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林家樂.com > 林家樂的醫學 > 医海拾贝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懂生命才懂医治;懂医治也才懂生命!
林家乐的医学
林家樂的医治病例
人类忽略的根本病因:异性=黄金
这些年我们误解了中医!
中医站在宇宙看人体!
疾病背后所隐藏的心理模式
科学家发现:意念对健康的影响,大到不可思议
珍贵的中医常识: 麻、木、酸……
肽,这种物质?
医海拾贝
 

医海拾贝

 

 

对话大医李可

 

  编者按:

 

  中医大师李可生于1930年、卒于2013年。他1946年参军,在西北野战军军校文学部学习并兼任军报记者,后转地方工作。23岁、37岁两次蒙冤入狱,在逆境中23岁自学中医,先后在山西灵石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工作并任院长至离休。李老晚年分别在南方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开辟传承基地并设立经典科,用中医方法治疗危急重症,被称为“中医ICU”,轰动全国。

  李老从医五十多年,大部分时间奔波于穷乡僻壤。因求医者贫病交困、病患繁杂,他白天诊病,晚上挑灯苦读,从未在凌晨两点以前睡过觉。故其一生所学所医,涉及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各科。正是这个特殊的年代、特殊的环境,造就了李老攻克多种疑难病的特殊能力,成为解放后自学成才的极少见的全科中医大师。

  一位自学中医的人,由于几十年坚持在基层的第一线全力救治贫苦的病人,由于遇到各种难题都知难奋进,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总结中探索前进,终于辨清《伤寒论》中张仲景用药的实际剂量,终于抓住了中医的圣经《黄帝内经》中诊治病症的宗旨——扶阳,终于挽救了万余名危重急症患者的性命,

他晚年倾心培养学生、公开药方、致力于光大中医真知。李可的成就远超他同时代的学院派中医们而成为公认的大医。

  李可——中医的骄傲,李可——中医的脊梁!

  (注:编者保留了对话的原意原味,仅对内容做了归类,补充了小标题,对个别文字和标点符号做了订正。)

 

  对话李可(一)

  小标题

  一、何谓庸医?如何学中医

  二、中药附子的使用剂量

  三、汉代及以前的是正统中医

  四、如何研究《伤寒论》

  五、中西医结合绝对错误

  一、何谓庸医?如何学中医

  记者:许多病人称呼您“救命先生”,还有人说您是“当代张仲景”。现在人们对中医的态度非常极端,要么是庸医,要么是神医。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李可:救过一些人是事实,但“当代张仲景”的称号绝不是我们这种凡夫可当的。我本是一介山野村夫,成天和农民滚在一起,特殊的环境使我所学甚杂,内、外、儿、妇、五官、皮肤各科均有涉猎。

  所谓庸医,就是现在中医药高等学府培养的学院派中医离开现代手段不会看病,不懂得望闻问切,连省级中医院的病床前也吊满了输液瓶,这些人能叫中医吗?一家大型中医院的院长请我去他那里,我说如果你办一个纯粹的中医院,我这把老骨头就交给你,结果他不敢吱声了。

  至于说神医,那是因为人们不了解中医。擅治急症是中医学固有的传统,历代不乏“起死回生”、“妙手回春”的高手,时下世人皆视中医为“慢郎中”,这是中医的奇耻大辱。

  记者:您是怎么学习中医的?

  李可:60年代,我最早在民国左季云的《伤寒论类方汇参》里看到四逆汤能治27种病,受到启发(30年后才知道,左是引用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观点)。后读民初实验系统医学派创始人彭子益的遗著,从此入医圣张仲景之门,奠定了“肾气与中气”为人生命之两本的认识,牢记: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记者:您提到的卢火神,我之前也有所了解,是四川的一位医家,他看病的时候也是先扶正病人的阳气。

  李可:呃,他那个年代更久远,传到卢崇汉的时候已经是第四代了。

  记者:彭子益的书当时没有正式出版,您是怎么得到的?

  李可:1967年,一位中医朋友也被批斗,他被抓之前交给我4本麻纸的小册子。我后来才知道,这就是《圆运动的古中医学》中的4篇。他告诉我这是中医的根基,有朝一日一定要争取出版。

  我连夜把书看完后,用一堆尿布和婴儿襁褓裹着它藏起来,结果第二天我就进了看守所,所幸搜家时没被发现。后来直到1994年灵石大拆迁,收拾老房子时才又找到。当时那种状态下,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力反而更强,一夜所读,受益匪浅啊。 

  记者:您曾给学生题字:“学中医先要有菩萨心肠,还须要英雄肝胆,为救人命敢用霹雳手段!”您认为这是学习中医的必备素质吗? 

  李可:名医章次公曾以16字赠朱良春先生,“儿女性情,英雄肝胆,神仙手眼,菩萨心肠”,可做医家的座右铭。

  二、中药附子的使用剂量

  记者:您是怎么发现中药剂量这一关键之秘的?

  李可:1962年,我32岁时治疗一个老年心衰妇女,每剂药用45克附子。当时家属已经在准备后事,媳妇不懂得,把3副药一起煮了,在3个小时里一勺一勺都给婆婆灌了下去,结果当天晚上老太太就醒过来了,第二天儿子跑来要求再抓几副。

  此前,我用9克、18克、30克附子的病人都没有救过来,30克的可以多活一段时间。这次误打误撞,使我意识到剂量问题是疗效的关键。

  从此遍查医书,看到宋朝就有人怀疑过经方的剂量问题,写过《普济本世方》、《伤寒九十论》的许叔微,著有《本草衍义》的寇宗爽,都曾探讨过。伤寒论的方子为啥后人用起来没效,就是因为剂量不够。

  此前因为没有掌握剂量,有6个人没能救回来。从那以后,经我手治疗的心衰、肺衰、肾衰病人,没有死过一例。

  1981年,汉代度量衡器的考古发现,修正了古今方剂的换算标准,完全验证了我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剂量正与仲景原方用量相符。一两等于

15.625g(等于解放初16两一斤时一两的一半)。

  记者:附子本是世人眼中的毒药,但在您手里变成了神药

  李可:这个东西啊,我离休以后,花了几年时间反思了一下,写了个文章,都在我那本书里边儿,我把他们都系统地做以总结,就是当时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有些问题是怎么发现的,怎么扭转的。

  2004年在南宁的时候,刘力红带着好多研究生,都是每天起来,单纯尝附子。看看到底人体对附子的耐受量有多大,究竟有什么反应,会不会像现在科学成分讲的附子有那么大的毒性?其中有很多同志每天早上尝附子的过程中,就治了他好多病!我们这代人用附子都有亲身经历,我们的弟子都是首先自己去尝药。

  我们古代的中医,为什么妙手回春、起死回生?为什么古代中医大小病都看,而且最擅长治疗急症?现在却不行?这是由于历史上发生断层,没有传承下来,我是很偶然机会误打误撞碰出来的,经过实践,证明这些方法稳妥可靠。而且2005年以后凡是大剂量长期服用附子的病人,我让他们每个月做生化检查,看看又没有肝肾损害。检查结果全部没有,而且长期的血尿,尿蛋白,经过长期温阳,这些东西都没有了。

  记者:您在急危重症救治中常使用附子,不担心其毒性吗?

  李可:我在灵石县人民医院工作期间,因为病人太多,身体实在吃不消,心脏出了问题,从房颤转成室颤,心跳260次/分。我躺在心电图室里,把药方告诉徒弟,他煎好药我喝下去就睡着了,醒来心跳已经正常了。这次中风,也是按照仲景小续命汤之方意。我开给自己的附子用量,恐怕会让许多人大跌眼镜了。

  孙思邈自己中风以后啊,完全不能动,他就口述一个方子,让徒弟帮他磨成粉,做成"煮散",什么叫煮散?就是一副中药,打成粉,分成若干个包,一天几包,放到水里边煮开了,然后连汤带药喝下去,那个叫"煮散",比汤剂稍微慢一点,但是比那个丸剂又快。孙思邈一天四服,吃了十天十夜,第十一天的时候他自己起床了,这证明“大小续命汤”在治疗中风范围这个病,那绝对是久经考验的。

  我平生用附子超过5吨,经治病人过万,人服已用,未见一例中毒反应。附子乃纯阳之品,其毒性正是救命的仙丹。

  中药中毒事件,多是病人不经中医辨证诊治,盲目按西医思路服用中药所致,是对中医无知造成的。中药是治病用的,不是营养品,不然要医生干嘛?

  三、汉代及以前的是正统中医

  记者:您所主张回到古中医学是指彭子益的《中古医学》吗?中医不需要创新吗?

  李可:古中医学指的是汉代以及汉以前的中医,那是中医的正统;彭子益的书对仲景学说的解读是正确的。中医历史上在魏晋时代出现断层,到金元四大家,违背了内经的主要观点,其办法用于治表,偶尔尚可,但见效后长期用又会对身体造成难以恢复的损害。

  在张仲景那个时代,中医是无病不治的。后世许多中医按照错误的路子治了一辈子肺结核、糖尿病,治好过几例?

  中医当然需要创新,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连继承都没做到,谈什么创新?

  简单地认为近世的东西就是先进的,这十分浅薄。

  四、如何研究《伤寒论》

  记者:中医各流派的说法太多了,您入门时没有师传,就靠大量阅读中医书籍来学习中医,对您的思路影响最大的是哪部书? 

  李可:那个情况就很复杂了。我学中医是自学,特殊机缘走上这条路,根底浅。我23岁自学中医,6年以后记了些方,那个时候没有鉴别能力啊,囫囵吞枣先咽下去再说。治病的时候也只会对号入座,有时效果不好也闹不清什么回事。请教老中医,他们告诉我,中医的出路在《伤寒论》,于是我就开始自学《伤寒论》。

  不过呢,那个时候对我影响最大的是天津的左季云老人。我在基层第一线从事中医工作52年,青年时代,通过读左季云《伤寒论类方会参》,从中得以见到一些他所引用的清末火神派始祖郑钦安的一些观点,以及一些思路精华,血液元阳为生命之本的观点。他那个著作里头啊,关于“四逆汤”的论述非常好。所以我当时就接受了他的一些重要观点。他这个书啊,就是用方类证的方法,研究《伤寒论》的一部著作。这在古代研究《伤寒论》的学派里边也是很大的一派。

  他这种方法很简单,把性质相同,但是又有许多细微差别的方子啊归纳在一起,然后再辨别具体方子应该怎么用。比如说,发热恶寒,脉浮紧,这不是“太阳”病吗?“太阳”病的这个证,就是“麻黄汤”的适应证,只要你记住“麻黄汤”的这个主证,你就可以用“麻黄汤”这个方子。

  记者:看了《伤寒论类方汇参》就找着窍门儿了。(笑)

  李可:这个问题是这样,我从学方开始,麻黄汤系列,麻黄附子汤,麻桂各半汤,小青龙汤,大青龙汤,好些东西似懂非懂,但病情是不断改变的,就不能拿着方子套人。现在呢,各种各样的病放在六经中去考虑,妇科、儿科都是这样,进步一点了。(笑)

  记者:这与提倡和重视《伤寒杂病论》的经方派有什么区别?

  李可:后世搞伤寒论的就叫经方派,但其实所谓的经方派,走偏的居多,大都违背了医圣原意。像有人就说,一立春就不能给病人用附子了,这哪是仲景本意啊?这些错误见解的流传,误导了很多人。

  记者:《伤寒论》的六经辨证是什么?

  李可:《伤寒论》的六经辨证和经络有绝大关系。他的六经实际上就是十二经的一个简化。现在也有研究《伤寒论》的人,认为六经就是六个证候群,那是纯粹胡说八道的,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当时张仲景写《伤寒杂病论》的时候啊,他所遵从的那些个基本观点他在书里面都讲到了。

  所以这绝对不是现在理解的《伤寒论》,就干巴巴就剩下这么几个方子,这个方子可以治什么病。为什么能治?他闹不清楚,如果你研究这个《伤寒论》,离开六经,离开脏腑之间的这个关系,就研究不通。

  那么中医复兴的路在什么地方?我说不是现代,而是 2000年前的古代,不是西方,而是东方,中医生命的灵魂是中华文化智慧的结晶,走易经与内经结合(而绝对不是中西医结合)。伤寒杂病论,医圣张仲景创立六经辨证一整套的理法方药,统病于六经之内而囊括百法,是攻克世界医学难题的一把金钥匙!

  记者:为什么您不多写几本书,把经验总结出来?

  李可:那得把我拉到深山里关上3个月。我上—本书(指《李可老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就是躲在水利局培训班的课堂上,谁也找不着我,一气呵成写出来的。

  我在阅读医案的过程中发现,如果一个不小心把错误写进书里,简直贻害无穷啊。上星期,河南地方民政局的一个公务员来信说,父亲急性心衰,紧要关头他不顾一切,照着书里的方子给药,竟然把老父亲救过来了。

  我接到信后打电话询问了情况,因为他父亲的病情略有不同,所以方子需要调整。这类情急之下看书治病的电话,我每年都能接上40几个。所以我更对写书的事非常谨慎,医书事大,人命关天啊。

  五、中西医结合绝对错误

  记者:中医现代化的战略里面,常说的就是“中西医结合”,您觉得结合得了吗?

  李可:中西医不能结合,可以互补。中医办不到的,可以请西医帮忙,西医解决不了的问题,中医大部分都可以解决。

  你说我们国家单单是有记载的历史就五千年了,西医发展至今不过150年,它们没来之前那几千年中华民族怎么样活过来的?(笑)历史上有好多次大型瘟疫啊,世界上好多小国家都被亡国灭种了!我们中华民族怎么样延续到现在的?而且十几亿人口啊!这些主要是中医的功劳。

  那时我就发现中医最大的弊病就是中西医结合。现在他们说这方面还取得了很大成就,如何长短……。

  整个对中医的认识是被割裂了,这是体制方面的最大弊病,就是全盘西化,外国人怎么做了我们也怎么做,可是外国人做那是西医的东西啊,你把它框在中医身上那完全不适用啊!我们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去向短短几百年的西方国家靠近。如果他是真理,那当然我们可以靠近,他完全是右的东西,我们还非要框到他们的框子里,去研究我们的中医,实际上这个路子的最后结果就是消灭中医,只能是这么一个结果。 

  记者:现在中西医结合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结合的花样儿越来越多,比如中西医治疗方法的结合、中西药一起开的结合,还有的人提出了中西医理论的结合。

  李可:那都是胡说八道。可以互补,但绝对不能结合,因为中医、西医是两种体系。一个是东方医学,以古代文化、哲学为基础;一个是现代的机械唯物论,只能看到具体的某一点。

  西医把一个细胞可以分成几百万个去研究,他研究微观的东西,但是微观与整体之间有什么关系他不管。西方医学现在已经认识到自己这个很大的弊病了,因此主动到中医这里“拿来主义”。国内连最基本的对抗生素的滥用和副作用的反省,做得都很不够,更别提对西医的不足进行理性的讨论。

  现在的药理学啊,主要就是西医的药理学,一味药要想使用,先得把这个药里面含有哪些化学成分,这个化学成分经过研究主要针对哪些病,要搞清楚了,才能把它拿来用。中医现在用药也要考虑这个啊,你不考虑不行啊,药典就是法典,一旦超过药典的规定剂量了,那不是犯法吗?所以中医问题需要改动的太多了,那几乎就是一场革命! 

  记者:现在中医在国外非常火,那是一种真正的反思后的热情。比如日本,比如韩国、美国,他们对中医的研究比咱们还要认真。 

  李可:日本醒悟得早啊,否则日本在明治维新的时候就把中医取缔了,哪里还有现在的汉方。

  我们解放初期的时候,也是认为中医是封建医学,中医不科学,中医如果要存在那就必须科学化、现代化······。这其实是一种很巧妙的消灭中医的方法。(笑) 

  记者:可是中医没被消灭掉,总在春风吹又生。(笑)

  李可:啊,差不多了,差不多了。

  记者:您怎么说差不多了呢,谈谈您的理由?(笑)

  李可:就是全国的中医全盘西化,这就是最明显的现状。如果中国不很快成立一个能自主的中医部,大刀阔斧重新收拾中医这个烂摊子,那中医就没的救了,只能是一天不如一天。 

  记者:目前我们的中医院校是五年制,两年半学中医,两年半学西医,学生一进校门,就得学习两种思维范式。学生年纪又小,两种思维放在一起,被拉锯一样扯来扯去,很多孩子迷茫、甚至痛苦不堪。最后可能就是哪条路走的顺,哪条路有“钱”途,就奔哪条了。 

  李可:这和中医全盘西化有很大关系,现在我们全国所有镇以上的医院,凡有中医的,都要被西化。病人来了,他啊首先让你去做CT,做化验,他也跟西医一样凭这个化验单来看病,中医那套东西都忘了,不会用了。

  中医绝对不会从什么动物实验中得出什么高招来,那完全是徒劳,完全没有用!活着的人,不但是和那些个小动物不同,而且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模式。绝对不可能像西医的那种,研究一种药,大家都能吃,中医没有这个。 

  记者:说到中医要不要西化的问题,李老您是最有说服力的,您在灵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的时候,几乎所有需要抢救的病人都往中医科急送,堪为奇观。当时是一个什么样的情况?

  李可:对。那是我在县医院中医科的时候。1979年到1983年。那时候,我正在研究中医的急症治疗,研究怎么样把垂死的病人很快救过来。我是从六十年代初开始研究中医急症的,1979年调入人民医院之后,这套东西就比较成熟了。所以到县级医院里的这些急性心衰的、呼吸衰竭的,或者各种原因引起的重症休克、垂死的这种病人一般都是中医插手,西医主动就邀请中医来协作他们解决这些问题,最后他们就发现,中医用的这些方法不但是见效快,而且救过来以后很稳定,花的钱连他们的十分之一都不到,有时候就百分之五六。 

  记者:在大多数人心中,包括我自己都有这样的想法,中医治还没有发生的病是很厉害的,也就是老百姓讲的养生。甚至很多“名医”也建议请西医比如说心梗,在冠心病阶段更多强调平时的保养,一旦发生心梗,性命攸关了,都认为即使张仲景、华佗在世,也救不了,很多“名中医”都建议赶紧送协和,上呼吸机、打强心针。但是见了您,听了您那么多起死回生的病例,我才突然感觉,太小看中医了,中医是真的能逆回生死的。 

  李可:中医现在逐渐衰弱了。其实中医各种急重症能治疗,过去的书里都讲过。我在农村,看到很多农民,生活各方面困难,有病都拖着,一发病就是九死一生,不救就死了。晋中地区的病人就比较重视,急诊都找中医。西医发了病危通知书,不抬回家就火化,我们那里的人特别怕火化。有个老师姓颜,在高原地区工作几十年,得了心脏病,平均半年住在医院。95年月3月份,他再次发生心衰,当地最高水平的西医认为没有希望。家属不死心,抬出来后,我开始插手治疗,三剂破格救心汤,600克附子,三天后,能下炕了。

  因为他没有儿女,很悲观,好了之后,我告诉他方子,让他配药调养,他也没有做,隔了三年,一次重感冒,我没在家,没救回来,本来可以活很长时间。

  其实中医本来就有一整套的急救的方法。你说《伤寒论》是怎么来的,那就是在大型瘟疫当中总结的成功经验,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这些都讲得非常清楚,但为啥后来中医能掌握这些方法的人很少了?就是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看中了中国这个大市场,要让这个他们的医药来占领这个市场。这是个大买卖,发大财的事儿啊。我说在这种境况下,中医的生命力就逐渐被消磨,最后……(沉默) 

  记者:您在抢救过程中有无法救治的底线吗?

  李可:我也不知道,尽量努力就是。有一个病人,是个高大的农民,没钱,吃饭都够呛,得了心肌炎也没有钱治,心脏巨大,压迫了整个胸腔。住进我弟子开的医院,病人嘴唇黑,脸上有雾气,脉搏快,喘,根本不能动。住进来以后,200克附子加麝香,隔几小时加200克,加到750克附子后醒了。医药费一千多元,我告诉弟子免了他的药费,如果他有钱长期吃培元固本,是可以带病延年的。

  记者:您用的什么方法?喝药、针灸、灌肠……都有吗?

  李可:急救的时候用针灸,主要用中药,很少使用灌肠。

  过去认为中医的治疗手段是"一针,二灸,三服药",因为针灸那个东西,几乎不需要花钱,就能解决好多问题。高明的针灸大夫可以通治百病,只要他判断准确,扎上几支针,把上下、表里调一调,这个病就好了。而且针灸也是急救方面的重要手段,在这方面针灸比那些现代医学的治疗手段快得多。一旦你稳住,先让这个人有命,然后再服药,就能把他救回来。

  记者:但是还有您这样的中医人在坚持,中医的根就还能保住!

  李可:民间可能还有坚持中医的人,但是从正规中医药大学里面,系统培养出来的一代人,不敢期待喽。

  因为现在完全是按照西方的模式来办中医学校啊,理论和临床都分开——讲课的就是教授,哇啦哇啦讲就行了,你给他个病人他也不会看;临床呢,又是另外一套。西医是这样教育的,但是中医用这个方法绝对失败!

  记者:您觉得中医复兴的时机已经到了吗?

  李可:中医命运和国家命运是一体的,眼下中华文化复兴是好兆头,我觉得时机已经到了。彭子益这本书的出版正好顺应时势,其读者对象就是有志于中医的当代青年。

  国家应该尽早成立中医药部,中医要立法,不受卫生部的干扰。既得利益者是最大的阻力。中央要想清楚,是要医院救人,还是要它赚钱?要赚钱引进设备、进口西药最快了。政策上要松绑,不然在西医的紧箍咒下,中医复兴只能是一句空话。

  记者:您主张不靠药物养生?

  李可:关于这一点我们中老年人更加要擦亮眼睛,药不是越贵就越好,以免被骗。目前药材保健作用被夸夸其谈,导致价格虚高。实际上,“没有哪种药材,可达到真正的‘养生’效果”。

  以养活熊取熊胆为例,熊胆的使用范围很狭窄,只有很特殊的病,需要用熊胆清热毒,才会用到。例如,在重危急病救治中,患者发生昏迷不醒的情况,要清热毒时,偶然会用一点熊胆。

  不要靠药物养生。一是靠不住;二要是用量大,且药材被造假后,吃多了,反而变成了坏事。

  记者:您一辈子救了那么多人,是不是很有成就感?

  李可:哪里,没啥,兴许他们前生都救过我呢。

  记者:啊,那么多人救您,那您得犯多大的错误啊!

  李可:哈哈。

  对话李可(二)

  小标题

  一、《伤寒论》中最能扶阳的是“四逆汤”

  二、用中医扶阳法治疗高血压

  三、少服“六味地黄丸”

  四、哪个部位阳气不到,那个地方就是病

  五、脾胃也要重视 

  记者:您看起来很健康,就是略瘦一些,您一直都这么瘦吗?

  李可:从年青的时候就瘦,我就是这种体质。

  记者:您看上去挺硬朗,状态也非常好,今年有七十岁了吧?

  李可:七十八岁了。不乐观,也是一大堆的毛病。(笑)

  一、《伤寒论》中最能扶阳的是“四逆汤”

  记者:中国是个老龄化社会,咱们就不能不谈谈关于老年人的健康问题。老年人到了一定年龄,身体的阳气会减弱,容易出现许多老年病。请您给老年人一些建议,或者给出一些简单实用的方法。

  李可:我觉得现在我们国家不管南方、北方,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都可以用“四逆汤”作为保健的东西。《伤寒论》里面,最能够对阳气提供帮助的就是“四逆汤”,少量的长期服用。这样可以消除你长期积累的“六淫外邪”,以及内生的一些个寒邪;可以调整你的元阳,使其不受损伤;可以延年益寿;而且这个方子花不了几个钱。

  我治100多例抑郁症,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就有说有笑了。这个很奇怪,而且得病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环境压力比较大。我还计划用这个方子,试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这是个顽症,不但外国人治不了,我们也治不了),这个方子加等量制马钱子粉,看看会不会对这个病起到一定的效果。

  四逆汤配方。“四逆汤”在《伤寒论》标准剂量是:炙甘草30克,干姜25克,生附子5~10克(或炮附子20~30克),六碗水,用小火煎1~1.5小时,煎成2碗,一天内服完。平时就可以按这个剂量服用。但是,这是药汤,不是菜汤,可“常”服,不可“久”服。也就是说,可以隔三差五地服一两剂,但绝不能误以为这是“养生汤”,而天天喝,一喝就是大半年。

  记者:您说过,也可用“金匮肾气丸”?

  李可:是的。除“四逆汤”,也可用 “金匮肾气丸”,但是千万别用“六味地黄丸”(太寒凉)。就把这个“金匮肾气丸”每次五粒,把它煮成糊状喝下去,早晚各一次,有十天半月就可以把好些个属于肾虚的证候啊,都扭转过来。

  金匮肾气丸附于《金匮要略》,方中含肉桂、炙附子、熟地黄、山茱萸、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其功效温补肾阳,行气化水。

  二、用中医扶阳法治疗高血压

  记者:“金匮肾气丸”也可以经常吃?没有副作用?

  李可:没有,尤其像一些阳虚引起的症状性高血压,都可以吃“金匮肾气丸”,有一段时间就过来了。

  记者:现在高血压很普遍,有些高血压的人,医生诊断就是肾阳虚,也会买金匮肾气丸来吃,我听说有人吃了两三次,血压一下就上去了,就不敢吃了……。 

  李可:上去不要紧,继续吃。有那么一个阶段,是邪正相争,你不要老查血压,要问她有什么感觉。很多现在认为的不治之症啊,其实都可以治好。像高血压这一类,以及糖尿病和糖尿病引发的肾病、冠心病,其实一回事。

  记者:西医和中医看来最难治愈的高血压,对您来说倒是挺轻松的? 

