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林家樂.com > 林家樂的易學 > 【手绘】从零维到十维空间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林家乐的《图解》
林家乐的《一直播》
林家乐心中的《易学》
林家乐对潘峙钢《治国感慨》的回应
【手绘】从零维到十维空间
生命的能量来自极致的清静
易学故事
易海拾贝(一)
易海拾贝(二)
易海拾贝(三)
易海拾贝(四)
易海拾贝(五)
易海拾贝(六)
 

【手绘】从零维到十维空间

 

 

量子世界 ▏没有物质,一切都是能量

 

  虽然相关的主题一再地被重复写成文章,还是无法强调出它的重要性。量子物理学世界是个透露出一个「这个世界并不是如既有知识所了解的结构」不妨多看几遍。

  我们是由能量与振动组成

  我们所认识的物理实体世界,其实一点也不物理、一点也不实体,事实上,跟物理、实体根本差很远。这个理论一再地被多位诺贝尔(从世界各地的多位科学家中脱颖而出)得奖的物理学家证明过,其中一位是Nielsv Bohr,丹麦物理学家,在帮助人们了解原子结构与量子理论这方面有很大的贡献。

  Niels Bohr说:「如果量子力学没有吓到你,那表示你还没搞懂它。每一个我们称为「真实」的东西,都是由不真实的东西组成的。」

  十九世纪初,物理学家开始探索能量与物质结构之间的关系。在此过程中,科学知识的核心牛顿宇宙物质理论(Newtonian material universe)开始崩塌,人们开始了解物质只是虚无的,一切都只是幻觉。科学家们开始认识到宇宙中的所有东西都是由能量构成。

  「尽管量子理论有无与伦比的成功经验,它所提出对自然的真实定义可能还是会被认为过于随便、让人无法理解甚至是令人愤怒。」(摘自Discover 2001年第22期37~43页,T. Folger的「Quantum Shmantum」)

  量子物理学家发现物理原子是由能量漩涡(不停地旋转、振动)组成,每一个漩涡都放射出自己独特的能量样式。因此,如果我们真的想要观察、了解自己究竟是什么,答案是我们是由能量与振动组成,并放射出个人特有的能量样式(这是真的,而量子物理也一再地向我们证明这件事)。

  我们本身的存在比我们所知道的还多,该是时候正视自己了。如果用显微镜观察原子的组成,可以看到一个很小、无形的、像龙卷风的涡流,以及一些无限小的能量漩涡,称为夸克与光子,是组成原子的成分。当再进一步接近观察原子结构的时候,却看不到东西,你会看到一个物理空间。原子没有实体的物理结构,我们看不到实体结构,实体的东西其实没有实体结构!原子是由无形的能量组成,而不是由有形的东西组成。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物理与天文教授Richard Conn Henry说:「不要再反抗,接受这个不容争辩的结论。宇宙不是物质的而是心智与心灵的」(摘自精神宇宙<the mental universe>)。

  这真是个难题,不是吗?我们的经验告诉我们,我们是由物理实体所组成的,我们的世界是个独立的存在。这个新发现指出「宇宙并不如牛顿物理学所说是由实体物质组装起来的,而是起源于(爱因斯坦、Maxl Planck、Werner Heisenberg以及其他人研究的)非物质能量波之间的缠绕组合。」

  意识在量子力学中扮演的角色

  到底「我们的实体物质其实根本就不是实体」是什么意思?这可能有很多意思,而科学家们如果继续用之前既有的知识以及我们所看到的世界来局限范围,就无法继续探讨像这类的概念。正如Nikola Tesla的假设性说法:「当科学家们开始用非物理现象来研究的时候,其进度会比之前几个世纪的进度更往前跨一大步。」

  幸运的是,许多科学家已经有了跃进式的进展,而且已经对我们在量子物理学所发现的意义与影响提出质疑。其中一个较有潜力的新发现是「观察者创造现实。」

  新物理学的基本结论也认同观察者创造现实这种说法。身为观察者,我们都参与了自己个人创造的现实。物理学家们被迫承认宇宙是个「精神」结构的事实。先锋物理学家James Jeans爵士写道:「知识之流目前正朝着非机械现实的方向走;宇宙的存在目前看起来更像是巨大的思想而非巨大的机械。对物质领域来说,心灵不再是偶然出现的入侵者。我们反而应该将其视为物质领域的创造者以及领导者。」(摘自Nature2005年第436期29页,R. C. Henry的「精神宇宙The Mental Universe」)

  一个可以用来说明「意识在物理实体世界(我们知道它其实没那么实体)所扮演之角色」的好例子是双缝实验。这个实验被多次用来探讨意识在让物理现实成型时所扮演的角色。

  双缝实验的光子系统被用来测试意识在量子波函数塌缩的时候可能扮演的角色。干涉图样在双缝实验的光谱能量预期会比单缝实验的光谱能量下降,当注意力都集中在双缝上而不是远离它。研究发现与意识相关因素,如:冥想、经验、影响注意力的电皮质标记等,以及物理相关因素,如:透明度、吸收等,与双缝实验中干涉图样的预测路径大有相关。

  这有什么重大意义?

  这项信息的重大意义是让我们清醒,去了解我们是由能量组成的,可以放射出我们独特的能量特征。感觉、思想与情绪扮演了重要角色,量子物理学帮我们看清我们如何去感觉的意义。如果人们内心都是处于爱与和平的状态,无疑地可以影响我们身边的外在世界,也会影响其他人的感觉。

  Nikola Tesla「如果你想知道宇宙的秘密,就用能量、频率与振动来思考。」

  研究已经显示出一些从内心和平散发出正向情绪操作的人以及其身边的人会得到非常不同的经验。在亚原子层级的振动频率是否会影响物理现象的表现?如果会,会改变哪些?我们知道如果原子要改变状态,它会吸收或放射出造成状态改变的电磁频率。不同状态的情绪、认知和感觉会造成不同的电磁频率吗?答案是肯定的!已经被证明过了。

文章来源:盛源品鉴馆

2018年11月13日更新

 

  林家樂注: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进入“易筋洗髓禅功”整修时),照见五蕴皆空(所有一切物质的观照感知:色、受、想、行、识,皆是空虚无相的“般若”讯息、能量所衍化。),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虚空无相《般若》法身也!《泉州开元寺甘露戒壇》中间顶上的“清净法身”即为“如来比卢遮那佛”!至顶至上至贵至尊至重要的宇宙人生的本体本源、万物万象之母亲!!

  母亲是空;万相为色!色是空所幻化。色尽归空。

  什么也没有来过,“我”也没有做过什么。

  如来,为“法身佛”。

  我们都是“佛子”,法身佛的分灵!是来世间玩的!玩,却是在接受试練和考验!看汝最后是选择回归来处呢?还是选择粉身碎骨烟消云散,自我报废!?

 

 

 

 

 

科学家提出:暗物质将是人类窥探宇宙奥秘的一把得利钥匙!

 

  你可能难以想象,我们所在的宇宙中,存在着大量看不到的物体,它们真实的存在,并且它们的质量占据了整个宇宙的95%,这听起来很恐怖,我们知道宇宙中存在着大约10万亿个星系,而这一切的一切只占据宇宙的5%。

  科学家将这些神秘的东西称为“暗物质”,没错,黑暗的物质,在实验室中,科学家经常会琢磨如何捕捉到神秘的暗物质,科学家表示:暗物质的分布非常的广泛,整个宇宙中基本都存在,这些地方可能包含了我们的地球,因此,我们也采用了很多方法去寻找它们。

  研究人员提出:暗物质的神秘来源于它的本体,看不到,摸不到,检测不到,但它却在你的身边存在,这听起来非常的恐怖,就如同鬼在你的身边,你却看不到一样。暗物质就如同一把钥匙一样,它可以打开我们宇宙的这扇大门,它可以让渺小的人类来窥探宇宙的真正奥秘,以及宇宙存在的意义。

  科学家表示:暗物质的发现是人类史上的伟大科学进步,虽然我们现在无法捕捉和探测到它们,但是想象一下,这才具有挑战性,如同几百年前的世界一样,要知道那时候的人类还以为地球是宇宙的中心呢!不过我相信:在不久的未来,人类真的会发现并了解这神秘的黑暗物质。

来源:宇宙V空间

 

 

 

暗物质,即非物质、超物质——般若。般若——意识意念。

 

 

 

 

 

 

为什么四维空间无法和三维空间交流?听完科学家的解释恍然大悟

 

  宇宙之大,无奇不有,对于我们这个世界,人类了解得还非常少,就拿纬度空间来说吧,在弦理论中,认为各种基本粒子都是由很小很小的线状弦组成的,在众多现象难以用理论解释的情况下,有科学家提出了11维空间的概念。

  二维空间就是只有长宽,三维空间由长宽高组成,也就是我们所处的这个空间,三维空间中,很多事物都是由三维的,包括我们人体本身。在多维空间理论中,有一种说法就是高维空间可以看到低维空间的一切,对于三维空间的我们来说,二维空间没有任何秘密,我们可以随意改变二维空间的规则,相当于神一样的存在。

  同样的,处在四维空间的生命也可以随意改变三维空间的规则,三维空间对于四维空间来说,也没有任何秘密可言。但是有科学家认为,虽然高维空间可以任意改变低维空间的一切,但是不同纬度空间却是无法直接交流的,四维空间无法和三维空间直接交流,这是为什么呢?

