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林家樂.com > 林家樂的易學 > 易学故事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林家乐的《图解》
林家乐的《一直播》
林家乐心中的《易学》
林家乐对潘峙钢《治国感慨》的回应
【手绘】从零维到十维空间
生命的能量来自极致的清静
易学故事
易海拾贝(一)
易海拾贝(二)
易海拾贝(三)
易海拾贝(四)
易海拾贝(五)
易海拾贝(六)
 

易学故事

 

企业家?作家?大侦探李昌钰的新婚妻子故事太多了

 

  环球人物消息,在决定嫁给大侦探李昌钰的时候,“七帮主”蒋霞萍觉得最好的状态应该是“退隐江湖”了,结果,却恰恰相反。

  当李昌钰宣布再婚消息的时候,外界都特别好奇这个女主角是个什么样的人。传言中的企业家?小说家?助理?一时间,媒体蜂拥而至,蒋霞萍心里有些准备,但她还是不喜欢这样。

  她不想因为嫁人这件事暴露在聚光灯之下。对于上周六的那场结婚仪式,已经简化到不能再简化,大法官、亲属,再无其他,她认可。

  之前听到可能有电视台也要来时,蒋霞萍还有点小情绪:“两个人的事情,我觉得就轻轻松松过生活就好了啊。”在她看来,甚至都不需要那个名份,或者那个纸质的东西。不过,她也知道,李昌钰是怕她受委屈。

12月1日,李昌钰与蒋霞萍婚礼现场。

11月8日,李昌钰与蒋霞萍领取结婚证明。

  在一些人的眼里,62岁的蒋霞萍嫁给80岁的李昌钰,她更多地是要去照顾这位“老人”了。但其实很多时候,是依然健朗的李昌钰反过来在用心呵护这个小女子。

  身高不足1米6,身材娇小,一张娃娃脸始终挂着微笑,头上时常顶着一条麻花辫,这样的蒋霞萍看起来文文弱弱。李昌钰会握着她的手开玩笑说:“你做事一定要小心啊,这么细的手腕,不要折断了。”话里满是怜爱之情。

  平日里,李昌钰除了身兼司机、翻译、保镖,偶尔还会客串大厨。他过马路要拉着那只手,在机场人多的时候更要拉着。一时没在视野范围内,李昌钰就会回头找她,生怕她不见了。而此时的蒋霞萍也不是什么董事长、作家,她是李昌钰的助理、管家兼传记作者。

蒋霞萍的微信封面图和头像都梳着一头麻花辫。

  蒋霞萍也希望能够躲到李昌钰高大的肩膀背后。她这一生太多坎坷和波折,用李昌钰的话来说就是:“你成长得太快,都缺失了童年。”所以,李昌钰会时不时地以一盒心型的巧克力、一束鲜花、一些搞笑的小玩具让蒋霞萍回到缺失的童年时光。

  蒋霞萍的微信名“七帮主”也是李昌钰帮她起的。他们甚至开玩笑地商量,有一天想找个幽静的地方隐居写小说。小说里她是“七帮主”,李昌钰当然就是“李公子”了。素日生活里,李昌钰一句“帮主在上,请受公子一拜”,蒋霞萍回敬“公子请坐,江湖人家,不必如此大礼”,瞬间就可以让两人进入到小说的情境中去。

2018年7月,李昌钰和蒋霞萍外出游玩。

  别看蒋霞萍在李昌钰面前是个梦幻又娇弱的小女人,但她身体里其实住着一个“小宇宙”,爆发起来能量巨大。在此之前的近20年里,这个小女子一直是个“大丈夫”般的角色。

  下海弄潮那年,蒋霞萍已经40岁了。这样的年纪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生活应该是四平八稳、几无波澜了。但是,她真正的人生才刚刚开始。

  那是1996年,她从国企5308厂停薪留职,冒着溺沉风险,着手创建扬州加得好针织有限公司。公司创建之初仅有6台设备、7名员工,从加工毛坯布的一个小作坊开始,仅仅几年时间,就发展成一家集加工、生产、贸易为一体的中小型进出口企业,成为众多世界品牌生产供应商。

  听起来很顺风顺水的生意经背后,一个女人要想撑起整个公司,必定得有惊人的毅力和胆识。

  刚创业的时候,蒋霞萍身兼数职,老板、会计、司机,甚至有时还是装卸工。她和3个大男人一起爬上大卡车,从上面往下卸纱包。25公斤重的沙包,他们一天就卸了好几吨。第二天,男人们喊腰酸背痛,蒋霞萍依然活力满满。

  这还不算什么,连续70小时不睡觉、打好了样品再开车几百公里见客户,这些都成了那段时间的常态。身材娇小,却没什么能难倒她的。回忆那些创业的艰辛,蒋霞萍只总结了一句:“必须捆得起来,才能经得住打,你如果娇气,就垮了……”

40多岁的蒋霞萍

  2007年,经过十余年的艰苦创业,蒋霞萍所经营的服装企业已具规模。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劫难,却差点让她这些年的奋斗付之一炬。

  那一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还没有全面爆发,但蒋霞萍已经感受到了服装纺织业的冬天。此时,一个自称是美国的服装代理商找上门来,几十个集装箱的订单无疑是雪中送炭。但蒋霞萍不知道,迎接她的竟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跨国诈骗案。等集装箱发到美国,钱款却迟迟不见踪影,她才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8个月内10次往返美国,蒋霞萍发誓要找回属于自己的东西。因为公司此前一直为李昌钰的中心设计生产礼品服装,两人有过几面之缘,李昌钰此时也向她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众人的合力之下,蒋霞萍勇敢地从骗子那里夺回了货物,挽救了企业。但这还没完,被骗的企业太多,蒋霞萍看不下去了,下定决心要将骗子绳之以法:“被骗的很人都破产、跳楼了,只有我要追债到底!”

  她与另外两位知情人士共同建了一个博客名叫“三剑客”,专门揭发这场骗局。此外,她还用笔名“龙泉剑”在天涯论坛上发表了记录整件事来龙去脉的文章。好多受骗的人跑到下面留言,甚至把这里当成了“报案中心”,称她“龙大侠”!除了网上搜集资料,蒋霞萍还南下广州,北上天津、北京,然后是河南、山西,寻访全国各地的受害者,搜集证据,一追就是好几年。遗憾的是,最终,被骗的几十家企业中只有8家能提供详实资料,骗子终究成了“漏网之鱼”。

  即使现在听说那个骗子仍在行骗,蒋霞萍还是觉得难以释怀。李昌钰知道,妻子在寻求真相这件事上的那股韧劲儿,跟自己实在太像了,但还是劝她:“别着急,法网恢恢疏而不漏。你会看他被绳之以法的。”

  蒋霞萍是不可能不着急的。当时,她就很快找到了另一条路来伸张正义——以笔作剑。她以整个事件为原型,奋笔疾书,写就了80多万字、30集电视文学剧本《凤凰涅槃》。书里不仅讲了一个女企业家从创业到被骗又重生的故事,更将故事融入到了整个“大时代”背景之下,写成了“一代人”的史实记录。当然,作为在蒋霞萍美国追债时雪中送炭的李昌钰,也成为书中一个角色。

李昌钰与蒋霞萍早年照片(选自《凤凰涅盘》)

  2015年,蒋霞萍的新书第一版编辑完毕,编辑提醒她,应该请一位名人为书写篇序言,提高知名度。蒋霞萍一脸无辜:我不认识什么名人啊。编辑告诉她,书里的李博士就是全世界最大的名人啊!抱着试试看的态度,蒋霞萍通过邮件告知了李昌钰。没想到,李昌钰很快为书写了序。

  2016年4月作品再版时,出版方提出让蒋霞萍再“试试”请李昌钰来参加签售会,他又马上给予了答复。原本8月份没有大陆之行计划的他,决定提前回国。签售会现场,李昌钰甚至表态,如果《凤凰涅槃》有机会拍成电视剧,他本人愿意出演“李昌钰”这个角色。

2016年,李昌钰参加蒋霞萍的新书签售会。

  2017年7月,蒋霞萍得知李昌钰的夫人宋妙娟因病去世,难过极了。10多年来,他们夫妻总是在自己最需要的时候伸出援手,蒋霞萍对此一直铭记在心。送走相伴56载的妻子,李昌钰一定悲痛万分,蒋霞萍觉得是自己应该为他做点什么的时候了。于是,她拿起笔,以宋妙娟在天堂的感受写了一首小诗寄给李昌钰,希望能作为一份慰藉。

(向上滑动启阅)

(即使离开,我仍在你的天空)

推开窗户,

我是扑面而来的那阵清风,

轻抚你的面颊……

只为问一声:亲爱的,早!

灯下阅读,

我是你手边那杯淡淡清茶,

茶香飘过……

那是我在轻问:

亲爱的,你这一天可好?

你若远行,

我便化作满天的彩霞,

只要你抬头,

就能看见我在微笑……

你若安睡,

我便化作星辰走进你的梦里,

只要你抬手,

就能把我拥抱……

我的世界玫瑰遍地;

我的世界天使环绕;

我的世界鸟语花香;

我的世界岁月静好

……

亲爱的,

我只想对你说:

请别再为我流泪,

我,一切安好!

——霞萍 2017.8.18

  和美国追思会同步,蒋霞萍还在波兰发布了悼念李昌钰亡妻的文章“李宋妙娟夫人,我将永远怀念您”。

  一个月后,李昌钰来中国,他们如约再次见面了。身为一名作家,又是李昌钰的老朋友,蒋霞萍一直想为李昌钰写一部传记,更多地写写工作之外的神探。就这样,李昌钰身边多了一位企业家、作家兼传记撰写人。半年后,李昌钰还亲自为她设计了名片,职务是“特别助理”。

  蒋霞萍的处事态度一直是“宽容”,她记得生命中所有帮助过她的人,对“丑陋”的事情则选择视而不见。到李昌钰身边后,她发现李昌钰也是这样的人,虽然他的工作好像都是在跟灾难、谋杀打交道,但这并不影响他生活中对人热情善良、与世无争。“他是一个神一样的人物”,这是蒋霞萍对李昌钰的评价。

  去年圣诞节之前,李昌钰邀请蒋霞萍去美国过节。那是她第一次到李昌钰家中作客,但她觉得一点都不陌生。那个圣诞节,她和李昌钰的儿女、孙子、学生相处得十分愉快。一年后,两个有着共同脾气秉性、共同爱好的人自然而然走到了一起。

2018年春节前,蒋霞萍飞往美国前,在机场与家人告别。

  他们要一起做的事情很多。蒋霞萍要开始学英语,学李昌钰的处世之道。甚至在一些场合,她还会被推到台前,介绍自己。她要学习他的风格,那种一开口就带着诙谐幽默,能够鼓舞和感染所有人的样子。

  当然,蒋霞萍并不仅仅是以李昌钰“崇拜者”的身份守在他身边的。婚姻对于她来说,从来不是一个判断幸福与否的标准。“嫁给博士很幸福,我一个人也可以很幸福,值得嫁才能嫁。”

  现在要定居美国,她可能会因此中断写了一半的新作《漕邦天下》和《运河上的家》,要离开自己的儿女,离开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扬州,也要离开那个有着亭台楼榭、被叫做“霞苑”的家。她是不是后悔,谁也不知道,但沿着她一路走来的足迹,不难看出,她已经习惯了角色不断地转换,而且每次转身都华丽多姿。

  当我们改变不了世界,我们应该选择性地改变自己。就像蒋霞萍说的:“生活,顺势而为就好。”

  文章来源:重庆晨报

  2018年12月4日更新

 

 

 

 

 

「睡仙」陳摶的預知功能

 

  【2019年01月13日訊】古代修佛修道的人有一種奇特的修煉方法,那就是長時間睡覺,有的甚至可以睡上幾十年。五代至宋初,就有這樣一位嗜睡的修道人,名叫陳摶,人稱「陳摶老祖」或「睡仙」。他經常閉門睡臥,往往累月不起。

  史載,陳摶是亳州真源人。出生後就不能發聲。四五歲時,他在渦水岸邊遊戲玩耍,有青衣老婆婆給他哺乳,從此之後他就能說話了,而且日益聰穎。長大後,他讀經史百家,一見成誦,記憶力超強。但陳摶一心嚮往出世,於是散盡家財,遨遊山水間,其後聲名鵲起。

  五代後唐時,唐明宗親手書寫詔書請陳摶入宮。陳摶到後,長揖不拜。明宗待他卻愈加恭敬,並賜給他三個宮女服侍他。陳摶辭謝後離去,隱居在武當山九室岩修行,一共二十多年。此後他又移居到華山石洞中繼續修行,有時睡一百多天也不醒。一次,一個樵夫看到山谷裡有個死人,頭和臉上滿是土,仔細觀瞧,才認出是陳摶老祖。過了很長時間,陳摶醒轉過來,說道:「我正睡得酣暢,你為什麼要打擾我?」

  後周世宗喜好道士燒煉丹藥點化金銀的法術,聽說陳摶的道行後,就命人將其接到宮中住了一個多月。周世宗問其點化金銀的法術,陳摶回答道:「陛下為四海之主,應當以致力治國為念,怎麼留意黃白方術這樣的事情呢?」周世宗沒有責怪他,反而任命他為諫議大夫。陳摶辭謝離去。

  一天,陳摶騎驢正在華陰間遊歷,突然聽說宋太祖登基了,便拍掌大笑著說:「天下自此太平矣!」不久後,宋太祖兩次召見他,陳摶推辭道:「九重仙詔,休教丹鳳銜來,一片野心,已被白雲留住。」

  宋太祖過世後,宋太宗即位,亦召見陳摶。陳摶去見太宗,太宗對其禮遇有加。幾年後,陳摶再次來見太宗。太宗宰相宋琪等人說:「陳摶獨善其身,不為勢利所干擾,這就是所謂的世外隱士。陳摶在華山居住已經四十多年,估計他的年齡將近一百歲。陳摶自己說他經歷五代離亂之世,慶幸現在天下太平,所以來朝廷覲見。與他交談,很值得聽一聽他的想法。」

  於是宋琪等人問陳摶可否傳授修身養性的方法,陳摶說自己並沒有什麼方術可以傳授,他認為,「現在正是君臣上下同心同德、興起改革致力於治理天下的時候,努力修煉,沒有超出這個範圍的。」宋太宗深以為然,下詔為其賜號「希夷先生」,並賜給他一套紫衣,挽留他住在朝宮裡,命令官吏擴增修葺他所居住的雲台觀。幾個月後陳摶才離去。

  超強的預知功能

  如其他修煉人一樣,陳摶也具有超強的預知功能。明代《仙佛奇蹤》記述道,當初兵荒馬亂時,陳摶在路上看到一個逃難的婦人挑著兩個竹筐走過,筐內坐著兩個小孩,當老婦從他身邊經過時,他吟道:「莫道當今無天子,都將天子上擔挑」,那老婦便是宋太祖趙匡胤、宋太宗趙匡義的母親。後來,陳橋兵變,趙匡胤黃袍加身。

  還有一次,陳摶見太祖、太宗和後來的大臣趙普同遊長安城,在酒肆裡,趙普坐在太祖、太宗的右側,陳摶對趙普說道:「你不過是紫微垣(古代的帝星)上的一個小星星,怎麼敢坐在上座呢?」

  宋代《東都事略》中也記述了這樣一件事。宋太宗為選定皇太子,特意讓陳摶到各王府給皇子看相,再做最後的決定。陳摶的車經過壽王府門口就回去了,太宗問他為什麼,陳摶說:「壽王門衛皆將相,那就不用見王了。」壽王即是後來的宋真宗趙恆。

  《宋史》載,陳摶的齋室中有大瓢掛在牆壁上,道士賈休復心裡想要這個大瓢,陳摶旋即知道了他的意思,對賈休復說:「你來不是有其它事情,是想要我的大瓢而已。」於是叫侍者取瓢給賈休復。賈休復大為吃驚,認為陳摶是神仙。

  還有個叫郭沆的人,小時候居住在華陰,曾夜宿雲台觀。陳摶半夜叫他趕快回家,郭沆猶疑不決。過了一會兒,陳摶又說:「你可以不回去了。」第二天,郭沆回到家中得知,他的母親在那天半夜突然得心痛病幾乎死去,一頓飯的工夫又好了。

  令人稱奇的是,陳摶不僅可以預知他人之事,還可以預知自己離世的日子。端拱初年(公元988年),陳摶忽然對弟子賈德升說:「你可以在張超谷鑿石為室,我將要在那裡休息。」端拱二年秋天七月,石室鑿成,陳摶親自寫了幾百字作為奏表,奏表大略說:「我氣數將盡,聖朝難以依戀,隨後將在這個月二十二日化形於蓮花峰下張超谷中。」後果然如期離世,終年118歲。經過七天四肢身體還有餘溫。當時有五種顏色的彩雲掩蓋堵塞洞口,經月不散。

參考書目:

1. 《宋史‧陳摶傳》

2. 明洪應明《仙佛奇蹤》

3. 宋代《東都事略》

(責任編輯:張信燕)

 

 

 

  宇宙间的确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它就环绕在我们的周围。这种力量不可思议,超越了我们的思维和逻辑,它是宇宙的本源,是主宰万事万物的道体。

 

 

 

宇宙间的神秘力量 : 直觉

 

 

  你一定碰到过这样的事:突然想起一个多年未见的人,第二天就和他遇上了;突然想给一个人打电话,刚拿起电话时,对方却打来了电话;一天晚上突然做了一个梦,没过多久,梦中的情景便应验了;

  一个从不买彩票的人,突然冒出了想买彩票的念头,结果,就是这张彩票让他中了大奖;

  一个四处碰壁的人,突然感应到了什么,从此之后,如有神助一般,总是好运连连;

  不仅如此,你还一定听说过一些更为离奇的事,比如,林肯和肯尼迪这两位遇刺身亡的美国总统,他们的人生都有着一连串的巧合:

  林肯于1860 年当选美国总统,肯尼迪于1960 年当选美国总统,时隔100 年。

  林肯和肯尼迪在入主白宫期间各丧一子。

  林肯的总统秘书名叫肯尼迪,肯尼迪的总统秘书名叫林肯。

  两人的秘书事先都建议他们不要前往遇刺地点:福特戏院和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两人遇刺身亡时妻子均在身边,都是脑后中枪。

  两人遇刺身亡后都由副总统继任,继任者都是前参议员,都是南方人而且都姓詹森。

  两位继任的副总统安德鲁·詹森和林登·詹森分别出生于1808年和1908年,时隔100年。

  两名凶手的名字均由15 个字母组成。

  两名凶手分别出生于1839年和1939年,时隔100年。

  枪击林肯的凶手由戏院逃入仓库,枪击肯尼迪的凶手由仓库内的狙击点逃入戏院。

  两名凶手都在审判前遇害。

  林肯和肯尼迪都为推进公民权作出了贡献。

  两位总统的姓氏均由7个字母组成。

  面对这些看似偶然的事情,你是否在心里嘀咕:“真是神了,这到底是巧合,还是冥冥之中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左右着我们的命运?”

  无论你承认与否,人的一生都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巧合,而正是这些巧合才改变了我们行走的方向,决定了我们人生的命运。

  那么,究竟是谁刻意制造了这些巧合呢?

  为了彻底弄明白这个问题,我花费了长达20年的时间,采访了上千位各行各业的人士,阅读了大量的名人传记,研究了几千件巧合的案例。随着研究的深入,我越来越感到震惊,因为我发现:宇宙间的确存在着一种神秘的力量,它就环绕在我们的周围。

  这种力量不可思议,超越了我们的思维和逻辑,它是宇宙的本源,是主宰万事万物的道体。这种力量无处不在,如果我们心有灵犀,就能够随时随地接受其指引;倘若我们无视它的存在,对它浑然不知,就注定会遭遇厄运。

  在进行了认真的研究之后,我还发现了一个更为令人惊讶的秘密:凡是接受了这种力量指引的人,他们都有着光明的前程和辉煌的人生;凡是无视这种力量的人,不管他们付出了多少艰辛和努力,最后都只能是碌碌无为,平庸一生。

  千百年来,无数伟人的经历都毫无例外地证明了这一点。为什么威灵顿将军能在滑铁卢战役中打败拿破仑?就是因为他接收到了这种神秘力量的暗示。威灵顿曾经六次被拿破仑打败,第六次惨败后,心灰意冷的威灵顿逃到了一个山庄,躲进了一间破屋。

  就在他即将决定放弃之时,宇宙中的神秘力量出现了。威灵顿看见破屋的角落里,有一只蜘蛛正在努力地织网,它织了六次都失败了。

  威灵顿失败了六次,蜘蛛也失败了六次,多么神奇的巧合呀!

  威灵顿睁大了眼睛,显然,他从这个巧合中感受到宇宙神秘力量正在向他传递信息。他紧张地看着蜘蛛接下来的举动,只见那只蜘蛛并没有放弃,而是继续织网。第七次,终于在第七次,蜘蛛成功地织成了自己的网。看到这样的情景,威灵顿激动得热泪盈眶,他从蜘蛛的行为中获得了天启,接受了宇宙神秘力量的指引。从那以后,威灵顿便时来运转,他按照宇宙神秘力量的指引,在滑铁卢与拿破仑展开了第七次较量,最终彻底击败了拿破仑。

  哪怕是一个再普通的人,只要接受了宇宙神秘力量的指引,他都会变得杰出;而任何一位杰出之人的英明之举,都是因为他们领悟到了这种力量的暗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英国首相丘吉尔的厨师曾讲述了这样一件事:

  一天夜里,丘吉尔在唐宁街10 号的首相官邸举行宴会,如同过去无数个夜晚一样,一枚枚德国的炸弹在不远处爆炸开来,此起彼伏。作为英国的领袖,丘吉尔经常在这里举行宴会,从未表现出任何恐惧,也从不躲进防空洞内。但就在这次宴会举行到一半时,丘吉尔却突然走进了厨房,他神情严肃地命令所有厨师马上离开,直接躲进防空洞内。许多厨师都对首相的举动感到非常惊讶,因为这样的宴会已举行过多次,厨师们从未离开过厨房。一位厨师问道:“首相先生,出了什么事?为什么要我们离开这里?”

  丘吉尔大声回答道:“这是命令,立刻执行!”

  厨师们不情愿地服从了命令。然而,就在他们离开厨房几分钟后,一枚炸弹就落在了厨房的屋顶,厨房顿时被炸成了一片瓦砾。

  为什么丘吉尔突然要让厨师们离开厨房呢?

  事后,有人问他:“首相先生,难道您接到了情报人员的报告,说德国炸弹要来炸毁首相官邸的厨房?”

  丘吉尔回答说:“没有,也不可能,炸弹落在哪里,谁也不清楚。”因为那时还没有导弹,更没有卫星定位,炸弹只能随意飘落。

  “那您是如何知道的呢?”

   “直觉!”

  很明显,丘吉尔所谓的直觉,就是宇宙神秘力量的暗示,这种力量给他的潜意识传达了一个强烈的信息:厨房有危险,赶快让人离开那里!正是按照宇宙神秘力量的指引,他才让那些厨师们逃过了一劫。美国著名作家韦恩·戴尔博士说:“祷告是我们在向上帝说话,而直觉则是上帝在向我们说话。”

  直觉是宇宙神秘力量给人的一种昭示,听命于它,我们就拥有了超人的智慧。有了这种超人的智慧,小则改变个人的命运,大则改写人类的历史。

  为什么牛顿能发现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爱因斯坦能发现相对论?为什么许许多多伟人能在危急关头力挽狂澜?这一切皆因为他们通过各种方式接受了宇宙神秘力量的指引。正因如此,牛顿才相信上帝的存在,爱因斯坦才强调直觉的重要。

  记得有一次,有人问爱因斯坦:“请问,您是如何发现相对论的?”爱因斯坦回答道:“依靠直觉和想象!”言下之意,相对论的发现完全是来自于宇宙神秘力量的指引。爱因斯坦在其他场合也多次提到这一观点,他说:“人们之所以领悟不到宇宙的秘密,是因为他们习惯于将自己桎梏在眼见为实的牢笼里,不允许自己尽情想象,大胆假设,从而掩盖了直觉的光芒。”

  来源:时史文科

  2019年2月4日更新

 

 

 

 

 

 

《不做別人嘴巴的奴隸》

 

  有一天,佛陀行經一個村莊,一些前去找他的人對他說話很不客氣,甚至口出穢言。

  佛陀站在那裡仔細地、 靜靜地聽著, 然後說: “謝謝你們來找我, 不過我正趕路,下一村的人還在等我, 我必須趕過去。”

  “不過,等明天回來之後我會有較充裕的時間, 到時候如果你們還有什麼話想告訴我,再一起過來好嗎?”

  那些人簡直不敢相信他們耳朵所聽到的話,和眼前所看到的情景:這個人是怎麼回事?

  其中一個人問佛陀:“難道你沒有聽見我們說的話嗎?我們把你說得一無是處, 你卻沒有任何反應!”

  佛陀說:“假使你要的是我的反應, 那你來得太晚了,你應該十年前就來的,如果是那時的我,就會有所反應。

  但是, 這十年以來,我已經不再被別人的嘴巴所控制,我已經不再是別人嘴巴的奴隸,因為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據自己的意志與認知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的情緒在做反應。”

  是的!如果有人對你生氣, 那是「他的」問題; 如果他侮辱你, 那是「他的」問題;如果他粗暴無禮, 那仍是「他的」問題。

  因為他要怎麼說,怎麼做,那是「他的」修養。

  讓我們再重複一遍佛陀所說的:“我已經不再被別人的嘴巴所控制, 我已經不再是別人嘴巴的奴隸,因為我是自己的主人。我是根據自己的意志與認知在做事,而不是跟隨別人的情緒在做反應。”

  你自己是情緒的主人,而不是奴隸。

  2019年2月4日更新

 

 

 

 

 

 

“老了,全家人却盼望他早点死“

 

人的平均寿命是75年,

狗的平均寿命是13年,

牛的平均寿命是15年,

而这头牛为一个家任劳任怨耕耘了40年,

全家10个人却盼望它早点死。

9年前,

韩国上映了一部纪录片叫《牛铃之声》,

讲的是一个八旬老人与

相伴四十年老黄牛之间相互陪伴的故事。

导演李忠烈耗时三年跟拍,

拍成79分钟的纪录片,

一上映便口碑爆棚。

被誉为"在冷冻里看见绿色的温暖胶片",

200万人民币的拍摄成本,

却创下300万人观看,

1.2亿(人民币)票房,

揽获诸多大奖,

成为韩国历史上最成功的纪录片。

甚至韩国总统李明博亲自去影院观看,

接见导演李忠烈,

称赞《牛铃之声》唤起了过往社会的美好价值。

影片开始是一对年过八旬的

老夫妇在一座塔前跪拜,

为亡者祈祷,

妻子问:“你一定会伤心吧”,

老人沉默了一会说:“死都死了,别再说了”。

老人崔元均和农妇李三顺是一对生活在

韩国京北山区中的老夫妇,

年届耄耋的他们仍无法放下手中的活计,

终日往返小家和田地之间。

老人在8岁的时候因为针灸左脚坏死,

留下残疾,行动不便,

农活成为一大难题,

幸亏家里有一头黄牛常陪伴左右,

老人天天驾着牛车去田里劳作,

养活了家里的9个孩子。

春去秋来,烈日寒霜,

时间在重复中缓缓流淌,

眼看孩子们全都长大成人

走出村庄四散天涯。

老人却离不开这片土地,

离不开陪伴自己几十年的老牛,

老黄牛见证了自己从年少到迟暮,

从青丝到白发,

在老人心中老黄牛是朋友,

更是家人。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

老牛的四十年便是最深情的守候。

但老黄牛的寿命早就超过了生命的极限,

毛色斑驳,行动迟缓,

眼神浑浊,老态毕现,

兽医说:牛顶多还能活一年。

老人挤出个笑容回应道:“不,都不是真的。”

即使这个宣判早就在老人心里预演了千百遍,

他还是选择自欺欺人,

是不是我不信,就可以假装没发生。

他依旧像往日一样赶着牛车,

日出而作,日落而归,

即使老黄牛已经一步三颤随时都可能倒下,

老人依旧不愿让它停下来。

这种执念和倔强让人费解,

难道他不心疼老黄牛吗?

难道非要压榨它至死吗?

看似狠心的老人其实比任何人都疼爱老黄牛。

虽然老人每天把牛赶到稻田里,

其实牛只是在田埂上悠闲吃草,

而老人却跪在地上拔草,

用镰刀一点点收割。

当其他农户早就用机器取代传统农耕工具时,

他依然坚持亲力亲为,

因为怕机器收割太浪费。

尝过穷的人,最懂珍惜。

每次粮食丰收后,

就寄给远方的子女。

相较于老人的沉默寡言,

妻子则更显得喋喋不休,

常常因为世俗琐事抱怨。

因为吃醋抱怨:

“你对一头牛,比对我还好。”

“老牛跟错了人,

我嫁错了郎,我这辈子倒霉了。”

因为喂牛抱怨:

老人不买现成的饲料喂牛,

而是每天早上起来割草做饲料喂牛,

非常的麻烦费力。

因为不打农药抱怨:

为了保证草料的营养的无污染,

老人坚决不往田里喷洒农药,

别人打农药,

他马上给牛戴上笼头,

怕牛吃到毒草。

已经分不清养牛是为了劳作,

还是劳作是为了养牛。

可是老人却乐此不疲,

沉默寡言的老人每次谈起老黄牛,

都是一副神采飞扬的自豪样,

无神的眼睛都好似有了光彩。

一次老人睡着在牛车上,

是老黄牛一直把他平安的送到家,

路上遇到其他车还会躲车。

他们相依相伴走过了半生,

彼此默默相守。

 老人说:“对我来说,它比人更好,

虽然它不是人,不会说话”。

就连周围的人都说:

“这头牛,比你孩子还好。”

老人只能心酸地笑笑,

不去细思这句话背后的含义,

也不愿意去面对自己年老凄凉的余生。

妻子说:“没有这头牛,他大概早死了。” 

老黄牛已经颤颤巍巍了,

老人何尝不是步履蹒跚呢?

一人一牛都到了无力抗衡天命的年纪了,

病和痛全都找上门来,

就算医生已经警告老人不能再劳作了,

老人依然倔强地在清晨赶牛去田里。

他说:“人只要活着就得干活,除非我死。”

那份执拗和顽固让人不解,

直到他病情越发严重,

子女们终于穿的光鲜亮丽开着车回来了,

围坐在一起聊天吃饭。

老人默默地坐在一边,

孩子们絮絮叨叨, 

很热闹老人却越落寞,

明明是最亲近的家人,

中间却横亘着一条巨大的鸿沟。

老人一直没有说话,

直到听到妻子子女商量着

把老黄牛卖掉才有所动容,

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悲凉和无奈。

妻子说:“老牛都走不动路了,

没什么用了,不如卖了。”

明明在说牛,却听起来异常刺耳,

是啊,牛老了,没用了那就卖掉,

那人老了呢?没用了该怎么办?

难道也要被抛弃吗?

迫于子女和妻子的压力,

老人把老牛牵来牛市场,

但因为老牛实在太老了,

根本没有市场,

老人却“狮子大开口”开了一个天价,

引得围观的人嘲笑讥讽。

在牛贩子眼中,

牛只是一个劳动工具,

当牛失去了创造价值的能力之后,

便能随意抛弃。

而在老人心中,

这不是能用钱衡量的。

老黄牛或许也感受到了周围的一切,

眼睛里竟然掉下眼泪来,

印度教里说,

牛的眼睛里映射着整个世界。

就算它不会说话,

感情也是相通的,

那个眼泪像是一种被守护的感动,

也像一种受人嘲讽的委屈,

最懂老人的或许就是老黄牛,

因为他们有着相似的一生。

老人开的高价自然没有人肯买,

他正好有理由把牛牵回去。

我们或许明白了老人为什么始终不听劝阻,

就算年老也不愿意闲下来的原因。

因为他在与岁月作斗争,

他在证明自己并非无用,

唯有劳作才能让自己创造价值,

虽然天命不可违,却依然不服老。

对老黄牛也是如此对待,

如果老牛闲下来了,

那它很快就会死掉,

只有让它感受到存在,

才能坚持走下去,坚持活下去。

果然,

本来兽医预言只能活一年的老黄牛,

又活了三年,

直到第三年的冬天的某个早晨,

老黄牛倒在了牛棚没有起来,

任凭老人如何呼唤拖拽老黄牛也挣扎不起来。

生命就是这样,

就算是推迟,该来的还是得来,

人类从不具备与上天讨价还价的能力,

能做的也只能是各安天命。

老人最后抚摸着老黄牛的头,

给它梳理毛发,

剪断了老黄牛身上系了一辈子的铜铃和鼻环。

做最后的告别,

然后缓缓地说:“放心地去吧。”

老黄牛像了却了所有心愿一般,

闭上了眼睛。

 

铲土机里的土一点点覆盖在老牛身上,

逐渐全部掩埋,

老人在掩埋处撒上老牛生前爱喝的米酒,

今生,只能先送你到这里了。

 

失去老牛的老人身影越发单薄落寞,

让人心疼,

老人坐在枯树旁,

手里的牛铃被风吹得悠悠作响。

 

他在想什么?

