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林家樂.com > 林家樂的禅學 > 最圆满的教育——佛法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林家乐问:"般若重要吗?"
林家乐问:”禅?“
觉醒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自己
自性本来是佛,只把贪嗔痴习气除掉,自见本性清净……
禅是离开文字、语言或符号
禅说 •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西藏《色戒》影片触碰佛学深處
最圆满的教育——佛法
多少人,没熬过那三厘米!
巴基斯坦的佛迹遗存
修行故事
禅海拾贝
虚云老和尚:我去去就来
《达摩祖师傳》电影,仅供参考。
央视大型记录片《六祖慧能》全六集 !让你了解一代禅师如何练就!
先生·南怀瑾
觉知,在你的修行中,有着决定性的意义
 

最圆满的教育——佛法

 

最圆满的教育——佛法

 

 

  佛教究竟是什么呢?我们每个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是佛陀对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教育。时间上,它讲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

  佛法是无上圆满的智慧,诠释了世间万物、宇宙人生的真相,并教导给人们摆脱生老病死之苦,超越生死轮回苦海的解脱之道。

  佛法本身也是一种科学,是最究竟的科学。通过佛法,我们才会彻底明白宇宙人生的事实真理。佛法是最究竟、最圆满的,精通了佛法就等于精通了一切,心里不会再有任何疑惑。没有疑惑就没有烦恼,没有烦恼就不会造业,不造业就不会感受痛苦。

  若是所有人都能了解佛法,都能懂得佛理的话,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过去、现在、未来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心灵上的问题与疑惑也都能解开,工作中、生活中,任何时候出现的问题都能解决,因为佛法里讲的是方便和智慧。有智慧,就没有任何烦恼;有方便,就没有任何障碍。

  为什么说佛法是一种最圆满的教育?

  我们现在人都需要接受教育,但现在很多教育都不健康、不究竟、不圆满,所以对社会、对人类不但没有好处,反而还有很多坏处。现在,外器世界和以前不一样了,一年四季都不正常了,天灾人祸很多。这些内情众生也变了,变得不讲仁义,不讲道德,不讲人情,只讲利益,没有人味了,都颠倒了。钱财第一,生命第二,仁义道德第三,为了钱财可以舍弃生命,为了利益可以舍弃一切道德。

  “不是地球在变,而是人类在变。”人类变了,欲望越来越高了,对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了,追求的目标越来越高了。为了满足这些不择手段,造成了这样的后果。人类为什么变了呢?就是因为没有健康的教育。人是可以教育的,可以从小开始教育。有一个健康的教育,才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有一个健康的心灵,才有一种规范的行为;有一种规范的行为,才不会造成这些恶果。所以说,健康的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佛法是改正我们错误的一种方法,学佛修行的过程就是认错改错的过程。当所有的这些毛病都没有了,你就究竟、圆满、成就了。我们的思想行为都是不规范、不合理、不如法的。我们要通过学佛修行来规范思想,规范行为。

  佛法教我们怎么行善积德,怎么为人,怎么处事;教我们不贪欲,学会圆融,学会容纳;教我们为社会,为弘扬佛法,为人类怎样奉献,怎样付出;去创造一个健康的社会,一个美好的生活;教我们人与人之间怎样和睦相处。

  懂得佛法,修持佛法的人,绝不会给社会造成不好的影响,不会给人类带来不吉祥的事情,只会帮助社会与人类向好的方向发展。所以佛法是最健康、最究竟、最圆满的教育。人人都应该接受这样的教育,这样才能让每个人都有一个健康的心灵、规范的行为,这样对社会、对人类、对家庭、对个人都有极大的利益。

  佛法是生活、佛法是做人,一般人学佛,是把佛法跟生活脱离了,佛法不是生活,生活不是佛法,所以得不到佛法的受用。我们只有把佛法落实在自己生活当中,使自己生活跟佛的教诲融成一片,我们才能得到真实的受用。

  佛法是生活的教育,没有脱离生活、没有脱离现实、没有脱离社会,学佛人跟大家不一样的就是他觉而不迷。佛法是智慧的教学、是生活的教育,跟我们关系最密切,是我们必须要学习的。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佛法的宗旨是指导我们的生活行为趋向幸福美满,是世间任何教育都不能相比的。佛法教我们怎么生活、怎么过日子、怎样工作、怎样处事待人接物,字字句句讲的都是现实,决定没有脱离我们的生活。

  佛法所说的,完全是社会迫切需要的问题,对社会、对国家、对世界都有一定的好处,对自己的好处那更是殊胜无比。佛法不但为我们现前带来幸福,而且能够使我们得到永恒的幸福。世间教育讲一世,佛法教育讲三世,它讲过去、讲现在、讲未来,所以这个是三世的教育,最圆满的教育,我们必须要把它认识清楚。

  所以,佛教是圆满的智慧、圆满的福德、究竟圆满的教学。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

  文章来源:拜佛去

 

 

 

 

 

杨振宁:佛教不是迷信,而是伟大的科学!

 

  人物简介

  杨振宁先生是伟大的物理学家,是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籍人士之一,他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本文中杨振宁从科学的角度谈谈他的佛教观。

  杨振宁任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教授,20世纪物理学大师,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中央研究院院士、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教廷宗座科学院院士、巴西科学院院士、委内瑞拉科学院院士、西班牙皇家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会员等。

 

  因为对科学感兴趣,我高考时报考了物理系。在大学读书时及毕业后就对佛学兴趣日浓。今天我想从科学的角度谈谈我的佛教观。

  佛教是科学的、理性的,是符合科学精神的。科学是理论和实践的总和。科学理论和科学实践相影响、相促进。人们在长期的科学实践中获得了新发现。而这些新发现又不能用原有的科学理论来解释时,人们就提出各式各样的假说。

  一种假说被大家广泛接受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第一,它的理论体系必须是自洽的,即它必须自圆其说,不自相矛盾的。

  第二,它必须对已有的发现能够准确地描述,即这种假说能自圆其说,并且是符合现有的科学实践的。

  第三,根据这种假说能够得出一些推论和预言,而这些预言能够被将来的实验和观测所验证。当越来越多的推论和预言得到验证时,这一科学假说就得到科学家的广泛接受,而这一科学假说也就被称为科学理论了。

  如果这一理论描述、解释和指导的对象广泛而重要,这一理论就被称为伟大的科学理论,如牛顿力学,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牛顿力学适用于所有宏观物体(非微观粒子尺度)在非接近光速运动时所遵循的规律,相对论能描述所有宏观物体在相对光速而言的低速,以及接近于光速的高速运动时的规律。

  这二种理论被提出的时候,它们能解释人们用旧理论解决不了的问题,并且根据它们所作的推论和预言都被以后的大量观测所证实。相对论是牛顿力学的推广,牛顿力学是相对论在低速时的特例。

  因为这二种理论的适应面非常广大,因而牛顿和爱因斯坦被公认为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他们的理论是最伟大的科学理论。卫星上天、潜艇入海、运动比赛、天文观察等都受这种理论所描述的规律的制约。

 

  同样,佛教也完全具备科学理论的三大特性。首先,佛学理论是自洽的、圆融的。四圣谛概括了人生多苦的现象,指出人生多苦的原因,指出了修习正道的理论依据和修习方法。

  其次佛陀成道后提示了宇宙和人生的根本道理,解释了社会和人生的种种现象,更重要的是听从佛陀开示修习的许多人都体验到了佛学所指出的种种境界,因而佛教在当时就得到许多人的拥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我要强调的是佛教的实证性。听从佛陀的指示,依法修行的人都能或多或少地证实佛陀所言之不虚。佛学不是纯粹理论性的哲学,而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实证科学,虽然它包含了伟大的哲理。依佛学修行实践就是学佛。

  第三,佛学描述的一些自然现象对达到相应修行功力的人而言是一种实践观测,而对于普通人众来说则只能姑且信之,但对今人的自然科学的观测结果而言,就是伟人的科学预言。佛陀在千百年前就说过:一钵清水中有微虫八万四千,以及有关宇宙结构的三千大千世界等,这些都为现代科学中的微生物学和天文学所证实。

 

  现在有些人会对佛教不够了解的情况下指责佛教是迷信、是不科学的。其实这些人中相当一部分对科学也是了解不够的,是对科学采取迷信态度的,是缺乏真正的科学精神的。佛教的六道轮回的因果报应说往往被人攻击为迷信。这种人的论据之一就是有人做恶事也没得恶报。有人做好事也没得好报。其实这是对六道轮回业力成熟才得果报了解不够。论据之二便是因果轮回怎么没人看得见。

  事实上从佛教产生后的两千多年来,历史记载了许多看得见因果轮回、有种种神通的修道人。看不见的东西并不就是不存在的。我们的眼睛不能感觉到红外线、紫外线;我们的耳朵听不到超声波、次声波;我们看不见微生物,更看不见原子等微观粒子,我们也看不见听不到我们周围如今到处充斥着的大量电磁信号,如无线电波、电视信号、手机信号。

  我们能看见阳光却不能马上知道光具有波粒二象性。但是我们把上述东西作为科学常识而深信不疑,因为当今流行自然科学。科学的实证精神在于科学不会因为你相信就让你轻易地检测到,也不因为你没有去观测而不存在,而成为迷信。

  如果一个人想深入了解我们感觉器官不能感觉到的科学规律和科学现象就必须认真地跟科学领域中的善知识虚心学习。随着从小学读到博土毕业,你就能逐渐学到更多的科学理论,做更多的科学实验和观察,借助于科学仪器感知更多的科学现象。

  如果一个人不学习科学而仅仅因他不懂许多科学现象和规律却去指责科学现象和规律为迷信,这是非常可笑的。同样佛教所揭示的真理并不会因为你没有跟善知识学习、没有修行,就指责成为迷信。佛学也不会因为你仅相信而不努力用功就让你轻易把握。 

  佛教是智信而非迷信,是智慧者的信仰。印度和中国世世代代的历史人物证明了这一点。科学是人类智慧的运用,而佛学正是令人断除妄念显现众生本具智慧的,所以科学与佛学丝毫不矛盾的。

  佛教的科学性--正确认识佛教从这里开始!

  佛经中很多论述,与现代科学惊人的吻合。大到宇宙的形成、太阳系及银河系的构造,小到寄生虫、微生物的观察;甚至相对论、量子力学等尖端科学等,无一不证明佛教的真实性。下面略举数例

  三千大千世界与宇宙

  佛陀在《起世经》中对我们这个宇宙的状况作出过准确的描述,原文是古文,大家有兴趣可以找来看看。

  例如说小千世界‘犹如周罗(盘起的头发)’,即不仅圆,还带螺旋状,正是银河系的形状。而且指出银河系有许多有人的星球。

  三千大千世界对应的三维空间即我们当前观察到的整个宇宙星空。

       这种三千大千世界有无数个,也就是说目前人类观测到的宇宙还没有超出一个三千大千世界。

  《起世经》还提到我们这个小千世界中(即银河系)有阎浮提、瞿陀尼、弗婆提和郁单越这四个大洲,地球属阎浮提洲之一。其它三个大洲应指银河系其它类型的外星人。佛陀对他们作过详细描述,包括脸型,寿命,生活状态等。四大洲外还有‘八万小洲’,应是其他类型还没进化出高级生命的星球。

    《瑜伽师地论》卷二记载:‘又此世间,二十中劫坏,二十中劫坏已空,二十中劫成,二十中劫成已住。’根据部分佛教典籍的论述,一小劫为1,680,000年。每20小劫为一中劫,即33,600,000年。80中劫为一大劫,即268.8亿年。这就是一次宇宙大爆炸的寿命。我们目前测定的宇宙年龄是137亿年,也就是说我们这个宇宙现在是中年。

  我们大致算一下,其中‘成’和‘成已住’的年限是67.2亿年,生命仅在‘成’和‘成已住’的阶段出现,太阳系已形成46亿年,约形成十几亿年后开始产生最简单的生命;太阳系还有47亿年的寿命,后面若干亿年地球上已不适合生存,算下来刚好。

  论地球的形状

  《楞严经》载,佛的弟子阿那律陀双目失明,后成罗汉。在开天眼后看见阎浮提(地球)就象掌中的庵摩罗果(印度一种椭圆形的水果)。若不是实证,2500年前怎么知道地球是圆的?

   《俱舍论》描述到地轮依水轮、水轮依风轮、风轮依空轮。这表示地球是圆形的,地球表面大部分是水,水外围是大气层,大气层外围是太空。

  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

  佛在《起世经》中准确指出月亮阴晴圆缺的原因(于黑月分第十五日,最近日宫,由彼日光所覆翳故,一切不现。)

  论微生物

  释迦牟尼佛曾指著桌上的一杯水说,这杯水中有八万四千个众生存在(佛观一碗水,八万四千虫)。这八万四千是虚数,表示非常多的数目。即不用显微镜就看见了水中的无数微生物。佛当年规定弟子喝水都要先过滤,尽可能避免伤害大一点的微生物(太小的就没办法了)。

  论寄生虫

  释迦牟尼佛说人身是个虫窠,人体内的虫约八十种。还指出确定位置和活动状态。今日由于科学发达,发现人体内的寄生虫,如蛔虫、蛲虫、便虫、钩虫、丝虫、绦虫、肺蛭虫、肝蛭虫等有数十种之多。(详见〈治禅病秘要〉及〈正法念处经〉。)可能在人要问了,2500多年前,没有任何现代科学,怎么对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了解得如此清楚?

  实际上一切都在识心中,人可以通过深度的精神修行,在大觉悟后,认识到宇宙的一切。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即使从现在开始经过50亿年的科学研究,人们对宇宙本质的了解还是及不上佛陀.

  这是由识心本身的属性所决定的。佛是亲证,而许多现代科学,只能靠推测。如万物都是从空无中产生,以及所有物质依观测而存在,是现代量子力学铁定的结论。科学家无法从感性上理解,但也不能不接受这种结论。而佛早就指出万法心生,诸法无我。

  《楞严经》指出:“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又如近年兴起的宇宙全息理论,在《楞严经》上也可找到印证:“于一毛端含受十方国土”。这种例子举不胜举。二千多年前的佛学理论,近百年来才被现代科学一一验证。

  从杨振宁先生的论述中可以得出结论:佛教与科学是彻底相容的。

  编者注:杨振宁教授以科学的严谨理性以及实证的态度来佐证佛法并非迷行,而是最精密最严谨最透彻的科学,甚至可以说佛法远远高于科学,科学到现如今得到肯定的一切结论都不过是对佛法,对佛陀智慧的一次又一次的佐证而已。杨振宁教授凭借自己的科学素养对佛经所做的解说在细节方面或许不尽然就是佛陀所教导的真实意旨,但已然让我们这些学佛人不得不佩服一个站在科学之巅的教授对待佛法的敬仰谦虚的精神和态度。广大崇尚科学,认可科学,拒绝迷信的新时代的人们,你们是否也可以放下“佛法是迷信”的成见,虚心的一入佛法的堂奥,一探究竟呢?

文章来源:梵呗圆音

2018年6月26日更新

 

 

 

 

 

真正的佛法没有末法时代

 

  佛法还是在世间的,六祖说:「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社会上无处没有佛法。虽然佛教说,末法时代佛法要没落了,可是佛在大乘经典上,根本没有讲末法、像法、正法。佛法在世间是不生不灭的,真理在世间是不会变的,不过在不同的地方和不同的时间,表达有所不同而已。它不一定是这个形象,也不一定是这个宗教,但所行的都是佛道。……

  我常感叹,佛法仍在世间,并没有到末法时代,经教还在,只是我们不肯努力。……在佛法的观点看,真正的佛法不会有末法时代的,所谓末法,只是指宗教的形态,事实上,正法的真理是永远住世的。所以说「正法常住」,只不过诸大菩萨的教化方法和姿态,随时代的变化不同而已。如能这样理解,那你理解的范围就广,胸襟也大了。佛说一切法皆是佛法,这是佛法伟大之处。

  ——《维摩诘的花雨满天》

  佛在世的时候,叫做正法住世;佛涅槃以后,而有些大弟子们还在,仍算是正法住世。五百年以后,是像法住世,那时佛的大弟子们活得最久的,五百年也都要涅槃了,不住世了。自此以后,只有经典、佛像等住世,所以说是像法时代。据说像法也不过五百年到一千年,以后就是末法时代,就是尾巴啦!尾声啦!末法并不是说没有,是说真正佛法的修持,快要到尾声,快要向末了,这是在各种戒律上,各种寓言上所记载佛所讲的。

  但是也不尽然,譬如说在许多大经中所讲,如在《华严经》里,佛就承认佛法没有没落的时候,什么道理呢?因为佛法是真理,真理是永恒的,真理只有一个,不会变的,是不生不灭,不增不减的。所以大家可以放心,否则现在早过了五百年,大家岂不是更难了吗?这里须菩提说,假使后五百岁,有人在像法末法时代,看了这个经,研究了这个经,也能与古人与须菩提及佛大弟子们一样,达到了信解受持,他说这个人就是第一希有。第一希有是《金刚经》特别提出来的,第一希有就是了不起,超凡而入圣;第一希有就是几乎等同于佛。

  ——《金刚经说什么》

  法华经卷四,“授学无学人记品”第九:“学”,就是修学戒定慧,譬如初果、二果、三果罗汉都还在学习阶段,如当时的阿难等。到了四果罗汉,功行圆满了,得果位,就叫“无学”。佛把有学和无学的弟子,一起都叫到面前来,一概授记,并且说:正法与像法,悉等无有异。佛法是真理,永恒存在于这个世界。佛说将来我过世以后,就没有正法,那只是方便说而已,那是不了义教。了义教的说法,没有什么正法、像法、末法时代。真理是永恒不变存在的,但要大家自己去找出来。

  ——《如何修证佛法》

  佛说一切众生,不只是我们人类,包括禽兽游鱼在内,在佛活着的时候,所谓正法时代;或者,在佛涅槃以后,所谓像法时代,经教佛像还在;或者,在末法时代,一切经典佛像都没有了。到了最后末法时代,末法尽管末法,佛法的正法仍然存在,众生一样有佛性,也一样有了不起的人。“有诸众生具大乘性”,具备了大乘道的根性,“信佛秘密大圆觉心”,“圆觉经”是不是密宗?这里又没有传个咒子。什么是秘密?禅宗六祖讲得很清楚,“密在汝边”,秘密在你自己那里,怎么说呢?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佛性在那里?在你那里,但是,找不出来,这就是大秘密。天下最大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明白告诉你,可是你不懂,这就是大秘密。

  ——《圆觉经略说》

  文章来源:中国佛教网 

  2018年7月16日更新

 

 

 

 

 

母亲:就是你的活佛!

 

  很久以前,一个小伙子特别信佛,放弃了与之相依为命的母亲,远走他乡去求佛。他经历了千辛万苦,经过了千山万水,一直没有找到他心中真正的佛。

  有一天,小伙子来到一座宏伟庄严的庙宇,庙里的方丈是个得道的高僧。小伙子虔诚地在大师面前一跪不起,苦苦哀求大师给他指点一条见佛的道路。

  大师见小伙子如此痴迷,长叹了一口气,对他说:“你从哪里来,还回哪里去。当你在回去的路上走到深夜,你敲门投宿的时候,如果有一个人给你开门时赤着脚,那个人就是你要寻找的佛。”

  小伙子欣喜若狂,多年的心愿终于有了实现的希望。他告别了大师,踏上了回家找佛的道路。    

  小伙子走了好几个月的时间,中间有许多次是半夜才看到路边有亮灯的人家。他一次次满怀希望地敲门,却一次次失望地发现,那些给他开门的人没有一个是赤着脚的。越往家里走,小伙子越失望,眼看着就快要到自己的家了,那个赤脚的佛依然没有踪影。

  当他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后半夜终于走到自己家的门前时,他甚至沮丧得连门都没有劲儿去敲了。他觉得自己是个大傻瓜,世界上哪里有什么佛啊!