  李可:也不一定。这种病很复杂,因为它不是单纯的哪一部分的病,而是整体失调。所以中医治疗高血压一般不会单纯地从某个东西入手,因为血压这个概念在中医里没有啊(笑)。

  记者:没有血压这个概念,那血压相对应的是什么,身体、阴阳失调?

  李可:呃,这种病,一般来讲都是先天阳虚,先天阳气不足,有好些遗传因素,然后再加上后天失调。

  人的头部啊,是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阳气就汇合在这个地方。这个高血压,为什么长时间治疗不好呢,就是因为浊阴窃踞了这个阳气的位置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和过去讲所谓"肝阳上亢"什么的,不是一回事。

  记者:药店里治疗高血压的中成药大多是针对“肝阳上亢”的

  李可:这个东西啊,越打压那个肝阳,这个病越顽固,越好不了。

  记者:您治疗高血压的理论和方法,和普遍认为的有些不同。是否您有一个更深的认识,而更全面地去捕捉它。 

  李可:和别人不一样。我认为一般来讲属于三阴病,肝、脾、肾,就是这三经的阳气过于虚了,它应该占的这个位置被浊阴占据了,你把它(浊阴)给疏散了,扫除了,就行了。

  记者:要按您这么讲,治疗高血压太简单了!(笑)

  李可:(笑)情况也不一样,但大部分是这样。

  记者:您能给我们举一个例子吗?看看是不是那么简单(笑)

  李可:2000年秋天,我的一个年轻弟子,中医根底不深,学眼科的。他治了一个农村妇女20多年的高血压,她的丈夫是煤矿老板,有钱了在外边胡作非为,女的就生气,突然蛛网膜下腔大量出血,出血后不久,双眼什么也看不到了。这种暴盲,按照六经辨证,属于寒邪直中少阴。当时用的麻黄附子细辛汤,出了大汗,血压就好了,第二天人就醒过来了,眼睛可以看到人影,脑水肿减轻,小便也多了。之后近十年的时间,一直血压稳定,一劳永逸。这个在我的书里有,那个书印刷时印错了,印成我的病案了。但是他也没想到有这么好的效果,也解释不了。 

  记者:这事儿是挺奇怪的(笑),麻黄、细辛、附子按照现在的医学观点,是升高血压的,为什么到了您这儿反而能治愈高血压,而且是治了一例20多年的高血压? 

  李可:现在有这样一个误区,麻桂主升散,血压高、脸红好像也是升散,因为有这样的关系,血压高就只懂得平肝潜阳,镇肝熄风!不知道辛温的东西可以起效,麻桂还有这么好的效果。

  记者:本来血压就高,还用貌似升压的药,您的方法被很多人不理解(笑)

  李可:血压为什么高?实际上就是机体有阻滞。机体是非常奥妙的,因为有阻滞,需要高的压力,才能够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原理。一般的药到不了末端。如果用西医的方法终身服药,末端呢,又不断向机体发放指令,我这边不够吃了,赶快给我送吃的,这个指令始终存在,所以药要不停地用,你高一点儿我就给你压下来,使机体末端始终处于缺血的状态。用了麻桂以后,出了一身的汗,这个病就好了。

  记者:貌似升压药使血液冲在末端,压力自然就不存在了?

  李可:呃。卢火神曾经也讲过:扶阳就是两个,宣通和温补。用麻桂就是宣通,把阻滞拿掉,不需要那么高的压力就可以灌溉了。在南通开中医会议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从麻黄汤治愈蛛网膜下腔出血并发暴盲引发的思考》,扼要的讲了讲关于麻黄桂枝附子在高血压中能用不能用,用了会有什么后果的问题。把大家的疑惑破解掉,如果这个解决不好,以后谁也不敢用。

  记者:今天您看的这位病人是什么病呀?

  李可:属于肾性高血压。

  记者:这样的病人,您也有把握?

  李可:呃,也不能说有把握,有一部分人能好,那是各种条件都具备了。

  记者:您完全用中药来治疗吗?治疗很多这样的病人?

  李可:是啊,很多。

  记者:都好了?

  李可:呃,对,基本上都好了。

  三、少服“六味地黄丸”

  记者:您刚才说阳虚之人十之八九,为什么现在治疗阴虚的“六味地黄丸”卖得那么好?而且很多医生,不管中医还是西医,都特别喜欢开“六味地黄丸”。 

  李可:这个中医啊,从金元以后,逐渐的有些个分支,走向歧路,其中走得最远的是朱丹溪。他当时创造了一个理论,叫“阳常有余,阴常不足”,实际上是谬论,他首先就把《内经》的宗旨给背离了。现在啊,我们好多大夫看病啊,都是根据他这个理论来的。(笑)

  记者:但是临床也有疗效啊

  李可:各人经验不同。滋阴降火这个东西啊,所谓的现代派,也就是西化以后的中医这种流派啊,用的纯粹就是这个东西,所以常常适得其反。我们现在治病治的是啥?首先就要补救长期服用阴寒的药物损伤了的正气,我们得先治疗这个。 

  四、哪个部位阳气不到,那个地方就是病

  记者:说到补养阳气,您觉得现代人的阳气普遍处于一种什么状态?

  李可:呃,这个问题是这样。我2004年的时候,在南方那几个省跑的比较多,几乎每年都来三、四次,住几个月,包括广东、广西的好些地方。在那儿看过的病人大概有一千多人,这里头有一个很特殊的现象,如果从中医的六淫来分类,就是风、寒、暑、湿、燥、火,但是我所看的病人,阳虚寒湿证的十之有八九,而阴虚火热证的一例都没有遇到过。

  当时我就发现不仅是北方人阳虚啊,南方人阳虚的几乎是百分之百,无一例外。因为南方气候特别热,一般人讲,有夏无冬。人们在这样酷热的一个气候里,竟然没有一个得火证、热斑点或者阴虚证,这个事情让我非常惊诧,不理解。 

  记者:阳虚的主要表现症状是什么?

  李可:表现症状就是怕冷。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我就注意观察南方人的生活习惯,开始寻找根源。我发现:第一个问题就是南方人普遍都使用空调,经常开着,把空调开到十几度。外面大夏天,气温三十几度,一进到屋里,就像掉到了冰窟窿里头了,空调是现代科学的一个发明,若说它的利和弊,我看是弊多于利。

  阳气是先天肾气与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很难分清哪个是中气哪个是先气。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阳气损伤的后果非常严重。一个就是健康人,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是他脸色一般是一种苍白灰暗的,不是非常红润。我们在各个机关、团体,特别是在饭店,看到的工作人员,长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很多小青年儿,他的那个脸色非常不好看,但是并没有发病。

  记者:说到时髦的空调病,您认为从中医的角度怎么理解空调病?

  李可:这个东西是这样,空调的发明破坏了我们几千年正常气候下的生活节奏。寒湿是伤人最厉害的外邪啊,我们人造的寒邪比那个自然界的寒邪厉害多了。

  我们有好几千年处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自从有空调出现以后,阴寒之气,频频进入体内。比如今天我马上从这里出去了,外边是一团火,然后进入有空调的环境,马上就发冷,感觉穿一件衣服都不够用。就这样反复的把寒气一层一层的压在体内,就造成很多病。比如说头痛、慢性鼻炎、阴寒症等等。

  还有就是常年难愈的感冒、青年妇女的痛经、产后病,婴儿在空调的环境下长大,最容易得哮喘病。这是我近几年在南方地区发现的,几乎是一个普遍规律,各地都有这种病人。再有一种就是无缘无故泻肚,吃了东西加上吹空调,然后就又吐又泻。

  当然,用了这么长时间已经习惯了,而且这个空调,广东人那边没有也不行,那就把空调尽量摆里面一些,把它的温度调高一点就行,调到你不至于热得够呛,但是也不至于冷得打颤,这样你的身体就不会造成伤害。或者开空调的时候,把窗户打开,有一点自然风就把寒风赶跑。

  记者:现在好多年轻人都这样,是时代的生活习惯造成的。

  李可:对。一个是空调对人的伤害,再一个就是南方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因为在南方的话几乎就只有夏天,没有什么春、秋、冬啊。由于空气热,特别喜欢吃生冷的东西,他们常年的生活习惯就是喝冷饮,喝冰镇过的汽水、果汁,冲冷水澡。或者在睡觉的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睡着以后就受病了。

  为什么南方人没有一个热症?而且大部分是属于阴证、寒证、湿证?这些是主要原因。

  记者:但是北方人这些年随着兜里的钱越来越多,而且气候逐年变热,也有很多人开始用空调,北方人阳气的损伤应该也很厉害。 

  李可:南方人阳气的损伤比北方要大得多。

  记者:为什么?

  李可:就中医理论来讲,南方就是丙丁,属火啊,它就那种大气候。由于外界的这种热,再加上本身的阳气不断释放,身体里面就空虚了,在这种情况下,肯定损伤的阳气要比北方人多。这个时候你就应该经常保护这个阳气,不要让它释放过度。

  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她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记者:怎么自我保护,就是不要喝冷饮,不要洗冷水澡?

  李可:除了这些以外,还有这个休息时间也要注意。大城市中的人,起居节奏不太好,有些违反了我们民族古代传下来的养生的要领、原则和方法,就是睡的非常晚。

  记者:看到以后,您就开始思考这个问题?

  李可:对。我所看过的病人,一开始我也解释不好,经过好长时间反思以后啊,最后我就找到这么几点,一个是错误的生活理念,错误的生活习惯;另一个就是南方搞中医的人啊,误以为他们处在南方,处在最热的地方,就应该补充一些凉的东西,其实是进一步伤害了阳气。现在的疾病总体情况都是这样,包括外国。我也看了好多外国人,都是这样。

  记者: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亚健康了?

  李可:呃,处于一种亚健康状态。再一个就是人的抵抗力下降,怕风、怕冷,特别容易感冒,或者食欲不好,或者拉肚子。再有就是妇女的月经病,产后病,老人的心肺病,和使用空调都很有关系。 

  记者:说到寒证,有个中医本科学生跟我说,他在临床中,看到有些病人明明是一派寒象,但是问他是不是想喝热饮时,病人却告诉他想喝冷饮,然后他就晕了,分不清是热证还是寒证了,您给支个招儿?(笑) 

  李可:这个要看具体情况。阴寒内盛会出现假阳证,但喝了凉水进一步加重。这个东西,最难分辨,也最容易骗人。病人有假象,我们也作假,让病人熬好四逆汤放冰箱,让他觉得凉,实际上四逆汤过了中焦,就发挥热的作用,就是瞒天过海。(笑) 

  记者:中医有句话叫“春夏养阳”,如果说您和卢火神治病的时候都是从阳论治,那可不可以理解为,在春夏两个季节把阳气“养”足了,很多病就不会发生了? 

  李可:《内经》里面有“春夏养阳”这么个提法,这个春夏养阳的养生方法,对于避免很多的疾病有效。这是古代几千年实践得出来的一个非常正确的结论。

  我们中医讲究治未病,治未病并不是说治那个没有病的人,而是在疾病还没有发生的时候就遏制它。

  因为人是自然界大气所生万物的其中一种,人的身体和自然界是同步的。自然界的规律是春温夏热,秋凉冬寒,所有的动植物都要遵循这个规律。

  那么冬天,积蓄了大量的能量以后,到来年开春,阳气慢慢升华,这个时候冬天的动物也醒来了,一些植物开始慢慢生长,萌芽、发育,这是一个阶段。然后到了夏天,阳气又进一步生发。所以春天和夏天,耗费的阳气最多。人的生命,以及动、植物的生命,也是依据这样一种情况生长、发展,也要消耗很多阳气,所以在这个时候特别要强调养阳了,要不断地补充、保护阳气,就是因为阳气消耗特别大,你不要再伤害它。其实阳气这个东西,不仅是春夏要养阳,一年四季任何时候你都不要伤害它。不只“春夏养阳”,四季皆需养阳。

  记者:我感觉您特别强调阳气的作用,但中医不是强调阴阳要平衡吗?

  李可:这个观念不完全对。为什么呢?从《内经》、从《易经》开始,就特别强调:人的阳气乃是生命的根基。

  阴这个东西,包括人体的所有器官,你所吃进去的食物,各种营养成份,这些东西是属于阴的。那个阳气是居于统帅地位的,是一个主导。所以阴的东西,都是在阳的统率下,绝对不是半斤八两,平起平坐,阴阳平和。这个阴阳平和是指这个阳气主导下的阴阳平和。

  《内经》有几句话,一个是“阴平阳密,精神乃固”,还有一句“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阴气和阳气的重要性在哪呢?阳秘,当你的阳气处在一个固秘(饱满)的状态下的时候,才能达到阴平阳密。另外《内经》有许多重要观点,比如说“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折寿就是短命啊。易经也讲:大哉乾元,万物资始!通俗讲:有了太阳才有了生命,阳气就是人身的太阳……

  记者:俗话说万物生长靠太阳。(笑)

  李可:没有阳气就没有生命。从养生治病的经历来看:阳萎则病,阳衰则危,阳亡则死;所以救阳,护阳,温阳,养阳,通阳,一刻不可忘;治病用药切切不可伤阳。所以古人云: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求之于肾就是救阳气。

  举一个例子:一个人在各个不同的生命阶段表现也不一样,小孩儿时候,当然是阳气旺盛;生长发育到成年以后的话,所谓阴阳平衡,就是处在一种健康的状态;但是,到老年以后,无缘无故地流鼻涕、流口水、流眼泪,或者是小便憋不住,尿频,这些都是因为人在老年以后,阳气衰弱,阳气失去统帅作用。

  很多老年人在危险期的时候,特别是像一些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或者其它的并发急性心衰,只有一条办法,就是救阳,方法就是补充阳气,保护阳气。要特别看中这一点。阳气救回来了,这个人就活过来了。

  这个东西就好像水龙头的开关一样,它的阀门、螺丝逐渐地变松,要把它拧好。我记得读《傅青主女科》时,有一段话,治疗大出血之后怎么样来挽救,原话是“已亡之阴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大出血之后,损失的血虽然不能马上生出来,但是一旦阴损及阳,阳气一散,这个人生命就终结了。你看她虽然病的非常厉害,只要有一丝阳气不散,这个就可以救。

  所以在看病的时候有个格言:生死关头救阳为急。 

  记者:好,代表老人们谢谢您。刚才师母谈到,说您现在接诊的肿瘤病人越来越多。我个人理解呢,是跟现代人的生活方式、心理压力有关系。您在临床见了这么多肿瘤病人,请您也给一个建议。 

  李可:有一个最根本的原因,这个病过去由于中医的意见分歧,被分成什么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什么七情……但是有个最根本的一点,就是,人的五脏六腑、皮毛经络、表里内外,只要哪一个部位阳气不能到达,那个地方就是病,你就治疗那个东西就行了,这是个最简单的总括。

  所以我说啊,这个阳虚、寒湿的人啊,十占八九;阴虚之人百不见一。这个你在临床诊断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辨证……。比如有的医生说你是糖尿病,要长期服“六味地黄丸”。错了!要用“金匮肾气丸”,主要从三阳经的那个阳的方面来敛,不是你给他大量添水,那个水火就能平衡了。阴阳的不平衡啊,就是由阳虚造成的,阳永远是主导,因为阳虚才造成不平衡。所以还是要助阳,你把阳虚扶得差不多了,阳旺了以后,阴阳自然就平衡了。

  五、脾胃也要重视

  记者:每个中医都有自己的流派与理念,有从脾论治的,有从肝论治的,等等,很少听说从阳气入手。听起来倒像一个总则。所谓阴阳平衡。

  李可:这是个总体啊。中医上讲的阴阳啊,其实是浑然一体,互相融合的,不能说这边儿就是阳,那边儿就是阴。

  人的元气也是一样,从出生时,他的元气就是浑然一体的,但是因为先天的东西和后天的东西又有所区别,而且两者互为其根。比如说脾胃是后天之本,而且根据五行的理论,脾属土,土能够生万物,其他四行(脏腑)啊都受它的灌溉,如果在中间这块出了毛病啊,脾胃不能够健运,那五脏就失养了,最后还要归结到后天之伤,损及先天之阳,动摇了生命的根基。

  所以现在的病啊,首先就是脾胃先受伤——吃喝大量的生冷食物、饮料,生活不节制,房事过多;还有就是生活过于劳累,思想比较复杂,或者压力大等等。中医说:思伤脾啊,所以这个人首先就不想吃东西,消瘦,然后从这个地方开始,演变出多种疾病,像糖尿病、高血压……都是这么来的。 

  记者:如果按您说的思虑过多伤及脾脏,就不想吃东西,会消瘦。但是为什么很多胖人也脾虚,这种情况怎么理解? 

  李可:胖也是虚胖,十个胖子九个虚啊(笑),越胖的人越怕冷啊。他胖是因为有多余的废物积聚在体内啊,就是湿滞啊。

  文章来源:黎老长寿武学治癌探秘

  2017年7月26日更新

 

 

 

 

 

李可:为什么经过手术肿瘤还可能扩散?顾护胃气为第一要领

 

▲ 李可,中医大家

  肿瘤呢,因为它长在体内,对五脏六腑的损伤过大,有的吧,可以救活,有的就算抢救过来了,不久也死去了。为什么?

  因为西医的放、化疗,让他阳气更虚,这时使用中药,往往太晚了。若在肿瘤早期,中医治疗还差不多。好多病,往往当你发现的时候,整个五脏气血,都损伤得很严重。

  所以啊,人体内阳气是将军,养生就是养阳。

  现在许多肿瘤病人,能否抢救过来?

  肿瘤可以和人共存,只要你不惊扰它,它也不能危害你

  首先保住这个病人的阳气,不要让他继续再消耗,然后,想办法把这个肿瘤慢慢缩小,使这个病人暂时和肿瘤共存。只有等到它那个阳气旺了,就可以攻下,把这个肿瘤打败。

  所以呢,这个肿瘤,需要很长时间调理。治疗肿瘤病人,只要不犯错误,不要做这个放疗、化疗,生命都可以延长好多年。

  现在,国外西医高层,对放疗、化疗这问题,都开始反思了。记得去年《参考消息》登过:美国做过一个试验,什么试验呢?给一部分六十五岁到八十岁这个年龄段正常死亡的老人做尸体解剖。

  解剖的结果是,这些人全部都有肿瘤,有的肿瘤有拳头那么大,十公分左右。但是本人在生前没有什么感觉,一直到死都没发现自己长了肿瘤。这个说明啥问题啊?

  说明,肿瘤可以和人共存,只要你不惊扰它,它也不能危害你。如果你越是对它采取一些措施——放疗了,化疗了,手术了……反而促使它很快扩散。

  为什么经过手术肿瘤还可能扩散?

  美国人,从那个微观的角度,找了一下最基本的原因。研究结果是:这几种方法,刺激人体以后,病人体内生长了一种叫异常生长因子二号的东西。

  这个东西一旦抬头,肿瘤就通过淋巴系统、血液系统等各个系统向全身扩散。因此,现在国外基本上都不主张做放、化疗了。寻找替代疗法,包括中医疗法。

  现在许多肿瘤病人,能否抢救过来呢?

  肿瘤呢,因为它长在体内,对五脏六腑的损伤过大,有的吧,可以救活,有的就算抢救过来了,不久也死去了。为什么?因为西医的放、化疗,让他阳气更虚,这时使用中药,往往太晚了。

  若在肿瘤早期,中医治疗还差不多。因为不只说肿瘤,好多病,都不是马上就得的啊,往往当你发现的时候,整个五脏气血,都损伤得很严重。所以啊,人体内阳气是将军,养生就是养阳。

  得肿瘤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01 人身各处但凡一处阳气不到,便是病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言:“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

  阴阳的关系不是对等的,阳气是主要的,阳主阴从。《内经》强调“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阳气失于敷布,阴寒得以凝聚是肿瘤的基本病因病机。

  人之阳气的多少取决于脾胃。元阳虽藏于肾,但而要后天脾胃的滋养。元气升降出入的运行也依赖脾升胃降的斡旋之能。

  如果进行中西医比较,西医免疫系统的功能可以与中医的脾勉强对应。大家都承认免疫系统是人体对肿瘤的最后一道防线。换言之,脾胃虚寒是易于发生肿瘤的体质类型。

  02 寒湿为患,十占八九

  损伤人体阳气者,寒湿之邪最重,阳气受损则易形成阴证。《素问·举痛论篇》言:“寒气客于小肠膜原之间,络血之中,血泣(涩)不得注于大经,血气稽留不得行,故宿昔而成积疾。”

  已经明确表示“因寒而成积”。《景岳全书·新方八阵》说:“夫寒之为病,有寒邪侵于肌表者,有生冷伤于脾胃者,有阴寒中于脏腑者,此皆外来之寒,生于无形无响之间,初无所感,莫测其因。”

  张景岳总结寒的成因说:“或因禀受,可因丧败,以致阳气不足,多见寒从中生。”人体的津液精血靠阳气的推动才能运行,寒湿伤阳则津液精血的运行缓慢甚至停滞,易于形成瘀血、痰湿、食积等有形之邪。

  有形之邪又会阻碍气机,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肿瘤患者除肿瘤本身表现出的诸多症状以外,多数表现为口不渴,或渴不欲饮,或喜热饮,手足厥冷,小便清长,大便溏,舌色淡或暗紫,舌体胖大,苔白腻而润,脉沉细或紧硬等一派阳虚阴盛之象。

  有的肿瘤患者有口渴烦热、恶热、喜凉饮食、持续高热或低热不退等现象,此为假热或标热,不能把它作为辨证用药的唯一证据而恣用寒凉。

  这种假热源于真寒,寒主收引,阻遏气机,气机升降出入受阻,郁而化热。此时再用寒药清热,无异雪上加霜,则犯虚虚实实之戒。

  03 情志内伤

  《素问·血气形志篇》言:“暴忧之病也。”《素问·疏五过论篇》言:“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名曰脱营。尝富后贫,名曰失精,五气留连,病有所并。”

  根据我们对肿瘤患者的了解,他们中大多数人有情志事件的刺激,有的病人治疗后效果不错,但由于精神的刺激又使病情加重。忧恚则气结,气结则阳气不通,阳气不通则出现在何脏何经络,则肿瘤就有可能发生在何处。

  治疗肿瘤?顾护胃气尤为重要

  01 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

  《素问·血气形志篇》言:“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食以索饼,不发热者,知胃气尚在,必愈。”厥阴病主方要用乌梅丸而不是乌梅汤,大概也是恐其“以汤灭火”反而成害,故以丸药缓图,以复其阳。

  肿瘤患者大多数人已病入三阴,顾护胃气尤为重要。在药物的剂量上应把握准确,特别是在实施汗、吐、下法,及应用寒凉之品时尤当注意。放、化疗及手术后的晚期患者每见纳呆、腹胀、体倦乏力、便溏或便秘等胃所衰败之症。

  很多患者不是死于肿瘤而是死于胃所衰竭。本脏自衰用理中汤;火不生土用附桂理中汤;湿浊盛者芳化,理中汤加苍术、藿香、白营蔻仁、佩兰、砂仁之属;土壅木郁、木不疏土用生黄芪、桂枝尖。

  中焦阻隔则上下不通,当运中土以溉四旁,理中合半夏、秫米、砂仁。腹胀,虚者,塞因塞用,补大气,理中加黄芪、砂仁,忌一切行气破血之品(厚朴、青陈皮、枳实壳);实者,通法,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减,即温下。

  无论肿瘤发生在何脏腑,只要有脾胃虚寒的症状,只能先顾护中气而舍其他。无论中医、西医,无论用寒用热都应在不伤胃气的基础上治疗。

  02 温阳散寒是基本治疗思路

  四逆汤、附桂理中丸、真武汤、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温阳散寒基础方。

  肺部肿瘤可用四逆汤合小青龙、四逆合阳和汤、四逆合千金苇茎汤。咯血加仙鹤草、三七粉;胸腔积液可加葶苈大枣泻肺汤;胸痛加蜈蚣、全蝎;间用理中汤、补中益气汤,培土以生金。

  消化系统肿瘤以附桂理中加砂仁、半夏为主方。肝胆肿瘤可加吴茱萸、当归、赤白芍、三棱、莪术、菌陈、鸡矢藤等。

  腹水可用真武汤、桂枝去芍加麻黄细辛附子汤;腑气不通多因阴寒凝阻,当用破冰解凝之剂(大黄附子细辛汤加吴茱萸;若出现肠梗阻当用张锡纯硝菔通结汤,便下即止)。

  肾、膀胱、脑部肿瘤用四逆汤、桂枝茯苓丸、大黄蜇虫丸、麻黄细辛附子汤、真武汤、八味地黄汤为主,间用理中汤。

  子宫卵巢肿瘤用四逆汤、当归四逆汤、温经汤,紫石英、吴茱萸常用。

  高烧不退或长期低烧多为本寒标热,治疗应以四逆、理中辈、当归四逆、麻黄附子细辛汤。

  延伸阅读 I 李可语录20则

  1.中医有一句话俗语叫:气为血之帅。气和血的关系是什么?他们绝对不是半斤八两,气血平衡,这个血能不能够在血管里面运行畅通、流动、运转,把营养输送到五脏的各个部位,就靠气在推动它,领导它。假如没有气的领导,气弱了就会出血。