或许会想到老牛为这个家庭奉献的一生,

或许会想到自己与老牛互相扶持的时光,

或许会想到自己繁忙的一生。

铃声远去,感动依旧。

 

整个纪录片没有华丽的场景,

没有强大的明星阵容,

没有深刻的台词,

只有朴素和真实的镜头,

平铺直叙的对白和真实感人的故事。

却打动了每个人的心。

 

李忠烈是韩国独立纪录片导演,

在拍这部纪录片之前,

因为事业失败,

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他正准备自杀。

 

拍完这部纪录片之后,

牛死了,他却活了,

他不仅救赎了自己,

也感动了整个韩国。

 

回想当年,

李忠烈感慨万分:

“老爷爷和牛,

像药一样治愈了我的自杀倾向。”

 

纪录片的结尾出现了这样一句话:

谨以此片献给所有牛只,

和为养育儿女受尽苦难的父亲。

 

很多人的父亲都是这样,

父爱如山,从来不说,

却始终默默地为你做好一切,

不邀功不抱怨,

爱得深沉又安静。

 

曾经的父亲是我们心中的超级英雄,

像钢铁巨人一般保护着我们,

但是他其实也会老,

他也有一副脆弱的血肉之躯,

他最需要的便是陪伴和关注,

最怕的便是情感抛弃和冷落,

因为人老了,感官会退化,

但情感却不会。

文章来源:

2019年2月5日更新

 

 

 

 

 

宜家创始人去世:永远坐经济舱的顶级富豪,谢谢您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导读:据法新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27日,宜家创始人英格瓦·费奥多·坎普拉德在瑞典斯莫兰家中安详辞世,享年91岁。

  消息一出,引发世界网友集体刷屏怀念。

  因为宜家,中国年轻人可以用一只iPhone手机的价格把租来的10平方米的小屋布置出家的温馨。也因为宜家,众多背井离乡的奋斗者,在出租屋里寻回了繁忙生活里的一丝慰藉。

  肉体终归尘土,而精神永垂不朽。谨以此文致敬英格瓦·费奥多·坎普拉德。

▲英格瓦·费奥多·坎普拉德(1926.3.30—2018.1.27)

  瑞典当地时间1月27日,宜家创始人英格瓦·费奥多·坎普拉德(Ingvar Feodor Kamprad)在瑞典斯莫兰省于睡梦中安详辞世,享年91岁。  

  宜家集团和宜家多个地区的官方Twitter都发布了相关消息,1月28日晚,宜家中国发布微博称:

  我们怀着非常沉痛的心情向大家宣告:2018年1月27日,宜家创始人,也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英格瓦·坎普拉德在家人的陪伴中于瑞典斯马兰的家中安详离世,享年91岁。

  坎普拉德个人助理、现任宜家CEO兼总裁Jesper Brodin所说:

  我们正在为失去一位创始人以及朋友而哀悼。他遗留下来的理念仍然影响着我们。他的伟大愿景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也将继续引导和激励我们前行。

  很多人认可他在商业方面的影响力,但更多人认为他的成就不仅于此。瑞典几位杰出的政治家就通过个人Twitter向坎普拉德致敬。

  瑞典外交大臣马戈·沃尔斯特罗姆表示:

  英格瓦·坎普拉德已经去世了。他将瑞典变成世界一流的国家,他是那个让瑞典走向世界的伟大企业家。

  瑞典中心党领袖安妮·洛夫 (Annie Loof)也提到坎普拉德对瑞典国家形象的提升,他说:

  改变人们生活的先驱,没有一个瑞典人像英格瓦·坎普拉德那样与瑞典有如此深刻的联系。

  01 从卖火柴的小男孩到世界隐形首富

  1926年,英格瓦·费奥多·坎普拉德(Ingvar Feodor Kamprad)出生在瑞典斯莫兰(Smaland)的一个小农场。他从小就在提倡勤俭节约、简朴务实的环境中长大,这种家教影响了他的一生。

▲约1932年,英格瓦·坎普拉德童年时于瑞典阿姆霍特和其妹妹合影。

  6 岁那年,童年的坎普拉德做起了向邻居售卖火柴的生意。他将火柴打成捆,放进一些便宜的袋子中,卖给邻居。后来,他用同样的方式卖过种子、钢笔、铅笔,还有鱼。

  1943 年,他创办了宜家(IKEA),公司名字由他的名字英格瓦(Ingvar)、坎普拉德(Kamprad)、所出生的农场埃姆瑞特(Elmtaryd)和儿时的家乡阿根纳瑞(Agunnaryd)的四个首字母组成。

  1947年,他开始买卖家具。1950年,坎普拉德开始为公司推出名为“宜家通讯”的商品目录册,以目录邮购的方式扩大公司的影响力。如今,这本目录册成为了如今累计印刷量已经是《圣经》三倍的宜家《家具指南》。

  20世纪50年代中期,供应商抱怨他销售的价格太过低廉,于是他决定自己设计和售卖家具。坎普拉德想出了一个新主意。他将家具分拆成几部分,并包装成一个个扁平的组装包,易于消费者购买和搬运,并可以自行组装。这就是著名的「可组装家具和平板包装」概念。

▲1960年,英格瓦·坎普拉德于测试实验室。

  这些家具方便购买,并且价格公道。扁平的组装包不仅占地小,还节省了不少仓储和运输的成本。坎普拉德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消费得起像这样具有现代风格的家具,而宜家正是为他们而来。

▲1967年,英格瓦·坎普拉德于瑞典阿姆霍特商场。

  20世纪70年代,在北欧经济危机的大环境下,宜家的生意依然迅猛增长。1973年,宜家首次打入北欧圈以外的瑞士市场,从此开始了世界征程。

  1975年,宜家家居率先进入香港市场,当时以「宜家家俬」之名开幕。1994年,台湾宜家家居成立。1998年,中国大陆第一间宜家在上海开业时,约有 8 万人热切地前往一睹它的风采。

▲宜家博物馆:倒置的家具——让你从空荡荡的房间变成五彩斑斓的家

  85 岁高龄时,他依旧到世界各地的宜家门店考察。他会假装普通顾客和店员交流,同时也会装作退休宜家员工来和顾客聊天。

▲2008年,英格瓦·坎普拉德和员工。

  目前,宜家在全球29个国家发展了超过 370 家门店,每年有超过 8.8 亿人走进宜家,年销售额高达 476 亿美元。坎普拉德达成了增长的梦想,而这不仅仅意味着挣更多的钱或卖掉更多的商品。

  02 永远只坐经济舱的顶级富豪

  2005年,坎普拉德的身价曾超越比尔盖茨,荣登全球首富。据 Bloomberg Billionaires Index 统计,目前坎普拉德的资产约为 587 亿美元(约合人民币 3792 亿元),在世界富豪榜上排名第八。

  不过,作为全球的顶级富豪之一,在个人生活中,他数十年如一日秉持着简朴务实的生活方式。

  据报道,坎普拉德会重复使用茶包、如需飞机出行只选经济舱、去到发展中国家才会理发、开 1993 年款的沃尔沃 240,还会打包餐厅里带独立包装的盐和胡椒,并鼓励宜家员工一定要双面用纸。

▲宜家博物馆Our story展区,坎普拉德告诫员工:「还有很多事情等着去做——迎接更加光明的未来」

  除了厉行节约,坎普拉德还坚持缩减成本、降低售价、减少浪费、提高顾客满意度。他将宜家的员工定义为合作者,鼓励他们在工作时不必西装革履,要享受工作,为顾客提供最好的服务,为公司节省每一笔开支。

  我刚开始做他的助理时,心里也在想“那个传说是真的吗?”一位勤奋的创业家,永远都只坐经济舱。

  但那是真的。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很早就已经做下的决定——他得为所有人带个好头。

  宜家CEO兼总裁Jesper Brodin 在采访中说道。

  03 「我的责任是为大多数人服务,永远都贴近普通人」

  我认为我的责任是为大多数人服务。但问题是,你要怎样才知道他们需要什么,要怎样去服务他们呢?

  我的答案是,永远都贴近普通人,因为打心底来说,我也是他们中的一员。

  ——2000年,坎普拉德在《福布斯》专访中谈道

  「永远贴近普通人」在全球宜家得到了充分的贯彻执行。

  1. 流程创新:让顾客自给自足

  每一名在宜家采买的顾客都好像是仓库管理员,他们挑选各自所需,集齐了所有的扁平组装包后,自行组装家具。这种做法不仅节约了成本,顾客也不会抱怨。顾客们在享受实惠的同时,也会发现组装家具带来的乐趣和挑战。

  2. 厉行勤俭创新

  很多人在创新过程中资源有限,所以更不能浪费。坎普拉德以身示范,坚持缩减成本、降低售价、减少浪费、提高顾客满意度。

  3. 保持个性、 坚持自己的文化

  尽管宜家是一个全球性品牌,但它具有鲜明的北欧特点。举例来说,宜家的所有商品在全球的名字是统一的。

  床的名字基本是挪威的地名,沙发的名字源自瑞典地名,桌子用的是芬兰地名,椅子和地毯则用的是丹麦地名。

▲宜家博物馆:坎普拉德当年的办公室

  除了家居产品,宜家也把北欧式的平等自由精神传播到各地。它满足了一大批人追求更幸福生活的愿望,更唤醒了人们对家庭回归的渴望。

  「房子是租来的,但生活不是。」

  因为宜家,中国年轻人可以用一只iPhone手机的价格把租来的10平方米的小屋布置出家的温馨。也因为宜家,众多背井离乡的奋斗者,在出租屋里寻回了繁忙生活里的一丝慰藉。

  肉体终归尘土,而精神永垂不朽。

  致敬英格瓦·坎普拉德先生,R.I.P。

  本文由 华章管理(ID:hzbook_gl)综合整理,部分内容摘编自《像开创者一样思考:伟大思想者和创新者的76堂商业课》,图片素材源自宜家(中国)官方微博及网络。  

2018年1月30日更新

 

 

 

 

 

宜家创始人去世,“隐形世界首富”,建立世界最大基金会,每年救助1亿多儿童, 他却穿二手衣服...

 

本文授权转自:益美传媒

(ID:YeeMedia)

宜家家居创始人Ingvar Kamprad先生

于当地时间1月27日于瑞典家中逝世

享年91岁

宜家集团和宜家多个地区的Twitter 帐号

都发布了相关消息或更换了头图

来纪念这位伟大的创始人

宜家集团在发布申明中称:

“Kamprad先生

是20世纪最伟大的企业家之一。”

坎普拉德出生于1926年3月30日

17岁时,他用父亲奖励的一笔资金

开创了宜家(IKEA)

 1950年和1956年他提出了

著名的可组装家具和平板包装概念

通过把家具分解成各种模块

提供非常易于购买者运送和搬运的扁平包装

并让购买者可以在家自己完成组装

这一创新的商业模式沿用了半个世纪

不仅让宜家成为世界领先的家居品牌

同时也改变了人们的居住生活方式

现如今的宜家

在全球49个国家和地区拥有403家分店

总销售额为383亿欧元(约合449亿美元)

作为IKEA(宜家)的掌舵者

坎普拉德在他执掌宜家70余年里

运用自己与生俱来的经济头脑

一手打造了宜家帝国

而自己也一跃成为世界隐形首富

但是他却是瑞典乃至全世界出了名的

“吝啬鬼”

节俭到让人怀疑

日常生活中穿二手旧衣服

.....

任谁第一次见到坎普拉德

都以为他只是在宜家工作的穷老汉

他没有时髦的服饰、昂贵的手表。日常装备是:一件褐色外套、一双磨损旧鞋、戴着一副老式眼镜。超市和二手跳蚤市场是他最常光顾的地方。

他工作时在宜家总部吃工作午餐,会从自己的钱包里掏出钞票付账。他喜欢喝酒,但不一定要贵重,一瓶廉价的威士忌能让他更加愉快。

他住的房子靠近日内瓦湖,周围风景优美,但是在建筑群中毫不起眼,据说这是他等到这片小区快售完时才以最优惠的价格买下的尾房。

他的专属座驾是20年不变的老式沃尔沃。

还不止这些,坎普拉德出差或度假总是选择票价最便宜的航空公司,而且绝不买商务舱。乘火车只坐二等车厢,住酒店要“经济实惠”。

他自己家中的家具,也多是从自家的大卖场中淘回的。不仅如此,在公司,坎普拉德对员工亦是要求严格,比如要求员工用纸的正反两面写字。“如果我开始追逐奢华的生活,那么只会让其他人跟风。作为领导者,树立榜样很重要,”他曾说到。

一次坎普拉德在斯德哥尔摩参加新闻发布会。他骄傲地向记者们出示他刚刚乘坐的地铁车票,而且,津津乐道于自己“享受了老年人优惠价”。

更让人惊异的是

坎普拉德甚至不愿意使用手机

他“小气鬼”的特质深入人心

可是作为世界上数一数二的富豪

他在宜家赚的钱究竟去了哪里?

正在所有人充满疑惑的时候

坎普拉德打造了世界上最大的慈善基金会!

实在是让人出乎意料~

20世纪70年代后期

坎普拉德在荷兰成立了宜家慈善基金会

从此

宜家的一切商业利润皆属于宜家基金会

他做起慈善来一掷千金,毫不吝啬

在他的号召下,2013年宜家基金会通过与联合国难民署向叙利亚难民捐赠了5万张宜家床垫。并和联合国难民署、难民住房机构一起共同开发太阳能照紧急避难屋。

当然喽!开发紧急避难屋也一定要遵循他朴素的生活理念,而后花大量人力开发出来的物品也真正做到了简单、方便、易安装。

只需要4个小时

就可以搭建出一间17.5平方米、

可容纳5个人、适合一个小型家庭生活

寿命12年的难民房

作为理财达人坎普拉德,基金会每一年的财政报告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每年他会根据基金会的运作情况调整未来的策略和方向。

拿13年为例

宜家14年发布的上一年年度报告显示

基金会在13年总计发放了9.06亿元的补助金

用于改善世界上最贫困国家儿童的家庭生活

该项补助金数额超过了宜家去年利润的3%

同比2012年增长了21%

资金发放范围已扩展到了35个国家 

 “2013年对我们来说是一段非常了不起的历程,通过捐赠资金的增加,我们发展了更多的合作伙伴,并以此来确保我们在2015年能够触及到1亿个儿童和他们的家庭,特别是生活在非洲的世界贫困国家的儿童“。坎普拉德说。

 

目前

宜家基金会在坎普拉德的领导下

已经与31个国际性非营利组织合作

并成为各国际机构的最大企业捐赠者

它们分别是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联合国难民署

拯救儿童组织

克林顿健康倡议

众筹组织KickStart

此后,坎普拉德还先后设立了各种公益基金,力所能及地帮助儿童和其他需要帮助的人们。他建立了以他母亲的名字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会,每到圣诞节的时候,宜家公司总部的员工们都会向这家基金会捐款。

甚至坎普拉德为了省钱

解雇了长年为他服务的理发师

因为

新聘的理发师每次只收取78元费用

比之前的理发师便宜几元钱

而他的行为也深深的影响了家人

他们都继承了坎普拉德家族的节俭

他们的言行举止简单化

他们同样严肃认真

并一直小心谨慎地保持低姿态

 

坎普拉德希望他的影响力

不仅仅只限于家人

宜家的工作人员、宜家产品的使用者

而是,希望大家

把追逐利润的商业动机

同永恒的人类社会理想结合在一起

2016年坎普拉德

拿出了宜家基金会30亿元

帮助受气候变化影响最大的人们

 

2013年

87岁的坎普拉德从宜家董事会卸任

他的小儿子Mathias Kamprad为董事会主席

然而进入暮年的坎普拉德

仍然是宜家的高级顾问和首席决策者

被问到是否会退休时,他这样说道

" 我要做的事情可太多了,没空去见上帝。"

如今91岁的坎普拉德操劳了一生

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但是他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却永不磨灭

他梦想为许多人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

而我们的承诺是把这个梦想继续下去

正如宜家首席执行官兼总裁Jesper Brodin所说

“我们正在为失去一位创始人以及朋友而哀悼。

他遗留下来的理念仍然影响着我们。

他的伟大愿景

为人们创造更美好的日常生活

也将继续引导和激励我们前行。”

2018年2月3日更新

 

 

 

 

 

 

 

精彩不容错过——意境·简忠威水彩画个展

 

关于  简忠威  

       水彩专业画家暨绘画艺术教育者。1990年辅仁大学应用美术系毕业,1998年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研究所西画创作组硕士。2013年首次登上法国水彩艺术杂誌,以十页篇幅专访,开始迈向国际水彩画坛。2015年为台湾首位获得美国水彩画协会AWS与美国全国水彩画协会NWS双重署名会员殊荣之水彩画家。作品近年获颁多次国际水彩奖项,并陆续登上国外各大水彩专业杂誌刊物专访。2015年开始受邀至大陆、香港、新加坡、俄罗斯、美国、义大利、加拿大、墨西哥、德国、土耳其、西班牙、英国、法国、比利时等世界各地十馀国举办二十多梯次的简忠威水彩高研班。

EXHIBITION INFORMATION   展览信息:

睽违2014年"形趣之境"个展四年后的成绩单:

"意境"---简忠威 2018 水彩画个展

终于要开始热身啦...不啰嗦,直接画重点 

精选2014~2018年简忠威一百张以上室内水彩创作、示范与户外写生精品完整呈现。

5月19日开幕当天同步发行,由大牌文化出版社出版,简忠威2018年最新画集--"意境",收录四年来简老师最经典的150余幅水彩作品与文章。

二场演讲,免费入场;知无不言,有问必答。

第一场,开幕演讲 :【 简忠威水彩--意在形趣】

5 月 19 日 (周六) 下午 2:00~ 3:30

第二场,经验分享 : 【我的国际水彩江湖之路】

5 月 26 日 (周六) 下午 2:00~ 3:30

展出地点:郭木生文教基金会美术中心, 台北市 和平东路一段 115 号 B2 

展览期间: 5 月 19 日 ~ 31 日,每日 9:00 AM ~ 6:00 PM (周一公休不开放)

欢迎分享,有缘者展场见!

简忠威 敬邀 2018.4.7

2014-2018之国际奖项

2014-2018之国际奖项:

2014《威尼斯之夜》入选美国全国水彩画会NWS第94届国际年展并获颁NWS署名会员资格。

2014《合掌村的雪景》荣获美国Artists Network Watermedia Showcase 2014年度大赛第一名。 

2015《走在阳光裡》荣获美国西北水彩画会NWWS第75届国际年展Foundation Award基金会奖。 

2015《八里左岸》入选美国水彩画协会AWS第148届国际年展,并荣获Alan R. Chiara纪念奖。

2015《北斗刚下过雨》荣获美国Artists Network Watermedia Showcase 2015年度大赛第二名。

2015 《威尼斯暮色》荣获中国深圳水彩双年展荣誉提名奖。

2015 连续三度入围美国AWS第149届国际年展,获颁AWS署名会员资格。

2016 《剑桥骑士》荣获英国RI第204届国际年展 The Matt Bruce RI Memorial Award 纪念奖。

2017 《莫斯科夜曲第三号》荣登美国Splash 18 水彩年鑑封面。

2017  《凝视》铅笔人物素描荣获美国肖像协会PSA第19届国际年展杰出奖。

2017 《最后的一道阳光依旧温暖》入选美国水彩画协会AWS第150届国际年展,荣获"Paul B. Remmey, AWS. Memorial Award"纪念奖。

2017  《九份意境》荣获美国Artists Network Watermedia Showcase 2017年度大赛第一名。

2018 《威尼斯暮色》荣获美国水彩画协会AWS第151届国际年展铜牌荣誉奖。

美国肖像学会PSA颁发杰出奖

获颁美国水彩协会AWS署名会员

2017年法国南部伊埃尔古镇的水彩高研班

2017年在广东下司古镇写生示范

在意大利奥斯塔古镇写生签名

2015年在莫斯科举行简忠威水彩高研班

水彩作品欣赏

简老师的作画步骤和日常写生

 

简忠威水彩套笔视频

文章来源:国际水彩艺术

2018年4月12日更新

 

 

 

 

这个40岁的女人跳芭蕾,优雅到骨子里!

 

新华社对谭元元的访谈

——一个征服西方芭蕾舞界的内地女孩

欣赏《遥不可及的爱》

谭元元用欧洲古典舞蹈,

表达中国情感的别样意境!

事实上,芭蕾几乎是每个女孩曾经的梦想。仪态优美,方寸之间都仿佛缠绕着优雅,足尖是力量和柔美的完美融合

 

所有热爱芭蕾舞的女孩,都会有一个偶像。有一个最初的目标,她就是——谭元元。 

 

有人评价她“美得不可方物”,也有人说“看了她,才知道什么是有气质”,还有人说“她骨子里散发着东方人的优雅和高贵”……

 

你们看到她“美得不可方物”,而我却看到:即便天赋超人,也要付出全身心的努力!

 

一个普通的中国女孩,只身走向了世界芭蕾舞台,并登上了巅峰处,囊括了芭蕾舞演员向往的所有国际大奖,成为了全球华人的骄傲,让世界认识了这张精致的东方面孔。

 

美国艺术总监评价她:“她的才华超越了肤色和种族,她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全方位世界级舞蹈家”;俄罗斯艺术总监说:“她是天上坠落在人间的璀璨明星,闪耀着全世界”。

 

 2001年,她便被日本《舞蹈》杂志评为20世纪全世界101位杰出芭蕾舞艺术家之一,而如今可以排进世界前10名;2004年,她被美国著名杂志《时代周刊》评为“亚洲英雄”,并登上杂志封面;2013年获评美国《舞蹈杂志》56届年度终身成就奖;2014年荣获英国国家舞蹈大奖桂冠;2015年获得凤凰卫视“影响世界华人大奖”。

 

谭元元11岁开始学习芭蕾,14岁第一次正式登台,年仅15岁便站在了法国巴黎国际芭蕾舞蹈大赛的舞台上,凭借精湛的舞技,斩获此次大赛上中国唯一金奖,获得了所有评委给出的满分,包括俄罗斯芭蕾舞大师乌兰诺娃。

 

18岁的谭元元连跳两级,成为美国三大芭蕾舞团之一的旧金山芭蕾舞团最年轻的独舞演员。3年后,便成为该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首席演员,至今仍是世界顶级芭蕾舞团中唯一的华人首席演员。

 

如今的她,美成了自己最好的样子,越发光彩照人。让人不禁感慨,40岁还这么精致的谭元元,得有多大的毅力?

梳理她的资料,她老师早年的一句话让我印象格外深刻:即便天赋超人,也要付出全身心的努力。她真正诠释了勤奋才是成功最便捷的通道,现实版的“欲戴王冠,必承其重”。

 

是的!她天赋超人,为舞蹈而生,身为亚洲人,身材比例却超过欧洲人,身高166,女舞蹈演员一般下身要比上身长至少11.5公分而谭元元却是13.5公分。一般人下身比上身长七八公分或更少,上身从第二根脊椎骨一直到臀围线,然后下身是从臀围线一直量到脚后跟。也就是脖子处第二个骨头一直到屁股凹进去的地方,然后再从屁股凹进去的地方到脚后跟。

除了身材纤细,芭蕾舞演员还要长脖子、巴掌脸、弯脚弓,这些谭元元都具备。

 

但她也经历了我们所有人都可能经历的:身体并不完美,如第二个脚趾很长;父母期待不一样;班里的后进生;自卑、胆怯、打退堂鼓;同伴的嫉妒、质疑甚至耍手段,在即将出场时把她的舞鞋偷走;远在异国他乡感到孤独……整日陪伴她的是满身的汗水和一双双跳破的舞鞋。

 

即便有舞蹈天赋,谭元元能有今天的成就,也是克服无数困难,靠汗水和努力积累起来的。即使如今已名誉天下,她依旧格外努力,外出旅游首要考虑的就是周边是否有练功房。有天赋不可怕,可怕的是有天赋的人比你还努力!

 

从专业成绩吊车尾,被老师每天骂哭的芭蕾差生,成为为如今的世界级舞者,谭元元为了自己5岁时惊鸿一瞥的梦想,奋斗了30多年。

 深夜无人,孤独的练功房

激烈的竞争,同行的排挤

 累到不行只能自己躲起来哭

比别人晚入学一年,除了身体条件好

专业课天天被骂

 

每天保证3小时以上的训练,

最长要跳舞12个小时

每到一个城市,

第一个就是找练功房

为了一个机会,

她熬夜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身上的每一个部位

几乎都受过伤

脚更是严重变形

一个这么美丽的女人

竟然从不曾穿过凉鞋

曾经被同行拿走了舞鞋,

她不得不穿着

不够合脚的舞鞋跳完整场。

鞋子中被放刀片,碎玻璃,

也不只是电影中才有的故事。

 

旧芭83周年芭蕾演出季第一套节目首演!谭元元 一口气要跳两个节目,真的很辛苦,足尖鞋都跳烂了··

 

 芭蕾编导大师约翰·诺伊梅尔则高度称赞谭元元, “她把我的魂都跳出来了。”

 

父母用一枚五分硬币决定了她的人生方向,正面代表母亲意见学跳舞,反面代表父亲,结果母亲赢了!做出决定后,父亲也开始全力支持。

 

即便身材绝佳,天资聪颖,刚进舞蹈学校还是成了后进生,很多舞步和动作都跟不上,此时的她充满自卑,每天哭鼻子,是角落里的丑小鸭。

 

幸运的是遇到了好老师,国内著名的芭蕾舞老师陈家年和林美芳夫妇认识谭元元后,深信她是一颗值得培养的好苗子,可以成为明星,便作为重点对象倾注心血培养。也正因为老师的严要求、高标准,谭元元一步步走向了世界,攀登上了巅峰!

 

她并没有宛如少女,但轻盈灵动;她也没有像时下哪个美人,就是一个骄傲的自己。形容一个美人,合该这样说,“她美成了自己最好的样子”。

 

美人在骨不在皮,

岁月会给容颜打折,

却会给骨子里的气质加分。

优雅,不会老。

来源:舞蹈网

2018年4月12日更新

 

 

 

 

北大传奇天才去美国深造,竟在海外一蹶不振,沦落20多年!如今的他却因这件事震惊了全世界!

 

他天赋过人,记忆力超群,

他曾是北大的传奇天才,

为专门培养他,

北大还把他送到美国深造。

可这个天之骄子,

却在美国从此一蹶不振,

沦落到四处蹭饭,送外卖、端盘子

……

而30年后的今天,他却用一件事,

就轰动震惊了整个世界!

他,就是张益唐

1955年他出生在上海,

父亲是电气工程系教授,

母亲在机关工作。

他从小就爱看书,有过目不忘的本事,

4岁就能熟练背出100多个国家的首都,

历朝历代的年号和皇帝,

大字还没识几个,

就连问带猜看完了《西游记》等原著。

然而由于身处那个年代,

他的求学之路十分坎坷。

1959年,他的家庭遭受沈重打擊,

母親精神崩潰,無法照顧他,

便將他送到外婆家。

8歲時,外婆給了他壹些零花錢,

在小夥伴眼裏,他簡直是奇葩,

不買零食也不買玩具,

而是買了壹本《十萬個為什麽》。

書中提到了幾個世界級的數學難題,

而書中最後壹段的內容是:

“看來這些問題,

還要留給未來的數學家去解決,

讀者們努力吧。”

当时的他可能怎么也没想到,

这个“未来的数学家”,就是自己!

《十萬個為什麽》引發了,

他對數學的強烈興趣,

9歲時,他就驚奇地,

自己證出了“勾股定理”。

1966年,他被接回北京,

他不顧壹切,認真鉆研數學。

1970年,他和母親被下放五七幹校,

後來,大學制度被取消,

他只能去北京壹家鎖具廠當工人,

直到1978年,全國恢復高考,

他欣喜若狂,廢寢忘食地,

自學數學和物理,

不久后,就以优异成绩,

一脚迈进了中国顶级学府,

北京大学的大门。

他是北大的風雲人物,

因為他實在是太天才了,

同學王小東誰都不服,唯獨服他:

“在我心裏,張益唐是唯壹壹個,

數學天分比我高的。”

崇拜他的姑娘從學校南門排到了北門。

张益唐靠前第二排,左手边第二个

之后,他又跟随著名数论专家潘承彪,

在北大读了3年硕士。

而时任北大数学系主任的丁石孙,

对他欣赏已久,1984年,

第一时间就推荐他去美国留学。

丁石孙

然后他就一个小箱子,一个挎包,

一双木头筷子,还有一本《古文观止》,

带着简单的行李和雄心壮志,

就踏上了去往美国的飞机。

可他万万没想到,此行,

非但没让他在学业上再攀高峰,

反而让他沦落到送外卖、端盘子!

他的興趣是數論,可現代數學中,

數論沒什麽實際用處,

代數幾何卻屬於應用數學。

丁石孫希望他出國能學代數幾何,

成為有利於中國發展的實用性人才。

為國家利益,他毅然放棄了個人興趣,

進入美國普渡大學後,轉到代數幾何方向,

雖不是自己真正的興趣,

可他仍全心全意投入學習,

絲毫不理會異國他鄉的陌生與疾苦,

只為有朝壹日學有所成。

他的导师是美籍台裔教授莫宗坚,

他跟随这位导师虚心学习,

还告诉导师,自己准备把“雅可比猜想”,

作为博士论文,莫宗坚感到很惊讶,

这是数学界的著名难题,

因为这个猜想的棘手程度,

曾在世界数学界被形容为:

“一个灾难性的问题”,

而他一个初出茅庐的中国学生,

又有什么能耐?

美籍台裔数学家莫宗坚

而万万没想到,短短两年时间,

他就完成了博士论文,

成功的证明了著名难题“雅可比猜想”!

可那时他的证明是建立在,

导师莫宗坚的一个研究成果之上,

当全世界的数学家们,

蜂拥而上研究他的论文时,

却发现了他的导师莫宗坚的研究有误。

他虽是两年就完成了博士论文,

可这样的得罪导师的结果,

却是让他几乎无法毕业。

普渡大學規定博士生學制最長到七年,

他就苦等到第七年,終於獲得了博士學位。

可事情還沒完,

導師莫宗堅雖認可他“十分出色的論文答辯”,

卻拒絕為他書寫工作推薦信。

而在美國博士畢業,

得不到導師的推薦信,

他根本就無法在學術界立足,

更不可能有任何研究機構願意錄用他。

壹個天才,

僅僅因為導師的壹封推薦信,

才華無處施展,以至於漂泊半生!

之後為在美國活下去,

他不得不另謀出路,

他的壹個朋友,

開了壹家Subway連鎖快餐廳,

知道他的困境後,主動邀請他去幫忙。

之後他不僅在餐廳遞盤子、洗碗,

還做過快遞小哥,在汽車旅館當過小工,

沒有固定工作和收入,溫飽都是問題,

常常窮到兜裏摸不出壹分錢,

只能借住在朋友家的地下室,

過得極其落魄。

朋友說:

“他的才華壹直沒有被很多人認識到,

甚至很多朋友還瞧不起他,

覺得他到處漂流,甚至到處蹭飯,

對他相當過分,常常冷嘲熱諷。

那時他非常低落的時候,

丁石孫教授竭力邀請他回北大,

可他覺得以這個狀態回去,

不是自己想要的結果,

而拒絕了丁石孫校長,

這個決定他後來壹直沒有解釋過,

但是熟悉他的人都看得出來,

他是在爭壹口氣。

张益唐与好友,哲学家胡平

尽管生活困顿,他却始终,

没有放弃对数学的思考,

其实以他的天才,

研究实际点的可以赚钱的门道,

肯定也能成功,

可他怎么也放不下数学,

就这样的生活状态,

一晃七年过去了。

1999年,當時在美國Intel實驗室,

他北大的師弟唐樸祁找到他,

向他請教壹個壹直被困擾的數學問題。

而僅僅三個星期後,他就解決了,

唐樸祁驚訝的說:天才果然還是天才!

他已經離開學術界七年,

怎麽在數學上還有如此強大的實力,

這樣的才華不應該被埋沒啊。

實在看不下去的唐樸祁,

和另壹位北大校友,

合力為他在新罕布什爾大學,

謀得了壹份臨時講師的工作。

之後的他,在學校裏,

是沒有正規編制的臨時工,

隨時面臨著再失業的風險,

可他憑借出色的教學才華,

在這所學校穩穩站住了腳跟,

盡管他平時沈默寡言,

但講學卻極為幽默,

他的熱情都在數學上,

他的人氣在教師中是最高的。

除了教学,

他还常和学生们说:

我不相信金钱是成功唯一的选择标准。

也许,我们可以挣很多钱,

但赚钱赚多了并不一定就等于说,

你的人生就确实有意义。

所以,如果我们是有志于做学问的话,

我建议你不要轻易放弃你的理想。

他是这样去说,也是这样去做的,

他自己就从未放弃过理想,

而为了理想,他也一直坚守着孤独。

直到48歲,他才和壹個華裔姑娘結了婚,

但是婚後他們也不常在壹起,

因為他需要壹種孤獨的思考空間,

她不理解他的數學研究,但理解他這個人,

她能做的就是默默支持,不去妨礙他。

那段时间,他每次授课完毕,

就一头钻进自己的数学世界遨游,

开始研究起了世纪难题:

孪生素数猜想。

孪生素数的问题,已有约200年历史,

1900年,德國數學家大衛•希爾伯特,

提出了23個最重要的數學問題,

而和孿生素數猜想壹起被提出的,

是著名的“哥德巴赫猜想”和“黎曼猜想”,

可見孿生素數猜想的地位。

盡管兩百多年來,有無數學者多次努力,

可直到2011年,

關於孿生素數猜想的研究,

仍沒取得任何進展。

甚至有當代學者覺得,

有生之年可能都看不到這個答案了。

可他偏偏想攻克这个不可能,

人无癖,便无趣,

人无癖,就活得百无聊赖,

人有癖,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

物我两忘,不是高人,就是妙人,

而他既是高人,也是妙人!

