神通,已经是下策了。

  所以,包括虹化,乃至各种身体的境界显现,那都是身体的神通而已,你不要以为是入道了。如果如此,释迦佛为什么不神通一下,虹化了身体。讲个故事。虚云老和尚有个弟子,他圆寂后,就成就了肉身。经常给人托梦,大家就来求,简直是有求必应。老和尚知道后,就跟他说,你不要执着臭皮囊,好好去投胎,不要再这里显灵异迷惑众生。后来,这个鬼就去投胎了。

  你要做人,才能度众生。不要搞这些奇怪的东西来度人,这都不究竟。禅宗里很多人有这个境界,但从不讲了。当然,我们把虹化,乃至肉身当成神圣一些是可以的,但不要变成神。起码你敬重他,但不要把他当成万能的神。

  我常讲,一方水土一方人。佛法也一样的,他在融入水土后,就显现不同的东西,没有优劣的。有些人就特别执着。在藏地,你拿着转经轮转一转很好。在汉地,你就入乡随俗嘛。干嘛一定要转经轮转呢?念佛就好了。这是环境不同,西藏人少地广大,你难得找人聊天,你就跟大自然聊天。怎么聊?就是念咒啊,咒语就是跟大自然沟通。在汉地,你就好好念经。作为汉地的佛子,希望大家都能念《法华经》《金刚经》《华严经》,这些殊胜的经典,我们要弘扬,要去念。不要外来的和尚会念经,给你一个咒语,你当成了宝。但老祖宗留下的东西,我们却常常忽略。

  像《法华经》《金刚经》,修这两部经的人,死后有舌头变成舍利的,成就不坏身,很多。我们为何要看轻自己呢?

文章来源:禅 林   chanlin

 

 

 

 

世界上不能招惹的五个国家, 日本第五,中国排名吓人

 

 

  第五名:日本

  日本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其资源匮乏并极端依赖进口,发达的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科研、航天、制造业、教育水平均居世界前列。此外,以动漫、游戏产业为首的文化产业和发达的旅游业也是其重要象征。日本在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许多方面堪称世界典范,其国民普遍拥有良好的教育、极高的生活水平和国民素质。至今仍较好地保存着以茶道、花道、书道等为代表。

  第四名:德国 

  德国曾经的辉煌战绩想必没有几个人会不知道,曾经两度以一己之力与世界为敌,而且在战后德国经济飞速发展。其在二战时期的钢铁洪流实在是令人胆寒,令无数的国家苦不堪言,其几乎以一己之力征服整个欧洲。而德国人也以严谨认真精神著称,正所谓,只要认真,没有办不成的事,所以德国是一个很难招惹的国家。

  第三名:俄罗斯

  作为能够和美国叫板的军事大国,俄罗斯绝对也是一个不能招惹的国家!俄罗斯地处北方,天气的酷寒让俄罗斯人变得强壮而好斗,因此被称为战斗民族,但是俄罗斯人的智慧同样不可小觑。毕竟,在那个特殊的时代里,俄罗斯的军事技术可是能够和汇聚了世界顶尖人才的美国竞争,甚至还能稳稳超出一线。而且,他们挫败了两次来自欧洲最强帝国的进攻,一次是拿破仑帝国,一次德国。

  第二名:美国

  美国作为当今世界唯一的超级大国,它能上榜是毋庸置疑。美国自一战、二战大发战争财崛起之后,便以一副不可阻挡之势成为超级大国,击败苏联,充当世界警察,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就像伊拉克、利比亚一般,惹了山姆大叔便被其猛揍。而且美军海军力量极其强大,美国所拥有的航母便占了世界一半还多,且战斗力更强。

  第一名:中国

  说第一名是中国并不是自夸,自古以来,中国人就以坚忍著称,就算是被其他国家征服,最终消失的却还是被征服的民族,因为其被汉族同化。同时,中国人不惧战争,敢打硬仗。二战时期,中国军民就将日军狠狠的钉死在中国战场,为盟军赢得了宝贵的恢复时间。同样在朝鲜战场上,中国军队凭借小米加****,狠揍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各国,最终胜利。

文章来源:历史重温

2017年6月14日更新

 

 

 

 

 

老和尚講:昆達里尼——七脈輪全面指導

 

  昆達里尼-七脈輪

  想像你的脊椎就是一棵樹,樹上開了七朵不同顏色的花。這些花散發出獨特的能量、獨特的頻率,但它們彼此與更大的宇宙深深的關聯

  當我們真正吸收這些花朵的能量,我們會發現,宇宙本身就是一朵巨大盛開的花朵,我們正緩緩地張開眼睛...