  2.当然这是比较清醒的例子,如果出现大出血,有生命危险了,古人有一个对付的方法“已亡之血难以骤生,未亡之气所当急固”,就是说要赶快恢复阳气的统帅作用,很快就完全止血了,病人就救活了。阴和阳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

  3.牙龈出血怎么治?就是给他补气,比如用当归补血汤,只有两样药:黄芪与当归,当归是黄芪的一半。

  4.有一个女大学生,月经期间,她冲了一个冷水澡,吃了一大包冰块,气候特别热,晚上睡觉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结果从第二天开始,他就闭经了,月经没有了,停止了。而且肚子很痛,吃很多的止痛药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正好我来广州,她找我来看这个病,我就跟她说,用温经散寒的方法,她很快就好了。

  5.有一位同志问,胆总管结石怎么治疗?这个东西没有现成的办法,这个要看病人本身是偏阴虚还是偏阳虚,是气虚还是其他方面的问题。你要拿药治一下,这个药叫大叶金钱草,每天用120克,熬成水喝就可以了;另外用鱼脑石,每天6克左右,碾成粉。如果这个病人非常的虚弱,一幅药之内能不能软化,那无疑肯定是阳虚,就把这个偏方加到四逆汤里面去用。

  6.人身上的湿气很重,一到夏天发一些很痒的小包。这个东西湿气很重,一到夏天总是要发一些很痒的小包。到夏天的时候阳气就发,再一个阳气外发的过程,体内积存的那些垃圾,由内向外发这是一个好事,你不要管它,如果你要想治就吃“桂附理中丸”。这是一个问题。再有一个问题就是夏天能不能用西洋参来代替洋参,完全不能。你在任何时候不要吃西洋参,有害无益。

  7.现在治肝炎,开始用清热解毒的方法,一段时间后,各项指标都达到正常,过后又会反弹。因为寒凉伤了病人阳气,将来康复起来更困难。什么是清热解毒?有热毒你才清解。中医课一开始就强调“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观点。医生要辨证,阴病用阳药,就算不好,也没有大错。

  8.我治100多例抑郁症,基本就是四逆汤,逐日加附子量,到一定程度,出一身臭汗,就有说有笑了,这个很奇怪,而且得病的大部分是大学生,家庭比较困难,环境压力比较大。我还计划用这个方子,试用于运动神经元疾病(这是个顽症,这个东西不但外国人治不了,我们也治不了),这个方子加等量制马钱子粉,看看会不会 对这个病起到一定的效果。

  9.人的头部啊,是阳气汇聚的地方,所以过去《内经》讲:头为诸阳之汇。阳气就汇合在这个地方。这个高血压,为什么长时间治疗不好呢,就是因为浊阴啊,(它)窃踞了这个阳气的位置了。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和过去讲所谓“肝阳上亢”什么的,不是一回事。

  10.血压为什么高?实际上就是机体有阻滞。机体是非常奥妙的,因为有阻滞,需要高的压力,才能够供养末端,这是个物理的道理。一般的药到不了末端。如果用西医的方法终身的服药,末端呢,又不断向机体发放指令,我这边不够吃了,赶快给我送吃的,这个指令始终存在,所以药要不停地用,你高一点儿我就给你压下来,使机 体末端始终处于缺血的状态。用了麻桂以后,出了一身的汗,这个病就好了。

  11.我们有好几千年就处在没有空调的状态下,生活的非常好。自从有空调出现以后,阴寒之气,它频频进入体内。比如今天我马上从这里出去了,外边是一团火,然后进入有空调的环境,马上就发冷,感觉穿一件衣服都不够用。就这样反复的把寒气一层一层的压在体内,这样的话就造成很多病。

  12.再一个就是南方人的生活习惯问题。因为在南方的话几乎就只有夏天,没有什么春、秋、冬啊。由于空气热,特别喜欢吃生冷的东西,他们常年的生活习惯就是喝冷饮,喝冰镇过的汽水、果汁,冲冷水澡。或者在睡觉的时候空调开的很大,睡着以后就受病了。

  13.大 城市中的人,起居节奏不太好,有些违反了我们民族古代传下来的养生的要领、原则和方法。就是睡的非常晚。像什么过夜生活啊,整个生活都要集中在晚上十二点以后,一弄弄到天亮才睡觉。人和自然界是同一步调,当太阳落山以后,在10点钟以前就应该入睡,阴阳颠倒,人的生活就不能和大自然同步了啊!那个时间正是人们胆经开始造血、清除体内垃圾的这么一个时间。

  14.一个是错误的生活理念,错误的生活习惯;另一个就是南方搞中医的人啊,误以为他们处在南方,处在最热的地方,就应该补充一些凉的东西,其实是进一步伤害了阳气。现在的疾病总体情况都是这样,包括外国。我也看了好多外国人,都是这样。

  所以我说这个阳虚的人十占八九,真正阴虚的百不见一。有些中医开方子的时候,思维也掉进了一个错误的圈子里,那就是滋阴降火,结果越降越糟,雪上加霜。而我所见的这些病没有一例不需要扶阳的。

  15.阳气是先天肾气,后天脾胃之气结合在一起的混元一气!很难分清哪个是中气哪个是先气。肾气又称元阳,命门真火,生命的根基和原动力。阳气损伤的后果非常严重。一个就是健康人,他还没有感觉到自己有病,但是他脸色一般是一种苍白灰暗的,不是非常红润。我们在各个机关、团体,特别是在饭店,看到的工作人员,长 期在那种环境下生活,很多小青年儿,他的那个脸色非常不好看,但是并没有发病。

  16.其实中医本来就有一整套的急救的方法。你说《伤寒论》是怎么来的,那就是在大型瘟疫当中总结的成功经验,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法……这些都讲得非常清楚,但为啥后来中医能掌握这些方法的人很少了?就是从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帝国主义看中了这个大市场,要让这个他们的医药来占领这个市场。这是个大买卖,发大财的事儿啊。我说在这种境况下,中医的生命力就逐渐被消磨,最后……

  17.最好的中医教材是啥?绝不是统编的这套东西,而是有个北京光明中医函授大学,他们的教材都是吕炳奎主编的,那是最正宗的。那些个教材把中医的基本体系都贯穿下来了。

  18.中医绝对不会从什么动物实验中得出什么高招来,那完全是徒劳,完全没有用!活着的人,不但是和那些个小动物不同,而且一百个人有一百种模式。绝对不可能像西医的那种,研究一种药,大家都能吃,中医没有这个。

  19.所谓的古中医学其实都是汉朝以前的中医学。汉唐以后由于好些人误解里面的主要观点,所以中医就走向了歧路。近现代的、西化以后的中医,都有好多错误的看法。

  20.古人有个形象的比喻,脾胃如釜,就是把脾胃比作是灶台上的锅,肾气为釜底之火,肾气就是肾阳,就是锅下的火,锅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和水,火力不够,这个水和食物怎么样才能熟得了?所以到最关键的时候,要照顾锅底之火。保护少阴经的那个元阳,元气不要走散。

  文章来源:五味学苑

  2018年10月13日更新

 

 

 

 

 

央台突然传来,震颤国人灵魂!

 

在央视最新一期《朗读者》节目

 最后短短17分钟里,

一位96岁的老军医,

不仅让董卿泪如雨下,

更让人看哭了三次!

这段只有17分钟的视频,

 能治病救人,更足以震颤国人灵魂!!

这名老军医叫吴孟超,

一个极其普通的名字,

普通到我们从未听说过,

但又是一个需要我们必须记住的名字,

关键时刻,能救人一命!

他有一双神奇的手,

由于拿了70年的手术刀,

这双手已经严重变形……

他还有一双特殊的脚,

由于手术长时间站立,

他的脚趾已经不能正常并拢!

也许你根本想不到,

就是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军医,

不仅是中科院院士,

还是中国当之无愧的肝脏外科之父,

更在2005年从胡锦涛同志手中,

接过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早已功成名就的吴老,

今年已经96岁了,

他从没有摆过院士的谱,

更没有一丁点儿专家的架子,

始终履行着一个普通外科医生的职责,

直到现在,

老人每周仍坚持做3台大手术!

这张照片是刚下手术台的吴老,

他累得瘫靠在沙发上,

却笑得像个孩子,

无法并拢的脚趾,看着让人心疼!

近70年来,

吴老共施行肝脏手术16000余例,

早期肝癌病人的术后

五年生存率达到70%以上!

吴老的故事之所以感动人,

绝不仅仅是他医术高超,

更是因为他作为医生的准则和操守!

NO.1

我不过是个吴孟超嘛

荣誉?那算啥!

2004年,肝部长了巨型肿瘤的少女王甜甜

引发了各大媒体的报道,

她肝脏的肿瘤比篮球还大,

大到所有人都认为

只有肝移植一条路可以保命!

尽管好心的人们为她凑出了医药费,

但是没有医院敢为她做手术。

这对几乎陷入绝望的母女

去上海找到了当时已经82岁的吴老!

吴老反对肝移植:

这是一个良性肿瘤,

肝脏移植花钱多、还有一生的排异!

我建议尝试手术切除!

甜甜的母亲留着泪回忆说:

当时我横下一条心,

哪怕赌上命也要给女儿做手术!

我连自杀的药都买好了,

手术失败我就一起死!

甜甜的肿瘤紧紧挨着肝动脉,

手术难度极大,

稍有不慎就会引起大出血

很有可能下不了手术台就死亡!

很多人劝吴孟超,

别人都不敢切,

你切了,万一出了事,

你一辈子的名誉可就没有了!

吴孟超却只认“人命关天”!

在《朗读者》中,

董卿问了同样的问题,

可爱的他笑着回答:

我不过就是一个吴孟超嘛,

名誉,那算啥?

进手术室之前,

母亲紧紧抓住甜甜的手不舍得放,

甜甜也哭着说:

这恐怕是今生最后一面了!

吴孟超则弯下腰轻声说:

“不要紧张,你醒来的时候,

我们都在你身边,

甜甜,你一定会好!”

两天后,甜甜从昏迷中苏醒,

这时她才知道,

82岁的吴爷爷,

整整为她做了10个小时手术

才将那个重达9斤的瘤子切下来。

在《朗读者》中,

甜甜在给吴爷爷写的信中说:

在那么多大医院都不接受我、

切除不了我的肿瘤的时候,

是您不顾众人反对,毅然主刀!

2004年9月24日早上8点到晚上6点,

手术整整十个小时!

《朗读者》节目中,甜甜为吴老朗读!

五年后的2009年,

早已完全康复的甜甜选择在9月24号

这个让她重获新生的日子,

和她心爱的人携手走上了红毯,

成为了新娘!

“谢谢”这两个字,

是吴老最最经常听到的两个字。

在医院门口,

经常有人一见到吴孟超就扑通一声跪下,

递上带来的CT片。

90多岁的吴老就举着CT在太阳底下站着,

一看就是半个多小时,

然后朗声道:

“还有救,来住院吧!”

病人家属无不欣喜若狂,

泪流满面!

有一个细节很令人感动:

吴孟超给病人检查前,

总会先把手搓热。

每次为病人做完检查,

他都帮他们把衣服拉好、把腰带系好。

90多岁的他,

查房时最经常做的一件事是

弯下腰把病人的鞋子

放到最容易穿的地方。

他说:“对医生而言,这仅是举手之劳,

可对病人来讲,

这不光是内心的温暖,

还有康复的信心。”

来找吴老看病的患者,

大多数都患有肝炎,

这是会传染的!

但吴老总是紧紧拉着患者,

轻轻拍他们的手、摸摸他们的头,

甚至用自己的额头

贴着病人的额头试体温。

很多次,吴孟超的手一摸到病人的脑门上,

病人的眼泪“刷”就掉了下来。

“一个人得了肝癌,

整个家庭往往都垮了。

跟病人多说句话,

跟他握握手,就能给他和全家人信心。”

这是吴老查房时被拍到的一幕——

当吴老仔细询问完病人的情况,

准备转身离开时,

患者突然拉住吴老,

轻轻起身,深情地吻了他的手!

吴老显然对这个

突如其来的吻有些意外,

让人感动的是,这位90多岁的老医生,

转身抱着病人的头,

在患者的脸颊下,

轻轻地回吻了一下!

若不是有着托付生命的感谢和恩情,

怎会让最不善表达的国人

报之以吻?

看到这样的镜头,

小编忍不住泪流满面。

吴老已经不是把病人当朋友了,

而是当做亲人,

至亲的亲人!

他救治过的病人,

很多成了他一生的朋友。

可很多病人不知道的是,

救了一万多人性命的吴老,

对自己的父母,

有着长达一生的愧疚和遗憾……

NO.2

18岁马来西亚割胶少年

冒着战火回到祖国

吴孟超的父亲、母亲

1922年,吴孟超出生于

福建省闽清县白樟乡后垄村。

父亲在他三岁时就“下南洋”谋出路去了。

五岁时,母亲才带着他和弟弟

一起来到马来西亚。

父亲非常有经商头脑,

从开荒的苦力到经营福建米线,

攒了一笔钱后又买下一块地

开始种植橡胶林,

懂事的吴孟超很快成为割胶能手。

吴孟超的父亲是个

有远见、有头脑的人,

他非常明白让孩子成为一个有用的人,

唯一的方法就是好好读书。

 

少年吴孟超

1934年,12岁的吴孟超

在光华学校上了中学,

这所由马来西亚华侨创办的爱国学校。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

老师们在课堂上

讲日军的侵略,

讲国内的抗战,老师们讲得热泪盈眶,

吴孟超和同学们听得义愤填膺、热血沸腾!

 

1939年,吴孟超即将中学毕业,

他号召同学们一起捐款,

通过爱国人士陈嘉庚把捐款送到延安!

让吴孟超意外和惊喜的是,

他们竟然收到了

收到了毛泽东和朱德的回信。

从那一刻起,

吴孟超就更加坚定了自己的决定:

回到祖国,参加抗战!

 

吴孟超回国时的护照

1940年春天,

18岁的吴孟超终于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他与6个志同道合的同学相约去延安:

不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

决不回来。

离开马来西亚诗巫时,

父亲和母亲带着他的弟弟们,

都到码头来送行了。

可令吴孟超没想到的是,

与母亲这一别,竟是永诀……

 

1940年,吴孟超回国时光华中学开具的介绍信

经过一个多月的颠沛流离,

吴孟超终于到了昆明。

由于日军和国民党的封锁,

吴孟超不仅去不了延安,

还断了跟家里的联系、断了经济来源!

只能靠自己的打拼求生、求学!

当时的昆明,

几乎聚集了中国所有的名牌大学,

几番思考之后,吴孟超

决定报考同济大学医学院,

学医救国!

 

1945年,抗战终于胜利,

吴孟超的父亲不远万里

从马来西亚回国寻找儿子。

父亲的态度很明确:

要吴孟超跟他回马来西亚。

一心选择学医的吴孟超

倔强地拒绝了父亲。

父亲几乎是带着绝望离开的,

这一次不愉快的见面,

成了父子俩最后的相见!

送走了父亲,

吴孟超随同济大学一起回到了上海!

在上海,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恩师

——从德国留学归来的

著名医学家裘法祖!

 

吴孟超大学毕业后,

被通知留校做儿科医生。

他强烈地表达自己想去外科的愿望,

医务部主任不耐烦了,说道:

“也不看看你多高,

一米六二的个头儿,

站在手术台上能行吗?”

 

就在吴孟超沮丧的时候,

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军区卫生部招聘医生,

主考官郑宝琦看了他的简历,

听了他迫切想当外科医生的愿望,

当场破格录取了他。

吴孟超激动得泪流满面,

他终于成为第二军医大学的医生!

让他兴奋不已的是,

1954年,学校聘请裘法祖为兼职教授,

吴孟超得以再次师从裘法祖。

一天晚饭后,

他请教老师今后该向哪个方向努力?

裘法祖说:

我国的肝脏外科几乎是一片空白,

你可以朝这个方向发展。

从此,吴孟超开始与肝脏外科结缘。

 

1956年,吴孟超和他的战友

一起攻下了新中国第一部

肝胆外科的翻译著作。

也是在这一年,

父亲患了胆石症,

在马来西亚两次手术均告失败,

不幸病逝。

噩耗传来,吴孟超痛不欲生。

此时,他已在肝胆外科领域小有成就,

完成了几个高难度的肝胆手术。

如果能亲自为父亲施行手术,

胆石症完全可以治愈。

吴孟超第一次感到

身不由己的无奈和痛苦,

也更加激励他探索肝脏的奥秘!

 

上个世纪50年代末,

肝脏的内部结构是一个无人知晓的谜。

肝脏手术更是无人问津的生命禁区,

制作一个真正的肝脏血管模型,

成为研究肝脏的关键!

吴孟超和同事们

两年间一共解剖了1000多个肝脏,

实验了上百种材料,

都没有成功!

 

1959年,在容国团夺得世界冠军的那一刻,

吴孟超除了喜悦和激动,

他突发奇想,

能不能用乒乓球做原料,

把它先溶解成液体,

在浇灌到肝脏血管里。

经过几次尝试,

肝脏血管构架终于像珊瑚一样

呈现在面前。

这些美丽的珊瑚,

开启了吴孟超向肝胆外科进军的历程。

 

肝外科医生们的手术刀,

就是在这纵横交错、

险象环生的血管间游走,

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斩关夺隘!

而吴孟超就如同将军了解战场上的

每一道河流山川一样,

清楚每条血管的走向!

 

吴孟超创造了中国医学界

乃至世界医学肝胆外科领域的

无数个第一:

他主刀完成了我国第一例成功的肝脏手术,

他翻译了第一部中文版的肝脏外科入门专著,

他制作了中国第一具肝脏血管的铸型标本,

他创造了间歇性肝门阻断切肝法和常温下无血切肝法,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

他也切除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重达36斤的肝海绵状血管瘤,

他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在腹腔镜下直接摘除肝脏肿瘤的手术

……

 

比父亲幸运的是,

母亲看到了吴孟超的成就。

自18岁那年在码头上与母亲挥别,

吴孟超一生再未见过母亲。

起初是由于战乱,新中国成立后,

吴孟超成为军人,

赴国外探亲有所不便。

接着,便是各式各样的政治运动,

吴孟超的海外关系

又成为遭受攻击的靶子。

改革开放后,

吴孟超才恢复了与海外家人的联系。

1982年,弟弟首先回国探亲,

兄弟俩人在机场相见,

当场抱头痛哭。

吴孟超让弟弟给

老母亲带去了一双绣花鞋和一付玉镯,

老母亲看到了儿子拍摄的录像和礼物,

知道儿子生活得不错,

悬了半个世纪的心,

才终于放下了!

仅几天后,

母亲在睡梦中驾鹤西去,

给吴孟超留下了终生的遗憾。

 

1993年春节,吴孟超和老伴

一起回到阔别多年的第二故乡

——马来西亚小城诗巫。

少小离家老大回,

年逾古稀的吴孟超精神有些恍惚,

仿佛回到了少年时代。

吴孟超终于见到53年未见的亲人,

也终于在父母的墓前上了一炷香!

18岁一别,再见已是阴阳两隔!

71岁的吴孟超再也忍不住,

泪水一次次模糊了他的眼镜,

任眼泪在脸上纵横! 

NO.3

如果我倒在手术室里,

请擦干我脸上的汗!

因为一双神奇的手,

人们把“中国肝脏外科第一刀”的

美誉送给吴孟超!

在《朗读者》节目中,

这位96岁的老军医幽默地说:

手,比脸重要!

 

也许你不敢相信,

吴老的手在写字的时候都是颤抖的,

可神奇的是,

只要他拿起手术刀,

那双连写字都微微抖动的手,

就变成一双像长了眼睛的神手,

从容不迫,出神入化!

——所有人都只能看到满眼的红色,

但吴孟超的手可以直接伸进去,

代替眼睛游刃有余地选中血管一掐,

血当即就会止住。

 

1983年,为了这一双神手,

日本一家电视台派出了由

顶级摄影师和录音师组成的豪华阵容,

来到中国上海东方肝胆医院,

记录一场特殊的手术!

这是一台切除肝癌的手术,

手术进行了五个小时,

日本记者也拍了五个小时,

最后,吴老从一个四个月大的婴儿体内,

切除了一个肿瘤,

肿瘤居然比婴儿的头还要大,

而婴儿的肝脏,完好无损!

 

婴儿的肝脏手术,

是生命禁区中的禁区!

这台手术的成功,让全世界震惊!

这名女孩儿叫朱丽娜

23年后,长大的朱丽娜学了护理专业,

在吴老的医院里当了护士!

在吴老的眼中,

如果一个医生对病人不负责任,

那就失去了做医生的基本资格。

因为作为医生,

就是要一切为病人服务!

 

吴孟超对收红包、拿药品回扣的事,

最深恶痛绝,

为了给病人省钱,

他甚至给医生们定了不少规矩:

如果B超能解决问题,

决不让病人去做CT或核磁共振;

如果病人带来的片子能诊断清楚,

决不让他们做第二次检查;

能用普通消炎药,

决不用高档抗生素;

吴老最反对用缝合器械给病人缝针,

他说:咔嚓一声,1000多元就没了,

那可是农村孩子几年的学费!

我就主张用手缝线,

分文不要!

 

在吴老担任院长的医院,

肝癌手术所有费用不过2万元左右。

一位卖了房产来求医的病人接到账单时感慨:

“没想到大上海会有这么低的收费!”

吴老说:我是一个医生,

学的是治病救人,

医院更是治病救人的,

怎么能想着从病人身上捞钱?

 

从吴老第一次拿起手术刀到今天,

已经70多年了,

平均一年200台的手术,

16000万名病人,

因为他而脱离了生命的绝境。

他的眼前是病,心底是人,

他总说:“我想背着每一位病人过河。”

 

《朗读者》节目播出是在7月14日,

细心的观众发现,

7月10日,

96岁的吴老还奋战在无影灯下。

高龄、一线、密集手术,

这些对一位96岁的老人意味着什么?

没有人比与吴老合作多年的

护士长程月娥更清楚!

在《朗读者》中,

董卿读着这封护士长写给吴老的信,

读着读着就落泪了!

 

信中说:认识您30多年了。

在很多人看来您是个传奇,

但只有我看到过,

手术后靠在椅子上的您,

胸前的手术衣都湿透了,

两只胳膊支在扶手上,

掌心向上的双手,在微微颤抖!

您叹口气说,力气越来越少了。

如果哪一天我真的在手术室里倒下了,

你知道我是爱干净的,

记住给我擦干净,

不要让别人看见我,

一脸汗的样子。

 

96岁的吴孟超不舍得放下手术刀,

他说,我的身体还可以,

还能救更多的人;

我还希望能多带学生、多教年轻人!

1997年,吴孟超将个人积蓄30万元

和社会捐赠共500万元

成立“吴孟超肝胆外科医学技术基金”;

2006年,他又把国家最高科技奖的500万奖金,

全部用于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

“我的平台有了,

接班人也有了,我的心就定了。”

 

吴孟超用一生

将自己作为医者的准则和坚守,

告诉所有人,

医生究竟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孩子们,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

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

——一个肯把自己给出去的人。

 

他更是用一生的奉献和付出,

谆谆告诫年轻的学医者:

孩子们,让别人去享受“人上人”的荣耀,

我只祈求你们善尽“人中人”的天职。

某些医生永远只能收到医疗费,

我愿你们收到更多

——别人的感念!

吴孟超,以96岁的高龄,

与患者肝胆相照。

医者仁心,

一个伟大的医者,

不仅凭医术,

更凭仁爱感动世人!

北洋君想再次借这两枚

发自内心的、深情的吻,

向吴老致以我们最高的敬意!

 

70年啦, 他手中一把刀,

游刃肝胆,依然精准;

70年啦,他心中一团火,

守着誓言,从未熄灭。

 

如果说吴老的手术刀

拯救的是一个一个患者的生命,

那吴老的故事和精神

更是震颤和涤荡着我们每个人的

灵魂最深处!

向96岁的吴孟超院士,

致敬!