张益唐的孪生素数猜想稿纸

2012年7月3日,

他前往科羅拉多州拜訪朋友齊雅格,

順便為其兒子輔導數學功課。

授課之余,朋友讓他小憩壹會,

他就到住所後院散步,後院裏有兩株樹,

不時會有小鹿來樹蔭下納涼,

他就抽著煙等著,看能不能等到梅花鹿。

没想到,鹿没来,

他酝酿半生的灵感却来了!

为他直接打开了孪生素数的大门。

之后,他用几个月的时间,

一口气完成了《素数间的有界距离》。

2013年4月17日,

他把论文提交给了《数学年刊》,

而他的文章直接到了,

当今顶级的解析数论专家,

亨里克·伊万尼茨那里审核。

而伊萬尼茨第壹眼看到這篇論文時,

第壹反應是:“這不可能對”,

但之後又拿起來說:

“這不像胡說八道。”

接下去的壹個禮拜,

伊萬尼茨不斷看這篇論文,

不斷地說:

他有非常,非常,非常好的想法。

第二個禮拜,伊萬尼茨終於,

完全看懂了他的思路。

第三個禮拜,伊萬尼茨開始,

給論文逐字逐句地挑毛病。

最終,這位世界頂級數論專家,

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这项研究是一流的,

我彻底地研究过发现,

连一个小瑕疵都没有。

还对《数学年刊》表示:

我很高兴地强烈推荐,

贵刊接受并发表此论文。

而他的这项研究,

究竟有多逆天呢?

諾丁漢大學物理教師安東尼奧·帕蒂拉,

舉了個有趣的例子:

假如在素數王國裏,

素數只能找鄰近的同類結婚,

那3、5、7、11這種小素數,

找對象都很容易。

但是素數越大,對象就越難找。

但是根據張益唐的發現,

素數和下壹個素數的距離,

應該小於或等於七千萬。

孤獨的數字不會持續孤獨下去,

總有另壹個素數與之匹配。

換言之,對於“大齡光棍”素數來說,

七千萬步之內,必有芳草。

他研究成果就是成功把,

大海撈針的力氣活,

縮短到在水塘裏撈針,

而他給出的方法還可以,

把水塘撈針輕松變為,遊泳池裏撈針,

也許最後變成在碗裏撈針還需要壹些時間,

但這已經是指日可待,

光是給出了這壹偉大框架就已經是,

讓全世界數學家瞠目結舌的壯舉了!

《数学年刊》地位权威,审稿严格,

交上去的稿件几个月后,

甚至几年后才刊登都是常事。

可他的论文仅仅3个星期就被采纳了,

《数学年刊》创刊130年来,

最快接受论文的纪录诞生了!

令国际数学界更为震惊的是,

当他们找到这篇论文的作者时,

他居然是在一所不太知名的大学里,

担任临时讲师,籍籍无名,

而且他甚至几乎没发表过专业论文。

可就是這樣壹個世界數學界,

幾乎都沒人知道的中國人,

他的證明,被認為可能超過,

數學家陳景潤的“1+2”證明,

短短數月間,他就幾乎拿遍了,

數學領域的所有榮譽。

《自然》、《科學美國人》等主流媒體,

紛紛爭搶報道他的重大發現。

5月20日,

《紐約時報》大篇幅報道了他:

“這壹工作很深邃,結論非常深刻。”

5月22日,

老牌英國報紙《衛報》刊登文章,

文章標題是:

鮮為人知的教授在折磨了,

數世紀數學精英的大問題上,邁進了壹大步。

印度主流報紙甚至把他,

與印度歷史上最偉大的,

天才數學家拉馬努金相媲美。

虽然他在数学领域的专业贡献,

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很远距离,

可他却为中国在世界学术领域,

插上了一面国旗,

证明了中国数学家的能力与成就。

那时已年近60的他,

在沉寂三十年后,终于名扬世界,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而当他得知自己论文,

被《数学年刊》刊登的消息后,

一向低调的他没有告诉任何好友,

只是给妻子打了个电话,说:

“你最近留意一下媒体和报纸,

也许会看到我的名字。”

妻子说:

“你喝多了吧?又胡说什么?”

直到网上铺天盖都是他的消息时,

他的妻子又吃惊又欣喜,

急忙给他打电话,可爱地说:

既然出了名,记得把头发梳好。

2014年,他獲瑞典皇家科學院,

瑞典皇家音樂學院,

瑞典皇家藝術學院聯合設立的,

Rolf Schock獎中的數學獎。

同年8月,在韓國首爾的國際數學家大會上,

他獲邀請在閉幕式前作全會壹小時邀請報告。

9月,又獲得麥克阿瑟天才獎。

並得到美國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

訪問學者的邀請,被直接聘為正教授。

张益唐北大演讲视频:没有太多技巧,甚至有点拘谨

可功成名就后,

吃尽半生苦头的他,

却还是一如既往地低调。

他閉口不談當年和導師的過往,

即使對最親密的朋友也三緘其口,

每每有人提起,他就會說:

這個事情都過去了,我不想談。

芝加哥大學數學教授見到他後,

對他印象十分深刻:

我印象裏他非常內向,

可能大多數數學家對拿獎的事,

都非常低調,但他看上去實在太低調了,

好像得獎對他壹點影響都沒有。”

紐約大學理工學院教授楊鼎參加過,

三次他的報告會,楊鼎說:

妳以為妳會看到壹個想顯示,

自己有多麽聰明的這麽壹個人,

但張益唐在他無比出色的報告會上,

壹點都沒顯擺過什麽。

另壹位哈佛的教授Barry Mazur說:

自己完全被張益唐所表現出的,

堅韌和勇敢獨立的樣子震撼了。

之后功成名就的他回国,

这一晃已经20年过去了,

回国的时候,领事馆的人质问他:

为什么不回国?

极少生气的他,拂袖而去,

他直率的说:如果回国,

可能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

世俗压力太大了,你躲不开的,

你要不出论文,你就会怎么样怎么样,

我自己可以沉住气,我不要这些东西,

但你的家人、亲朋好友不答应,

在美国就没有这个问题,

我欣赏美国的地方是,

无论你在一个快餐店打工,

还是在一个超级市场收钱,没有人看不起你。

他是很怕人际关系,

尽量不去参与这些东西。

数学这个东西,本来就是最纯净的。

现在的他还远没有止步,

又马不停蹄地研究起其他世界难题来。

可能几十年才顿悟,也可能一生无解,

但他不在乎,因为他向来把,

“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作为自己的座右铭。

他从不关心金钱和荣誉,

只喜欢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一心一意,

沉迷在自己的兴趣里,

这,就是他最大的幸福。

有人曾问他:“如果你出不来,

是不是觉得一生就毁掉了?”

他却回答:

“我觉得没什么,我活得好好的。”

没有人能像他这样,

淡定地面对不公平的境遇,

也没有人能像他那样,蛰伏几十年,

在无人理解,不受认可下,

然后一夜之间成为传奇!

这一切都源于他的天赋与热爱,

可更是源于他的执着与坚持,

天赋可以承担短暂的精彩,

可唯有坚持才能赋予永恒。

他是当今中国最励志传奇的人物,

无论处于何种境地,

他都能处之泰然,不改其志!

这不仅是极大的正能量,

更是对当今中国浮躁学术界的一种鞭策!

张益唐,这样的数学家,

真是值得我们为他点赞!

视频:重生的数学家张益唐

文章来源:史事挖掘机

2018年1月15日更新

 

 

 

 

柯洁惜败阿尔法狗!站在人工智能世界巅峰的,竟是曾经的中国女清洁工、洗衣妹……

 

 

大家还记得去年,

那场震撼世界的人机大战吗?

谷歌人工智能阿尔法狗,

打败了韩国围棋九段大师李世石。

这场经典之战让全世界,

都看到了人工智能的威力。

而就在这两天,

谷歌中国和中国棋院又宣布,

5月23号将在浙江乌镇举办围棋挑战赛,

这一次,阿尔法狗的对手,

是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棋手柯洁。

他们将大战三百回合,

再次上演震撼的人机大战。

刚刚传来最新消息:经历了4个多小时的比赛,柯洁对阵AlphaGo首局战罢。AlphaGo执白1/4子战胜目前等级分排名世界第一的中国棋手柯洁九段。另外两场比赛将于本月25日和27日进行。

截至目前,AlphaGo对战人类的战绩为70胜1负。

人工智能,现在无疑,

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可是你无论如何也想不到,

今天站在人工智能世界巅峰的,

竟是曾经的一个清洁工、洗衣妹……

而今天她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的终身教授,

是让所有美国人都膜拜的超级偶像!

她,就是李飞飞

1976年,李飞飞生于北京,

父母是知识分子,但思想开明乐观。

而她自幼成绩优异,

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追求真理,

小小年纪就已经开始,

在思考宇宙的起源,生命的意义。

16岁,是她人生命运的转折点,

这一年,父母带着她到美国生活。

刚到美国时,因为全家都不会说英语,

因此,原本想当工程师的父亲,

只能去做相机修理工作,

母亲则去当了一名收银员。

和那些生在美国的孩子不同,

她的英语不流利,中式英语让她,

在美国社会也无法左右逢源,

她和父母一起经历着,

在异国他乡打拼的心酸。

当她来到美国时,正值高中阶段,

已经错过了学习英语的最佳年龄,

那时在高中距离美国高考,

也只剩两年的时间了,

这意味着她要在短短两年时间里,

追赶别人的英语,成绩还得优秀到,

能拿奖学金申请美国大学才行,

不然她家根本付不起大学学费。

她所能做的只能是比所有人更勤奋,

整整两年时间,她晚睡早起,

付出了比美国孩子多百倍的努力,

为减轻家里负担,她还在学习之余,

跑去当服务员、清洁工……

做经常受气,工资少得可怜的零工。

在边打工边读书的情况下,

没想到,最终她的高考成绩,

竟优秀到任何一所美国大学随便挑。

面对美国各大名校的强烈邀请,

她选择了普林斯顿大学。

中国女孩考入美国名校的事情,

在当地引起巨大反响,名噪一时。

有美国报纸甚至特地刊载了她的故事,

标题就是:“美国梦”成真了!

尽管进入了世界一流名校,

可她家仍是一贫如洗,

她实在太心疼父母,用奖学金,

帮父母开了一家干洗店,

好让他们能有更稳定的收入。

平日里,她在大学专心苦读,

周末,她就赶回家帮忙洗衣服。

她的大学时光就是在学校,

和洗衣店间不停奔波劳累度过的。

虽身在美国,她怀的却是颗中国心。

1997年,张纯如的一本,

《南京暴行:被遗忘的大屠杀》,

彻底揭露了日军罪行,

可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此保持缄默。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段历史,

她勇敢地站了出来,

在大学里组织研讨会,

她也因此和张纯如成了好朋友。

1999年,她保持学霸姿态,

又以最高荣誉从普林斯顿的本科毕业。

当时正值大牛市,华尔街的金融人士,

在全世界都可以横着走。

出色的她也收到铺天盖地的邀请,

随便一个工作都是数十万美元的年薪。

面对能彻底改变命运的机会,

她却犹豫了,如果她接受这些工作,

就能立刻让父母过上好日子,

可她的梦想,不在华尔街,

她想去追求知识和真理。

她说:人生最难的不就是,

如何发挥我们自己的潜力,

既要担待得起生活的责任,

又要对得起自己的梦想吗?

在开明父母的支持下,

在其他人都早早成为上流社会精英时,

她却逆流而行,一头扎进中国的西藏。

用整整一年的时间研究藏医,

去寻找真理定义和科学的哲学思维。

从西藏回到美国后,

她又做了一个疯狂的决定。

她选择读博士,读的专业,

竟是当时非常冷门的人工智能,

这个专业在当时并不受学生欢迎,

研究成果少,研究的资金也不足,

最困难时,她一度想通过洗衣店,

来筹集实验资金。

而且做这个研究的都是男性,

她作为一个女人,

更何况是一个中国女人,

可想而知有多么不容易。

而那时,

母亲又患上癌症,有中风迹象。

面对梦想和生活的双重压力,

她硬是咬咬牙挺了过去,

她坦言,如果再来一遍,

她都不相信自己还能做到这一切。

命运不会亏待任何一个,

既努力而又有才华的人!

数十年如一日地泡在实验室,

33岁的她终于迎来了梦想的曙光。

她获得了美国斯坦福大学终身教授的职位,

她不仅是斯坦福AI实验室唯一的女性,

也是美国大学计算机系最年轻的教授,

现在的她是斯坦福人工智能实验室总负责人。

常年待在枯燥的实验室里,

让她感觉和世界有些脱节。

但她毫不在意,她说:

热闹是他们的,我什么也不多想。

我做研究的心得就是,

眼睛看到的前方应该是空旷的,

如果你眼睛看到的前方是热闹的,

那这个方向就不是最好的研究方向,

科学家是最不能跟风、追求时尚的,

科学家一定是追求,

原则性和原创性的。

如同坚固的钢,在烈火中燃烧、

在高度冷却中炼成。

她在梦想中燃烧,在孤独中冷却,

也成为了坚不可摧的钢。

她在世界顶级计算机期刊上,

发表了超过100篇的学术论文,

还发起了ImageNet计划,

ImageNet是目前全世界,

最大的带有标记的图片数据库。

她还组织了一年一度的ImageNet挑战赛,

邀请谷歌等科技巨头参赛,

促进图像识别和人工智能领域的交流。

她还先后获得了: 

微软学者新星奖以及谷歌研究奖、

NSF杰出青年奖、

斯隆研究奖计算机科学奖、

雅虎实验室学者奖、 IBM 学者奖、

入选2015年“全球百大思想者”……

许多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研究者,

平时谁也不服谁,可谈起李飞飞,

都不约而同将她视作女神,

因为如果没有她,

世界人工智能不知要倒退多少年。

她用十多年的孤独,

彻底改变了一个领域,

成了全球十大顶级科学家之一,

也成了让美国人崇拜的传奇女性。

现在,她已加盟谷歌,

是谷歌机器学习的全球掌门人。

但她仍坚持在斯坦福大学任教。

在美国每7年,教授可以休一次大假,

她却连续教学12年没休过假。

她说:

“作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者之一,

培养技术人才,是我的夙愿和使命。”

在她之前,人工智能领域,

几乎所有的工作人员都是男性,

她出现后,为该领域,

培养出了一大批女性。

之所以努力培养女学生,

是因为她意识到,人工智能将给社会,

带来史无前例的最大变革,

可如果大多数开发人员都是男的,

那最终就会形成带有偏见的系统。

尽管已经站在人工智能的巅峰,

可她仍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现在的她,还在努力着。

她相信:

如果发展到一定水平,

人工智能便可以代替司机的眼睛,

让汽车更聪明,并能减少意外的发生。

还可以在灾情发生时,

代替人类去出生入死,

更快地找到被困者和伤员。

可以让医生护士,

多一双永远不会疲倦的眼睛,

抢救更多濒死的生命。

更可以带领全人类,

看到更广阔更神奇的世界,

探索宇宙的奥秘。

让人类和世界变得更好,

她说,这就是她的毕生追求。

可当有人问她这位大科学家,

在她的心目中,

人类文明,

最有价值、最辉煌的究竟是什么?

她却是毫不犹豫地说:是爱。

因为她觉得,

不管科技有多么发达,

引领世界的还是慈悲和爱,

而不是冰冷的科技和数字。

她将自己的人生活成了水,

有人说水是露珠,

细小脆弱,一不小心就会被蒸发,

但是,如果你听过水滴石穿的故事,

就会惊叹水的以柔克刚,

惊叹水的坚韧不拔,

惊叹水执着雕刻世界的力量。

她完全颠覆了人们的常识,

谁说中国人天生无创新精神?

谁说漂亮的女孩子就不好学?

谁说女孩子就不擅长学理科?

这样一位出类拔萃的中国美貌女子,

用自己的力量向全世界说明了一切!

李飞飞,作为优秀的海外华人,

我们所有中国人都为你点赞,

也期待你为全人类做出更多的贡献!

李飞飞:我们怎么教计算机理解图片?

 

文章来源于:德国优才计划(ID:ToGermany)

 

 

 

 

 

 

 

 

这个潜伏在美国的中国女人,可绝对不是一般的风骚!《芳华》的背后不仅有冯小刚

 

之前,被撤档的冯小刚电影《芳华》,

终于审核通过,明天要与大家见面了。

可是你知道吗?

在《芳华》背后,除了冯小刚,

还藏着一个绝对不是一般风骚的女人!

她曾经是中国最美战地女记者,

后来又长期潜伏在美国,

仅用一个眼神,

就把美国外交官迷得神魂颠倒!

她可以仅靠一支笔,

就让冯小刚,张艺谋,陈凯歌,

李安,张艾嘉,陈冲,高晓松为之着迷!

几年前,冯小刚找到她,

对她说: 你写个文工团的故事吧。

于是,就有了如今的《芳华》。

读《芳华》的故事点击此处

高晓松曾说过:

她的文字颠覆了千百年来的套路。

甚至有人称其:

“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

如此有才华又令人着迷的女人,

她究竟是谁?

又是什么样的女人,

可以彻底颠覆千百年的套路?

这个女人的故事,

真的是远比她的小说还要传奇!

她,就是严歌苓

1958年,她出生于上海,

祖父严恩春是个天才,16岁上大学,

25岁在美国就获得博士学位,

是托马斯·哈代的,

《德伯家的苔丝》的首版中文译者。

父亲则是著名作家萧马,

母亲是一名话剧演员。

她的童年时期正值中国60年代,

狂热的运动、嗜血的饥饿,

谁都难以逃脱时代的漩涡。

她从小就爱看书,文革后停学在家,

是父亲大量的藏书给了她辽阔的视域。

《彷徨》、《堂吉诃德》、《复活》……

所有能想到的西方经典小说,

都能在父亲的书房里找到。

文革中,害怕会被牵连,

这些书不得不偷偷封存起来,

还有一部分,则被祖母拿去烧掉。

祖母一边烧,她就一边捧着书看,

还说:祖母你烧慢点,我还没看完。

在同龄小孩以读书为耻的时代,

她并不不随波逐流。

后来随着运动越来越烈,

人性的残暴和阴暗,

也早早就暴露在了她的面前。

她的家被抄了,父亲被停发工资,

发配到五七干校参加劳改。

12岁时,她考入成都军区歌舞团,

成为了跳红色芭蕾的文艺兵,

在这里,她遇到了自己的初恋。

那一年她才15岁,

却爱上了一名30岁的军官,

爱得死心塌地、义无反顾,

为他写了数百封炙热的情书。

可那个年代,

15岁少女主动去追求30岁的男人,

还敢在军中谈恋爱,

大胆的她这无疑是在玩火。

那个极有思想觉悟的军官,

果真供出了她,

还把她写的情书上交给了组织。

恋人的背叛、人们的指责,

如同潮水般汹涌袭来,

一个少女被人说成道德败坏,

自杀无疑是最好的解脱,

可她偏不想向这个世界妥协!

那时她发现最好的倾诉方式就是写作,

于是她把眼中的人性和思想,

付诸于写作,通过笔尖,

来反抗那个时代给予她的痛楚。

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爆发,

当时前线很缺人,

才20岁的她便大胆主动请缨,

背着一支五四式手枪,

拿着一张特别通行证的票,

就冲到了前线,当起了战地记者。

野战医院包扎所里,

目之所及一千多名伤员,

血液在空气中形成的独特气味,

至今让她难以忘怀。

战争、鲜血、牺牲,

让她深深感受到生命的可贵,

自己与生俱来的写作天赋,

也一下子被激发了出来。

她将自己的体验用笔记录下来,

创作了小说《七个战士和一个零》。

1980年,

她发表了电影文学剧本《心弦》,

之后进入鲁迅文学院作家研究生班,

与莫言、余华、迟子建成为了同学。

3年后,她便写出了,

著名的《天浴》和《少女小渔》,

这在当时的文学界里轰动不小。

她与生俱来的文学天赋和创作作品,

让作家父亲也始料不及。

之后每每有人问作家萧马:

您一生最满意的作品是什么?

他都会欣慰的说:是我的女儿。

严歌苓和父亲萧马

1986年,她邂逅了,

知名作家李准的儿子李克威,

因为共同的写作爱好,

两人陷入热恋,很快步入婚姻的殿堂。

而之后的1989年,由于工作上的调动,

这对还没新婚多久的夫妻就先后出国,

她去了美国,他去了澳大利亚。

从此聚少离多,婚姻里,

谁都想坚守自己的事业和梦想,

最终却只能以离婚收场。

那段日子里,

很长一段时间她都陷入痛苦中,

白天一边学习,一边打工,

夜晚还要隐忍着思念,

离婚后的她甚至依靠安眠药入睡,

而她在异国他乡没有萎靡,

反而变得愈加坚强,

独自一人走下来,反倒什么都不怕了。

之后她抛下了所有国内的荣誉与名望,

决定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学院,

攻读写作硕士学位。

那时在美国,留学是十分艰辛的,

经济不宽裕,住的是地下室,

还要半工半读。

可这个柔弱的江南女子,

骨子里却有股蛮横的狠劲,

每天读书十四个小时,打工四小时,

背英文、练舞蹈,刷盘子,洗碗。

每天坐公交车观察各种各样的人,

把有意思的细节都记录下来。

她说:我能永远吃苦,却不能永远年轻。

在30岁的年龄,

选择将一切归零,从头再来,

不留余力地用力生活,

是一种倔强,也是一种决绝。

用力生活,乐观的美丽女人,

运气总是不会太差。

很快她的爱情又不期而遇了。

有一天在朋友家里,

偶遇一位美国小伙子劳伦斯,

出于礼貌两人彼此握手,

就在两个人握手地瞬间,

她的一个眼神,让他再也无法,

将视线从她的身上移开了,

她已深深的印在了他的脑海里。

而这个叫劳伦斯的美国小伙子,

可不简单,他曾在中国工作多年,

在沈阳任了两年的领事,

不仅可以说一口流利的中文,

还掌握多达九种的语言,

当时他正任职美国外交部。

之后他对她展开猛烈的追求,

不仅生活上关爱她,

还总是带她出席各种场合,

这让她在异国他乡有了温暖的感觉。

她们就这样恋爱了,

甚至开始谈婚论嫁,

可这段爱情并不一帆风顺,

由于他美国官员的特殊身份,

她们受到了FBI的监控和审查,

在一次测试中,

劳伦斯在表格中对他俩的关系阐述,

写下了“趋向婚姻”,

由于她在中国有十余年的军旅生涯,

FBI的人接连对她进行跟踪、调查及测谎。

审查结束后,美国外交部竟让,

劳伦斯作出选择:要么离职,要么结婚。

而在在前途无量的外交官生涯与严歌苓之间,

他选择了这个令他着了魔一样的中国女人。

1992年,她们在旧金山结了婚,

后来劳伦斯得益于语言天赋,

在德国政府资助的商会找到了工作,

他的的那份镇定、从容,

从此让她心里有了一种的安稳与归属。

正是这段稳定美满的婚姻,

以及她多年的沉淀和积累,

使她后来的文学天赋发挥的越来越极致。

她不仅成功获得艺术硕士学位,

以及写作最高MFA学位,

成为美国哥伦比亚艺术学院,

百年来首位华人校友。

同时闯入美国好莱坞,

成了著名的中国女编剧。

《人寰》、《一个女人的史诗》、

《扶桑》、《寄居者》、《陆犯焉识》,

甚至她和劳伦斯被美国联邦调查局,

“搅局”的爱情故事,也被她写成了,

长篇小说《无出路咖啡馆》。

在当代文学领域,她获得了,

中国大陆及台湾几乎所有的文学奖项。

同时登上美国《纽约时报》的畅销书榜。

《少女小渔》《金陵十三钗》,《天浴》、

《梅兰芳》、《小姨多鹤》等多部小说,

被改编为热播电视剧,

可以说,如果没有她,

中国的电影必将失色。

1993年,李安购买了,

她的小说《少女小渔》的电影版权,

由张艾嘉执导,刘若英主演,

这部电影最后让刘若英,

成为第40届亚太影展影后。

随后,她的作品《天浴》,

由陈冲拍成电影后,

该片在当年的台湾金马奖上大露风头,

获得了7项大奖。

并且在48届德国柏林电影节上获得提名。

当年年仅17岁的李小璐,

凭借《天浴》获得了金马奖最佳女主角,

巴黎国际电影节上最佳女演员大奖。

陈凯歌请严歌苓编剧,

黎明,章子怡主演的《梅兰芳》。

而真正让所有人认识她的,

则是张艺谋的电影《金陵十三钗》。

她笔下的女性大多地位卑贱,

却富于牺牲精神,

蕴含着惊人的原始生命能量。

小说《扶桑》中,

娼妓扶桑,身世悲苦,却逆来顺受,

浑然不觉自己在受苦:

“她跪着,却宽恕了所有站着的人。”

《少女小渔》里小渔的觉醒,

代表了女性的觉醒,

在那个男尊女卑的年代,

女性的觉醒也代表了一个时代的觉醒。

《金陵十三钗》中13个最“下贱”的妓女,

却愿意站出来保卫国家,

装扮成女学生慷慨赴死。

她笔下的女人个个都有劲道,

却几乎没有一个雷同,

一人一舞台,一人一德行,

也各有各的缘起缘灭,历史的宏大,

在这些女性的坚韧前被解构殆尽。

她所有的作品中,

都打破了中国现当代女性,

自我书写文本中单一、封闭的审美规范,

而建立了各种各样的,

令人钦佩的女性形象。

她让无数中国女性懂得,

女性不再是任人宰割的形象,

甚至可以成为一个家庭、

一个社会的中坚力量。

她说:健康美好的女性,

应该是有尊严的,独立自主的,

女人的美源于天性的温柔,

而温柔出于善良,

这种善良是从每根汗毛里渗出来的,

是弱的,却有着疗伤的坚韧力量。

她的作品颠覆了千百年来的套路,

女性终于站出来说,谢谢各位,

我不需要你来救赎我。

她的作品就相当于一部女人的史诗。

2014年,

张艺谋再次导演她的作品《陆犯焉识》,

这部由老戏骨,

巩俐和陈道明主演的电影《归来》,

刺痛了无数人的心扉。

陆焉识和冯婉瑜是包办婚姻。

那场浩劫中,陆焉识被打成右派。

在20年牢狱之灾后终于出狱,

但妻子冯婉瑜却失忆了。

陆焉识试图帮冯婉瑜找回记忆,

但始终没有成功唤醒妻子,

故事的结尾很凄惨,

最后的镜头是他在冬雪的早晨,

拉着更老的冯婉瑜,在火车站,举着牌子,

等待那个早已归来的陆焉识。

在这部作品中她将人性的罪恶完全揭开,

剥开虚伪的表面,越剥到里面越痛,

她用苦难和悲剧写出,

人性在政治面前的不堪一击。

正如《陆犯焉识》里的一句话:

当政治与人生相撞,孰是孰非?

她的作品再次颠覆了很多人的三观。

视频:电影片段

她笔下的男子,总有一个父亲的影子,

他们才华横溢,风流倜傥,

是一个时代的佼佼者,但是自私软弱。

他们面对爱情,面对人生,

面对自己的内心世界,

比身边的女人更迟钝,更蒙昧。

一定要来一场灭顶之灾,

一场无期流放才了解自己,

知道自己曾经是爱的,

才明白身边的那个瘦弱、

不起眼的妻子就是自己全部的梦想与欲望。

高晓松曾在《晓松奇谈》中,

两次提到她的作品《扶桑》,

扶桑的整个爱情故事就是一句话:

‘爱我吧,不要救我’。

他认为这部作品是非常成功的,

他说:“我一边看一边说,

‘哎哟,这个女作家真狠啊!’

一个这么美的女人,不怜悯自己,

不怜悯这个世界,也不怜悯笔下的人物。

很少看到文学不需要男性救赎女人,

或者不需要男性救赎世界的。

但是她笔下不需要救赎,

这给我很大震撼,

没有什么作品能好过它,于是他花巨资,

买下《扶桑》的音乐剧改编权,

这也是晓松这辈子,

第一个愿意花钱买下的作品。

她的文字细腻而具有画面感,

将故事放置在社会环境,

和政治局势严苛的境况下,

去书写人性的异化与坚守,

人世的渺小与悲壮。

有人称其“翻手为苍凉,覆手为繁华”,

她的作品屡被导演看中并搬上大荧幕。

如今她已经成为电影的品质保证,

只要是她的剧本,演员都愿意演。

而在她的作品中,你几乎看不到恶人,

看到的都是困境中的人。

她说:我希望通过写作,

让所有的委屈都得到安抚。

世界以痛吻我,我却报之以歌,

她总是企图在人和人的关系里,

找出情有可原的地方。

除了写作,生活中的她,

身材依旧挺拔纤细,妆容永远精致得体。

与她交往近20年的闺蜜陈冲曾吐槽:

这么多年来,无论什么场景之下,

从没见过她不化妆的样子。

难怪劳伦斯曾骄傲地向世人宣布:

自己的老婆才是世界上,

最浪漫和最有情调的性感女人。

如今已马上60岁的她,

仍具有旺盛的创造力,

保持着每天上午8点,

到下午1点的写作习惯。

从1986年至今,

她已经出版了58卷文学作品,

被尊为华人第一女编剧,

将40多年都奉献给了文学创作。

 她说:

中国人的悲哀,就在于都习惯了,

把命运交给别人去掌握。

这是中国的一种生存智慧,

跟着人群走是一种选择,

一种安全的选择。

而她即使被卷入时代的漩涡,

却始终保持不党不群的状态,

数十年历史巨变前,

浅言轻笑,

却看得分明,看得深刻。

以笔为镜,诗意风流,

行文汪洋恣肆,文风妩媚多变,

从跳芭蕾的文艺女兵到战地记者,

再到旅美作家,华人第一女编剧,

她的人生跌宕起伏,

她的传奇就是一部最好的人生作品,

她自己便是一部女人的史诗!

这样有才华有魅力的中国女人,

真的是值得我们为她点赞!

 文章来源:

2017年12月20日更新

  

 

 

 

因为一个德国老男人,她裸辞闪婚,远离城市,还不让女儿上学!

这个“荒唐”的中国妈妈为何惊动了全国?!

 

 

 

她29岁那年,

因为与一个德国男人的偶遇,

便裸辞,闪婚,

之后不仅带着女儿们离开城市,

还坚决不让她们上学,

这个“荒唐”的妈妈,

连央视,中国各大媒体都被她惊动了,

她究竟想做什么?

,就是李旻果

她原是香港某报社,

在昆明的知名驻站记者。

1999年,昆明世博会期间,

她因工作所需,

参加了秘鲁大使举办的一个晚宴,

在当天的晚宴上她遇见了,

恰巧走进来的德国人马悠。

马悠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德国博士,

被称为“雨林再造之父”,

曾在菲律宾创建过:

群落式雨林再造模式,

并因此改写了菲律宾的国策和林学院教材,

他也因此获得了菲律宾政府总统奖。

1997年,

他受德国政府的委派来到了中国,

担任中德政府间合作专家组组长,

为此,他专门提议主导了,

欧盟有史以来的最大援华项目:

《中国西部生物多样性保护项目》。

一眼万年,

在她们相遇的那一瞬间发生了...

那天晚上,他们第一次相遇,

他看到她有点累了,

便邀请她到楼下去静一静,

楼下的角落里摆放着一架钢琴,

他走过去即兴弹奏了一首曲子,

忧伤的蓝调,淡淡地渗进她的心底,

曲毕,他突然转过身来对她说:

“这是我为你弹的,

如果你还是单身,

你愿意嫁给我吗?”

她吃了一惊,不知该如何反应,

可这个德国人的脸上却充满了,

不容置疑的表情,眼神无比纯粹。

见她怔住了,他说:

我不能给你无尽的财富,

但我可以给你无尽的花朵。

这样不着边际的情话,

她却信了,那一刻她下定了决心:

“他敢要,我就敢给。”

次年正月十五,

她真的嫁给了大她17岁的他。

因为马悠要在西双版纳,

做热带雨林的恢复与保护工作,

她便为他毫不犹豫的,

辞去报社记者的高薪工作,

追随马悠在澜沧江边扎下了根。

她曾为彼此的遇见,

写过一首深情的诗:

再早一步,春芽不发,

再晚一步,错过谷花。

她和马悠的遇见,

不早也不晚,一切都刚刚好,

从此他们心心相印,不离不弃。

他俩的结合,

是一段浪漫至极的爱情,

更是一段,

荡气回肠的中国雨林拯救之路!