  建議點開上面的昆達里尼能量引導音樂閱讀本文,跟隨能量流動...

  海底輪

   海底輪:根脈輪(ROOTCHAKRA)

  海底輪的標誌是四片花瓣的紅色蓮花。它位在脊柱的根基尾骨的區域上,其中央活化點位於會陰内。它是身體的最低振動並具有最慢的波長。

  四片花瓣表示穩定和生存的基礎,並間接關係到正方形的四個邊、四個方向、和土、氣、火、水四個要素。

   海底輪向下延伸與我們的地球「接地'。它與本能有關,是人類基本生存條件「戰鬥或逃跑」的本能機制。它也被稱為昆達里尼所在地,昆達里尼蟄伏在這裏休息,纏着四瓣蓮花等待着被喚醒。

  海底輪是整個昆達里尼過程的能量中心,它也是毒素釋放中心。它連接到我們的地球,因為這是我們賴以生存的重要營養物質的地方,也是體内毒素釋放的地方。海底輪不隻是我們身體的基礎,它也讓我們保持在當下。

  海底輪如果開啟,往往能更健康、更平衡和接地和較少的恐懼。有些人的海底輪是關閉的或開放較少的,這些人常常會感到恐懼,他們比較缺乏專註力、會緊張、有不平衡與分離感,而且往往會產生抑鬱症、自身免疫缺陷等症狀。

  治療技術:赤足行走,想像紮根到地球核心;赤腳行禪;解決家人和親密朋友的問題;重新建立你想要的生活理解。

  食療:根莖類蔬菜,如胡蘿蔔、歐洲防風草、甜菜、大蒜、洋蔥等;富含蛋白質的食物,如堅果、雞蛋、豆類和豆腐;調味品,如辣根、辣椒、熱辣椒和韭菜。

  海底輪冥想:咒語:Lam

  集中你的能量在脊柱的底座上,請註意你如何連接到大地。想像你的脊椎向下就像一棵樹的根一樣,想像自己獲得大地的「滋養」。

  打開海底輪的其他方法,是透過芳香療法、按摩、瑜伽和鍛鍊。吸入能量、呼出毒素。

  生殖輪

  生殖輪:骶脈輪(生殖輪)

  生殖輪的標誌是六片花瓣的橙色蓮花,表示六種意識:親情、殘忍、視野、嘲笑和懷疑。

  它與水元素(花中的新月)、品覺、自信、性活躍相關,它的主要行星是月亮

   當這個脈輪阻塞時,我們會感覺到無法面對自我、嫉妒、内疚。有的人會過分強調即時行樂的滿足感,或者對性產生厭惡感。

  然而打開生殖輪並不是提高性欲,或是禁欲,它讓我們可以享受生命之流,帶着對美的感知,帶着愛對世界的感知與連接。

  治療技術:走入心靈,去發現曾經自己心靈深處的創傷。

  食療:水:礦泉水;海鮮:魚類和海洋等食物;甜的水果:如西瓜、芒果、草莓、百香果和椰子;蜂蜜、堅果:如杏仁和核桃;甜香料:肉桂、香草、芝麻和甜椒。

  生殖輪冥想:咒語VAM

  當你冥想時觀想穿一件橙色或想像橙色,集中你的能量(氣)在肚臍上。

  想像你的情緒、精神、心理和身體的「液體」在宇宙中流動,像江河流入大海。想像自己隨着身體的自然節奏和更大的宇宙韻律節奏一起流動。

  此時我們的意識開始開花,我們感知能量流動的能力會越來越強,我們對自我改造的能力也開始顯現。火花點燃了我們的靈魂和邁向一個新的層次:太陽神經叢。

  太陽神經叢

  太陽神經叢臍輪(MANIPURACHAKRA)