文章来源:经典老照片2 

2018年10月9日更新

 

 

 

 

《人民日报》:邓铁涛 矢志中医八十年

 

  邓铁涛,1916年10月生于广东省开平县,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

  《人民日报》2018年6月7日第16版,刊登走近国医大师系列文章《邓铁涛 矢志中医八十年》,讲述了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邓铁涛教授为发展中医药事业、造福人类健康作出的巨大贡献。

 

  很多人对中医的看法是长于调理、难治急症,但国医大师邓铁涛用自己精湛的医术,证明了运用中医非手术疗法也能治好危重急难病症。

 

▲邓铁涛 首届国医大师、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血管科创始人、广州中医药大学终身教授、现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内科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导师、非典时期担任中医组组长(陈安琳摄)

  102岁的邓铁涛从医80年,为治疗重症肌无力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医方案;他医德高尚,每每想病人之所想,急病人之所急,强调“养生必先养德”;他在中医事业发展的重大节点建言献策,并通过带徒积极推动中医事业的传承和发展。

  近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到了一笔特殊的捐款,来自该院102岁的国医大师邓铁涛。这笔钱是他所获首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的全部奖金。

 

▲资料图:2017年12月29日,刘小斌(中)代表邓铁涛受首届“北京中医药大学岐黄奖”

  从医80年,邓铁涛用仁心仁术践行大医精诚;更每每在中医药事业发展的重大节点,数次建言献策,挽救中医于危难之际。此次他将奖金悉数捐出,支持中医药科研,给杏林又添一段佳话。

  对于这次获奖以及将奖金悉数捐给单位科研的决定,邓铁涛殷殷嘱咐:“彷徨几十年的中医可说已走在大路上,前途有如万里云天,远大光明,就看现代中医和有志于研究中医的其他科学家们的努力了。我们任重而道远。”百岁天年,功成名就,他心中所思所虑,依然还是中医事业的发展。

  为治疗重症肌无力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医方案

  几十年来,许多人都认为,中医之长在调理,对急症危症无可作为。早年在解放军157医院驻院带班时,邓铁涛就愣是凭自己的精湛医术,改变了医院领导的看法。

  有一位患肠梗阻的青年战士,疼痛难忍,病情危重,主治医师想手术化解。邓铁涛到战士床前,舌诊见剥苔下有新苔生长。“这就是黎明前的黑暗啦。”他建议先不手术,开以大承气汤处方保留灌肠,很快解除梗阻。

  一名5个月大的婴儿,呕吐啼哭,腹部可触摸腊肠样包块,经透视确诊肠套叠,先服中药数小时后,又以蜜糖水灌肠,并在腹部肠型包块处叩击梅花针,其后粪便自肛门排出,婴儿安静入睡,免去一刀之苦。

  那段日子,邓铁涛带着一众西学中高级研修班的学生,度过无数捏着汗守在危重病人床边的日日夜夜,运用中医非手术疗法,成功治疗数例肠梗阻病人。以至于决定病人开刀不开刀,医院方面往往要征求中医的意见。

  几十年来,邓铁涛治好了很多疑难危重病症,多为西医诊断明确但缺乏疗效者,或虽有疗效但西药毒副作用大者,也有西医诊断不明或“病因不够清晰”“缺乏对因治疗”“预后不良”者。拿治疗重症肌无力来说,他提出从补脾健胃着手,为治疗这一世界难题提供了中医方案,带领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团队成功抢救重症肌无力危象患者过百人次。

  业精于勤。邓铁涛的过人医术源于多年潜心研习,更离不开其辨证论治的思想。他常说,辨证论治是中医临床医学的灵魂。

  某医院曾遇一胎死腹中患者,妇产科用非手术治疗十多天不见效,再做手术又怕过不了感染关,于是请邓铁涛会诊。经辨证属实证实脉,邓铁涛开出一剂,当夜排出死胎。医院以为偶然中彩,没几天又入院一患者,看起来症状相似。然而邓铁涛会诊后认为属体虚病实之证,所用药方完全不同,也成功产出死胎。上述两例经西医诊断同为过期流产,诊断无误,但中医之辨证论治则一攻一补,天壤之别。

  医者应怀有仁心,养生必先养德

  2003年4月17日,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重症监护室发生了一件令人难以置信的事,一对夫妇闯入禁止探视的重症监护室,直奔罹患重症肌无力危象儿子小林(化名)的病床,拔下了呼吸机的套管和氧管。小林很快就因呼吸困难脸色发紫、神志模糊,12岁的孩子命悬一线。

  原来,那对夫妇家境贫困,为救孩子已变卖仅有房产。来广州入院后经5天治疗虽有好转,但钱已花完。绝望之下,才有上述极端做法。

  面对这个危重患儿,家属自愿放弃抢救,并签字承担责任后果。按理说,医院就算不治也并无不妥。可邓铁涛得知后,第一反应是亲自到ICU病房看望患儿。他先鼓励孩子父母,小孩还有生机,治疗得当则还是有希望的。

  “小孩瘦成这样,单靠药物如何能起作用?”看到这个干瘦如柴的孩子弯缩在病床上,邓铁涛马上拿出早已准备的5000元给ICU护士长:“到营养室买鼻饲食物,要保证每天所需要的能量,有胃气才有生机。”又对ICU主任翁书和说:“重上呼吸机,费用我先垫。”

  经过系统治疗,孩子一天天好转:2003年5月12日,转入普通病房,邓铁涛定期查房;5月19日孩子可以自行吞咽饮食;5月23日拔除胃管,体重从最初的17公斤增加至21公斤;6月1日儿童节,孩子背着医院送的新书包,高高兴兴地参加广州一日游。6月9日,孩子出院随父母回到湖南老家,广州名医治好小林的消息轰动乡村。

 

▲邓铁涛教授亮相纽约时代广场大屏幕 摄于2018年2月16日

  年逾百岁的邓铁涛身体硬朗,精神矍铄,人们常常私下感慨,“老中医就是会养生。”每每遇到有人请教长寿秘诀,邓铁涛都会强调:“养生必先养德。”

  临床不少疑难问题,需要老师心传口授

  “我是为中医而生的人。”从幼时眼见父亲悬壶济世,到后来走上中医求学之路,再到为中医学教育发展奔走呼告,为中医学的发展呕心沥血,邓铁涛始终在做着一个未曾改变过的中医梦。

  近代以来,中医学曾受到轻视、排斥,每每到了重要关头,邓铁涛都勇敢地站出来大声疾呼。

  随着年龄的增大,邓铁涛愈发感受到,中医事业要迎来新的发展,离不开一代又一代新人的投身其中。

  邓铁涛从1978年开始招收研究生,共培养硕士生27人,博士生15人,博士后1人。自身的从业经历更告诉他,中医带徒是中医教育的一种传统方式。“书本知识毕竟是死的,临床不少疑难问题,只有法传,难以书传,需要老师在身边心传口授,方能领悟。”中医院校学生如不注重跟师实习,其学问与临证水平难以提高。

  在他的倡导下,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在全国推广名老中医带徒传授制度,1990年10月,首届“全国继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拜师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全国首批500位名老中医开始带徒。

  “21世纪是中华文化的世纪,是中医腾飞的世纪。这就是我几十年前就开始的最大的梦。”站在102岁的当口,邓铁涛想把自己的梦继续做下去,直到成为现实的那一天。

  来源:人民日报 记者:贺林平

  2018年6月14日更新

 

 

 

 

 

 

人民日报:要像尊重圣贤一样尊重医生

 

  设立医师节,就是要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风气。医生有尊严,生命价更高

  经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每年8月19日设立为“中国医师节”。这是继教师节、记者节之后,我国设立的又一个特定职业群体节日。

  自古以来,医生都是一个备受尊重的职业。医学源于人性的善良,医生的初心是为病人谋幸福。设立医师节,是全社会给予医生的特殊荣耀和礼遇。

  医生,是我们生命中的“贵人”。人都有生老病死,谁能离得开医生?生命只有一次,一旦失去,永不再来。五千年来,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等名医的故事广为流传,他们悬壶济世、妙手回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作出巨大贡献。古语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医生每天都在救命,可谓功德无量。经济学家亚当·斯密说,我们把健康委托于医生,把财产甚至名誉委托于律师,像这样重大的事情绝不能委托给地位卑微的人。生命无价,医生是“生命的守护神”,理应获得崇高的社会地位。

  医生是我们素不相识的“亲人”。现代医学是陌生人对陌生人的照护。大凡医生,都心怀慈悲,所谓“医者父母心”。明代裴一中在《言医》中写道:“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 当医生看到有人被病痛折磨时,感同身受,若己有之,病魔一日不除,内心一日不安。这与亲人何异?我国著名妇产科医生林巧稚,一生亲手接生了上万名婴儿,被称为“万婴之母”,她常常为孕妇擦擦汗珠、掖掖被角,一举一动传递着医者大爱。她说:“我生平最爱听的声音,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很多人出于对林巧稚的感激,给孩子起名为“爱林”“念林”“仰林”。仁心仁术,令人景仰。

  医生是我们患难与共的“战友”。无论病情多么凶险,医生会和患者风雨同舟,不离不弃。在所有人中,医生是最想让患者活下来的人。只要有一线生机,医生就会尽百分之百的努力。不久前,湖南郴州儿童医院一位骨科医生,连续做了9个小时的手术。由于颈椎长时间不活动,诱发了枕大神经痛。当最后一台手术进行到一半时,这位医生脖子突然不能动了,但他不想因此中断手术,于是边做手术边让同事给自己颈部打针。这张照片在网上热传,感动了无数网友。宁可牺牲自己的健康,也要挽救别人的生命,这就是好医生的品格。

  眼下,医生的待遇与其教育程度、工作强度、执业风险还不匹配,总体收入水平偏低,劳动价值尚未得到合理体现,受伤受辱事件时有发生。对此,很多医生有抱怨、有愤怒、有不甘。但是,这并没有动摇医生的职业信仰。近年来,中国获得了较高的健康绩效,居民的主要健康指标总体上优于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如此巨大的成就,包含着医生的牺牲和奉献。

  有人说,要了解一个民族,就要看他们崇拜的英雄是谁。中国的医生用坚强的脊梁,撑起了健康中国的大厦。今天,我们设立医师节,就是要营造尊医重卫的社会风气,让人们像崇拜英雄一样崇拜医生,像尊重圣贤一样尊重医生,像爱护亲人一样爱护医生。医生有尊严,生命价更高!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白剑峰

2018年8月20日更新

 

 

 

 

 

德国老教授做中医60年,竟然如此评价中医,令无数中国人汗颜……

 

  曼福瑞德·波克特,中文名为满晰驳,取意为“以饱满的责任感,反驳西方明晰科学的不足”,出生于1933年,学贯中西,通晓德、英、拉丁、中、法等多国语言。曾任德国慕尼黑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是德国慕尼黑大学汉学、中医理论基础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国际中医规范辞典执行主编。

  50年代在巴黎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后, 又开始学西医,并接触到中医,拜访过100多位中医大夫。家有中医书籍8000多种,以在西方传播中医学为己任。

  01

  没有中医

  我早就不存在了

  问:满教授,您在讲演中说:没有中医,我早就不存在了。是您把中医药学研究当作终身事业,视为生命一样重要呢,还是中医药使您的健康大受裨益,甚至挽救过您的生命呢?

   波克特:应该说,这两个含义都有。早在50年代,我就被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底蕴征服了。我结识了不少华人朋友,并向他们学习汉语。在巴黎大学求学,有幸结识了李约瑟博士,更加深了我对汉学的兴趣。

   我的博士论文就是关于《道藏》的研究。取得博士学位后,又回德国学习西医,同时研读了南京中医学院编著的《中医学概论》。从此我与中医结下了不解之缘,当作了我一生最主要的事业。

  作为中医学家,我当然知道中医的保健方法,并在实际中广泛应用。有一年外出受寒,肩膀疼得很励害,下飞机后胳膊都抬不起来了。开始时用西医方法治疗,很久不见效果。后来我改用艾灸,三次就完全恢复了。

  1989年,我患了膝关节炎,西医先让服用可的松,没有效果,后来建议动手术,换金属关节。一位姓周的中医师给我推拿、针灸,配中药吃,不到6个月,彻底好了。你看见我今天在会上,两个多小时都是站着讲演的吧,完全正常。

  两年前,我的眼睛视物模糊,西医说是中心性渗出性视网膜炎,没有办法治,搞不好会失明的。读书人眼晴失明是最可怕的事,我用中医方剂学里的茯菟丹和六味地黄丸为基础,做成药粉来吃,几个月后就好了。现在我那么大年纪了,视力1.5,你看,我的眼睛不是好好的吗?

   问:您的太太和家人、朋友,是不是也相信中医,有病时是不是也请中医师来看?

  波克特:当然!我这次来北京,从王府井的平心堂给我的太太配了中药散剂,还要带回一些在欧洲不便买到的中成药呢!

  问:听说您能用中医诊病,并能开中药方?

  波克特:当然。我研究中医药几十年了,60年代时曾经拜台湾一位老中医为师,他的脉诊很特别,诊断不错。我也是个蛮不错的中医师啊。

  问:在德国,认可中医中药的人多不多?

  波克特:德国是使用植物药最多的欧共体国家,占领了欧洲草药市场的70%左右。据调查,58%的德国人服用天然药物,85%的德国人认为天然药物有效,毒性低。可是现在到德国和其他欧美国家的中医师,大多数水平不高。

  有的人到中国进修中医几年甚至几个月就开中医诊所,真正能用中医理论和方法诊病治病的中医师不多,许多中医师不会望闻问切。他们其实是假中医。

  中医是一门科学,希望中国要严格掌握培养标准,不要培养这样的假中医,这对中医在世界的传播影响很不好。真正好的中药也不容易买到,有些还是从其他国家进口的,药效得不到保证,这很影响中医药在国外的声誉。外国人看中医,并为中医的疗效点赞。

  2

  中医不仅是中国的骄傲

  也是全人类共同财富

  问:您在各种场合都说过,中医是成熟的科学。我们相信这是您对中医药学多年研究和深刻理解的结果。在您看来,中西医是不是各有所长,它们各自的长短主要是哪些?

   波克特:这是个很有意思的问题,我要多说一点。国外是有许多人认为中医不科学。奇怪的是,居然也有许多中国的中医们对中医的科学性表示怀疑。

   我在世界许多地方讲演,我一再强调中医是一门成熟的科学。这是我几十年研究而得出的结论。什么叫科学?在我看来,科学必须符合以下三条标准:

   一、以正面经验为基础。“正面经验”是针对确凿的事实而取得的实际效果。正面的事实与主观的臆测是相对立的,离开了事实,科学便失去了形成的必要条件。所以“正面经验”,是经验的事实资料的积累,能够重复和验证的。

   二、陈述的单一性。即在一定的上下文意中,具体名词术语的含义是单一的。所陈述的内容都是有一致规定的,并排除其他含义,那怕是稍微相似的含义。

  三、经验资料的严格、合理的综合。“严格的”,是指不是任意的、含糊的和近似的;“合理的综合”,是指从收集到的经验资料中建立起合乎逻辑的联系。

   这种合乎逻辑的联系,就是这个学科的理论体系。这个理论体系,能使人们对未来事物迅速做出有把握的灵活推断,并使原有的结果再度产生。

   按照这三条标准,可大致将二十世纪的各种科学分为精密科学、原始科学和伪科学。少数学科属于精密科学,如物理、化学、天文学几乎完全符合三条标准,是精密科学。多数学科只符合第一条,可称为原始科学。离开了取得正面经验的确凿事实,则应称为伪科学。

  在现代医学(西医)中,绝大多数是原始科学的知识,只有一小部分是精密科学,其中还有较大的伪科学的成份。与此相反,中医除了还有一部份是原始科学和伪科学的残余外,就绝大部分或者主体而言,应当称得上是精密科学。

   《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等等中国古代医书的传世,表明中国在两千多年前就已经形成了一套较完整的中医理论体系,而且很早就有自己的药物学专著,确立了中医学辨证施治的理论体系与治疗原则。

   中医是一种内容最丰富、最有条理、最有效的一种医学科学。

   而西医学的发展只有几百年的历史,大踏步发展只有几十年。应当看到,它是借助物理学、化学的方法和理论,作为自身使用的技术才发展起来的,事实上它没有真正意义上的药理学基础。

   从根本上说,西医学还只是一种典型的生物医学或动物医学,还远没有发展到真正意义上的人类医学。它将针对老鼠的实验结果应用于人类。须知,人类与老鼠毕竟有天壤之别啊。

   当然,西医在物理、化学方法基础上发展的医疗技术是很可贵的,但技术与科学是两回事。

  西方医学已进入方法学的死胡同,它不能像中医那样对个体机能失调作出精确的、特异的判断,并进行治疗。

   西医盲目用药的现象很普遍,动不动就用抗生素、激素,经常服用很容易造成药物依赖,破坏人体自身的免疫力。抗生素、激素的滥用,使高血压、心脏病、血栓等等病症随处可见。

  我开始是学西医的,而且在慕尼黑大学医学系当过老师,也有行医资格。 如果不了解西医,我就没有资格批评西医。

   当然,我决不是说西医一无是处,这里我是从科学与技术的比较上讲的。从长远来看,中医应该比西医有更广阔的前景。因此,中医药学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

 

  3

  中国人自己

  把宝贝当垃圾丢掉了

   问:您中医既然是成熟的科学,具有广阔的前景,那么,它是不是就应该具有全球化的条件?您对中医全球化乐观吗?

   波克特:这个问题很难用乐观或不乐观这样简单的结论来回答。从当前看,情况不容乐观。从长远看,如果中国同道们和中国的领导人足够的意识到当前的问题,并着手加以纠正,中医走向世界是必然的。正如我这次演讲的主题那样,“当代人类不能缺少中医”呀!

  问:在您看来,当前中医药发展主要存在哪些问题,或者说,影响中医药全球化的因素是什么?

  波克特:最大的问题是——中国自己把自己的宝贝,当作垃圾忽视,甚至丢掉了。这是令人十分痛心的。

  这句话真的让中国人无比汗颜。

  中医药在中国受到国家有关部门的重视,但是对中医学的科学原理认识不够。就象刚才讲的:居然也有许多中国的中医们对中医的科学性表示怀疑,这是问题的实质。

   中国至今没有为确定其科学传统地位而进行认识论的研究和合理的科学探讨,没有从全人类福祉出发给予人道主义的关注。近一百年来,许多人固执的相信用西医的方法可认发掘和提高中医,这样做的结果,使中医受到的是教条式的轻视和文化摧残。

  中国的有关主管部门和许多医生,表现出不可理喻的民族虚无主义,不承认自己民族医学的科学性,不认真评价并确定中医的价值,一味追求时髦,用西医的标准和术语改造中医,扼杀中医。

  可悲的是,当前这种状况还在继续恶性循环:在中国,虽然有“中西医并重”的行政规定,但在医疗的事实上,中医不能和西医享有同等的学术地位。专门研究中医的机构少,经费少,更危险的是研究方法的偏谬。研究人员没能对中医基本的方法论和认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不能用深刻而又令人信服的论据去证实中医药的科学特点。

  在中国,对中医的歧视处处可见。中国的西医师有157万人,中医师只有27万。在综合医院中,中西医的比例约为1:9甚至5:95。

   更奇怪的是,在中医研究机构和中医学院也存在这个问题,中医院中,病历90%是用西医诊断学和病理学的术语写的,能用传统的中医学理论和方法来诊病和开方的,一种说法是不到一万人,而且这些人年事已高。果真这样,那就悲惨了!

  种种迹象表明,中医正在不断走下坡路,走向衰落。这种倾向如不迅速而有力地加以扭转,这个曾在理论上、实践上达到最成熟、最有效的水平的医学,将成为过时的东西。

   这不但对中国人民是不负责任的,而且对世界人民也是不负责任的。因为中医的衰败不仅是医学上的问题,也是一个严竣的社会问题,会给一个国家的经济带来很大的影响。

  美国2003年的卫生医疗费用是1.5万亿美元,这个数字相当于中国2004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中国13亿人,如果没有中医,谁能支付起那么高的医疗费用呢?

  到过欧美的人就会知道,欧美的医疗效果并不一定好,许多病的治疗上并不满意。不然,怎么会有那么多人跑到欧美做中医呢?中国要保证老百姓的医疗,当然更不能缺少中医。

 

  4

  中国人应该克服文化自卑感,

  在全世界为中医中药“正名”

   问:针对您看到的这些问题,如果请您开个“药方”,您会怎么开?

  波克特:中国的事应该由中国人自己来解决,我相信中国有能力解决这些问题,不过我有几点看法要说一说。

   中国自己不把中医药学当成科学,不重视中医药的发展,其根源是文化自卑感。几年前我看了崔月犁先生的《中医沉思录》,我高兴地看到有许多人在深刻地思考中医的问题了。最近我读了李致重先生的《中医复兴论》,我们的理解完全一致。太让我高兴了!我对他说:我们是朋友,也是同学,志同道合的中医的学生呀。

  我认为,中国应当首先把自己中医的事情做好。中医应当在中国的国学传统上尽快复兴起来!

  实际上,中国是不应该有文化自卑感的。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有灿烂的传统文化。几千年来,中国一直是世界上的文化强国,对人类文明有过重大的贡献。中国只是在近二百年才落后了,但这是社会的落后,管理的落后,经济的落后,而不是文化特质的落后。

   中国人应该克服文化自卑感,理直气壮地弘扬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大力宣传和发展中医中药学,要在世界范围内为中医中药“正名”。中医是成熟的科学,不是经验医学,更不是伪科学。

   不要人为地把中医学搞坏了,让人家说你是伪科学。现在,西方人也已经觉察到西医西药的局限性了,但又没有其它办法,很多人把目光转向植物药物,希望从传统医药中寻找出路,这是中医中药发展的好时机。

   中国应该加强中医中药的教学和研究。中国要培养大批真正能用中医药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诊病治病的中医师,不是一万人,而是五十万、一百万人。这样,输送到世界各国的假中医也就少了。

  中国应该制定中医药学的标准,当然不是以西医学方法来评判的标准,并使它逐步成为国际遵循的唯一标准。这样才能消除国际市场上那种传统中药按植物药物,或者西药标准划定的混乱局面。中医中药有自己的标准,用别人的标准就不是中医中药了。

  现在迫切要做的事情有三条:

   一是设法使中国的一些一流学者掌握认识论,即有关现代科学在方法学上与中医学相适应的认识论;二是继承、开发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三是系统地发展属于中医自己的现代技术。

  比如研制鉴定中药的新技术;药物功能论断的新技术;在医学文献迄今还没有包括进去的中医治疗功能性或退行性疾病的方法论和具体方法等等。这些工作要靠中国的同仁来做,也需要进行广泛的国际合作。

  5

  说中医是科学和技术

  显然都贬低了它

  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

   问:您是不是早就与中国的相关单位进行了交流与合作?

  波克特:是的。我与中国的合作与交流已经有很多年了。与中方签订了几项协议书,合作编纂中英文《中医学规范辞典》、改编《传统针灸学教程》、编写《中医学概论》等等。我很热心于这些工作,因为只有首先把中医的事情做好才行。

   我常常肯说:我不知道。这好像是我的口头语。不过真的,我不知道中国不少人已经看清了中医的问题,为什么改起来这么慢?我也不知道在我的有生之年,我还能够为中医做一些什么。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会一直努力的。

   西方医学是建立在人体解剖学和电子显微学基础之上,属于实证科学范畴。中医不是普普通通的技能或者技艺,不是通过多少年的高等教育和临床实践就可以成为中医泰斗的。

  中医医术的高低首先取决于中医从业人员的道德水准,是和人的德性修养紧密相关的!为什么现在的西医大行其道,占据大半壁江山,而中医萎靡不振,鲜有大医现世,我认为有如下原因:

  1.中国传统文化被毁坏殆尽,天人合一、善恶因果、仁义礼智信等正念已经烟消云散;

   2.现行中医教育体系违背了中国传统医学“师父带徒弟”、“口传心授”、“修炼德性”的传承模式;

  3.人心浮躁、医风可疑,众多中医从业人员过多关注如何追逐名利,追求钱财,基本上不具备大医现世的德性背景和静悟条件;

   4.由于污染日益严重,中草药本身带有一定的毒性;此外,出于经济利益考量,中药厂商采取非法手段炮制中药饮片。这些因素都大大减弱了中药的药力,人们逐渐失去了对中医的信心。

   中医衰败了,不是中医不行了,而是人不行了。灿烂的传统中医文化将永远照耀我们这个星球!

   中医的确不是西方标准定义的科学,更不仅仅是治病的技术,说它是科学和技术显然都贬低了它,因为它超越并包容科学技术。

  它既是形而上之道,无形无象,通天达地;又是形而下之器,有形有像,医病救人,同时也是一种渗透于东方世俗生活的文化、哲学、艺术、价值观,甚至就是一种美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学了中医生活一定会更美好,所以我以为每个中国人都该学中医。《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的经典语录应该直接进入大中小学的课本,因为这些都是中医的源头。

  试想,你即使不给人治病,学了中医也能给自己养生保健,这也是积德行善,因为你减少了自己的痛苦,也就减轻了亲友的麻烦。

  再说,中国几千年来压根儿就没有中医文凭这东西,中医高人是师带徒的结果。如此看来,中国学医的旧制和习惯法,其实是一种比科举制度和现代考试制度更先进的人才选拔体制,让社会成为最大的考场,颇有道家无为而无不为的境界。

  6

  学好中医必须

  跟着师父在临床实践中学习

  有人说江湖医生骗人,世上也的确有这种江湖骗子。但那个行业没骗子?我们一生中真正上当受骗的悲剧是因为江湖医生吗?谁也不从中医教育和体制上找原因。中医高人都被消灭了,当然只有庸人和骗子当道!

  我以为,人世间的种种职业中,唯独医生最难骗人,因其结果只有两种:有效和无效。而绝大多数误人生命的,究竟是江湖医生还是某些正规医院,相信大家心知肚明。

   中医内容在很多人眼里就是中药。其实中医的内容之丰富超出我们的想象。仅从大的方面就可分为内治与外治,而外治的内容更丰富多彩。只要搞通了中医的一法,就容易触类旁通,治疗方法多了,就能不拘一格结合运用,哪种方法适用就用哪一个。

  关键是必须跟着师父在临床实践中学习。从实质上看,中医不是治病而是治人,其法在于调节阴阳平衡,故凡调节阴阳平衡之法皆为中医之法,其法并无高下之分,端看那种法更合适。

  从广义上讲,中医之法亦是治国之法。所以“不为良相便为良医”之说很有道理,因做良相与良医之道相通。

   中国是文化的中国,数千年来以文教化四方而少有武力征服;而中医承载着中国文化的核心——道。故曰:中医亡,则中国文化亡,文化即亡,则中国名存实亡!决非耸人听闻!