  不同的维度空间有不同的法则,三维空间中,我们可以任意想象二维空间的一切,但是我们无法在三维空间中找到二维的物体,由此推算,在四维空间中,也是没有三维物体存在的。在我们三维世界里,二维的物体只存在于教科书中,存在了我们的笔下,存在了我们的脑海中,但不可能在现实当中看到。

  对于三维空间的我们来说,二维世界的一切我们可以想象出来,可以在纸上画出来,可以在脑中构思出来,甚至可以随意更改二维世界的长和宽,但是我们无法想象中四维世界的事物是什么样的。同样的,二维世界的生物也无法想象我们想象三维世界的一切。

  维度从低到高,一层一层像一个金字塔一样,不同的维度就是一个独立的世界,任何维度所存在的生物如果穿越到了另一个维度,都将会彻底颠覆这个维度的物理定律,简单来说就是神话故事当中的神灵。第四维度到底是什么样的,存在着什么?我们无法知道,我们只知道,第四维度除了长宽高还多了一个时间。

  时间本身就是非常神秘的存在,它是形成第四维度的一个重要纽带。不同的维度为什么无法直接交流,可能就是受到了不同维度的法则限制,这种法则超越了维度的存在,即使第四维度的生物可以看到三维世界的我们,但它们却无法和我们直接进行交流,或许是受到某种限制,想要交流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

  不同维度的生命体,它们的生命等级是不同的,纬度越高的生物,它们的的生命等级越高,对于高等纬度生命来说,低维度的生命就是蚂蚁一样的存在,即使可以通过特定的方法进行交流,也不想交流。这其实和宇宙文明的等级是一样的,高级文明自然也不愿意和低级文明进行交流。

  对于人类来说,我们处在三维世界中,无法理解四维世界的存在,更无法理解更高维度的存在是什么样的,有人认为人在死后会前往第四维度,或许在第四维度已经没有了生死的概念,但这只是一个猜想,事实真相如何,人类目前还没有办法进行解释。

  不过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对于宇宙的认识越来越多,自然对于纬度的认识也会越来越多,未来我们会有办法去探知四维空间的奥秘,或许找到某种方法可以进入四维空间,现在有科学家研究的梦境会不会就是一种链接四维空间的桥梁呢?

  科学的研究没有尽头,而要弄懂四维空间甚至更高维度的存在,我们必须要对时间和空间完全掌握,或许等到人类真正完全掌控了时间和空间,对于维度的秘密也就明白了,那个时候人类就有办法突破维度空间法则的限制,进入高维空间和高维空间的生物进行交流,人类也可能由此进化成为更高级的生命。

  小伙伴们,你们认为四维空间会是什么样的存在?欢迎大家在下方留言讨论,发表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看法。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搜狐

  2018年11月11日更新

 

 

 

 

 

科学家最新研究发现:人类的思维到达11维之后,就可以实现永生!

 

 

 

 

 

【手绘】从零维到十维空间

 

 

  事情是这样的,这周我给学生讲3dmax的课。为了让学生了解三视图我就顺便科普了一下什么是零维、一维、二维、三维空间。讲完不过瘾,感觉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讲维度是一件很爽的事情,那么.........接下来

  请同学们打开脑洞,看我用一支笔几张纸来为同学们展开从零维空间到十维空间之旅吧!

  声明:本文中的理论均依据弦理论物理的知识,结合简单的图示和通俗的道理来解释,不是信口开河,具有科学依据。

  零维

  让我们从一个点开始,和我们几何意义上的点一样,它没有大小、没有维度。它只是被想象出来的、作为标志一个位置的点。它什么也没有,空间、时间通通不存在,这就是零维度。

  一维空间

  好的,理解了零维之后我们开始一维空间。已经存在了一个点,我们再画一个点。两点之间连一条线。噔噔噔!一维空间诞生了!我们创造了空间!

  一维空间只有长度,没有宽度和深度。

  二维空间

  我们拥有了一条线,也就是拥有了一维空间。如何升级到二维呢?很简单,再画一条线,穿过原先的这条线,我么就有了二维空间,二维空间里的物体有宽度和长度,但是没有深度。你可以试一试,在纸上画一个长方形,长方形内部就是一个二维空间。

  这里,为了帮助大家方便理解高维度的空间,我们用两条相交的线段来表示二维空间。

  为了向更高的维度前进,现在我们现在来想象一下二维世界里的生物。因为二

  维空间没有深度(也可以理解成厚度),只有长度与宽度,我们就可以将它理解成“纸片人”,或者是扑克牌K.J.A Q里的画像。因为维度的局限,这个可怜的二维生物也只能看到二维的形状。如果让它去看一个三维的球体,那么他只能看到的是这个球体的截面,也就是一个圆。

  三维空间

  三维空间大家肯定熟悉,我们无时无刻都生活在三维空间中。三维空间有长度、宽度与高度。

  但是,我要用另一种思维来表达三维空间,只有这样,才可以向更高维度推进。

  好,现在我们有一张报纸,上面有一只蚂蚁。我们就姑且把蚂蚁君看作是“二维生物”,我在二维的纸面上移动。如果要让他从纸的一边爬到另一边,则蚂蚁君需要走过整个纸张。但是我们把这张纸卷起来呢?成为一个圆柱,一个三维空间里的物体;这时蚂蚁君只需要走过接缝的位置,就到达了目的地。(对了!就是传说中的虫洞)换句话说,把二维空间弯曲,就得到了三维空间,我们就可以这样来表达。

  再解释一遍,在这个图示上,蚂蚁从A点消失,B点出现,你们想想,就是这意思,卷曲产生新的维度!

  好了,开始进入烧脑阶段!

  前三个维度我们可以简单理解成长、宽、高。那么我们怎么理解四维空间?

  四维空间

  四维比三维多一维,它是什么?是时间!

  想象一下,左边有一个1分钟之前的我,右边则是现在我,将这“两个我”看成两个点 ,穿过他们连线,它就是四维空间里的线。太棒了,四维空间出现了!

  那么在现实当中我们可以看到过去和未来的我么?不能!因为我们是三维生物,活在三维空间中。 就像上文提到的,那位二维生物只能看到三维物体的截面一样,我们作为三维生物,只能看到四维空间的截面,也就是现在的你、我、他;换句话说就是此时此刻的世界 。

  你们还可以么?我要开始讲五维空间了哦

  五维空间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低维度生物不能意识到高维度空间发生的事情。我们从出生到现在,都感觉自己在同一个空间里。我们常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实就是沿着时间线向前,这条时间线就是四维空间里的那条线,换句话说,三维的我们沿着四维空间里的时间线向前走

  假如我们是四维空间生物,我们就可以看到过去、现在、将来各个时段的我们自己。但是,时间线只有一条,还记得前文中两条线交叉,将一维升级为二维么?那么现在,在四维这条时间线的基础上,我再加一条时间线和这条时间线交叉,五维空间就出现了!

  不懂?没关系!例子举起来!比如说,你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工作了5年,现在是一名经理,那么四维空间里你只能看到大学毕业的你以及成为白领的这条时间线上的你。 如果当初你初中毕业就去学烹饪,现在是一名厨师。那么这就是另一条时间线上的你。

  在五维空间中,你可以看到成为经理的你,也可以看到成为厨师的你。总结的说,五维空间,你可以看到你未来的不同分支。

  六维空间

  OK 我开始解释六维空间。现在的你如果想拜访一下过去的你,怎么办?我们可以将四维空间中任意一条时间线弯曲,这样你就可以跳回以前,去见以前的你。换句话说,五维空间中,你可以“穿越”回到一条时间线上的过去

  还是拿“经理的你”和“厨师的你”举例子,厨师的你感觉日子很艰辛,每天油烟呛人,你想成为经理,安安静静在办公室里坐着。怎么办?五维空间中,你可以穿越到你初中毕业的时候,告诉以前的你,一定要继续读书,上高中,考大学,做白领。不过这很费力,而且风险很大,初中毕业的你需要作出不同的选择,每一种选择都会产生一个新的时间线,一个不同版本的未来。

  你们还记得二维空间中蚂蚁君和报纸么?弯曲一个空间产生一个新的维度。对了!我们直接把五维空间弯曲,产生六维空间。这样,你就可以穿越到“经理的你”这条时间线,看一看另一个版本的你。

  七维空间

  如果你能看到这里,恭喜你,你的脑洞已经很大了。

  好,我们继续,七维空间走起来。还是那个例子,前面提到两个时间线:经理与厨师。初中毕业的你,不可能只有这两种选择,而是近乎无限。怎么解释,你的每一个决定都在塑造出一个特有的你。你可以成为任何一种你。概括地说,初中毕业的你是一个起点,所有的时间线。都从这个点向外辐射,数量是无穷大,那么最后,七维空间里的一个点,里面包含着“初中毕业的你”开始的无限种可能。

  那么怎么画出七维空间里的一条线?我们需要另一个点,但是这个点已经包含了无限,如何再去找另外一个点?那就是另一种开端。

  没关系,我们举例子,你会懂得。前文中我们提到由“初中毕业的你”为开端而产生的七维无限点;如果你小学毕业的时候就作出不同的选择呢?每一个选择又会塑造一个不同的你;那么以“小学毕业的你”为开端,就会产生另一个包含着无限时间线的点。将这两点连成一条线,就是七维空间的线。

  八维空间

   还记得文章开始时提到的一维的线么?我们把另外一条线穿过它,就变成了二维空间。同样的道理,我们来给七维空间升级。例子呢,还是那个“你”。我们又找到了两个点,一个是由“大学毕业的你”为开端产生的七维无限点,另一个是由“50岁的你”为开端产生的无限点。将这两点连线,与上文中那条连接“初中毕业的你”无限点“小学毕业的你”无限点的这条线相交。我们就得到了八维空间!