  太陽神經叢的標誌是十片火紅花瓣的黄色蓮花。它位於肚臍上方太陽神經叢的區域。它與火元素(倒三角型的紅色)相關,它主要的行星是火星。

   太陽神經叢(Manipura)的直接翻譯為「寶石之城」。

  「臍輪(MANIPURACHAKRA又名馬尼普拉輪)為太陽輻射和明亮的曙光。畫中的普拉納(氣)保持在沉思的火元素上。

  這個冥想能驅散對死亡根深蒂固的恐懼」─Gheranda本集,哈達瑜伽的三個經典文本之一。

  火能將固體轉化成液體和氣體,内在的火焰能將我們的潛意識轉變為表意識。太陽神經叢是我們的能量中心,輻射出至關重要的生命能量(普拉納),宇宙中所有能量的總和,遍布在我們整個身體。

  與此脈輪相關的主神是印度教的烈火神─火焰之神。祂擁有兩個頭,一是指火的創造性,另一個代表火的破壞性。祂長生不老,從出生和重生祂每天都在自己的火坩堝里。

  當這個脈輪是平衡的,我們會覺得生命賦有活力、力量與權威。

  一個過度活躍的太陽神經叢可能導致傲慢、自負、以自我為中心。如果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有成為「饑餓的力量」─一個利己主義道路的風險。

  失衡症狀:消化不良、胃潰瘍、糖尿病、肝或腎的問題、厭食、貪食症,甚至腸腫瘤等。

  治療技術:冥想,找回與心靈的連接。

  食療:澱粉和穀物:如燕麥、麥片、穀類、亞麻籽、葵花籽;乳制品:如山羊奶酪和酸奶;調味品:如姜、薄荷、洋甘菊、姜黄、孜然和茴香。

  太陽神經叢冥想:咒語:Ram

  穿一件黄色的衣服或想像黄色,最好是在火或蠟燭前面打坐。

  集中你的氣在太陽神經叢上。想像一個明亮的黄色脈輪紡輪,像一道太陽般光芒四射。

  想像太陽内部滋養着你的核心,你沐浴在消化器官的治療之光中,如同外部的陽光滋養你的皮膚。

  感受宇宙的仁慈力量,允許它傾註入你富有魅力的信心與變革性的控制。

  心輪

  「如果你真的在聽,如果你真的意識到世界的美好,你的心將會有規律的打開。」

  〜安德魯·哈維

  心輪的標誌是十二片花瓣的綠色蓮花,它位於胸部,其核心啟動點是心臟。

  蓮花的中心是兩個相交的三角形,形成一個卦,象征著神聖的陽剛與陰柔的結合。向上的三角形象征男性原則;而三角朝下象征女性原則。(梅爾卡巴的基礎原理)