热带雨林无疑是地球赐予全人类,

最为宝贵的资源之一,

并且现时有超过25%的现代药物,

都是由热带雨林中的植物所提炼,

所以热带雨林被称为,

“世界上最大的药房”。

雨林也被称之为“地球的肺”,

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

由于,众多雨林植物的光合作用,

它净化地球空气的能力尤为强大,

仅亚马孙热带雨林产生的氧气,

就占全球氧气总量的三分之一。

可想而知,如果雨林消失,

地球上的环境和气候,

将会遭到怎样毁灭性的破坏!

而当时的中国西双版纳,

人们盲目追求经济效益,

竟然大肆砍伐雨林,

大面积的种植单一的橡胶树。

因为在商人的眼里,

橡胶树能换来大量的金钱,

它能变成轮胎、雨衣、雨靴......

满足大城市人的消费需求。

可那里因为大面积种植橡胶树,

土壤肥力下降,土壤板结,

西双版纳的许多村寨都出现了,

自来水断流、井水干涸的现象。

短短几年时间,

西双版纳就已经损失了,

大约40万公顷的热带雨林。

橡胶树种满了这块土地,

这种树虽然也是树,

但它却是功利树。

橡胶林替换了雨林,

雨林的土地滋养了橡胶树,

而最终用橡胶树制造的轮胎,

却无情地轧平了这片雨林。

看着一片片中国雨林被推土机推倒,

被火焚烧,被肆意毁灭,

马悠这个德国人心急如焚,

在中国的雨林重建和中国农民生活改善之间,

必须尽快,找到一条最适宜的出路。

他说:

一朵花开,一片花瓣掉落,

一颗种子的成熟,

每一个生命的成长,

都是大自然赋予的潜力。

如果能够按照自然生态的模式,

在这上面进行再造雨林的试验,

实验如果能成功,

那就能够复制这种模式,

那么中国雨林就有救了。

 

她也义无反顾地支持他,

来到西双版纳的这些年,

她既是他的妻子,

更是他最得力的助手。

2000年,她和马悠,

在西双版纳景洪搭建了湄公山庄。

并买下了15亩橡胶地,

按照自然生态的模式,

在上面进行再造雨林的试验。

他们从一些不挑剔的树种开始培育,

让雨林逐渐形成阴蔽,

再慢慢种植,

如望天树一类的标志树种,

逐渐让整个雨林形成不同层灌。

每天清晨,马悠都要迎着露珠,

到雨林里找寻从枯树上跌落的兰花,

带它们回到实验室,和马悠一起复活栽培。

两年后,再一个个把它们送回去,

绑到树上。

他是一个科学家,更是一个艺术家,

他用艺术的形式,

在做着中国雨林的保护科学工作。

渐渐地,

他们最爱的兰花,

已经鲜艳地绽放。

 

小动物们,

也纷纷跑到他们这里生活,

有些大胆的还跑到他们家,

自由自在地来来回回。

夏天冲凉的时候,

她会看到小青蛙蹲地上看着她,

一到雨季,就有青蛙、蛤蟆、

牛蛙等各种“呱呱”的声音合唱,

有天晚上睡觉时,睡着睡着,

马悠扑哧一声就笑了出来,

她问他笑什么,马悠说:

“有一只癞蛤蟆跑调了”。

高耸的望天树亭亭如盖,

大叶榕随风摇曳,

这里仿佛就是一座,

藏匿着精灵的花园。

他们居住的面积只占百分之十,

剩下百分之九十都是为花、

草和小动物们所做的家,

里边有蛇、蜥蜴,

各种各样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的微生物。

几年过去了,

这片曾经被破坏的土地,

在他们的手里竟然恢复了生机,

重新生成了生态多样性的雨林,

他们亲切地把这里称为“地球人的家”。

更让人她感到震惊的是,

一个小小的雨林作用竟无比巨大,

她感叹道:

仅仅15亩的小气候,

已经和外面完全不同,

开了门就像一个结节,

夏天的时候,进门就低三度,

这么少的土地居然都能对气候

造成这么大的影响。

在这里他们还生下了,

两个美丽的女儿,

大女儿,Linda,

在西班牙语里意为“超级美丽”。

二女儿名为Vanda”,

马悠期望女儿像万代兰那样,

慢慢长大,永远美丽。

其中一个女儿出生时,

居然还是通体的蓝色,

当时马悠喜极而泣,他说:

那是得兰花之精髓,

她是我们的兰花仙子。

她和马悠达成共识,

要给孩子一个完全自然的环境。

因此,他们没有送孩子去上学,

而是让女儿们在雨林里,

和兰花们一起长大。

她和马悠就是女儿们的老师,

每天教她们唱歌弹琴画画下棋。

而雨林彻底保留了,

孩子们身上珍贵的天性,

雨林就像是一所,

不是让孩子们来适应的学校,

而是去适应孩子的学校。

在雨林里生活的两个孩子,

就像是一对“雨林精灵”。

她们能自创文字,

无师自通地弹钢琴,编曲,

歌声犹如天籁。

她们会采集植物做颜料绘画,

在树藤上跳舞。

她们喜欢赤脚,

奔跑在雨林的天地之间,

别提有多快活。

她们会和花对话,

感知大树的能量,

听到落叶的声音,

看到寻常人无法看到的东西。

雨林里的所有动物,

都特别愿意与她俩亲近。

凡是见过这两个女孩的人,

都会感到惊心动魄,

她们除了惊人的美丽,

还有着一股仙气和不符年龄的淡定。

姐妹俩还有不少“宝贝”,

都是一些在别人看来,

最不起眼的植物,

或者受伤了的小动物。

雨林也让她们产生了,

对生命的热爱与悲悯,

自然而然地继承了,

父母保护雨林的使命和梦想。

女儿们在大自然里的怡然自得,

更坚定了他们“再造雨林”的决心,

他们要把更多雨林还给下一代。

马悠说:我们的孩子出生在中国,

我要给她们一个健康的环境,

这就是我在这个世上的动力。

他梦想能建立一个,

具备复合型多种功能的、

成长更替与不断成熟的物种群落,

一个既有生态价值,又有经济产出的,

可复制再造雨林样板工程。

他从布朗山当地村民手中,

租来6600亩轮歇地,

并建起“天籽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他把全部身家,都投到了山上,

甚至把保险卖了,只是为了种树,

而她却始终陪伴在丈夫左右。

2007年,他们一起共同成立了,

首个中国民间生物多样性保护区。

然而其中的波折不断,

有当地官员的质疑,

有中国商人的白眼,

还有农民们的不解

......

可他们坚定地走在梦想的路上,

为了女儿,更为了这个人类的地球。

他们将一颗颗种子埋进土地,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6666.6亩的土地,

渐渐被多样化的植被覆盖,

蜥蜴、梅花鹿、松鼠等,

野生动物越来越多。

他们卖掉了房产和保险,

断了所有自己的退路,

义无反顾地为这片土地倾尽所有。

他们自己的日子过得清苦无比,

但只要是跟爱的人在一起,

做喜欢的事,

总是最快乐最满足的,

一切都是那么的顺遂美好。

然而天妒佳缘,

命运给了这个幸福的家庭,

一个难以想象的晴天霹雳!

2010年,一个雷雨交加的下午,

马悠因心脏病,

突然猝死雨林……

刹那相遇,十年相守,

余生同路,

还没来得及再说一次我爱你,

还没来得及道一声再见,

他就这样离开挚爱的妻子和女儿,

走了……

她在痛不欲生中,

含泪将马悠安葬在了布朗山巅,

因为那里可以让他,

俯瞰整片热带雨林。

祸不单行,

在他走后的日子里,

灾难接踵而至,

先是家里进贼财物被盗,

紧接着又是,

森林雏形已经形成的雨林再造工程,

突然被一场大火化为满目疮痍,

如果当时不是几位朋友在场,

她也差点被那场大火带走。

可她没有倒下,

悲痛过后,她选择接受了现实。

她知道,只有继续最初的选择,

才能让她和马悠永远在一起,

因为在那片雨林里,

有着和马悠曾经爱过的一切。

只要脚站在地上,

就能够再次活过来。

这个坚强的女人,

顶起了丈夫未竟的事业。

她在心里暗暗发誓:

没有你,我和女儿依然,

会继续保护脚下的土地。

马悠去世后,她开始下山,

和政府、地产开发商,

以及全世界的资本拥有者打交道。

她说:“以前我习惯和树站在一起,

不习惯和人站一起,

但我最终还是决定下山了。”

她一遍遍地告诉人们,

一遍遍地呼吁:

“雨林已经供养了我们许多,

清洁的空气与水,

它是人类的基因库,

百分之八十的药材都来自雨林。

所以,我们应多了解雨林,

所蕴含的真正宝藏”。

在完成梦想的路上,

她独自一人遇到许多挫折,

可不管再发生什么事,

她都没有再动摇过。

她将两个与世隔绝的女儿,

也勇敢地放下了山,

她们爱自由自在,

更爱父亲所做的事情。

她们说:

爸爸是森林的天使,

他能听懂森林的秘密,

只要雨林在,爸爸就一直在,

爸爸决定到天上做一些更重要的事,

把地上的事情留给我们,

所以我们就是妈妈的天使。

2011年12月25日,

她们牵着小象亚努走上东方卫视达人秀舞台,

林妲和宛妲那具有穿透力天籁之音,

一曲阿卡民歌《花恋》,

和“希望所有人都去种树”的愿望,

震撼了在场的每一个人和电视机前的观众。

2012年,两姐妹走进人民大会堂,

用一首《地球之歌》唱出她们的困惑,

也让听到的人们开始思考:

我们对这世界做了什么?

2013年1月,

林妲和宛妲著作的《雨林精灵》出版,

杨澜倾情作序,许戈辉感动推荐,

英国卫报专题报道,

凤凰卫视“与梦想同行”隆重推出。

2016年11月,“从种子开始:

肖全和妲妲的世界,

肖全摄影展暨妲妲绘画展“在成都举行。

这些照片分别展现了妲妲和雨林,

共同出生、成长、分享生命,

在父母的言传身教中,

领悟一花一界、一树一心,

在这样独特的成长环境中呵护的童真初心。

李宛妲《黑天鹅》

李林妲《冥想》 

她们真的就像地球上的精灵,

这两个曾经被雨林守护的孩子,

如今虽未长大,

却已经在用自己的方式,

为脆弱不堪的雨林请求帮助。

视频:雨林精灵

在她们的努力下,

2000年到现在,17年过去了,

天籽山上的雾露回来了,

水从岩缝里渗出来了,

就连兰花也开始自己萌芽了。

现在的布朗山雨林保护区,

已经种植出300多万株植物,

基本形成了雨林生态小气候。

然而一切还远远没有结束,

因为,

一个完整的雨林体系的形成,

至少需要120年的繁衍生长。

埋下种籽,等它发芽,开花,结果,

可推土机一秒就可以压坏一方雨林,

这样算下去,

要花多少年才能把那些破坏都填补起来,

估计一辈子也做不到吧?

太慢了......

但她和两个女儿,早已做好了,

为此付出一辈子的准备。

她说:

“慢一点没关系,我们还有下一代。”

我们做的事并没有那么伟大,

”英雄“这个字眼并不适合我们,

我们只是在做每个人应该做的事情。

当一个人非常专注,非常集中的时候,

她的能量是非常大的。”

是啊,她们的能量巨大,

她和两个美丽的女儿,

在做的这件全中国最美的事,

足以震撼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

她们值得我们所有人的祝福和点赞!

视频:时长15min16s

文章来源:德国优才计划

2017年7月28日更新

 

 

 

 

 

从巨亏17亿到营收2600亿,他煎熬了整整16年,高手都是寂寞的!

 

  他从江苏农村走到大都市北京,花了18年,而从北京走到华尔街,花了整整22年。他的企业连续17年亏损,最多的一年亏损17亿,直到2016年营收突破2600亿,净利润才达到10个亿。他就是京东创始人刘强东。

  1992年,来自江苏宿迁光明村的农村小伙刘强东,含着眼泪辞别外婆,揣着500块钱和76个鸡蛋,一个人从徐州坐了14个小时的火车到北京。

  那个时候,他七毛钱一斤的猪肉一年最多吃上两次,最大的梦想就是当村长,天天吃猪肉。谁能想到,22年后,他会带领京东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一举创造出市值超过3500亿的电子商务巨头呢?

  他凭什么?

  折腾,折腾,再折腾

  第一次折腾是上大学期间。刘强东的父母是跑货船的,一年到头为糊口而奔波,与班上同学那从政、从商的父母没有办法比。

  但是,地位可以卑微,灵魂必须高贵。自从跨入人大校门第一天起,刘强东就告诫自己,“以后的路都靠自己。”

  大一的时候,刘强东帮人手抄信件,3分钱一张;大二的时候,从批发市场二五折购进精装书,去写字楼推销,他还在学校机房打工,自学编程;大三,他每天骑自行车去门头沟一家单位做实习程序员,又参与到了一些政府和农村的信息化建设项目中,依靠写程序的专长,赚到了十几万元,人生的第一桶金。

  到了大四,刘强东手里攒了十几万,刚好人大斜街的一家餐馆要转让,他就给盘了过来,“做餐饮连锁店。”

  因为没有太多时间管理,每周就去一次,给员工改善了伙食和住宿条件,提高了工资待遇。刘强东觉得对员工这么好,他们一定能帮他把餐厅做得更好。结果过了两个月之后,大厨和前台、买菜的都变着法儿贪钱,餐厅变成了一个只进不出的无底洞。最后,他亏了近20万元,有借小姨家里的钱,还有我爸妈攒了一辈子的钱。

  第二次折腾是1998年6月18日,刘强东在中关村苏州街租了一个摊位,摊位起名叫“京东多媒体”,主要卖刻录机。

  第一个客户来自四海桥一家婚纱摄影的师傅。刘强东做了套傻瓜式多媒体系统,有10多张光盘,3万多张图片,几十种模板,“只要用鼠标点几下,就能做出一套不重样儿的婚礼VCD。”

  刘强东特意花了3天时间教师傅怎么用鼠标,结果那个师傅给刘强东一下子介绍了10多个客户。

  就这样,一年后,刘强东开始代理雅马哈、理光、NEC的产品。2年后,他从代理商转变成分销商。而到了2001年,京东商城已成为国内最大的光磁产品代理商,并在全国各地开设了10多家分公司,年销售额达6000万。

  第三次折腾是2003年。当时,刘强东打算复制国美、苏宁的商业模式经营京东连锁店。没有想到2003年北京突然爆发非典,结果全部门店无限期关闭,“一天要亏掉15万。”

  后来,刘强东无意中听说可以在互联网上卖东西,立马死马当作活马,让员工到处灌水,在各大论坛发“广告贴”,推销自己的数码产品。

  从此,他像是着魔了一样,没日没夜地泡在网上,晚上12点刚发帖子,凌晨两点又发,早上四五点也发,困了就眯一会儿,醒来又发。并花了一个多月的时间,用心把网上销售、库房调度、后台监控等架构逻辑琢磨明白!

  等到非典过后,网上订单月复合增长率达到26%,刘强东从此决定收缩线下连锁店,开始了线上“京东商城”的辉煌征程。

  坚持,坚持,再坚持

  大四那年寒假,也就是亏掉26万之后,刘强东兜里只剩下2元钱,不但买不起回家的火车票,连吃饭都成了问题,“人大食堂的伙食一顿也要1.5元。”

  大年初一,刘强东冒着大雪,从人大步行8公里到北京体育大学老乡那里,吃了两顿饭后再步行回去。雪上加霜的是,女朋友也嫌弃他穷而分了手,“那是人生最惨的时候。”

  不过,即便那么困难,刘强东依旧咬牙坚持了下来,此后靠收银、发快递的方式,挣到了重新出发的1.2万。

  等到了2007年,由于业务扩张太快,又是吃了上顿没下顿,“稍不留神,资金链就有可能绷断。”

  他找过十多家支行,人家一看就一个大仓库,根本不可能给贷款。

  他找过风投,可找了30多个投资人都没有下文,最后好不容易找来一家美国的基金,人家答应投300万美元,结果投了100万美元就不投了,因为京东一年就亏损3000多万,把人吓跑了!

  如果不是今日资本的那1000万美元,刘强东的京东可能早就关门了。所以,徐新是刘强东的第一个救命贵人!

  问题是徐新为什么要投京东?因为刘强东的坚持啊!你想,刘强东那曲折哀婉的创业故事那个不是加分项?再说,因为刘强东的坚持与认真,京东的质量、流程、体验、用户口碑等等,哪个不是顶呱呱?

  有人说你行就好办了。没过多久,他就又获得来自雄牛资本以及亚洲投资银行家梁伯韬2100万美元的投资,包括后来人大校友张磊投的3亿美金,最后得以安然度过2008年金融危机。

  一招鲜,吃遍天

  京东的优势是什么?有人说是商品全,“只有你想不到,没用京东做不到。” 是的,从2007年开始,刘强东从只做3C产品转为一站式购物平台,产品种类从3000种一下子增加到了18000多种。

  有人说是质量好。是的,2008年以后,刘强东挥泪砍掉一大批小供应商,转而直接跟厂商合作,不但价格比以前低,也不会出现假冒伪劣商品。

  也对也不对。其实,刘强东最厉害之处就在于自建仓配一体的物流体系,通过分布式仓储,“确保商品离买家最近。” 有了物流和仓储,以及干线运输资源,刘强东就可以牢牢地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

  当然,物流与仓储的背后是建立在算法分析基础之上的自动订单调度技术,是建立在“业界最佳实践经验”基础之上的现代供应链计划与库存控制技术,是建立在通过自动分拣机器人、AI等高科技,实现商品总量与结构的最佳平衡。

  想当年,强哥把从风投手里融到的上千万美元全部砸到了物流系统上,带着50多个年轻人,连打3个月的地铺,每天只睡3-4个小时,就是为了把物流、供应链系统做到业界最优。

  所以,才有今天京东的极速配送,“北上广深上午下单,下午到货,二线城市隔夜送到。”一位年轻妈妈的发言很有代表性,“本来自己特别讨厌刘强东,觉得他很土鳖,但是现在特别感谢他,自己有了宝宝,晚上刚在京东上下单,第二天早上就到了,特别感谢。”

  从门店到电商,从3C到全品类,从依仗别人到自建物流仓储,京东每一次转型都会遭遇身边的反对,无论同事还是投资人。但刘强东都挺过来了,也都证明对了。从中关村到西二旗,再到亦庄,刘强东也见证了中国顶尖互联网公司的变迁和进化。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

  由于父母常年在船上,刘强东从小就在外婆的照看下长大。所以,刘强东创业的最朴素动力,就是把外婆接到北京治病。

  所以,2000年1月,当他接到外婆去世的电话,当时就痛哭流涕,连夜就搭乘飞机到徐州,再坐5个多小时的车赶回宿迁。夜里11点,他扑通一声跪在外婆的灵堂里,跪了一晚上。

  以后,每逢春节、清明,他回家都要到外婆坟前拜祭,泪如雨下,“人生最大的悲哀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

  近年来,刘强东积极投身家乡的建设与发展,在宿豫区投资了45亿元建设京东商城信息科技园。

  2009年,京东的呼叫中心在宿迁建成,为宿迁创造了几千个就业岗位;

  2012年开始每年出资200万元用于兴办京东特困救助基金,此次又出资了133万为来龙中心小学购买5辆现代化标准校车,再一次为家乡建设贡献力量;

  2015年新春时节,刘强东回老家江苏宿迁,给全村650余名60岁以上的老人发出了每人一万元的“春节特别红包”。让人见识到了什么叫衣锦还乡,霸气侧漏。

  让人热血沸腾的视频

  视频时长12分10秒

  去年2月份,刘强东兑现了自己的承诺,带着妻子返回家乡宿迁,共同宣布向宿迁捐赠超过1亿元人民币。

  对于家乡,刘强东是一名有责任心的企业家,是一名有良心的老乡,这样难得的有情有义真心难得。

  至于刘强东为何对老家有着这么深厚的感情呢?刘强东日前也在社交媒体自曝原因:居然因为是76个茶叶蛋——

  京东,中国最大的自营式电子公司,国内500强企业,自营式B2C电商市场的占有率超过56.3%,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公司,就是这么牛的一家企业却是从创始那天起就开始了亏损之路,一亏就是十二年,而且越亏越严重,仅仅2014年和2015年亏损额度就超过150亿元。有人戏称,京东是一家靠亏损上市的公司。

  面对亏损局面,京东内部高管给刘强东献计献策,建议刘强东把占用公司人力资源最多的部门(现有员工8万多人),仓储物流部外包给第三方劳务公司,这样下来,光五险一金就能给京东每年节省17亿元。

  换句话说,如果把仓储物流部外包给第三方公司,京东一年可以增加17亿元的收入,但是被刘强东严厉批评了,他说,如果一家企业靠可口员工的五险一金挣钱,这是耻辱的,这好像是在赚员工60岁以后的钱,他会不安的,这样的公司也是没有意义和价值的。

  来一场说走就走的任性旅行

  生活中的刘强东爱好不多,但是每年都会放下一切,用十几天的时间独自开车去沙漠越野,目前他几乎走遍了国内的沙漠。

  刘强东说,“在公司每天都被一些琐事打扰,在大沙漠孤寂的环境下,能好好思考。另外,在大沙漠,公司管理层联系不上我,也正好考验一下公司的管理制度。”

  在内部,刘强东的管理以强势霸道著称,京东成立以来,只要他在北京,每天早晨8点半的晨会,他必定出席,已到公司的前10名员工必然有他,这对很多员工来说造成了无形的压力。

  对待公司的中层管理人员,刘强东显得过度严苛,但是在基层员工面前,他平易近人,被很多人称为“东哥”。他很喜欢和基层员工,特别是配送员聚在一起,员工聚餐每人带一个果冻,吃完果冻后用果冻杯喝白酒已成为京东独特的酒文化。

  京东上市前夕,刘强东还曾“任性”出走,赴美充电八个月。那段时间,投资人徐新的电话几乎被打爆,他不得不一一安抚其他投资人。对整个公司敢于大撒把的他,对一些细节甚至有点琐碎的事情,却非常关注,三八节的早会上,他会关心是否给位于江苏宿迁的客服中心女员工准备了礼物;冬天气温较低时,他还会在早会上关心配送员防寒的问题是否做好。

  2014年5月,京东完成上市。刘强东后来这样讲京东的上市之旅,“在整个上市过程中,我只做了1%的事,99%的事情都是CFO和其他的同事在做。”

  随着京东的日益壮大,擅长“单打独斗”的刘强东越来越重视团队的力量,坚决放权给管理层,他每年都会从应届大学生中招聘100个管理培训生,这些人大多出身于工人或农民家庭,没有傲人的家庭背景,但是却有着一股干劲儿,身上多少有点刘强东自己的影子。

  刘强东经常会和管培生座谈,赴美学习期间还亲自给他们写信,还曾带着管培生去他最爱的沙漠里看沙子,讲述他的沙子哲学,“沙漠中沙粒无数,最幸运的沙子,也只是偶尔能够浮到表面上来,享受一次阳光、享受一次春风而已。当然,还有很多粒沙子,可能一辈子没有见过任何阳光,一直埋没在下面。”

文章来源:百万CEO在看 商海智道

2018年1月26日更新

 

 

 

 

 

 

 

 

仲夏夜之梦——夏梦

 

她是20世纪中国男人的梦中情人。

是香港赫赫有名的头牌巨星。

曾有人排三天三夜的队

花巨资只为看一场她的电影。

她是金庸所有作品中的灵魂,

金庸心中一辈子的痛。

为了她,苦苦追求60年,

最后仍惨遭拒绝。

他是著名导演岑范曾经的情人,

阴差阳错分开后,

岑范为她终生不娶,孤独终老。

她是中国电影史以来最美女演员,

是上帝赏赐给人间的艺术品。

美到惊世骇俗。

大导演李翰祥,

被她迷得神魂颠倒、如痴如醉。

毛泽东、周恩来

都曾亲自接见她。

甚至林彪在叛逃前一夜

都要再看一场她的电影才肯离去。

她被誉为中国的“奥黛丽赫本”,

她就是中国人眼中的“情人西施”

她的名字叫夏梦!

接下来我们通过108张珍贵的照片

揭秘夏梦背后和男人那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此女只因天上有

左边奥黛丽赫本,右边夏梦

 

 

1933年2月,一个女婴

诞生在上海一户文艺家庭里。

这个女婴长相甜美,眼里泛光,

她的父母给她取名为杨濛。(夏梦原名)

 

6岁时候的夏梦

14岁的时候,

夏梦随父母从上海搬迁到香港。

从小深受老上海的艺术熏陶,

夏梦年纪轻轻就才华显露。

对戏曲、歌剧更是朗朗上口。

 

少女时期的夏梦

 

1947年(夏梦少女时代素颜照,气质非同凡响)

 

1947年(与世脱俗的气质)

 

年轻时候的夏梦

夏梦从小热衷于戏剧表演,

尤爱莎士比亚的作品,

在校期间就参演了《圣女贞德》的舞台剧。

深受同学老师的喜欢。

从此开始了她艺术圈粉的一生。

李翰祥说“夏梦是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女演员,气质不凡,令人沉醉。”

 

1949年赫本装,后来被誉为中国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泳装

 

年轻时候的夏梦 

1950年,

杨濛加入香港长城影业公司,

取艺名为夏梦

出自于莎士比亚的《仲夏夜之梦》

而她果然成为了每个人魂牵梦绕,

却只敢仰望的绮丽美梦。

迷倒了无数男人。

 

1950年加入香港长城影业

 

没人在骨更在皮

1951年,夏梦才18岁,

一部《禁婚记》,

她以少女演少妇,

即刻摘了当年香港票房冠军,

由此一炮而红。

 

夏梦在片中饰演女主角杨霞芝

 

1950年,夏梦一炮而红。

 

夏梦1952年在电影《娘惹》中饰演女一号杨永芬。

干净清纯的长相,

1米70高挑的身材,

优雅高贵的气质,

灵动俏皮的性情,

让夏梦的美芳香且醉人。

 

在那时的香港,

夏梦的名字,

以及她的旗袍,她的美貌,

全部成为一种标记,

她身上散发的荷尔蒙

让人疯狂的想要靠近她,

更让多少痴情男子求而不得,

如痴如醉,爱恨交织。

 

夏梦旗袍装

纯净而美好的夏梦,

从未有想过在不久的将来,

自己会与一位痴心的粉丝,

发生一段意想不到的奇妙情缘。

 

“ 西施怎样美丽,谁也没见过,

我想她应该像夏梦才名不虚传。”

这是金庸对于女神夏梦的评价。

1953年,

在文坛以第一部

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

饮誉江湖的大侠金庸,

为了自己心目中的女神,

不顾周围好友的“嘲笑”,

甘心情愿的加盟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

以“林欢”为笔名任职一名小小的编剧。

只为看夏梦一眼。

 

金庸、夏梦

暗恋是美好的,

它能让所有的幻想

在脑海中统统变为可能。

进入长城电影制片公司之后,

金庸为夏梦量身订制

剧本《绝代佳人》,

将爱意转化为文字,

用台词来告白真情。

这或许就是那时的“粉丝”金庸,

能为夏梦所做的最浪漫的事了。

 

电影《绝代佳人》剧照

1954年夏梦

成为香港国语电影公司的台柱,

与石慧,陈思思并称“长城三公主”。

《长城画报》主办的

“香港国语片十大明星”选举,

夏梦高票夺得了榜首。

 

夏梦横扫香港电影杂志封面

 

1954年

 

1954年

 

中国最美女星

夏梦除了才貌双全之外,

最令人尊敬的是一贯冰清玉洁,

出淤泥而不染,

平生没有任何“绯闻”。

1955年夏梦22岁时,

与上海圣约翰大学的

高材生林葆诚结婚了。

更重要的是夏梦

一向忠于自己的夫君,

对来自四面八方的许多爱慕追求者,

都是一律冷若冰霜加以拒绝。

 

金庸对夏梦爱的痴迷深沉,

金庸一生的作品都是围着夏梦而写。

金庸以另一种形式

来寄托自己对夏梦得感情。

《神雕侠侣》里面的小龙女,

《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

《天龙八部》里面的王语嫣,

《倚天屠龙记》里面的周芷若,

以及《飞狐外传》《雪山飞狐》

《连城诀》《鹿鼎记》《笑傲江湖》等.......

以及金庸所有作品中女主角原型都是夏梦。

一个男人竟然能为自己追求的女人

痴情到这种地步,实属罕见。

 

《金庸和夏梦》

 

 

中国的奥黛丽赫本

 

 

1959的夏梦

只可惜襄王有心,神女无意。

金庸注定是得不到夏梦的,

她的一生在爱上林保诚之后,

眼里就再也容不下别人了。

对于金庸而言,

爱而不得也许才是最珍贵的。

 

1958年的夏梦

 

中国的奥黛丽赫本,夏梦

还有一个男人,

只因在人群中多看了夏梦一眼,

从此这一便生孤独终老,

这个痴情的男人就是

《阿Q正传》的著名导演岑范。

著名导演岑范

 

《禁婚记》

有人问起夏梦究竟哪里好,

那么多年他还是忘不了。

岑范曾回忆道:

“夏梦的美貌是其次,

她的心地更美,非常善良。

假如没有认识过夏梦,

我也许会在人生的某个阶段

跟某个女子结婚生子。

但是我认识了夏梦,

别人就跟她没有可比性了。

我们之间没有谁辜负谁,

而且始终保持着兄妹般的纯洁……”

爱一个人,是要对方好。

只要她过的好,他也会很开心。

只可惜岑范中了夏梦一生的毒。

 

夏梦不仅天生丽质,演技也超群,

著名香港作家董桥曾说:

夏梦像演员不像明星,

是在讲故事不是在摆姿态

戏台上银幕里一出出

悲欢离合终归如梦似幻,

只剩夏梦依旧。

 

 

 

 

夏梦的荧屏形象

 

夏梦有着迄今为止

香港女演员中首屈一指的崇高地位。

夏梦的倩影凝聚在

先后被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

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历史片格中,

她曾多年当选为全国政协委员,

至今仍是中国电影家协会

唯一的香港女性顾问。

 

颁奖大会上,夏梦和毛泽东主席握手,旁边的是邓小平。

 

夏梦和周恩来总理亲切握手言谈


夏梦与周恩来、邓颖超等合影

另外更有趣的是,

据说林彪在

1971年叛逃的前一夜,

在北戴河官邸放映了一部电影

夏梦主演的《甜蜜蜜》,

这是他一生中看过的最后一部电影,

之后就带着家眷奔向了山海关机场,

最后坠机身亡。

 

 

甜蜜蜜剧照

夏梦的演员生涯截止于34岁的时候,

随丈夫迁居美国,从此息影。

用她自己的话说:

人不能要求太多,要学会见好就收。

 

1967年的夏梦

1979年,

夏梦卖掉了凝结自己与丈夫

半辈子心血的家族制衣厂,

加上自己多年拍片的全部积蓄,

创办了“青鸟影业公司”。

1980年夏梦重新杀回香港电影界,

以监制的身份,

先后制作了《投奔怒海》、

《似水年华》和《自古英雄出少年》

等三部较好又叫座的文艺片。

刘德华视夏梦为此生的贵人。

 

其中刘德华和林子祥主演的《投奔怒海》

更是成为了当年最卖座的文艺片,

一举夺得了夺得1983年金像奖「最佳电影」

和「最佳导演」等五项大奖。

1982年拍《投奔怒海》的时候,

夏梦甘愿损失

一笔已经签好的合约订金,

也务必要将剧本改到完美才开始。

她选剧本的眼光也极为挑剔,

在她看来,

剧本是一部好影片的先决条件,

也是最基本的要求。

 

《投奔怒海》剧照

许鞍华因此一直称:

“夏梦的智慧比她的美貌更出众。”

而刘德华,同样终身感激夏梦慧眼。

《投奔怒海》以及1984年

监制的《似水流年》,

两部作品分别包揽了

两届香港金像奖最佳影片、

最佳导演和最佳编剧奖。

 

晚年夏梦

晚年的夏梦跟晚年的赫本一样的美。

洗尽铅华、带着岁月雕刻的痕迹、

从容淡然,气韵天成。

一生爱惜羽毛的夏梦,

自己把握命运的夏梦,

无疑是最耀眼的那颗星。

 

绝代芳华

 

南方有佳人

 

最美的人是做最美的自己,

然后成了别人梦里最美的风景。

人如其名,

她的确美好的如同仲夏夜之梦。

2014年4月18日,

在夏梦从影六十五周年纪念会上,

主持人丁柳元用“聆听岁月、感怀今朝、

温润我心、不忘初心”向夏梦致敬。

 

今天,夏梦留给电影史的,

又岂止是银幕上一代美人的永恒魅力。

作为一代香港进步电影工作者,

夏梦所处的动荡时代,

在电影事业上的取舍、

成就和遗憾不仅蕴含了夏梦的艺术追求,

对自己电影理想的执着和爱国情怀,

还浓缩内地和香港的时代变迁。

 

夏梦妹妹杨洁致作者的感谢信。

夏梦的电影人生,

是香港电影史的缩影,

也是中国电影史中一代影人的人生写照。

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83岁的表演艺术家夏梦

获得华语电影终身成就大奖,

她并未亲身到达现场,

但特别送上了一段录制的短片,

她说着家乡上海话与观众问好,

更说,“上海是我出生的地方,

电影是我一生的梦想,

有了这两样东西我感到幸福。”

晚年的夏梦继续着自己的美丽人生。

 

名字取自“仲夏夜之梦”的夏梦,拥有自己美丽的一生

2016年7月,

鲁豫去香港半山采访夏梦。

那个时候夏梦身体不适,

但是也答应了鲁豫的专访。

2016年11月3日,

夏梦在梦中逝世,享年83岁,

结束了她如梦一般的人生。

今天是夏梦去世的一周年,

让我们一起缅怀经典电影

怀念经典美人!