  九维空间

  好了,讲到这里,你其实可以想象出九维空间是什么样了。我们把八维空间理解成那张报纸,平平的。这时蚂蚁君又出现了,不过它已经进化成八维空间生物了,给它一样的任务,要他横跨整个报纸去目的地,怎么办?将报纸再一次卷起来,虫洞又出现了。蚂蚁君顺利穿过虫洞出现在目的地。也就是说,将八维空间继续卷曲,我们就得到了九维空间!

  十维空间

  这里我来总结一下,回顾上文,从零维到四维,我们经历了点、线、面、体这个升级流程。然后四维空间又可以看做一点,充满着三维空间中所有可能性的连线,这个连线就是时间。

  从四维到八维,我们又经历了点、线、面、体的升级流程。八维的点,充满着七维空间中所有可能性的连线。

  八维空间继续升级。还是那个“你”,以八维空间的点为起始,我们必须想出所有的可能,每一种可能都与八维的这个点相连,最后,我们得到十维空间里的一个点,充满着九维空间中所有可能性的连线。

  还能再升级么?不能了,在十维空间中,我们找不到任何一个空间可以在划出一个点,因为,十维空间就是一个点!

  它包含着所有的宇宙、所有的可能性、所有的时间线、所有的所有...........

  从零位到十维,我们经历了这么多,最后,它还是一个点...... 有趣么?

  文章来源:商先生的杂货铺 算法与数学之美

  2017年8月7日更新

 

 

 

 

人脑或可在11个维度上运行

 

  人的意识可能是宇宙中的最大谜题。

  长期以来,“意识”一直是一个古老而难解的谜,一个科学界悬而未决的重大问题,也曾一度被科学研究所遗忘和抛弃。但是,今天“人的意识”已经成为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中发展非常迅速的一个领域,相关的研究成果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虽然我们已可触及到时间和空间的最初起源,但对人的意识如何产生,有着怎样一种运行机制,几乎还一无所知。

  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神经科学家亨利·马克姆主持的蓝脑计划研究发现,虽然我们已习惯于从三维角度来看待世界,但我们的大脑却充满了多维的几何结构,甚至可能是在11个维度上运行。

  这项研究发表在《计算神经科学前沿》上。

  人的大脑估计有860亿个神经元,这些神经元在每个可能的方向互相连接,形成广泛的蜂窝网络,以某种方式使我们有了思想和意识。

  为了破解意识从何而来,研究人员利用瑞士的超级计算机,用代数拓扑的方法,构建了大脑皮层的详细模型。

  通过数学模型对虚拟刺激的反应测试,以及对老鼠大脑的实际测试,研究人员可以在单个神经元细胞及整个大脑结构上来辨识神经网络的细节。

  他们发现在大脑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巨大数量的高维几何结构,由紧密连接的神经元团块和它们之间的空白区域(空洞)组成。

  这些团块或空洞似乎对大脑功能至关重要,当研究人员给他们的虚拟大脑组织施加刺激时,他们发现神经元以一种高度有组织性的方式对刺激作出了反应。

  这意味着我们思考问题的时候,神经元的团块会逐渐组合成更高维的结构,形成高维的孔隙或空洞,团块中的神经元越多,空洞的维度就越高,最高的时候可以达到11个维度。

  而整个过程总是遵循从低维到高维,结构越来越复杂的顺序,到最后轰然崩解。

  就像在沙滩上建一座城堡,从无到有,城堡越来越高,最后总又归于平静的沙滩。

  看起来很熟悉是不是?

  这和宇宙的大尺度纤维结构如出一辙,星系和星系团组成巨大的纤维状结构,中间是巨大的空洞。

  不久前的一项研究中,就发现我们的银河系处于一个10亿光年的巨大空洞里,我们是在宇宙寂寞的边缘地带,而不是在热闹的群星广场。

  这项研究提供了大脑如何处理信息的新发现,科学家们猜测神经元结构中的高维空洞可能是大脑存储记忆的地方。

  但目前并不清楚这些团块和空洞是以怎样的机制形成的,又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还需进行更多的研究来确定神经元的多维结构与复杂的意识之间的联系。

  人类的意识其实是人类生命的一种本质的体现,只有意识的存在才能让人类很好地了解世界,并且体现不同的喜怒哀乐。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是有很多的行为都可以说是一些意识行为。假如我们人类失去意识,那么我们人类的生命将不会有现在如此的丰富多彩。当然人类的生存也将会失去很重要的意义,但是对于我们人类的意思产生一直是科学家不断研究的科学奥秘,因为我们人类的意识到底是如何产生的,以及这种意识在大脑之中又是如何的运行?到现在为止,虽然科学技术已经非常发达但是我们对于自己意识的研究都可以说是一无所知。

  那么人类意识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其实早在四五百年前,哲学家就曾经提出过人类的意识或许只是纯粹人带一些主观的行为是无法用言语解释和体会的,并且一时并不能被简单地解释为人类大脑活动的一些体现,所以人的意识行为是现在计算机所无法模拟的,即便是计算机高度发达也无法掌握人类意识复杂的情绪。

  并且有神经学家曾经提出过,意识只是人类大脑的一种产物,简单的来说,人类的大脑就像是一台生物计算机,而意识就是这台生物计算机将所接收到的所有信息经过处理之后的出来的一个结果,也就是我们人类行为或者是别的方面的一个体现。但这并不表示人类大脑处理的所有信息都会通过意识表达出来,像是人类的一些日常基本的行为方式,比如没有任何意识的呼吸,其实人类的意识只是在人类大脑之中现有的一些结构之外形成的一个新的模式而已。

  从我们地球生命的进化来说,地球最初并没有生命的存在,而只是化学分子,不过有一些化学分子。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之中慢慢的形成了生命,至于生命的形成,最初只是一些核糖核酸,但是这些分子构成不稳定,所以他们是无法储存大量的信息,一直到DNA的出现要比核糖核酸稳定,所以就可以储存大量的信息。

  人类的大脑能够充分地反映世界,并且能够产生不同的想法以及做出大量的选择,还能够控制身体各个器官活动,大脑构成了内在进化的广阔世界,从而让我们人类产生了各种的意识,而这个意识可以帮我们很好的分辨什么是好的,什么是不利的因素。

  最近科学家表示通过对人类大脑的探索和研究,发现我们人类大脑其实充满了很多多维的结构,也就是说我们人类大脑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三维空间之中,有可能是在11维度上运行,我们人类的大脑有数以亿计个神经元,而这些不同的神经元相互连接,就形成了我们人类的思想和意识,科学家通过超级计算机构建了人类大脑皮层,通过一些数学模型,对模拟大脑的刺激反应来进行测试,结果发现在我们人类大脑之中存在着很多不同的高维几何结构。

  科学家通过研究发现我们人类大脑其实在思考问题,在这个时候这些不同的神经元逐步的相互结合甚至是构成一些高维的结构,这就形成了高维空洞。当神经元相互组合越来越多,而维度也就会变得不断升高,结构也会越来越复杂最高甚至能够达到11个纬度,这虽然听起来不可思议,但最终这些构建也会崩塌。这种说法好像跟我们之前推测宇宙空间的构建有点相似,之前科学家推测我们宇宙的构成,或许是由很多的星系、星团构成巨大的高维结构,只是中间是一个空洞跟我们现在模拟实验的人的大脑构成是非常的相似。

  此次研究,让我们知道了人类大脑是如何进行一系列信息的处理,而科学家由此也推测或许我们人类大脑储存记忆的部分就是这些神经元构成的高维空洞,但是对于这个空洞到底是怎样的机制运行,还是一个谜题困惑着科学家,所以需要科学家进行更多的相关研究来确定这些神经元的复杂过程以及跟意识之间的相互关系。

  虽然我们现在对于人类意识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但我们都知道人类的意识能够改变我们的生活,而且意识能够不断的革新,改善我们的生活水平,所以无论如何我们人类其实都是意识的受益者,应该不断的开发人类意识并且要提高意识的水平。

  意识的本质:如何定义意识?

  科学家研究发现,或许太阳光是产生生命的关键。我们也经常看到文章说宇宙就是一个意识的主体,这种说法有道理吗?