  他又累又饿,无奈地敲响了家门。

  “谁呀?”那是母亲苍老的声音。

  他心头一酸:“妈,是我,我回来了。”

  只听屋里一阵劈啪乱响,不一会儿,母亲衣衫不整地开了家门,哽咽着说:“儿啊,你可回来了!”母亲一边说着,一边把他拉进屋里。

  灯光下,憔悴的母亲流着泪,用无限爱怜的双手在他的脸上抚摸,泪光中分明是满足的笑容。小伙子一低头,蓦地看到母亲竟赤脚站在冰冷的地上!

  他突然想起了高僧的话,“扑通”一声,跪倒在母亲的脚下,泪如泉涌:“母亲……”

  这一刻,儿子顿时大彻大悟——亲情是佛,母爱是佛,父母是应敬的佛。

  在人的一生中,对自己恩情最深的莫过于父母,是父母给予了我们生命,是父母辛勤地养育着我们,我们的成长凝结着父母的心血,我们能长大成人离不开父母的悉心关怀、百般爱护。在父母的眼里,儿女永远是小孩子。

  羔羊尚知跪乳,乌鸦亦求反哺。一个人如果对赋予自己生命和辛勤哺育自己长大的恩重如山的父母都不知孝敬,那就丧失了作为人该有的良心,丧失了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试想一下,一个连生他养他的父母都不爱,怎么能指望他去爱别人呢?

  愿天下儿女都能以恭敬心、真诚心爱戴父母!不让老人家为做儿女的担心、操劳,是一件功德无量的事情。

  文章来源:掌中生活

  2018年1月26日更新

 

 

 

 

 

 

绝密《化性谈》全文, 难得一见,曾救度无数人!

 

  导读☞ 《化性谈》是大善人王凤仪先生所作,语似俚俗,而意境深远,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经教,权宜说法,活泼自然,不仅是为圭臬,且为经天纬之大经大法.

  《化性谈》是大善人王凤仪先生所作,语似俚俗,而意境深远,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经教,权宜说法,活泼自然,不仅是为圭臬,且为经天纬之大经大法。其要旨在教人尽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实行“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止宿命、了阴命、长天命。”王善人常说:“人是什么性,就有什么命。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以上为五阴性)又说:“身界人主贱,心界人主贫,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贵。”说明人生的富贵贫贱,否泰苦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能够阅读到此书的人,皆是大有福德之人。

下面是王凤仪《化性谈》全文

  【不怨人】

  1. 我常研究,怨人是苦海。越怨人,心里越难过,以致不是生病,就是招祸,不是苦海是什么?

  管人是地狱,管一分,别人恨一分;管十分,别人恨十分,不是地狱是什么?必须反过来,能领人的才能了人间债,尽了做人的道。能度人的就是神,能成人的就是佛。

  2. 君子求己,小人求人。君子无德怨自修,小人有过怨他人。嘴里不怨心里怨,越怨心里越难过,怨气有毒,存在心里,不但难受,还会生病,等于是自己服毒药。人若能反省,找着自己的不是(错误),自然不往外怨。你能,不怨不能的;你会,不怨不会的,明白对面的人的道,就不怨人了。

  3. 现今的人,都因为别人看不起自己,就不乐。其实我这个人,好就是好,歹就是歹,管别人看得起看不起呢!只是一个不怨人,就能成佛。现在的精明人,都好算帐,算起来,不是后悔,就是抱屈,哪能不病呢?

  4. “不怨人”三个字,妙到极点啦!(不怨人就是真阳土)

  【不生气,不上火】

  5. 我常研究,火逆的多吐血,气逆的多吐食。要能行道、明道,气火就都消了。

  6. 上火是“龙吟”,生气是“虎啸”,人能降伏住气火,才能成道。

  有人惹你,你别生气,若是生气,气往下行变成寒;有事逼你,你别着急,若是着急,火往上行变为热。寒热都会伤人。修行人,遇好事不喜,遇坏事不愁,气火自然不生,就是“降龙伏虎”。能降伏住,它就为我用;降伏不住,它就是妖孽了。

  7. 禀性(怒、恨、怨、恼、烦,又称气禀性)用事,鬼来当家。因为生气、上火一定害病,生病就是被鬼给打倒了!正念一生,神就来;邪念一起,鬼就到。可惜人都不肯当神,甘愿做鬼!

  8. 火是由心里生的,人心一动就生火。一着急,火往上升;一动念,火向外散。若能定住心,火自然下降。不守本分的人,额外的贪求,火就妄动。若能把心放下,不替人着急,就不起火,该有多么轻快!

  9. 动性(耍脾气)是火,心里生气,才是气。佛说“七处心灯”,我说不如掐死一头。人心一死,道心自生;人心一动,道心自灭,争贪的念头就生出来了。因争生气,因贪上火,气火攻心,整天烦恼,就是富贵,也没乐趣。所以古人治心,如同治病。我说把心掐死,多么省事!

  【找好处,认不是】

  10.修好的人多,得好的人少,是因为什么呢?就因为心里存的,都是别人的不好,又怎能得好呢?

  11.找人好处是“聚灵”,看人毛病(缺点)是“收赃”。“聚灵”是收阳光,心里温暖,能够养心;“收赃”是存阴气,心里阴沉,就会伤身。人人都有好处,就是恶人,也有好处,正面找不着,从反面上找。所以我说,找好处是“暖心丸”,到处有缘,永无苦恼。

  12.找好处是真金,要想找好处,就得以志为根,在没有丝毫的好处里,找出真好处来;在忍无可忍时,还能忍得住,就是“大义参天”。

  13.认不是生智慧水,水能调五味、合五色,随方就圆。人的性子,要能炼得像水一样,就成道了。所以古人说“上善若水”。

  14.人和天地是一体,天下的事都是自己分内的事,世界没好,咱们哪能没有不是?不是(错误)到处都有,低头也是、抬头也是、睁眼也是、闭眼也是。看妻子不好是低头不是,看老人不对是抬头不是,看别人不对是睁眼不是,心里寻思别人不对是闭眼不是。依我说,有不明白的道、不会做的事,都是不是。人要能找着本分,才知道不是。人把天理丢了、道理迷了、情理亏了,才不知道认不是(承认不对即自己认错)。

  15.要能把不是认真了,自然神清气爽、心平气和。

  16.认不是生智慧水,找好处生响亮金。

  17.找好处开了天堂路,认不是闭上地狱门。

  18.认不是胜服“清凉散”,找好处胜用“暖心丸”。

  【五行性】

  19. 我所讲的“五行”,是以木、火、土、金、水五个字代表来说的,和佛家的五戒、道家的五元、儒家的五常是一样的。

  20.人的苦都在性子中呢!不服人是阴木,好争理是阴火,好怨人是阴土,好分辩是阴金,好烦人是阴水。

  21.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像聚宝盆似的,内里有什么,就聚什么。太上说:“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一点也不错。所以我说,好事歹事都是性子招的。

  22.常人的性子都有所偏:偏于火的争理,偏于土的欺人,偏于金的伤人,偏于水的厌人,偏于木的顶撞人。能化除这一偏之性,自然得道。

  23.阴木性人,抗上、不服人,好生怒气。怒气伤肝,头迷眼花、两臂麻木、胸膈不舒、耳鸣牙痛、瘫痪中风。

  阴火性人,急躁、争理、喜虚荣、爱面子、好恨人。恨人伤心,心热心跳、失眠颠狂、音哑疔疮。

  阴土性人,蠢笨蛮横,疑心重、好怨人。怨人伤脾,膨闷胀饱、腹痛吐泻、虚弱气短。

  阴性金人,残忍妒忌、虚伪好辩,好恼人,恼人伤肺,气喘咳嗽,肺痨咳血。

  阴水性人,愚鲁迟钝、多忧多虑,好烦人,烦人伤肾,腰腿病痛,遗精阳萎。所以说什么性,就得什么病。

  24.我说的五行,和佛家的五戒是一样的。生怒气(木)便是杀;好穿衣服、求好看(火)便是淫;买东西少给一文钱(金)也是盗;好吃好东西(水)便是酒;说半句谎话(土)也是妄。

  25.真木是佛的根(木性仁慈),真(阳)木性人有主意、能忍辱,能立万物。真火是神的根,火主明理、知时达务,能化万物,不为万物所拘。真土是道的根,信因果、能容能化,能生万物。别人坏是别人的因果,你不要怨他,也不要替他着急。真金是仙的根,能找人好处,找好处生响亮金,和人聚万缘,有义气,有果断力,遇事迎刃而解,能创万物。真水是圣的根,能认不是,认不是生智慧水,性柔和,能养万物。人如果得不着真五行,固执禀性用事,就死在五行里啦!

  26.今生是什么性,就知道前生是做什么的。今生是火性,前生一定是当官的;今生是水性,前生一定是商人;今生是木性,前生一定是工人;今生是土性,前生一定是庄稼人;今生是金性,前生一定是读书人。

  27.前生好杀害生灵的,今生火性就高;前生好抗上的,今生木性就大;前生好说谎的,今生金性就强;前生好怨人的,今生土性就厚。

  28.达天时就是阳火,信因果就是阳土,找好处是阳金,认不是是阳水,能受气是真阳木,这是真五行。

  29.现今的天时,人人性里都有火。火性人主贪、好争理,所以才争贪不已、战乱不息。不争不贪是真阳火,真阳火才能达天时。(达天时不争不贪)。

  【三界】

  30.人是三界生的,天赋人的性,地赋人的命,父母生的身,所以说三界是人的来踪。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尽情理,才能返本归根。人只知有个身我,不知天上有个性我,地府有个命我。性化了,天上的性我得天爵;道理明了,地府的命我得人爵。所以一人本身有三身,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31.我所讲的“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尽情理”和佛家的“三皈”、道家的“三华”、儒家的“三纲”是一样的。

  32.佛家的“三皈”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就是皈依佛;心存道理就是皈依法;身尽情理就是皈依僧。

  33.道家的“三华”就是性、心、身,性华开天理足,心华开道理足,身华开情理足。

  34.儒家的“三纲”就是性、心、身。性存天理有仁,心存道理有智,身尽情理有勇。

  35.三界就是三教,儒家从立命做起,道家从炼身做起,佛家从养性做起。

  36.性存天理要柔和;心存道理要平和;身尽情理要蔼和。

  37.性要服人,不服人伤性;心要爱人,不爱人伤心;身要让人,不让人伤身。

  38.性、心、身三界不太平,是因为三界中有三个贼,一禀性(又名气禀性,指怒、恨、怨、恼、烦而言),二私欲,三不良嗜好。要想三界太平,就要用天理捉拿性中的贼,用道理捉拿心里的贼,用情理捉拿身上的贼。

  39.三皇就是天皇、地皇、人皇,人说是上古的三位皇帝。我说天皇是玉皇爷,管人的性,人要是动性耍脾气,天就降灾;地皇是阎皇爷,管人的命,人要是坏了良心,违背伦理常道,地府就降病;人皇是皇王爷,管人的身,人要是犯罪,国法处罚。三皇管人的性心身三界,是为了叫人学好。

  40.心里寻思别人不对是心病,性里常发脾气是性病,心病必引起性病,性病必引起身病,能反过来病就好了。

  41.性界清没有脾气,心界清没有私欲,身界清没有不良嗜好;性不清没有福,心不清没有禄,身不清没有寿,所以要清三界。

  42.三界的病我全会治,必须分开三界、清理三曹。身无不良嗜好,身界就没病;心无私欲,心界就没病;性无脾气,性界就没病。心性的病,非用道治不好,吃药是没有效的,可惜人都不知道呀!

  43.人生要是就是去贪、去争、去搅,贪的亏天理,欠天上债;争的亏道理,欠人间债;搅的亏情理,欠阴间债。倘若三个字都犯了,欠三界的债,哪能有好结果?贪就是过,争就是罪,搅就是孽。

  44.好抱屈伤心,不抱屈保气保命;好后悔伤性,不后悔保性保福;好怨人伤身,不怨人保身保寿。人能不抱屈、不后悔、不怨人,三界就都不受伤了。

  45.我也有三个省,一省性中有没有脾气?有人拂逆我的时候,我的性里起什么作用?二省心里知不知足?有没有偏私?吃亏的时候,心里是什么滋味?三省行为正不正当?确实会做什么?这是我的三省。

  46.我也有个三纲领,就是性存天理,心存道理,身尽情理。我也有个八条目:一不贪、二不争、三不抱屈、四不后悔、五不怨人、六不着急、七不上火、八不生气。若能做到,不费金钱、不费力气,不但成道,还能成佛。

  47.人有三宝就是性、心、身。性属水、心属火、身属土。水是人的精,土是人的气,火是人的神。精足有智慧、气足有发育、神足有灵。像烧砖似的,先用土坯,再用火烧,最后用水浇,才能坚固。大家讲性心身,讲几遍就等于烧几把火。讲透了“三宝”足,胜享百官之富。

  48.能忍则性了,知足则心了,勤劳则身了,这正是好了。不能了,就好不了。

  【三性】

  49.人有三性,一天性、二禀性、三习性。天性是纯善无恶的,孟子说的性善,正是指的天性;人赋的性是禀性,禀性是纯恶无善的,荀子主张的性恶,正是指的禀性;后天的性叫习性,习性是可善可恶的,“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告子说的性“可东可西”,正是指的习性。

  50.以天性用事的会找人好处,以禀性当家的准看人不对。这叫什么性,招什么事。

  51.天性有源,禀性有根。前生的习性,就是今生的禀性。能化去禀性(愁、恨、怨、恼、烦),天性就圆满了。不能化的,一触即发,像被鬼迷住了似的,所以叫做“五鬼”,闹得家宅不安。又叫做“五毒”,令人害病死亡。它的根最深,不易拔除。人若是降伏不住它,就难当好人。佛说:“业力随身,必至妄动无明”,难以成道。

  52.习性是物欲所绕,禀性是人间的烦恼。能在道德场中尽义务,身界算是脱出去了。会当人的,脱出了心界。禀性化尽,才脱出了性界。不然怎能“超出三界外”呢?

  53.神足即是德,神足就乐,乐就可以化禀性。脾气化尽,因果自了。

  54.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

  【三命】

  55.人有三命:一天命、二宿命、三阴命。性与天命合,道义就是天命;心与宿命合,知识、能力、钱财都是宿命;身与阴命合,禀性(怒、恨、怨、恼、烦)就是阴命。把这三命研究明白,你若用好命,你的命准好。命好与不好,在乎自己,那用算命呢?

  56.“不知天命无以为君子”,不知人不能“达彼岸”。知人的好处是知天命,知人的功劳是知宿命,知人的禀性是知阴命。知命的人才是君子,好动禀性(耍脾气)消天命,好生怨气消宿命,好占便宜长阴命。天命小,要会长;宿命小,要会增;阴命大,要会消。命小要会长,命大要会守,就是“天权在手”。

  57.有人来见我,我先问他是做什么的?就知道他的天命有多大;再问他的家业和境况,就知道他的宿命有多大。看看他的禀性大小,就知道他的阴命大小。三命是三界,三界贯通,还有不知道的吗?

  58.人都没有为众的心,只知为己,所以才糟的。我所以能成为善人,是因为我把为己的心开除了,也就是把宿命掐死了。宿命是无尽无休的,为它还有头吗?

  59.孟子说:“修其天爵而人爵从之”,可是人一得了人爵,就不再修天爵啦!修德性是长(音掌)天命;学习技艺、多积钱财是长宿命;善用宿命的长(音常)知足,能消阴命;不会用的长阴命。只有长天命,才可以消阴命的。现今的人,只知用阴命、重宿命,不知道长天命,又怎么能明白天道呢?

  60.以宿命为公益的长天命,以宿命为自己享受的长阴命。所以说,所以有钱会花超三界,不会花的孽难逃。

  61.香瓜,苦的时候正长(音掌);天命,苦的时候也正长。

  62.不说人的不对,是消阴命;能忍才可以消阴命;若能忍受大侮辱,便消许多阴命。

  63.天命大的宿命也不小,宿命大的阴命了不了。所以要止宿命、了阴命、长天命。

  【性命】

  64.性命是人的根,我得到了人根,那道根也就算得着了。道根是人的性,人根是人的命,性根若是好了,那命根也没个不好的。可见人的命不好,都是被性子累的。所以我教人化性,人能化性,就算得道。

  65.性是命的根,有德的人性量必大。性量大,命也必大。人的命都是好命,因为性子不好,把命也拐带坏啦!

  66.性是根,命是果,扎下根才能结果。人若是定不住性,就是没扎下根;若不认命,也难结果,好似开个幌花。学道的人,一要化性,二要认命。性化了就不生气,不生气才肯吃亏,吃亏就是占便宜。认命就不怨人,不怨人才能受苦,受苦才能享福。可惜世人都不知道,把性命看轻,把名利看重啦!

  67.古人说:“修命不修性,此是修行第一病;修性不修命,一点灵光无用处”,这话把性命双修的重要,说得太透彻啦!

  【四大界】

  68.志、意、心、身四大界(四个境界)。迷信的人说:奈何桥上三条路,一条是“金”,一条是“银”、一条就是“黄泉路”。我说用志做人就是“金”,用意做人就是“银”,以身心用事,就是走上了“黄泉路”。

  69.我常说,一个人必须把四大界分别清楚。究竟怎样算是分清呢?若能本性如如不动(骂也不动性、打也不动性、杀了也不动性),把世间的愚人都托起来,使他们成为大智慧人,便是志界,就是佛国的境界;若能心无一物,常乐无忧,便是意界,就是天堂的境界;若是贪得无厌,多忧多虑,便是心界,就是苦海的境界;若是为名为利,争贪搅扰,花天酒地,流连忘返,好勇斗狠,便是身界,就是地狱的境界。所以说,志界是佛国,意界是天堂,心界是苦海,身界是地狱。

  70.志界人没说(没有说道,怎样都好),意界人知足,心界人好贪,身界人好斗。没说的叫做无心人,知足的叫做净心人,好贪的叫做操心人,好斗的叫做糟心人。糟心人是鬼,操心人是人,净心人是神,没心人是佛。

  71.身界人只知为身子作打算,有己无人,横不讲理,见着东西就想占为己有,占不到便宜就生气打架,总是发愁,所以是个鬼;心界人贪而无厌,总是不知足,满脑子妄想,好用机谋巧算,所以是个小人;意界人知足常乐,乐就是“神”;志界人一切没说,看透因果,不找循环,没说就是“佛”。人要想超凡入圣,得会挪界(转移境界)。

  72.身界的人互相揭短,心界的人互相争理,意界的人互相容让,志界的人互相感恩。

  73.佛界人不思而得,神界人思则得之,魔(心)界人“求”才能得,鬼(身)界人“争”才能得。

  74.志有志的性,他是无为而无不为的;意有意的性,是信着人的,遇着好事就愿意让给别人;心有心的性,他是贪而无厌,一心为己,总想占人的便宜;身有身的性,他是破坏成性的,人己两伤也不知悔。所以说,心身两界,绝不可叫他为主,只可叫他听命。

  75.讲佛经的人说:人死之后要入六道轮回。我说六道轮回,都在我们身上呢!何必向外求?人的持身行事,用志的便是佛道,用意的便是神道,用心的便是人道,贪取外物、不顾情理的便是物道(畜牲道),专好上火的便是妖道,专好生气的便是鬼道。这六道每天都轮回在我们身上,何必等死后呢?