  文章来源:国际时局网

  2018年7月19日更新

 

 

 

 

 

 

我堂堂一个教授,被治得死去活来,只好61岁自学中医 | 化学家李宁先

 

  ▲李宁先 化学家、计算机专家、中医学者。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曾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化学系和应用技术研究所、深圳市爱华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工作。

  院长在线按+

  我堂堂一个教授,被人家治得死去活来,人家小学毕业,去看中医书,把自己女婿的绝症治得这么好,我看书还不如人家吗?于是我进一步向他打听,他岳父看什么中医书。他夫人第二天给我捎来一个字条,上面写了四个字“医宗金鉴”,于是我便叫我女儿到深圳书城买回来《医宗金鉴》这本书,并毅然决定出院,开始了自学中医,自己救自己的艰难之路。

  1

  开启自己救自己的艰难之路

  李宁先于1962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化学系,曾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武汉大学化学系和应用技术研究所、深圳市爱华计算机系统工程研究所工作。

  他是一名上个世纪90年代到深圳特区创业的高级知识分子,由于长期的工作过度劳累,多年不愈的心脏病恶化以及心力衰竭,引起体内其他器官衰竭,生命垂危,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书。

  为了拯救自己的生命,61岁便开始了自学中医、自我诊断、自我配药、自我医治的中医药学探索与实践。

  朋友给我一个机会,让我向大家汇报一下,自学中医十年的收获和体会。做为一个化学家,我深知一个个西药是如何诞生的,心里实在有点害怕,而面对自称自己的治病理论是阴阳平衡,五行运行及易经的中医来说,也感到实在有点玄,心里也充满着怀疑。

  在青、中年时,有点什么病,一概不看病不吃药,总是硬抗着,带病生活,一直拖到一身的病痛,坚持工作直到60岁退休。但随着年龄越来越大,有时实在抗不住了,只好住进医院求治。当我进入老年后,由于过度劳累,多年不愈的心脏病恶化以及心力衰竭,引起体内其它器官衰竭,生命垂危,医院多次发出病危通知书。

  就在这个时候,同病房来了一个病人,红光满面,我问他:“你是什么病?”他说:“是脑癌。”我惊奇地说:“呀!是绝症啊,是谁给你治的?”他说:“是我岳父治的。”

  一个快死的人,听说有一个医生能把绝症脑癌治疗的这么好,那么医术一定很高超,如果能求他救救我,说不定我也有生存希望。于是我在绝望中抱着一丝希望,想求求他岳父救自己一命,便对他说:“你岳父医术一定很高明吧?”哪想他脱口说:“哪里?他小学毕业的,自己看中医书,自学的!”

  听到这句话,我自己长长地叹了一口气。(唉!)我堂堂一个教授,给人家治得死去活来。人家小学毕业,去看中医书,把自己女婿的绝症治得这么好,我看书还不如人家吗?

  于是我进一步向他打听,他岳父看什么中医书。他夫人第二天给我捎来一个字条,上面写了四个字“医宗金鉴”,于是我便叫我女儿到深圳书城买来《医宗金鉴》这本书,并毅然决定出院,开始了自学中医,自己救自己的艰难之路。

  2

  为救自己和夫人性命

  带着各种问题开始学中医

  自学中医,首先遇到的难题是看什么书,茫茫的中医学海洋,从何下手?有幸那位自学中医的老师,给了我指点。我便从《医宗金鉴》开始学习,这是一本由清朝乾隆皇帝的御医吴谦,他组织当时全国一千多个医生,收集整理资料,最后由他编写而成的书。

  主要内容是收集整理人体各种生命病症状态,和针对每种病症状态,可选用的中药(或针灸)治疗的方子,以及历代名医对这个药方的评价。开始时,我带着自己身体当时最难受或最严重的病症,从书上寻找相同或相似的症状,然后,找出其对应的药方,用自己的身体做临床试验。

  为了防止自己药物中毒,我将药方中各种药物剂量降低5-10倍,用保温杯冲泡当茶喝,对身体进行调治和试验。

  前后经过60-70个药方的试验,花费了近三年时间的调治,我终于使自己的病情逐步缓解,最后基本痊愈。

  我在自己临死之前,学一门中医学,把自己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深深震撼了我,感到中医学真是太神奇了。在这个异常艰难的调治过程中,我用自己的身体做了各种试验,体验了人体重病时各种外在生命特征与内部脏腑的关系,体验了几十种药方的效果,还体验和尝试了近200种中草药的药效,为自己下一步中医学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长期照顾我这个重病人,极其紧张劳累,加上心理压力太大,我的夫人在2003年突然病倒,经医院检测为甲状腺肿瘤,怀疑为癌,需最后开刀定论,可是夫人宁死也不愿意开刀,只好求助中医。于是,我只好带着如何治疗甲状腺癌的问题,广泛收集资料加以整理,又开始了用中医治疗甲状腺肿瘤的研究工作。

  经过了一个多月的中医治疗,夫人的甲状腺肿瘤终于消失了,中医学又救了夫人的生命。

  随后,通过药物调治,我又治好了夫人几十年的哮喘气管炎和突然性便血等顽疾,使夫人基本上恢复了健康。夫人多种疑难病症的治愈又极大地鼓舞了我进一步去学习研究中医的兴趣,也进一步感受到了中医学的神奇。

  3

  为救亲戚朋友

  全面系统地学习中医

  两个生命垂危的老人,经过了几年中医的调理和治疗,基本上恢复了健康,知道情况的一些亲戚朋友,开始请求我给他们治病,他们找我这个不是医生的人看病,也完全是出于无奈,因为他们大多数人是得了疑难绝症,大医院已治不好或不愿意治的病。

  亲戚朋友请我看病,这大大地为难了我,不看吧?人家会说,见死不救,无情无义;看吧?确实不能随便给人看病。

  首先,我不是医生,我没有行医资格,看好了皆大欢喜;不好了,有个三长两短,人家硬说是吃你的药造成的,把你告上法院,说我非法行医,那我可养老都无宁日了;其次,给人看病,的确是生命相关的大事,过去我经常住院,常看到一些医生因诊断错误或治疗不当,将病人的病情耽误了,甚至治死了。

  如我有一个师兄,平常身体很好,因患上一般急性肝炎,住进了一家医院,不到八天就死了。还有一个老乡,因气管病,自己高高兴兴走进医院,住院不到五天也死了。我自己也有三次,因医院治疗不当差一点送了性命,后都因为自己极力反对,修改了治疗方案,才得以保全生命。

  每当我根据自己的感受对治疗方案提出不同意见时,听到的头一句话都说:“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这些事深深地震憾着我,使我感到一个医生的责任太大了,一个人要取得给人看病的能力,必须有高超的医术,再加上高度的责任心,不然的话,可能会危害生命。

  尽管我学中医,主要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并不是为了给别人看病,但遇到要好的朋友硬要你看病,实在推不掉怎么办?而对这种情况,我只有一条路,就是想办法精通中医。

  如何精通中医呢?我认为:

  第一,必须系统地、全面地学习研究中医的历史;

  第二,必须系统全面地调查研究中医的现状;

  第三,必须系统全面地学习研究中医的基本理论;

  第四,选择典型病例进行治疗,一方面检验自己学习研究中医的效果,另一方面通过这些典型病例,解剖麻雀,总结治疗规律,加深对中医学的认识和理解;

  第五,自己的病,坚持自己用中医治疗,亲身体验中医的治病理念和效果。

  如何学习研究中医的历史?我主要按两条历史脉络进行学习,第一是学习研究历代中医名著。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本草纲目》、《脾胃论》、《医宗金鉴》等等。第二是学习研究历代中医名医的医疗实践经验。如《中国历代名医医话大观》等等。

  通过这样学习,虽然不如中医历史学家那样对中医历史发展的细节都能了解,但是对我个人来说,极大地改变了自己对中医学的看法。

  做为一个实验化学家,通过对中医学历史的研究学习,我看到了人类最伟大的医学实验知识系统工程,也深深地认识到中国人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安全,修了一个万里长城,早已震撼世界;而中国人为了保护自己的健康,几亿中国人花了几千年时间用自己的生命做试验,修建了三个“万里长城”——即中医学的三大知识工程体系:

  第一大知识工程体系是建立了人体生命过程中各种外在的生命特征和生命状态与人体内部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

  从而根据人体外部生命状态,进一步判断人们当时无法直接看到的人体内部五脏六腑的状态,以及它们之间关系的信息,为中医学的人体疾病诊断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中医学通过“望闻问切”,系统全面地收集人体生命的外在表象(证),然后将这些表象分类归纳转化为人体内部器官的状态信息,对人体整体的生命体系做出了评估,为下一步中医学的治疗提供了依据。

  中国人在中医学研究中,采用上述研究方法,在人类认识领域中超前地为人类提供了一种研究多参数非线性的极其复杂体系的科学研究方法,即模式识别法,而这种方法在西方科学界的出现只是二十世纪下半叶的事,即所谓人工智能领域研究出现之后才出现的事。

  第二大中医学知识工程体系是中药体系。

  几亿中国人花了几千年时间,尝遍了自己周围环境中的各种天然物质,如:天上飞的,地上长的、爬的,水中游的,脚下踩的,甚至各种动物和人的各种排泄物等等,从中筛选出对治疗人体各种疾病有用的物质,组成一个保障人体健康的中药体系。

  目前记载的天然药物达几千种,而且对每种药物的药性,如寒热特性;对人体的毒性,服药后在人体内的代谢走向(即归经),能治何种病症和效果,药物的合理用量范围,用药方法,以及药物产地和加工保存的方法等等,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天然的、环保的、低碳的、廉价的、有效的、能治疗人体各种疾病的药物体系。

  中药体系的天然性在今天大喊环保和低碳的时代来看,包含着中国人多么超前的智慧啊!

  第三大中医学知识工程体系是经络体系。

  几亿中国人,经过了几千年,用敲打、石头压、针刺、按摩、火烤等各种物理方法从人体外部,对人体皮肤表面的各个地方加以刺激,达到治疗各种病症的目的,在实践中逐步发现某些点与其他点之间存在着内在联系,这些联系点随着实践逐渐增加,经过几亿中国人上千年的实践,终于形成了一个人体经络体系。

  在这个实践过程中,根据各个点刺激后,能治疗的人体生命外在疾病表现,更进一步联系与人体内部器官之间的关系,最后将人体经络体系与人体内部各器官之间联系起来,形成利用各种物理刺激方法从人体外部诊断治疗人体各种疾病的中医学经络治疗知识工程体系。

  做为一个实验科学工作者,通过中医学的历史研究学习发现,中医学居然包含如此巨大的知识工程体系,真是把自己惊呆了。如果有人提出将中医学这三个巨大的知识体系按照所谓现代科学方法再重复验证一次,整个人类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显然,中国人把中医学的三大知识体系,贡献给人类医学事业,将对人类健康做出多么伟大的贡献啊!

  如何研究中医学的现状,主要集中在:

  1、面对中医学在目前医疗临床中的应用情况,经过近十年的学习和自己运用中医知识去临床看病体会到,中医不仅在人体常见病的治疗中非常有效,疗效也很快,在疑难杂绝症及老年病的治疗方面也具有非常好的疗效。

  2、中医学现有知识体系是以几十万张中药药方的形式存在和流传的,这种药方是中医学和药学高度统一的产物,是许多中医医师临床看病的主要依据。研究中医的现状,必然要调查研究这些药方的临床应用情况。

  3、中医学是用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来进行治病的,前者形成中药学,后者形成经络学,我自己因为知识结构和年龄所限,自己没有能力对经络学说做系统研究,只对中草药的化学组成,有效成分以及中草药内部化学成分在人体内的代谢动力学过程等现代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的收集、整理和研究。

  4、经过近十年自身实践证明,一个老人不用西医全靠中医完全可以调治老年人各种常见病,保证自己的健康,而且医疗费用一年不超过一千元。

  在研究中医的现状中,我感到由于人们对中医学的认识误解,加上中医学知识体系自身的表述存在一些缺陷,人们对中医学的认识和评价存在一些误区和混乱,严重影响了中医学的进一步发展,也令人十分担心。

  关于中医学基本理论的学习研究,在我没有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医学之前,只听说中医的理论体系是阴阳平衡学说,五行学说,中医的理论基础是易经等等。

  社会上一些人,甚至有一些名人,他们站在中医学的门外,道听途说,抓住上述几个只言片语,加上自己主观臆想或以西医为标准与西医学比较,说中医学是没有理论、不科学的,是伪科学,即使是科学也是过时的传统科学,需要现代化,他们所说的现代化,也只是以西医为目标将中医西医化的中医现代化。

  在我全面系统地学习研究中医学之后,在几千年的临床实践和上亿的中国人用自己身体做试验的基础上,经过上百代中医师的呕心沥血,不断广泛收集积累资料,不断加以总结、综合归纳分析,终于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中医学基本理论体系,其核心问题是如何保障人体生命健康,换句话说,也就是说人体为什么会得病?

  要研究人体为什么会得病?首先必须弄清人体究竟是怎么回事。人体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面对这样的复杂体系,目前在医学界存在两种完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思路。

  第一种分析的方法,人为地、主观地把一个复杂体系,分解为一个一个独立的部分,通过对这一个个局部的研究,企图达到对整个体系的认识。这种方法,即西医学研究方法。

  如人体在生命过程存在着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精神心理运动,人体生命的维持是这几种运动互相配合和协调的结果。于是物理学家从物理角度去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化学家从化学角度研究人体生命过程,生物学家从生物学的角度研究人体生命过程,精神心理学家从心理学角度研究人体生命过程。他们从各自的研究结果出发,分别得出了各自的人体得病的原因。

  如物理学家认为,是人体内某种物理运动(如力学机械,电磁学,热学)的某种参数失常;

  化学家认为是人体内某种原子多了或少了,某种分子多了或少了,某种分子中某种基团(即基因)多了或少了,或者某种基因在分子中的位置移动变化了;

  生物学家认为,人体内某种细胞多或少了,或细胞组织形状的变化了,人体内共生的某种微生物,病毒多了或少了,或某种外来生物体侵入了;

  精神心理学家认为,是人的心态失常了;

  西方医学家将上述各种原因统统机械地汇集起来形成了西医的人体病因学说和西医诊断学。又根据各自认为的病因(其实只是标,如脑血管意外的病因是高血压等),只要想办法把控制和消除自己的病因(标),人体就健康了,这就形成了西医的疾病治疗学。

  这种西医的诊断和治疗学尽管来自于不同学科,但是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单参数诊断治疗法,即只根据人体某一个物理或化学或生物或心理的参数变化来诊断人体疾病,也只是用一个人体上述某一个参数作为治疗的目标,而不管整个人体生命状态。

  因此,我们现在所看到的西医院,实际上只是一种医疗超市,分别由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心里学家出面摆摊,接待求病的顾客。给他们看病治病,遗憾的是在这种医院里,恰恰没有从人体的整个生命过程来研究人体得病的原因和治病方法。

  第二种是综合的方法,当人们面对一个极复杂的体系,无法直接观察了解其内部情况时,人们往往先从观察体系的种种外在表现入手,大量收集积累体系的外在表现特征,然后将它们分类归纳综合,以达到了解体系内部的信息和内在运动规律,这就是中国人发明的中医学研究人体的方法。

  中医学家通过“望闻问切”(现代医院出现的许多检测化验手段,只是望闻问切的延伸)观测收集人体生命过程中所出现的各种各样的外在表现(即所谓“证”),然后将这些表现进行分类归纳,综合分析,将这些外在表现与人体生命过程中内部五脏六腑的运动情况以及它们之间的协调状态联系起来,与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状态联系起来,与人体内部心理活动联系,与人体内部寒热状态联系起来。

  由于人体是一个多参数、非线性的、模糊的复杂体系,这种体系生命健康状态是不能用单一参数做为人体整个生命状态的判断指标,而必须用多个指标体系来描述人体生命状态。中医学的人体病因学主要用以下指标体系,即人体内部气血运行状态,内部五脏六腑运行状态和它们之间的协调状态,内部寒热平衡状态,内部精神心理状态(即七情六欲)。

  只有通过望闻问切,全面收集病人外部生命特征(即证),再由这些外部特征判断病人体内上述情况,诊断出病人得病的内在原因(是本,而不是标),然后针对这种病因,采用化学或物理或生物或心理的方法或者几种方法并用,对疾病进行治疗。

  显然中医学的诊断和治病理论体系与西医是根本不同的,这两种医疗理论体系,从研究人体的方法、研究过程所得结论是完全不同的。有人为了缓解中西医的争论矛盾,提出中西结合的折中方式,显然这只是一种主观愿望。实际上在医学理论上两种完全对立的理论体系怎么去结合?

  实际上,目前所出现的所谓的中西结合,并没有医的结合,只是药的结合,即中医可选西药,西医可用中药而已。其实在我们化学家看来,西药和中药并没有本质的差别,它们都是分子和分子的混合物。

  它们之间主要区别在于中药多数是纯天然的,是几亿中国人经过几千年时间直接用人体试验选择出来的,每种药物都经过上千年实验检验。

  西药是我们化学家花了几百年时间,人为地不断地研究造出来的,有些在自然界并不存在,它们并没有参加人类的生命进化过程,人体内部细胞并不认识它,它进入体内,人体也不知怎么处理它。就像自然界的细菌不认识人造的塑料一样,结果容易产生副作用,长期或大量使用会造成人体伤害。

  因此,大多数西药都是短命的,过了十几或几十年,卫生部门就会宣布淘汰一大批西药。于是我们化学家是生命不息,造药不止,你淘汰一批,我又造一批新药,而且宣布效果一个比一个更好,继续不断让人类用生命为我们的药物做长期药效实验。

  我们中国人,用自己生命做试验,花了几千年的时间,从自然界存在的天然物质中筛选了几千种天然物质并经过上千年的临床试验,证明可以治疗人类各种病的中药体系,大家为什么不用。

  我通过对中医的历史、现状和基本理论的研究学习,极大地提高了自己对中医学的认识,也极大地提高了自己的诊断和治病能力。

  4

  为进一步提高学习研究中医学水平

  开展专题研究

  如:

  1、中医学“望闻问切”中关键特征指标体系的研究。

  2、中医遥诊的研究,即医生和病人相距遥远时,中医师对病人状态的判断。

  3、中医脉诊特效性研究。

  4、中药煎药方法的改进研究。

  5、中药之间相克相助作用的利用和回避研究。

  6、人体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人体各个脏腑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五行相生相克的单线关系,而是每一个器官都与其他器官都存在互相影响的网络关系。

  7、中医学中人体中脏腑结构和人体解剖学之间的差别。研究发现中医学脏腑结构关系是活人脏腑关系,解剖学是死人的人体结构学。对治病来说,中医学脏腑学说更具有应用价值。如中医学说肾除了净化血液外,还管大小便,骨,骨髓,脑髓,生殖系统等等,在实际临床中,通过补肾确实可以医治这些部位的疾病。

  8、中医学中“气”的本质研究。西医说,人体血液循环靠心脏;中医说,血液在人体内流动是靠“气”在推动,何者对?经过研究后,我认为中医是对的,在西医血液循环理论,心脏把动脉血打出来可能还有点道理,但静脉血靠什么力量回到心脏呢?何况心脏本身运动的动力,也是靠“气”实现。显然,中医学中所讲的“气”实际上指的是一种“内在能量”,这种能量不但存在于动物,而且还存在于植物。几十米高的大树,它并没有心脏,它能把它体内的汁液,克服地球引力,达到树尖,它靠什么力量把它的血液(即汁)输送到树尖和其他部位呢?我认为,也是靠它的“气”。

  9、人体经络系统的本质及其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研究。

  10、中医学中证和病的互相关系的研究等等。

  通过这些专题的研究,极大地提高了我自己对中医学的研究水平,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治病水平。

  上面简单介绍了一下自己近十年来自学中医的基本思路和方法仅供大家参考。中医学是我们祖先为我们留下来的一门保障自己健康的科学,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把它做为第二职业,在工作之余,长期坚持学习研究,保护自己的健康。

  下面想就医学界、学术界争论的中医学的科学性和现代性问题专门谈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看法。

  5

  中医学的科学性问题

  我们常说,客观世界,特别是自然界所存在的各种事物,是客观存在的真理,人们对各种客观存在事物进行研究,得到一种主观的认识,如果这种认识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事物,我们便认为这种认识是科学的,否则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人们把对某一个领域研究的认识汇集起来,构成某种学科的知识体系。如果这个知识体系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某个领域的真实情况,那么我们称这个知识体系是科学的,如果只是部分正确反映客观实际,那么称这个知识体系部分是科学的。

  显然就科学而言,不可能有什么西方科学和东方科学之分,也不可能因为研究发现的知识的早晚而有什么传统科学和现代科学之分。凡是科学的东西,它一定是统一的,是绝对客观的真实反映。

   做为人体医学来说也是一样的,当前我国医学界出现的所谓西医和中医之别,正如前面所讲,主要是由于对人体所采取的研究方法不同而出现的对人体生命过程的不同认识所形成的不同医学学派,即西方学派和中国学派,这两种学派究竟谁更真实地反映了人体的生命过程呢?那么必须先弄清楚什么是人体?

  人体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体系,我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

  1、人体是一个具有多层次结构的复杂体系,整个人体生命过程主要决定于器官系统之间协调和平衡,相当于一个军的部队,其战斗力虽然与战士、班长、排长等有关,但主要决定于军的领导班子之间的团结与协调。这就是中医学所谓的“整体观”。

  显然就这个问题而言中医学更客观地反映了人体生命状态,而其他只能称人体原子学、人体基因学、人体分子学、人体细胞学等等,而不是人体生命学。用人体某个局部的研究结果,硬性的、人为的、主观的、简单线性的外延到人体生命过程中,这是很危险的,这种做法是违反科学的。

  2、人体是一个不断与周围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情感信息交流的复杂动态平衡体系。

  在中医学看来,由于每个人所处自然环境的不同,社会经济状况的不同,工作压力消耗的状态的不同,每个人的体质不同。

  一个人要维持自己的生命健康,他的人体会自然调节到适合于他的、能维持他本人人体健康的、具有某种能级的生命状态水平的物质动态平衡状态,一旦这种平衡状态建立,人体会对周围的食物做出自己的选择,将自己每天消耗的、必须不断补充进来的物质叫食物;将身体需要的、由于种种原因一时无法补充进来的物质叫保健品。

  如果身体当时不需要,不管它是什么样的对人体有利或有害物质,硬要吃进来,则都是有害的,是毒物。    

   因此,那种不讲物质的数量,不管人体的需求,单独根据某种物质的某种单一生物效应,片面夸大这种物质的某种效应对人体生命过程的影响,把某种物质定义为补品,另一种定义为毒品,告诉人们每天要吃什么,不要吃什么,这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坏的健康理念。

  关于人体与环境的能量交换,中医学主张,最重要是要调节人体内部与外界的热能之间的平衡。因此,中医学认为,人体寒热平衡的控制是保障人体健康的最重要的条件。

  另外,人是一种群居社会性动物,他的生存过程需要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与别人不断进行情感和信息的交流,否则就严重危害到他的健康甚至是生命。

  3、人体是一个由多种物质运动形式组成的复杂的运动体系,人体生命过程是一个活生生的过程,它是由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精神心理运动组成的。

  人是一种具有高度智慧的动物,她不但继承和保留了动物进化中所有的进化、发展的信息和功能,而且将自己逐步进化为具有高度智慧的动物,一种能够将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具有强大精神的动物。

  西医学派其实并不是一个统一知识学派,它实际上是由物理学派、化学学派、生物学派和心理学派等等组成,这些学派唯一的共同点是从人体的某个局部去研究人体生命过程。

  另外,在人体生命过程中所存在的物理、化学、生物和精神心理等运动形式中,究竟哪种运动形态对人体生命过程起主要作用呢?西医学中各分学派肯定说是自己所研究的运动形态起主要作用,因此,他们往往主观片面地夸大自己的研究成果在人体生命过程的作用,然后转化为人体医学的某个部分,以便从中获得巨大的经济效益。

  而中医学认为,人的精神和智慧状态是决定人体生命过程的主要因素,因此在诊断和治疗人体疾病时,高度重视病人的精神状态,即七情六欲。

  相反,如前面所述,中医学是采用完全不同的科学思维方法,和综合整体的科学研究方法,直接研究人体生命过程,并将这种研究结果,作为人体看病治病的理论依据。

  这种思维和研究方法,应该是更符合人体生命过程的实际情况,在这一点来说,中医学派就应该比西方医学派更为科学,我的医疗临床实践也完全证明了这一点。

  4、人体是一个具有极为强大的自动控制和自我恢复能力的系统。

  人体具有七个层次的结构,各层次结构之间协调配合的平衡。人体生命过程中,各种物理、化学、生物、心理等运动形式的互相交换,互相配合协调的平衡,人体在生命过程中与周围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心理情感之间交流的平衡……

  这些人体生命过程中极其复杂的协调和平衡的控制,都是世界上最为复杂的控制任务。

  人为什么会得病,主要就是人体内这种平衡状态出现了失衡。人体是一个生物体,任何生物体,面对周围环境条件发生变化,或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系统失衡时,在一定范围内都具有自动调节和恢复本身系统的平衡的能力。只有当造成失衡的外力远远大于人体自动调节控制能力时,人才会得病。

  人体自动控制、自动恢复系统,实际上存在两个层次的控制指挥系统:第一个是经络系统,第二个是神经系统。

  经络控制指挥系统是一切生物的共存基础调控系统,神经系统是在经络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适应于动物生存的调控系统,现代科学一些人不承认经络系统的发现是几亿中国人经过几千年的实验结果,而把它看成一种假设理论,他们不承认人体经络系统的存在,千方百计地从人体内部、从解剖学角度寻找经络系统。

  所以近30年有人按经络路线研究发现,经络具有低阻抗、高频振动特性,于是他们认为他们首先发现了经络系统,这是不对的。他们只是证明了经络系统具有某种物理特性,而不是证明了经络系统是否存在。经络系统实际上早已经过几千年的实验证实它的存在。

  其实,我认为要认识经络系统的存在,只要人们研究思考一个问题,就会有感受,即一棵大树,它不应该有神经系统吧?但是它的复杂生命过程,也存在极其复杂的调控任务的,它又是用什么来调控自己的生命过程呢?我想,应该是靠它体内存在的经络系统吧!