  我认为,宇宙本身就是一种意识,不仅宇宙是意识的主体,就连一颗小贝壳,也是具有意识的。听起来有点可笑,有点像泛灵论,即万物有灵论,这原本是人类最早开始产生的一种思想,也是早期多神论的起源观念。泛灵论认为天下万物皆有灵魂或自然精神,并在控制间影响其他自然现象。倡导此理论者,认为该自然现象与精神也深深影响人类社会行为,一棵树和一块石头都跟人类一样,具有同样的价值与权利。

  实际上,今天很多研究意识科学的科学家大多认可泛灵论,研究意识科学,也并非是基于像人们想像中那样的唯心主义观念。意识科学家科赫自己认为:任何复杂系统,都自带”心灵“属性,并且会有最低的意识存在,”觉得“自己是一个系统。如果这个系统崩溃了,意识就停止了;而系统越复杂,它可以体验到的意识状态也更加繁复。意识的存在需要边界,意识在宇宙中的存在不是连续的一片。也就是说,你的意识和我的意识是互相独立的、分离的,之间由我们的头骨阻挡。

  我的思想来自这种泛灵论,但我做了分类和总结:

  那么什么是意识,我认为意识就是“感应”,是各种尺度下物质对微观量子的感应,而且这种感应是双向的,只有双向的才叫意识。宇宙万物都有这种能力,不同的只是感应的持续时间。意识,可以说“可能”具有三个大类:

  微观尺度上的感应,即量子之间的感应,但是因为快速退相干作用,对于我们人类的时间尺度太小了,即我们认为的无生命物质的意识。现代很多物理学家认为,量子退相干可以等同与量子塌缩,而量子塌缩是意识造成的,也是哥本哈根诠释最主要思想。著名物理学家彭罗斯的意识客观还原理论认为,意识是由量子塌缩产生。

  客观还原(Objective Reduction,OR)发生在神经细胞微管(microtubule)中,并由此产生意识的一种量子意识模型,其核心思想是:意识是微管中量子引力效应的结果。彭罗斯认为,微管中存在着“精心编制”的量子计算,微管蛋白(tubulin)的自身振荡会使得其表面形成量子效应的叠加态(superposition state)。而当各态的质量和能量分布不均时,会影响各自的时空几何曲率,在量子引力达到一定的临界值时,叠加态的波函数就会坍塌。在坍塌的那一时刻,微管中就产生了意识瞬间。而连续不断的意识瞬间则汇集成了我们所称之为的意识流(stream of consciousness)。不同于正统的哥本哈根诠释中认为波函数坍塌是外界观察所引起的(主观还原),彭罗斯则认为量子波函数的坍塌是量子引力所导致的,是自行坍塌,所以是客观还原。

  亚宏观尺度上的感应。这就是生命的意识。又分成了三个进化阶段:

  因为无生命物质的意识都是碎片化的、不连续的,那么,一定是物质演化中达到了某个临界点,出现了一种能力,即在亚宏观结构上具有了和微观量子能力属性相似性的特征,并且具有一定时间尺度上可持续的“意识”,即我们今天理解的意识的起源,就是起源于某种高分子物质(如RNA里的复制酶等)在亚宏观结构上具有的对微观量子的双向性的感应能力。这种直接感应到的意识我称之为I类意识,也就是无条件反射的意识来源;而猫狗经过训练可以看到它们具有条件反射意识,我称之为II类意识;像人不仅仅具有上述两种意识,其实还具有了在此之上的意识固化基础上的系统化和工具化,这种,我称之为III类意识。

  这里最主要关键是复制酶(或者复制酶里的某种关键物质)在亚宏观结构上具有了对光量子的双向的感应能力。所以太阳光(包括紫外线、其他不可见频率电磁波)对于地球生命意识的出现起到关键作用。

  这三种意识,都可以认为是某一个巨大“屏幕”的“子屏幕”,即如同零点场理论中说的所有意识主体为同一意识主体,为同一个零点场。人类的意识包含了以上三种形态的全部,而III类意识是人类区别其他动植物的关键,III类意识是思维处理的能力,包括逻辑链条、记忆整合等。或许III类意识还是一个纠缠量子网络,和宇宙时空纠缠网络相似,甚至他们就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这个纠缠网络具有脑全息特征,这是脑全息理论起作用的深层次机制,脑全息理论是当今很多科学家比较认可的一个理论。

  最后一类,就是整个宇观尺度上的感应,或者整个宇宙就是一个“意识主体”。这一点也有很多文章论述,甚至包括至今最顶级的科学家,我就不多说了。

  总之,我对意识的定义就是:意识是一种感应,是各种尺度下物质对微观量子的感应,而且这种感应是双向的,只有双向的才叫意识。这也有可能会说明,除了地外生命(如外星人),可能还有更宏观尺度(宇观尺度)上的“生命”,如果宇宙并不是只有我们一个宇宙的话。

文章来源: 难得视界

2018年4月29日更新

 

  “那么什么是意识,我认为意识就是“感应”,是各种尺度下物质对微观量子的感应,而且这种感应是双向的,只有双向的才叫意识。宇宙万物都有这种能力,不同的只是感应的持续时间。”

  林家樂按:  意识,是“无相般若”的作用现示。此帖所提供物体的物理、物质现象,实为“无相般若”使用物体的现象。而所有的物体都由“无相般若”所產生,“无相般若”本身就是隐藏不让人轻易知道的“大意识”!“象中有气,气中有理。理生气,气生象。理、气、相,贯彻整个宇宙。” 此即是爱恩斯坦发现的 :  讯息——能量——物质。说白了,即是:   信息(理)産生能量(气),能量(气)産生物质(象)。而讯息即是意识。“意识”等同:“心、性”(觉知)。愛恩斯坦更简单直说:物质即是意念。心经也说色空无别,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 是无念无心无色。色,是空產生意念后转化出来的意识现象(物质现象)!所以金刚经才说: 所有的象(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如来,即是: “无相般若”。

 

 

 

 

 

量子力学颠覆你的世界观:其实世界是虚假的,你根本就不存

 

 

  从认识事物的一般角度来说,世界肯定是我们主观意识能感受到的,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但是在量子力学的领域中,我们可以说世界是虚假的,其实我们根本就不存在,连牛顿也只是一缕“波”而已。显然,这种诡异的说法让很多人难以接受,每当人类涉足一个新的科学领域,就要将我们的旧观念全部抛开。

  在我们论证世界是虚假的之前,我们需要了解量子力学的基本概念,这里小编打个比方:在我们还没有通过天文望远镜观察A行星时,我们认为这个A行星是存在或者不存在,两个结果的一种。而当我们通过望远镜观察时,这个A行星的状态就变成唯一了,只有唯一的一种状态,要么存在要么不存在。很多人会觉得,小编,你这说的不是废话吗?当然只有一种结果。其实量子力学鬼魅的地方就在这里,你如果不观察它,它就处于叠加状态,也就是既存在又不存在的状态。你一观察,它这种叠加状态就坍塌了,只有唯一的结果。

  这个非常像哲学里面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一般认知讲求的是客观事物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而量子力学中意识是基础,当我们的意识没有参与的时候,是叠加的状态,当我们的意识参与的时候就变成唯一的状态。在量子力学中有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薛定谔的猫”,核心思想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说了那么多,量子力学和世界是虚假的有什么关系呢?难道我们真的不存在这个世上吗?

  在量子物理学中,我们的意识没有参与之前,这个世界和宇宙只是一缕电磁波而已。直接说这个世界是虚假的或许并不严谨,应该是这个世界有一定的概率是虚假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存在,是因为我们的意识参与了整个体系,选择出了其中的一种结果。从本质上来说,这个世界和所有的一切它们的状态都是叠加态,它们可以存在都是我们主观意识参与的结果。当然,如果我们的意识选择了另一个状态,那就不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世界了。

  这个观点听起来似乎越来越诡异了,和平行宇宙也有许多相似之处。量子力学是一个很开脑洞的领域,可以对平行宇宙还有人死后意识去哪了,有更科学的解释。

文章来源:科学薛定谔的猫

2017年10月6日更新

 

 

 

 

生命是时空中的一条辫子

 

  “劳驾,请问现在几点了?”我们大概都问过这样的问题,好像这世间真有时间这么一个东西似的。然而,你很可能从来没有这样问过一个陌生人:“劳驾,请问在哪里?”如果你迷了路,实在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你很可能会这样问:“劳驾,请问我这是在哪里?”这就不是在问空间的一个特性,而是你自己的特性。询问时间也一样,你问的不是时间的特性,而是你在时间轴的某个位置。

  可是我们通常不这么想这个问题,从我们的语言能够看出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认识有多么不同:空间处于静态,而时间处于动态。然而,尽管我们有自己的直觉,但时间的流动仍是一种幻觉。爱因斯坦告诉我们,思考物理世界有两种等同的方式:或者将其看作一个三维的地方,称其为空间,其中的物体随时间而变化;或者将其看作一个四维的地方,称其为时空,存在、不变、不生、不灭。

  我认为这两个观点是从不同视角对现实的表述,就像青蛙和飞鸟的视角一样。飞鸟从高处俯视现实全貌,类似于研究时空的数学结构的物理学家。而青蛙置身于飞鸟所看到的现实之中,仰视月亮的变化。青蛙每次都能捕捉到月亮在其轨道上的不同位置,飞鸟看到的却是时空中的一个没有变化的螺旋形状。

  青蛙与飞鸟的视角

  对飞鸟和物理学家来说,无法给过去和未来一个客观的定义。正如爱因斯坦所说,“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区别只是一个顽固不化的幻觉”。我们思考现在的时候,指的是时空中对应于我们产生思想的那个瞬间的那片时间,我们所说的未来和过去是这片时空的上方和下方。

  这就类似于使用“这里”、“在我前面”和“在我后面”一样,指的是时空相对于你的不同部位。你的前面和你的后面差不多是一回事:如果你向前走,你的前面过会儿就成了你的后面。时空也一样,未来和过去同样真实,你目前所在的时空不久就会成为你的过去。既然时空是静止不动的,那么不管什么阶段都不会改变其现实状态,因此所有部分必须同样真实。

  时空观念不仅告诉我们如何思考过去和未来的意义,还向我们介绍了数学宇宙的观念。时空是一个纯粹的数学结构,除了数学特性之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性。我在《我们的数学宇宙》一书中曾经提出,时空乃至我们整个外部物理世界就是一个数学结构,它是一个抽象的、不变的实体,存在于时间和空间之外。

  月球运行轨道图。我们可以认为月亮在空间的某处随时间发生变化,也可以认为它在时空中呈不变的螺旋状。

  这有什么现实意义呢?一方面,这意味着一个可以用数学进行完美描述的宇宙。这一领域取得的最新胜利就是希格斯玻色子的发现,像海王星和无线电波一样,也是科学家通过数学公式预测到的。我们的宇宙可以用数学进行粗略的描述,这就意味着它所有的特性都是数学的,除此之外没有其他什么特性。如果真是这样,那么对物理学来说是好消息,因为在理论上,我们宇宙的所有特性都可以被理解,只要我们足够聪明、足够有创造性就行。另一方面,这还意味着我们的世界比我们想象的要大得多,里面包含各种各样的宇宙,这些宇宙都可能在数学上服从物理定律。

  对时空及其所包含物体的这种新颖的看法中蕴含着观察自我的新方法:我们的思想、我们的感情、我们的自我意识以及“我在”的那种深刻的存在感,在我看来没有一样有丝毫的数学感。然而,我们同物理世界一样,也是由相同的基本粒子组成,而所有这一切都可以用纯粹的数学来解释。

  时空辫。这组图仅仅展现了1 0 个粒子,而人的时空模拟图包括1 0 2 9 个粒子,其复杂度令人惊讶。

  怎样才能调和这两种不同的视角呢?