  76.佛说有三千大千世界,我说有四个大世界,得道的人一眼就看出是那一界的人。以身当人的,不论做到什么地步也是个破败星;以心当人的,不论怎么能干,也是个操心人;以意当人的,不论事情怎么多,也不累心,是个活神仙。以志当人的,不论遇着多么逆的环境,也不动性,就是一尊佛。

  77.有所忧虑则志倒,有所恐惧则意倒,有所好乐则心不正,有所忿詈则身不正。

  78.苦极生志,乐极生意,真了就是佛,假了就是魔。有病就是地狱,贪心就是苦海。

  79.会使用志的人,越遇逆境越乐;会使用意的人,意念多大,义气也多大。

  80.心中有累,就是命中有累,事实上必有累事。

  81.不高兴是生心眼啦!意像皮球似的,有针鼻大小的眼,就漏气了。性是本,意是根,是万事万物的根。根就像雨似的,天雨本来无心,可是酸梨得了必酸,甘草得了必甜,志在天地之间,也像那雨似一样。

  82.死心才能化性,禀性化了而后意成,意成而后志成,这是一定的道理。

  83.禀性化了就是意,我们化世界,轻则用意,重则使志。能够用志的,万世罪孽一笔勾销。可是魔来了,你可得定住,稍微一动,便是种子。

  84.把一切假事看破,自然成真。天堂没有坏人,地狱没有好人,苦海没有真人,佛国没有假人。

  85.用志当人是没说的、不变的,你欺我、骂我,也是成我。你假、你诈,也是成我。就是杀了我,也是成我。

  86.以志当人就是个真人。若是老公公被儿媳妇骂了,便该立志说:“你要能骂动我,算我当不起公公!”能这样定住就是佛,是佛就有神来保护。以意为主就是个乐,乐就是神。

  87.各教圣人,没有不是以志为主的。我听说,孔子在陈绝粮,仍然是坦荡自如,弦歌不辍。又听说,耶稣被钉十字架,三日复活仍救世人。释迦佛当忍辱真人时,被歌利王割截肢体后还说:我成佛先度你!他们这种精神,是不是一样呢?所以我说,各教的形式虽然不同,可是精神是一样的,若是分门别派就不对啦!

  88.当今之世,诸天神佛,全在人间,可并没有降生落凡。夺谁的志,谁的灵就来。学哪位神佛,哪位神佛的灵就到;学哪位圣贤,哪位圣贤就来。遇到什么事,就学什么人。像摘(挑取)花似的,摘一个做一个。孟子说:“人皆可以为尧舜”,就是叫人夺志。平常人要不夺古人的志,终究是个平常人。

  89.真到了志界,半点火气也没有,只剩真乐啦!

  【学道】

  90.人的心理,总是好高,都是爱好。哪知事全糟在高上、坏在好上,好上、高处哪里有道呢?人是正眼没开,把道看错啦!别人不做的你去做,别人抛弃的你捡来,那就是德,也就是道。像水的就下,把一切物全托起来,自然归服你,自然服从你,这叫托底。可惜人都好抢上,不肯就下,所以离道远啦!

  91.世人都怕水深火热,怕死在里面。岂不知好名的死在名上,好利的死在利上,每天都处在水深火热之中,自己还不知道呢!我讲道,不要名是“入火不焚”、不要钱是“入水不溺”。

  92.我学道先学损、学穷,别人学高、学讲学问,所以没赶上我。

  93.知足才能落底,知足才能得道,这是得道的要诀。

  94.道是天道,人人都有,并没离开人。今人为什么没得着呢?举例来说,一颗豆子,有了秧必须向上度浆,把豆粒度成了算。人也有本,常寻思自己的本(分),诚心求三个月,便能得着,这是我求做活道得着的。

  95.好高是贪,怕坏是粘;好好是孽,嫌不好是缺德;不尽职是丢天命。

  96.只一个好字,把英雄豪杰都坑害啦!

  【立命】

  97.世人都愿享福,为什么享福的人少、受苦的人多呢?因为人一不知足、二不认命。人要明道,有福会享,没福也会找。

  98.看自己不如人,那叫自欺,也叫不知足,这种人准苦。知足的人天命一定长,情理足道理长,道理足天理长,足了就不费力。若是做这个想那个,叫做漏气,象气球似的,一漏气就瘪了;又象蒸包子,一漏气就生了。所以君子做事不嫌事小,有十分力量使七分,又轻松又愉快,就是活神仙。一起贪心,便落苦海,不论怎样大富大贵,也是毫无乐趣。

  99.命就是人的本分,守住本分就立住了天命。天命长,名也准大起来。会当几个人就得着几条道。若是不尽职、不尽力、喜虚荣、做假事、有名无实,就立不住命。

  100.道是行的,德是做的。不行没有道,不做没有德。上天按天理命名,人要照本分行事,就合天道。本着天道所做的就是天德,也就能不思而得。

  101.行道不可出本位,若是离开本位,不但劳而无功,反而有过。什么是本位呢?就是人的本分,“素位而行”,就可以成道。

  102.人要“素位而行”,做事不出本位,说话不出本位,思想不出本位,才能当体成真。若是生为女身羡慕男人,贫穷人妄想富贵,做这个想那个,全是出位的人,怎能成道呢?就像梨要成在梨树上,不能在杏树上成。

  103.八德就是八个大门,都能进入佛国。不过人应当从哪个门进,就由哪个门进,这就是“素位而行”的意思。我是由忠、孝两个门进来的,给人放牛、扛活(佣工)全都是抱定一个忠字;对老人,抱定一个孝字,这是我敢自信的。

  104.“命者,名也”,名正,命就正了。命正、性自然就化啦。所以教人最重要的是教性、教命。

  【化性】

  105.人落在苦海里,要是没有会游泳的去救,自己很难出来,因此我立志要救人的性命。救人的命是一时的,还在因果里;救人的性是永远的,是一救万古、永断循环。所以救命是有形的,是一时的;救性是无形的,是万劫不朽的。人性被救,如出苦海,如登彼岸,永不堕落。

  106.人被事物所迷,往往认假为真,那叫看不透,所以才说人不对,和人生气上火。其实是自己看不透,若能把世事看透,准会笑起来,哪能和人生气打架呢?我当初看世上没有一个好人,我就生气,气得长了十二年疮痨,几乎没把我气死,直到我三十五岁那年正月听善书,才知道生气不对,对天自责,我的疮痨一夜功夫就好了,立刻出了地狱。

  107.恭敬我的,正是害我;羞辱我的,正是成我。假(指财、色、荣、辱等)的来了,要把它看透,知道是上天使它来考验我的,受辱受罪,正是消灾免难。

  108.能知人的性,才能认识人;能知物的性,才会利用物。这是和天接碴。什么样的人,就存什么心,说什么话,办什么事。你要是看他不对,是不知他的性,也就是不明他的道,准被他气着。就像屎壳螂推粪球、黄皮子(鼬)好吃小鸡,争贪的人,好占便宜。哪一界的人,办哪一界的事,所以说都对。

  109.我受种种打击,立志不生气、不上火,被人讥笑,也不动性。气、火是两个“无常鬼”,能把他们降伏住,使火变为“金童”、气变为“玉女”,不受他们克,那就是佛!

  110.逆来的是德,人需要认识,吃了亏不可说,必是欠他的。众人替你抱屈,你就是长命。若是无故挨打受气,也是自己有罪,受过了算还债,还要感激他,若是没有他打骂,我的罪何时能了?我说小人也有好处,是挤兑人好的,从反面帮助人。

  111.受了受了,一受就了。受罪了罪,受苦了苦。没孽不挨骂,没罪不挨打。逆事来了,是给你送德来的,不但忍受,还要感激他。

  112.一切事没有不是从因果中来的,逆事来若能乐哈哈地受过去,认为是应该的,自然就了啦;若是受不了,心里含有怨气,这件事虽然过去,将来必有逆事重来,正因为受而未了的原故。

  113.凡是对面来的,都是命里有的,所以遇着不如意的事、不对头的人,要能忍受。孔子在陈绝粮,耶稣被钉十字架,佛被割截肢体,都没怨人,那才是真认命,真认命才能成道。

  114.人欺人,天不欺人,天加福是逆来的。若是遇着逆事,自己立不住志,那就半途而废了。

  115.金刚是最硬的东西,所以要立金刚志。愚人受人侮辱,或被人斥责,不以为是加福,反而生气,是刚倒了!明白人好和愚人生气,是刚炸了!不倒不炸,才能立住金刚志。

  116.“炼透人情,就是学问”。要在亲友中去炼,炼成了就不怕碰,象砖瓦似的,炼透了就坚固,炼不透的如同砖坯子,一见水就化了!

  117.要想明德,必须性圆。要想性圆,必须死心。能做个活死人,性就化了。

  118.舍钱不如舍身,舍身不如舍心,舍心不如舍性。人能舍掉禀性,就算得道。所以我教人化性,是一救万古,性灵不昧,那才是德。

  文章来源:天祥菩提精舍

  2018年7月10日更新

 

 

 

 

 

习主席带领我们学习传统文化与佛学

 

文章来源: 正能量传播大使

 2018年7月10日更新

 

 

 

 

 

孝敬父母,等于供佛

 

  一、孝敬父母,等于供佛

  古圣先贤说,父母是我们的第一大福田。行孝道是就是种福田,比求神拜佛功德还大。所以,在家孝父母,不必远烧香。佛经记载,遇到灾年,很多人都饿死,佛托钵乞讨3天没有要到吃的,饿的不行。

  这时有个来请教问题的出家人觉得不是滋味,心想:佛是无上福田,众生拥护,于是就自己仅有的饭钵和衣服卖掉,换了一钵饭食供养佛。

  佛知道后,告诉他说:比丘呀,衫是诸佛之壮相,因缘极尊、极重、极恩,你却拿它来换饭给我吃,但我没有这样的福报消得这一钵饭,只有你的父母能消受。

  二、孝顺父母为世间最大功德

  “堂上有佛二尊,懊恼世人不识,不用金彩妆成,不由旃檀雕刻,即今现在双亲,便是释迦弥勒,若能诚敬得他,何用别求功德”。

  若能孝顺父母师长,礼敬三宝贤仁,不必四处祈求,则可得四种福报:颜色端正、气力丰强、安稳无病、健康长寿。

  孝为百善之首。不孝父母,拜佛无益。如果连对自己恩德最大的父母都不能照顾好,一切其他的善只能是伪善。

  现在很多人迷信呐!自己跑到外面烧香,却不知道,在家佛就是父母啊!有对佛菩萨的恭敬心,用在父母身上,那你的福报可就大了。

  如果把父母扔在家里当“地”,把孩子惯得没有底线,孩子就难管了,因为孩子变成天了,天塌地陷嘛!所以,对父母好,其实是对自己好。堂上父母不孝顺,远处求佛有何用?要知道,“家家弥陀佛,户户观世音”啊!

  “孝”,是连接上下的通道,以祭祀通天,以传承通地,打开福慧的源流,接通福缘慧根。力行孝道,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孙后代,则接通福慧之脉,打开你的财富和幸福之道。

  “孝”为百善之首,亦是做人的根本。太虚大师说:“人成即佛成”。如果我们连做人都没做好,将来怎能成贤成圣呢?中国人重视“孝悌”,其中‘孝’是没有代沟的,上下一体,是“一”而不是“二”。

  即上一代及上上代“老”的祖先,下一代及下下代的子子孙孙,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本是一体,也就是“竖穷三际”。在家庭中兄友弟恭,在社会中,四海之内皆兄弟,《孟子》中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就是‘横遍十方’。

  所以,展开来看,整个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孝’字而已。

  因此,孝道不圆满,人绝对不会圆满。佛家把一切众生都看成是自己的父母,这是把孝顺父母的心发扬光大,扩大到尽虚空遍法界!所以,佛陀四十九年讲经说法,教给我们的就是一个“孝”字而已。

  三、“超市屋顶的骨灰”的故事

  在美国,有位住养老院的老太太,有五个子女,孩子们成家立业之后,虽然都住在附近,却很少到养老院去看老母亲,然而每周都固定到养老院对面的超市去购买东西。

  老母亲虽心系子女,但苦于无法与他们见面,所以在临终时留下遗言,希望将她火化之后,将骨灰洒到超市的屋顶上,以便每周能定期与自己的子女见面。

  在这里,“老”与“子”是“二”,不是“一”,所以有代沟,这不是孝道。

  中国人讲究孝道,每逢春节、端午节、中秋节都要祭祖先,有些年轻人常常怀疑,祖先去世久远,什么样子我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还要供一个祖先牌位,而且还要祭祀呢?

  其实,祭祖先乃是要使我们经常怀念祖先的德泽,并且要体会到我们与祖先是“一体”,这才是真正的孝道,也是孔子所说的“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的涵意。

  四、给出什么,收获什么 

  这个世界,给出什么,就会收获什么,这是宇宙法则。

  老人就像一块有着肥沃土壤的田地,你在这块福田上洒下什么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果实。当你供养父母,撒下财富的种子时,未来必定收获财富大树;当你孝顺关爱父母时,等你老了,儿孙就会孝顺关爱您。

  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反作用力呢?因为父母为天,孝敬父母是天道,你对父母和老人的态度,就是对宇宙天地万物的态度。

  父母在你生命中意味着什么?每个人都是父母所生,身心遗传了父母的基因。但是,并不是说我们一出生就与父母完全没有关系了,而是我们长大成人后,还和父母存在着很大的关系,这是肉眼无法看见的。

  我们人生中不同的需求,如事业、财富、地位、健康、关系、安全、精气神、情绪,有50%以上和我们与父母的连接状况直接相关。

  这没什么玄乎的,古人早就知道母子连心的道理。当家里的人发生意外时,你在千里之外就会有种天塌下来的感觉,就是这个道理。

  不孝的人与父母连接少或不好,甚至是断的,他们没有什么根的,或者根扎的不够结实,不能给自己的生命之树补充营养,自然健康、事业财运、人际关系等各个方面的情况是很差劲的。

  一个没有根的人飘荡在这个世界上,哪里能够万事如意啊?他们往往愤慨自己受到了世界上最不公正的待遇。其实,他们要反观一下自己是否孝道有亏啊!

  那么,孝顺的人又是怎么样的一个状况呢?

  孝顺的人跟父母连接的又多又好,就会连接到父母的天地正气,说话做事都是理直气壮有威信,自然受到尊重,在人际关系中一般都是当领导的人,为什么呢?

  孝顺的人在工作事业上与生俱来给领导一种信任感,必然受到重用、提拔和加薪,事业越做越大。

  孝顺的人性格开朗乐观,即使有点小毛病也会因为孝顺而自然消失。比如,你给父母锤锤背,敲敲肩,按摩按摩,或者直接给父母多磕几个头,你可以当场注意下自己的身体会不会起什么反应,你会发现自己身体的一些酸痛就会消失掉。

  有的人喜欢打坐练腿,但是无论怎么下功夫也进展不大。其实,按照孝道看,很简单,做最孝顺的事情,引天地之正气于自身,越孝顺的人正气越大,经脉则是不打自通,顶你苦苦练个几年啊!

文章来源:老板商道

2018年1月28日更新

 

 

 

 

莫把“师父”称“师傅” !

 

印广法师慈示“师父”:

师父不是师傅

师傅教你手艺

师父给你法身慧命!

师父不是父母

父母给你一个肉团

师父给你智慧!

师父不是父母

父母只养你十八年

师父养你生生世世!

我们要以这样的心情

对待师父啊!

师父给你法身慧命

教你生生世世了生脱死!

师父对弟子,即使弟子背后向他开枪,他依然视他为佛子,仍然发慈悲心!

古人云: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一朝为师,终生为父”

莫再把“师父”称“师傅”!

文章来源:Heaven盖娅新

2017年10月7日更

 

 

 

 

 

师徒缘 (七世父母一世师父)

 

 

执迷愚痴的我,在无量劫生死轮回中忘记了回家的路。

沉迷六道、贪恋火宅中短暂的快乐,造下无量无边的生死重罪。

诸罪之大,能敌须弥,能深巨海,能障圣道。

惭愧愚痴的我,在释迦世尊住世之时,仍贪恋六道不求解脱。

今生,于此去佛已远的末法时代,幸得人身。

庆幸宿世种下的善根,机缘成熟,蒙受大愿地藏王菩萨加持,听闻正法,皈依三宝,值遇恩师。

恩师,传业解惑解道,润物无声,度脱弟子。

五浊恶世,众恶集聚,业力牵引之时,积劫以来,我孤零,犹如一片落叶,随风飘落,无依无靠。

直到,遇见您,师父!您是我旷劫以来的守护者。

无量劫以来,我刚强难调,不听教化,您却从未舍弃我。

今生的相遇,是恩师的又一次不舍。在这个世界里,愚痴无知的我,造下无量无边的身口意业。

沉迷红尘中的花花绿绿,堕入醉生梦死的虚幻之中。

我在这个虚幻的世界里颠倒着,以假当真,以真当假。

当我蒙受佛恩,开始接触佛法,是那样悔恨,所造下的一切身口意的恶业。

惭愧的我,于佛前,立宏誓愿,从此唯愿如法修行,此生必定了脱生死。

但,我还是一个人,孤零,在修道中艰难地前行。直到,与您再次相逢。

师父,遇到您,是我今生最宝贵的财富,

我早已深心今生对您依教奉行。

师父啊……,您是惭愧的我,在这个世界最大的依托。

当我回顾自己此生的喜怒哀乐,苦远大于乐,如何不教我,生起求解脱的菩提心。

师父,在我历经痛苦,遭遇种种困难之时,是您给予了我最大的安慰。

当我在修行中遇到种种障碍,师父默默替弟子背业,为我消除业障。

当我历经种种考验,无助绝望之时,师父犹如慈母,给我温暖和慈爱。

在这个此世界,遇到您,是我最无上的法缘。

师父,一个个弟子没有不顽固的,而您一一细心教化,师父的深心,我能够明白和了解多少呢?

您是久居深山,又历经世间种种不思议的磨难,早已成就的清净无染的清净福田僧。

于苦中修行,苦乐之中自做主的自在行者,倘若不是为教化我等刚强难化、善根浅薄的弟子,

您……本可清净自在、快乐逍遥在灵山的山巅。

您……行世间难行之苦行,难忍能忍,

想着您为法而历经艰辛的一生,

想着您为弘扬佛法而做的一切努力,

怎能不虔诚顶礼恭敬赞叹,不争气的我,早已泪流满面。

悠悠青山,蓝蓝天空,修建如来正法道场,血汗之中,创立如来坛城。

其中的艰辛与磨难,谁能知悉?

师父,亲近您,跟随您,了解您和道场的一切,

才知道,您的一生犹如一本巨史,言语所不能描述。

诸行无常,世事无常。

师父,您的一言一行,无不表法,教化我们精进修行。

人常言,人身难得,我今已得,

人更言,佛法难闻,我今已闻,

人又言,明师难遇,我今已遇,

如此,此生不修,却待何时,此生不成就,要待何劫?

师父,您的心,时刻,都是众生与如来圣教,您的爱,广大,平等,任何弟子,在您眼中,都是自己孩子。

师父,您如慈母般,对我等百般呵护,宽慰我等在红尘中所遭遇的苦痛,安抚我们孤零的心灵。

师父,您如严父般,对我等严格要求,打骂之中解除我们身心的执着和束缚,激励我等求道的真心。

三世诸佛,般若之心,究竟圆满,我今受持。

慈父恩师,慈悲之心,广大无边,我今亦受持。

愿佛慈愍,摄受惭愧弟子,早成佛道,利乐有情。

愿师慈愍,摄受惭愧弟子,老实办道,成就如师一样的大爱,广度有缘。

师父,您的大爱无边,有容乃大,慈心严旨,

我们的色身,您如慈母般细心照顾,

我们的慧命,您如严父般慈悲护念。

恩师啊,旷劫以来,您苦苦等着我回家,一次次伸出手来,我却一次次错过,直到这一次,面对您张开的双臂,殷切的呼唤,我怎敢再次让您苦等。

师父,您为我们的生死而来,为我的生死而来……

惭愧的我,对您至诚顶礼,我愿追随您的脚步…… 

真心求道,精进不辍,持此如来印,今世成佛道。

文章来源:佛言僧说

2018年2月11日更新

 

 

 

 

CCTV-佛教与中华文化

 

文章来源: 德行天下

 

  附注:关于《道》的传承,是非常高深的学问,那是关于《生命真相》的体认和知识传播的历史,今世一般的学者还没能接触更加足夠的资料和親自体验真切的道清楚说明白。引此视频示众只为了让读者多得取一点“传说的”参考。

 

 

 

 

共产党人能不能学佛,说实话,真的能!太能了!学佛什么?就学佛的大爱和无私。

 

 

  共产党人能不能学佛?