笑颜如花绽,玉音婉转流。

一生光影梦,绝代有佳人。

文章来源:网络

2017年11月5日更新

 

 

 

 

一代风流宋美龄:一生精致,三世传奇

 

  作者:荠麦青青

  来源:世界华人周刊(ID: wcweekly)

  基辛格评价她: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非凡的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

  在电影《花样年华》里,张曼玉扮演的苏丽珍穿着旗袍,莲步轻移,袅袅婷婷走过幽暗小巷的时候,人们不仅心醉神驰于她的摇曳生姿,风情万种,但那一脸的落寞凄婉亦我见犹怜。

旗袍于张曼玉,是幽怨的诉说;对七十年前的宋美龄而言,却是一袭美丽的“战袍”。

《花样年华》剧照

  01

  1943年,为取得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更多支持和帮助,宋美龄以第一夫人的身份访问美国,受到了国家元首级的待遇。

  2月18日,宋美龄在美国国会分别向美国参、众议院发表了长达20分钟的演讲。

  当天,宋美龄穿着黑色金丝绒旗袍,胸前别着镶有宝石的中国空军徽章。

  这也是美国国会历史上第二位女性登上国会演讲台,此次演讲被列为美国国会历史上重要的演讲之一。

  当时,议员和旁听席上皆座无虚席,国会议员们凝神聆听宋美龄演讲。

当她说到,经过五年半的抗战,中国人民相信,“与其忍辱接受失败,不如光荣地冒失败之险,去争取胜利”时,议员们全体起立,热烈鼓掌长达四分钟之久。

  这一幕成为了永载史册的一阙珍贵镜头。

  有议员说,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场面,蒋夫人差点让他流下泪来。

  她不卑不亢,语调铿锵,将中国亿万同胞勠力同心全面抗战,并希望得到更广泛的支持与襄助的声音传达给了全世界。

  她的美丽和优雅、魄力与智慧迅速征服了美国人,旋即刮起了“宋美龄旋风”。

  她的演讲通过收音机在全美转播,许多杂志以她的肖像作为封面。

  在随后的几个月里,宋美龄遍访了多个州举行演讲,总计有超过25万人听过她的演说。

  美国民众也更加了解与关心中国的抗战进程,慷慨捐款。

  宋美龄此行为抗日战争赢得了数亿美元的物资支持。

  罗斯福也主动表态,要以“上帝允许的速度”向中国运送军火, 美国国会更顺势废除了实行已有60年之久的恶名昭彰的“排华法案”,提高了美国华人的地位。

  多年后,仍有人记得当年的宋美龄穿着剪裁得体,玲珑有致的旗袍缓步走上演讲台的情形。

  她梳着乌黑的发髻,目光如朗月熠采,清风流云入眉弯。

  美国总统夫人埃莉诺对其钦敬不已:“我不得不为她动人的气质感到荣幸之至。演讲时,她又俨然像一个斗士。”

  1943年11月,宋美龄随蒋介石出席中、美、英三国首脑开罗会议。

开罗会议

  明眸皓齿,一袭绣着金色菊花的紧身黑缎旗袍更衬得宋美龄雍容典雅。

  彼时,她扮演的角色不是夫贵妻荣的女配,更不是聊胜于无的“壁花”,穿梭于蒋介石和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等一众决定世界走向的巨头中间,她毫不怯场,更不输阵。

  这充分展示了她圆熟自洽的交际能力和纵横捭阖的外交才干。

  由于蒋介石不会说英文,居中斡旋,翻译协调的工作全部由宋美龄负责。

  罗斯福事后说:“现在想想,我对蒋先生的认识,几乎全部是透过他的夫人。”

  他答应给中国九十个师的武器装备,连一向刚愎自用的丘吉尔都爽快地同意出兵缅甸,帮助中国打通滇缅公路。

  丘吉尔对罗斯福说:“这位中国女人可不是弱者!”

  宋美龄成为他在这个世界上最欣赏的少数女性之一:

  “夫人的着装极为潇洒合身,非常特殊亦极有魅力。”

  旗袍随她征战各种重要场合,外事活动。

  左右逢源的她仪态万方,妙语连珠。

  魅力四射的宋美龄总能牢牢攫住全世界的目光。

  她一手创建了中国的空军,被誉为空军之母。

  此后的八十余年,包括她出席美国国会,都会在华丽的旗袍上别一枚空军徽章。

  “飞虎队”的陈纳德将军在第一次见到宋美龄后就对其非常仰慕,在日记中称宋美龄为“我永远的公主”。

  宋美龄的巨大魅力令蒋介石倍感荣耀:“夫人的力量,抵得过二十个陆军师。”

  02

  旗袍作为中国最具传统美的服饰之一,不仅对身材比例有着高要求,更对女人的气质神韵尤为苛刻。

  体态非浓纤合度者穿不得,气韵非雅致逸态者衬不起。

  杜甫在《丽人行》中写道: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宋美龄为了保持这种骨肉匀停、绰约多姿的状态,对自己的身材管理极为自律。

  多年以来,她一直坚持合理膳食,饮食清淡。

  她精彩的一生堪称传奇,但她的生活方式宛如清教徒一样节制内敛。

  在宋美龄的官邸放有一小台磅秤,每天都要称量自己的体重。

  一旦超出既定的标准,她会立即开始控制自己的饮食,正餐改为蔬菜水果沙拉,直到身材轻盈如初,才会恢复吃一点肉类。

  她从年轻的时候体重就是50公斤左右,后来几十年的时间里,她的旗袍很少修改过尺寸,直至百岁高龄,她的体态也未出现过任何臃肿。

  她收藏的一千件旗袍颜色参差,款式各异,但她最钟爱的始终是那么几款。

  不仅见证了她最美丽的时刻,也收纳了生命中那些或风云际会或弥足珍贵的时光。

  当她站在演讲台上,慷慨激昂时,旗袍成为了她的战衣;当她依偎在他身边,千娇百媚时,旗袍成为了她的锦衣。

  旗袍作为她的御用服装,每每令她光彩照人时,少有人知,她穿着战服亦有不逊军人的勇毅。

  当年宋美龄在武汉保卫战中,冒着枪林弹雨,四次到前线,五次差点送了命。

宋美龄在前线给抗战受伤士兵包扎

  在71军死守河南富金山的第九天,前沿战壕里的团长沈芝生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身着军服,头戴钢盔的宋美龄竟然出现在阵地上。

  军长宋希廉闻报后要来奉陪,也被宋美龄严令挡在了山头指挥部。

  宋美龄不但带来了最急需的武器弹药,还有自己真情的鼓励。

  在江西九江万家岭吴奇伟的第四军前沿阵地上,宋美龄和军长夫人龙文娱都是军服绑腿,出没在日寇飞机狂轰乱炸之下的防空洞里,仅一步之差就可能被炸得粉身碎骨......

  她在阵前说:“这是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之战,我正该上火线。”

  人人皆谓她的夫君权倾天下,她可以顺理成章养尊处优。

 但她的志向不是成为金丝雀,而是一只既可以翩跹于长空,亦能迎击风雨的云雀。

  小女人的妩媚,大女人的果敢在她身上相得益彰,妙合无垠。

  03

  唐诗里写新婚女子: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宋美龄自少女时期,不仅将化妆当成一种社交礼貌,更视之为一个人精神风貌的外显。

  即便人至暮年,每天仍会花上很长时间去精心打扮。

  只要生命之花不凋零,她就不允许自己对形象的管理有任何怠惰。

  她拒绝素面朝天,传说中连她的先生也极少见到她的素颜。

  对于美,宋美龄天生就有一种乐于趣,戏于技的领悟力与亲和力,加之后天的不断修炼,更是和于道,融于情。

  但令她卓尔不群,美不胜收的则是她的内外兼修。

  宋美龄毕业于美国著名的威尔斯利女子学院。

  她博览群书,学贯中西,精通六国语言 。

  此外,她还多才多艺,涉猎广泛,遍及音乐、外语、宗教、体育、美术等多个领域,而绘画是她终生爱好。

  上世纪30年代,宋美龄曾师从张大千,后来到了台湾,又随黄君璧和郑曼青学画。

  黄君璧教她习山水,郑曼青教她绘花卉。

国画大师黄君璧(左)指导蒋宋美龄(右)作画

  刚开始学画时,她每天下午,都一个人钻进画室,埋头苦练,满地都是她画坏揉成一团的废纸。

  到台湾后,生活平静,她对书画的热爱与兴趣更是如雪融春泉般地倾泻出来。

  她三天两头跑到台中看古字画,并悉心研磨,勤学不辍,她的画作进步神速,日臻佳境。

  一度,外界盛传宋美龄的画多是老师代笔。

  倔强的她出面请台湾有名的画家一起到“士林官邸”吃饭。

  饭后老师提议大家一起作画,先从宋美龄这里开笔。

  宋美龄当众挥毫泼墨,勾皴染点。

  在场的人都纷纷赞叹宋美龄的画笔精墨妙,意趣盎然,清逸处显灵气,厚朴处毓舒润,某些地方甚至还胜老师一筹。

  从此,大家对宋美龄画作真伪的质疑烟消云散。

西安事变次日,宋美龄给蒋介石写信,要他“为国珍重”

  包括她的小楷,不仅清丽俊秀,亦鸾回凤舞。刚柔相济的笔格,令人惊艳不已。

  西安事变时,她亲履险境,救夫于难。

  她写给丈夫的信以端正的小楷写就,骨骼清雅,亦有不逊须眉的刚节之气,字里行间充满牵挂与关爱:

  妹日夕祈祷上帝,赐福吾兄,早日脱离恶境。请兄亦祈求主宰,赐予安慰。为国珍重为祷……妻 美龄”。

  蒋感叹:“妻之于夫,不惜牺牲其本身之一切,以保全余之身心为惟一目的,殊为可感。”

  04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更是将其对爱妻的缱绻之情展露无遗。

  蒋介石第一次见到宋美龄,就在当天的日记里,写了四个字——心甚依依。

  他曾莽撞孟浪,猎艳渔色,但遇到她,变成那个“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归人。

  多少风晨雨夕,多少危境渊薮,她与之同度共涉。

  他因此剖白对她的感念与愧疚:

  “三妹爱余之切,无微不至,彼之为余牺牲幸福,亦诚不少,而余不能以智慧、德业自勉,是诚愧为丈夫矣!”

  抗战初期,宋美龄劳军途中遭日机轰炸,车翻受伤,此后疾病缠身。

  1942年,宋美龄赴美治病。

  在11月18日的日记中,蒋介石用大段篇幅记述了送别妻子的过程,精确到每一个节点:

  “五时醒后不能安眠,默祷妻此行平安成功……九时,送妻至九龙铺机场,同上机,送至新津大机场,换大机……十二时,送妻登机……别时,妻不忍正目仰视,别后黯然销魂,更感悲戚。”

  在一份代遗嘱中他郑重交代,“余死后,不愿国葬,而愿与爱妻美龄同葬于紫金山霞洞西侧山腹之横路上。”

宋美龄与蒋介石、蒋经国坐在石墙上

  甚至谆谆告诫经国、纬国两儿皆须听从其母美龄之教训,凡认余为父者,只能认余爱妻美龄为母,不能有第二人为母也。

  她此生的一大骄傲当是,不仅令他爱,亦让他敬。

  她是他甘苦与共的妻,也是与子同袍的战友。

  蒋去世后,台湾政坛数度更迭,她自知大势已去,自1994 年起,遂长居纽约。

  1995年7月26日,宋美龄以近百岁高龄,应美国国会之邀从纽约飞抵华盛顿,出席为庆祝二战结束50周年而特意为她举办的酒会。

  宋美龄从走下专机的那一刻起,一直精神矍铄。

  在平地上不坐轮椅,接受中外人士致意时,亦频频起身答谢。

  1995年,美国华盛顿,美国国会特意为她举办庆祝二战结束50周年的酒会,接近百岁高龄的宋美龄发表了演讲。

  当日下午5时,宋美龄在众人扶持下步入会场,发表了演讲,受到热烈欢迎。

  一位美联社资深记者说:“我觉得她的腔调和咬字比撒切尔夫人还要好。”

  2003年10月24日,宋美龄在纽约辞世。

  生于19世纪,历经20世纪的波诡云谲,见证了21世纪的文明曙光,这位跨越了三个世纪,享年106岁的宋家小妹安详地闭上眼睛。

  “穿着旗袍,妆化得很好,就好像只是睡着了一样”。

  宋生前不接受口述访问,也表示未曾留下任何日记类资料,宣称“把一切交给上帝”。

  她曾说,上帝让我活着,我不敢轻易去死;上帝让我去死,我决不苟且地活着。

  宋美龄十一度成为《时代》的封面人物,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如此评价她:

  “一位乱世美人,以女性非凡的情感,影响了大千世界。”

  是非成败,自有千秋公论;而历史功过,亦清浊可分。但对于宋美龄而言,这样的谢幕,也许正是她要的收梢。

  2017年11月14日更新

 

 

 

 

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倾世之恋

 

 

这是一个只有南京人才懂得的

爱情奇迹

这是两个人的旷世爱恋

黄色是梧桐树的丝带

项链上的蓝宝石就是美龄宫

那是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别墅

这个没有说出声的爱

世人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无意间发现

揭开...

那年,她说她喜欢法国梧桐,他就把梧桐种满了整个南京。

金秋的中山陵,黄色是用梧桐树编织的丝带,蓝色的宝石是美龄宫。

这是一个只有南京人懂得的爱情奇迹。

民国的那一年,她说她喜欢梧桐树,于是他大手笔购得两万棵法国梧桐树,遍栽南京街头。

南京,中国最浪漫的城市。

请看蒋介石送给宋美龄的别墅:蓝宝石项链。

这绝对是全世界最牛的项链:全世界最浪漫的倾城之恋

航拍,深秋的紫金山,项链上的那颗蓝宝石,就是美龄宫(宋美龄故居) 这是多么浪漫的人,在南京制造的一场旷世爱恋的纪念。这注定是一场伟大的爱情!

80年的风雨成就了大自然的绝美,在南京的冬日呈现出一个世纪的爱恨情仇、风云变幻。

绵长的项链是总理陵园大道,项链上的吊坠是美龄宫,吊坠上的宝石是宋美龄官邸。当年的法桐默默地在冬日呈现出这暖暖的爱意!

夏天的美龄宫宛如一颗璀璨的绿宝石

同样美得让人心醉

旷世之恋:

爱,亦是欣赏,亦是改造。

1971年双十国庆,

蒋介石夫妇在总统府前接受群众欢呼。

蒋介石在看宋美龄画国画。

爱是,时刻伴君左右。

 

不管在哪儿,不管要去哪儿。

我们都要手挽着手,肩并着肩。

在蒋介石的日记中,

满满都是他对宋美龄的情与爱!

婚礼当日,蒋介石感到幸福之至,日记云:“见余爱姗姗而出,如云霞飘落。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 

什么样的爱情能够高于半个世纪同生共死的陪伴?

什么爱情能够强于对共同事业的追求?

什么爱情能够超越对相同利益的守护?

什么爱情能够浓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默契?

来源:历史真幕

2017年11月12日更新

 

 

 

 

 

  因为那几年,马未都亲眼看见文坛的堕落,文化圈变成了名利场。作家们争相给评委们送礼,买奖,买版面。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出走,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兜兜转转他才发现,古玩收藏,才是他一生最想做的事情。收藏,收的是人心,收的是真情!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是多么的平凡渺小,可总有一些情支撑着我们去前行。

 

 

阅尽人间万卷书,不如读懂马未都

 

  文/牛皮明明

  二十年前,马未都以一己之力创办中国第一家私人博物馆:光复博物馆。

  全国共有2000多家私人博物馆,这是中国唯一一个不花国家一分钱的博物馆。

  从一开始,马未都把博物馆的门票设计成六张书签,二十年内,没有一个人往地上扔过一张门票。

  马未都公开宣称:我要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捐赠,一件不留。

  此话一出,惊骇世人,博物馆里随便随便挑一件东西出来,就价值几千万,说捐就捐了!

  马未都说: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大部分人到了名利阶段就走不动了。我不希望我这个年龄,还在为钱做事。

  马未都创办博物馆,只想把中国文物展现给这个世界看,让我们了解过去。

  如果没有这些文物,中国人拿什么去向全世界说我们曾经拥有过灿烂的文化?

  01

  马未都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墙上贴着八个大字: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严肃了还能活泼,这不是扯淡嘛。

  马未都隐隐感觉,这不是他要的人生。

  1966年,马未都小学四年级,恰逢文革,无学可上,只好辍学。从此一生行走江湖,个人履历学历那一栏永远都是小学四年级。

  三年后,马未都14岁,父亲带着他去了东北空军五七干校,五七干校用废置的机场改建而成,马未都全家四口与另外一家三口,分了一间房。

  由于革命需要,硬生生挤成了一家人。

  到东北后,天寒地冻,马未都常常挨饿。

  有一天傍晚,父亲带着马未都来到一个废弃的房子,支上炉子,拢上柴,安上锅,神神秘秘从大衣口袋里掏出几大把黄豆。

  父亲小心翼翼炒着黄豆,马未都饿着肚子眼巴巴看着,直掉口水。

  黄豆炒好了,父亲端着铁锅,突然手松了一下,黄豆一粒不剩全部扣入火中,噼里啪啦,烧成焦黑。

  父亲出生武行,年轻时和日本人拼过刺刀,从未怂过。但只为一锅黄豆,父亲难过至极,一语不发、几欲落泪。

   多年后,马未都在一次演讲中,讲述父亲当时的内心愧疚。马未都话未说完,观众潸然泪下。

  那是一代人饥饿的记忆,也是一代人的难过。

  在五七干校那段日子,马未都邻居有本《红楼梦》,他借去读,饭也不吃,觉也不睡。

  读到黛玉死去,宝玉出家,窗外已是北风呼啸。他抱着书,感觉文学这东西像炸弹一样在他心里炸开。

  吹灭读书灯,一身都是月。

  那天以后,马未都嗜书成癖,只要带字的纸,抓着就要读得一点不剩。

  一次在村里看见有人拿书糊墙,就跟那人说:您这书,给我看看吧?

  那人看他诚恳,就给了,马未都拿过来一翻,是本小说,但前几十页没了,后几十页也没了,他照样津津有味看了一路。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读书到最后,是为了让我们更宽容地去理解这个世界有多复杂。

马未都父亲

  02

  世界有多复杂,人便有多寂寞,人生有多少种,书便有多少页。马未都读书入痴入魔,在书里阅览了人间,读懂了人性。

  有思想的人都很寂寞,幸好还有好书可以读。

  马未都在人生最迷茫的时候,常用读书来安慰自己,读着读着便从书中走出一个新的自己来。

  1975年底,马未都返京,被分配到航天无人部当铣床铣工。凡有时间,便泡到图书馆,如一根草药泡入酒中,书就是马未都全部的酒。

   80年代初,文学热,全国三个青年,两个半搞创作。

  马未都身高一米八,体重就100来斤。因为人瘦毛长,故取笔名瘦马。

  1981年,马未都26岁。在《中国青年报》发表了小说《今夜月儿圆》。写的是一个车工被车间女神爱上的故事。

  那年代,爱情是个稀缺品,人见人爱。

  文学被禁锢十余年后,刚刚开闸放水,全民沸腾。

  当年《中国青年报》的发行量500万份,每人传阅10次,阅读累积5000万人次。马未都的《今夜月儿圆》就成了最顶级的爆款。

  马未都从此一炮而红,从小学四年级辍学的小青年,一把逆袭成了全国最知名的大作家。

   大火之后,读者来信雪片般从祖国大地扑面而来。

  马未都第一天收到了几十封,“瘦马”趴下来写了一天回信。

  第二天,马未都打开家门,邮局直接拉来一卡车读者来信。

  太可怕了!

  马未都后来说:当时,我想一封封回信的,后来我发现,这根本无法完成,因为光看信都要用掉半年时间。

  马未都彻底感觉自己红了,走在首都的马路上,他脚下生风,眯着小眼,十分迷醉。

 

马未都淘来的一张旧照片,把自己身着中山装的旧照PS上去了。

  03

  马未都的传奇人生是从这篇小说开始的。

  几日后,《青年文学》主编陈洁东上门找他,甩他一篇稿子,问:这,你能改吗?

   马未都一下午改好了。陈洁东一看,特别满意,撂话:你来杂志社当编辑吧, 60块钱工资。

  第二天,马未都去编辑部正式上班,北京的风吹着他26岁的脸。

  到了编辑部,他傻了,原来和他当同事的,不是大作家,就是大记者、大编辑,只有自己一个人是小学没毕业的白丁。

  马未都的虽然学历最低,但眼力却是最好,80年代最负盛名的作家,莫言、余华、苏童,刘震云,稿子都是从他手里过的,他沙里淘金淘出一大堆好作家。

  有一天,有人告诉马未都,说有个叫王朔的小孩想见他。

  那时候王朔是个愣头青,圆头圆脑,羞涩腼腆,还说话脸红,马未都问:你的稿子呢?

  王朔把自己写的《橡皮人》拿给马未都,马未都翻开,开头第一句写的是:一切都是从我第一次遗精开始的。

  马未都眼前一亮,翻了几页,发现这小说真好。但杂志社的其他编辑看了,都说:怎么能如此赤裸?肯定不能发表。

  为发这篇小说,马未都跟那些老编辑拍了桌子:谁说不能发表,我偏要发表。

  结果《橡皮人》发表后,王朔红遍全国,引领整个80年代。

  王朔后来说自己和马未都的结识,就像光和光打招呼,在最黑的地方见。

  马未都和王朔是精神上的理想主义者,内心永远不认同这个世界,却伸着脖子向世界的尽头眺望。敢于对抗所有人,敢于把梦做到底,敢于把人做到极致。

 

马未都和王朔

  04

  在北京城,马未都有一大堆不正经的朋友,最著名的是王朔和冯小刚,几个人去找海岩蹭吃蹭喝。

  海岩不姓海,姓侣,在昆仑饭店当大经理,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穿西装皮鞋走道的稀有物种。

  马未都几个人得闲就去昆仑饭店,见到海岩就喊:哎呦喂,侣总,侣总,您吃了没?

  海岩够意思,一看就懂了,安排一桌好菜,等吃完了就跑过来签单。酒足饭饱,几个人腻在昆仑饭店游泳池里。

   整个游泳池,来来回回就他们几个男的,一个女人都没有,寡淡得不行。

  他们腻在那儿神侃,聊剧本,结果游了大半年,水都游脏了,一个剧本都没写出来。

 

海岩

  1988年,30岁的马未都认识了74岁的大收藏家王世襄。没事就往王世襄家里跑,听王老聊古董,听着入迷。

  1966年到1976年,古董是中国人的负资产。

  谁家有古董,谁家受牵连。

  除四旧时,很多人拿棉被包着古董,砸碎了往垃圾桶扔。80年代国家出于发展外贸的考虑,才恢复了向民间收购古玩旧货。

  当时,马未都单位8点上班,马未都每周两次六点出门。骑着自行车,挎着大黄包,链条都蹬红了奔玉渊潭公园东门,去赶古董早市。

  收完了古董,难以按捺内心焦躁。

  大半夜,去找朋友魏人一干人等穷显摆,敲门,半天没开,一脚踹开。发现一堆人猫在那,一摸那电视,电视还是热的,就明白了,你丫猫在这看毛片呢。

  马未都还沉寂在收了古董的兴奋中:

  “哥几个,瞧瞧我收的这宝贝,明清的,讲究!”

  那哥几个一听就乐了:你别逗了,我们这看的才是宝贝,日本的,忒正点!

  80年代,马未都为古董痴狂。可那年代没多少人懂古董,有一段时间,他喜欢四合院一大爷家的瓷罐子。

  天天下了班,就跑去看。

  帮大爷腌白菜,搬煤球,苦活,累活全包了。干完活,就洗干净手蹲在那看瓷罐子。来来回回,去义务劳动了一个月。

  一天,老先生一高兴:孩子,看你真喜欢这玩意儿,得了,喜欢你就抱回家吧。

  天上真掉馅饼了,还是个肉馅的。马未都一高兴,怕老先生反悔,抱着古董撒腿就跑了,他是真爱古玩!

  05

  马未都刚成家的时候,攒了1600块钱块钱准备买台彩电,小两口过过小康日子。

  那天,马未都揣钱上街,在王府井的商店看到一组四扇屏,钧瓷内镶,古朴风雅,认定是宋朝的物件。

  马未都走不动路了,砍了半天价,正好1600块钱买了下来。扛着四扇屏,骑着自行车,回家了。

  老婆拿他没办法。

   过了几年,他在上班,老婆给他打电话:咱家被贼洗了!

  马未都跑回一看,新买的电视让人抱走了,四扇屏还在。

  马未都乐了:这贼,没文化太可怕!

  警察来了,见他还乐颠颠的,警察不解:这瘦猴,有病!从没见过被偷东西了,还乐成这样的。

  马未都一听,接着乐,还说这贼真特么忒仗义。

   很多媒体称马未都:京城玩家,玩家嘛,轻松,洒脱,不那么正经,就像他本人。

   嘻嘻哈哈的毫不正经,内心澄净的勇敢前行。

 马未都一家

  1990年,马未都带着他的笔名“瘦马”,从文学圈彻底消失了。

  马未都是第一个把工作裸辞的人,就给出版社打了个电话:我以后不来了。

   很多人不理解,那时候国内文坛牛气冲天,三个BAT董事长加起来都没有半个作家牛逼。而马未都是作家的伯乐爷爷,更牛逼。

  马未都却说不要就不要了。

  因为那几年,马未都亲眼看见文坛的堕落,文化圈变成了名利场。作家们争相给评委们送礼,买奖,买版面。

   那时候人土,送礼也土,都送土特产。收了孝感麻糖的评委,说湖北作家应该获奖。拿了山西汾酒的评委,给山西的作家走后门。

  马未都把26岁到36岁,整整十年,人生最好的壮年光景,全部献给了挚爱的文学事业。

  可现在纯洁的文学界已经不纯洁了,文学既然脏了,那我索性断手不要了。你们不滚,我滚行了吧。

  马未都毅然决然离开了!

  工作就像眼镜,度数不合适,继续戴着只会损坏视力。

  生活可以漂泊,可以孤独,但灵魂必须有所归依。

  一个人在这个充满虚伪的现实世界中,要保持初心,就必须给自己的灵魂腾出一亩净土,谴责它,抚慰它,考验它,永远保持它的高洁和纯净。

  马未都辞职后,与王朔、刘震云几个人组建了“海马影视创作室”,拍了电视剧《海马歌舞厅》,策划了电视剧《渴望》,挣了足足600万。

  这可是90年代初,钱一下子像潮水向他涌过来,钱也有了,名也有了。但他也更看清了影视圈比文学圈更势利、更赤裸、更名利场。

  马未都心里不舒坦:这不是我要的生活。然后又毅然离开了影视圈。

  人总是这样,只有当你认真地去做一件事的时候,才会分清理想和欲望的区别。理想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快乐的。欲望就是当你想它时,你是痛苦的!

《海马歌舞厅》剧照

  06

  人生终要有一场触及灵魂的出走,才能明白自己真正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兜兜转转他才发现,古玩收藏,才是他一生最想做的事情。

  从此之后,世间再也没有编剧马未都,也没有作家马未都。只有一个慢悠悠骑着自行车,穿梭在四九城的“散人”马未都。

  他与工匠、民俗艺人混在一起。

  他放眼望去,满街都是宝贝儿,人们争着淘汰老家具,换上电镀的,人们争着淘汰木床,换上席梦思,马未都照单全收。

  最后以至于胡同里大妈看到他,都说:那个收旧板凳、旧椅子的又来啦!

  为弄清各个历史时期陶瓷的特征,马未都天钻去故宫。

  古瓷馆光线不好,马未都每次去,总带手电筒。管理员都对他起疑心:这个小眼睛,每天拿着手电筒,琢磨啥呢?

   一天,他跟工作人员说展厢里的一个瓷瓶有人动过。工作人员说:别逗了,我天天在,没人动。马未都又说,不信,你去问问其他人。

  工作人员一问,果然头天她倒班时有人为拍照动过它。回来跟马未都说:你神了嗨,你咋知道的。

   马未都小眼一眯虚:我天天来,天天看,只能看到这玩意儿的一面,里头那一面我看不着,现在我看着了,就说明肯定有人动了。

  马未都后来看瓷器,只需远远望一眼,便知真品赝品,且知道底款是哪几个字。这眼力,全国也没几个。

马未都鉴赏瓷器

  07

  1992年,马未都收藏的古董已经多达1000多件了,家里根本放不下。

  有一次,马未都看中了一款黄花梨大方桌,家里实在放不下,就把床给扔了,每天带着老婆像猴子爬上爬下睡桌子。

  香港导演李翰祥,有钱有才,爱好古玩。外界人称:李翰祥买古玩,用火车拉!

  1998年,李翰祥突然打电话给马未都,想转给他一批古家具。

  下午双方约见面,李翰祥了给他一份清单,罗列了十几件有年份的硬木家具,还标了价钱,准备第二天具体谈。

   第二天一大早,北京晚报登出消息:李翰祥猝死。

   原来李翰祥与马未都见了面后,就直奔拍摄场地,到那儿拍了一个镜头就猝死了。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昨日把酒还言欢,今日却阴阳两隔。

  这十几件家具,就成了李翰祥和马未都最后的念想和记忆。

  李翰祥儿子来了,马未都说:这些东西都托付给我了,这是缘分,我不讲价,照单全收。

  别人收藏是价,马未都收藏的是情!

  2013年,荷兰一个老人想转让一批数目庞大的藏书票。

  可全世界不少收藏家去了,老人愣是不卖。

  得知消息,马未都立即乘坐飞机赶过去。见到荷兰老头第一面就说了两句话:

  我想建一个藏书票馆,只是想用来存放这些藏书票。

  就是这两句话,打动了荷兰老人。

  收藏的最高境界,不只是交易,更是在交心。

  办完手续,老人转过身来,泪流满面,这些小小的藏书票,是老人一生的故事,也是老人一生的记忆。

  人终会归于尘埃,可记忆不会。

  马未都用飞机把3.2吨的12万张书票运回了北京,履行承诺,专设藏书票馆。

  收藏,收的是人心,收的是真情!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人间的。无论他是多么的平凡渺小,可总有一些情支撑着我们去前行。

 李翰祥

  08

  人生有三层楼:第一层是物质生活,第二层是精神生活,第三层是灵魂生活。

  马未都功成名就后,早就登上了第二层楼。在余下的岁月里,他把自己安放在第三层楼。

   马未都的人生有两个原则:

  一:从不在公开场合,电视节目谈文物价格。

  二:从不参与帮别人打眼买古董的应酬。

  马未都讨厌听人谈古董的估值,别人请他去打眼,他称病不去。也拒绝在任何电视节目上谈文物价值多少钱。

   他说:文物没有价格,文化永远是无价的。文化若变卖给金钱,所谓的文明就像行尸走肉。

  见得人越多,马未都更喜欢和家里的猫玩。马未都爱猫,养了几十只。

   并逐个取上好玩的名字:黑包包、白拖拖、黄枪枪、蓝毛毛、麻条条、云朵朵……尼玛,还有叫王情圣的。

  出去录节目的时候,他也带上这些猫,用他话说:跟猫打交道,比跟人轻松。

   马未都是越老越会玩,玩的东西五花八门,秋斗蟋蟀,冬怀鸣虫,玩蝈蝈也玩成了精。

  怀里揣着蝈蝈,可以精确感觉到,自己身体体温升高半度,蝈蝈就会叫。马未都说:这叫自然之声,好听!

  这就是马未都,在烟尘滚滚的人生路上悠然而行,一点也不着急,反正来日方长,悠然自得。

  09

  自光复博物馆创办以来,诞生了中国多个博物馆奇迹。

  光复博物馆是中国唯一一个不花国家一分钱的博物馆。从一开始,马未都把博物馆的门票设计成六张书签,二十年内,没有一个人往地上扔过一张门票。

  2010年8月,马未都公开宣称:新馆正式建成后,我要将所有的东西全部捐赠,一件不留。

  那可是随便挑一件出来,就价值几千万的古董,说捐就捐了!