  首先,要考虑我们如何看待这个时空结构。宇宙学先驱乔治· 盖莫的自传名称是《我的世界线》,爱因斯坦也用“世界线”来指代穿越时空的通道。然而,你的世界线严格来说不是一条线,它拥有非零的厚度,而且不是直线。构成你身体的大约1 02 9个基本粒子(夸克和电子)形成一个管状通过时空,类似于月球轨道的螺旋形状,但要比它复杂。如果你是水池中的游泳圈,你的时空管就呈Z字形;如果你荡秋千,你的时空管则呈蛇纹形。

  还有,你的时空管最有趣的特性并非其外形,而是其极其复杂的内部结构。构成月球的粒子虽然粘在一起,但相对静止不动,你的粒子却相对处于不停的运动中。比如你体内的红细胞,当你的血液在周身流动、为你提供所需的氧气时,每个红细胞就在时空中形成自己独特的管道,对应于通过你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定期返回心脏和肺部的错综复杂的路线。这些不同的红细胞时空管互相缠绕,形成一条辫子,而且比你在发廊里见过的任何一条辫子都要复杂得多:传统的辫子只有三股,每股有三万多根毛发,缠绕的模式简单重复;而时空辫子大约由三万亿股组成(每个红细胞一股),每股又由三万多亿条毛发似的基本粒子的轨迹组成,缠绕的方式复杂,而且从不重复。

  与你大脑中信息加工的模式相比,这种复杂性就相形绌了。你身上的大约几百万亿个神经元在不断“冒火”,将几百万亿个粒子进行混排(尤其是钠、钾和钙离子),生成电子信号。这些粒子的轨迹在时空中形成一条极其复杂的辫子,就像我们的自我意识的熟悉感觉在储存和加工信息时那么复杂。现在,对这一机制我们仍然不理解。所以,说句公道话,人类还没有充分理解自己。然而,我们似乎可以这样说:你是时空中的一个模式,一个数学模式,说具体一点,你是时空中的一条辫子,是最为复杂的一条辫子。

  有些人觉得把自己看作一组粒子,在感情上还不能接受。在我2 0多岁的时候,我的朋友爱弥尔把我的另外一个朋友曼茨称作“原子堆”,以此来嘲笑他,我一笑了之。可是,如果现在有人说“我不能相信自己原来只不过是一堆原子”,我会反对他使用“只不过”这个词:这个复杂的时空辫子相当于他们的心理,这是我们在这个宇宙中能够遇到的、复杂到无与伦比的一类模式。相比之下,世界上速度最快的计算机、科罗拉多大峡谷,甚至是太阳,其时空模式也都非常简单。

  在你时空辫的两端,对应着你的生与死,所有的线逐渐分离,对应于你的所有粒子结合、交互并且最终分道扬镳。这就使你整个生命的时空结构活像一棵树:底部对应于早期,是复杂的根系统,对应于许多粒子的时空轨迹;它们逐渐合并,越来越粗,最终成为一根管状树干,对应于你现在的身体(如前述,内部还有极像辫子的模式);顶部对应于晚期,树干分裂为越来越细的分支,相当于你生命终结时粒子的分崩离析。换句话说,生命的模式在时间维度只有限定的程度,这条辫子卷曲着分别向两端延伸。

  把我们看作时空中的一条辫子,这是向“我们永远不能理解意识”这一观点提出的挑战。令人乐观的是,这说明总有一天我们可以把意识理解为一种物质形式,理解为我们宇宙中极其复杂的时空结构的衍生物。这样的理解将启发我们去研究动物、反应迟缓的病人以及未来超智慧的机器,因此有着广泛的伦理、法律和科技价值。

  这就是我的观点。然而,不变现实的观点虽然值得称道,并可以上溯到爱因斯坦,但是它仍然存在争议,科学家还在进行着激烈的辩论。比如说,布莱恩·格林在《隐秘的现实》一书中表示,他对把“变化”和“创造”这样的概念随意地看作基本概念感到不安,并倾向于认为“有一个过程,尽管是尝试性的观点……即我们可能想象生成多元宇宙。”李· 斯莫林在《再生时间》一书中更进一步,提出不仅“变化”是真,而且时间可能是唯一真实的东西。在另一个极端,于连·巴勃在《时间的终结》一书中提出,不但变化是幻觉,而且不用时间概念也可以描述物理现实。

  如果我们发现时间的终极性质,必将回答当今物理学面临的许多令人极其兴奋的、尚待解决的问题:在宇宙大爆炸之前,时间有没有某种开始?时间最终有没有终结?时间是从某种永恒的量子模糊中出现,并将最终回归融化于其中吗?物理学家找到量子引力的数学理论来给这些问题提供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是,不管这个“万用理论”是什么,时间终将是解开它的奥秘的钥匙。

  文章来源:飞碟探索杂志

  2017年8月8日更新

 

 

 

 

美国科学家研究发现:付出与回报之间有秘密能量转换

 

 

  科学论证善恶有报,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作者 佚名

  说起因果律,人们都会点头认同,因为物质世界是有规律的,所以无论是理论界的、自然界的因果律,人们都认同:如老是倾倒脏物会污染水源,滥砍树木会造成沙土流失……但对于一些肉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因果循环规律,一些人就将信将疑了。

  英美两所大学——加德夫大学与德州大学的联合研究显示,“恶有恶报”有科学根据。统计发现,少年罪犯的身体虽然常比起同年龄的守法少年强壮,但当他们步入中年之后,健康状况就急速下降,住院和残障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好多倍。这比较好理解,很可能跟犯人的不良生活习惯与心理状态有关系。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发现了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所以善良正直的人往往更加健康长寿。

  同时,美国有份杂志曾经发表过一篇题为《坏心情产生毒素》的研究报告,报告中称:“在心理实验室中的试验显示,我们人类的恶念,能引起生理上的化学物质变化,在血液中产生一种毒素。当人在正常心态下向一个冰杯内吐气时,凝附着的是一种无色透明的物质;而当人处在怨恨、暴怒、恐怖、嫉妒的心情下,凝聚起的物体便分别显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化学分析得知,人的负面思想会使人的体液内产生毒素。”

  最近,美国耶鲁大学和加州大学合作研究了“社会关系如何影响人的死亡率”课题,工作者随机抽取了7000人进行了长达9年的跟踪调查,统计研究发现,乐于助人且与他人相处融洽的人,其健康状况和预期寿命明显优于常怀恶意、心胸狭隘、损人利己的人,而后者的死亡率比正常人高出1.5到2倍。在不同种族、阶层、健身习惯的人群中,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于是科学家公布了研究成果——行善能延长人的寿命。

  更多不同的实验都得出了相同的结论,即纯净、慈善、正面的思想状态能令生命健康喜悦,而恶念会让机体组织失衡与病变。这是在生理医学领域中的发现,而这些早在几千年前的中国古籍中都有系统的阐述。如孔子说过的“仁者寿”、医学古籍中讲过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等等。

  无神论者往往都会说,这只是心理意识的暗示作用,道德都是人自己制订的,没有什么固定的标准,善恶也没有固定的标准,好人坏人也都是人自己定义的。如果一个人不在这种人为的道德熏陶下长大,就不会产生这种影响人体健康的负罪感了。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科学家的最新研究发现,善恶有着不同的能量频率,有着不同的物质特性;刚刚出生不久、没有经过观念教化的婴儿都有着善良的本性;当人要说谎、欺骗时,无论情绪如何稳定,但生理状态都会出现不由自主的变化,且都能被精密的测谎仪监测到——人的机体似乎遵循着某种客观特性在运转,不以人的思想状态为改变。

  21世纪之初轰动全世界的水结晶形态研究显示,万物有灵,天地有特性存在,善恶在自然中似乎有着客观的标准,不是人自己创造出来的虚幻概念。当水接触到慈悲、博爱、幸福、鼓励这些良性信息,或者是在美妙的音乐场中时,水结晶会呈现出绚丽、美妙而牢固的形态构造;而当水接触到负面的信息时,水结晶的构造会变异、扭曲,甚至根本涣散无法成形。水是生命之源,人体内70%以上的物质都是水,当人处于不同的状态时,其身体机能也都会发生类似的变化。