  当下中国,很多人因为学佛而堕入迷信者不少,这不仅仅是指那些学佛的凡人,也包括一些度入空门的出家众。在学佛与佛教二者之间,搞不清他们的关系,往往混为一谈。造成这种不清楚的原因是什么呢?就是没有认真去读释迦牟尼留下的经典,如果真能静下心来读读比如《金刚经》等不可思议经典,什么都弄明白了。

  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其最精深的地方莫过于倡导一个和谐世界,而这个和谐世界是建立在人人平等,人人有住房有饭吃有衣穿上,而所说的无神论,只不过是告诉大众要想实现这个理想,不要想有什么救世主,不要把美好的向往寄托在等靠要上,要通过艰辛的努力去创造,去奋斗。而这些内容,释迦牟尼佛早在几千年前就提出了,他明确的告诉众生,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改造命运是要靠自己的努力去修行,佛不说一法,也不度一人,若说有佛法,都是虚妄,也是在谤佛。

  由此可知,作为共产党人,跟着释迦牟尼学为人、处事、为百姓谋福利,有何不可?听释迦牟尼的话,做一个不贪、不嗔、不痴、不慢的人有何不好?不能因为听了释迦牟尼的话,自己就变成了佛教徒,就以为自己违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信仰,变成了有神论者。这其实是对马克思无神论的曲解,也是对释迦牟尼所说的教义标签化,这就是非左即右的真迷信,也是愚痴的真表现。

  所以,共产党人能不能学佛,说实话,真的能!太能了!学佛什么?就学佛的大爱和无私。    习近平

  文章来源:十方普贤

  2018年1月22日更新

 

 

 

 

南怀瑾先生:朴实无华最重要,回到本来的朴实就是“道”

 

  讲到朴实无华,那是最为重要的,不管是心理、生理,或者是行为上,都要修养到“朴实”。不加妄念是基本的修养。人性本来就很朴实,所以不朴实的人,是被后天环境污染的结果。能够把这些污染去掉,回归到本来的朴实,那就是“道”。因此,老子的结论是:“朴散则为器,圣人用之,则为官长”。“朴”是一块原始的木头,没有经过雕凿,没有经过人的加工;人性也是这样,原始的社会也是这样。我们上古的祖宗们,就生长在“道”的世界,所以不需要修道,因为个个有道。那个时候也不需要有宗教,因为个个都在道中。

 

  人类社会,在精神文明上讲,越到后来越是退化;在物质文明上讲,后来则是天天有进步。我常说,大家讲进步,要划一个界限,就物质文明而言,后来的社会的确是有进步的;但是道德的文明,不但没有进步,而且是在退化中。所以,在东方文化史上,认为人文文化是退步的。

  “朴实无华”散解了以后,就变成物质文明的兴起,“朴散则为器”,这个“器”不是指物质。孔子在《易经》上也说明这个道理,人类原始的本来就是“道”,不需要有道德仁义这些名称。到了人类社会越向前发展,精神文明就逐渐退化,物质文明就越发达起来。

   可是,江水东流去不回,世事是没有办法复古的。如果希望人类思想、精神文明复古,则是错误的。既然不能够复古,那么,人类是否要永远的坏下去呢?不会的,因为“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当一直前进到极点后,就会又回转到了本位,“道则返也”。等于一个人吃东西,给他吃饱了以后,他什么都不想吃了。

  “圣人用之,则为官长”,圣人懂得了这个道理,就创建了一种政治制度,如《礼记》所记的周礼,保持了上古道德的政治制度。但是,真正讲原始道德的上古社会,则是《礼运·大同篇》的思想,那是真正一个伟大的制度,那个制度是没有制度,没有法律,也没有道德的。但人人都自然守法,并不要法律来约束;人人都不必讲道德,自然合于道德的标准。所以,“道法自然”,那个社会,本身就是道德,这就是所谓“大制不割”。……

  “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朴”字,老子有他自己的注解。后世研究《老子》的,加了很多注解,其实都是画蛇添足;《老子》本书的注解,以后再慢慢说。这个“朴”字,代表道的原始运用,最初的运用,最细微的运用;这个“朴”看起来很小,但天下没有人可降服它的,“臣”字则是降服的意思。……

  现在的年轻人常常落入一种幻想,光想做大事,但又不脚踏实地地去干。尤其是搞哲学、佛学的青年人,一开始就要度众生。我常对他们说,先把自己度好了再说吧!只怕你不成佛,不怕没有众生度。“朴”是个小点,不要轻视这个小点,因为它的关系非常的大。要做一件大事业,如果小的地方不注意,可能就危及大局了。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如果真懂得“朴”的应用,才能做一个帝王,或做一个领袖;以现代观念而言,一个家庭中有一大堆子孙,你在家就是领袖,也是个侯王。你这个侯王就要懂得“守朴”,最基本的一点朴实无华要守得住。能抓得住基本那一点原始的运用,“万物将自宾”,宾者客也,那万物就由你做主,都向你这归依而来了。……

  “是以大丈夫处其厚,不居其薄,处其实,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老子说真正的大丈夫,走实在的路子,只有修道。道是什么?无为。依照佛家来讲,就是“万缘放下”,大丈夫不走微末的路子,要走实在的路子。“道”就是把所有的知识,一切统统丢开了,聪明智慧都丢掉,回归到朴实无华。“去彼取此”,去掉那些外表的华丽知识,找回自己生命本来的朴实。老子的榜样是什么呢?就是“专气致柔能婴儿乎”!回归到在妈妈怀抱时期那个状态,什么都不知道。你骂他时是笑笑,那多好啊!骂与赞扬都差不多,没有分别。牛奶与剩菜混在一起,他也不分别,那都是“朴”,回到那个朴实的身心。……

  大家忘记老子还说过“大智若愚”这句话,愚并不一定是愚笨。尤其古书上讲到愚,往往不用“愚”字,因为愚有诚实、朴素的意思。所以,上古古典的书籍,“愚”字不太当“笨”字解,而是老子思想所主张的朴实、厚朴。

  朴实并不是笨,因为一个笨人并不一定朴实,但笨人会捣乱,会调皮,自以为聪明,便自作聪明。这些人大处愚笨,使小聪明,所以笨人做的事情,常会把人气坏了。现代一些犯罪的青少年,就是如此。那并不是朴实,朴实与“愚”与“诚恳”两个字往往一起用。“愚钝”有同等的意思,是非常纯朴诚实的意思,所以老子曾讲到“大智若愚”。

  ——南怀瑾先生《老子他说(续集)》

文章来源:南懷瑾先生 南師如是說

2017年7月13日更新

 

 

 

 

 

南怀瑾先生:不是讨论,是请教!

 

  有人提出来,听了几天课想要分组讨论了。参学的工夫不晓得做了多少,要讨论搞思想了,变成了分别知见,好不好呢?好。肯讨论已经不错了。但是在禅宗丛林底下,用功参禅是没有讨论的,闷葫芦一样闷在里头,自己去参究找答案。古代的禅堂,讲讨论是吃香板的,挨打的,要讲讨论那就不要到禅堂来,到法堂去吧,到佛学院研究读书去吧。

  参禅用功是求证之路,到那个境界的时候,真的善知识会看得出来,你不找他,他还来找你呢。有一点意见觉得很高明想发表的,早就吃香板一百板了,已经不是了。分组讨论等于现代社会一样,找些知识相等的,偶然有一个嘴巴头脑四肢聪明的,做个组长,永远论不出来什么东西的。你说找跟自己差不多的讨论,既然差不多还有什么讨论的!这都是胡扯。告诉你,你把妄想先打死了再来。要讨论,有人啊!我说找某人去讨论,你服他吗?你们这一班同学谁也不服谁,一个比一个高。

  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平常都讨论太多,你一辈子讨论了多少次啊!什么都在讨论。讨了半天,论也论不上!赶快死下心来,“打得念头死,方得法身生”。今天到明天就各奔东西了,珍惜这三十个钟头好好去用功吧。

  怎么样把妄念打死?刚才讲了六妙门,十六特胜。知息入、知息出、知气归一,做到这一步没有?这个没有讨论的,我都在讲,讲得很清楚啊,你们自己哪一点做到了?这有什么讨论的!我所讲的,是用我自己辛苦用功经验来的本事告诉你,是这样走的路,你做到没有?再要讨论跟我来讨论。有少数人做到深一点的,但是也没有哪个真能达到一个境界的,所以没得讨论。现在的教育,尤其是现在的社会,有开会讨论的习惯,会也多,讨论小组也多,浪费一生。你要找人讨论自己找一个修行有经验的,或者比你经验老到一点的去问问,不是讨论,是“请教”。

  这两天重点讲到如何修证,到了今天下午有点散漫了,岔进来别的东西。念佛法门,念到万缘放下,一心不乱,做到了吗?六妙门数息,数到一心不乱,念念清楚。数息、随息、止息,做到了吗?后面三个不说,做到了再“请教”我对不对。如果自己没有疑问,晓得到了某一步,再求下一步。有问题再请教,不是讨论。究竟什么是六妙门还不知道,那你白听了。六妙门不算,进一步讲十六特胜,知息入、知息出、知息长短,这不是讨论的哦!要你自己心跟气两个讨论,看做到哪一步。这个还没有做到,有什么可讨论的?也没有好讨教的。

  其实也不必有那么多话,我也是废话连篇。因为告诉大家如何修到数息、随息到止、到观。“还”跟“净”比较高深了,然后转过来。那个是入门的方法,叫大家把握这几天每一分秒的时间,自己练习、修习,不是搞学问,是要求证这个工夫,如何知息入,如何知息出。

  ——南怀瑾先生《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文章来源:南師如是說

  2017年7月13日更新

 

 

 

 

 

南怀瑾先生:释迦牟尼早已入了中国籍

 

 

 

  有些人要学梵文来研究佛学,那就是一个非常滑稽的事。尤其是现在的梵文,是十七世纪以后的梵文,唐宋以前的梵文,连一本原经都找不到了。而且唐宋以后的梵文,有南印、北印、东印、西印、中印,五方梵文各自不同。我们当时翻译过来的梵文也有不同,咒语的发音也有不同,这些旧的梵文,现在影子都找不到了。所以说,一般研究梵文的佛学家,用十七世纪以后,欧洲人整理出来的梵文,追究少数留下来南传佛教的本子,想探讨整个的佛法,拿孟子一句话来说:「缘木而求鱼」。

  当然,这个事情我也很少提到,严格地来说,真正的佛法,全部都在中国《大藏经》里。这一两百年来,西方人似乎有意否定东方的佛学,日本人也跟着乱叫。所以说,花很大的精神学梵文,为了研究佛学,真是浪费光阴,又误人子弟。你慢慢三大阿僧祇劫去找吧!当然,梵文也是一种文字语言,可以去学,但是它同真正佛法是毫不相干的。

  ——《金刚经说什么》

 

  佛法自宋以后,即整个的到中国来了;印度现在已经没有了,他们现在所有的,是约百年前英国人从小乘诸国再传过去的。原始佛教精神,都到中国来了。大部分翻译经典都在中国保存。但西洋各国对中国佛法之所以不承认有两个原因:第一、故意打击中国的一切,是恐惧所谓“黄祸”的心理作祟。第二、不知如何研究中文藏经,而梵文经典又失落,中国人对佛经的一套看法,他们没有智慧相信。真正说起佛学,释迦牟尼早已入了中国籍,翻来复去,不过这一套。所以顾亭林说佛学没有什么谈头,两桶水,这桶倒到那桶,那桶又倒到这桶,倒来倒去的,当然他对于佛学并不了解,但是这个譬喻有时也对。

  释迦佛在菩提树下悟道的一刹那,说道:“奇哉!一切众生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当时即欲入涅槃,梵天帝释等恳求普度众生,佛说:“止!止!我法妙难思。”妙难思是说不可思议,不是说不能思议,是方法论,不可以现有思想意识学问方法和生活习惯来思议得之,不可用抓美钞的方式去得到它,否则,历经千生万劫也还是:两不相干。勿思!勿想!放下即是。佛这最初的一句话,就把佛法说完了。他这整个的一套是印度传统文化的集中表达。如果他生为中国人,很可能会变成孔子,孔子若生于印度,也很可能会变成释迦牟尼。……

  回到本题,佛所说的中心宗旨是真空妙有、妙有真空。真空是说智慧成就,实相般若,是体,是说空的。故金刚经说的是实相般若,摄用归体。“如如不动”是说实相般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是方便般若;“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是境界般若;“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也是说的实相般若,即体,作用一古脑儿扫个精光,不取用,只取体,是实相般若。这当下即是处,一念不生处,无人相、无我相、无寿者相、无时间观念、也无空间观念。时空的观念是众生最难丢弃摆脱的习气。如何不能得神通?随时随地时间的观念把你们束缚住了,而自己不知道!一打起坐来,现在是什么时间喽!我在地球上什么地方喽!什么地点方向喽!我现在已经打坐了半个钟头喽!一个钟头喽等等这些观念,真正时空观念丢掉以后,就如脱壳乌龟飞上天,智慧神通自然就来了。真智慧,才是真神通,并非玩弄光影的神通。身见、时空的观念都是最难摆脱的,所以金刚经说实相般若时,要人去除身见、去除时间空间观念,不著一点相。一切有为法如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又“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应该的应字是方法论,如依本体论就要改一个字,“本”无所住而生其心。此心作用,本来是无所住的。六百卷大般若经的中心在一卷金刚经,金刚经精华又在两百六十字的心经,心经精华只在四个字“真实不虚”,千真万确地告诉你,苦口婆心,谆谆地叮嘱你,是确有其“事”的!

  般若说心性之体是空,是空一切的相,空一切的现象,不被现象所转,不被现象所迷,则自性的体,孤零零的光明之体即会显现。所谓无我,是说不要认生灭妄念的小我作“我”,对此生灭妄念的小我不加执著,则孤明心性之体,菩提真性的“大我”就显现了。以庄子的话来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我即是大我,此是说真空。至于“妙有”,认识万有历然之相即是有;由般若自性的体上所显现的现象即是妙有。譬如植物:稻子和麦子各有其不同之性,稻子麦子之性固不在其枝叶花果上,但枝叶花果之全体也就是其性体的作用,故此不能光认一边为其用,以“空”为究竟,还要认“有”为其用。以哲学言之,佛学的形上学本体论,其心性根源所穷的理最高明,绝对没有一家能比得上。

   至于这一层属于教育感化之理,若用之于人事、为政,只可作为政治哲学的大原则,很少有人能加以圆融地运用。无可讳言的,这两重修养很难同时兼备。但亦有之,即为政者有此一套圣贤的修养,起而为政,天下也就受影响,而得享太平。如大学所云“自天子以至于庶人,一是皆以修身为本。”可见都是以修身为最根本,然大人之学,说明德之理,在形上学而言,仍以佛学最高明。除此以外,全部佛法概括言之,与道家儒家有同样趋势,极注重人生。其人生极重日常行为,其所要求人生行为的标准,是纯美至善的,有内在道德观念,由各人内心自我的约束,自我的改造,乃至起心动念,念念反省,由此道德的涵养,到人生的解脱,即超越现实,升华到人生的另一面,故其人生观将普通人生看作是恶的(并非指人性之善恶而言),人的所有的行为都是恶的,应该彻底改正,是以现有生命是苦的,只有寂灭涅槃是真正人生小我大我依归的真谛。

   ——《习禅录影》

  文章来源:南師如是說

  2017年7月13日更新

 

 

 

 

唐玄奘:知识分子不应该忘却的楷模

 

视频来自网络

 

生死大海,谁作舟楫?

无明长夜,谁为灯炬?

——玄奘 《大唐西域记》

  前○言○

  民国的精英鲁讯上世纪被推为民族的脊梁,而鲁讯先生自己却称另一个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是民族精神的代表,这个人就是唐代的玄奘法师。

  周国平有言,忘记玄奘是可耻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的《世界文化名人录》里,只有两位中国人,一是孔子,另一位就是玄奘。

  对于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玄奘"这个人名非常陌生,人们熟悉的是《西游记》中的那个唐僧。《西游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经典的力量是勿庸置疑的。自明代吴承恩创作《西游记》以来,一个阴柔懦弱、性别不明的唐僧形象已经深深地铭刻在中国人的心里。在人们津津乐道于孙悟空的时候,唐僧的原型,玄奘却被扭曲、被误读。几个世纪的时间里,真实的玄奘越走越远,逐渐离开了中国人的视线,只剩下一个轮廓模糊的背影。

  关于玄奘法师传记最真实的记载是《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梁启超先生曾言该传“在古今所有名人谱传中,价值应推第一”。现已有白话文译版《玄奘法师传》。

玄奘法师

(600年-664年)

俗家姓名为陈祎

隋唐时人

杰出的翻译家,

法相宗的创始人。

  玄奘是个佛教徒,似乎应与红尘不染,为什么被人称为入世的改革家,知识分子的楷模呢?这要从玄奘求取的真经和他创立的学派说起.玄奘取经的目的,就是因为当时佛教流派众多,佛经版本杂乱,许多概念翻译不清,逻辑混乱.玄奘是一个非常理性的人,他在国内到处寻访高僧,希望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答案.对他而言,如果没有符合逻辑的、理性的证明,信仰是没有坚实基础的.他已经体现出一个知识分子的第一操守:不盲从,始终在问“为什么”.但是多年过去之后,他始终无法找到答案.于是他想到去印度,沿着佛教的源流来寻找答案,这是知识分子要面对的第二个重要问题:“是什么?”.

  此时,玄奘已经体现出和中国传统的主流儒家知识分子的显著不同.从孔子时代起,中国的知识分子(士)就是以“道”为出发点的,注重 道德,追求以内化的道德力量来约束自己、塑造自己的人格,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圣外王”之道,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他们是以道德理想为第一标尺来批评社会的,相对于道德理想,知识理性往往是等而下的东西.而西方的知识分子恰恰相反,他们是从知识理性出发,来反复探究“上帝”或者理想世界的合理性,这样的方向,必然会引导出个人的、独立的“理性”或者“知识良心”这样一个新的起点.道德理想往往是终极的,它更容易导致复古而不是导致发展;而知识理性地欲求则难以穷尽,它会引领人们不断地的探索发现未来.在中国的传统知识分子内部,其实也有这样的分野.国家宗教局齐晓飞副局长特地给我们提到了《中庸》中的名句:“君子尊德性而道学问”,正是这句话引发了后世学者关于道德理想第一还是学术理性第一的不断论争.总体来说,在中国社会里,对学术理性的重视,远远不及对道德理想的尊崇.反映在佛教史上,就是中国禅宗的产生以及佛教界内部“尊佛性”和“道学问”的争论.禅宗融合了中国的儒家和道家思想,但是特别推崇“尊德性”,对于佛教徒来说,“尊德性”就是“尊佛性”.他们关注精神生活,重解脱,倡导“顿悟成佛”.禅宗六祖将其发挥到极致,“教外别传,不立文字”,一个只字不识的文盲,也可以“顿悟成佛”.这样的流变,使得佛教禅宗在中国极其普遍地大众化了,甚至使佛教在中国得到了再生.

  佛教大众化的意义无疑是重大的,但是大众化的问题在于忽视了“道学问”的一面,不重理性、不重知识、不重学术.或者说,脱离了知识化、学术化、精英化的路子,也失去了关注现实、批判现实、改良现实的“知识分子精神”.

  玄奘去印度向戒贤法师求学,回国开创了“法相唯识宗”这一重要的佛教宗派.法相唯识宗非常重视逻辑、重视理性思考,主张通过层层缜密的推理和因明逻辑,来无限接近并揭示佛教徒心中的真理.从某种程度上说,它传承了儒家“道学问”的学术传统,更接近西方理性主义的思想脉络.在盛唐那样一个文化包容、异彩纷呈的时代,法相唯识宗可以说是生逢其时,又经过玄奘这样一位旷世奇才的提振,唐太宗和唐高宗两位帝王的支持,法相唯识宗盛极一时,并且通过玄奘的徒弟,远播到日本、朝鲜,成为那里传承不绝的主流宗派.