  它是空氣中的元素與觸覺。它和金星相關。

  這個脈輪是三個較低脈輪與三個較高脈輪之間的平衡點。在這裏,我們更高的本性能夠顯化。

  我們現在自由地「跟隨自己的心」,我們已經發現了神聖的地方,在這裏,聖人們能聽到宇宙的祕密:一種比語言更古老的語言。

   梅爾卡巴

  心輪是非常重要的呼吸之處,最大的學習是與宇宙氣息相關,那裏的振動、磁場、宇宙共振是自由移動的,透過連接,提供給我們神聖的同步性。

  當此脈輪平衡,我們充滿了自我與他人無條件的愛,佛教稱之為「大悲」。我們會充滿感激、喜悦和幸福之情。當此脈輪打開了,高我自動的湧現並能與較高的頻率共鳴。

  我們能夠自主地認識到合十禮的重要性:「我的神聖内在認識你的神聖内在」。

  心輪不平衡產生的問題:愛、悲傷、憎恨、憤怒、妒忌、背叛、恐懼、寂寞等許多問題,以及醫治自己和他人的能力都集中在第四輪。

  當此脈輪被封鎖,在我們的物理層次上會遇到如血液循環不良、缺乏同情心、缺乏對精神層面的奉獻;我們的心會變得封閉,我們隻知愛自己;因為這樣的偏執而不敢去愛别人。

  治療技術:觀想明亮的光在心臟中心,想像它慢慢擴大;冥想:練習呼吸到心臟中心心;寫日記;與心胸開拓、值得信任的朋友交談。

  食療:綠葉蔬菜:如芹菜、白菜、菠菜、羽衣甘藍和蒲公英嫩葉;其他蔬菜:如花椰菜、菜花和南瓜;棕色和白米飯;綠茶;葉菜類香料:如羅勒、鼠尾草、百里香、香菜。

  心輪冥想:咒語Yam

  靜坐集中你的氣到心臟:吸氣~~~呼氣

  感受到生命的空氣充滿生氣並振奮你的心輪,透過你的身體共鳴進出,連接你到更大的宇宙。

  想像空氣滋養你的靈魂,沐浴你的心、皮膚和靈魂的療愈。感覺到宇宙在按壓你的肌膚,感覺到你的皮膚吸納宇宙,進而意識到在自己最深的基礎部份和宇宙沒有分離。

  分離是一種錯覺,我們一直連接一切。

  喉輪

  「提高你的語言,不是你的聲音,這是讓花朵生長的雨水,不是怒喝。〜魯米

  喉輪的標誌是十六片花瓣的藍色蓮花,活化點在喉部中央。蓮花的中心是一個向下的三角形,圓形裡面是乙太元素。

  它與聽覺、人體内分泌系統的甲狀腺相關,並與水星關聯。

  當昆達里尼能量透過脈輪上升,變得更加空靈和動態。

  我們冥想越多越能產生更多這種能量,也就越能獲得精神上的自信。我們以自我為中心,將快速轉化成以靈魂為中心的表達。

  喉輪是我們靈魂的表達,也被稱為「毒與蜜」中心。

  傳說甘露或「眾神之甘露」就是從這個脈輪激活時分泌的,一旦品嚐過甘露,我們的聲音會反映我們的心靈狀態。在這裏,我們的最高表達得以顯化。

  失衡症狀:在我們的物理層面上會遇到溝通不顺暢以及喉嚨炎;在情感層面上會相互依賴;在精神層面上會有不安全感。我們經常會不加思索就脱口而出,造成人際關系的不和諧。

  治療技術:從瑣碎的日常生活去實踐,盡情唱歌跳舞去表達自己,練習某些瑜伽姿勢:如魚、橋梁和倒立。

  食療:水果液體:如椰子水、果汁和草藥茶;餡餅和刺鼻的水果:如檸檬,酸橙、奇異果和柚子;水果:如梨、李子、桃子和蘋果;調味料:如鹽和檸檬草。

  喉輪冥想咒語:Ham

  集中你的能量在咽喉區,呼吸生命的氣息。觀想一道燦爛的陽光從你的太陽神經叢升起到你的喉嚨里。

  想像它清洗你的聲帶,使用神聖的表達。

  誦咒是在這個脈輪冥想時特别重要的,允許你自己的神聖話語和神祕的聲音到達宇宙的浩瀚乙太。

  我們從此完成了二元對立的功課,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力量正在轉變為以靈魂為中心的權力。火花點燃了我們的心輪火焰,現在我們靈魂的白色火焰上升到喉輪,隨着喉輪開啟,昆達里尼能量已經進入宇宙之眼。

  眉心輪

  「透過它我看到上帝的眼睛與透過上帝的眼睛看我是一樣的。」〜艾克哈特

  眉心輪的標誌是兩片花瓣的紫色蓮花,位於前額中央正後面。這是意識的所在,也是我們的「第六感」,通常被稱為心靈脈輪。

  眉心輪是直覺並與木星相關,與松果體關聯。

   兩個花瓣代表主體與客體的原始二性,當兩個通道合並到中央通道的中脈,意味着二元性的終結。

  當昆達里尼的能量從地球的元素水、火、空氣和乙太上升,進入光的領域。我們以自我為中心的想法將成為以靈魂為中心的意圖,個人的自我現在已經與宇宙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就如阿納斯塔夏的書中所述:我們開始共同創造