  “裸捐”一出,所有朋友都来劝他,马未都倔脾气不改:我不是古董商,不需要子承父业,我不希望我像老地主那样,死了之后,孩子们为我留下的玩意,争得头破血流。

  老婆贾宏伟也和马未都说:我这辈子跟着你,不求什么大富大贵,但是你这么多年的心血说捐就捐了,我是真舍不得。

  有一次,王朔、冯小刚几个北京老炮儿聚在一起,聊起马未都“裸捐”这个事,都很心疼。

   马未都说:说我不心疼,那是假的,我一辈子的心血、一辈子的情都在这些物件上。要想博物馆继续走下去,这就像病人,捐出就像动手术,手术之后,才能更健康。

   马未都说完,大家齐刷刷说了一句:马爷,牛逼!

  马未都说:人生有三个阶段,年轻时趋利,中年趋名。到了名利有了,第三个阶段就是安放灵魂。只是大部分到了名利的阶段就走不动了。我不希望我这个年龄,做事还在为了钱。

  人一辈子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走多少路,而是为了活得明白,活得通透。求的是内心安定,趋的是解决灵魂的困惑和坦然。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回到灵魂深处。回忆里都是故事,而心里早已云淡风轻。

  历史就是这样,有时候人造历史,有时候历史造人。

  人生最宝贵的两样东西,一是生命,二是灵魂,把生命活得精彩,把灵魂安顿好,人才不枉此生。

   文章来源:听明明吹牛皮

  2017年12月20日更新

 

 

 

 

 

他30岁做设计,53岁出全裸写真,60岁开设品牌馆,今年73岁依然是设计界最传奇的存在

 

他的人生是一个传奇

24岁墨尔本大学建筑专业一级荣誉毕业;

30岁创办自己的设计公司;

40岁成为李嘉诚,成龙,梅艳芳等

香港知名人士的座上宾;

53岁出版全裸写真集;

60岁再创自有品牌“MY”系列;

70岁获香港室内设计协会终身成就奖;

他还是“香港设计之父”,

“香港十大魅力男士”之一

……

他是高文安

铺主第一次知道高文安是从“故宫面馆”

2007年,

《请星巴克从故宫出去》的呼声越来越大,

在故宫经营8年的星巴克被迫撤出。

放眼世界,

无论是法国卢浮宫还是大英博物馆,

都有优雅闲适的餐厅,

而偌大的故宫竟然没有,

甚至常常有游客蹲在地上吃盒饭。

怎么不让人心塞?

高文安听说后,

立马给北京故宫博物馆发邮件,

希望让自己的面馆“My Noodle”入驻,

三个月没有音讯,他就继续发,

又三个月仍没回应,他就再写信,

直到九个月后,故宫方面才回应。

接下来,是近两年的设计与装潢。

为了不破坏原来的建筑,

故宫面馆没有加一根钉,

店中的柱子也做了洗漆处理:

将油漆一层层抹去,

露出原来楠木的裂痕。

建筑内的“七梁八柱”被完好保存

所有的灯、空调及消防没损坏柱子一丝一毫

都是先用铁环包着柱子,

再将所有的东西挂上去的。

合同上并没这么严苛的要求,

但高文安依然尽最大努力保护了故宫古文物。

店内还有京味儿浓郁的鸟笼,

坐墩、宫灯、竹篮等,

处处散发着中国文化的气息

甚至餐具也做了精心的设计

筷子前端有细碎的荔枝纹,

是为了夹面时防滑;

餐具的8种颜色,

是从清代朝服的8种颜色抽离出来

故宫面馆得到了各方赞誉

一度成了很多重要嘉宾的休憩场所

然而好景不长,

这个建设了18个月的面店,

只经营了6个月的时间,

就无奈关闭了。

关张的理由让人无限唏嘘:

“一年(2009年)的租金是120万人民币,一碗面最开始的定价是28元,后来因为经营压力(每天只能开6小时),要提价到38元。但故宫不让我开门,因为媒体骂我是奸商。”

关门的第二天高文安就果断决定退出故宫,

这一走损失了800万。

故宫的面馆关了,

却关不住高文安一颗爱折腾的心

2006年他在深圳华侨城开业的My Noodle,

已经成了名店,

食客络绎不绝。

面店的食物与空间设计同样十分考究

开放式的厨房,

为了让大家感受东方烹饪之美

除了My Noodle之外,高文安的“MY系列”还包括了咖啡(My Coffee)、冰淇淋(My Gelato)、健身(My Gym)、美发(My Hair)、鲜花(My Floral)等7大品牌。

而My系列并不是高文安的正经生意

他开面馆,

是希望人们能享受到中国人自己的主食,

他开咖啡馆,

是希望客们深入感受:

如何享受西方的休闲生活

武汉天地My Coffee

至于健身房、理发店,

则主要是为了给公司员工“改变形象”

华侨城创意园My Gym

My Hair

他的健身房,

不对外只是提供给员工。

他的理发店,

每年发给员工5000元消费券,

让他们自由改变自己

忍不住想说,

铺主也想做这样的霸道总裁!

没错,这是高文安,

53岁的高文安

My Gym内的巨幅海报也是他自己

50岁时,他开始进行专业的健身,

经历了炼狱般的三年:

不吃油、不吃盐、不吃糖,

菜全部都是白灼,

终于换来无数小伙子都艳羡不已的好身材

53岁,

他出版了自己的全裸写真集,

感受下雕塑般的肌肉

当年还与任达华、胡兵等一道

被香港娱乐界评为性感男星

其实,

高文安本行是一名建筑设计师,

做了三年之后觉得不开心

觉得很多建筑追求外型而缺乏内涵

于是在30岁那年果断改行

从此,室内设计一做40多年。

有人做过调查,

从1975年起,

他设计的私人住宅里没有一对离婚的。

只是因为,

他的设计里永远有体察入微的情趣。

他第一次为梅艳芳设计房间时,

她还未走红,

便在设计中加了一些辉煌的元素,

加强她蓄势待发的信心。

第二次为她设计新屋时,

梅艳芳已是巨星,

高文安就把她的房间装扮得平淡简单,

让她在灿烂星光背后找到一份平常实在的感觉。

他心心念念的还是中国的古建筑。

在上海

他走进“1133”一栋旧房子,

让它做了自己的办公室。

在成都,

他在一百年历史的房子里

开了自己的咖啡馆、面馆和办公室

成都宽窄巷子My coffee

他也曾努力地走进故宫博物馆,

一切,都是为了古建筑。

在高文安的写真集上印着这样一句话:

“成花成树非一日之功,精雕细作乃恒心所至”。

而在2014年,70岁的仍他坚定地说,

“我的事业刚刚开始。”

到现在,

他的文化事业仍像铺展在大地上的花

在晋商大本营,

他构想着一个山西大院的梦

在宁夏的沙坡头,

他描绘着“沙漠玫瑰”的瑰丽想象

他想要传承民族的血脉,

他想要世界看到陕西的窑洞,

宁夏的沙漠、敦煌的文明。

他要为中华传统文化奔波到底。

 真羡慕能这样过生活! 

文章来源:中国元素

2017年12月30日更新

 

 

 

 

 

贾平凹:五十岁时 你会明白人一生干不了几样事情

 

 

  我今年五十岁,到了五十,人便是大人,寿便是大寿,可以当众说些大话了。

  差不多半个多月的光景吧,我开始睡得不踏实,一到半夜四点钟就醒来,骨碌碌睁着眼睛睡不着。我知道我是在老了。明显地腿沉,看东西离不开眼镜,每一个槽牙都补过窟窿,头发也秃掉一半。老了的身子如同陈年旧屋,椽头腐朽,四处漏雨。

       人在身体好的时候,身体和灵魂是统一的,也可以说灵魂是安详的,从不理会身体的各个部位,等到灵魂与身体分裂,出现烦躁,身体某个或几个部位肯定出了毛病。我常常在爬楼时觉得,身子还在第八个台阶,灵魂已站在第十个台阶,甚至已经坐在了屋里的椅子上。我真是害怕身体太糟糕了,灵魂一离开就不再回来,往后再不敢熬夜了,即便是最好的朋友邀打麻将,说好放牌让我赢,也不去了。

       吃饭要讲究,胃虽然是有感情的,也不能只记着小时候在乡下吃的汤面和土菜,要喝牛奶,让老婆煲乌鸡人参汤,再是吃海鲜和水果。听隔壁老田的话,早晨去跑步,倒着跑。还有,蹲厕所时不吸烟,闭上嘴不吭声。勤搓裆部,往热里搓。没事就拿舌头抵着牙根汪口水,汪有口水了,就咽下去。级别工资还能不能高不在意了,小心着不能让血压血脂升高。业绩突出不突出已无所谓了,注意椎间盘的突出。子女能考上大学便是父母的孝顺孩子,现在自己把自己弄健康了,子女才会亲近。

  人的一生到底能做些什么事情呢?当五十岁的时候,你会明白人的一生其实干不了几样事情,而且所干的事情都是在寻找自己的位置。性格为生命密码排列了定数,所以性格的发展就是整个命运的轨迹。不晓得这一点,必然沦为弱者。所以我很幸福地过我的日子。不再提着烟酒去当官的门上磨蹭,或者抱上自己的字画求当官的斧正。当然,也不再动不动坐在家里骂官,官让干什么事偏不干。

       谄固可耻,傲亦非分,最好的还是萧然自远。别人说我好话,我感谢人家,必要自问我是不是有他说的那样好?遇人轻我,肯定是我无可重处,若有诽谤和诋毁,全然是自己未成正果。在屋前种一片竹子不一定就清高,突然门前客人少了,也不是远俗了。还是平平常常着好,春到了看花开,秋来了扫落叶。

  我病多,总是莫名其妙的这不舒服那不舒服。但病使我躲过了许多尴尬。比如有人问,你应该担任某某职务呀,或者说你怎么没有得奖呀、没有情人呀,我都回答我有病!更重要的,病是生与死之间的一种微调,它让我懂得了生死的意义,像不停地上着哲学课。

       人活得活出个滋味来,所以我提醒自己:要会欣赏。鸟儿在树上叫着,鸟儿在说什么话呢?鸟的语言我是不懂的,我只觉得它叫得好听就是了,做一个倾听者。还有:多做好事,把做的好事当做治病的良方;不再恨人,对待朋友亦不能要求他像家人一样。钱当然还是要爱的,如古人说的那样,具大胸襟,爱小零钱嘛。以文字立身,用字画养性,收藏古董让古董也收藏我。不浪费时间,不糟蹋粮食。还是一句老话:平生一片心,不因人热;文章千古事,聊以自娱。

文章来源:报刊文摘

2017年11月14日更新

 

 

 

 

再寫《握三下,我愛妳》

 

  2010年10月14日,我接到好友王玫的電話,她第一句話就說:

  「瓊瑤姐,我們今天早上,為劉姐做了氣切的手術!」我的心砰的一跳,驚呼著喊:「氣切!」

  劉姐,在影劇圈中,大家都這樣稱呼她,就像稱呼我「瓊瑤姐」一樣。但是她直呼我瓊瑤,因為她堅稱我比她小。她是我的老友,工作夥伴,我的導演,在我的人生和她的人生中,我們彼此都佔據著相當大的位置,她的名字是「劉立立」。

  第一次見到劉姐,是1976年,我拍電影《我是一片雲》,她是那部電影的副導。我從沒見過嗓門這麼大,活力這麼旺盛,工作能力如此強的「女人」,她給我的印象太深了。到1978年,我跟她說:「妳來幫我當導演,妳行!」她對自己完全沒把握,我堅持說她行!於是,她導了我的《一顆紅豆》,從此開始了她的導演生涯。所以,她常對我說:「妳是我的貴人,妳改變了我的命運!」

   我和劉姐就這樣成為工作夥伴,我用「喬野」為筆名,編了許多電影劇本,都是她執導的。我們交換著彼此的感情生活,交換著彼此的心靈秘密,也分享著共同為一部戲催生的喜悅。在電影的極盛時期,我們每次票房破紀錄,就要在我家開香檳,那時工作人員、演員和她的另一半----董哥全到齊,笑聲鬧聲驚天動地。當我把電影公司結束,她進了電視圈,把我也拉下水,我們又拍了《幾度夕陽紅》、《煙雨濛濛》、《庭院深深》、《在水一方》……等一連串的電視劇。我和她,就這樣成為一生的知己。

   劉姐的感情生活是不可思議的,她年輕時,是風頭人物,是「校花」。董哥是她的學長,都是政工幹校(今國防大學政戰學院)戲劇系的學生。劉姐風頭太健,很多學長追求,大家比賽寫情書給她,打賭誰能追到手。董哥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直到董哥畢業,這些學長誰也沒追到她。

  沒多久,董哥結婚了,娶了王玫。當劉姐畢業,進了影劇圈,董哥也進了影劇圈,他們都從「場記」幹起,兩人經過許多曲折,居然電光石火,陷進一場驚天動地的戀愛。但是,此時的董哥已「使君有婦」,兩人只能在外面租了一間房子同居。董哥有才華有能力,是各方爭取的「名副導」,跟劉姐這場戀愛,風風火火,充滿了戲劇性。劉姐性情激烈,曾經為了和董哥爭吵,一刀砍在自己的胳膊上,頓時血流如注,差點沒把手給砍斷。(那是一本巨大的書,無法細述)

  當時,王玫已經生了一個女兒,卻仍然在藝工總隊表演。當王玫知道董哥有了外遇,她沒有吵鬧,默默忍受著心裡的不滿。有一次,董哥到南部去工作,王玫也到外地去表演,才一歲多的女兒雅莊,交給祖父母照顧。不料女兒半夜發高燒,持續不退。祖父母找不到王玫和董哥,卻找到了劉姐。劉姐一聽董哥的女兒生病了,急得二話不說,直奔祖父母家,抱起雅莊,就飛奔到當時台北最好的「兒童醫院」。那時可沒健保,兒童醫院收費極高,診斷後要住院。劉姐沒錢,把家裡的電鍋、熱水瓶……各種可當的東西全部典當,再抱著自己的棉被去醫院照顧雅莊。當王玫回到台北,驚知女兒病到住院,急忙趕到醫院裡,卻看到一幅畫面:雅莊蓋著劉姐的棉被睡著了,劉姐搬了一張小板凳,坐在病床前,手摟著雅莊,累得趴在床沿上,也睡著了。王玫驚愕的看著,眼淚忍不住滾滾落下。一顆母親的心,和一個妻子的心,在剎那間融成一顆「大愛之心」。

  等到董哥從南部回到台北,才大吃一驚的發現,王玫不但和劉姐成了最好的朋友,還把劉姐接到家裡,兩個女人說,願意分享一個丈夫!董哥不敢相信,卻喜出望外的接受了這個事實。

   從此他們過著三人行的生活。王玫陸續又生了兩個孩子,都把劉姐當成親媽一樣,稱呼劉姐為「好媽」。劉姐對這三個孩子,更是寵愛異常。尤其是小兒子「四海」,幾乎是劉姐抱大的,劉姐愛這兒子到無以復加,連我旁觀的人,也歎為觀止。劉姐也為了這段愛情,為了尊重王玫,終身不要生孩子,免得孩子們之間會產生問題。

  問世間情為何物?我實在不明白。年輕時,沒有人看好他們這種關係,總認為隨時會鬧翻,會弄得不可收拾。但是,他們就這樣恩恩愛愛的生活著,數十年如一日。當年,我也曾私下問劉姐:「妳終身認定董哥了嗎?未來是妳不知道的,會不會再遇到別人?」她斬釘截鐵的回答我:「絕不可能!我認定他了!」

  劉姐當導演,收入比當副導演時,當然好很多。董哥也當導演了,卻沒有劉姐勤快,接戲比較接得少。劉姐把賺的導演費,除了少數寄給父母,少數自用,其他都用在董家。董哥才氣縱橫,每次劉姐接到劇本,都是董哥先幫忙看劇本,然後和劉姐討論,再幫劉姐分鏡頭。因此,兩人的工作是密不可分的。王玫就專心持家帶小孩,三人一心,把孩子一個個拉拔長大。他們這一家人,成了很奇妙的一種「生命共同體」。最讓我感動的,是王玫數十年不變的那顆無私、寬宏、包容的心。她不止包容,還深愛著劉姐,有次甚至對我很真心的說:

  「我沒什麼學問,也不太懂電影,看到他們兩個一起工作分鏡頭,總覺得他們才應該是一對夫妻,我好像妨礙了他們!」言下之意,還很歉然似的。

  一年年過去,當劉姐年紀老了,不再能風吹日曬幫我拍戲了。我和她的友誼不變。每年過年前,一定要見一面,談談彼此的生活。2007年,劉姐和董哥來我家,我發現劉姐講話有些口齒不清,走路也歪歪倒倒。董哥才告訴我,劉姐患了遺傳性的一種罕見病「小腦萎縮症」。我頓時目瞪口呆,我看過一部日本電影,名字叫「一公升的眼淚」,內容就是紀錄一個患了這種病的女孩,如何一步步走向死亡。當我嚇住時,反而劉姐安慰我,她說:「我母親有這種病,它會讓人逐漸失去行動能力,逐漸癱瘓,無法說話。但是,它不會影響智慧和生命,我母親發病後,還活了二十年!」董哥在一邊接口:「二十年夠了,這二十年,我和王玫會照顧她!」

  那天,看著董哥扶持著劉姐離開我家,我的眼淚在眼眶裡打轉。我立刻衝到電腦前,去搜尋「小腦萎縮症」的資料,發現確實像劉姐說的,如果是老年人發作這病,不會影響智力,但是,會逐漸失去所有生活能力。我想到,劉姐是這麼有活力的一個人,怎能忍受逐漸癱瘓的事實?如果失智還好,反正自己都不知道了!假若思想一直清晰,卻連表達能力都沒有,那不是禁錮在自己的軀殼裡了嗎?到那時候,董哥和王玫還有耐心和能力來照顧她嗎?畢竟,董哥和王玫也老了,董哥自己身體也不好。

  從那時起,我和王玫就經常通電話,談劉姐的病情。劉姐沒有她說的那麼樂觀,她的病惡化得很快,從發病到不能行走,到說話完全不清,在三年中全部來臨。王玫每天要把她抱上輪椅,抱上床,幫她洗澡,餵她吃飯,推她去外面散步……家裡還有新添的小孫子,可以想像生活多麼艱難。我力勸她請外籍看護來分擔辛苦,如果王玫也倒了,誰來撐持這個家?她聽了我,請到一個很好的印尼看護。

  然後有一天,王玫告訴我,劉姐因為肺部感染,進了加護病房,現在插管治療,說不定會挨不過去。我難過極了,談到傷心處,不禁哽咽。我當時就要求王玫,如果到了最後時刻,千萬不要給劉姐「氣切」,因為「氣切」會延長生命,卻無法治療這個病,還不如讓她走得乾脆一點。我自己,早就寫好放棄急救的文字,並且交待我的兒子,絕對不可氣切和電擊,時候到了,就讓我平安的走。

   因此,當我聽到王玫說,幫劉姐氣切了,我才震懾住。我問為什麼還要氣切?王玫哽咽著說,不捨得啊!插管已經把她的喉嚨都插破了,醫生說,有人八十歲氣切後還救了回來,何況,劉姐還有意識,會用眨眼表示意見,當他們問她要不要氣切時,她皺眉表示不要。但是,王玫問她,妳不想回家嗎?妳不想看兩個孫子嗎?劉姐又連連眨眼了!王玫說:

  「她還有生存的意志,她還能愛啊!我們捨不得放棄她呀!」

  談到這兒,王玫忽然對我說:「我和董哥離婚了!」

  「什麼?」我驚問。「這個節骨眼,你還跟董哥鬧離婚?」

  「沒敢跟妳講,」王玫歉然的說:「我們離婚後,十月三日那天,董哥在醫院裡,和劉姐結婚了!總得讓她名正言順當董太太呀!萬一她走了,我兒子才能幫她當孝子,捧她的靈位呀!」 

  我握著電話筒,久久無法說一語,眼淚在眼眶轉,聲音全部哽在喉嚨口。王玫在電話那頭也沙啞難言,董哥接過了電話,繼續跟我說。告訴我整個離婚結婚的提議,是兒子四海提出的。因為他要當劉姐名正言順的兒子,為劉姐當「孝子」。

  結婚以前,他們去病床前,把離婚證書亮給劉姐看,董哥說:

  「我可以娶妳了!妳要不要嫁我?」劉姐眼睛濕了,眨了眨眼。表示願意。

  所以,十月三日那天,醫生和護士們,把病房佈置成新房,貼了囍字,還有一束氣球。區公所的職員被請來,到場見證(因為要辦理結婚戶籍)。大家圍繞著病床,一起唱著《庭院深深》,和其它的電視主題曲。劉姐笑了,她已經很久沒有笑過,但是,她笑了……董哥就這樣娶了和他相愛了四十幾年,現在躺在病床上不能動的新娘!

   我聽著,哭了。我說:

  「董哥,你生命裡,有這麼偉大的兩個女人,你也沒有白活了!我該不該說恭喜你呢……」我說不出話來,心裡是滿滿的感動和激動。王玫又接過電話,跟我說:

  「雖然沒照妳的意思做,我們幫她氣切了,醫生說,氣切之後可以活很多年。劉姐還有多久,我們還不知道。如果狀況穩定,兩星期就可以出院,我會把她接回家,有孩子孫子包圍著,她一定比較快樂!今天,我去醫院看了她,我握住她的手,妳知道嗎?她居然回握了我幾下!好像在跟我說什麼!」我心裡一震,想到曾經告訴劉姐,《敲三下,我愛你!》的故事,當時還想拍成電影。(那故事收在我《不曾失落的日子裡》,劉姐非常喜歡)。我頓時知道了,劉姐在對王玫說:「握三下,我愛妳!」

  這是我身邊的故事,最真實的故事,聽了這故事,我一直激動著,想到大家在醫院裡唱《庭院深深》的婚禮,想著我的好友劉姐和她的一家,我什麼事都做不下去。我的眼睛不曾乾過,好想哭。但是,想到劉姐在生命的尾聲,迎來這樣一個婚禮,她一定得到莫大的安慰!她一生付出這麼深的愛,董哥和王玫,也用這麼深的愛來回報她!她也值得了!如果,我們這個社會,不用批判的眼光,來看待各種愛情,也能欣賞容納這樣的愛,那有多好!何況,現在連同志都要立法結婚了!

  人類的愛是很複雜的。我有一個朋友研究科學,他告訴我,宇宙中有龐大的星系,每個星系可能都大於我們的太陽星系,當兩個中子星合併時,會發生巨大的力量,叫做「重力波」。「重力波」會產生一種時空漣漪,轉變時間和空間,影響巨大。他說:「人與人不可思議的相遇和感情,可能就是重力波造成的,沒有對錯,因為重力波強大、註定、而無從逃避。說不定今天的你我,早就在幾億年前某個星球裡相遇過,所以才有『似曾相識』和『一見鍾情』的事發生。」

  我不懂科學,在寫這篇文章的今天,「重力波」已經在2017年10月16日被人類直接探測到而證實了。但是,愛因斯坦早在一百年前就預言過,當時無人相信。這和劉姐、王玫、董哥的故事有關嗎?我那相信科學又相信愛情的朋友說:「如果你相信重力波,你就會相信世間所有不可思議的愛情!」

   知道劉姐和董哥結婚那天,我的心情無法平復,我要把這個故事即時寫下來,這故事裡不止有愛情,還有你我都無法瞭解的大愛!為什麼還有人不相信「人間有愛」呢?我祈望劉姐能夠早日出院,回到她新婚的家,再享受一段親人的愛!因為她還有知覺,還有意識,還能愛!

  今天,是2017年10月30日,距離劉姐氣切,已經七年。我重新整理這篇《握三下,我愛妳!》因為七年間,我發生了很多事情,鑫濤失智,我心力交瘁的照顧,在他又大中風後,我遷就鑫濤的兒女,違背他的意志,幫他插了鼻胃管。當初,我請求董哥夫婦,不要幫劉姐氣切,結果還是氣切了,過程幾乎一樣。這七年裡,董哥和王玫照顧著劉姐,在一次次反復肺炎之後,終於長住於醫院。王玫開始奔波於醫院和家裡,幫劉姐逐漸變形的身子,親自擦拭,一面擦拭,一面告訴劉姐家裡的種種大事小事,不管劉姐能懂還是不能懂。劉姐再也無從表達,成了標準的「臥床老人」。

  2015年8月,董哥因肺氣腫病危住院,對王玫說:

  「如果我的時間到了,什麼管子都不要幫我插,立立的悲劇不能在我們家發生兩次,我不要像她那樣活著!」

  王玫點頭答應,董哥住院後,把氧氣罩拿掉,對王玫說:

  「我想唱歌!」

  他對王玫唱了兩首歌,一首是《一簾幽夢》,一首是《感恩的心》,握住王玫的手,在王玫對他表示,會繼續照顧劉姐之後,帶著淡淡的微笑,離開了人世。

  照顧者比被照顧者先走,是常常有的事。我前兩天才去看鑫濤,我檢查他的手,檢查他的腳,告訴他我來了!他完全沒有反應,我看著那已經變形的手腳和傴僂的身子,知道即使如此,他還是可以在管線和醫藥下「活」很久。我忍不住對他低低說:「可能我無法送你走,看樣子,我會像董哥一樣,比劉姐還先走!」

  回家的我很悲哀,想著劉姐的故事,我告訴自己,我要把《握三下,我愛你》再整理重寫一遍。劉姐還活著,七年了!鑫濤也還活著,整整住院608天了。我想起,在我出版《雪花飄落之前》時,辦了一個「新書座談會」,在座談會上,和幾位醫生談論「臥床老人」和「插管問題」。座談會結束後,我走下台和來賓們擁抱,不料王玫也來了,她抱住了我,哭著在我耳邊說:

  「瓊瑤姐,看了妳的書,更加明白了!當初沒聽妳的話,我們錯了!不該幫劉姐氣切的!」

  我忍著淚,緊緊的擁抱了她一下,偉大的女人,常常隱藏在社會的小角落。還要被這個社會「道德的眼光」批判。我知道,她仍然在幫劉姐擦澡,仍然每隔一天去照顧她丈夫的女人!哦,錯了,她已經離婚了。是去照顧她那已逝的「前夫」的「妻子」!

  真實的故事,一直在我身邊演出。

  明天,我想去醫院,只為了去握三下鑫濤的手!

  瓊瑤

  2017.10.30,寫於可園

 

 

 

 

刘丰老师,张芝华老师,凤凰娴老师三大导师对话【天赋才华】

 

 

  主持人:御风飞扬

  今天下午戏码又加重了,“锵锵三人行”,凤凰娴老师、芝华老师和刘丰老师将同台演绎。我相信今天下午的内容一定是非常的精彩。

  凤凰娴老师:

  首先,把热烈的掌声送给亲爱的大师姐,其实这个掌声,大师姐是代表整个凤凰娴工作室所有的小伙伴一并收到的。

  我现在终于明白了,原来眭澔平老师让我去(百慕大),是想让我也被外星人抓走啊!刚才,芝华老师说的台湾主持人的朋友眭澔平老师,就是我在斐济潜水看公牛鲨正好碰上的。我们俩一块去潜水看鲨鱼, 其实我们俩压根就不知道谁是谁,潜完水上来就惺惺相惜。

  一起吃饭的时候,他跟我说:三毛的先生荷西一生热爱潜水,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潜上百慕大。他自认为是三毛很好的朋友,想帮她先生完成这个遗愿,所以他学潜水去的第一个地方就是百慕大。他一再告诉我说:“这个百慕大啊,下面那个沉船啊,那个壮观啊。”我现在明白他的用心了,原来是想让外星人把我抓走啊。

  张芝华老师:

  眭澔平写《消失的35分钟》,我说你可以写《消失的45分钟》,消失就消失,你可以到平行宇宙去,回来再告诉我们好玩的。

 

  凤凰娴老师:

  所以如果哪天我不在了,你们就知道我去哪里了。

  掌声谢谢刘丰老师和芝华老师一早的精彩分享。

  两位老师今天一早带来了精神和思想的盛宴,芝华老师是生活中非常睿智的发现者,因为她总是会发现生活中点点滴滴的所需,代我们提问。

  刘丰老师是这样一位精准表述的解答者,下午我来做一位用双脚行走的人,把老师讲述的那个世界,看一下怎么直接活出那个样吧。

  早上刘丰老师讲的,有一个点我特别感动,老师叫我们放下执着,但是他也讲到他生命中对于逻辑的执着,因为这就是老师的属性,谢谢他没有放弃。我们知道他是在去年,但是他之前就一直在讲,以至他身边的人还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四维”。

  在这里面,我看到了每个人身上都有的一件很宝贵的礼物,每一个人都舍不掉的执着,而且条条道路通罗马,谁说头脑就不可以直接链接四维了。

  现在在一路往前行走,都是让大脑和思维能够止息下来,不要让它带着我们在过去、未来乱转,必须能够以很敞开的心态,去看到思想和思维是我们能够运用的工具。我们如何能够在这些所有的万法不离其道,万法归宗的这个过程中找到一个最适合我们的工具?

  刘丰老师的工具之一就是他的逻辑,他的逻辑已经是开辟各门各项智慧的顶层天窗,这是非常了不起的地方。

  也让大家看到了,原来我那些小执着还是很值得的。其实在这里面关键不是你的执着,而是你对执著的纠结,我们对它的评判。对自己原本属性,如果说你本来是一只海豚,但是你盯着树上的猴子说,我干嘛爬不上这棵树呢?你给我讲讲我怎么样才能爬上那棵树呢?但是你是一只海豚。刘丰老师非常相信自己这一份对逻辑的执着,然后跟随它的力量,然后发展出一整套完整的体系。大家相不相信,这一份体系是更高维智慧借由刘丰老师带来示现于人世间的。

  我当时跟刘丰老师说,以前我特别喜欢美国心理学家肯•威尔伯,他的书读起来非常艰涩,可是当你读他的东西的时候就会发现这么庞大浩瀚的体系,绝对不会是硬逼着自己要去成为别人而写出来的,因为他如果不写出来,我估计他会疯掉的。

  今天下午想引发的一个和大家都息息相关的、大家都很感兴趣的主题:关于天赋才华。

  刘丰老师,您觉得呢?

  我作为一个引发者,请刘丰老师就天赋才华给大家做一个延伸,好吗?

 

  刘丰老师:

  其实,我们每个人的生命能量是有共性的,能量层次分人性-天性-灵性-神性。天赋在天性这个层面,天赋是指与生俱来,带着跟别人不一样的,比较特殊的能量属性,沿着这个能量属性,他可能更容易和更高维度的能量关联。实际他往更高,得到的是灵性,灵是高维的意思,灵性指的是高维信息,天赋是更容易跟灵性的东西关联的。

  我经常说一句话:“真正有天赋的人,实际谁都用不起。”但是这些人用他自己的天赋很容易在现实中成功,成功以后带来的物质上的三维空间集结的能量很有可能成为他天赋的挂碍,不是障碍,他可以发挥他的天赋在三维空间的价值,但是他借助天赋往高维提升,可能会因为他在三维空间的堆积产生挂碍。

  天赋是一个台阶,更便利的台阶,天赋只有一种可以让你获得高维能量的滋养,叫“替老天爷打工”。

  当年我有一位老师,他曾经说过,他练的这套功法有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叫防病治病,对自己的。

  第二层次,可以治病救人,可以利他。

  最高境界叫天使功,你可以做到心想事成,可以真的把很多能量调集到现实中,但是要记得一条,你要用天使功,必须要做的事情,必须得发愿,用这个功能只能为老天爷打工,只能服务于自然,服务于众生,而不能服务于自己。

  所以我们把这个天赋话题一拓展,天赋确实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一些能力。

  下面说一下我自己的感觉,我在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换了一个新班主任,那时候上学基本上只抓课堂纪律,不问教学效果。那个时候不是很重视学习,班主任搞不定的时候,就跟大家说现在让班长给大家讲故事。

  我那个时候就2个小2个小时的给全班讲故事,当天晚上我就回家看书,什么《星火燎原》《红旗飘飘》长征的故事,第二天早上就讲,后来我发现把我的嘴皮子练出来了。

  你知道吗?我的嘴很厉害,我说话不带脏字,我也不骂人,但是我说损话也能让人难受得不得了。这张嘴说什么很重要,说不好就会伤人,所以这张嘴只能说我现在说的这些话,天天跟自己说求同尊异,去尊重别人,赞美,承认,这对自己很受益。我的天赋口才在那个时候就练出来了。

  第二就是逻辑关系,逻辑对人来说也是一种天赋,我对逻辑非常敏感,我对语言也很敏感。我周围的人说话稍微有一点语病,我马上就能抓住。

  我记得当年在农村和当地人吃饭喝酒的时候,基本上没有一个人敢单独和我喝酒,为什么呢?