  但是好景并不久长,唯识宗的“道学问”,很难被“尊德性”的儒家皇权思想所接纳,也因其晦涩难解而很难被普通百姓所接受.唐武宗灭佛之后,法相唯识宗在中土渐趋式微,经典也大部分散失,仅在很少一部分文人知识分子中流传.直到清末,“近代中国佛教复兴之父”杨仁山从日本带回法相唯识宗经典,欧阳竟无创建支那内学院,与著名的弟子吕澂、熊十力一道,宣扬唯识,并用新儒家学说重新诠释唯识学,才使得唯识学与法相唯识宗在现代中国全面复兴.

  尽管法相唯识宗只是一个佛教宗派,但因其先天具有的理性主义气质,深得主张“道学问”的中国理性主义知识分子推崇,在东方道德统治和神秘主义的潮流中,就像是一股理性主义的清新空气,绵延不断地向中国的“知识分子精神”中输送着养分.尽管时断时续,但从未真正消失,而且在愈发艰难的时刻,愈显出其珍贵.直到鲁迅的时代,终于发出了“中国的脊梁”这样强烈的呼声.

  玄奘是中国佛教界对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一大贡献,其中很重要的方面,就是在“知识分子精神”的文化基因传承上,这个基因正是通过“玄奘精神”来承载的.玄奘法师不仅仅承前启后、开放融合,为这种基因注入了新的生命,更是形成了不可逾越的高峰.今天我们纪念玄奘法师,追慕玄奘精神,事实上正是借着这位1000多年前的伟人,来激励我们心灵,释放我们的潜能.而这,不正是绵延不绝的“中国精神”吗?

附:玄奘年龄考

奘公生于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

奘公出家于隋大业八年,时年十一。(公元612年)

唐武德五年,奘公受具足戒,时年二十一。(公元622年)

贞观元年八月西行,时年二十六。(公元627年)

贞观二年,表谢高昌王。时年二十七岁,出家已十七年。(公元628年)

贞观十八年,还抵于阗,表奏。时年四十三,西游一十七年。(公元644年)

贞观十九年春,还至长安,时年四十四。(公元645年)

显庆二年,至洛阳,改葬父母,时年五十六。(公元657年)

显庆二年秋,表请入少林寺译经。(公元657年)

显庆五年,初译《般若经》于玉华宫,时年五十九。(公元660年)

麟德元年二月,卒,时年六十三。(公元664年)

源自印顺法师《玄奘大师年代之论定》

编辑:研佳

摄影:蓝柯

文/曲向东 北经

2017年10月18日更新 

 

 

 

 

爱的最高境界———是引路

 

 

  有一天亿万富豪丹尼尔在散步时,发现一个小男孩蹲在路边,手里拿着一根草茎在地上摆动着。丹尼尔好奇地俯下身子,抚摸着小男孩的头,问道,小朋友,你在干什么呢?

  小男孩头也不抬地回答道,我在为一只蚂蚁引路。

  丹尼尔听了,忍俊不禁地笑道,一只蚂蚁需要你引什么路?

  小男孩认真地回答道,这只蚂蚁和同伴走散了,正惊慌失措地四处寻找它的同伴,我要把它引到它们的队伍中去,这样它才有生存下去的机会。

  丹尼尔这才仔细地看到,原来小男孩在用草茎将一只走散的蚂蚁慢慢地引到蚁群中去。在小男孩的努力下,那只走散了的蚂蚁终于被小男孩引到了那些蚂蚁群中。见到了同伴,那只走散了的蚂蚁立刻欢快地和大家碰着触角,显得十分亲热和兴奋。

  丹尼尔不禁对小男孩这种心地善良的做法很是欣赏,他说道,谢谢你,为那只走散了的蚂蚁找到了同伴,也找到了生存下去的机会。

  小男孩这才抬起头来望着丹尼尔,他眨着一双聪慧的眼睛,露出甜美的笑容。看着这纤尘不染的笑容,丹尼尔心里荡起层层涟漪……

  离开小男孩,丹尼尔一路上不住地自言自语道,为一只蚂蚁引路,真的很有趣、很有创意。

  丹尼尔是美国得克萨斯州一家大型连锁超市的大老板。他乐善好施,常常慷慨解囊,扶危济困,被人称为“大善人”。偶尔一次在路边看到一个小男孩为一只小蚂蚁引路,给了丹尼尔心灵带来很大的震动。他想,给那些迷失方向的蚂蚁引上一条路,使那些走失的蚂蚁不再迷惘、惊慌,真的是一种聪明的做法。行善,从某种意义上讲,也是这个道理。

  一天,丹尼尔刚走到公司门口,忽然被一个中年妇女挡住了去路。中年妇女带着一个七、八岁的小女孩,一把鼻涕,一把眼泪的向丹尼尔泣诉道,丹尼尔先生,您可怜可怜我们母女吧。我男人得了重病去逝了,我也失业了,我们母女俩的生活陷入了困境。说罢,女人从包里拿出相关证明,央求丹尼尔能救济下她们母女。

  丹尼尔听了,心里溢满了同情。如果这事发生在从前,他会马上掏钱或叫财务部门拿出一些钱给这对母女救急。但今天他没有这样做,而是亲切地询问那位女人以前是做什么工作的?

  女人泪流满面的回答道,我以前是做财务工作的。

  丹尼尔听了,眼睛一亮,他对女人说道,我马上安排人事部门对你进行考核一下,如果没有什么问题,你就在这家超市财务部门工作,并预支你3个月的工资。女人听了,脸上露出欣喜的光芒,对丹尼尔连连称谢。

  一年后,在这家超市担任财务主管的苏姗女士,她的业务能力和创新意识,很受老板丹尼尔的赏识和器重。在圣诞节超市举办的晚会上,苏姗女士对前来参加晚会的丹尼尔说道,谢谢您丹尼尔先生,是您为我引上了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同时,也给了我一种人格的尊严。

  丹尼尔笑道,尊敬的苏姗女士,不用谢我,是您的才华和努力,在生活中得到了回报。苏姗女士羞涩的笑了,笑的很甜、很明媚。

  一天,丹尼尔收到一封名叫雅各布的小青年给他写的一封信。信中说,他今年刚考入麻省理工大学,由于父母早逝,生活十分困难,上大学的费用到现在还没有着落,希望丹尼尔先生能资助他一下。

  丹尼尔看了这封信,给他回了一封信,信中说道,你进入大学后,可以到我公司开在麻省理工大学校外的那家连锁超市分店打工,我将提前预支你一年的打工工钱。我会把你相关情况向那家超市说明的,届时你去办理相关手续就行了。

  几年后,已是一家软件开发公司老板的雅各布在公司成立仪式上说道,当初,我是一个穷困潦倒的穷学生,我向丹尼尔先生求助,丹尼尔先生独辟蹊径,给我引上一条自食其力的路子。如果当初他只给我一些钱,只能解决一时之急,甚至给我养成懒惰、不劳而获的思想。可以说,如果当初没有丹尼尔的高瞻远瞩,也就没有我今天创业成功。他的行善,充满着一种智慧和远谋,使被救助的人,得到了一种人格的尊严和力量。

  在出席得克萨斯州举办的大型慈善活动中,丹尼尔对来宾们说了这么一句话,他说,爱的根本宗旨,是要给被爱的人,找到一条光明、灿烂的路子,还要给人以人格尊严。这是一种道德底线,更是一种人格力量的升华。

  丹尼尔的一番话,在人们心里荡起了层层涟漪,人们心里溢满了温暖和感动。得克萨斯州发行量最大的报纸<<休斯顿纪事报>>在评论中指出:为一只蚂蚁引路,是爱的一种最高境界。

  爱的出发点在于引路。引路,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心地坦荡的大爱!

  文章来源:沉香世界

  2017然后7月14日更新

 

 

 

 

南怀瑾老师:我把佛教、佛学、佛法分得很清楚,我一辈子最推崇标榜的是佛法!

 

  第二是佛学。一般人研究佛经,东南亚小乘的国家泰国、越南,以及注重小乘的国家,如日本、韩国,乃至中国,许多大学问家,研究哲学的,研究佛学的,这都是属于佛学,讲理论的。佛学家很有学问,讲起来头头是道。在我呢?从小到现在,就是古文一句话,“在所不取也”。大家听懂这句古文吧!对于这些,我是理都不理,因为我也很傲慢,讲学问太容易了,“在所不取也”,我看不起;不是看不起,是不注重这一面。世界上学问多得很啊,治国、齐家、平天下都重要,我还搞这个闲事!可是我也会,真讲佛学,我可以说比大家细密一点,但是我不注重,不向这一面走。

  我是想要怎么样成佛,怎么样得道,至少打坐坐起来怎么入定耶!你讲了半天学理干什么?像学科学一样,我要发明,做一个科学家,光谈科学的理论,拿个博士学位,不过教书而已嘛,所以我不讲佛学。但是,你们讲佛学我还看不上,你们一讲,我认为都错。所以我要告诉人家的是佛法。我一生走的路线,是研究佛的修行方法,他的方法是干什么的?是解决生死问题的。

  释迦牟尼确定是十九岁出家,因为有些小乘佛教,不承认他出家以后十二年的修行,那是跟外道学习的经历,好像对他不光荣,所以都拿掉了,改成二十多岁出家。他出家以后遍求一切法,印度婆罗门、瑜珈,什么他都学过,都丢掉了;然后一个人跑到雪山苦行六年——我现在不讲他的传记,讲出来比武侠小说闹热多了——然后最后到菩提树下悟道,三十一岁了。

  所以学佛,我说那太难了,因为有一些人根本是平民百姓,随便剃了光头,穿上出家衣服,就算学佛了!这些人,我没有办法跟他学。

  佛法在哪里呢?以我个人的经验告诉你,尤其是中国禅宗、密宗,记住一句话,“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中国的佛法,禅宗一句话结论,释迦牟尼佛是为了一件大事,出现在这个世界上。在禅宗讲是个话头,他为什么大事来啊?

  我们拿中国文化批注你就懂了,中国道家庄子告诉你“死生莫大焉”。世界所有的学问,其中有个问题最大,就是生与死。生命怎么来的?就是研究生死问题,这是佛法的精神。我们怎么活到这个世界?人类究竟从哪里来?生从哪里来,死向哪里去?可是几千年来东西方文化,到现在为止,究竟人从哪里来的?宗教家、哲学家、科学家都在追求,还没有结论。人为什么生来又会死掉,为什么会老会病,又会有那么多痛苦烦恼?释迦牟尼佛出来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庄子说“死生莫大焉”,生死问题,这是个话头。

  佛在说《法华经》时,就对舍利弗说,“止,止”,不要说了,不要说了,“我法妙难思”,我所悟到的没有人懂。因为佛法不是思想,不是推理,不是学问可以做得到的;要实际科学求证的方法去实践,没有人肯去干这个事。

  你看释迦牟尼佛后来讲的佛法是什么?一切唯心。都是自己,没有上帝,没有阎王,没有天堂,没有地狱;如果说有的话,天堂、地狱,上帝、阎王,一切也都是你变出来的。这是一个问题了。世界上究竟是有他力,还是自力?究竟是唯心还是唯物?佛告诉我们彻底唯心的。不管唯物、唯心,都是心的本体来的,谁都做不了谁的主,没有个主宰,生命就是这样来的。佛彻底推翻了一切的宗教,一切的哲学,一切的科学,一概都扫掉,只有那个生命的主宰,你明白求证到就行了,就成佛了。

  这是真正的佛法,没有佛教的形式。表面上看它是无神论者,没有个神,没有个主,没有个偶像,有个偶像就是着相。不崇拜偶像是来自佛教,不是耶稣教、天主教的,一着相就是偶像啊!就不是了,彻底的唯心。所以他一辈子说法就是讲究竟唯物唯心,辩论分析。他一生说法没有宗教性的,而且推翻了一切宗教,一切哲学,一切科学。以我个人几十年的研究,觉得最特别的特别,世界所有一切宗教,都跳不出他的手心。

  整理自《禅与生命的认知初讲》

------------------

  我常常告诉人,世界上有两种学问不要去碰,第一是佛学,第二是《易经》--中国文化的根根。如果有人碰这两种学问,钻进去一辈子不容易爬出来,所以最好大家不要去研究。不过,这两样学问有两种人可以研究,一种是有第一流超人的智慧、能力的,其次是完全没有读过书的,一张白纸,那也可以研究。至于中间的一般人,最好不要去摸;万一要研究的话,最好学一半,不要钻到底。如果这两门学问,任何一门钻到了底了,你就变一个废人了。我呢,还是半个废人。所以要了解佛教、了解佛学、了解佛法,这三方面太难了。

  第一是“佛教”,那是属于宗教,同世界上天主教、基督教、回教,以及中国的道教、儒教一样,是一个宗教。什么是宗教呢?宗教是人的思想意识和情绪,有个假设的寄托,这就是宗教,就够了,不要再问什么理由。至于有没有上帝?有没有佛菩萨?有没有鬼神?都不要问了,反正相信就是了,这叫宗教;宗教是不准问的。

  现在流行的佛教之所以变成宗教,是后人学佛的把它变成的,其实释迦牟尼佛没有创立宗教。所有的宗教就是一个信,信仰是不问理由的,那就是宗教。佛教现在流行在全世界,尤其在中国大陆,表面上只是一个宗教,而真正佛法的内涵几乎没有了。

  第二是“佛学”,那就不是宗教了,那就太难了。佛学的学问,从古至今中国有四个字来形容,所谓“浩如烟海”,比四大海的海水还多,还伟大,不晓得有多少内容。佛学所包含的,有宗教、哲学、科学,以及诸子百家一切的学问都有。我经常说佛学像百货公司,什么都有,看你从哪一面入手,把佛学完全搞通了的人很少。凭现在人的年龄、精神与大环境,很难了,所以我说不要研究佛学,就是这个原因。

  第三是“佛法”,这就更不同了。佛法,是对宇宙人生生命的道理,不但懂理论,还要以自己的身心性命去求证,如何由一个凡夫变成超人。中国古文“凡夫”两个字,就是平凡的人,普通人。要“超凡入圣”,它同科学一样,有基本的理论,懂了理论还要身心去求证,达到超凡入圣,这是“佛法”。现在有没有佛法呢?好像有,也好像没有。佛学呢?也好像有,也好像没有,各个大学里头哲学系也有佛学的课,但是以我的观点认为,精通佛学的人太少了。

整理自《南禅七日》

2017年10月23日更新

 

 

 

 

玄奘大师曲女城斗法扬名印度

 

  玄奘法师在印度求学时,戒日王是印度各邦国的盟主。当时印度境内教派林立,大乘佛教流行的同时,信仰小乘佛教、婆罗门教等其他教派的人数也很不少。戒日王是个佛教徒,信奉的是大乘一派。他亲任大乘最高学府那烂陀寺的护法,还花费巨资,在那烂陀寺旁建造了一座高过十丈的黄铜精舍,终于引起小乘佛教徒的不满,最终导致曲女城法会的举办。

  一次,戒日王带兵行经信奉小乘的乌荼国。这个国家的僧人全学小乘,不信大乘,他们对戒日王说:“听说大王在那烂陀寺旁建造了极为壮丽的黄铜精舍。怎么不建在迦波厘外道寺旁,却偏要建在那里?”戒日王问:“说这话是什么意思?”乌荼国的小乘师回答:“因为那烂陀寺是空花外道,与迦波厘没什么不同。”他们拿出南印度正量部论师般若球多著的《破大乘论》七百颂,又说:“这是我们教派的论据,大乘一派的学者别想驳倒其中的一个字。”戒日王说:“弟子听说狐狸行于鼷鼠中间,自吹比狮子雄猛,一旦真的见到狮子,就吓得魂飞魄散。各位法师还没见过大乘的高僧,所以固守愚陋的宗派。倘若一旦见到,恐怕会像狐狸见到狮子那样了。”小乘师很不服气,提出要求说:“大王既然不信,何不召集两派辩论,当面决定是非?”戒日王说:“这有什么难办的!”当即修书告知那烂陀寺的住持戒贤法师,请法师选出四名学兼内外,通晓各宗的高僧,准备和乌荼国的小乘师进行论战。戒贤法师收到信后,召集全寺的僧众评议,选出玄奘、海慧、智光、师子光四人。

  玄奘法师曾认真研读过小乘各派的各部经论,自信自己不会落败。但为了更有把握起见,决定还是作些准备。于是玄奘法师前往乌荼国,找到《破大乘论》七百颂原文,带回那烂陀寺仔细研读,完全读懂后,再一一找出文中的纰缪之处,最终写成《制恶见论》一六○○颂,用大乘的宗旨反驳《破大乘论》一文中的观点。那烂陀寺的僧众读了《制恶见论》一文后,都赞叹说:“讲得这么好,什么样的论敌都只能认输了。”

   戒日王看过后也是万分折服,立即决定在首都曲女城办一次法会,召来全印度的沙门、婆罗门,及一些外道,让他们听玄奘法师宣讲大乘妙旨,以断绝他们对大乘的诽谤之心。征得玄奘的同意,戒日王就发布通告,命令全印度的国王及懂经义的人,要在指定的日子赶到曲女城,听支那法师讲《制恶见论》。

  到期与会的有全印度的十八个国王,各国大小乘僧三千余人,婆罗门及尼干外道二千余人,那烂陀寺僧千余人,他们个个都博学多才,能言善辩。真是空前的盛会。

  大会开始后,戒日王和玄奘等人先供养、礼拜会场中安放好的释迦宝像。然后传令叫各国国王,一千多声誉隆盛、学识渊博的高僧,五百多有名望、有学问的婆罗门外道以及二百多名各国大臣依次进入会场。其余的僧俗众人均在会场外就座。玄奘法师被推为论主,坐在一张宝床上,称颂大乘,讲述作《制恶见论》的要旨。按印度由论主提出辩论主题的惯例,玄奘法师就把《制恶见论》一文中的论点作为大会的辩论主题,叫那烂陀寺的明贤法师当众宣读,又抄了一份挂在会场门外,任一切人反驳,声明“假如《制恶见论》有一字不妥,可以更改或驳倒,愿斩首相谢。”

   可是一连十八天,论坛上只有玄奘法师一人高谈阔论,没一个人能提出异议,敢出场和他辩论;也没人能改动《制恶见论》里的一个字。与会的各派学者均为法师的言论和风采所折服,不少人放弃原来的信仰,皈依了大乘。

  玄奘法师获胜后,戒日王叫侍臣装饰了一头大象,请玄奘法师乘坐,由贵臣陪同保卫,到人群中巡行,接受庆贺。玄奘谦让不就,戒日王说:“是印度的风习,不好违背。”玄奘只好骑到象背上,到人群中去了。于是大家捧着玄奘的袈裟,到处高唱:“支那国法师立大乘义,破除了种种异见。十八天来没人敢出面和他辩论。每个人都应当记住这件事,并广为传颂。”

  曲女城法会结束后,玄奘法师得到了印度各宗各派的一致推崇。大乘佛教徒称颂他为“大乘天”,小乘佛教徒称颂他为“解脱天”,玄奘成了印度僧侣共同景仰的佛学大师,声名更飨,也传得更远了。这样的结果只怕是小乘佛教当初所未能预料到的吧。

来源: 新禅风网

2017年10月23日更新

 

 

 

 

 

与狼成狼, 与猪成猪!

 

主播:小言

在现实生活中,

你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

甚至能改变你生活的轨迹,

决定你的人生成败。

和什么样的人在一起,

就会有什么样的人生。

和勤奋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懒惰;

和积极的人在一起,你不会消沉;

与智者同行,你会不同凡响;

与高人为伍,你能登上巅峰。

科学家研究认为:

“人是唯一能接受暗示的动物。”

积极的暗示,

会对人的情绪和生理状态产生良好的影响,

激发人的内在潜能,

发挥人的超常水平,使人进取,催人奋进。

远离消极的人吧!否则,

他们会在不知不觉中偷走你的梦想,

使你渐渐颓废,变得平庸。

积极的人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

消极的人像月亮,初一十五不一样。

态度决定一切。

有什么态度,就有什么样的未来;

性格决定命运。

有怎样的性格,就有怎样的人生。

有人说,人生有三大幸运:

上学时遇到一位好老师,

工作时遇到一位好师傅,

成家时遇到一个好伴侣。

有时他们一个甜美的笑容,

一句温馨的问候,

就能使你的人生与众不同,光彩照人。

生活中最不幸的是:

由于你身边缺乏积极进取的人,

缺少远见卓识的人,

使你的人生变得平平庸庸,黯然失色

有句话说得好,

你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和谁在一起。

古有“孟母三迁”,

足以说明和谁在一起的确很重要。

雄鹰在鸡窝里长大,

就会失去飞翔的本领,

怎能搏击长空,翱翔蓝天?