  智慧是在這一區域的恩惠,但我們必須記住,真正要掌握的不是掌握别人而是我們自己。在此之前,所有的事情都是分離的幻象,現在能我們能獲得一切事物都有互相關聯的能力。

  一個擁有強大眉心輪的人具有更大的直覺,有強烈的認同感並且能夠自我反省。當這個脈輪是清晰的,我們能夠看到自己和他人與靈性存有之間的相互聯繫。

  眉心輪的挑戰是學習如何經由戰勝自我與宇宙心智而超越身體的五種感官。

  失衡症狀:我們往往缺乏想像力和直覺,從而導致決策失誤和自我欺騙。在身體上,第三隻眼的關閉可能表現為眼睛的問題、頭痛、失眠、甚至是噩夢。

  治療技術:觀想第三眼在額頭中間;冥想存在於當下;學習新的東西;保持開放的態度。

  食療:綠色蔬菜原汁;含有豐富的葉綠素食物:如螺旋藻;輕食、少食;深色水果:如藍莓、紅葡萄、黑漿果和樹莓;香料:如薰衣草、罌粟種子和艾蒿。

  眉心輪冥想咒語:Om

  昆達里尼冥想包含此脈輪許多深層的技術,專心致力在這個能量中心是非常強大的。

  冥想時,想像一個溫暖的靛藍能量紡輪的夜光球慢慢地在你的額頭中心旋轉。

  冥想時最好的集中療法是使用燭光,凝視着火焰不眨眼與之對視2分鍾,然後輕輕地閉上你的眼睛,「看到」火焰在你的心靈之眼,繼而喚醒、激勵第三眼。

  頂輪

  "美是凝視自己鏡中身影的永恒"〜紀伯倫

  頂輪的標誌是千片不同顏色花瓣的蓮花,佈置在20層中各50片花瓣,包含了皇冠的部份,所有的脈輪都是一體的,透過頭頂就成了無限。

  頂輪與智慧、啟蒙和超越有關,它的守護星是天王星,與腦下垂體相連。

   當昆達里尼能量從較低的脈輪升起,生命之氣已被吸入,神聖的話語已經說過,神聖的光芒已經感受到,第三隻眼也已經打開。

  現在我們知道了真相,只有更高的意識能帶來了這些真理:「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現在,我們的脈輪已經上升,我們已經到達了人類意識的最後一個里程碑,人類精神狀態的巔峰。

  在這裏,神聖的能量是無限的,智慧是純潔與永恒的。

  當我們清理頂輪並開啟,讓我們能體驗神聖的結合與宇宙之愛。振動的意識變得極為重要,當昆達里尼整合我們永恒無限的波長與振動,我們獨特的頻率正顺應了宇宙的和諧旋律

  激活技術:觀想明亮的白光環繞頭頂,要求你的高我或高維智慧指導和療愈。

  食療:空腹.排毒;塗抹草藥:如鼠尾草、柯巴、沒藥和Juniper。

   頂輪冥想咒語:Aum

  冥想,用你的雙手放置在太陽神經叢,讓小指頭與你保持距離。打開第三眼,並專註於千瓣皇冠分裂消失在宇宙中。

  感受強大的昆達里尼能量從你的根匯集起來

  透過生殖輪的神聖水域

  沐浴在太陽神經叢的火焰中

  呼吸心臟的生命氣息

  吸進咽喉空靈的聲音

  透過溶解的第三隻眼澆灌

  向上蔓延起來,如同一個強大的源泉成為更大的宇宙。

  想像昆達里尼透過你的身體循環,從頂輪回到海底輪,然後再返回,一遍又一遍。

  文章来源:香港國際禪修傳統文化交流中心

  2018年12月3日更新

 

 

 

 

 

禪師禪語——佛心我映我心佛印

 

法嗣釋能善大和尚

有心無相相自心生,

有相無心相從心滅,

佛心我映我心佛印,

心心相寂,

無身心相猶如虚空,

萬物如色色不亦空,

空不亦色難為眾生,

萬物唯心,為心所變,神識所現。

善哉、善哉!

文章来源:香港國際禪修傳統文化交流中心

2018年12月3日更新

 

 

 

 

 

刘丰:生命中唯一重要的就是提升你的维度

 

  前凤凰卫视主持人梁冬带来的《生命》访谈节目中,北大教授刘丰把量子力学等前沿科学,与中国传统哲学、佛教理论等融为一炉,提出: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提升我们的维度。每多一个维度,就能看到无穷多倍的美。“天外有天”是真的,时空穿越也是有可能的,涅槃也是有证可考的……

  看完这支视频,只想说,简直脑洞大开,刷新了整个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宗教观……

  【视频时长近15分钟,建议WiFi下观看】

  刘丰教授访谈摘要:

  1

  看待世界的维度不同,你的认知度和自由度就不同,也就是说,生命的自由来自于意识维度的提升。

  一维是一条线,我怎么打扮它都不美。二维是一个面我可以画一个很美的图画。我们人对二维的美感比对一维美无穷多倍。再美的画我都不如把它变成立体的。我们对三维的美感比对二维又美无穷多倍。

  所以得出一个很简单的结论,每多一维就会多出无穷多倍的美感。

  人生的根本意义在于提升意识能量的自由度,也就是提升维度。

  2

  什么叫永生?到第四维没有开始没有结束,就没有生没有死了,这就是永生。所以纵向提升维度是生命的唯一方向。

  我问过很多成功的人,“你人生中最重要的那几个决策的依据是什么?”

  我得到的回答出奇地一致:直觉。

  直觉是什么呢?直觉是来自于高维的信息,我们人类所有的发明来自于灵感,灵感是来自高维的信息。

  3

  我每个人的意识里充满了三维的像,当你脑子里把三维里最后一个像拿开的时候,你得四维智慧。

  东方智慧从最高的 N 维智慧,N 趋于无穷大来看宇宙,它讲天人合一,它讲无上正等正觉,它讲唯一的神(明)。只有 N 维,N 趋于无穷大,才符合无上,才符合无极,才符合无一。

  4

  我们突破三维认知只有一个功能,告诉我们这个宇宙的无限性。所以当你突破三维到达四维之后,之后的中间的维度其实全都是没有意义的,当我们执著在任何中间维度的时候,就障碍了你进入更高的维度。

  所以我们没有必要纠结五维、六维……是什么样子。只要你有去想得到中间某一个层次维度的时候,你就被这个维度所限制,这就叫走火入魔。

  当你专注于一点的时候,你也可以进入这种无限的空间状态,所以不需执着在中间任何一个维度上。

  众生皆有如来德相。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它无漏的将所有宇宙信息包含在里面。

  5

  如果一个人把生命中所有的当下,都用来转念,提升,那他生活在一种全然的喜悦生命状态。所以佛教中的修行,也不是修未来,修前世,修的全是当下。

  所有的理论,都是让我们当下获得喜悦,当下连通高维智慧。只有当下是连接高维的。而连接高维的一瞬间产生的喜悦,是没有任何一个物质世界的喜悦能够替代的。

  文章来源:香海禅心

2018年12月3日更新

 

 

 

 

“动中禅禅修课程”启事

 

  在佛陀时期.佛陀弟子中的舍利弗尊者被称为“智慧第一”。目犍连尊者被称为“神通第一”。而在今日的泰国,隆波田尊者被称为“正念第一”。

  这是由于在佛陀灭度二千五百年后,隆波田尊者找出培养正念或称觉性的有效方法,并弘扬于国内外,成为泰国的一个重要禅修法门,即“正念动中禅”,一般称为“动中禅”。

  正念动中禅强调正念(觉性),通过一套规律的十五个手部动作,这十五个单纯地觉知肢体的动作,一直练习下去。不但能发现正念(觉性)大大的增强,乃至于很快就体证到“苦灭”,内心不再有苦和烦恼。

  隆波田尊者便将这个有效唤醒,增进和圆满觉性的简单、直接、圆满的方法——单纯的觉知这十五个动作弘扬开来。

  禅修的目的,最重要的是,要能够应用在日常生活之中,使禅修与生活合一。正念动中禅是一种动态的禅修,透过觉知肢体的动作,培养出强而有力的觉性,用以看清身心实相,灭除痛苦。

  由于此方法轻松而自然,可以与生活结合,又和工作不分开,随时随地都能让心觉知,让智慧增长,尤其对企业家精英团体,具有最明显的对治性,因此,我们在南少林书院推出“动中禅禅修营”课程。

文章来源:新禅风网

2018年4月19日更新

 

 

 

 



  林家樂的禅學
 

一双愿意聆听的耳朵,远比一张说话的嘴更受欢迎。 通往内心深处的路往往是耳朵。
倾聊间,专心对方的优点,你已獲得一些什么了。
有诗曰: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沙。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網絡摘語)

 
Copyrights by 林家樂.com 2017.5.10 改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