  因为我耳朵灵,嘴皮子厉害,他跟我喝酒不能说错话,但是他只要一张嘴就说错话,因为我的逻辑可以告诉他:“你说话不能骂我,咱喝酒就喝酒,你干嘛骂我,罚。”

  他说,我为什么骂你?我会告诉他,你怎么骂我、怎么骂我。这就是逻辑,最后逻辑变成了狡辩,我周围的人知道我最会狡辩,狡辩其实就是逻辑的一种关联,你可以去任意调侃逻辑,其实从理论上来讲这是两个理论,因为一切能量一切信息都会通过一个质点,你在这一个质点可以派生所有的逻辑,可以关联所有的逻辑。

  那这个逻辑你怎么办?一定是问你自己,所以我当时跟人讲,我最大的乐趣是被挑战、是被问问题。因为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出现的时候,如果当下回答不出来,这个问题会在一个小时进入我的意识。

  我学禅宗以后,知道这叫“参话头”,我们内在有所有事情的答案,所以这件事儿给了我一个鼓励,就是所有的问题问自己。

  有些朋友问我,刘老师你给我推荐几本书。我告诉他,你这辈子最该读懂的这本书就是你自己,你什么时候开始遇到事,开始问自己,你什么时候就有机会跟你内在的高维关联了,如果你遇到所有的事情去问外人,对不起,外边的全是知识,你根本不可能跟你内在的智慧关联。

  向内观,问自己,这可能也是我的天赋,但是我没有刻意去坚持。逻辑这个东西,其实所有的东西都通道,没有一件事情不通道。

  我给自己总结了咒语,只要对方跟我说了他的一个观点,第一时间我会回应他,你说的对;第二时间问我自己,他说的为什么对?就是在他的逻辑系统中怎么和道关联,前面他给了我一个悟道的机会,其实那个问题根本不是别人,是我投影出来,然后借他提出来的,周围所有的问题其实都跟道可以关联,这就是“法法通道,术术通道”。这个道不在外边,在自己内在。是你问自己这件事情在告诉我什么?这件事让我在悟道的方向怎么去获得内在的智慧。

  我一个很多年的朋友说,刘丰最牛的地方是只要你敢说,我就敢信。因为你的信也是建立在一种逻辑关系上的,你可以绕着让你相信,很多人说如果你在和人争论或辩论的时候,你要说服别人怎么办?我说你要说服别人这件事,从某种角度说,首先要看你站在哪个高度去说?

  比如说我们要各自开一辆车,我要去这边,你要去那边。我脑子很清楚,去哪个地方很重要,开哪辆车不重要。我就知道在这个逻辑上,我要先下我的车,上你的车。如果我上你的车就抢你的方向盘,咱俩准撞山上去了。你是驾驶员,我是乘客,你一开车我就开始喊:“你真笨,你不会开,你怎么着。”我就找你麻烦,这时你会调动你所有的知识来证明你是对的,那就给自己找太大麻烦了。

  如果我跟你说:“你好,你开的车好,你的驾驶技术也好,你开的方向也好,什么都好。”你会发现,我是这个乘客中最理解你的人,这个时候就是我们一体一致的时候。我就说:“那边还有一个地方,到那个地方顺便去看一看。”你说:“好咧。”这也是逻辑,对不对?

 

  当你内在的目标足够高远的时候,上车的时候,车头朝哪边一点都不重要,就怕我们的目标太近,别人一脚油门就把我们拉过去了,那你就跟着人家去好地方了,还省心呢。

  很多人老想说服别人,其实你说服别人一定要站在先理解别人的基础上,当你真正知道他的价值,而且你比所有人对他的价值的认知都更好,都能让他感受到你的真诚和理解的时候,你就可以说服他;因为他要去的地方不是没有价值,他绝对有价值。

  我们在做顶层战略也是这样。我们在三维空间中,我们看到所有事业成功的顶峰就是在那些已经成功的人身上,我们大家都是这么去看、去模仿。

  但是实际我们怎么去看?在逻辑上,我们从这里到N维的事情我们都能看到,以这个逻辑,我们把目标定在这,基础是在他的逻辑上制定目标,不是在自己的逻辑上制定。不是说你得下这个山头,来我这个山头,对不起,这绝对没戏。你一定是充分认定他的逻辑的基础上,再来说服他。

  借我自己的经验分享,天赋是我们悟道的台阶,我们用好它,它会带我们走到最高的境界,到了一个你通透明澈的时候,就像你到山顶的时候,你看所有的道路都能理解,这叫一真一切真。因为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真,没有那么多的真,只有一个N维(N趋于无穷大)才是真,N-1维全是假,所有我们说天赋非常宝贵,每一个人能够发现自己的天赋,真的非常的恭喜。

  凤凰娴老师:

  恭喜我们自己,我们都拥有天赋。信息量非常庞大,待会来梳理。

  我们今天已经看到芝华老师的这份美丽和绽放,接下来从另外一个角度请芝华老师再来解读一下。

  张芝华老师:

  刚才听刘丰老师在讲的时候,我一直在笑,因为逻辑是他的天赋,却是我的短板,每个人真的不一样。

  我一提到逻辑和数学,我就头疼,这真的不是我的天赋。在念书的时候我的语文和艺术很好,国文、英语、艺术都比较好。

  我的天赋可能就是舞蹈,从小就学跳舞,五六岁的时候跟着电视学跳舞,后来家里条件好一点也把我送去学跳舞。

  在硅谷,我经历了人生的四大皆空,后来我走入了催眠。这几年我发现只要是和潜意识相关的一定是我的天赋,不管是心灵图卡的OH卡,或者我在视线上,我可以从一个人的潜意识,他的语言马上去抓到线索,通过他的声调到潜意识的层面,这个是我的天赋。

  所以所有跟潜意识相关的都是我的天赋,如果今天我要很努力,我可能会成为一个三流的工程师、三流的会计师。我可能勤能补拙,可以成为一个会计师,但绝对不会去绽放,因为那不是我的天赋。当我这几年成为催眠师走潜意识,越走越顺,不知不觉就走了16年,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与道同行,后面有一个更大的道陪着我,我就越走越顺。

  我记起乔布斯讲过的一句话:“你热爱做一件事,并且持之以恒的做下去,你在这个领域一定会成功。”这也是我欣赏他的地方,有人说他完美主义,也正是有他对完美的执着,才有现在的苹果手机和电脑。

  我在美国上课的时候,他的哥哥说,乔布斯连苹果手机的使用手册,封面什么颜色,什么样的设计,都要亲手去监管,所有的品质,乔布斯都要求完美。我们要对乔布斯致敬,因为他对完美的执着,有时候要看我们怎么看执着?

  这是我对天赋才华的领悟:与道同行越走越顺,再怎么辛苦你都一直做下去,你都不觉得累。就像有人说,芝华老师你好忙好累,但我自己不觉得累啊,我自己很喜欢。

 

  刘丰老师:

  说到乔布斯这个话题,跟你这个刚才讲的天赋和才华非常能够契合的是——乔布斯能够成功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要素:

  第一,他的大脑没有完成现代教育的格式化。我们现代的教育在迅速的把人脑格式化,大批量培养工具,很多人的才华和天赋是被这种教育给扼杀了。我讲心理智慧,接触很多孩子,这些孩子带着天赋,孩子带着与生俱来高维智慧,我们的家长不懂,人家是一颗老山参,根须特别值钱,我们拿刀子把人家削成了胡萝卜,不值钱了。

  这种情况非常多,其实我们被修理自己不知道,所以我们修理孩子也不自觉。

  实际上孩子身上带着与生俱来的那些天赋非常宝贵,那叫童子功。如果你们没有保护好他的童子功的话,那他在现实中很可惜,很多孩子自闭,其实自闭的孩子是自我保护,你说这个孩子本来是一个人,但是被扔到动物群里去了,你说能不自闭吗,这些孩子维度高,其实有天分的孩子比我们三维空间的人的维度高,这是天赋,带着这个天赋,有了这个天命和带着这个使命而来,但是一生下来,来到我们这个动物群里,他害怕、恐惧,自我保护就自闭了,但是我们这帮人(动物)还要给他做手术,当病人来治,这很不合理。

  天赋和才华需要从小被呵护。我们的现代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持续的呵护和唤醒他与生俱来的高维智慧,让他真正能在他生存的这个时空里把他人生的价值体现出来,乔布斯是他自己明白,所以他没有上完大学赶紧出来,保留了一片自由空间。

  第二,他明白,他跑到印度修行了两年。这两年学会从高维空间下载信息,禅定是什么?禅定这些都是高维世界里的。

  苹果公司最重要的是乔布斯的“禅室”,乔布斯在那里直接下载跟高维空间连接,那相当于什么呢?我们现在在现实给大家搭一间迷宫,你往前走,如果你没有走到死胡同,根本不知道自己走错了,你没有撞墙不知道自己走错了。但是如果我把迷宫放在这里,你一定在没有走到死胡同就知道自己走错了。为什么?因为你是从三维走这个二维。

  我们现实在走一个三维的迷宫,谁也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甚至不知道一出门会遇到谁,能跳到四维看一眼,对未来发生的事情就有直觉,所以成功人士最重要的一点是相信自己的直觉。

  乔布斯是这么理解的,他拿着手机对工程师说,我要这个手机上有这个那个功能。但是工程师对他说,对不起,老板,这件事情在现代的科学技术还达不到。乔布斯说,你给我考虑一下,我找这件事情能做成的人来做。这叫内圣外王,这种天赋是能引领这种发展的。

  当然,天赋真正的目标是引领我们彻悟,不是仅仅停留在这个世界创造法的繁荣的。

  为什么?因为一维是一条线,你用一辈子的时间都抓不完这条线上的信息,但是线外一点你永远无法企及;二维是一个面,你用一生的时间去创造再多的二维的美景或美感,没有用,因为面上的一点,你也永远无法企及;同样,我们在三维空间创造再多的三维的繁荣,我们跟四维无缘。所以只有纵向的提升才有意义,所以这些来自高维的关联和直觉,实际上是让我们尝到一点点甜头,知道那个空间的美妙,让我们实现纵向提升,无挂碍的向纵向提升才是本能。

  有句话说无财不养道,有很多人说是我挣足了钱我才能去修炼,这句话他理解错了,“无财不养道”实际上是说没有一分钱不是为了让你来提升的,每一分钱都是让你来提升纵向提升的,飞机装满黄金是飞不上天的,飞机装满燃料才能飞足够的高度,天赋跟才华只有用到纵向提升才叫用对地方,而且可以带来你无穷无尽的喜悦,而且能够引领你不断的相信你内在本自具足,去验证你本自具足,当你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你知道你的生命需要圆满,你会关注天赋之外的那些短板。

  我们知道一个木桶,最短的那一块板决定它内在的容量,一般人一开始都是扬长避短,我把长板延长,可以不断的往里装水,但是结果是什么,会斜,斜到一定角度你会不敢松手,你会很紧张。当你明白到这个程度的时候,因为你扬长避短目的是什么?是让你相信你本自具足,产生你对自己的信心。这很重要,当你有了信心,你知道生命的意义不是让你装多少水,而是让你能够提升的时候,这个时候叫“改归正”,你开始专注你的短板。

  一般人不明白,在现实中找五行相生,让自己活得舒服一点;明白的人知道找的是五行相克,那个克的点才是你的短板,你能真正修到五行圆满,你的生命才真正会升华。这叫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你的三维空间能量和谐了,你才有提升的机会,才具备了提升的条件,这叫中庸。所以天赋,在这里我们要知道它的来龙去脉,怎么用好这个天赋,怎么去超越对天赋的执着,而真正让自己内在圆满。

  乔布斯的这个故事引发了这个天赋的话题。

  凤凰娴老师:

  真好,看样子台上坐着三个喜欢乔布斯的,下面还有一大票也很喜欢乔布斯的。

  OK,来吧,我们让这一些东西马上进入到我们的生活。把刚才的这一点稍微给大家来梳理一下,因为我会比较清楚什么东西可以马上进入到大家的生活。

  刘丰老师刚才讲的,包括芝华老师刚才讲的她的心路历程,信息量太大,我再来帮大家梳理一下,大家各归各位,各取所需。

  第一个落地点:回到对我们天赋才华的笃定和相信。

  这些里面刘丰老师在讲到天赋才华成长的阶梯,包括最初天赋才华指引我们成长的方向,天赋才华是直接来自高维的力量,这份力量会是我们与生俱来的,你如何来驾驭自己和他人的天赋才华?

  乔布斯真的是一个运用他人天赋才华的高手,高手中的高高手,因为他知道这些能够活出天赋才华的天才是不会跟一般人合作的,天才只会和天才合作,乔布斯是一个活出极致的人,他是了解真正天赋才华运作的,因为这群人是不会听别人说什么的。真正在一个高维的、一个链接的状态下运作,他们是自成次序的,不是靠别人来给他制定游戏规则,这个游戏规则是一种在更高维度形成的非常美丽的几何图案,而这种几何图案不是靠人力来执行的。

  当然乔布斯的执着和控制欲也是世人皆知,我们必须得看到这是由三维世界的对冲的信息。更大的一份力量的召唤来自他非常非常非非常的信任他的那一份指引。

  我们先迈出这一步,在天赋才华这一点,我们与生俱来的工具、或称之为生命中最好的陪伴、生命的原始的野火、或者是我们与生俱来骑着的那一匹原始的骏马,我们要对它有一份认可和嘉许。

  芝华老师从小喜欢的就是舞蹈和美,她发现她对于人类意识的探索,在潜意识层面她有着非常深的洞见及洞察的睿智;

  刘丰老师发现他从小一直喜欢而且擅长的是他的表达及他的逻辑。

  所以现在此刻当下我们回望我们自己,更深的来到我们自己,我们从小到大,我们坚持并执着的是什么?这份真的就是好喜欢,这份真的好放不下。

  那天智利对我说她真的好喜欢做饭和把家里面打扫得非常干净,她生命里最享受的就是做饭,一家人吃她做的饭。后来我们一碰撞,发现做饭真的是她的其中一个天赋才华,此刻这个是我们要去链接的。

  如果我们今生不能够让我们天赋才华长出来,一颗种子,人类进化这么几百万年,好不容易来到世间,还没绽放又要拿回去种了,太可惜了。

  没有什么事情,比我们对天赋才华的笃定和信任更重要的事情了。

  第二点,我们的天赋才华如何长出来?

  天赋才华也是双向力的,这是一把野火来着,它既可以带着你去天堂,它同时也可以带着你去地狱。你进入到偏执里面的时候,那可是无限的往下钻,钻下去可不得了,是一把毁灭之火。我们运用一下另外一极,当我们尝试一下也就不再害怕毁灭了,因为本身也没有毁灭这回事儿。

  刘丰老师刚才说到,这一份逻辑与解答是他与他的高级智慧、高维对话的最佳的方式,才开始他是为了辩论,而去寻找,但是慢慢就发现,一个问题抛过来,他就可以和他的高维去下载答案,刘丰老师也非常享受这一份跟高维链接。哇,好美好!这个就是刘丰老师找到了他的一个回路,找到了他自己的智慧循环。

  而我们也是这样的,我们如何驾驭自己的天赋才华?如果驾驭你的天赋才华的是你的小我,那就不是掘地三尺,我们就来一次地心之旅。如果是我们的高级智慧在驾驭天赋才华,当然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做乔布斯的,但你一定会成为一个让你自己都好羡慕的你自己。

  这些所有的天赋才华的指引,刚才刘丰老师讲到的一句话“替天行道”我也很感动,就是说我们怎么能在这个当下信任自己的直觉和链接,“老子就是这个品种”,“我现在就只允许自己就是这个品种了”。

  真的会去相信我就想这样做,我真的就想做这样的事情,允许自己去做,慢慢的越来越信任链接,慢慢的越来越信任当下、越来越信任我们自己把自己放在呼吸的背后,能够去聆听自己内在的一份链接,所有的答案都不去外在找寻,而是回到自己的内在。

  去迈出这一步,真正的允许一个更高的力量来使用我们的天赋才华,带着我们往前走,真正达到一个我们自己的自我的满足,自我的一份圆满,来到一份爱满则溢,滋养到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

  我们就天赋才华这个点开放两个名额,现场提问,脑力激荡一下。

 

  问题1:我现在非常喜欢身心灵成长、也很热心公益活动。我做财务二十多年,在身心灵学习也有七八年了,业余爱好,但是我还没有真正发掘怎么样让天赋才华绽放,不断的把财富管道扩容,让自己去到4维,5维,N维?

  凤凰娴老师:

  这是一个过程性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典型的问题。

  我们发现我们自己喜欢呆在什么样的土壤和环境中,但是会发现我们从事的职业和现在喜欢的土壤之间找不到一个真正的有效的相关联性。不知道,就会认为自己喜欢的这片领地或土壤是自己的天赋才华,这是认知的混淆。就像说对于成长的热爱是我们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动力,就像种子破壳一样的力量。

  如果在这种成长有多个维度、多个方向的一个成长,如果是喜欢身心灵教育的成长,进入到这个圈子中的话,你得在这个圈子中看一下,因为它是由很多的天赋才华组成,在台上的老师是口才好,见多识广,对人有一定的敏感度,对人性有一个精准的洞悉度,这些才可以称之为是天赋才华;对于团队的运作者,他需要将所有的灵性如何运用到管理中去,如何运用到组织管理,如何运用的项目操作,项目运营,等等,这个又是天赋才华。

  你学的是财务,同时又喜欢身心灵成长,我不知道如何把财务运用到灵性中去?你所做的事情和你喜欢的地方,如何能够接轨?这个需要一个范畴的清晰,首先你要喜欢的地方,你要开始在这个地方找到你既热爱又擅长做的事情。

  我先做一个抛砖引玉,掌声有请刘丰老师。

  刘丰老师:

  到我们这个年龄,有一件事情确实是一个事实。确实我们很多先天与生俱来的天赋才华被我们所受的教育和对有形物质世界的执着给淹没了,你让你自己在这个当下用这种一般的方式去发现确确实实有难度。因为我们建立的强悍的智建已经让我们在这个三维的生命中存活了二三十年,相对固化了,所以去觉察这个有难度。

  刚才凤凰娴老师专门讲到了,在你已经有的积淀和你现在要做的这件事情之间找到它们的关联。一个人觉悟的那一刻,他会发现他生命中没有一件事情不是在帮助他觉悟的,这是特别重要的。你的智建一转,因为你没有觉悟,你就会觉得这件事情在障碍我,那事也在障碍我,都是我的挂碍。

  其实在你明白的那一刻就会发现,我这一生经历的所有的事情都是帮助我觉悟的,一转念整个空间投影全变了,他不是在视像上变,是在事理上、那个内涵上一下就变了,其实不要去想,我现在做的事情不是我喜欢的,你给这一个标签,你的智建就相对固化了。

  你重新找到天赋,实际关键的一点是:我们整个时空在扬升的时候会产生大量的新的机会,而这些新的机会一定跟你过去的积淀是相关联的,它是一体的,你找到它们之间的关联你就会真的开始自带,这是我们这个时代特别美妙的一个机缘。

  很多人生活在过去时代的能量关系里的时候,他开始恐惧,因为我们整个三维空间的从2012年开始起启动了换空程序,所有的物质的东西和执着在物质界的东西越来越难做,你把有形三维空间的东西执着的作为目标,你会发现难度越来越大了,空间越来越窄,越来越不好做,不管是商业、金融还是实业,都难做,为什么?这是一个大趋势,这个大趋势是让我们赶紧觉悟,觉悟什么?这是一个沉船,同时在这给你摆了一个太空船,一个法船,你赶紧要觉悟,你要上船,但法船上也需要财务。

  所以未来可持续生存,可持续发展的真正未来的顶层战略设计,一定要符合三件事情:生态、责任和公益,这三件事情你在现实中做的事情都可以跟它相关。那种大公益、大金融。

  现代人搞的金融是绝对风险的金融,它只对产业链和生态链的顶端投资,它在赌这件事情。末端都甩给社会和弱势群体了,它的结果势必会产成产业链和生态链的崩盘,它的崩盘后所有在这的钱一夜之间全都抹掉了,这种风险太大了。

  但公益金融是什么呢?公益金融是对整个生态链和产业链做投资,它让你均衡、和谐的存在,发展不发展不重要,它能和谐存在,已经把可持续生存的条件建构起来了,这个金融里面它就需要财务,它需要通财务的人。

  另外还有很多新的机会会出现,比如说文化。在文化的领域里面出现了这么多的机会,所以这就是积淀。有一位美国心理咨询师,这个人叫爱琳.C 卡瑟拉,很多年前写了一本书叫《全力以赴》副标题是让进取战胜迷茫,“人人都渴望成功,人人都可以能够成功,人人都可以成功”在扉页上写满了这些话。

  开篇讲的全是我们老祖宗讲的“天生我材必有用”,但是遗憾的是我们每个人在选择我们生命定位和事业的时候往往是按照别人的、朋友、父母、甚至很多人的或者当今这个最赚钱的、最能获得利益的这些方面来选择自己的专业和自己的事业,他根本没有考虑到自己的天赋是什么?

  而那个很早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天赋的人,他能够持续的在这个方面走,他只要沉淀二十年、三十年,你会发现现代人在自己喜欢的方面做二十年、甚至十年以上,这个人在这个领域里面,他绝对不会是一个中庸以下水平的角色,他一定是进入他这个领域中流以上的水平,那个部分一定会给他带来非常丰厚的回报。

  但是我们人往往不坚持,因为太容易受干扰了。哇,这件事情不赚钱,我看人家那个赚钱容易,放弃自己喜欢的去做那个,我们被这些事情折腾到现在,所以我们迷失了自己的天赋。

  现在有新的机会,所以回去后好好思考一下。我们专门给大学生上课,叫《大学生人生规划》,就由这个高维、三维和人生意义的理论体系,来引导怎么做人生规划。到底自己的天赋、自己适合选择哪一样的事业最适合自己?其实这件事情只要我们静下心来找的话,那个爱琳.C 卡瑟拉,找到的这个方法也比较简单,她说:“其实我们让我们找到自己适应做什么,这个太难了,因为压力太大,一旦你选择了你适合做的事你还没做好,那你不是一笨蛋吗。因为不想证明自己是笨蛋,所以不敢选择,所以要先想自己不喜欢做的事,把不喜欢做的事情排除,然后再选不反对做的事。

  其实你最适合的事情是在那些你不反对做的事情里面的。然后你把你的个性特征跟这些事情做一个关联,你是一个开放型还是封闭型的人、是沉稳型还是多动型的人,把这些特征分析清楚后把它和这些事情关联,你在这些交集上一定会找到比较适合你的这些点,未来有很多很多这些机会,这个时候给我们创造了太多的机会。

  去年和白忠道先生对话的时候,一见面老爷子(72岁了)说:”现在这个时代太美了,我们终于赶上这个时代了。

  “七十多岁的人对我们这个生命充满了那么美好的感受。这个时代给我们每一个心灵觉醒的人创造了无限的空间。

  克里奥讲,在二十一世纪开始的这一段,光之工作者或者称心灵工作者有无限的空间,在座的很多朋友都在验证这件事情。所以有很大的机会,财务不要轻易屏蔽,那些东西都是你已经掌握的,是你的基础,只要把这两件事情融合,在生态、责任和公益跟你的职业之间去关联,一定能够找到未来最适合你的。

  张芝华老师:

  这个问题很好,因为我的很多学生都会问我:“”芝华老师,我现在做的这个工作,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我也找不到我的天赋才华怎么办?”

  首先这位朋友你把身心灵当成了一个行业或一个产业了,如果你喜欢心灵成长,你在生活中处处都可以。

  我有个学员一直很想要成为身心灵导师,纠结了很多年,一方面他放不下现在在外资企业的丰厚收入,另一方面想到如果来做身心灵导师有一顿没一顿的,不知道怎么办?

  后来他为了他的孩子在苏州成立了华德福幼儿园,他在华德福里面找到了他的天赋才华,他陪他的两个孩子用手工去做玩具。因为华德福的孩子不知道什么是麦当劳,他全部的玩具都是手做的,布做的、陶捏的或石头做的,都是大自然的元素,所以在陪伴孩子念华德福幼儿园的几年过程当中,他自己找到了自己的天赋才华,所以他现在去做一些手工艺的东西,他找到了他的天赋才华。

  当年我在美国学催眠回到台湾的时候,我的母亲很不理解,她说,你学的是什么东西?我没法跟别人讲你在搞什么东西,我当时很奇怪,我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就是要做这个。

  2003年我回到台湾,口袋不到500块美金,我在忠孝东路一个不到40平方的工作室做起来,一个一个个案做,一整年我就在那个工作室工作和生活。那一整年我和我的母亲关系很不好,因为她不接纳我、不接纳我的职业,觉得她的女儿本来要去硅谷、要嫁人的,结果又孑然一身回来,让她很丢脸。

  就这样,我当时说我就要做这件事情,“过河卒子,绝不回头。”当你有很坚定的决心,再怎么苦都要走这条路,你带着热情,老天自然就会赏你这口饭吃,这个就是你的天赋才华。

  你忠于你的天赋才华,老天可能给你这个天赋让你完成你的人生使命,所以可以静下心来,可能你是在园艺当中,你在教育孩子当中,你可能今生的天赋才华就是做好一个母亲,让孩子快乐的成长。所以不一定说非要去身心灵领域,去做一个身心灵老师,这是我自己的一个成长历程跟大家分享,谢谢。

  凤凰娴老师:

  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你的天赋才华需要找吗?”

  刚才两位老师实际上已经把路径和自己在天赋才华的成长, 做了一个剖析,我想对大家的人生和生命中接下来的在天赋才华道路上的坚定上面加一些力。

  我们要回到一个很核心的点就是:你的天赋才华需要找吗?也就是说当你真的能够很坚定的知道你的天赋才华就在那里,这个时候你的心是在家的,你不是在找天赋才华,而是说你要做的事情是安住在每个当下,安住在每个当下去看到自己真正喜欢做的事情,去看到它们之间的相关联性。并不是要破坏掉某样,因为如果说你还需要现去找,去打破些东西,去抗拒某些东西,有些东西是和你相抵触的,这些说明你不是在当下的,因为如果你在当下你是和平喜悦的。

  在这个过程中是允许天赋才华在你身上慢慢发生的一个过程,而不是你要跳出来,看一下天赋才华是不是长在谁的身上,会的,你会看到别人身上有你很喜欢的地方,这个也是一个共振,让你看到你有这个天赋才华的这个潜能。

  但是你要相信,它绝不在其外,一定是在其内,一定是在你能够安住于当下、安住在喜悦、安住在和平、安住在自己每时每刻这一份宁静和喜悦当中,不在头脑之中,这个很重要。

  借两位同学开开路,扫一扫那个点,但是这个不是个案,个案是另外的方式。这个是把大家的问题提到一个比较泛的、大家都有可能共同存在的一些点上面。

  问题2:我是在2004年接触古琴,2010年开始跟老师学琴,现在是古琴老师,很享受。但是我回忆小时候没有音乐方面的经历,唯一 一次是在初一的时候在梦中说过想要学乐器。我不知道这是不是我的天赋才华?

  第二个问题,我很喜欢分享,天赋才华有没有多重性?一个人能不能同时从事几件事情?谢谢!

 

  凤凰娴老师:

  你相不相信,你的一个天赋才华长出来了以后,就像韭菜地一样冒出一大片天赋才华,结果就会变成你的生活全部都是天赋才华组成的。

  我们有请刘丰老师。

  刘丰老师:

  这个情况确实是在很多人身上呈现的。当你维度提升时候,你从道法术驾驭空间格局,在纵向提升后,在横向很多东西触类旁通,因为它里面的东西是相关联的,凤凰娴老师刚才说的韭菜地的比喻非常形象。

  我们早期发现的天赋才华是一个唤醒,它是来告诉我们:“我们有很宝贵的东西,是可以让我们提升的,不是让我们来消耗的。”但当你提升的时候你,你会发现派生出很多很多让你唤醒的经历,原来你小时候一个不经意的经历都会给你很大的唤醒,就像你刚才说的一个梦。

  我小时候从很小的时候(刚上学还没上学之前)就很喜欢画画,拿一张纸画连环画《日本鬼子进村》,还给人讲,其实那也是一种逻辑。我后来喜欢画画,到我做工程师的时候我做焊接光学元件,要求非常精密,在焊的过程中因为热胀冷缩,它的光路特别精密,你稍微一点点偏差它就跑掉了,因为光纤很细,对手艺要求很高。

  我在担任研发部经理的时候,我们公司的第一件产品就是我亲手做的,我就知道我自己动手的能力很强。我喜欢焊接,后来不做这个的时候,我就转移到烫画。

  我还有一个喜欢的事情就是做饭,烹调。我发明的一种馅饼,叫“刘老师纸皮馅饼”,馅很大,但是有一面的皮薄的跟纸一样,外面不放油。

  我很喜欢这些,我只是在验证,有很多东西冒出来。但是这些东西在早期,在别人认为不经意的地方,我有时候在想,我做个厨师也不错,有人说你怎么不把它变成商品呢?