  可是面对人体生命过程种种调控失衡的情况,在如何恢复人体内部控制平衡的问题上,在医学界也存在两种完全相反的认识和作法:

  一种是把人体当成一部机器,什么地方坏了,把它切掉或换掉,或者把人体当成一个化学仓库,什么分子少了,从外面加进去,什么分子多了,想办法除掉,减少一些,或者把人体当成各种生命体,包括细胞生存竞争的场地,体内细胞“造反”或“饥饿死亡”,只是外来生物侵入的结果,只要把外来侵入者杀死或赶出体外就可以了。

  他们的一个共同点,是不把人体作为一个整体,不从人体内部器官之间关系寻找原因,不通过人体内部自动控制机制来恢复人体的健康,目前医学界就存在一个典型例子--癌症的治疗,遇到癌症就切掉、化疗、放疗,不能切的时候,就把人赶回家,不治等死。

  台湾一个女的,开始子宫癌切掉子宫,后来乳腺癌切掉乳房,再后来两次肺癌、直肠癌、肝癌、胆癌,一路切除、化疗、放疗不断,最后死于还是脑癌,整整抗癌38年,她的经历说明两点,一是这个女人很顽强,心态好,不怕死,吃尽人间一切苦难,所以她一次一次度过生死关,这也说明了癌症病人的精神状态多么重要;二是面对这种病人,做为医生为什么不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个病人总是癌症不断?为什么不去找找产生病症的原因,想办法从根本上消除呢?

  第二种认识是中医学的观点,在人体生命过程,如果由于内部调控失衡,引起疾病,必须要想尽一切办法尽快恢复人体内部器官之间气血的平衡。

  在我研究了各种癌症与内部器官之间的关系后,发现任何一种癌症都与人体内部3-5个器官功能低下或者它们之间关系失调有关。一味采取只是单独治疗得病器官,如肝癌切肝、肺癌切肺等手段,不仅不去恢复内部器官之间的平衡,反而采取极端方法,进一步扩大体内器官之间不平衡,怎么可能治好癌症呢?

  我接触过一个朋友,开始胃癌切除五分之四个胃;接着发食道癌,切掉2寸食道,用肠子接上;不久又发肝癌,肝癌不切了,把放射源打入癌组织中,引起白血球降低,最后又发肺癌多处,这时实在没办法了才想到中医治疗,终于使他的病情稳定下来,并逐渐好转,中医的治疗是通过调节人体气血和内脏之间平衡,消除人体产生癌症的土壤和条件,最后,通过人体自我恢复功能,自己把自己治好。

  我根据中医这种调理内脏的气血平衡理念,还治好一个朋友的眼睛和另一个朋友的胆结石,主要采取调理他们的气血和内脏平衡恢复他们自身抵抗力,然后他们自己的身体把自己的病治好了。

   通过上述描述人体的四种情况,针对上述四种情况,中医和西医各自采取完全相反的思路、方法和作法,如果认真比较他们两者,究竟哪种科学认识更符合人体的实际情况呢?显然,中医对人体来说,是比西医更科学的,因为它的研究方法、诊断方法和治疗方法是完全针对复杂体系,而人体正是这样一个体系,它是科学的。这就是我对中医学科学性的一点认识。

  6

  关于中医学的现代化问题

  这是一种不正确的提法,它的前提是把中医看作是一门古代产生的、现已过时的所谓传统医学科学,不是现代医学的一部分,如果要把中医学融入现代医学,它就必须要现代化。

  因此在这些人看来,中医的现代化就是西医化,几十年来中医现代化的实践也完全是在将中医西医化,这种现代化比简单地禁止、取缔中医更容易达到摧残和消灭中医的目的。

   前面,我们已讲述中医和西医只是现代人体医学的两大不同学派,他们之间区别源于对人体这个极其复杂体系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不同:西医采用分析的方法,中医是采用整体综合的研究方法。无数科学实践证明,对于那种多参数、非线性、模糊动态的复杂体系,是不能采用分析的方法去研究,如果硬要人为地,主观地采用这种方法去研究,那么所得到的结论,往往是片面的,甚至是夸大事实真相的。

 

  前面我们也讲了中医学不但是现代化的,甚至在以下几个方面远远是超前的:

  1、建立了复杂体系人体外观特征参数与人体系统内部状态信息之间的关系。人们通过观察人体外观特征参数可以直接推断系统的状态情况,为人体健康状态的诊断、寻找人体内在病因提供了科学依据。

  2、利用人类生存的周围环境中所存在的天然物质,经过上千年的生命试验,选出了几千种天然物质组成了一个完备的、用化学方法从人体内部治疗疾病的中药体系。

  3、利用物理方法,经过上千年的人体试验,发现和建立了一个人体经络体系,开辟一个完整的用物理方法从人体外部治疗疾病的经络刺激体系。

  4、通过调节人体内部器官之间的气血平衡关系,纠正人体内部器官之间气血失衡,达到预防疾病和治疗疾病,恢复人体健康的医学理论体系。

   从上述可知,中医学不但是人体现代医学的非常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人类实践增加,会越来越证明,中医学必将成为人体现代医学的主流学派。

   我们讲中医学符合科学,甚至某些方面是超前的,那么中医学是不是没有问题,已达医学顶峰,不要再向前发展呢?当然不是,经过十年中医学习,我觉得中医学发展必须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关于巨量的中医学知识与个人知识处理能力的矛盾问题。

  花费了几千年时间,上亿中国人用自己生命做试验得到了天文数字般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又经过成千上万个中医师收集、整理,形成了浩如烟海的中医学文库,记录了大量关于人体生命过程的无数的外在表现状态,由这些外在表现状态所推测的无数种人体内部结构状态,针对这些内部结构状态,又有几十万个中药药方和近600个经络穴位排列组合形成的天文数字般的经络穴位刺激治病方案。

  所有这些告诉我们一个铁的事实:即现代中医学的知识工程体系,已经是一个浩大的中医学知识的海洋,它包含的信息量已远远超出了任何个人一生所能吸收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个再有能力和水平的医生,一生所掌握的中医学知识,相对于整个中医学的知识海洋来说,也只能说是在海边捡了几个贝壳而已。

  所以中医学中常流传一句话:中医学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有不会治病的医生。一个中医师治病的水平和能力,直接决定于他掌握的中医学知识的量和理解处理应用这些知识的能力。

   浩瀚的中医学知识海洋和一个人掌握处理知识的能力和数量之间的矛盾,是长期困扰和阻碍中医学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但是在计算机出现后,为这个问题的解决已经创造了良好条件。随着人工智能学科研究的发展,它提供了多参数、非线性模式识别和专家系统方法的研究和发展,又为极其庞大和复杂的、以人的实践经验为主的知识信息的处理提供可行的、科学的处理方法。

  因此,我认为中医学今后的发展方向,首要任务应该集中人力和资金,将整个中医学知识体系实现计算机和信息化,让每一个中医师能够站在整个中医学的高度看病治病,实现中医学没有治不了病,也没有不会看病治病的中医师,而且可以使每一个中医师的水平都提高到一个高级专家水平。

  甚至使每一个普通中国人,将自己不舒服情况告诉计算机,计算机就可以给你开个药方,你到药店抓点中药,泡泡茶喝,就可以自己把病治好。这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医学前景啊!目前全人类面临的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也将迎刃而解。

  第二、关于中医学知识体系的表述,必须准确、精细化和科学化的问题。庞大的中医学知识体系主要是由两部分知识组成:

   一是大量的实验事实、数据和现象的记录、整理和系统化知识,即人体生命过程中出现什么症状,吃了什么药,或刺激了什么穴位,把病治好了,这是中医学全部精华所在,即前面所讲的中医学的三大工程体系。

  二是历代名医对这些实验事实的解释和说明,如人为什么会得病,这个药方为什么能治这个病等等,这中间会涉及大量关于人体内部结构知识,人体生命过程状态与周围环境和社会环境变化之间关系,这部分知识由于主要是人的主观的认识,必然会打上各个时代的烙印,往往形成参差不齐,错误和正确认识混杂的局面,必须用新的客观事实加以检验和纠正。

  如中医学中的五行学说,现在谁还认为,世界是金木水火土组成,人也是一个世界,也是金木水火土组成,并把体内的五脏:肺,肝,肾,心,脾与金木水火土相联系,想通过金木水火土之间相生相克之间关系来描述内脏之间关系,实际上人体内脏之间关系并不是五行学说所描述那种简单线条关系,而是一个极复杂的网状关系。

  另外中医学中许多哲学语言必须用具体科学语言,将它们准确化、精细化,如阴阳、天人合一、整体观念等等,必须进一步具体化,因为人体医学应属于生物学范畴,应属于实验性科学,如“天人合一”,必须弄清什么是“天”,什么是“人”,如何去“合一”;什么是“阴”,什么是“阳”,什么是“整体”等等。再也不能大而哗之,成为任人解释的空洞教义,而要变为具体行动的科学指南。

   必须按照人体医学的具体情况,加以医学科学化,不然使人们在学习研究中医学时,总感中医学的这些所谓“理论”科学概念范围含混不清,让人难以捉摸。另外,中医学在解释自然环境对人体学的影响时,往往依据中原地区的气候四季变化情况来说明。

  但对中国医学,甚至世界医学来说,有些自然环境四季气候的影响,应该更精确到气温,大气湿度和风速大小的变化。因为有些地方并没有四季的变化,更科学地表示自然环境的气温,大气中水分含量和风速的大小互相变化,才是对人体寒热平衡产生影响的直接、真正的因素。

  显然要将中医学中那种哲学式语言,地区式语言,过去某个时代的语言,加以全面清理;站在当前整个自然界科学的高度,站在整个人体科学的高度放眼世界,将中医学的知识体系加以重新整理;使它更加简洁、明确,更加科学,更加系统,适用范围更广,将整个中医学知识体系变成人类医学的主流和共同语言,走向全世界,为全人类服务。这是当代中国人所面临的重大历史任务。

   第三、恢复和继承中医学科学研究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恢复和发展中医学在保障中国人健康中的主导作用,为彻底解决中国和世界各国所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世界难题做出贡献。

  研究中医学的发展历史,可以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凡是在历史上对中医发展有贡献,并且医术比较高的人,不外乎两种人:

   一是像张仲景那样的人,他是长沙太守,有官饷,不愁吃穿,加上世道太平,官方事情比较少,他可以有时间和精力,为了保障自己和家人健康,或者作为一种业余爱好去研究学习中医。

  另一类人是有一定文化基础,自己在得了重病后,面临生命危险,别人也救不了自己,为了自救,下决心学习中医,终于救了自己生命的。这说明,中国人历来有自学中医的传统,自己给自己看病的传统,用自己的身体做试验,体验医学道理和药效、针效的传统;不像西医有些医生从来不敢给自己看病,不敢给家人看,要用药,先喂老鼠,然后兔子,猴子,最后到人,他们不相信自己的医术。

  可是,他却用连自己都不相信的医术,每天去给别人治病,许多中草药,中国人用自己的身体已尝试过上千年,安然无事,现在有些人却硬要像西医那样,先将中药去喂老鼠,后喂兔子,猴子,最后才喂人,真是好笑。

  近十年来,我尝试了近200种中草药,体验过几百种药方,经常按压近100个常用经络穴位,救了自己的命,恢复和保持了自己的健康。我虽然已年过七十,在中医学知识的保护下感到自己身体越来越好,而所花的费用,每年不超过1千元,不要花国家一分钱的医保费,确保了自己的健康。

  而在自学中医之前,我每年要花国家医保费上十万元,自己也要花几万元,可是花了这么多钱并没有给自己买来健康,整天还处于生死边缘,医院的病危通知单,多次袭来、防不胜防。十年的经历深深地教育着我,自己学中医,学会给自己看病,学会自己调理自己身体的气血和内脏平衡,对一个老人实在太重要了。

   我国已有上亿离退休干部,他们都有一定的文化基础,特别是许多人还是学理工的,他们不愁吃,不愁穿,不愁住,整天想着如何使自己健康,他们是最有条件学习中医的群体,也是我国医保费用的主要开支者。因此,他们应是我国自学中医学的主力军。

  另一个自学中医的主力,是广大农民工,他们经济困难,目前许多农民工都是自己给自己看病治病,其中也涌现出一批未来的好中医师。在两种人中,如何普及中医学知识,让他们带着自己的健康问题,走利用中医知识保自己健康的道路。我们整天看报,某人患大病,无钱看病,请求大家捐款救助,你要知道,他们的大病,都是先由小病逐步发展而成,如果在小病时,自学中医知识及时调理治疗,哪有大病可生啊!

  我今天来给大家汇报自己学习中医体会的主要目的,就是希望大家要坚信,你的生命,你的健康,只有靠中医才能保证,而且自己带着自己的健康问题去学习中医,完全可以把自己的病治好,也完全可以保障自己的健康,让我们为了自己的健康,一起去自学中医吧!■

文章来源:院长在线

2018年7月30日更新

 

 

 

  做为一个实验科学工作者,通过中医学的历史研究学习发现,中医学居然包含如此巨大的知识工程体系,真是把自己惊呆了。如果有人提出将中医学这三个巨大的知识体系按照所谓现代科学方法再重复验证一次,整个人类将要付出多大的代价啊!显然,中国人把中医学的三大知识体系,贡献给人类医学事业,将对人类健康做出多么伟大的贡献啊!(李建辉)

 

 

 

 

 

 

从中西医治鱼看中西医差别

 

  先讲个11条鱼的故事,听完了你就明白中医养生和西医治病的区别,为什么自己也能调好病。

  今天有个鱼池,养了11条鱼。那么,鱼是由什么来养的?(水)

  鱼养的好不好是由水质决定的。

  如果水质出了问题,鱼身上会不会长斑掉鳞?会不会翻肚子死亡?(会)

  那么问个问题:换鱼、扔鱼有用吗?(没用)解决不了这个问题。

  我们必须干什么?(换水)

  我们的身体里也养着11条鱼,这11条鱼就叫做五脏六腑。

  我们的五脏六腑,就是我们身体里的11条鱼。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的身体70%都是水,我们的血液里呢80%都是水,因此,五脏六腑等于泡在水里!

  我们的这11个脏器由什么来养?是不是由我们血液来养?

  那么,养得好不好由什么来决定?是不是由体质来决定?

  那么体质好不好怎样才能知道?我们要到医院来抽血、验尿,化验大小便来查。

  我们在查体质的时候有没有查过一个指标叫“血脂”的?什么叫血脂?就是血液里的脂肪含量,换句话说就是看你血液的油超标了没有。一旦高了叫“血脂粘稠”,其实就是鱼池里的油多了。

  还有一个指标,叫做尿酸。就是本来要尿出来的酸性物质,现在没有尿出来,停留在体内,就叫尿酸,也就是鱼池里酸性物质超标。

  有没有听说过转氨酶这个指标?什么叫转氨酶,查的是哪个脏器的功能呢?(肝脏)

  肝脏是干什么的?(解毒的)

  转氨酶查的是肝脏的功能,也叫“肝功”。那查肝功是在哪里抽血?是不是在胳膊上?为什么查肝功要在胳膊上抽血查?因为肝脏是解毒的,相当于小区里有一个垃圾车,会在小区的每一条路上都走一遍。走过去如果垃圾车功能是正常的,这条路就干净了。如果垃圾车的功能出现问题,垃圾车走过去,反而会丢下很多垃圾,这就叫功能出现问题。

  所以当我们的肝脏解毒功能下降的时候,血液里就会有很多的毒素,这种毒素不管在胳膊还是在大腿上,只要抽出来的血液毒素超标就叫转氨酶偏高。

  你有没有发现,当你要去医院化验肝功的时候,在前7天如果你天天在吃肉、喝酒、吃药,你还天天熬夜。信不信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查出来,转氨酶都是偏高的。

  那这些人要不要急着吃药住院?(不用)

  他只需要一个月内吃素、少喝酒、不生气、好好休息,百分之七八十的人指标会变正常。

  所以一定记住:一旦听到转氨酶偏高,一定想到鱼池里的化学物质超标,因为肝脏是解化学毒素的。

  包括我们肾脏的指标,是由肌肝、尿酸、尿蛋白来决定,是在肾脏上抽血吗?也不是!

  我们的血糖是我们胰脏的功能,也不是在胰脏抽血,只是在手指扎一下测血糖。也没有在脏器上抽血。

  比如尿酸、肌酐、转氨酶、尿蛋白、丙谷氨酸、血压、血糖、胆固醇、高密度、低密度,大家有没有发现这些指标全是血液。

  医生给我们做体检的时候,查得真的很准确,查的就是血液,血液也就是医院里医生叫的指标。

  也就是说,不论我们哪个脏器出现问题,都是血液出现问题。

  血脂偏高相当于我们鱼池里的油含量偏高;尿酸高相当于鱼池里酸性物质偏高;转氨酶偏高相当于鱼池里的化学物质偏高。

  这些偏高的东西,我们健康行业把它称之为垃圾或者毒素,这个名字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当我们这些指标高的时候,医生没有把血液的垃圾给清理掉,而是想尽一切办法把指标调正常。

  举个例子,肥胖型高血压,用了扩张血管的降血压药,让压力正常。

  然而呢,高血压是血液中的脂肪太多,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让血管壁变窄,是血液问题,不是压力指标问题。

  但是呢,医院却不排毒、不去油、不减肥。

  所以,医院为什么治不好病,道理就在这里。

  庄稼种的好不好是由土质决定,养鱼由我们的水质决定,人体健不健康是由我们的体质来决定。

  我们的体质医生已经给我们查出来了,可有一个问题出现了:

  医院的医生分不分科?(分)

  也就是每一个大夫管一条鱼,一个脏器是一个科:心脏科、呼吸科、肝胆科、泌尿科,一个科管一个脏器。

  去医院做体检的时候,该去哪个科,分科就是把鱼分给专业的人去处理,去妇科、肝胆科、脾胃科、肾病科、胆囊科、肿瘤科,各个科,也就意味着我们一旦到了医院以后,脏器被分给了11个专家。

  红色的鱼交给了心脏病科专家。

  黑色的鱼交给了肾病科的专家,他透析换肾;

  棕色的鱼交给了肝胆科的专家,他切胆囊换肝脏;

  白色的鱼交给了呼吸系统科专家;

  黄色的鱼交给了脾胃科消化科专家。

  你会发现11条鱼,被交给了11个科室的专家。

  什么叫专家?我给大家简单解释一下。专家就是不管其他鱼,专门只负责一条鱼的就叫专家。

  专家给鱼看病叫治,总结一下,治病方法有三种。

  第一个治病的办法是给鱼池里撒药,就是吃药。

  比如鱼池里黑的鱼有斑,为了治那条黑色的鱼,专家给鱼池里撒消炎药。结果呢?黑的鱼身上的皮肤病倒是好了,可其他的鱼因为这些消炎药受了影响,长的慢了,或者翻肚子了,有这个现象吧?

  同样的道理,当你为了一个感冒,咳嗽,过敏,血压高、血糖高,睡不着觉,以及各种疾病,吃很多药时,到底是受益还是倒霉?

  我经常听到很多人一直在讲这句话:生病不吃药吃什么?我们说是药三分毒,你会发现药厂的说明书上,写的是这个药有副作用,伤肝、伤脾、伤胃、伤骨骼,也就是跟往鱼池里撒药没什么区别。

  所以为了治一种病,用一种药,可能这个药是治高血压的,但是吃完之后我们的心脏不行了、肝脏不行了、内分泌失调了、或者更年期提前了,有这种现象没有?

  糖尿病很可怕对不对,因为这个病是全世界健康的三大杀手之一,无法治愈,最后很多人都会死于糖尿病并发症。其实糖尿病并发症,说白了,就是药物的结果,吃药就意味着,为了一条鱼,其他的鱼倒霉。如果糖尿病你不用那些药治疗,你是不会出现并发症的,所以,糖尿病并发症是错误治疗的结果!很多人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用药来治病,越治越多。

  第二个治病的办法是把这个有病的鱼扔掉,就是切除脏器。

  你别以为把小鱼扔掉就万事大吉,如果小鱼已经出现问题,大鱼也会迟早倒霉。

  生活中经常碰到这种情况,医生说这个小的脏器,切了吧,对身体没有多大作用,于是手术切除,比如说扁桃体、胆囊、子宫、乳腺、阑尾。

  但是做完一个手术,过了几年还会复发,不是这个问题,就是那个问题,你去找医生,医生只会告诉你这是手术后遗症。

  第三个治病的办法是换鱼,就是换脏器。

  我们很多人花20万30万50万,换大鱼,比如说心脏、肝脏、肾脏,当我们换完这些脏器以后,你会发现很多人活不过3年、5年。

  如果没换脏器,没得这个病,你再活20年,30年都是正常的,换完脏器有的人连三个星期,三个月都活不过,能活三年、五年竟然叫奇迹。

  为什么叫奇迹?

  把一个换过的好的心脏、肝脏、肾脏扔到那个脏血里面,能活几年,能不叫奇迹嘛。为什么呢?因为当你的脏器病情严重的时候,不仅仅是脏器本身的问题,而是血液已经达到非常脏的程度了。即便你换了一个新的脏器,泡在那么脏的血液了,是很难熬多久的!

  专家给鱼看病叫治,诊断清楚后,给你治病只有上面吃药、切除、换脏器三种方法。

  那他们管不管血液,也就是体质的问题?他们是不管的!

  我问一个问题,血液干净和不干净,哪个容易得心脏病、心梗、冠状动脉缺血、冠心病?

  你不学医你都能告诉我是血液不干净,也就是鱼池的水脏了,这条鱼才更容易出问题。

  当我们搭桥、支架,吃一辈子药,心脏病治不好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是因为没有解决血液垃圾脏的问题?

  所以当你搭了桥支架,花了几十万,手术以后医生一定会告诉你还会复发。

  为什么复发?因为没有医生并没有帮助你解决血液垃圾脏的问题。

  也就是如果水不换,治鱼有用吗?(没用)

  所以大夫会很负责的告诉你:心脏病治不好、高血压治不好、糖尿病治不好,是这样吗?

  那治不好,怎么办呢,应该换水!

  换水的意思就是改善体质。

  改善体质叫什么?叫“调理”。

  当我们把水一换,你有没有发现:不但黑鱼恢复了,其他的鱼也在恢复,黄鱼、白鱼、红鱼现在也活跃了。

  所以在调理的时候,你调的明明是皮肤病,或者妇科病,但是你只要调理完,你会惊奇的发现:你原来的眼睛干涩、脸上的斑、皮肤瘙痒,可能其他的病也在恢复。

  我经常听到很多人说,为了调理高血压、过敏,一个病调理好了以后,他会奇迹般地告诉我他睡眠改善了,肠胃改善了,皮肤比以前光了,而且显得比以前年轻了,斑也淡了,体形也瘦了。

  调理一个病,其他病也能好了。

  这是中医跟西医的最大区别!

  西医是治人的病,中医是调得病的人!

  治病是为了一条鱼,撒药、扔鱼、换鱼,其他的鱼倒霉。

  调理是为了一条鱼,清理水质,其他的鱼受益。

  虽然都是解决鱼的问题,但是方向不一样,方法就不同,结局更不同。

  我们到医院治病,特别是那些慢性病,医生经常会说:原因复杂,病因不清。因此,很多吃药几十年的人,大把吃药,说从头到脚哪里都难受。就是为了治一个病,其他的脏器跟着倒霉!

  科学的调理身体,我们认为需要有三步:

  第一步先调你的观念。

  观念通了就意味着你明白调是什么了,离健康就近了,可以远离大病了,甚至可以带领家人远离疾病风险。

  第二步调你的生活习惯

  因为这个鱼池的垃圾是你自己扔的,你每天有错误的生活习惯,熬夜、喝酒、吃肉、不运动、吹空调,不停的往这个鱼池里扔垃圾。

  第三步才是调身体

  观念一调,习惯才能改,习惯一改这个鱼池里的垃圾就会不再扔,那这个时候再调理身体,就会事半功倍。

  在调身体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就是要有耐心!