野狼在羊群里成长,

也会“爱上羊”而丧失狼性,

怎能叱咤风云,驰骋大地?

原本你很优秀,

由于周围那些消极的人影响了你,

使你缺乏向上的压力,

丧失前进的动力而变得俗不可耐,如此平庸。

不是有这样的观念吗?

大多数人带着未演奏的乐曲走进了坟墓。

如果你想像雄鹰一样翱翔天空,

那你就要和群鹰一起飞翔,

而不要与燕雀为伍;

如果你想像野狼一样驰骋大地,

那你就要和狼群一起奔跑,

而不能与鹿羊同行。

正所谓

“画眉麻雀不同嗓,金鸡乌鸦不同窝。”

这也许就是

潜移默化的力量和耳濡目染的作用。

如果你想聪明,

那你就要和聪明的人在一起,

你才会更加睿智;

那你就要和优秀的人在一起,

你才会出类拔萃。

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乐观开朗,积极向上,

面对烦事看得开,看得远,

从来不被束缚,自己主宰自己的命运,

潇洒来去自如;面对困难拎得起,撑得住,

从来不会被吓跑,

自己坚强的去化解,靠自己永远不会输。

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相互互补,彼此提点,

真诚的来往,从来不矫情做作,

时时鞭策,路不走偏,

心不乱想,理智的交心,

从不耍心眼动机,

互相警醒,我择我爱,

我担我责。

和正能量的在一起,自己已带着光芒,

照亮别人也感染自己,丰富自己的阅历,

精致自己的朋友圈,满满的正能量,

信心十足的走好路,努力经营自己生活,

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能让自己变得更好,

正能量的人是良师益友,是学习的榜样,

借人之智,完善自己;和正能量的人在一起,

一生都受益匪浅,正能量的人是强者学者,

让我们得到也学到,一生都不虚此行。

提醒:

与狼在一起,终究一天会成为狼,

与猪在一起,终究一天会成为猪!

文章来源:名人名言

2017年10月18日更新

 

 

 

 

稻盛和夫:内心不极度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轻易靠近你

 

 

  凡是功成名就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稻盛和夫

  01

  工作造就人格

  想好好活,就得好好干,这一点很重要。

  工作就是提升心志、磨炼人格的“修行”。这样说并不过分。

  大约在十年前,我和一位德国领事对谈时,听到这样的话:劳动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业绩,更在于完善人的内心。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炼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工作造就人格”,就是要通过每一天认真踏实的工作,逐步铸成自己独立的、优秀的人格。这样的事例,从古至今,从东方到西方,不胜枚举。只要翻开伟人们的传记,随处可见。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有许多优秀的工匠,只要专心磨炼技能,制造出赏心悦目的产品,他们就会感到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和充实;因为他们认为劳动是既能磨炼技能,又能磨炼心志的修行,他们把劳动看作自我实现、完善人格的“精进”的道场。可以说,多数人都曾经抱有这种有深度的、正确的劳动观和人生观。

  然而,近年来,随着社会逐步西方化,人们的劳动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劳动是为了获得生活的食粮,劳动是“必要之恶”。因而许多人开始把劳动看作一项单纯的苦差事,甚至厌恶劳动,厌恶工作。

  02

  “极度”认真地工作能扭转人生

  话虽这么说,但我原本也不是一个热爱劳动的人,而且我曾经认为,在劳动中要遭受苦难的考验简直是不能接受的事。

  孩童时代,父母常用鹿儿岛方言教导我:“年轻时的苦难,出钱也该买。”

  我总是反驳说:“苦难?能卖了最好。”那时的我还是一个出言不逊的孩子。

  通过艰苦的劳动可以磨炼自己的人格,可以修身养性,这样的道德说教,同现在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我也曾不屑一顾。

  但是,大学毕业的我,在京都一家濒临破产的企业——松风工业就职以后,年轻人的这种浅薄的想法就被现实彻底地粉碎了。

  松风工业是一家制造绝缘瓷瓶的企业,原是在日本行业内颇具代表性的优秀企业之一。但在我入社时早已面目全非,迟发工资是家常便饭,公司已经走到了濒临倒闭的边缘。

  业主家族内讧不断,劳资争议不绝。我去附近商店购物时,店主用同情的口吻对我说:“你怎么到这儿来了,待在那样的破企业,老婆也找不到啊!”

  因此,我们同期入社的人,一进公司就觉得“这样的公司令人生厌,我们应该有更好的去处”。大家聚到一块儿时就牢骚不断。

  当时正处于经济萧条时期,我也是靠恩师介绍才好不容易进了这家公司,本应心怀感激,情理上就更不该说公司的坏话了。然而,当时的我年少气盛,早把介绍人的恩义抛在一边,尽管自己对公司还没做出任何贡献,但牢骚怪话却比别人还多。

  入公司还不到一年,同期加入公司的大学生就相继辞职了,最后留在这家破公司的除了我之外,只剩一位九州天草出身的京都大学毕业的高才生。我俩商量后,决定报考自卫队干部候补生学校。结果我俩都考上了。

  但入学需要户口簿的复印件,我写信给在鹿儿岛老家的哥哥,请他寄来,等了好久毫无音讯。结果是那位同事一个人进了干部候补生学校。

  后来我才知道,老家不肯寄户口簿复印件给我,是因为我哥哥当时很恼火:“家里节衣缩食把你送进大学,多亏老师介绍才进了京都的公司,结果你不到半年就忍不住要辞职。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家伙。”他气愤之余拒不寄送复印件。

  最后,只剩我一个人留在了这家破败的公司。

  只剩我一个人了,我非常苦恼。

  我那时候想,辞职转行到新的岗位也未必一定成功。有的人辞职后或许人生变得更顺畅了,但也有的人人生却变得更加悲惨了。有的人留在公司,努力奋斗,取得了成功,人生很美好;也有的人虽然留任了,而且也努力工作,但人生还是很不如意。所以情况因人而异吧。

  究竟离开公司正确,还是留在公司正确呢?烦恼过后我下了一个决断。正是这个决断迎来了我“人生的转机”。

  只剩我一个人孤零零地留在这个衰败的企业了,被逼到这一步,我反而清醒了。“要辞职离开公司,总得有一个义正词严的理由吧,只是因为感觉不满就辞职,那么今后的人生也未必就会一帆风顺吧。”当时,我还找不到一个必须辞职的充分理由,所以我决定:先埋头工作。

  不再发牢骚,不再说怪话,我把心思都集中到自己当前的本职工作中来,聚精会神,全力以赴。这时候我才开始发自内心并用格斗的气魄,以积极的态度认真面对自己的工作。

  从此以后,我工作的认真程度,真的可以用“极度”二字来形容。

  在这家公司里,我的任务是研究最尖端的新型陶瓷材料。我把锅碗瓢盆都搬进了实验室,睡在那里,昼夜不分,连一日三餐也顾不上吃,全身心地投入了研究工作。

  这种“极度认真”的工作状态,从旁人看来,真有一种悲壮的色彩。

  当然,因为是最尖端的研究,像拉马车的马匹一样,光用死劲是不够的。我订购了刊载有关新型陶瓷最新论文的美国专业杂志,一边翻辞典一边阅读,还到图书馆借阅专业书籍。我往往都是在下班后的夜间或休息日抓紧时间,如饥似渴地学习、钻研。

  在这样拼命努力的过程中,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大学时我的专业是有机化学,我只在毕业前为了求职,突击学了一点无机化学。可是当时,在我还是一个不到25岁的毛头小伙子的时候,我居然一次又一次取得了出色的科研成果,成为无机化学领域崭露头角的新星。这全都得益于我专心投入工作这个重要的决定。

  与此同时,进公司后要辞职的念头以及“自己的人生将会怎样”之类的迷惑和烦恼,都奇迹般地消失了。不仅如此,我甚至产生了“工作太有意思了,太有趣了,简直不知如何形容才好”这样的感觉。这时候,辛苦不再被当作辛苦,我更加努力地工作,周围人们对我的评价也越来越高。

  在这之前,我的人生可以说是连续的苦难和挫折。而从此以后,不知不觉中,我的人生步入了良性循环。

  不久,我人生的第一次“大成功”就降临了。京瓷上市时,我所持有的原始股还一股未抛,而发行新股所获的利润全部归公司所有。

  工作最重要的目的在于通过工作来磨炼自己的心志、提升自己的人格。就是说,全身心投入当前自己该做的事情中去,聚精会神,精益求精。这样做就是在耕耘自己的心田,可以造就自己深沉厚重的人格。

  凡是功成名遂的人毫无例外地,都是不懈努力,历尽艰辛,埋头于自己的事业,才取得了巨大成功。通过艰苦卓绝的努力,在成就伟大功绩的同时,他们也造就了自己完美的人格。

  实现追求的人生法则

  世事不遂人愿——对于人生中发生的很多事情,我们难免这样去看。但是,这正是因为你认为“世事不遂人愿”才招致的结果。就此而言,不如愿的人生其实也正是他心念而来的人生。

  人生是思维所结的果实,这种想法已经构成许多成功哲学的支柱。根据我自身的人生经验,我也坚定一个信念,那就是“内心不渴望的东西,它不可能靠近自己”。亦即,你能够实现的,只能是你自己内心渴望的东西,如果内心没有渴望,即使能够实现的也实现不了。

  换句话说,内心的愿望和渴望就原样地形成了现实中的人生。在想要做成一件事情时,首先应该想想自己要这样做或那样做,并愿意付出比其他任何人都强烈、甚至粉身碎骨的热情,这是最为重要的。

  四十多年前,我第一次有幸聆听了松下幸之助的演讲。当时松下先生并没有像后来那样被神化,我也不过是一个无名中小企业的经营者。

  松下先生在演讲中讲到有名的“水库式经营”。一旦下大雨,未建水库的河流就会发大水、产生洪涝灾害;而持续日晒,河流就会干涸,水量就会不足。所以,建水库蓄水,使水量不受天气和环境的左右并始终保持一定的数量。经营方面也一样,景气时更要为不景气时作好储备,应该保留一定的后备力量。

  听了这样一番话以后,聚集着数百名中小企业家的会场里,不满意的声音像波浪一样传播开来,但坐在后方席位上的我听明白了。

  “说些什么呢?不正因为没有储备,大家才每天挥汗如雨、恶战苦斗的吗?如果有储备,那么,谁都不用这样辛苦。我们相壁报的是如何去建造这个水库,而你再三强调水库的重要性,又起什么作用呢?”

  会场里到处都听到这样的牢骚或交头接耳的声音。演讲终于结束,到了答疑时间,有个男士站起来不满地提出质问:

  “如果能够进行水库式经营当然好,但是,现实上不能。若不能告诉我们怎么样才能进行水库式经营的办法,那还值得说吗?”

  对此质问,松下先生温和的表情中露出一丝苦笑,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解释道:“那种办法我也不知道,但我们必须要有不建水库誓不罢休的决心。”此时,全场哑然失笑。几乎所有的人都好像对松下先生不是答案的答案感到失望。

  但是,我既没有失笑也没有失望。相反,我受到似乎像电流击穿身体似的大冲击,既茫然若失又惊叹不已。因为松下先生的话对我来说简直就是真理。

  思考至关重要

  “誓不罢休”——松下先生的话告诉了我“誓愿”的重要性。修建水库的方法因人而异,不能千篇一律地告诉他人如何做。但是,首先必须树立信心修水库,松下先生一定是想说信心是一切的开端。

  也就是说,若没有强烈的愿望,就“看不到”办法,成功也就不会向我们靠近。首先需要有强烈的愿望,这很重要。只有这样,愿望才能成为新的起点,最终一定能够成功。无论是谁,人生就如你内心描绘的一张蓝图,而愿望就是一粒种子,是在人生这个庭院里生根、发枝、开花、结果的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因素。

  我碰巧在松下先生的踌躇的嘟哝里感觉到时隐时现贯穿我们人生的真理,而且,在后来的实际人生中,我也把它作为真实的经验准则,学习它,掌握它。

  但是,为了实现理想,只是一般的愿望是不行的。“强烈的愿望”很重要。不是漠然地想“如果能够那样就好了”,这是不够成熟的想法,而应该是抱有强烈的愿望,废寝忘食地渴望着、思考着。全身上下从头顶到脚尖都充溢着这个愿望,就好比是身上划破后流出来的是“愿望”而不是血。

  必须有强烈的愿望,坚定不移的信念。这是使事业成功的原动力。

  具备同等能力,做出相同程度的努力,有的能够成功,有的以失败告终。其差别是什么呢?人们往往容易把原因归结于命运、运气,其实主要是因为愿望的大小、高度、深度、热度的差别而造成的。

  也许有人会摇头认为这未免太乐观了。但是,废寝忘食地渴望、思考并不是那么简单的行为。你必须持续拥有强烈的愿望,并不知不觉地把它渗透到潜意识里去。

  无论是企业经营还是开展新的事业或开发新产品,很多人头脑思考的结果首先是没有信心:恐怕不行吧,恐怕做不好吧。但是,如果一味地顺从这个“常识性”判断,那么原本可以做的也变得不能做了。如果真正想新做一件事情,那么首先要树立坚定的信心,要有强烈的愿望,这都是不可或缺的。

  为了变不可能为可能,就要有近似于“发疯”似的强烈的愿望,坚信目标一定能够实现并为之不断努力奋勇向前。无论是人生还是经营,这是达到目标的唯一方式。

  你具有超越现实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成功的基础是强烈的愿望。也许有人认为这种说法不科学,是单纯的精神论。但是,不断地想,不断地去思考,我们就将在头脑中“看得见”即将实现的现实。

  总之,不仅仅是一而再,再而三地产生某种强烈愿望,希望这样或是希望那样,而是在大脑中反复进行模拟实验,心中推演种种迈向成功的过程。

  这就像象棋手,每走一步都要慎重推敲,思考上万种棋步,一次又一次地在大脑中模拟演习达到目的的过程,不达目的的棋步就从棋谱里消去。

  如此锲而不舍,反复思考,成功的道路就好像曾经走过似的“逐步清晰”了。那些只出现在梦想里的东西逐步接近现实,不久梦境与现实的界限消失,似乎已成现实。实现的形态,完成的形态都能在头脑中或在眼前清晰地显现。

  但是,只是黑白的不鲜明的景象还不够,更加接近现实就更能看到色彩鲜明的景象----这种状态是真实发生的。就好像是体育运动中的意象训练,意象最大限度地浓缩,就能看见“现实的结晶”。

  相反,在不能清晰看见完成形态之前,假若事先没有强烈的愿望、不深思、不认真开展活动,那么创造性的工作及其成功的人生也是没有把握的。

  比如,新开发的产品并不仅是满足要求式样、性能等必要条件即可。没有达到深思熟虑后的“看得见”的理想水准的产品,即使能充分满足标准要求也仍然不能说是好产品。这种普通水准的产品不能广泛得到市场认同。

  以前,有一个和我同时大学毕业的研究员,他和部下辛苦了数月反复实验探索,终于完成了一个产品。但是,我一看到这个产品就冷淡地说声“不行”便退回给他了。

  “为什么?产品性能完全符合客户要求。”

  “不对。原来我期待的比这水平更高。首先颜色就不鲜亮嘛!”

  “你如果也是技术人员,就请不要说‘颜色不鲜亮’这样感性的话。这是工业产品,你不更科学、更合理地评价就太糟糕了。”

  “不管感性与否,反正我心里看见的就不是这样不鲜亮的陶瓷。”

  “所以不行!”我命令他重做。尽管我十分清楚先前他所吃的苦头以及被退回的怒气。但是,不管怎样,反正做出来的结果和我先前看见的----尽管是外观方面的----明显是不同的。于是,经过多次重做,他终于成功烧烤出理想的产品。

  当时,我要求他们“做崭新的产品”,我说的是应该以没有一点瑕疵的完美产品为目标。

  在我幼小的时候,“崭新的”这个词是我父母经常使用的一个形容词。当理想的成品摆在眼前时,人们连用手摸一摸都会感到犹豫似的,对它充满憧憬和敬畏。此时,父母用“崭新的”来形容它他。

  这个词我会经常脱口而出。不惜一切,努力创造世人公认的“尽善尽美”的产品,这对于以创造为目标的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一种义务。

文章来源:Robot

2017年7月12日更新

 

 

 

 

 

“祝你不幸!”这篇毒鸡汤演讲凭什么刷爆美国?

 

 

  最近,一篇名为「I Wish You Bad Luck.」(我祝你不幸)的毕业演讲在美国社交网络刷屏了!

  不同于各类名人励志演讲,听完让人热血沸腾。这次给大家灌下的却是一大缸毒!鸡!汤!

  先来看看这位演讲者,是何许人也?

  约翰 • 罗伯茨(John G. Roberts Jr), 1955年1月27日生于纽约州水牛城,在印第安纳州长大。父亲是一名小职员,家中共有4个孩子,家境拮据。

  1971年罗伯茨考入哈佛大学,1976年以第一名的成绩从哈佛法学院毕业,1979年获得哈佛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曾担任《哈佛法律评论》的执行总编。

  2005年9月,罗伯茨被时任美国总统布什提名,随后获参议院通过,成为第17任美国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年仅50岁,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大法官。

上过两次《时代周刊》封面

  罗伯茨与妻子育有一子一女,都是领养的。

  儿子杰克今年从新罕布什尔州的卡迪根山中学(Cardigan Mountain School)毕业,学校就请了他老爸来毕业典礼致辞。

  结果,他没有祝福毕业生们有个美好的未来,却祝愿他们遭遇“不公、不幸、孤独、被忽视、背叛”……

  I hope you will be treated unfairly, so that you will come to know the value of justice.

  我希望你们能遭遇不公,这样,你才能懂得公正的价值。

  I hope that you will suffer betrayal because that will teach you the importance of loyalty.

  我希望你们能遭受背叛,这样,你才能领悟忠诚的重要。

  I hope you will be lonely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don’t take friends for granted.

  我希望你们能体验到孤独,这样,你才会明白朋友的珍贵。

  I wish you bad luck, again,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will be conscious of the role of chance in life and understand that your succes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and that the failure of other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either.

  我希望你们也有运气不佳的时候,这样,你才会意识到机遇的重要性,才会明白你的成功并非天经地义,而他人的失败也不是理所应当。

  I hope every now and then, your opponent will gloat over your failure. It is a way for you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portsmanship.

  我希望你们的对手会时不时对你们的失败幸灾乐祸,这样,你才懂得人要有竞争精神。

  I hope you’ll be ignored so you know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to others.

  我希望你们会被无视,这样,你才能明白要学会倾听。

  I hope you will have just enough pain to learn compassion.

  我希望你们遭受痛苦,这样,你就能懂得要抱有同情心。

  这些祝福虽然句句扎心,却深得人心,迅速圈粉各路媒体和网友!

  连《华盛顿邮报》评论都说:「罗伯茨大法官本年度最好的作品,不是某个案子的判决书,而是在儿子毕业典礼上的致辞。」

  附:视频演讲完整版

  (没有字幕,大家就跟演讲全文对照来看吧,顺便练一练英语)

  演讲全文

  Rain,  somebody said, is like confetti from heaven. So even the heavens are celebrating this morning, joining the rest of us at this wonderful  commencement ceremony.

  人们常说,雨就像天堂洒下的五彩纸屑。所以今早,连上天也在和我们一起庆祝这个美妙的毕业典礼。(演讲时下雨了)

  Before we go any further, graduates, you have an  important task to perform because behind you are your parents and  guardians. Two or three or four years ago, they drove into Cardigan,  dropped you off, helped you get settled and then turned around and drove  back out the gates. It was an extraordinary sacrifice for them. They  drove down the trail of tears back to an emptier and lonelier house.  They did that because the decision about your education, they knew, was  about you. It was not about them. That sacrifice and others they made  have brought you to this point. But this morning is not just about you.  It is also about them, so I hope you will stand up and turn around and  give them a great round of applause. Please. 