  我自己有一个认知:我们的天赋才华,包括我们在公司、在事业里面最好的那个东西,你千万不要把它变成商品。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世界上的好东西真的特别容易挣到钱,产生的效果是什么?吸引到很多贪婪的人来做这件事情,他不会做也假装会做,一定把你这东西做烂,所以你的好东西只要上市一年就会变烂。

  很多人不懂,很多人把自己弄出的好东西,一定要变成商品,为了赚钱,要赚得快。他没想到,你赚得再快,这东西一年之后就变走样了,烂掉了。因为这个世界有很多人太贪婪了,你把它变成了一个商品,吸引了贪婪的人来。

  好东西变成服务于社会、服务于大众的,不是用它来赚钱,你会永远在这个领域有公信力和话语权。你想你在一个点上有公信力和话语权,它自然会带来其它方面各种能量的汇集和支持。人就差这一点,没通透,自己有点好东西就想把它迅速变成钱,包括我们的天赋。

  所以刚才为什么说天赋谁都用不起,自己给自己用其实很多时候也会产生很多挂碍。只有你为老天爷打工,为众生服务,为自然服务,这个时候你真的会非常喜悦,那种喜悦真的不是在三维的世界,物质交换里获得的点票子的快乐,它会让你持续的在生命中体验那种喜悦。

  所以很多朋友在说,你这个东西怎么不申请个知识产权,我说,那不是我的,但是这件事带给我的喜悦是没法比的,我就把我自己这么多年讲明白的,这个东西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以买到的。

  所以真的感谢大家来这个现场来成全我这个愿望。

  张芝华老师:

  我简单回答一下,每一个人都有很多多元的天赋才华。

  刚才刘丰老师讲到做饭,其实我也很喜欢做饭,很少人知道我做菜很好吃。浙江人喜欢吃鱼,所以我做鱼很好吃,我在做饭尤其是为我喜欢的人做饭的时候,那整个就是一个静心的过程。

  所以我刚刚听两位老师讲,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有些天赋才华是你从小就知道的,有些天赋才华是你长大后慢慢、慢慢的觉知到的,有时候可能是别人告诉你。就像很多人说:“芝华老师你为什么知道怎么穿衣服?怎么会搭配色彩?”我从来没有学过造型,我从来没有学过色彩学,我全部是我喜欢怎么穿就怎么穿,怎么搭配衣服?搭配什么颜色?我觉得这可能也是我的一个天赋才华,只是我自己不知道。

  就是把它当成一个游戏,慢慢慢慢的去发掘,把它当成一个好玩的实验和游戏。就像我们娴导,有一次我跟她去吃饭,她看到整面墙都是盆摘,绿色的盆摘植物,娴导特别喜欢,她跟园艺,跟植物链接,她在里边,就在顺流当中了。我们在台湾,跟国忠老师也去找肉肉植物,太美了。

  天赋才华每一个人都是有很多很多,值得你们去探索。

 

  凤凰娴老师:

  非常感谢刚才这位同学的贡献,因为她贡献了一个阶梯,让我们更清楚的看到了天赋才华的层次。

  我们来看一下,关于天赋才华,有一个需要清晰的概念,天赋才华只是让我们觉得好玩的。因为玩天赋才华比较好玩,玩起来比较顺手。天赋才华玩好了之后,你的段位会不断升级,你身边的人会不一样。因为你在这个点上你开始开出花来,而且开的是你喜欢的花,所以也会吸引一大票,也是玩他自己喜欢玩的东西,而且也是玩出花来的人。所以这是比较好玩的一件事,但是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比你的当下更重要。

  也就是说这件事情的本末是没有办法倒置的,如果说是我们觉得:他活出天赋才华来了,我没有活出来,这个太亏了。这个就玩到竞争和比较里面去了,这个绝对不是我们要的……哎,不能用”绝对“这个词,这个至少是我不想去到的一个方向,我得对自己的言语有觉知,我旁边可是坐着一个天赋才华就是找语病的人。

  所以这个是一个我们需要在序位上的清晰,这只不过是我们的一个玩具而已,你每天吃吃喝喝、玩玩谁睡,你觉得很开心,这可能也就真的是你的天赋才华了,只要你很开心过这一生就OK了。

  我们再来看一下天赋才华的各个层级,这个层级有能量层级和时间的层级。

  在我们的能量层级还不太高的时候,我们喜欢某样东西,它的整个的呈现,大家看我现在说话还很流畅吧,但是大家知道我小时候是个结巴吗?因为我小时候说话被人嘲笑过,我唱歌也被人嘲笑过,小时候,只要人一多我一说话就会结巴得不得了。我一向都不认为那是我的天赋才华,在那个时候,但是我有对这个世界的一份爱,我想去表达。所以在你不同的能量层级的时候,实际上它是一节一节开的花,是不一样的。

  比如“说话“这个天赋才华,就像刘丰老师说的,他一开始是用于辩论的,但当他的能量层级来到一个更高的层级的时候,是拿去链接真我的,所以能量层级不同,你的天赋才华会带你去看到不一样的东西。

  我的天赋才华最先是让我学会了原谅,因为我得原谅那些嘲笑我的人,我得学会自我宽恕,我得宽恕我在这么多人面前丢脸,然后我得学会超越那一份羞耻、羞愧,虽然我是结结巴巴,但我还是完美和完整的。所以这是我们自我学习和成长的一个过程。可能今天你不太擅长的事情,它也许就是你能量晋级的阶梯,当然我们没有必要去做。

  当你时刻的处于当下的时候,你自然而然会被指引着朝你最适合的一个方向去走,这个是能量层级成长的过程,包括我们用于做事业也是如此,当我们的天赋才华才开始绽放的时候,它可能是绽放在十个人面前,慢慢的绽放在一百个人面前,然后慢慢的它是绽放在一千个人面前,它的能量层级和时间轴是不一样的,在这个时候,你的天赋才华相关联的天赋才华也被共振出来,这一切都会取决于你要允许它有一个成长的时间。因为它是有生命力的,它是自动长出来的,不是靠你去拔的,拔是拔不了的。

  刚才刘丰老师讲到关于儿童教育一个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大部分人都被格式化了。是的,这一点我非常认同。

  今天我妈妈也在现场,我已经看到她了。我妈妈知道我小的时候的教育是怎么样把我格式化的?我真的是打不死的小强,刚才包括刘丰老师和芝华老师说的,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打不死的小强“的一面,真的就是那一份不甘心,但是没有人来告诉你:“你是对的”,所有人都告诉你:“你是不对的,你应该跟随集体意识,你应该看看隔壁老王。”

  当我们真的能够相信自己心中那匹野马,我跟妈妈说:“如果我呆在家里,在你身边,我会死掉的;我在外面会辛苦一点,至少我是活着的,我血管里面有一万匹马在奔腾,我如果是呆在你身边,也许你会很安心,可我却慢慢就死掉了。”

  是因为我们自己最清楚我们心中那棵种子,那个火焰到底是什么?而我们之前只不过是因为听了太多“看看隔壁家老王”这样的话,我们自己太在意别人的眼光,也有很多的恐惧,有很多的担心自己金钱上的恐惧,担心别人是否接纳的恐惧,但是你又没有要和别人去抢饭碗,你时时刻刻注意觉知自己的界限,关注着他人的界限,但你就是会允许自己心底的这个火焰开始带着你去走,带着你开始去行动,让这颗种子种下去,开始去做一点。

  其实刚才刘丰老师谈到的这个主题,我们在休息室也正好谈及,老师是从商的背景,而且是一个成功的商人,但是他的很多东西都是没有去注册的。他完成了他生命的各个阶段,家庭和事业都是在一种和谐圆满的状态下,我想“奇迹30”的家人可能听我说过这句话:“我是一个商人,我是灵性圈子里面最有商业头脑的;但是我在我商业圈子里面,我总是告诉他们说,看清楚了我可是最有灵性的。”

  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什么?任何的我们今天坐在台上,都只是在表达我们自己的一些观点。但更更重要的是,各位你们目前的这个阶段你们要活出来的状态。

  我生命的阶段,我是把公司的所有知识产权都注册了的,因为我要给人间示现的是“灵商是什么样的”,就是你如何在灵性里面,你还是能够非常清楚的、也是非常务实的看到商业运作的游戏规则,这个是我目前天赋才华长出来的阶段。

  所以我们的天赋才华它是分着阶段来长的,你一定要允许你的天赋才华在目前的这个阶段里面在成长哪个部分?可能你的天赋才华目前在成长的是学习给它施肥、给它加注能量的一个过程,今天在这里有我原来所在机构的同事和同学,我曾经在一家教育培训机构足足待了十多年,就是让自己的整个理论体系、自己灵性的这块成长走过那段迷惘期,但是心里面就是知道,虽然说不清楚。

  我以前是说不过我妈妈的,因为我妈妈可会说了,因为那时候我自己的东西还不太清楚,但是我自己跟随我的内心,让它慢慢长,我是属于比较愚钝的人,所以像刘丰老师刚才说的那样,只要你在一个领域呆过十年,那你至少是中段以上,我觉得我可能真的是呆够时间的那种,完全是靠时间泡出来的那种人吧。

  刘丰老师:

  那我呆了30年。

  凤凰娴老师:

  呆了三十年,当然这个时间不是一个受限,但是我们对自己得有一个耐心,也就是说我们能够跟随我们内心的指引,但是还是要对自己有耐心。

  另外一个我们还是要非常的务实,其实在天赋才华上,我是很喜欢非常务实的在人间道上让它活出来的,因为我很支持天赋变现。因为金钱本来就是一个游戏场。

  大家要知道,这个不是我在跟刘丰老师存在两套相悖的理论,不是,而是阶段不同。我们在哪个阶段,你完成你心底最有召唤的那个阶段,因为我们需要给我们的天赋才华在某种阶段的时候加养、加肥的,而直接变现是最简单的加养料的方式,因为这个是最容易计算、最容易统计、也最容易带来一种心底的满足,也就是说,我们哪怕是先开心一阵子,我们也要先开心着。

  因为开心开心就习惯了,开心开心你就习惯于享受这份天赋才华对于你的回流和滋养,你也就开始习惯于开始享受身边的人对你发出的虚荣心平衡感。因为有的时候在某种程度上我们知道自己有虚荣心的渴望,有被赞美的渴望,有被他人接纳和喜爱的渴望,所以“好吧,我就是虚荣了点,目前这个阶段就这样吧”。等我再过几年我就告诉你们,你们知道的。

  生命阶段不同,我觉得今天非常棒,芝华老师、刘丰老师和我,我们都真实的呈现自己的生命阶段,大家各取所需。

  张芝华老师:

  娴导我们两个跟刘丰老师是在不同的阶段,我还执着于美的阶段,刘丰老师已经超越了这个二元对立了。

  我们这个三维度还有美丑、好坏、是非、善恶,我还执着于美的阶段,我全然的接纳我现在就是爱美,好不好?

  凤凰娴老师:

  我们下午的第一个章节先就到这里,好不好?好,OK。

  (编辑:洪艳,图片出自网络)

 

 

 

 

 

 

贝聿铭全集

 

 

 

贝聿铭这个名字

似乎是一个超越了时代的存在

在现代建筑的历史上

贝聿铭被称为“最后一个现代主义大师”

游走在东西方文化之间的他

无疑是建筑界一个特殊的存在

贝聿铭始终坚持着现代主义风格

在将建筑人格化的同时为其注入东方的诗意

贝聿铭作品以公共建筑、文教建筑为主

被归类为现代主义建筑

善用钢材、混凝土、玻璃与石材

本文共分为三个部分:

1.经典作品

2.作品摘选

3.贝老经历

(本文较长,需耐心观看)

第一部分

【经典作品】

卢浮宫玻璃金字塔

法国巴黎

1983年—1989年

改造巴黎卢浮宫设计图纸

贝聿铭为卢浮宫扩建设计的图纸

贝聿铭在卢浮宫金字塔模型前

贝聿铭与卢浮宫金字塔

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卡塔尔 多哈

2000—2008

这座博物馆在2008年顺利开馆,

贝聿铭称这个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将是他最后一个大型文化建筑。

贝老的目标是

将较久远时代的价值观融入当今的文化之中,

或如他所说的,

捕捉住“伊斯兰建筑的精髓”。

博物馆外墙用白色石灰石堆叠而成,

折射在蔚蓝的海面上,

形成一种慑人的宏伟力量。

美秀美术馆 (Miho Museum) 

日本滋贺县甲贺市

1996-1997年

贝老以桃花源为原型,

精心策划设计了这栋美术馆。

整个美术馆的参访过程,

好比是世外桃源的发现之旅,

峰回路转,引人入胜,

唯美景致处处动人,让人留以回味。

美术馆平面图

局部鸟瞰图

鸟瞰图

隧道

苏州博物馆

2003年—2006年

(新馆)

建筑的灵感来源于苏州传统的坡顶景观

博物馆置于院落之间,

使建筑物与其周围环境相协调。

新馆与拙政园相互借景、相互辉映,

成为一代名园拙政园的现代化延续。

苏州博物馆片石假山手绘图

在建筑的构造上,

玻璃、钢铁结构

让现代人可以在室内借到大片天光,

开放式钢结构替代传统建筑的木构材料,

屋面形态的设计突破了

中国传统建筑“大屋顶”在采光方面的束缚。

香港中银大厦

香港中银大厦

楼高七十层

以竹子(节节高)的形象作为建筑主题

外形极富想象力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结构模型

贝聿铭在研究结构模型

 

第二部分

【其他作品摘选】

中国银行总部大楼

中国北京

 

 

 

 

 

 

香山饭店

北京

1982年

 

 

 

 

 

路思义纪念教堂

台湾中海大学

1956—1963

 

 

 

 

艾佛森美术馆

1968年

 

 

 

 

 

 

美国大气研究中心

科罗拉多州落基山脉

1960-1967年

 

 

克莱奥罗杰斯纪念图书馆

1969年

 

 

 

德国历史博物馆

 

 

 

纽约市贾维茨会展中心

 

 

 

 

 

波士顿美术馆

 

 

新加坡华侨银行中心

1976年

 

罗彻斯特大学学生活动中心

1976年

 

 

 

费城社会山项目

 

 

上海艺术博物馆

 

威斯纳馆

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

1985年

 

达拉斯市政厅

 

 

莫顿·梅尔森交响乐中心 

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

1981—1989年

 

得克萨斯商业银行大厦

休斯顿

 

雅各布·杰维思会议中心

 

澳门科学馆

2006年

 

 

 

 

第三部分

【贝老经历】

贝聿铭1917年4月26日生于广州

其祖上贝家是吴中的名门望族

原籍浙江兰溪,明代中叶迁居苏州

贝家族人中人才辈出:

清朝中期的贝慕庭为吴中巨富

与戈、毛、毕姓人家

合称为当时的“苏州四富”

颜料大王贝润生是贝聿铭的叔祖

其祖父贝理泰是清末著名的金融家

父亲贝祖诒则是中国银行的行长

贝氏全家福(左一是贝聿铭)

 

贝聿铭父亲贝祖诒和夫人蒋士云

 

贝聿铭年少时与家人的合影(左一)

少年贝聿铭在狮子林

 

1935年,年轻的贝聿铭远渡重洋留学

进入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攻读建筑系

后转学到麻省理工学院

贝聿铭在哈佛

毕业后

贝聿铭留校受聘为设计研究所助理教授

在哈佛短暂的留校任教之后

受邀加盟纽约地产大亨柴根道夫的房地产公司

从事商业房地产的规划和设计

而且一干就是12年

 

十二年中

贝聿铭为母校麻省理工学院设计了科学大楼

为纽约大学设计了两栋教职员工住宅大厦

1960年聿铭离开柴根道夫

自立门户,成立了自己的建筑公司

费城莱斯大学在一九六三年颁赠他“人民建筑师”的光荣称号

同年,美国建筑学会向他颁发了纽约荣誉奖

1979年荣获了美国建筑学会金奖,

1981年法国建筑学金奖,

1983年第五届普利兹克奖,

1989年日本帝赏奖,

1986年里根总统颁予自由奖章等。

 

作为中国建筑界的先驱者

贝聿铭以其东方的智慧

宽容乐观的人生态度

卓越的建筑设计功力

独具慧眼的现代建筑理念

横跨东西城市,历时半个世纪

创立了众多影响世界的建筑名作

贝聿铭与陆书华的结婚照

贝聿铭与家人

 

贝聿铭和杰奎琳·肯尼迪出席新闻发布会,1964年

贝聿铭和肯尼迪夫人杰奎琳

 

巴黎卢浮宫施工现场,

中间手持玻璃材料的是时任法国总统密特朗,

密特朗旁边戴红色安全帽的是贝聿铭。

 

贝聿铭与罗纳德·里根总统及夫人南希合影

贝聿铭在讲解中国银行总行大厦模型

 

贝聿铭与儿子

 

贝聿铭回苏时与贝氏亲友的合影,1989年

 

贝聿铭与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贝聿铭获Leonore and Walter Annenberg Award,2012年

 

贝聿铭获得2016-2017年度“影响世界华人终身成就奖”

 

这位百岁老人一生的故事

数不尽道不完

曾有人这样评价贝老

“贝聿铭是一个难得的跨文化样本

他从东方和西方两种截然的文化土壤中汲取了精华,

又游刃有余地在两个世界里穿越。”

从法国巴黎卢浮宫前的玻璃金字塔

到卡塔尔多哈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

从中国的香山饭店再到日本的美秀美术馆

最美、最极致的设计

贝老的作品征服了世界

他用了100年的时间

倾其一生

只为向世人呈现

谨以此文

向贝老致敬

文章来源:微设计 | 中国第一设计微刊

2017年7月31日更新

 

 

 

 

 

 

这才叫做爱的照片25张

 

 

 

文章来源: 央广频道

 

 

 

 

 

 

 

 

世上最性感的床上姿势,摄影师都看红了脸

 

 

 

说起“性感”和“床上姿势”两个词,你是不是就开始胡思乱想了。其实这些有爱瞬间,才更值得你仔细欣赏。

如果时间能够冲淡一切,那么我希望时间静止在这一刻。

相偎相依,静候天明的到来。

都说狗的寿命只有14年,不足以陪伴我们一生,但是却比人的情义要长。

我们用各自的时间陪伴了彼此,这种陪伴是那么的自然而然,根本不需要更多的计算和考验。

我不想把你抱得太紧,因为听说抱得太紧会弄疼对方,爱得太深会生出绝望。

就这样与合拍的你一同向前,步调一致,不用怕走散。

就算有些陪伴不在身边,有些目标不尽相同,但只要都在用各自的方式努力,彼此看一眼就是安全感。

我喜欢你睡觉的时候把腿搭在我的肚皮上,让我时刻感受着你的存在。

也习惯了你四仰八叉的睡姿,但还好,你一直在我身边。

人们总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可你是否知道,守护是最沉默的陪伴。

我不愿和你分开,因为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树与树的距离,而是同一棵树上的枝叶不能在风中相偎相依。

偶尔,我们也有争吵,但我怀念的是争吵以后,还是想要爱你抱你的冲动。

就像张小娴说的:拥抱的感觉真好,那是肉体的安慰,尘世的奖赏。

你喜欢在我的手臂里睡觉,我也愿意就让你这样睡着,就这样相偎相依,直到老去。

偶尔,你也会闹点小脾气,背对着我,但是还好,你依然在我的手臂里。

不论以后身在何方,结交了多少朋友,当我想起那一个在最初陪伴我的人,陪伴我褪去青涩懵懂的人,还是满满的感动。

我在你的眼神里读到:原谅我的不善言辞,只懂得一味的陪伴。我觉得这样就够了。

当他们老去的时候,一定会有这样一句话:“我原本是想在你身边陪你一辈子的,可是遇见你已经花光我所有运气,我已经没有运气可以在你身边陪伴你了。”

其实,狗狗生命很短,它只是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而你却是它生命的全部......

 文章来源:全球顶尖视觉

 

 

 

 

 

 

两道题,让你明白永远爱你的人是谁,看完我沉默了

 

作者:佚名,来源:新浪博客。

编辑:国学文化:(ID:gxwh001)

两道题,让你知道谁爱你?

上课了。老教授面带微笑,走进教室,对同学们说:“我受一家机构委托,来做一项问卷调查,请同学们帮个忙。”

一听这话,教室里轻微的一阵议论:问卷?比上课有趣多了,问卷表发下来,同学们一看,只有两道题。

1

他很爱她。她细长的瓜子脸,弯弯的娥眉,面色白皙,美丽动人。可是有一天,她不幸遇上了车祸,痊愈后,脸上留下几道大大的丑陋疤痕。你觉得,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吗?

A、他一定会 

B、他一定不会 

C、他可能会

2

2、她很爱他。他是商界的精英,儒雅沉稳,敢打敢拼。忽然有一天,他破产了。你觉得,她还会像以前一样爱他吗?

A、她一定会 

B、她一定不会 

C、她可能会

一会儿,同学们就做好了。问卷收上来,教授一统计,发现:

第一题有10%的同学选A,10%的同学选B,80%的同学选C。

第二题呢,30%的同学选了A,30%的同学选B,40%的同学选C。

“看来,美女毁容比男人破产,更让人不能容忍啊。”教授笑了, “做这两题时,潜意识里,你们是不是把他和她当成了恋人关系?”

“是啊。”同学们答得很整齐。 “可是,题目本身并没有说他和她是恋人关系啊?”

教授似有深意地看着大家,“现在,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第一题中的‘他’是‘她’的父亲,第二题中的‘她’是‘他’的母亲。让你把这两道题重新做一遍,你还会坚持原来的选择吗?”

问卷再次发到同学们的手中,教室里忽然变得非常宁静,一张张年轻的面庞变得凝重而深沉。

几分钟后,问卷收了上来,教授再一统计,两道题,同学们都100%地选了A。

教授的语调深沉而动情:“这个世界上,有一种爱,亘古绵长,无私无求;不因季节更替。不因名利浮沉,这就是父母的爱啊!”

看了,想了,懂了,别忘了世上最爱我们的人就是家里的父母。想家了给家里打个电话,过节了给父母发条短信,父母其实很容易满足的,我们一个小小的举动就能给父母带来无限的感动。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文章来源:国学文化

 

 

 

 

民国第一公子:才艺双全风流倜傥,晚年潦倒,到街上捡白菜帮子

 

  人活着是活精气神,精气神没了,就啥都没了。

  民国的四大公子,有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的张学良,有皇亲国戚的溥仪堂兄溥侗,有只羡鸳鸯不羡仙的大藏家张伯驹。

  还有一个人,他是民国大总统袁世凯的二公子袁克文。

  袁克文唱戏喝酒,写诗收藏样样精通。一生吃喝玩乐,但国民党大佬于右任老先生却评价他:“风流同子建,物化拟庄周。”

  在电影《霸王别姬》里,有一位袁四爷,为看戏不要命,直到枪毙还迈着台步过戏瘾,这个袁四爷的原型正是袁世凯二儿子袁克文。

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袁二公子的事儿~

  1

  1889年出生于朝鲜汉城的袁二公子,是一个绝对的天才,读书过目不忘,记忆力非一般人可比,加上长相英俊,所以自小很得袁世凯喜欢。

  他六岁开始识字,七岁读经史,十岁就会写文章,十五岁已粗通诗词歌赋。

  袁世凯任直隶总督时,曾带着袁克文到颐和园给慈禧太后拜寿。

  慈禧单独召见了袁氏父子,那时袁克文刚十六七岁。慈禧看着袁克文长得丰神俊朗,一表人才,心中十分喜欢,当即就要将自己娘家的侄女指婚给他。

  不过,袁世凯担心慈禧是要监视自己,当即跪奏,慌称克文从小便已订婚,将此事搪塞过去。慈禧太后信以为真,并为此感到惋惜不已。

  袁世凯拒绝了慈禧太后的指婚,生怕落个欺君之罪,就暗中赶紧给二儿子物色亲事。

  他把眼光瞄向了广东巡抚刘瑞芬的孙女刘梅真。

  刘梅真,是名门闺秀,她可以写一书漂亮的小楷,且工于诗词,熟悉音律,弹得一手好筝。

  袁克文看到刘梅真的诗词书法后,不禁大为赞叹,竟颇有知音之感。

  这门亲事就这样定了下来。

  袁克文在其他所有方面都与他老爹不同,但只有一点很相似,那就是好色。想想,一个五短身材、身高只有一米五三的袁世凯因为有权有势有钱,好色也有了资本,一生共有一妻九妾。所以这二儿子对美女也是来者不拒,包括那些名妓。他用心于每个美女,对每人都很用心用情。虽然婚后的袁克文与妻子度过一段甜美的时光,但他无法改变自己的风流本性。终其一生,他都喜欢在风月场所消磨时光。

  2

  1915年,袁世凯加紧称帝,地点北京中南海。

  袁世凯吃过早饭,长子袁克定递过来一份《顺天时报》,报纸上,标题写着百姓拥护袁大总统当皇帝,袁世凯一看:“民心所向、天下归心。”

  但袁克文是反对的。

  某天,他游颐和园,看到前朝旧迹,不禁吟诗一首:“隙驹留身争一瞬,蛩声催梦欲三更。绝怜高处多风雨,莫到琼楼最上层。”

  这诗引得袁世凯大怒,把他幽禁在北海好长一段时间。

袁克文和家人

  同年12月12日,袁世凯在居仁堂接受百官朝贺,正式登基称帝,全国一片哗然。

  而在北京新民戏院后台,一位公子哥正给自己脸上涂 “豆腐块”。有人“蹬蹬蹬”急匆匆跑进来:

  “二爷,袁大总统今日登基,您快回家去吧。”

  公子哥慢悠悠站起身,回下一句:“我爹要当皇帝,他当他的皇帝,二爷我唱我的戏。”

  这个往脸上涂“豆腐块”的公子爷,正是袁克文,人称袁二爷。

  袁二爷擅演丑角,当年,京剧旦角风靡一时,名角梅兰芳、程砚秋、尚小云、荀慧生均为唱旦角出身。旦角出场多,座儿爱沸腾。而二爷是不爱旦角爱丑角,戏份多不多不在意,唱过瘾、唱爽、唱开心最重要。

  二爷一上场,座儿上的票友也乐了,朝着舞台喊:“二爷,不回去当皇子,还有心情来梨园唱戏!”

  二爷唱完戏,来报信的人立马凑上去: “二爷,戏演完了,赶紧回家吧。”

  袁二爷忙着卸妆,又回了一句:“不回,二爷我还有一场,唱爽了再说。”

袁克文唱戏

  3

  袁家大公子在性格上极像袁世凯,有政治野心,当袁世凯称帝时,作为长子的袁克定,野心更是空前膨胀起来,他也想着作为“皇子”,能过一把皇帝瘾。

  袁家17个儿子,他是生怕袁二爷夺位的。

  袁克定设“鸿门宴”招待袁二爷。二爷甩着袖子就去了,饭桌上就说了一句:“当太子,二爷我不稀罕,我吃饱喝足,走了!”

   这一走,二爷就去了上海。广交天下朋友,喝尽人间花酒。从梨园到青帮,从文人雅客到贩夫走卒,二爷的朋友遍天下。

  在上海,袁二爷加入青帮。“青帮”在民国年间是属于黑社会的一种会道门组织,势力很 大,它有严格的辈份,分别按“大通悟学”四个字排定。“大”字辈在帮内是顶级人物,由于二爷的特殊身份,他自然属于“大”字辈。青帮弟子十几万人,二爷一进去就是老大。连黄金荣、张啸林、杜月笙这些大佬,见了袁二爷也得恭敬地叫一声“小老大”。

  袁二爷当老大,没有刀枪斧钺,做事说情全在“人情”二字。

  在上海剧院,当地流氓和京剧演员吵架,动手吃了亏。临走撂下一句:“我要血洗剧院!”。

  第二天一大早,几百号人气势汹汹冲进剧院,扬言要扔炸弹。老板求助于袁二爷。二爷一听,穿上长衫、戴正头上的六合帽,一个人就来到了剧院。

  一看袁二爷单刀赴会,流氓都被他胆识惊到了。袁二爷一拱手:“今天看我面子,拜托您不扔炸弹,好不好?”

  流氓一听袁二爷开口,带着人马撤了。在上海,没人不给袁二爷面子。可手下的人却说:“二爷对谁都笑,跟我们说话也总是轻声细语的。”

  二爷做事,全在情面二字。

  唱戏的想和他交换名帖,他从不拒绝。贩夫走卒想和他结为异性兄弟,他点头同意。

  富裕时,袁二爷散尽千金,不管是文坛朋友,还是妓女和黄包车夫,认识二爷的都念着二爷的好。袁二爷常说,人有性别之分,却无尊卑之别,交朋友也不能只论贫富贵贱。

  二爷开香堂,对新弟子说的第一句话便是:“你们既进了家门,千万记住不可轻视了下流社会,要尽己所能去帮助他们。”

  时间久了,袁二爷的“人情味”,全上海都知道。也是这样的“人情味”,也就是这样的做人、做事,在旧上海的腥风血雨中,反倒真正让人服气。

  4

  1916年6月6日的北京,酷暑难耐。

  袁世凯的三女儿袁叔祯上街买菜,看到报纸上写着“袁贼倒行逆施,窃取革命果实!”。

  三女儿拿报纸给父亲看,袁世凯懊悔不已,他顿觉大势已去,英雄暮年,在极度失落之中,便病倒了。临终前,袁世凯叫来大儿子袁克定,只留下三句遗言:

  “是你害了我,是你害了我,是你害了我!”

  袁世凯为何责怪大儿子?

  因为当时袁克定想乘他老爹当上了大总统之机,好大显身手一把,但是却在老家河南骑马时摔下马,之后他的腿算是残废了,走路一瘸一拐。袁世凯就将这个大儿子送到德国去,一边治疗腿伤,一边让他考察一下德国的政治制度与治国方略。

  而袁克定鼓动袁世凯废除共和制推行君主制。袁世凯是一个老谋深算的人,并不会那么容易采纳儿子的建议。所以袁克定就找人天天在报纸上登一些关于全国各界都希望中国走君主道路的文章来,并每天都把这份报纸送到老袁桌子上,让他看到。

袁克定

  袁世凯再怎么聪明,也不会想到这是一个骗局。他还真以为复辟帝制是大势所趋,是民心所向,所以加紧了废共和、复帝制之灭亡之步伐。

  后来的情形,人们都知道,袁世凯当了83天皇帝,一生英雄、雄才大略的袁世凯在极度失望中,告别人世。

  整个家族哗啦啦大厦倾塌,昏惨惨灯火将灭。袁世凯死后,长子袁克定变为一家之主,第一件事就是分家产。

  袁家有32个子女,都担心分多分少。去问二哥袁克文,袁克文一推帽子:“爱咋分咋分,你二哥我呀,看戏去喽!”

  1916年6月28日,袁世凯出殡,32个孩子都应送父亲一程。唯缺二公子袁克文。家里人满世界找,怎么找也找不到。

  不曾想,就算是父亲出殡这么大的事,二爷戏瘾上来了,也照样跑到戏院唱戏去了。

  大哥袁克定大骂:“大逆不道,有辱家风”,随即派了警察头儿薛松坪去剧院拿人。结果薛松坪刚到戏院,青帮的弟子早把戏院的前后门围了个水泄不通。别说拿人,薛松坪连门都进不去!

  最后,挤进戏院的薛松坪一见袁克文,“扑通”就跪下了。

  “二爷,您跟我走吧!家里都等着呢!”

  袁二爷扭过已经扮上的脸:“二爷我明儿还有一场哪。唱完之后,我就不唱了。”

  结果还不是照演,袁克定也奈何不得。

袁世凯出殡

  5

  袁世凯死后,袁克文分得了十万大洋,还有其他一些房产,照理说足够他生活了,可他是一个不会过日子的人,也不是什么精打细算的人。他酷爱收藏古玩,如古善本书、玉器、雕刻、钱币、印玺、书画、砚台、邮票等。只要是他所爱,不论价钱多少,都要收买。

  再多的钱也经不起这样挥霍呀!再加上他花天酒地,并染上大烟瘾,经常躺在床上吐雾吞烟的,有时去朋友看他,他还让其与他一块抽。如此折腾,他的经济他的身体很快都支撑不了,他也不管不顾,依旧如故。

  很快,袁克文就把家产耗光了,只能开始卖字赚钱。

  袁世凯死前,大家买袁克文的字,可能是冲袁世凯面子的缘故。但在袁死后,大家依旧愿意买袁克文的字,是因为他的确写得好。

  只要他肯写,就卖得很抢手。

  袁克文写字有其独到之处,就是可以不用桌子,把纸悬空,由人拉住两端,他挥毫淋漓,笔笔有力,而纸无损,一般的书法家很难做到。

   他吸食大烟时,经常仰卧在床上,一手拿纸,一手执笔,凭空书写。写完再看,字体娟秀,绝无歪斜走样之弊。朋友们看了,无不惊叹。

   当时上海的各种小报纷纷请他写报头,有些书籍也请他题签。

  如此一来,他倒也不缺钱花。

袁克文作品

  可是吧,这袁二爷一生狂歌,走马遍天涯,逛妓馆喝花酒,花钱买乐的事儿,眼睛依旧眨都不眨。

  有妓女向他求字求诗,二爷大笔一挥,就一个字:送!

  甚至有走投无路的青楼女求他赎身,二爷不皱眉头,也一个字:赎!

  袁二爷常说:人有求于你,不能薄了求助者的面子。

  1922年,广东潮汕遭遇大风灾,死伤十余万人。在天津看戏的袁二爷看到报纸,就一个字:捐!

   二爷捐钱倾家荡产,悉数卖了字画,还觉不够,又拉着梅兰芳一堆大老板登台义演。所得钱财,一分不取,全部捐出。

  袁二爷一身正气,知大义,明事理,通人情,遇事挡事,毫不含糊!

  6

  如此花钱,袁二爷是越来越穷。最穷时,全身上下找不出一分钱来。

   但不管怎么穷,那股精气神是一点不丢。对袁二爷来说,失了范,就等于打了脸。袁二爷从不伸手向过去父亲旧部长官讨要,更不会到别人府上“打秋风”,弄银元。

  真公子,风光日子能过,百姓日子照样能过。富时耐得住,穷时守得贫。

 

袁克文 书联 金陵天渡楼收藏

  都说穷在闹市无人管,可二爷一穷,送钱的人都排队上门。

  第一个排队上门的是青帮子弟。

  他们登门送“孝敬钱”,可袁克文躲起来,根本不见他们,就回一句话:“二爷我会写字赚钱,你们赚的都是血汗钱,哪里需要你们孝敬!”

  第二位排队上门的是大军阀“东北虎”张作霖。

  张作霖知道他的处境后,就派人来请袁二爷做高级顾问。袁二爷只有一句话:“二爷我不是伺候人的人!”

  第三位排队上门的是日本人。来请袁二爷给他们当狗,袁二爷一听很来气:“跟谁说话呢,别挡道,二爷我出门吃花酒了!”

  不管多么落魄,不管时代如何沉浮,袁二爷就是这样的公子,一身傲骨,苏世独立,横而不流。

  君子慎所择,休与毒兽伍,袁二爷不降身,不辱命,视高洁为性命,坦坦荡荡真君子!

  7

  不管时代怎么变,对于袁二爷这样的公子而言,就是睡大街,也照样还是二爷!

  1931年年初,袁二爷得了猩红热。早已没钱医治,可惜他又跑到妓馆喝花酒,这次,他喝醉了,并且一醉不醒。

  那一年他42岁。

  到了给自己办葬礼时,家人翻箱倒柜,也只找到20元银元,连副棺材都买不起。最后,还是那些青帮弟子们,大家一起凑钱,才给曾经的“小老大”买了副棺材。

  出殡那天,送葬的长队足足排了几里,比父亲袁世凯去世时送葬队伍还要长。送葬队伍里,有高官,有僧侣,有贩夫走卒。更让人想不到的是,队伍里还有上千妓女带着袁克文头像的徽章自发来为其送行,头系白绳,哭声不绝。历史上的眠花宿柳之徒蔚为大观,但像袁克文这样的奇人奇遇,想必空前绝后。

 

  有诗说:同是天下沦落人,相逢一场见真情。 

  送葬的队伍里,有人喊:袁二爷走后,全天下也不再有二爷了。

   张学良曾自诩“平生无憾事,惟一爱女人。”但他的诸多艳遇只是作为其政治与军事生涯的花边点缀而已。而袁克文一生厌恶政治,远离权力,醉卧“花丛”,才华冠绝。虽不是功勋卓著的豪杰,但用“温柔乡便是英雄冢”来归纳亦不为过。所以,在他那里,软香满怀远胜攻城拔寨。

  攫取人心的方式有很多,或诉诸权柄,或金钱攻势,或温言暖语,袁克文靠的是什么呢?十分才气,六分情义,三分清气。一生虽放浪形骸,仍瑕不掩瑜,因为这样的公子,毕竟让我们见识到了那个消失已久的词汇:风骨。

  试问当今,能做到如袁二爷这般,全天下又有几人哉?

  天津袁克文旧居:成都道93号,英式里弄式房屋,有3层,这是袁克文后来生活比较拮据时曾居住过的地方。

  来源:第一收藏1cang

  2017年11月29日更新

 

 

 

 

 



  林家樂的易學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 叔本华

我的生命不结出美善的果子,谁赞赏我都没意义。假如我的生命结出很多美善的果子,谁批评我也没意义。
—— 约翰·班扬

 

 
Copyrights by 林家樂.com 2017.5.10 改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