  所有得病的人应该反思一件事,得病也不容易,错误习惯坚持了10年,20年,30年才得了高血压、糖尿病、癌症,可是调理身体连3个月、半年的耐心都没有。

  人体胃细胞7天更新一次;皮肤细胞28天左右更新一次;肝脏细胞180天更换一次;红血球细胞120天更新一次;在一年左右的时间,身体98%的细胞都会被重新更新一次。而骨细胞更新需要7年。

  无论采用什么办法调理身体,都需要一个过程,甚至可能是需要一个有点痛苦的过程,才能见到效果。

  漫画:拯救鱼塘

  所以亲们,一旦身体出了毛病,这儿不舒服,那儿不痛快了,本质上来讲,问题都出在体质上。中医调理身体的目的就是调节人体本身体质,体质正常了,那些恼人的症状自然就没有了。

文章来源:健康善举

2018年7月20日更新

 

 

 

 

 

日本图解中医学理

 

  导读:一直以来,国人以中医为国粹,以中医自豪,甚至以中医自居,以为老祖宗的东西,祖祖辈辈吃不完。殊不知:老师早已被学生超越,中国的中医研究和现状,已经被日本甩下了不止两条街...中医人只剩下问问自己:该做些什么!

脏腑封官图

人体就像一座大锅炉,各部件都正常运转,才有活力。

五行生克

心肾相交

五脏的滋生制约

五脏分论

文章来源:艾御享堂

2017年9月15日更新

 

 

 

 

 

中西医之争,争出了这个好问题

 

  如果你不是中医黑,那你自认为了解中医吗?可是中国古代是没有“中医”这个概念的,我们有的是“岐黄之术”、“悬壶”、“杏林”、“青囊”等称谓,就是指行走江湖、治病救人的一群人和他们掌握的治病救人的方法,这帮人不叫“医生”,叫“郎中”。“中医”是在西医传入中国后才使用的一种称谓。其实,中医更确切的称呼应该是“中国传统医学”。英语文献中对“中医”的翻译也是“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那西医呢?西医就是西方传统医学吗?不是吧,我们理解的西医应该是西方现代医学。那是不是还有东方现代医学呢?你一定会摇头。其实我们天天争论的中西医其实应该是中国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的比较。

  20世纪末世界卫生组织召开的传统医学大会提出:世界要以开放的头脑接受传统医药,而传统医药被广泛接受依赖于疗效的肯定,其中的关键环节在于研究方法的科学性。

  再回到原点,中医的研究方法是什么?

  中医药学的传统研究方法既有哲学方法,如归纳、演绎、推理等,也有一般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比较法、类比法、调查法等,对中医药学理论体系和诊疗体系的形成和发展发挥了关键作用。

  中医药学的形成和发展源于临床实践的观察和总结,并在大量实践中结合思辨再上升为理论,形成的理论又进一步指导临床实践并在实践中检验,遵循的是“实践-理论-实践-理论”螺旋上升的发展路径。

  那怎么保证中医药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怎样建立完善公认的中医药评价方法技术体系?

  你会怎么回答?

  或许你还不知道,其实中医里也曾用过临床试验。宋代苏颂编撰的《本草图经》中记载了我国最早的临床对照试验方法:“欲试上党人参者,当使二人同走,一与人参含之,一不与,度走三、五里许,其不含人参者,必大喘,含者气息自如者,其人参乃真也。”清晰地描述了一个前瞻性平行对照试验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遗憾的是,临床试验的思路和方法在中医药发展进程中未得到重视和发扬。

  既然现在已经进入了21世纪,难道我们就没有好的方法来评价中医药的科学性吗?

  经常关注我们杂志的读者或许能猜到,那就是——循证中医药学。

  20世纪90年代初循证医学问世,以其独特的视角,科学的方法和跨学科、跨地域合作的创新模式,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并在全球普及推广,成为医疗干预措施临床评价公认的理论和方法学体系,改变了医学决策和实践的传统模式,具有划时代意义。

  而证据是循证医学的基石,循证实践的核心内容就是围绕如何获得、生产、评价和合理使用证据。循证医学的兴起和推广应用,为建立国际公认的中医药临床评价技术体系提供了思路和方法,在临床评价规范、标准和方法学创新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标志性成果,不仅推动了中医药临床证据的升级,也丰富了循证医学的内涵。

  到底中国的循证中医药学发展如何?是怎么开展的?取得了什么成效呢?

  欢迎大家关注本刊2018年第1期的特别关注论文《循证中医药学:理论与实践》,文中对上述几个问题都有详细的阐述和说明,文章由本刊主编张伯礼院士、编委张俊华教授、“中国循证医学之母”李幼平教授撰写,体现了循证中医药学发展的历程、经验和体会。

  循证医学与中医药学特点相结合,形成了循证中医药学(EBCM)。EBCM是借鉴循证医学的理论和方法,收集、评价、生产、转化中医药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证据,揭示中医药临床作用特点和规律,并指导临床指南、路径和卫生决策制定的一门应用学科。EBCM发展主要包括4个方面9项任务,将推动中医药临床研究和决策模式的转变,推动中医药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 

  我们杂志也特意为这篇重量级文章设计了封面,图中为广泛流传于中国民间的智力玩具鲁班锁,也叫孔明锁,相传由春秋末期到战国初期的鲁班发明。鲁班锁不用钉子和绳子,完全靠自身结构的连接支撑,就像一张纸对折一下就能够立得起来,展现了一种看似简单,却凝结着不平凡的智慧。我们试图以鲁班锁设计的精妙绝伦来寓意循证中医药学,期待循证中医药学科的发展带动中医药的现代化,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文章来源:中国中药杂志

2018年7月26日更新

 

 

 

 

 

全球疯抢中医文化,除了中国人!?!

 

  放眼全世界,全球有40亿人是中医药的受益者。而在其发源地中国,“三素一汤”(抗生素、激素、维生素联合,加入葡萄糖注射液静脉给药)正成为各大小医院的治病常方。其后果就是造成细菌耐药,不利于疾病的治疗,国人的体质越来越差!

  中国人要是觉得中医没用,那么只能让外国人再来给我们上一课!

  中医在日本

  中医在日本被称为“汉方医学”,中药被称为“汉方药”,简称“汉方”。

  网友的一篇博文可能更能说明问题:今天上午一病人说,她在日本访问期间感冒咽痛,去多家医院药店都买不到抗生素。日本的一个教授对她的行为表示惊讶,从包里拿出一小袋貌似速溶咖啡的东东(汉方药),说“我们日本人感冒咽痛发热都是吃这个的!”

  曾获得日本医师会授予“最高功勋奖”的日本医学权威大冢敬节,1980年去世前,曾叮嘱弟子:“现在我们向中国学习中医,10年后让中国向我们学习。”,不幸言中。

  目前,80%的日本医师会给病人开具汉方药,从事汉方的医师已超过10万人。一些大学附属医院开设有汉方门诊,大学的药房售卖汉方药的占74%(妇科占96.7%)。汉方药可在健康保险中报销,约150个汉方药处方被列入日本公共医疗保险的用药范围,每年的销售额达1000亿日元以上。

  在日本,超市药店中卖得最火的莫过于汉方药,甚至中国游客来此都会大买特买,带回去分赠亲友。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开放刚刚启动,日本人就开始研究《伤寒论》《金匮要略》,并以其为基础建立了汉方药多达几百个。日本还有一家公司2001年向美国申请了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专利,明确对以芍药为活性成分的包括加味逍遥散、当归芍药汤、芍药甘草汤、桂枝茯苓丸4个复方进行保护,并且最终获得了授权。

  日本在中药六神丸基础上研发出的”救心丸“,年销售额也超过1亿美元。冬虫夏草是中国的“三宝”之一,在日本也被注册了68个专利,当国人还在怀疑自己的传统医学是欺世盗名的“伪科学”的时候,日本人已经申请了《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方》中的210个古方专利!

  有的日本企业嫌这还不够,干脆直接到中国开办了涉足中药原料的药业公司,高薪聘请中国退休的老中医担当技术指导。一边用中国的药方和技术赚得利润,一边获取中医药秘密。

  中医在韩国

  中医在韩国的地位十分尊贵,在成功申报“端午”之后,韩国正准备将中医改为韩医申报世界遗产。

  早在2010年,在韩国《Career》(就业月刊)杂志社发起评选韩国最热门职业的活动中,中医师就被评选为韩国最热的职业。

  在韩国,中医师是最受人尊敬的职业之一,2000年其平均收入就位列韩国所有医生榜首,超过西医所有下属分科医生的收入。

  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韩国“韩医”招生就为韩国最高水平,如韩国首尔大学独立医院等,招收韩医人才为韩国顶尖人才,类似于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医学部在中国的位置。其竞争非常激烈,考上的难度非常大,每年考进中医大学的新生里,很大一部分是大集团干部、记者和大学教授等相当有成就的人。

  有一位专家表示,“韩国人太喜欢中医师这个职业了。韩国一年有750名中医师从大学毕业,韩国目前有1.4万多名中医师。中医师5年前就已经超过需求了”。

  但还是有很多年轻人千方百计地想学中医。许多韩国学生,由于考不上国内的中医学校,就来到中国留学,据统计,每年大约有1万名韩国学生到中国学习中医。

  中医在美国

  近年来,美国公众和医学界逐渐认识到中国传统医学的安全有效和通用广泛的特点,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

  美国的超级著名健康节目Doctor Oz(奥茨医生秀),主持人为一个毕业于世界顶级医学院的美国心外科医生,在自己主持的中体验针灸并拼命宣传普及中医针灸 best of best。

  据NCCAOM进行的一次全国性调查表明,美国每10个成年人中,就有1人接受过针灸治疗。在这些人当中,又有21%的人除了针灸之外,还同时使用过中药、推拿、按摩等方法来治病。此外,有60%的美国人表示,他们在需要的时候乐于考虑把针灸作为治疗病症的一种选择。

  美国好莱坞许多的明星、篮球巨星都非常认可中医,甚至美国军方也开始大力运用中医针灸。

  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如今的美国看过中医的人、愿意接受中医治疗的人已经超过50%。全美一年每人平均接受中医服务的次数近2次。在美国从事中医药相关工作的人差不多有4.5万人。

  美国内华达州早在1973年就通过了中医合法化法案,这也是美国史上第一部《中医法》。不仅是针灸治疗,中药应用也正式合法化,该法案还承认了中医的独立地位,保障了中医不受西医影响。两年后,该州还进一步修改了该中医法案,规定保险公司支付针灸诊疗费用。

  美国目前有34个州承认了美国中医执照(NCCAOM)考试,除少数州自行命题考试发证外,该证堪称全国统一上岗执照。作为独立医学体系,美国政府每年花费超1.2亿美元用于补充和替代医学的研究和发展,而针对中医、中药和针灸的研究项目多达几十种。

  据悉,河南有位老中医有一份治疗肺结核的祖传****,效果非常好。美国人闻讯后,假扮病人在老中医家“卧底”一个多月,最终骗得了****。为了获取中医宝贝,他们既来暗的,也来明的。2008年,美国有关部门拔款500万美元给北京协和医院,委托该院帮其了解中医药资源和开发利用情况。

  这些年,美国从中国挖掘了大量的中医人才,据说,美国还有个规定,中国七十岁老中医,到美国去可享受“敞开绿卡”的特殊优待。

  几年前一批美国人曾以旅行团的方式到山西运城来治疗结核病,当地有一位老中医有独门绝技。他曾公开打擂:“你们哪家医院说治不好,最后发了病危通知的,都可以送到我这里。我保证一个月好转,三个月出院。”美国人去那里,就是想不惜一切代价地拿到那张治疗结核病的方子。

  中医在欧洲

  本是西医起源的欧洲,却占到全世界中草药消费市场份额的44.5%,60%以上的欧洲人都在使用中医药物。据不完全统计,欧洲目前受过培训的中医药人员约有10万余名。

  其中在职的约占60%,中医药诊疗机构有1万多所,大部分以针灸为主,有30%-40%的诊所兼用中药及其制品;中医教学机构300多所,每年将向各国输送5000多名中医药人员。中药产品进口批发商500多家,即使在仅有1500万人口的荷兰,中医药人员也达4000多人,拥有1500多家诊所。

  受温带海洋性气候影响,英国常年多雨。历史上毫无「湿气」概念的英国人,风湿病重到骨子里,数百年无药可医。

  直到1961年,英国人成立针灸学院,才终于找到攻陷风湿病的灵丹妙药,万万没想到,古老的中医竟成为自己的救命稻草。

  如今,英国中医诊所已高达3000多家,仅伦敦就占三分之一。平均每年都有150万人接受中医疗法,超过11所正规大学开设中医、针灸课程,响当当的英式授课。比起抗生素横行的西医,他们更推崇以自然疗效著称的东方医术。

  德国每年接受中医治疗人数超过200万,拥有官方针灸证书医师超过5万,占全德国医生总数的16.7%。中德1991年合建的第一所中医院,刚开放就受到热捧——仅预约挂号就需等半年之久,在对医药使用最谨慎的德国,却拥有一大批中医中药的忠实“粉丝”。

  在德国,看中医个人支付的费用是看西医的10倍以上。可以说,看中医在德国不仅是一件“小资”的事情,还是“贵族疗程”!

  瑞士这个人均寿命82.4岁、排名世界之首的「健康大国」,从1999年3月开始就将中医、中药、针灸的费用纳入国民医疗保险。

  作为欧洲第一个实施中医立法的国家,2013年匈牙利国会就通过了中医立法,中医师在匈牙利拥有正规的行医许可。并于2015年由匈牙利总理欧尔班签发颁布了中医立法实施细则,开始承认中国高等中医院校学历,中医师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并符合相关条件,就可申请在匈牙利独立行医的中医从业人员行医许可证。

  匈牙利总人口不到1000万,有近600名匈牙利医师开设有自己的中医诊所。由此可见匈牙利从医学界到民众对中医的认可程度。

  比利时已把针灸纳入正规医学。

  意大利不少医院设有中医门诊部,全国草药店均能见到中草药和中成药。

  挪威已成立官方的中医药工作小组,加快了对中医药的发展。

  中医在澳洲

  澳大利亚是全球首个以立法的方式承认中医的西方国家。从2012年7月1日开始,在澳大利亚正式注册的中药、中医师能够在澳大利亚合法行医,并且在澳的5000余家中医诊所被正式纳入澳国家医疗体系之中。

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夫妇看中医

  在澳大利亚,有百分之七十的医生会在治疗以后向患者推荐针灸理疗,一年中连续十二个月去接受针灸调理的患者,占到澳大利亚总人口数的百分之十,几乎所有的医疗保险机构都对针灸调理治疗给予补贴。

  就诊数据显示,全澳中医及针灸诊所每年服务约280万人次,其中80%的患者是以英语为母语的主流社会群体,全行业年营业额达上亿澳元。

  随着近年中医和中药在澳大利亚的推广,澳大利亚社会对中医药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中药也被列为澳大利亚“补充药品”中的重要门类,联邦政府也正式成立了国家中医局,并公布全国中医注册标准。

  目前,在澳大利亚,大约有二十所大学提供中医课程。其中皇家墨尔本理工大学,悉尼理工大学、西悉尼大学更是提供研究生课程。

  中医在中国

  世界进入近代以来,在西方文明主导的世界格局下,中医被步步进逼,奇怪的是:在几多濒临“生死存亡”的过程中,中医非但没有被抹杀、被遗弃,还在21世纪科技文明的今天,广泛传播到多个国家和地区,这在全世界都是绝无仅有的!

  中国的方舟子、何祚庥、张功耀这些口口声声讲科学,讲西方,口口声声要取消中医,此时该做何感想呢?

  然而,在中医的发源地——中国。不可否认,真正愿意信奉中医的人正如方舟子之流所期望的那样,在越来越少,这场中西文明交锋的文化战争,我们确已输了一场。

  据悉,世界中草药市场总额超过600亿美元,而中国大陆的份额只占其中的2%,不及日本的一个零头。韩国,甚至中国台湾地区所占份额也比中国大陆多几倍。而且这2%中的约70%还來自中草药原料销售,附加值高的中成药出口是微乎其微。

  一方面,是一些别有用心之人的拼命叫嚣,中医不科学,中医应取缔;另一方面,是全球资本在世界中医药市场上疯狂布局与扩张,抢挖人才****,抢注专利商标。

  外国人真不傻,虽然他们还解释不清中医的六经六气,还搞不懂其阴阳升降,但作为全世界公认有效的治疗方式,中医的疗效是他们追捧的事实。

  遗憾的是,多数国人一辈子不曾明白:相比占有,失去永远更为简单。当这一拥有五千年历史的传统医学在国外攻城拔地时,却在本土渐渐萎缩。

  身为中医人的我们,一次次的想把更大视野的中医现状展示于每个普通读者面前,也许一点省思和呐喊能撼动普遍存在的对中医偏见的大山,让更多的读者能静下来了解中医、走近中医并尝试中医。中医不应该离我们自己渐行渐远却离别人渐行渐近!

文章来源:草根阵地

2018年5月10日更新

 

 

 

 

 

无问西中方鹤松

 

  在北京为儿科大家方鹤松教授伉俪拍摄了一张六十周年钻石婚纪念照。六十年,黑发变白发,时光就这么静静流走。

  方鹤松祖籍湖北,1929年出生于江苏溧阳,从北京大学医学院(北京医科大学)毕业之后,从事的是小儿科。

  解放初期,我国的医疗卫生条件还很差,各种传染病流行,小儿科里麻疹、小儿麻痹症、脑炎频发,尤其严重的是中毒型痢疾、爆发型流脑等病。当时中毒型痢疾死亡率为 22.3%,暴发型流脑死亡率为 60%。

  从此,攻克中毒性痢疾、爆发性流脑、小儿腹泻......就成了方鹤松医生的一生的功课。

  人说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我把方老先生的三张照片拼在一起,仔细看看六十年的时光里,他变了没有。

  “中国的医生,有三支队伍,西医、中医,还有中西医结合。总有人问我方大夫,你是哪一派的?我告诉你,我积极主张中西医结合。”年近90的方鹤松老先生衬衫领带一丝不苟,说起话来掷地有声。

  1974年西医出身的方鹤松响应国家号召,脱产系统学习中医。原本厚实的西医基础,加上中医的辨证施治,让他从更广阔的角度去思考疾病,治疗疾病。

  通过中西医结合的治疗和研究,方医生带领课题小组,基本查清了我国小儿腹泻病的流行规律和主要原因,并研究出一套腹泻预防方法,实施一年后就把腹泻发病率减少了51.74%......填补了我国小儿腹泻病的多项空白,并负责起草制订了《中国腹泻病诊断治疗方案》。这些年来他陆续获得全国科技大会一等奖,国家发明二等奖等国家大奖。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治病救人,无问西中。方鹤松教授认为只要能更好更快地解决患者的痛苦,就应当利用。确实,家里来了贼,你还非要用少林功夫把他赶出去?

  和方教授的对话里,我听不到一点点中医西医孰是孰非的分别心,看到的就是如何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治病救人。能够当面聆听这样睿智老人的声音,感受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从容,真是三生有幸。

  下面是我访问方鹤松老先生的视频记录,时长四十分钟。无论是中西医学子,中医爱好者,还是小儿家长,都不妨认真一看:

  文章来源: 黄剑 油麻菜

  2018年3月23日更新

 

   和方教授的对话里,我听不到一点点中医西医孰是孰非的分别心,看到的就是如何博采众长兼容并蓄治病救人。能够当面聆听这样睿智老人的声音,感受那种也无风雨也无晴的从容,真是三生有幸。

 

 

 

 

人民日报:中医西化严重,后继不是乏人,是后继无人!因为没有传人都失传了,多可惜啊!?

 

  中医疗技术因为没有传人都失传了,多可惜啊!?

  中医的命是什么?大家认为中医的命就是中医有悠久的历史,有文化的内涵,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立了多少功。大家都这样认为,那中医就不灭亡了吗?如果没有人信中医药了,中医药已经没有疗效了,全都西化了,不亡还等什么呢?中医真正的命是疗效啊!

  平心堂这17年走了15个老中医,现在没有人能补上来。中医药大学的学生补不上来,我就去社会上找,也找不来有那个水平的。

  焦(树德)老一走,强直性脊柱炎没有人能治得象焦老那么好。焦老一走,治这个病的疗效也就带走了。

  现在好多正骨祖传的东西全丢了,原来我们刘宝琦大夫,还有他父亲刘秉乾的祖上是跟着努尔哈赤进关来的,马背上的骨科大夫。那骨科大夫真厉害,刘宝琦行医的时候,一个患几十年的尺桡骨分离症的病人,手都变形了,从十来岁开始不能摁东西,不能拧手巾。我在现场眼见他一摁一拧,胳膊就平了。几十年的病痛,瞬间就给治好了,病人高兴得都跳起来了。

▲刘宝琦大夫为外国友人治疗

  还有一个中年女教师颈椎全脱位,脖子已经没有支撑了,是拿8号铅丝把头牵引着才能出来气。从山东一路走来,所有的医院都不敢收,因为治不了,治不好就是一个高位截瘫。到了刘宝琦这,他一只手拽着牵引的铅丝,另一只手在她脖子那一抖,那病人就开始叫。我说这下坏了,弄一个高位截瘫,结果病人后面立马接了句话,“我脖子有劲儿了!”。

  可这些医疗技术因为没有传人都失传了,多可惜啊!就像刚说的这种情况,到西医那怎么治?打钢板弄钢钉,花好几万做大手术,弄不好就高位截瘫。正骨手法呢?从前到后一共花了不到300块钱,还给她把所有的能用的好药全用上了,这膏药那膏药能用的全用上了,连诊费带药费不到300块。

  中医多神奇啊!这么好的东西,丢了!为什么?——政策种种限制,不让人家行医。没有学历,没有各种证明就不给发医师证,他们行医都算是非法行医,就更不用说传承带徒弟了。民间那么多医生,一个医师法下来,(官方)还宣扬一年查出了12万非法行医的。中医基层一共有多少大夫啊?这12万不就是把基层中医灭完了吗?

  现在一个乡都没有个好中医。樊(正伦)教授回宁夏去他插队的地方,一晚上给那个县的乡干部、县干部看病,看到晚上12点多。为什么?因为一个县都没一个像样的中医。中医后继没有人了,还怎么谈发展呢?

  2003年中医治“非典”,效果确实非常好。那几个隔离区的人员把中药成车拉走,然后在食堂的大锅里熬,不仅“非典”疑似病的全没了,连有点咳嗽的病人都给治好了。但是你说上“非典”前线,中医能不能上?能上!医生去了以后号脉开方子能不能解决问题?能解决!可问题是谁去啊?人呢?你不能让七十多岁的老大夫再上前线吧?!中医不是不成,中医是一个很好的东西,但是没有中医大夫了。所以现在这么好的东西要失传了,非常可惜!

  建国初的时候治流行性脑炎,那时候蒲辅周在世,周恩来总理从故宫把犀角拿出来,让他们做药治脑炎。那是蒲辅周那一代人,能解决问题,马上全国办班推广。但是现在再出问题,谁还能办得了?人呢?没有人了。以前别的国家总统出了点儿问题,中国派个中医大夫,去了就把他的病治好了。现在呢?没有人了。

▲蒲辅周(1888—1975),现代中医学家,四川梓潼人

  现在就光是一个治不孕症,还有几个人会治?不久前柴(松岩)老刚治好一个,病人去某大医院,最高级的专家检查完了,告诉她根本不可能生孩子,跟她说了一大堆妇科病。最后病人没办法来找柴(松岩)老,被柴老治疗后怀了孕。之后去那家医院做了检查,又跟她说这孩子不能要,如果生出来孩子将来一定会有很多问题,必须马上做引产。病人没听医院的,回来找柴老坚持中医治疗,前几天生了一个健康的胖胖的大儿子。

▲柴松岩, 京都妇科名医,现任北京中医医院妇科教授,正主任医师,第三届国医大师拟表彰人选

  可问题是这样的中医全国还有几个?全国像这样的大夫连5个都找不着了,还怎么可能发展中医?按道理说,这样的大夫每个县最少应该有一个。但现在面临后继不是乏人,而是后继无人!! 

  人民日报:“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下一代中医在哪里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代的扁鹊华佗早已远逝,下一代的扁鹊华佗又在哪里?思古观今,谁又能不为中医的命运忧心忡忡呢?

  “中医最大的危机是后继无人。也许不出50年,中医不需要被别人取消,就会自动退出历史舞台。”这是一位老中医的感慨。此语并非危言耸听,而是点中了中医人才培养的要害。

  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西医从业人数约550万人,而中医只有40万人左右,比20世纪50年代减少了20%。目前,我国主要是一批50岁以上的中医苦撑危局,有志于中医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中医正陷入一场前所未有的“传承危机”。

  中医高等院校是中医人才的摇篮。然而,即便是在这里,中医教育也面临着西医化的命运。学生1/3时间学西医,1/3时间学外语,1/3时间学中医,已经成为普遍现象。一些中医经典课程不断被删减,甚至沦为选修课,而西医理论却日渐强化。很多学生外语和计算机水平很高,中国文化传统文化修养却很差,有的读不懂《黄帝内经》、《伤寒论》,有的甚至连基本的药性赋、汤头歌诀也不会背诵。更可怕的是,受教育层次越高,离中医特色越远。很多中医研究生不在中医理论基础及临床实践上下功夫,而是按照西医的模式,研究细胞和分子,做大量的动物实验。说是“中西医并重”,实际上是“重西轻中”。结果,很多学生毕业后既不懂“望闻问切”,也不会开方配药,名为中医,实为西医。一些专家尖锐地指出:“现代中医教育把学生变成了中医不精、西医不通的半成品,培养了一批中医的掘墓人。”话虽偏激,却不无道理。

  以师带徒、师徒传承的师承教育,是我国中医人才培养的传统模式。数千年来,这种模式造就了很多医术精湛的名家。口传心授、因材施教,成为中医教育的一大特色。然而,到了今天,很多师承制培养的中医虽然水平很高,但由于西医知识不足,过不了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关,无法取得合法资质,只能算是“江湖郎中”,靠偷偷行医维生。他们沿袭家族传承模式,一些“绝招”往往不愿公开,很多具有重要价值的验方因此失传。

  中医人才青黄不接,还与中医院不景气密切相关。目前,我国大部分中医院生存艰难。由于中医药收费低廉,体现不了中医的技术含量,大量中医院不得不弃“中”姓“西”,诊断治疗几乎与西医院没有差异。例如,对于闭合性骨折病人,运用中医正骨手法,不仅痛苦小、疗效好,而且价格便宜。但是,很多中医院为了多赚钱,已经放弃了传统的正骨手法,改用创伤大、费用高的西医手术治疗。而针灸、按摩等传统中医项目,其收费更是低廉,甚至连成本也无法弥补。在这样的体制下,很多中医辛苦一生,却家徒四壁;而西医不仅社会地位高,且收入可观。面对如此反差,年轻一代自然不愿坚守中医了。

  在中国医学体系中,中医和西医如同鸟之两翼,缺一不可。相对于西医而言,中医面临的最大挑战不是发展问题,而是生存问题。有人断言:如果中医不能薪火相传,随着老一代中医纷纷故去,中国将只能成为教科书上的“中医故乡”,甚至连中医人才也要从日本、韩国引进。倘真如此,我们将愧对祖先。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古代的扁鹊华佗早已远逝,下一代的扁鹊华佗又在哪里?思古观今,谁又能不为中医的命运忧心忡忡呢?