  20世纪末蓬勃兴起的“濒死体验”与“催眠回溯前世”研究已经给全世界带来了讯息:生命轮回、另外空间、因缘果报甚至天堂地狱原来都是存在的。人做了坏事,对谁不好,如果这辈子没能“现世现报”,那很可能就延续到下一辈子来偿还,直到业力偿还掉为止,甚至这个人投胎转生后扮演的角色也与前世的业力积累有直接关系。这正象中国人的一句老话说的那样“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时候一到,什么都报”。这不是虚幻的说教,历史上、现实中的真实事例比比皆是,与今天的科学实证相互映照。

  为什么人做了坏事后要遭到报应?在这物质世界的表象背后,是不是有着人们看不见的造化之手在安排着这一切?古人云,“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善恶若无报,乾坤必有私”,宇宙运行的法则是公平的,那是稳定平衡一切物质运转的保证,让善者得好报,让坏人获恶报。但为什么做了坏事的人要承受灾祸、磨难的果报?为什么让好人得好,而不是让坏人得好呢?这是否揭示了一个更大的事实:在物质世界的背后有其固有规律或曰运行特性存在,而“善”恰恰与这特质相契合,故得长久,而“恶”终因有违宇宙特性、根本道法而易于败亡,正象老子所说的“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现代的实证科学很讲究依据,当有了大量的科学依据时,人们才会承认和认识某种事物。所以,致使很多久远时期留下的传统,因为科学探索手段的局限,而一再在人类受到排挤和异议,善恶有报就是其中一例。

  尽管千百年来,善恶有报一直以口耳相传的形式,在民间广泛流传。即使很多的书籍,比如《集福消灾之道》,《因话录》等记载了大量翔实的实例,可以证明善恶有报的真实性,但中间的过程如何运作,却难以使人们接受和理解。毕竟,谁也看不见过程的转化关系,只能单纯的看到报应的结果。

  美国凯斯西储大学生命伦理学教授史蒂芬‧波斯特和小说家吉尔‧奈马克从现代科学和医学的角度出发,对人的种种善行,在“付出”与“回报”之间究竟能产生什么样的关系进行了深度的研究。

  研究人员制定了一个详细的测量表,并长期追踪一些乐于付出的人,分门别类的对每一种“付出”带来的“回报”进行物理统计和生理分析,从而揭示了“付出”产生的“医疗作用”和“快乐指数”:“宅心仁厚、乐善好施”的人,这些善行确实对自身心理和身体健康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其自身的社会能力、判断能力、正面情绪以及心态等都会全面提升。哪怕对别人一个会心的微笑,传递一个友好的幽默的表情,这些简单的行为,都会引起唾液中的免疫球蛋白浓度增加。

  在他们综合了四十多所美国主要大学一百多项研究成果后,并结合长期追踪的实验报告显示的数据,他们得出了令人惊讶的消息:人们善良的行为,比如赞美、宽恕、勇气、幽默、尊重、同情、忠诚等等,这些行为的付出显示:“付出与回报之间存在着神奇的能量转换秘密,即一个人在付出的同时,回报的能量正通过各种形式向此人返还,只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自己浑然不知……”

  科学家在神经化学领域的研究中也发现这样一种现象:当人心怀善念、积极思考时,人体内会分泌出令细胞健康的神经传导物质,免疫细胞也变的活跃,人就不容易生病,正念常存,人的免疫系统就强健;而当心存恶意、负面思考时,走的是相反的神经系统:即负向系统被激发启动,而正向系统被抑制住,身体机能的良性循环会被破坏。

  事实上,中国古代的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就讲到:“静则神藏,燥则消亡”。静,是指人的精神、情志保持在淡泊宁静的状态,神气清静而无杂念,可达到真气内存、心神平安的目的。其实,静的意义很广泛,不是单纯的静止不动,而是人的思想和行为,在受到外因的冲撞时,能有豁达的心胸去包容,去体谅,而不是马上进入热战状态,唇枪舌剑一番。现代的科学研究表明,人在入静后,大脑可以回复到儿童时代的脑电波状态,使得衰老暂时得到“逆转”。

  从这些科学研究来看,善恶有报已经超越了有神论所倡导的生命价值取向,而是整个人类在此基础上发展和生存的规律。这些科学研究也从侧面证实了,古人对善恶有报的信,并不是思想的封闭和愚见,而是那个时代,很大一个群体对待生命的根本看法。

  对善恶有报的信,也正说明人的思想是开阔的,开明的。心态的开放传达着生命对未知事物保持的谦卑。因为信的本身,就是一种开放的态度,所以不会随意的用极端的思想,去封闭自己的出路,思想境界也很容易摆脱恶念的禁锢,开明的思想产生的效应,自然的能够感应天地之间的和谐。

文章来源:湖心亭看雪客

 2017年9月17日更新

 

 

 

 

心静者胜

 

 

   国画大师齐白石成名后,有人问他何以从一介木匠成为一代名家,他答道:“作画是守静之道,涵养静气,事业可成。作画如此,做人做事亦是同理。”

       静,是内心和谐的胸怀气度,是修身养性的精神追求,是厚积薄发的成功之道,是精神成长的良田沃土,更是人生与事业的美丽风景。“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看大千世界,缤纷缭绕;看茫茫人海,潮起潮落,忙碌穿梭的脚步中,只有内心保持安静状态,才能冷静思考,正确判断,平和处事,坦然地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

      当今社会,有一样东西让人们都无可回避,那就是浮躁的风气。有的为官者盼望一步登天,有的为学者盼望一步到位,有的为商者盼望一夜暴富,有的为艺者盼望一举成名。“口袋鼓鼓,六神无主;身体棒棒,东张西望”,便是这些人的生动写照。尤其是网络时代,一部智能手机就能把人们的时间分割得七零八落,每天五彩斑斓的信息让人们无所适从。气定神闲、安之若素者越来越少,患得患失、坐立不安者越来越多。

      那些整日忙碌赶场子的人,那些“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人,那些跟风起哄心神不宁的人,看似左右逢源,到头来往往难成大事,原因就在于他们“用心躁”而无法“用心一”。

       人静心不浮,静心能豁达。“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陶渊明所揭示的,乃是喧嚣之中的宁静心态。有了静的底色,就有了达的境界、定的气质、和的格调。“明星朗月,何处不可翱翔?而飞蛾独趋灯焰。嘉卉清泉,何物不可饮啄?而蝇蚋争嗜腥膻。”安得静心有洞天,常洗心者不染尘。当面对色之魅、名之耀、利之诱、权之惑时,就要秉持淡泊心态,荡去尘世浊物,静下心定下神,扎扎实实、聚精会神地干好自己的事。

      浮躁的社会,心静者胜出。在生命的长河中,以仰头看天的心境,辟一块安静的绿地,静下心来默默耕耘梦想,坚定自己的方向不回头,总有一天,你会激发生命潜能,用缤纷鲜艳的生命之花,芬芳自己的岁月。

摘编自《百姓生活》 张建国文

2017年9月23日更新

 

 

 

 

人要在低调中修炼自己

 

  人的一生中,能够立自身根基的事不外乎两件:一件是做人,一件是做事。的确,做人之难,难于从躁动的情绪和欲望中稳定心态;成事之难,难于从纷乱的矛盾和利益的交织中理出头绪。而最能促进自己、发展自己和成就自己的人生之道就是:“低调做人,高调做事。”

  在低调中修炼自己: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谦卑处世人常在:谦卑是一种智慧,是为人处世的黄金法则,懂得谦卑的人,必将得到人们的尊重,受到世人的敬仰。

  大智若愚,实乃养晦之术:“大智若愚”,重在一个“若”字,“若”设计了巨大的假象与骗局,掩饰了真实的野心、权欲、才华、声望、感情。这种甘为愚钝、甘当弱者的低调做人术,实际上是精于算计的隐蔽,它鼓励人们不求争先、不露真相,让自己明明白白过一生。

  平和待人留余地:“道有道法,行有行规”,做人也不例外,用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事事,也是符合客观要求的,因为低调做人才是跨进成功之门的钥匙。

  时机未成熟时,要挺住:人非圣贤,谁都无法甩掉七情六欲,离不开柴米油盐,即使遁入空门,“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也要“出家人以宽大为怀,善哉!善哉!”不离口。所以,要成就大业,就得分清轻重缓急,大小远近,该舍的就得忍痛割爱,该忍的就得从长计议,从而实现理想,成就大事,创建大业。

  羽翼未丰时,要懂得让步:低调做人,往往是赢取对手的资助、最后不断走向强盛、伸展势力再反过来使对手屈服的一条有用的妙计。

  在“愚”中等待时机:大智若愚,不仅可以将有为示无为,聪明装糊涂,而且可以若无其事,装着不置可否的样子,不表明态度,然后静待时机,把自己的过人之处一下子说出来,打对手一个措手不及。但是,大智若愚,关键是心中要有对付对方的策略。常用“糊涂”来迷惑对方耳目,宁可有为而示无为,万不可无为示有为,本来糊涂反装聪明,这样就会弄巧成拙。

  主动吃亏是风度:任何时候,情分不能践踏。主动吃亏,山不转水转,也许以后还有合作的机会,又走到一起。若一个人处处不肯吃亏,则处处必想占便宜,于是,妄想日生,骄心日盛。而一个人一旦有了骄狂的态势,难免会侵害别人的利益,于是便起纷争,在四面楚歌之中,又焉有不败之理?