  同学们,在我们演讲之前,希望你们先为一直在背后支持你们的父母和监护人做一件事。两年、三年、或四年之前,他们送你们来到这所学校,帮你安顿妥当后,就转身默默离开了,他们或许一路含着泪,回到了家里空荡荡、孤独的房子。这对他们来说不容易,但他们知道,让你们接受教育,比他们自己的感受更重要。为了帮助你们成长,他们愿意做出牺牲,并愿意付出一切。所以,今天不只是你们的大日子,也是他们的大日子,我希望你们能站起来,转过身,为他们送上热烈的掌声。

  Now  when somebody asks me how the remarks at Cardigan went, I will be able  to say they were interrupted by applause. 

  好了,现在如果有人问我在卡迪根学校的演讲怎么样,我就可以说,掌声如雷,把演讲都打断了。(大家笑了,并鼓掌)

  Congratulations, class of  2017. You’ve reached an important milestone. An important stage of your  life is behind you. I’m sorry to be the one to tell you it is the  easiest stage of your life, but it is in the books. While you’ve been at  Cardigan, you have all been a part of an important international  community as well. And I think that needs to be particularly recognized. 

  祝贺你们,2017届毕业生。这是你们生命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你们人生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已经告一段落。但我遗憾地地告诉你们,这其实是你们生命里最容易的阶段(大家会心一笑)。你们就读于卡迪根山中学时,同时也是国际社会中的一员,我觉得大家尤其应当认识到这一点。

  Now  around the country today at colleges, high schools, middle schools,  commencement speakers are standing before impatient graduates. And they  are almost always saying the same things. They will say that today is a  commencement exercise. ‘It is a beginning, not an end. You should look  forward.’ And I think that is true enough, however, I think if you’re  going to look forward to figure out where you’re going, it’s good to  know where you’ve been and to look back as well. And I think if you look  back to your first afternoon here at Cardigan, perhaps you will recall  that you were lonely. Perhaps you will recall that you were a little  scared, a little anxious. And now look at you. You are surrounded by  friends that you call brothers, and you are confident in facing the next  step in your education. 

  现在,在全国各地的学校里,有很多毕业典礼的嘉宾们正站在一群躁动不安的毕业生面前,说着几乎同样的话。 他们会说,「今天只是一个开始,而不是结束。你们应该向前看。」他们说得很对,但是,如果你想弄清楚下一步方向,不妨回头看看你走过的路。回想一下来到卡迪根中学的第一天,你也许曾感到孤独、害怕和焦虑。再看看现在你,身边满是朋友、兄弟,正信心满满地准备迎接下一阶段的教育。

  It is worth trying to  think why that is so. And when you do, I think you may appreciate that  it was because of the support of your classmates in the classroom, on  the athletic field and in the dorms. And as far as the confidence goes, I  think you will appreciate that it is not because you succeeded at  everything you did, but because with the help of your friends, you were  not afraid to fail. And if you did fail, you got up and tried again. And  if you failed again, you got up and tried again. And if you failed  again, it might be time to think about doing something else. But it was  not just success, but not being afraid to fail that brought you to this  point. 

  想一想,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我想你们也许会感谢同学们在课堂上、运动场上、宿舍里给予的帮助。朋友的帮助,让你们不再害怕失败。你们知道了:如果失败了,你会爬起来重新来过。如果又失败,你会再来一次。如果又又又失败了,也许就是时候考虑做点别的事了(大家轰然大笑)。你们之所以走到今天,不仅是因为你们的成功,还有不惧失败的勇气。

  Now the commencement speakers will  typically also wish you good luck and extend good wishes to you. I will  not do that, and I’ll tell you why. 

  现在,毕业典礼的演讲嘉宾照例要祝你们好运并送上祝福了。我不会这样做,让我来告诉你为什么。

  From time to time in the years to  come, I hope you will be treated unfairly, so that you will come to know  the value of justice. I hope that you will suffer betrayal because that  will teach you the importance of loyalty. Sorry to say, but I hope you  will be lonely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don’t take friends for  granted.I wish you bad luck, again, from time to time so that you will  be conscious of the role of chance in life and understand that your  succes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and that the failure of others is not  completely deserved either. And when you lose, as you will from time to  time, I hope every now and then, your opponent will gloat over your  failure. It is a way for you to understand the importance of  sportsmanship. I hope you’ll be ignored so you know the importance of  listening to others, and I hope you will have just enough pain to learn  compassion. 

  我希望你们在未来的岁月中,不时遭遇不公对待,这样才会理解公正的价值所在。

  愿你们尝到背叛滋味,这会教你们领悟忠诚之重要。

  抱歉,我还希望你们时常会有孤独感,这样才不会将良朋挚友视为理所当然。

  愿你们偶尔运气不佳,这样才会意识到机遇在人生中的地位,进而理解你们的成功并非命中注定,别人的失败也不是天经地义。

  当你们偶尔遭遇失败时,愿你们受到对手幸灾乐祸的嘲弄,这才会让你们理解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愿你们偶尔被人忽视,这样才能学会倾听。

  愿你们感受到切肤之痛,才能对别人抱有同情心。

  Whether I wish these things or not, they’re going to happen.  And whether you benefit from them or not will depend upon your ability  to see the message in your misfortunes. 

  无论我怎么想,这些迟早会来临。而你们能否从中获益,取决于能否参透人生苦难传递的信息。

  Now  commencement speakers are also expected to give some advice. They give  grand advice, and they give some useful tips. The most common grand  advice they give is for you to be yourself. It is an odd piece of advice  to give people dressed identically, but you should — you should be  yourself. But you should understand what that means. 

  毕业典礼嘉宾们还会给出一些建议。有些很宏大,有些很实用。他们最普遍的忠告,就是「做你自己」。给一群穿着整齐划一的人提这样的建议有点奇怪(全场大笑)。不过你们确实应该做自己,但你们也要明白这句话的真正含义。

  Unless you are  perfect, it does not mean don’t make any changes. In a certain sense,  you should not be yourself. You should try to become something better.  People say ‘be yourself’ because they want you to resist the impulse to  conform to what others want you to be. But you can’t be yourself if you  don't learn who are, and you can’t learn who you are unless you think  about it. 

  如果你并非足够完美,那你不应该只做你自己,而是应该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人们常说「做你自己」,是因为他们希望你不要屈服于他人的意愿随波逐流。但如果你都不了解自己,你是不可能「做你自己」的。

  The Greek philosopher Socrates said,  ‘The unexamined life is not worth living.’ And while ‘just do it’ might  be a good motto for some things, it’s not a good motto when it’s trying  to figure out how to live your life that is before you. And one  important clue to living a good life is to not to try to live the good life. The best way to lose the values that are central to who you are is frankly not to think about them at all.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曾说,「未经审视的人生没有意义」。对某些事而言,「Just do it」“放胆去做”也许是句金玉良言,但在你还未想明白要过怎样的人生之前,这个座右铭其实并不适用。拥有美好人生的途径,就是不要去过容易的生活。如果你从不思索生活的意义,那你很容易就会迷失自我。

  So  that’s the deep advice. Now some tips as you get ready to go to your  new school. Other the last couple of years, I have gotten to know many  of you young men pretty well, and I know you are good guys. But you are  also privileged young men. And if you weren’t privileged when you came  here, you are privileged now because you have been here. My advice is:  Don’t act like it. 

  以上就是我给出的深刻建议。现在再给你们一些去新学校后的建议。过去几年里,我知道你们当中很多年轻人,都是很好的青年。但你们也是享有特权的一群年轻人。即使初来此地之时你们并没有什么特权,现在你们也已经享有了比其他人更多的优势。我的建议是,不要表现得高人一等。 

  When you get to your new  school, walk up and introduce yourself to the person who is raking the  leaves, shoveling the snow or emptying the trash. Learn their name and  call them by their name during your time at the school. Another piece of  advice: When you pass by people you don’t recognize on the walks,  smile, look them in the eye and say hello. The worst thing that will  happen is that you will become known as the young man who smiles and  says hello, and that is not a bad thing to start with.You’ve been at a school with just boys. Most of you will be going to a school with girls. I have no advice for you. The  last bit of advice I’ll give you is very simple, but I think it could  make a big difference in your life. Once a week, you should write a note  to someone. Not an email. A note on a piece of paper. It will take you  exactly 10 minutes. Talk to an adult, let them tell you what a stamp is.  You can put the stamp on the envelope. Again, 10 minutes, once a week. I  will help you, right now. I will dictate to you the first note you  should write. It will say, ‘Dear [fill in the name of a teacher at  Cardigan Mountain School].’ Say: ‘I have started at this new school. We  are reading [blank] in English. Football or soccer practice is hard, but  I’m enjoying it. Thank you for teaching me.’ Put it in an envelope, put  a stamp on it and send it. It will mean a great deal to people who —  for reasons most of us cannot contemplate — have dedicated themselves to  teaching middle school boys. As I said, that will take you exactly 10  minutes a week. By the end of the school year, you will have sent notes  to 40 people. Forty people will feel a little more special because you  did, and they will think you are very special because of what you did.  No one else is going to carry that dividend during your time at school. 

  当你来到新学校时,见到那些扫落叶、铲雪、倒垃圾的人,走上前自我介绍,同时记住他们名字,下次见到他们记得叫他们的名字。

  当你在路上遇见陌生人,看着他们的眼睛并微笑致意。这样做最糟糕的结果不过是,人们会记住你这个爱笑爱打招呼的年轻人,这并不是什么坏事(全场大笑)。

  你们之前在的学校里只有男孩,现在大多数人都将进入有女生的学校。关于这件事,我没有建议。(全场爆笑,并热烈鼓掌)

  最后一条建议十分简单,但却会对你的人生产生重大影响:每周给人写一封信。不是电子邮件,而是真正写在纸上,只要10分钟。可以问一下长辈邮票是什么,然后你就可以给信封贴邮票了。再说一遍,10分钟,每周一次。

  我现在就可以教你怎样写,“亲爱的「填上学校老师的名字」:“从这所新学校开始。我们正在用英语阅读「空白处填写」。足球和足球训练都很难,但我很享受。谢谢您的教诲。” 把它放在信封里,贴上邮票寄出去。这对于那些把生命奉献给教育初中小男孩的中学老师们来讲意义非凡(爆笑)。

  如我所说,每周只需要花十分钟。当学年结束时,你差不多给40位老师寄出过便条。这40位老师会因为你做的这件事而感到自己很特殊,同时也会对你另眼相看。在学校的时光里,这是你一人独享的一份红利。

  Enough  advice. I would like to end by reading some important lyrics. I cited  the Greek philosopher Socrates earlier. These lyrics are from the great  American philosopher, Bob Dylan. They’re almost 50 years old. He wrote  them for his son, Jesse, who he was missing while he was on tour. It  lists the hopes that a parent might have for a son and for a daughter.  They’re also good goals for a son and a daughter. The wishes are  beautiful, they’re timeless. They’re universal. They’re good and true,  except for one: It is the wish that gives the song its title and its  refrain. That wish is a parent’s lament. It’s not a good wish. 

  最后,我想用一段歌词来结束今天的致辞。前面,我引用了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下面,我要引述伟大的美国音乐哲人鲍勃 • 迪伦的歌词,这些歌词已有快超过50年的历史了。是鲍勃 • 迪伦当年巡回演出期间,思子心切,写给儿子杰西的。歌词表达了家长对子女的美好期盼,这些期盼是美好的、永恒的,也是普世的……其中有一条除外,即歌名和副歌里表达的愿望,那只能算是家长们的叹息,算不得美好的愿望。

  So these  are the lyrics from Forever Young by Bob Dylan: 

  这就是鲍勃 • 迪伦的《永远年轻》:

  May God bless you and keep you always

  愿上帝庇佑,护你前路

  May your wishes all come true

  愿你美梦均可成真

  May you always do for others

  And let others do for you

  愿你与人为善,相互扶持

  May you build a ladder to the stars

  And climb on every rung

  愿你建成通往群星的天梯

  稳妥沿它而上

  And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愿你永远年轻

  May you grow up to be righteous

  愿你成为正直之人

  May you grow up to be true

  愿你成就真实自我

  May you always know the truth

  And see the lights surrounding you

  愿你永远感知真理,看向身边无尽光明

  May you always be courageous

  Stand upright and be strong

  愿你勇敢无惧,坚强可靠

  And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愿你永远年轻

  May your hands always be busy

  愿你双手永远忙碌

  May your feet always be swift

  愿你脚步永远轻盈

  May you have a strong foundation

  When the winds of changes shift

  在变故横生之时,愿你根基牢靠

  May your heart always be joyful

  愿你心中永远充满快乐

  May your song always be sung

  愿你的歌声永远嘹亮

  And may you stay forever young

  愿你永远年轻

文章来源:这里是美国

2017年7月12日更新

 

 

 

 

【印祖开示】未到真穷惑尽之地,自然身心世界是实有的

 

 

「 

  未到真穷惑尽之地,自然身心世界是实有的。既到真穷惑尽之地,则在彼分上都无,在未得此道之人分上是有,不可混凡圣理事而含糊妄说。

  众生心之本体,即是真如实相。奈以从未悟故,虽终日承此真如之力,而永劫不知真如所在。其言无明,本无根绪,但以未悟,又欲示其非本自有。故曰真如不守自性而起无明,实则非初无而后有也。作此说者,欲人易识本体耳。

  譬如矿与金混,非初系纯金,后始生矿。须知金在矿中,金仍非矿。炼矿出金,矿不杂金。

  吾人当于破无明处着力,不当于世界有无,真如无明之生灭名词上妄生议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故能照见五蕴皆空。身心世界,即五蕴耳。吾人未到得深般若之地位,宜其是实有的。世界虚幻,凡夫颇疑为妄。若凡情尽净,则山河大地,均不相碍。故古德云,若能直下亡情,山壁由之直度。

  汝一插手即欲以口辩共彼相争,足知汝之学佛,为口耳计,非真为身心性命计。汝驳彼,彼驳汝,终日以难得之光阴精神,斗此种机辩。于己无益,于法亦无益。认真修持,得真利益,自有不言而信,不教而从之现象耳。

  •摘自《印光法师文钞》

  •三编补

  •复湘阴黄颂平居士书

  参考译白

  没到真穷惑尽的地位,自然身心世界是实有的。既然到了真穷惑尽的地位,那么在得道者的份上都没有了,在未得此道之人的份上是有的,不可以混淆凡夫圣者的理事而含糊乱说。

  众生心的本体,就是真如实相。怎奈因为从来没有觉悟的缘故,虽然整天承籍这个真如的能力,而永劫不知道真如在哪里。称为无明,就是本来没有根本头绪,但因为没有觉悟,又想要指示无明不是本来自己就有。所以说:真如不守自性而起无明,实际不是最初没有,后来才有。之所以这样说,是想使众人容易认识真如本体罢了。

  譬如杂矿与金子相混,不是最初就是纯金,后来才生出杂矿。必须知道纯金在杂矿之中,金子仍然不是杂矿。提炼杂矿,炼出纯金,矿中不杂纯金。

  我们应当在破除无明的地方努力用功,不应当在世界有无,真如无明的生灭名词上妄生议论。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所以能够照见五蕴皆空。身心世界,就是五蕴。我们没有到得深般若的地位,五蕴是实有的。世界虚幻,凡夫怀疑这是这句话不真。如果凡情尽除干净,那么山河大地,都不会有隔碍。所以古德说:如果能够当下亡灭凡情,高山石壁由你直接穿过。

  你一插手就想以口舌之辩与他相争,足以知道你学佛,是为了口耳表面的功夫,不是真正为身心性命考虑。你驳斥他,他驳斥你,整天以难得的光阴精神,斗这种机辩。对于自己没有利益,对于佛法也没有利益。认真修持,得到真实利益,自然有不开口而相信,不教导而听从的现象啊!(如诚法师/译白)

文章来源:弘化社

2017年7月19日更新

 

 

 

 

中科院院士:客观世界很有可能并不存在!

 

  量子力学可能崩塌你的“科学”世界观: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客观世界很有可能并不存在!

  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

  量子力学也是自然科学史上被实验证明最精确的一个理论,但是量子的观念,没有人能够理解。我说的没有人能够理解,绝不是指像我们这个层次的人,而是说连量子力学的创始人都不能理解。

  那么量子力学最不好懂的是些什么问题呢?我先把量子力学中人们最不好懂的东西介绍给大家,而最不好懂的东西最后恰好是证明了:意识不能被排除在客观世界之外。一定要把意识加进去你才能够认识搞懂它。

  1、态叠加与坍缩

  量子力学的第一个诡异现象叫做态叠加原理和坍缩。

  为了解释量子力学观念,我先说说普通人的日常经验。一般人认为客观物体一定要有一个确定的空间位置,这种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是客观的。比如说,我的女儿现在在客厅里面,或者说我的女儿现在不在客厅里面,两者必居其一。

  ○女儿可以既在又不在客厅里吗?

  但在量子力学里就不一样了。量子力学就像说你的女儿既在客厅又不在客厅,你要去看这个女儿在不在,你就实施了观察的动作。你一观察,这个女儿的存在状态就坍缩了,她就从原来的,在客厅又不在客厅的叠加状态,一下子变成在客厅或者不在客厅的唯一的状态了。

  所以量子力学怪就怪在这儿:你不观察它,它就处于叠加态,也就是一个电子既在A点又不在A点。你一观察,它这种叠加状态就崩溃了,它就真的只在A点或者真的只在B点了,只出现一个。

  那有人就会说了:这是诡辩,你怎么知道电子不观察它的时候,它既在A点又不在A点呢?

  好,这就是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很多实验确证的事情,其中一个最著名最重要的实验,就是干涉实验证实。

  ○电子同时在两处。

  电子在没有观测的时候,没有确定的状态。所以这件事是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事情。懂了这个,就懂了量子力学最诡异的东西,而且随后我们就能来证明:量子力学离不开意识,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

  2、单体的叠加态:薛定谔的猫

  刚才说的是量子力学第一个诡异之点,现在我们来看看这个诡异之点往下推论,能够推出什么结果。最后结果会使大家认识到,意识是量子力学的基础,物质世界和意识不可分开。

  这个实验是量子力学的创始人薛定谔提出的,被称为“薛定谔的猫”。

  ○既死又活的叠加态猫

  现在我来说薛定谔的实验是什么:把一只猫放进一个封闭的盒子里,然后把这个盒子接到一个装置上,这个装置包含一个原子核和一个毒气设施。原子核有百分之五十的可能性发生衰变,衰变的时候就会发射出一个粒子来,这个粒子一发出来就会触发毒气设施,毒气一触发就会杀死这只猫,就是说猫也处于这种既死又活的迭加状态。这是他想象中的一个实验。

  这个问题一提出来,物理学家一个个都惊呆了,原来以为只有微观世界才有这种态叠加,就是状态不确定,既处于这个状态,又不处于这个状态。现在宏观世界也一样了,猫不就是这样吗?有一只既死又活的猫。

  这与我们的经验严重违背。这个实验实际上就是“女儿在客厅里,女儿不在客厅里”变了个样子说出来。这个猫是死了还是活着?既死又活是同时存在的,量子力学认为两者同时存在。

  那么怎么可能既死又活同时存在呢?人不能想象这种状态,于是大家就把这个实验进一步讨论下去。

  ○从不确定到确定可避免意识参与吗?