  为对手叫好是一种智慧:美德、智慧、修养,是我们处世的资本。为对手叫好,是一种谋略,能做到放低姿态为对手叫好的人,那他在做人做事上必定会成功。

  以宽容之心度他人之过:退一步海阔天空,

  低调做人是一种姿态,一种风度,一种修养,一种品格,一种智慧,一种谋略,一种胸襟。低调做人就是用平和的心态来看待世间的一切。低调做人,更容易被人接受。一个人应该和周围的环境相适应,适者生忍一时风平浪静。对于别人的过失,必要的指责无可厚非,但能以博大的胸怀去宽容别人,就会让世界变得更精彩。

存。低调做人无论在官场、商场还是政治军事斗争中都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

 

  曲高者,和必寡;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人浮于众,众必毁之。低调做人才能有一颗平凡的心,才不至于被外界左右,才能够冷静,才能够务实,这是一个人成就大事的最起码的前提。

  高调做事是一种境界,是做事的尺度。高调做事不仅可以激发人的志气和潜能,而且可以提升做人的品质和层次。高调做事也绝对不等于“我尽自己最大努力”去做事,而是应该有一个既定目标。一个人只有有了目标,才有可能全身心地投入,其成事必然顺理成章,其人生必然恢弘壮丽。 

  来源:老子微言FM

  2017年11月4日更新

 

 

 

 

他,是这个世界上最狠最赚的中国男人,实现了我们所有人都梦寐以求的返老还童……

 

他上半生,在千里逃难中,

走过无数生死关头,

他下半生,拼尽全力辗转求生, 

而在他75岁时,竟然开始逆生长,

实现了所有人梦寐以求的返老还童!

他一生跨越晚清、北洋、

民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四个时代,

堪称“四朝元老”,

是震惊中外的百岁青春超人,

他也是全中国活得最狠最赚的男人!

他,就是赵慕鹤

 

1912年,赵慕鹤出生于山东金乡县,

这是个地主之家,

但父母思想开明,常接济穷人。

他7岁入私塾,

14岁时随清朝拔贡赵朝仪,

学习鸟虫体书法,

17岁时,军阀割据,时局混乱,

可他仍坚持冒险离家去读书。

34岁时他结婚了,

妻子出身书香世家,他们共同育有一子。

1948年,父母因地主身份被归为黑五类,

母亲叫他走得越远越好,

不然迟早有一天也会被批斗甚至被杀,

他依依不舍,母亲安慰说: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凡事往好处想总有希望,高高兴兴地走吧!

离家前,母亲还特别交代他两件事:

一,

家中已有妻儿,不可再结婚;

二,

穷要穷得干净,欠债是最要不得的事。

 

离家后他一路南逃,多次遇险,

流亡路上还遇到徐蚌战役,遍地死尸,

为了御寒,他晚上只能和死尸睡一起。

男儿有泪不轻弹,可每次想到父母,

他的眼泪就忍不住夺眶而出。

逃难路上,他本就已经自顾不暇,

可他还会倾尽全力的去帮助他人。

因为他总能想起母亲的教诲:

帮人忘掉,得恩不忘。

 

经历过逃亡的大苦大难,他深刻感悟到,

人生沒有享不了的福,

更沒有吃不了的苦。

1954年,他背井离乡逃到台湾,

没身份的他过上比流浪汉还惨的生活,

可他没有气馁,努力辗转求生。

 

他先是入伍当兵,后又在学校做临时工,

44岁时,到高雄女子师范学校任教。

 

当时台湾弥漫着白色恐怖的肃杀气氛,

在许多人出卖家人、朋友的时候,

他却不顾生死,仍默默地助人无数,

别人都说他爱管闲事,

可他觉得做人就是要有良心。

 

兢兢业业在学校任教22年,

66岁时,他退休了,

身边的同龄人都开始准备安享晚年了,

而他脱下工作服却开始酝酿新的人生。

 

75岁那年,他仍有当年出逃的勇气,

想独自出去走走,见识见识,

可他根本没有能出国玩的条件:

一,英语只会yes and no,

二,没有钱,积蓄少得可怜,

三,年龄太大,独自出国真是冒险的事。

朋友们知道后都笑话他异想天开,

可他却心意已决:

“如果要学会世界各种语言,

要有钱才去玩,

那我三辈子也走不出去国门啊。”

人们劝他跟团,

可他却更想一个人的自由自在。

不是一时兴起,

只因事在人为,

一件事,能不能成功,

不过是想或不想而已。

 

他想了也做了,

真的去了欧洲,真的单枪匹马闯天涯,

为了省钱他睡过火车站,

跟年轻人一样挤青年旅社,

有时蜷缩在电话亭里也能过上一夜。

不懂语言,他就找中餐厅吃饭,

请人帮忙把关键信息写成小纸条,

哪里人多,他就往哪去。

就这样,他独自用近五个月的时间,

潇洒玩遍了德国、法国、英国等欧洲国家,

一共才只花了三万元人民币,

朋友们不得不佩服他的勇气,都问:

“当初就不怕回不来了?”

他说:

“怕什么?大不了就死在外面!” 

人与人之间的差距,

不在于年龄和财富,

而在于心灵的地图。

 

退休后在旅行中过了10年,

86岁时,被他接到台湾的孙子要考大学了,

孙子成绩跟不上,急得直哭很是消极,

为了鼓励孙子自信读书,

他竟然决定和孙子一起报考大学,

不过遗憾的是,那年爷孙俩双双落榜了。

但他发现,学习是保持年轻的一大秘诀,

脑子动,人就活。

于是他劝孙子不要气馁,

我们继续一起努力,再考,

两人果真开始认真准备起了第二轮备考,

他们一起拿出了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

这次,他竟然考上了空中大学文化艺术系,

孙子也顺利考上了中华大学。

 

拿到录取通知书后,

吃惊的人们说他肯定拿不到毕业证书,

一位教授说得更绝:

“如果你读完,我给你下跪。”

他只是笑了笑,他觉得自己,

只要能活到那天,就一定可以毕业。

他每天骑自行车上学,

从不缺课,从不迟到,

当年轻人在打游戏、玩闹时,

他却在挑灯夜战,复习功课,

他说:决定做什么事情,

就要对自己狠一点,否则什么也做不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

他仅用4年,就读完了连年轻人,

都要六年、七年才能完成的课程。

91岁的他,成了全班第一个顺利毕业的学生。

 

他从不去想怎样延年益寿,

他只想:

活着一天,就要生活一天、

学习一天、奉献一天。

大学毕业后,93岁那年,

这位不知疲倦的老人,

又跑去做起了义工,

照顾比他年纪小不了多少的病人,

整整两年时间,

他一直为病人们换纸尿裤,日夜陪护。

他自己胆囊积水要做手术,

没通知任何亲人,

竟然找别的病人家属签字就把手术做了。

住院20天后,他像没事人一样回家,

邻居还以他又出门旅游了一趟。

 

他每天骑自行车到医院,

医护人员个个都“心惊胆战”,

劝他别再来了,生怕他身体撑不住。

他天真地跟医院商量:

“要不我改坐公交车来吧?”

最终医院还是以年事已高为由,劝退了他。

逢年过节,他都为病人送去祝福

之后95岁时,朋友儿子报考研究生,

为鼓励年轻人学习,他又来劲了!

决定再相约考个硕士。

当时距离考试仅剩4个多月的时间,

但他不怕,信心十足,

拼起来完全不输孙子们,

在家埋头苦读三个月,

最后竟真的顺利考上了,

南华大学哲学研究所。

 

人生中唯一的幸福,

就是不断前进。

读硕士时,他仍是一贯地勤奋,

没缺过课,没拖延过一次作业,

老师为照顾他,让他发言不用起立,

可他怎么都不肯坐着,

他觉得身为学生,站着是对老师的尊重。

他也从不倚老卖老,拿资历说事,

许多同学都被他感动,视他为榜样。

 

在研究所的三年时间里,

他不迟到也不早退,

从没有翘过课,更没有上课时打过瞌睡,

这一定让许多年轻人都自惭形秽吧。

唯一一次迟到,还是因为被摩托车擦伤。

但他还是一瘸一拐地来到学校,

坚持上完课才离开。

 

就这样,两年后,

他以一篇中国书法“鸟虫体”研究的论文,

最终成功获得了硕士学位,

98岁的他,

不仅成为了南华大学史上最老的研究生,

还创下吉尼斯世界纪录,

成为了世界上年龄最大的研究生。

 

再知名的书法家也不敢说,

自己练习书法已有百年,但他却可以。

 

鸟虫体书法3000年前就有,

然而如今世界上会此书法的人寥寥无几。

他从小时候开始学鸟虫体起,

就几乎每日不辍,功力与日俱进。

如今,他写得一手绝妙的鸟虫体书法,

是海峡两岸唯一的传人。

 

可他从不以书法家自居,

并愿意免费教任何想学的学生,

他只希望鸟虫体书法不要失传。

几十年来,他多次将心爱的书法作品义卖,

募得的千万元巨款,

他不是捐给灾民,就是捐给学校。

99岁时,他的作品被大英图书馆看中,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亲自发签名函求收藏。

 

100岁时,他在香港成功举办书法展,

并出版了自传《悠游100年》,

成为畅销书作家。

还受到马英九的亲自接见。

 

到了103岁时,

他又跑到清华大学旁听起了中国文学史,

他连放大镜和助听器都不需要,

在课堂上神采奕奕,精力旺盛,

对学习的热情,比年轻人还要强烈得多。 

有志不在年高,

无志空活百岁。

 

他说:

他人生最大的遗憾,

就是没能在母亲去世前见她最后一面,

所以母亲临别时一席话令他永志难忘,

一辈子奉行不渝。

他从不跟别人借钱,

即使在孙子读大学,

需要近90万元台币时,

他宁肯贷款也不麻烦别人。

真正做到了一辈子没欠过债。

他不仅不欠金钱债,也不欠人情债,

他相貌端庄,有正当工作,

几十年来曾有许多女人追求他, 

到97岁时,还有一个老师想嫁给他, 

可他全部都拒绝了。 

重情义的他,和妻子几十年分隔两岸, 

但为她终身未娶, 

等到再见时,已是天人永隔, 

可他仍过着单身汉生活,至今没有再婚。

他的口头禅是:

一辈子都没想过升官发财,

只希望不欠金钱债、不欠人情债,

不要求人,不要向人低头,无愧于天地间。

 

如今105岁的他,

独居在一幢住了近60年的老旧公寓里,

仍是坚持生活自理。

自己买菜

 

自己做饭

拿刀的手很是稳健

自己洗衣服

他日日吃的是粗茶淡饭,别人看了心酸,

可他却甘之如饴。

有人看他花白的头发,不自觉地伸手搀扶,

但他坚定地拒绝,

他说今天扶了,明天没人扶怎么办?

要自己照顾自己,不要靠别人。

 

他的日程每天还是都排得满满的:

起床、看书、写书法、扫院子……

 

如今105岁的他,仍在续写传奇的路上,

他想再在清华大学报个博士班读读,

到大陆去教教书法。

为方便上网买车票,

他还开始自学起电脑和英文,

有朋友知道后笑话他:

“老赵,你都要死了,还学什么电脑呢?”

他不介意,笑着说:

“可是,我现在还活着呀!”

年龄,

对他来说只是一个数字,

他对生活永远充满热枕,

用一股狠劲、一份坚持、

加倍赚回了人生的快乐,

让自己的一生实现了返老还童,

把自己活成了一本励志教科书。

我们每个人都有两个青春,

第一个青春是上帝给的,

第二个青春是自己给的,

只要一息尚存,

就没有为时已晚。

心若不老,青春永驻,

心若不死,便是永生!

文章来源:企业资讯总汇

2017年9月23日更新

 

 

 

 

稻盛和夫:抑制本能,找到你的“灵性之心”

 

 

  在苦境中感觉心中一亮,计上心来,宛如神的启示,如果把这称为“灵性之心”的话,那么它出现的前提就是:一味埋头工作,正面面对困难,不断追问“作为人 ,何谓正确?”始终实践人间正道。

  ——稻盛和夫

  人有“本能之心”和“理性之心”。所谓“本能之心”就是斗争欲、食欲、性欲、嫉妒心等,是用来维持自己肉体和生命的。多数时候,我们都在被“本能之心”支配着。

  当本能之心被抑制时,人的心中就会产生空间,在这个空间里就会产生对事物进行逻辑推理的理性之心。这个理性之心在一个人的心中占多大比例,这是很重要的。

  抑制本能之心是非常困难的事,这是因为人缺少本能之心就无法生存。

  因此,不是说要消除本能之心。而是说,本能之心不可过度使用,需要做出努力,把本能之心抑制到最小限度。

  在利己的欲望刚冒头的时候,就不断告诫自己说:“不可胡思乱想 !不可随心所欲 !”养成了抑制本能之心的习惯,就能够让理性之心活跃,从而对事物做出正确的判断。

  使用理性之心时,要像透镜汇集太阳光线一样,将意识聚焦。

  不管什么时候,不管什么事情,都要认真地、用心地进行思考。这叫作“有意注意”。与此相反,比如听到声响就回头去看,这种无意识的反应,叫作“无意注意”。

  因为人都有习惯性,将“有意注意”持续多年,养成习惯,就可以像激光光束一样,将意识聚焦。在发现问题的一瞬间,理性之心就会随之启动,抓住问题的核心。

  “灵性之心”判断事物的正确程度,可以远远超越理性之心。

  它不经过推理推测,在一瞬间发生,对事物做出迅速而正确的判断。据说,世界上那些伟人们取得的成果,就是因为这种灵性之心犹如天助地反映在了他们的才能和技术上。

  我们也有这样的经验:在苦境中感觉心中一亮,计上心来,宛如神的启示,如果把这称为“灵性之心”的话,那么它出现的前提就是:一味埋头工作,正面面对困难,不断追问“作为人 ,何谓正确?”始终实践人间正道。

  文章来源:稻盛和夫 活法

  2017年9月24日更新

 

 

 

 

马斯洛:世上只有1%的人能达到智慧境界,他们有16种共同特征

 

 

  美国心理学大师马斯洛(Maslow)在研究了许多历史上伟人共同的人格特质之后,更详细地描绘出"自我实现者"(成长者)的画像,他们通常有下面这16个特点。

  1.他们的判断力超乎常人,对事情观察得很透彻,只根据现在所发生的一些事,常常就能够正确地预测将来事情会如何演变。

  2.他们能够接纳自己、接纳别人,也能接受所处的环境。无论在顺境或逆境之中,他们能安之若命,处之泰然。虽然他们不见得喜欢现状,但他们会先接受这个不完美的现实(不会抱怨为何只有半杯水),然后负起责任改善现状。

  3.他们单纯、自然而无伪。他们对名利没有强烈的需求,因而不会戴上面具,企图讨好别人。有一句话说:"伟大的人永远是单纯的。"我相信,伟人的脑子里满有智慧,但常保一颗单纯善良的心。

  4.他们对人生怀有使命感,因而常把精力用来解决与众人有关的问题。他们也较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会单顾自己的事。

  5.他们享受独居的喜悦,也能享受群居的快乐。他们喜欢有独处的时间来面对自己、充实自己。

  6.他们不依靠别人来满足自己安全感的需要。他们像是个满溢的福杯,喜乐有余,常常愿意与人分享自己,却不太需要向别人收取什么。

  7.他们懂得欣赏简单的事物,能从一粒细砂想见天堂,他们像天真好奇的小孩一般,能不断地从最平常的生活经验中找到新的乐趣,从平凡之中领略人生的美。

  8.他们当中有许多人曾经历过"天人合一"的宗教经验。

  9.虽然看到人类有很多丑陋的劣根性,他们却仍满怀悲天悯人之心、“民胞物与”之爱,能从丑陋之中看到别人善良可爱的一面。

  10.他们的朋友或许不是很多,然而所建立的关系,却比常人深入。他们可能有许多淡如水的君子之交,素未谋面,却彼此心仪,灵犀相通。

  11.他们比较民主,懂得尊重不同阶层、不同种族、不同背景的人,以平等和爱心相待。

  12.他们有智慧明辨是非,不会像一般人用绝对二分法("不是好就是坏"或"黑人都是懒惰鬼")分类判断。

  13.他们说话含有哲理,也常有诙而不谑的幽默。

  14.他们心思单纯,像天真的小孩,极具创造性。他们真情流露,欢乐时高歌,悲伤时落泪。他们与那些情感麻木,喜好"权术"、"控制"、"喜怒不形于色"的人截然不同。

  15.他们的衣着、生活习惯、方式、处世为人的态度,看起来比较传统,保守。然而,他们的心态开明,在必要时能超越文化与传统的束缚。

  16.他们也会犯一些天真的错误。当他们对真善美执著起来时,会对其他琐事心不在焉。例如爱迪生有一次做研究太过专心,竟然忘了自己是否吃过饭,朋友戏弄他,说他吃过了。他信以为真,拍拍肚皮,满足地回到实验室继续工作。

  据马斯洛的估计,世上大概只有1%的人,最后能成长到上述这种"不惑"、"知天命"、"耳顺"、"随心所欲而不逾距"、圆融逍遥、充满智慧的人生境界。

  我不敢期望每个人都能达到这个境界,然而我相信,当我们愈趋近这种境界时,我们的人生会愈有喜乐、愈有意义。

  成长是必须付代价的,因为成长永远包含着冒险、面对未知、尝试新经验、扩展个人的极限与改变。若不必成长,我们就不用改变自己,不用面对未知的危险,更不用花心神面对生活的挑战,从各种选择中做出新的决定。

  文章来源:月读馆

  2017年9月24日更新

 

 

 

 

 

  這裡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兩千多年後,曾經的殿堂只剩下一堆殘墻斷瓦,但是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的思想卻被留了下來。

 

 

 

 

 

感动蔡国庆,唱哭撒贝宁,一群70多岁的老人唱的这首歌感动80万人!

 

最近,一则视频让小编感动不已。

在央视《出彩中国人》第三季的舞台上,

一个平均年龄72.3岁的

老年合唱团献唱《我爱你中国》。

老年合唱团并不少见,

但一个由清华学霸组成的老年合唱团,

一个满是中国学界高级知识分子的老年合唱团,

一个默默把青春献给了

百废待兴的新中国的合唱团,

祖国不会忘记。

文章来源:网络

2017年10月6日更新

 

这些国之精英就在您的左鄰右里,您们会感恩感激感谢她们吗?!

我们的国家、我们的文化、我们的生命管理、我们的“仁愛”!出了什么问题了吗?!

这些唱歌的人唱的是她们自己心中无私无悔曾经竭尽所能奉献的“祖国”!她们为自己和自己的“爱”而哭!

 

 

 

 

 



  林家樂的易學
 

生命是一团欲望,欲望不能满足便痛苦,满足便无聊,人生就在痛苦和无聊之间摇摆。
—— 叔本华

我的生命不结出美善的果子,谁赞赏我都没意义。假如我的生命结出很多美善的果子,谁批评我也没意义。
—— 约翰·班扬

 

 
Copyrights by 林家樂.com 2017.5.10 改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