  1963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维格纳想了一个新的办法,他说:我让个朋友戴着防毒面具也和猫一起呆在那个盒子里面去,我躲在门外,对我来说,这猫是死是活我不知道,猫是既死又活。事后我问在毒气室里戴防毒面具的朋友,猫是死是活?朋友肯定会回答,猫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不会说是半死不活的。

  他这个说法一出来大家就发现,问题在哪儿呢?一个人和猫一起呆在盒子里,人有意识,意识一旦包含到量子力学的系统中去,它的波函数就坍缩了,猫就变成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了。也就是说猫是死是活,只要一有人的意识参与,就变成要么是死,要么是活了,就不再是模糊状态了。

  维格纳总结道,当朋友的意识被包含在整个系统中的时候,叠加态就不适用了。即使他本人在门外,箱子里的波函数还是因为朋友的观测而不断地被触动,因此只有活猫或者死猫两个纯态的可能。

  维格纳认为,意识可以作用于外部世界,使波函数坍缩是不足为奇的。,确实只能这样认为。因为外部世界的变化可以引起我们意识的改变。

  大家想过没有,牛顿第三定律说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相等的。我们的意识能够受外部世界的影响而改变,大家都觉得没有问题,对吧?人的意识就是受外界客观世界的影响改变了,随时都在变化。那为什么客观世界就能改变意识,意识就不能改变客观世界呢?

  他就说意识是能够改变客观世界的,意识改变客观世界就是通过波函数坍缩,就是使不确定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这样来影响的。

  所以波函数,也就是量子力学的状态,从不确定到确定必须要有意识的参与,这就是争论到最后大家的结论。

  ○测量的核心是人的意识

  自然科学总是自诩为最客观、最不能容忍主观意识的,现在量子力学发展到这个地步,居然发现人类的主观意识是客观物质世界的基础了。

  因为量子力学是我们客观物质世界最基础的理论。刚才说过了,二十世纪人类技术进展都跟量子力学有关,而且量子力学经过了最精确的实验验证。

  量子力学的基础就是:从不确定的状态变成确定的状态,一定要有意识参与。这是物理学的一个重大成就。

  到这一步,我们对量子力学的诡异已经有所了解了,诡异的基础实际上是:意识和物质世界不可分开,意识促成了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的转移。

  这点很像在佛学中,一个念头一下子使物质世界产生出来了,这样的概念。物质世界产生出来实际上是从不确定一下子变成确定的,这两者很类似。

  刚才讲了量子力学两个诡异之点,诡异之点到最后就达到了物质世界离不开意识,意识是物质世界的基础,意识才使物质世界从不确定到确定,发生这样的坍缩,也就是变化。

  3、多体的叠加态:量子纠缠

  现在再来讲量子力学第三个诡异之点,这个和前面讲的状态有关,是它们的直接结论,叫做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与“薛定谔的猫”是类似的,只不过“薛定谔的猫”讲的是同一个东西处于不同的状态的叠加,量子纠缠讲的是如果有两个以上的东西它们都处于不同的状态的叠加,它们彼此之间一定有明确的关系。这就是量子纠缠。

  ○纠缠态的手套

  比方,我们从北京买了一双手套,把手套中的一只寄到香港,另一只寄到华盛顿,那么寄到香港的是左手戴的还是右手戴的?

  谁都不知道,如果香港的人收到了打开一看,是左手的,那华盛顿的人不用看就知道收到的是右手的,因为手套是左右配对的,这是个规则。一旦寄出去了,寄的过程中不确定,但是一个人只要观测了他收到的手套是左手的还是右手的,另一个人不用观测就知道了。这就是纠缠的一个例子。

  大家会认为,你看没看它没关系,它早就确定了。但量子力学大量实验证明,如果把同一个量子体系分开成几个部分,在未检测之前,你永远不知道这些部分的准确状态;如果你检测出其中之一的状态,在这瞬间其他部分立即调整自己的状态与之相应。

  这样的量子体系的状态叫做“纠缠态”。就好比这个手套在寄出以后,在还没被观测之前,它是不是确定呢?肯定不确定。只有在你确定了其中某一个的状态,另一个的状态立刻就变化了,也变得确定起来了。这种关联就叫作量子纠缠。

  大家也许很难理解这个纠缠,说实话,这个已经超出了我们人类的理解能力的范围之外,你只能去试图想他、接受他,跟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客观经验已经不符了。

  ○量子隐形传输——瞬间传输的未来

  这个例子还说明纠缠的一个重要特点:纠缠一方得到的任何信息,另一方也会马上感到,不需要信息传递。这一点很重要,后面要用到。

  这种纠缠的例子大家还容易理解,但是对于物质世界的纠缠大家不太容易理解,原因就在于大家的观念都认为一个事物永远都有个确定的状态,但是量子力学发现微观世界的事物,在还没被观察之前没有明确的状态。

  大家记住量子纠缠就是对于多个微观物体,在被观察之后,它们的状态会从不确定到确定,作一个有关联的突变。量子纠缠现在已经变成一个工具了,这个工具可以用来传输东西、传输信息。

  我先来说,非量子力学的经典物理学的信息传输。

  比如一位女士有一本书,或者任何信息,她想传输到一位男士手上去,这个男士在纽约,两个人根本看不见。

  经典物理学的传输方式是女士拿扫描仪来扫描这本书,扫描之后通过网络系统,把信号传到男士那去,男士再把它打印出来,这就是经典信号传输了。

  但经典信号传输有个大缺点,就是不完全。因为一本书在扫描时候只能得到它的部分信息,这本书的颜色、纸张的厚度、纸张的原子分子结构那就传不过去,传的只是照相的图像,这就是经典物理学的信号传输。

  量子信号传输就完全不同了。量子信号的传输利用量子纠缠态。

  如果这位女士与男士离得很远,一个在火星上,一个在地球上,他们可以用量子纠缠来传输信息。如果女士在A点,她有光子A;男士在B点,他有光子B。

  光子A和B处于纠缠态,对A光子施加的任何作用或给她的任何信息,B光子都马上得到。如果把这本书的全部信息作用于A光子,那么B光子也马上得到。

  这就是量子隐形传输中,最后的B点得到的是和原来完全一样的信息。

  经典物理传输后所复制出来的,只是纸上图像的信息,没有复制任何“实体”本身。而量子隐形传输却从“实体”得到完整的信息,从而复制出了“实体”本身,尽管只是一个小小的量子态!

  这个工作现在在全世界做得最领先的是欧洲国家,然后就是中国。

  中科大有个年轻教授叫潘建伟,他做这个在全世界很有名,做得很好。这个量子隐性传输能够实现,就使得人类有这种可能:可以把在地球上某个东西的全部信息传到火星上去,而且瞬间就传播了。

  现在传播的是某个东西的全部信息,总有一天能实现把一个人的全部信息传递到火星上去,然后在那个地方用原子组装出来,不就变成传输了一个人了吗?这个超远距离隐性传输,就类似于中国古典小说中的幻想。

  (注:不是幻想,这就是中国刚发射的量子卫星原理)

  我讲这个,主要想让大家理解并记住,如果两个地方的物质处于纠缠态,从纠缠的一方的所有信息可以瞬间传递到纠缠的另一方去,这种传输没有时间空间的限制,是瞬间传播的。这是量子力学第三个诡异的地方。

  意识是量子物理现象

  意识是一种量子力学现象。为什么这么说呢?比如你面前出现了一朵花,这时有两种可能的状态:

  一个没有任何分别心的人,“对境无心”,看花不是花,此时他的意识处于自由的状态,他没看到花是不是红的,好不好看,他看它并不是花,他根本就不动念头。

  这种境界在唐代张拙的诗中写道“一念不生全体现,六根才动被云遮”。

  ○未经测试的电子&未生念头的意识

  这个自由状态与刚才所说量子力学的诡异现象怎么可以比较起来呢?就是电子这些东西,在你没有测量的时候,它处处都存在,也处处不存在,一旦你测量,电子就有个固定状态出来了。

  意识也是这样,如果你看到这朵花,一下子动念头了,动念头实质上就是作了测量。

  你用鼻子作了测量发现是香的,你眼睛进行测量发现是红色的而且美丽,你动意念去测量它,发现它很令人愉快。

  于是这些测量的结果,也就是念头的结果,一下子使你产生了进一步的念头:这是一朵玫瑰花,就认出它来了。

  人意识的发动的过程实际上是通过动念进行测量,然后产生念头。这时候念头产生出来了,实质是通过测量得出的几个我们制造出来的概念。这时意识不再自由,它突然坍塌到一个概念“玫瑰花”上。

  因此是念头产生了“客观”,念头就是测量,客观世界是一系列复杂念头造成的。

  说得更深一步,《楞严经》讲“性觉必明,妄为明觉,本觉明妙,觉明为咎”,是什么意思呢?

  整个物质世界的产生,实际上在意识形成之初,宇宙本体本来是清净本然的,一旦动了念头想去看它了,这念头就是一种测量,一下子就使这个“清净本然”变成一种确定的状态,这样就生成为物质世界了。《楞严经》最早、最清楚地把意识和测量的关系说出来了。

  ○佛学和自然科学最终会在山顶汇合吗?

  有很多人习惯说佛学是迷信,我说不,佛学不是迷信,佛学研究的东西和自然科学不同,是宇宙的另一方面,就是意识。

  佛学和自然科学的研究就像爬喜马拉山一样,一个从北坡往上爬,一个从南坡往上爬,总有一天两者要会合的。

  量子意识

  这一部分介绍现在世界上的科学家研究量子意识达到什么水平了。这些材料取自于《科技日报》上一篇大文章,标题是《物理学和数学能完整描述真实吗——世界著名物理学家论辩量子意识》,其中介绍世界上对量子意识的研究。

  科学家们现在已经开始认识到了,意识是种量子力学现象。

  这点可能与我前面讲的这些东西有关:意识像量子力学的现象,意识的念头像量子力学的测量。

  人的意识过去一直都没有搞清楚,包括中医经络学说讲的“气”,“真气循环”。“气”用任何实验方法都没有找到。很可能意识或是“真气”这种东西,实际上是量子力学现象,用经典物理学的电学、磁学及力学方法去测量,是测量不出来的。

  量子力学现象的一个主要状态,就是刚才说的量子纠缠。

  大脑中有海量电子,它们处于复杂的纠缠状态。意识就是大脑中这些处于纠缠状态的电子在周期性的坍缩中间产生出来的。这些电子不断坍缩又不断被大脑以某种方式使之重新处于纠缠态。这就是现在量子意识的一种基本观念。

  这个假说在解释大脑的功能方面已经开始有一些地位了,形成了量子意识现象的基础。

  目前关于量子意识的理论有好几种,这里介绍影响最大的:英国剑桥大学的教授彭罗斯(Roger Penrose)和美国一位教授哈梅罗夫(Stuart Hameroff)他俩创立的理论。

  彭罗斯曾和霍金合作发现了黑洞的各种特征,是现代顶级的物理学家。他写了一本非常著名的书叫《皇帝新脑》,不知大家看了这本书没有,现在到书店去还找得着。

  他这本书就是研究意识,他认为人的大脑有一点是现在的计算机和机器人做不到的,就是人的大脑有直觉。计算机和机器人都是逻辑运算,所以它不能产生直觉。直觉这种现象,彭罗斯认为只能是量子系统才能够产生。

  ○灵魂也是量子信息吗?

  彭罗斯和哈梅罗夫认为,在人的大脑神经元里有一种细胞骨架蛋白,是由一些微管组成的,这些微管有很多聚合单元等等,微管控制细胞生长和神经细胞传输,每个微管里都含有很多电子,这些电子之间距离很近,所以都可以处于量子纠缠的状态。

  在坍缩的时候,也就是进行观测的时候,起心动念开始观测的时候,在大脑神经里,就相当于海量的纠缠态的电子坍缩一次,一旦坍缩,就产生了念头。

  如果按照他们的理论,脑细胞里存在着大量的纠缠态的电子,那就不可避免地有量子隐性传输存在,因为宇宙中的电子和大脑中的电子都来源于“大爆炸”,是可能纠缠在一起的,一旦纠缠,信息传输就能不受时间空间限制地隐性传输了。

  按照彭罗斯和哈梅罗夫的理论,我们的大脑中真是存在海量的纠缠态电子的话,而且我们的意识是这些纠缠态电子坍缩而产生的,那么意识就不光是存在于我们的大脑神经系统细胞之中,不只是大脑神经细胞的交互,而且也形成在宇宙之中,因为宇宙中不同地方的电子可能是纠缠在一起的。

  这样一来,人的意识不仅存在于大脑之中,也存在于宇宙之中,在宇宙的哪个地方不确定。量子纠缠告诉我们,一定有个地方存在着人的意识,这是量子纠缠的结论。

  如果人的意识不光存在于大脑之中,也通过纠缠而存在于宇宙某处,那么在人死亡的时候,意识就可能离开你的身体,完全进入到宇宙中。

  所以他们认为有些人的濒死体验,实际上是大脑中的量子信息所致。

  在这个时候,心脏停止跳动、血液停止流动,微管失去量子状态,而大脑中的量子信息并没有被破坏,它只是被干扰驱散到宇宙中去了。

  如果一个人死后复生,苏醒过来,量子信息又回到他的大脑中去,此时他会惊讶地说:“我经历了一次濒死的经验。”

  如果这位患者没有死而复生,最终死亡之后量子信息将离开身体,从而可能被模糊地鉴别为灵魂。

  所以,彭罗斯和哈梅罗夫就认为,如果是用量子信息的方法来解释,说人的大脑意识真是产生于量子信息的状态,有量子纠缠存在的话,那么人体的信息是不会消灭的,只会回到宇宙的某一处。

  他们认为人体的这种信息可以模模糊糊地定义为灵魂。不是和大家说的那个灵魂一模一样,但是它的状态与我们过去说的灵魂非常类似。

  以上的这些是彭罗斯和哈梅罗夫的理论,现在的科学家正在开始进行大量的实验,来验证人的大脑中是否存在量子纠缠态的电子。已经有一批实验做出来了。

  ○探索量子意识,任重而道远

  2003年到2009年之间,有个叫康特的人做了一系列实验,他证明了人的精神也就是意识状态,存在着量子纠缠的现象。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物理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生物系统量子相干现象的证据,相干是纠缠的一种。

  他们认为绿色植物在光合作用中就是表现出了量子计算的能力,量子计算就是量子纠缠的一种运用,所以量子纠缠在大脑中是存在的。

  2010年,英国牛津大学的科学家,在《物理评论快报》上发表了一篇论文,他们发现在欧洲有种鸟,叫欧洲知更鸟(European robins),这种鸟是候鸟,它们飞得很高,但是每次找路都找得很准确。

  他们发现在这种鸟的眼睛中有一个基于量子纠缠态的指南针,所以它们能用量子纠缠态的指南针来感知地球磁场很微弱的变化,来指导它们的飞行。因此如果鸟的感知系统使用了量子纠缠的话,那么人的系统中自然就有可能存在量子纠缠了。

  总之,关于量子意识理论的实验仍正在进行之中,目前还很难下结论。

  但是毫无疑问,物理学已经从任何事物都是“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这个方向往佛学的境界上又靠近一步了。

  世界上可能存在着类似灵魂的东西,它在人生结束之后不死,只是回到宇宙中的某个地方去了。这种观念跟唯识的根本-阿赖耶识学说是相一致的。

  作者: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

  来源:青草南园(ID:qcny33)

  2017年7月12日更新

 

 

 

 

佛教被评为世界最佳宗教

 

 

 

新闻相关截图

  二百名各宗教领袖投票决定赞扬佛教无战事,目前无团体代表领奖,因荣誉属于全人类。

  据《日内瓦论坛报》报导,经国际联合宗教会票选,佛教获得全球“最佳宗教世界”奖。

  总部设在瑞士日内瓦的国际联合宗教会(ICARUS),基于提高并促进宗教和灵性的融合与交流之目的,于今年(2009)七月投票决议赋予佛教团体最高荣耀奖,一致表决佛教是“世界上最好的宗教”。

  这个奖项是由二百位宗教领袖共同参与的国际圆桌会议投票决定的。

  会中值得一提的是,很多宗教领袖并没有选择自己的宗教,而是把自己手中神圣的一票投给了佛教,虽然佛教徒只占ICARUS会员的极少数,但得票数与呼声却最高。

  国际联合宗教会的研究主管伊卡罗斯认为,佛教能赢得世界最好宗教的荣耀称号,是因为在过去的历史中,没有一场战争是以佛教名义进行的,与其它宗教明显不同。

  他认为佛教徒真正实践佛所倡导的宗教精神,而这也是佛教比其它宗教做得更彻底的地方。

  天主教神父泰德表示,他也投了佛教一票。他虽崇爱天主教,但内心常深感不安,因为在倡导基督爱的同时,往往在圣经里发现为上帝而杀害异教徒的经文。

  穆斯林的神职人员塔尔阿斌•魏塞德说:“虽然我是虔诚的穆斯林,但看到很多个人在忿怒和瞋恨时,藉用杀戮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宗教的崇敬,而不是通过自我调解的途径来解决。”

  另犹太教的拉比罗宾•山谬•华圣斯坦说:“我爱犹太教,但自1993年以来,我每天都在练习内观禅修,并将之作为修持功课之一。”

  “佛教徒备受肯定,”身属巴基斯坦的穆斯林社团、也是国际联合宗教会拥有投票权的委员之一的魏塞德说:“事实上,我最好的朋友当中有不少人是佛教徒。”

  国际联合宗教会目前尚未找到愿意受奖的团体。当被问及为什么佛教界拒绝接受奖项时,缅甸翰达比丘表示:“我们感谢佛教被肯定,但此奖应属于全人类,因每人皆有佛性。”

  委员之一的葛力奇说,他们将会继续寻找下去,直到找到一个佛教团体愿意接受它。当找到时,一定会告诉大家。

  【附】

  The Geneva-based International Coali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Religious and Spirituality (ICARUS) has bestowed "The Best Religion In the World" award this year on the Buddhist Community.

  This special award was voted on by an international round table of more than 200 religious leaders from every part of the spiritual spectrum. It was fascinating to note that many religious leaders voted for Buddhism rather than their own religion although Buddhists actually make up a tiny minority of ICARUS membership. Here are the comments by four voting members:

  Jonna Hult, Director of Research for ICARUS said "It wasn't a surprise to me that Buddhism won Best Religion in the World, because we could find literally not one single instance of a war fought in the name of Buddhism, in contrast to every other religion that seems to keep a gun in the closet just in case God makes a mistake. We were hard pressed to even find a Buddhist that had ever been in an army. These people practice what they preach to an extent we simply could not document with any other spiritual tradition."

  A Catholic Priest, Father Ted O'Shaughnessy said from Belfast, "As much as I love the Catholic Church, it has always bothered me to no end that we preach love in our scripture yet then claim to know God's will when it comes to killing other humans. For that reason, I did have to cast my vote for the Buddhists."

  A Muslim Cleric Tal Bin Wassad agreed from Pakistan via his translator. "While I am a devout Muslim, I can see how much anger and bloodshed is channeled into religious expression_r rather than dealt with on a personal level. The Buddhists have that figured out." Bin Wassad, the ICARUS voting member for Pakistan 's Muslim community continued, "In fact, some of my best friends are Buddhist."

  And Rabbi Shmuel Wasserstein said from Jerusalem, "Of course, I love Judaism, and I think it's the greatest religion in the world. But to be honest, I've been practicing Vipassana meditation every day before minyan (daily Jewish prayer) since 1993. So I get it."

  However, there was one snag - ICARUS couldn't find anyone to give the award to. All the Buddhists they called kept saying they didn't want the award.

  When asked why the Burmese Buddhist community refused the award, Buddhist monk Bhante Ghurata Hanta said from Burma, "We are grateful for the acknowledgement, but we give this award to all humanity, for Buddha nature lies within each of us." Groehlichen went on to say "We're going to keep calling around until we find a Buddhist who will accept it. We'll let you know when we do."

文章来源: 《日内瓦论坛报》 禅林网

 

 

 

 



  林家樂的禅學
 

一双愿意聆听的耳朵,远比一张说话的嘴更受欢迎。 通往内心深处的路往往是耳朵。
倾聊间,专心对方的优点,你已獲得一些什么了。
有诗曰: “高嵋山下是侬家,岁岁年年斗物华。老柏有情还忆我,夭桃无语自开花。几回南国思红豆,曾记西风浣碧沙。最是故园难忘处,待莺亭畔路三叉。”(網絡摘語)

 
Copyrights by 林家樂.com 2017.5.10 改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