  来源:人民日报

  2018年3月28日更新

 

 

 

 

 

人啊,除了健康,什么都是浮云!

 

健康,

是人生的第一财富,

健康,

是过幸福生活的第一步。

除了健康,

什么都是浮云!

没了健康,

功名利禄都是浮云;

没了健康,

半生奔波都是徒劳;

没了健康,

再多钱财都是虚无。

只有身体健康,

才能得到幸福,

只有身体健康,

才能做好工作。

在健康问题上,

你自己比老天爷管用。

生活往往使我们,

变得焦躁不安,

熬夜,加班,紧张的忙碌,

让身体过分的透支;

乏力,头晕,精神不振,

身体提出严重的抗议。

这才发觉:

没了好的身体,

也就没了好的心情;

没了好的身体,

也就没了好的生活。

会劳逸结合的人,

才会赢到最后。

工作量若人人都超过负荷,

紧张和劳累,

就成了“百病之源”,

为了钱,我们拼死拼活,

为了名,我们高度紧张。

到头来:

一身疾病,

万贯家财也成空;

空有虚名,

无人能代替你忍受疼痛。

如果硬挺下去,

必然积劳成疾,贻害健康。

人啊,

只有健康的活着,

才能照顾好家人,

才能把握住人生,

才能拥有着幸福!

所以,为了父母,

为了孩子,更为了自己,

珍视你的健康,

保重你的身体。

该休息时且休息,

该放下时且放下,

心宽才能体健,

心静才有花艳。

文章来源:南怀瑾国学教育

2018年3月28日更新

 

 

 

 

《别君叹》3天点击量破两千万 曹轩宾谈背后的故事

 

  日前,西安音乐人曹轩宾登上央视《经典咏流传》节目,献唱一曲改编自《送元二使安西》的《别君叹》,以正宗中国风骨、古雅秦味惊艳全国观众,一经播出立即引发收视狂潮。仅3天,这段歌曲视频播放量即破两千万,目前仍在持续刷屏,引发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环球时报等媒体转发。

  昨日,记者电话专访了在北京工作的曹轩宾,他有些惶恐地告诉记者,没想到这一曲子会如此爆红,目前他已经收到众多单位的邀请,未来他或许将代表中国,把这首陕西古典风情的歌曲唱到国外,让各国朋友从歌曲中了解唐诗。这位西安音乐人自豪地表示,自己未来的方向是将陕西、西安的文化IP输出到全国乃至世界。

  用关中腔调唱离愁别绪

  一首《别君叹》,头一句便似从遥远的盛唐而来,秦味十足又似古人吟诵,整首歌百转千回、苍凉悲怆,瞬间令人体味到穿越千年回到唐代边塞的荒凉感,一时曲惊四座。

  西安音乐人曹轩宾担任《别君叹》作曲人、制作人,他用陕西话将“渭城朝雨浥轻尘……”娓娓道来,千年离愁尽在地道的关中腔调吟唱之中。他以其独到的匠心和非凡的音乐见地,将陕西方言与古琴相融合,人声与琴声完美合一,丝丝入扣,不绝如缕,与老先生们流传下来的古人吟诵唐诗的方式极为相似,却又更具秦地音乐的韵致。从唱腔到音色,一咏三叹,恰似一首完美的唐诗咏叹调。这种古雅的吟诵方式,现在几乎失传,记者也仅听过余光中老先生曾如此吟诵。

  最值得一提的是,在节目现场,曹轩宾还邀请到著名古琴演奏家赵家珍老师用一把南宋古琴为他配乐。赵家珍表示,听过《别君叹》之后被深深触动,所以决定贡献出自己最珍贵的古琴为曹轩宾配乐。

  节目现场,曹轩宾的动情演唱让鉴赏团的曾宝仪感动落泪。这样一种匠心结合,也引发了网友们一边倒的空前好评。许多网友盛赞:如果秦腔是陕西方言巅峰之作,那么这首歌阳刚中流露着离别时的伤感,绝对是展示古城文化底蕴之大成之作,堪称陕西方言又一巅峰之作。众多西安观众被这首作品深深打动,在自媒体上留言称:“陕西自古帝王都,陕西方言曾经是当时的官方语言,因此《诗经》《史记》以及唐诗,都应该用陕西方言来读。以这样的方式宣传陕西方言也是宣传陕西文化,能使更多人了解陕西,能让陕西话成为我们的文化名片!”

  创新来源于文化自信

  曹轩宾虽曾以创作《可惜不是你》走红,但毕竟总在幕后工作,可以说在音乐圈沉寂了十几年,这一次,堪称“爆炸级”的走红方式让曹轩宾有点措手不及。接到记者电话时,他激动地表示,没想到关中文化元素竟会受到如此海量的关注和好评。

  “我在西安出生长大,我忠于自己的表达,我代表陕西本土文化发出了自己的心声,我很自豪。”

  这次创作《别君叹》,属于央视给予曹轩宾的命题作文,要求他以唐诗为题作曲并演唱。好在关中文化的元素早已根植于这位西安音乐人的血脉之中,这一片土地的长久滋养是他创作的源泉与根基。

  他对记者说:“我从小听秦腔,受古典文化的熏陶,这次在歌曲的创作中又吸收了西方艺术的表现方式来表达中华文明的内在气质。早先,节目组告诉我用传承的方式来表达民族文化内容,我们理解的传承理念,是用当代人的思维及方式表达古代历史文化的厚重感。但如果我们不尊重历史,不对民族文化产生文化自信及使命感,不以专业的态度,那么做出来的东西一定四不像。传承的基础,除了对民族文化有清醒的认识和理解,还要从哲学角度去提升自己的价值观。选择表现《送元二使安西》,是因为离别之情是一个恒久不变的文化情感,所有人都曾经历过。我想,用这样含情脉脉的方式来表达陕西文化,会让更多人看到陕西人除豪爽之外,还有婉约而细水长流的内在力量。后面的副歌部分可以说是对过往之友和曾经单纯的自己的一种叹息,表达缅怀的送别之情,祝福之感。希望更多人了解到,秦腔不仅有豪迈更有柔情。”

  将致力于传播秦文化

  人们未曾料想,我们祖辈的长安口音、配以一架800多年前的古琴,加上西洋管弦乐与唐诗填词的“化学式”组合,迸发出“现象级”的火花,大众一夜之间似乎接受了《别君叹》。

  曹轩宾还透露,《别君叹》还有一部分新创作的歌词,是一位活跃在时尚界的西安摄影家李奇完成的,他擅长为各种明星掌镜,拍摄一线杂志封面,写歌词是他业余玩票,但就是这位极具文化内涵与深度的摄影家,以“低吟白雪逢阳春,送君别去无知音,高台孤矗昂守望,穹凄尽兮宇宙敞……”表达出送友之后的思念之情。

  曹轩宾说,李奇是自己少年时期的朋友,虽然不是专业作词人,但西安人的文化基因,早已深深融入他的骨血里,加上与自己的深厚友情,所以写出了最符合自己心意与音乐意境的歌词。

  《别君叹》的爆红,让曹轩宾感慨:

  “短短几天竟接到了以中国艺术家的身份到国外进行音乐交流的邀请,这让我紧张又自豪。用音乐表达本土文化,展示民族文化自信是我最骄傲的事。去年八月,我任职陕西省音协流行音乐委员会会长,未来,我工作的方向是将陕西、西安的文化IP输出到全国乃至世界。”

  来源:西安新闻网

  2018年4月11日更新

 

 

 

珍惜生命旅程,好好体验,让自己每天有进步有成长,不要想着改变他人,感恩和爱你应爱的人,真诚、平等,就足够了。

 

 

 

 

 

 

李开复:脱去虚名与成就,你的人生还剩下什么?

 

  高晓松导演的纪录片《筑梦者之李开复忏悔录》是以李开复癌症后的心路历程和人生思考为背景进行拍摄的。南都娱乐周刊在微博中称:“未曾直面死亡者不足以语人生,李开复将和你分享如何看待名利与生死、成功与幸福。 ”

  李开复也随后转发微博,表示:“这一场大病,把我推到生命的面前,一次次地质问:脱去这些虚名与成就,你的人生还剩下些什么?谢谢南都和晓松,还原了我生病、绝望、领悟、成长的过程,也拍出了我病后的心声。”

  以下内容根据李开复演讲整理

  谢谢各位,非常感谢今天各位嘉宾的到来。让我有这个机会跟大家分享一下我生病的心路历程。平时我工作的时候,非常热爱我的工作,包括今天,我从来没有想到,要面临死亡,面临癌症,我心中想过的每一个思念都和我的工作丝毫无关。有一个很著名的护士看护了很多临终病人,大部分的临终病人最大的遗憾就是没有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

  我们每个人都要临死才会想到这样的事情吗?我相信今天的纪录片和我出的书,能阐述我个人向死而生的过程。向死而生本身的意思,是说人容易陷入世俗,而面对死亡,反而容易得到顿悟,了解生命的意义,让死亡成为生命旅程中无形的好友,温和提醒我们,好好珍惜我们的生命,不是只度过每一天的日子,也不是只追求一个现实的名利目标。

  学分1:健康无价

  在我平时的生活中,我热爱美食,不爱睡眠,认为睡眠是浪费时间,每天起来回E-mail,给我员工证明我工作多努力。生病以后,才深深体会到,其实健康失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生命最重要,健康和生命是一样重要的。

  很多人会说,如果你要养生,就没有事业,只能什么都不要,去过退休的生活,过慢日子。但我觉得真的不是这样的。每一个人的健康,其实不是要你放弃一切。我们的健康简单来说,其实就是我们的睡眠、压力、运动、饮食。如果这4点达到即可。

  对年轻人来说,你是可以努力工作的,一个礼拜拿三四个小时维护你的健康,我非常希望在这里告诉大家要爱惜自己的健康,不要等到有一天,像我这样后悔,几乎来不及才知道要学会爱惜自己的身体。

  学分2:一切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理由

  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有它的理由,我们应该多思考当一件事发生以后,是不是有什么正面的启示或者正面的力量。发生一个灾难,是不是不要把它当成一个果,而是把它当成因 ,如果把它当成因,任何的灾难都是学习的机会。

  如果我们生病了,可以理解为是让我们学会更健康的生活;我们无助的时候,是让我们学会接受无法改变的事情;我们思考死亡才能教会我们分辨什么才是人生最重要的事。

  学分3:珍惜缘分,学会感恩和爱

  面对死亡的时候,我感觉当年家人给我的无私的爱,我的回馈是多么的冷漠。虽然我告诉朋友说,我一放假就陪我的母亲,但是我们有4周的假。陪母亲5天以后,我就认为我的任务完成了。一直到我自己面临死亡的时候,我才知道,我是多么冷漠,我是以多么敷衍的方式表达了人们口中的孝顺。

  我觉得真正改变应该有三个层次。

  最基本的是别人对你好,你感觉到了,这是感恩。再稍微好一点的是别人对你好你要回报他。第三个层次就是主动不要求回报付出关怀,这才是最高的境界。

  有一句话,我觉得很有意义,每一次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能和亲人在一起,他们能这样对我们,真的是久别之后的重逢,我们应该珍惜人生中的缘份和爱护。

  所以我生病以后我就决定,我要改变我的生活方式,每一周不但要陪我的妈妈,还要陪我的姐姐。我到了台湾,花更多的时间和我爱人在一起。我女儿要考大学,我帮她做各种准备。后来有一天她弄了一个刺青,刺了一个try,这就是我没有付出足够教育后出现的现象。

  然后她学业上升了也被大学录取了,又把try变成了stay gold,我认为我自己是发光的黄金。也许我对父母的爱可能很难直接给他们回报,但至少对妻子女儿,在过去的17个月中,我做的一些事情教会了我如何感恩,如何爱,如何直接表达。

  学分4:学会如何生活,活在当下

  我的癌症是淋巴癌四期,我认为我的生命并不长了。当时我也想到,如果我的生命真的只有100天了,我会怎样渡过这个时间?我的结论和看护临终病人的护士是非常相似的。

  我的结论是说,我要让我的亲人知道我如何爱他们,我和他们在一起度过了特别难忘的时光,无论是和妻子去我们蜜月的地方,或者和孩子去一个我们过去特别快乐的地方,回忆过去的美好,去吃我们爱吃的东西,做我们爱做的事情,这才是活。我希望活的时候,能全心全意每一刻活着,不是脑子只不停想我的公司,想我的事情。开始发现世界其实是充满了很多美好的东西的。

  如果偶尔慢一下,能活在当下,才能体验到这些美好,才能感觉自己没有白活。我活了50多岁,一直没有分清什么是桂花,什么是茉莉花等等,我就知道他们都有香味。慢下来的时候,才会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这是美食,这是我们最爱的酒,最漂亮的衣服,留到哪一天才会穿。

  我鼓励你们,不要把所有事情都推到以后,别说将来,别等特殊的日子。我希望我们都活在当下。今天为什么不能是那个特殊的日子呢,要让每一天都成为最特殊的一天。我觉得人生如果这样活下去,不仅仅是最后的一百天,而是每一天都这样活下去,一定会非常圆满,丰富。

  学分5:经得住诱惑

  我们小的时候,我父亲跟我们说,不要爱钱,对财富来讲,越多越好,但是不要贪婪的想得到更多。中国有一个通病,特别爱美。我们看到这么多古时候的皇帝,各方面的慈善家,做的各种事情都让别人知道自己有多好。我父亲留给我10个字,有容则乃大,无求则更高。

  人死留名,我们希望做好的事情是对的,希望留名则没有任何必要,除了孔子以外,有哪个人被大家都记住了?我相信我们每一位50年以后都没有被别人记下来。

  当你特别纠结自己“名”的时候,或许刻意,或者不刻意,都会让追求名成为一种方式。比如说之前我告诉年轻人追求自己的梦想,最大化自己的影响力,做最好的自己。这个话没有错,如果把最大化影响力这个词发挥到极致,每天机械化衡量影响力有没有提升,有没有人听我的演讲,成为我的粉丝。

  当我人生回到生病前的5-10年,慢慢越来越顺,越来越有更多人喜欢把我当成他们的导师,一方面出于善心的帮助年轻人,但是不可避免的,会希望有更大的影响力。

  听起来是很灰色的地带,影响力是好的吗?要一点名没有关系,我和星云大师讨论这个事情的时候,他告诉我,其实人是禁不住诱惑的。

  你要影响力的目的就是让世界更好,不断做好事情,不断衡量,我和别人都做好事就够了,为什么算我卖了多少本书,有多少粉丝呢?这样的过程,让我发现,虽然我认为我一直追求的方向和建议并没有错,但是如果特别机械化的追求效率,衡量每一天的结果,会让我们变得更冷漠无情。所以我发现,虽然我走的道路是正确的,但是过度追求名声,让我走偏了。

  学分6:人人平等,善待每一个人

  当你追求每一件事情影响力最大化的时候,你就想认识更多聪明的人。见创业者只见最顶尖的,一个青年人找你签字,如果是普通人,你就不考虑,你会见聪明人,成功人,把自己的一圈都变成社会的顶尖人士。

  但是我发现,如果真的再继续这么做的话,其实丧失了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人人是平等的。当我得了癌症,发的第一条微博,癌症面前人人平等。世界的奥妙,不允许我们渺小的人类的评估。我们凭什么说这个人是普通人,这个人不怎么样,这个企业不会成功,这个创业者不行?

  既然我们没有权利,也没有能力做评估的话,既然人人都是平等的,只要时间允许,我会秉承这样的理念,让我花更多的时间在网上和一些包括所谓的普通网友交流,每一周见一些想要见我的人,哪怕我们从来不认识,哪怕他们并没有特别光辉的履历。

  我建议大家,不要吝啬给别人爱的关怀。因为你对任何人,优秀的人,普通的人,都是一样的。你对任何人的微笑,一个行为,都可能帮助别人,帮助生命。

  学分7:我们的人生究竟是为什么?

  我认为不必强求把改变世界作为我们的要求。如果每天拼命改变世界,那是充满压力的。

  我认为来到人间,我们有缘认识周围的人,好好体验人生,结交善缘,做事问心无愧,凭良心,做人真诚平等,让自己的每一天都能有学习,成长,其实那就足够了。如果世界上每一个人都这么做,世界就会变得更好。如果过去我的哲学更多的是因为人生只有一次,所以要分秒必争,征求效率做最好的自己。

  现在我更觉得说,其实生命里很多东西,并没有办法用科学的方法解释,并没有办法每天衡量,比如说人与人之间的缘份。从现在开始,我不再看世界上很多的缺陷,批评他们,我相信每一个平等的生命都是来到这里不断学习,不断成长。人只有有缺陷才能学习成长,我们没有权利过分的批评别人,我们需要做的是怎么让自己成为一个更好更完善的人。

  既然每个人都在持续成长,对于那些曾经伤害我,打击我,或者未来打击我的人,我不但宽恕他们,而且感谢他们,因为他们可能点醒我很多的不足。

  我相信人生的生命是与大宇宙连在一起的,我们有责任提升自己。我们的生命随着心跳停止也没关系,我们的人生只有一次,如果这一生是体验学习提升,我相信也会让世界更美好,整个世界的群体意识也会变得更正向。

  我经过这七个教训,认为我们珍贵的生命旅程,应该保持着初学者的心态,对世界有儿童一般的好奇心,好好体验人生,让每天的自己都比以前有进步有成长,不要想着改变他人,做事问心无愧,多感恩和爱你周围的人,对人真诚、平等,这样就足够了。

  如果世界上每个人都能如此,世界就会更美好,谢谢。

  文章来源:李开复 易医堂健康产业

  2018年4月11日更新

 

 

 

 

 

“我就是高血糖,我就是不降糖!”这位院士的激情演讲,让千名医生点赞!

  本文为2017年8月14日

  樊代明院士在武陵山天池国际会议中心作题为

  《HIM 走向医学发展新时代》主题演讲的语录精选

  樊院士此次精彩的演讲在现场赢得阵阵掌声,他是如何讲述他对高血糖的应对方式的呢?

  对待癌症,是否真的需要化疗,吃如此多的药物吗?

  他告诉我们,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用治疗也能好,三分之一治也治不好……

  想要详细的了解,那就跟随小编走进今天的文章……

  樊代明:1953年生于重庆,200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消化病学专家,现任中国抗癌协会理事长、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美国医学科学院外籍院士。他还是亚太地区消化病学会常务理事兼国际事务委员会副主席、原第四军医大学校长、中国消化学会主任委员。2017年6月23日,樊代明获科学中国人2016年度人物之杰出大学校长奖。

  1、数据高低能说明一个病吗?

  数据高低能说明一个病吗?

  比如说数据表示6mmol/L 以上就是高血糖。但我当兵的时候就是 7mmol/L,那时候幸好不查血糖,不然人民解放军就少了一个上将,我血糖一直都是这么高,其他都正常,所以我就不降,现在大家的血糖都高了,说7mmol/L 正常,我的也就正常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一个人有成千上万的细胞,一个细胞有成千上万的分子,每一个时间都在发生着动态的变化,如此构成的数据,究竟有多少?于是我做了一首诗:数据复数据,数据何其多。哪个更真实,谁也不好说!

  要知道,医学有三个层次:真、善、美!

  真——求真务实,用什么药治什么病,什么科学治什么病,这是最简单的;

  善——医生对病人的呵护,病人对医生的尊重;

  美——要把医术当成艺术来享受。

  现在我们都在说人工智能,但是人工智能再智能,也是人的智能。

  阿法狗(AlphaGo)下棋赢了,那是它找的人不对,要是它找我,绝对赢不了我,因为我不会下棋!

  如果一个阿法狗摆在我面前,我首先把它的电断了,看你赢了还是输了。

  什么是院士,越来越治不好病的人,就是院士!在我20多岁的时候,100 个感冒我全都能治好,为什么呢?其实感冒不治它也能自己好!

  现在是别人治不好叫我来治,我也治不好了。

  我们的地球变化太快,还有很多医学问题找不到原因。比如,约 1/5育龄妇女总是怀不上孩子,经查验,输卵管是通的,一切都正常,但就是生不出来。什么原因?不知道。

  传统的生理学已经快摇摇欲坠,经典的病理学已经快土崩瓦解,大内科和大外科不复存在,医生离病人越来越远,本来是恩人般的关系现在成了仇人。这样的医学体系不改可以吗?

  2、现在治疗癌症都是以杀死癌细胞为目的

  现在治疗癌症都是以杀死癌细胞为目的的,怎么杀:外科医生挖肉,内科医生下毒,放疗科医生烤电,都是以杀癌细胞为主的。我们都希望癌细胞死了,人活着!最后癌细胞活着,病人死了!

  针灸找不到经络就是没理吗?

  万一这个经络是电子流、离子流怎么看?如果这个经络是活着有,死了就没了,所以大夫怎么看?如果这个经络瞬间形成,一旦完成就消失了,怎么看?这三条理论总有一条是正确的,说不定三条都正确。

  不抓主要症状,头疼医头,脚疼医脚,20 多个学科医生都说跟自己的科室无关,所以都走了,我只能叫那个病人起来,为啥?都说你没得病,你躺在这里干啥?

  现在心血管一个科室两百多种药,肿瘤科一千多种,药越多,越说明没有好药,好药一种就可以了。

  各科医生都去看病,都说从自己这个角度加这个,虽然每一个角度都是对的,可是加在一起病人的身体就会受不了。

  3、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

  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

  在这里我要纠正一个医生和病人的错误,医生说:有病就要治;病人说:病都是治好的。这是错的!

  人的疾病,三分之一不治也好,三分之一治了就好,三分之一治也不好。

  比如最常见的感冒,感冒是我们治好的吗?所有的感冒不治也好。人类7000种罕见病,到现在是没药可治的,只能终止妊娠。

  比如肿瘤占了人类1/4的死因,很多病治了不如不治。

  任何事情都有规律,人是整体,离不开天,一个是自然,一个是社会,人离不开自然。

  天冷了加几件衣服,天热了脱几件衣服,反其道而行之,吃再好的药都没有用。

  人吸入的是氧气,呼出的是二氧化碳,而树正好相反,呼吸的是二氧化碳,呼出的是氧气,你把树都砍光了,吸PM2.5还好吗?

  所以人要有规律,那些12点还在加班的人,那是谋财害命啊!

  不仅人是这样,植物也是这样:向日葵围绕着太阳转,含羞草白天关闭,晚上盛开。

  无论是西安的杨柳,还是北京的杨柳都是3月份发芽,全世界的深海鱼都是那几天跑到长江里繁殖产卵,没有互联网通知啊。

  人的24小时,12个时辰都是变化的,中午12点是午时,生命力最强,我们拿来睡觉。晚上12点生命力最差,很多病人都在夜晚去世。

  肿瘤为什么有的治得好,有的治得不好?

  因为肿瘤细胞每天开合几次,正常细胞也是每天开合几次,但是不同步的。你说你打针正好在正常细胞开的时候打,那不是谋财害命吗?

  女孩子的月经都是每个月来一次,如果一个月来几次或者几个月来一次,都受不了的。所以一切都是有规律的

  另外,人是社会的一员,人与人之间相互猜忌、相互的设防,你说你会过的好吗?难怪《黄帝内经》,用30%写的是医学,剩下都在写其他的。现在写分子的不写细胞,写细胞的不写分子,写细胞和分子的又把人给丢了。

  4、现在的医生分科越来越细,出现很大问题

  医学分科越来越细,现在走向了极端,那么我们有问题了。

  我们过去给病人会诊,都是说人家得了什么病,现在全国医院会诊都是说人家得的不是什么病。

  我们给一个病人会诊,病人躺在这。这科医生说,这病和我们无关,那科医生说这病也和我们无关,二十几个学科都走了。

  现在还有几个消化科的医生敢到心脏科去抢救病人?

  还有几个心脏科敢到呼吸科抢救病人?

  都只能救自己科的,就对病人说:“你这个不是我的”,病人说:“那我是谁的”?

  我跟病人说你起来吧,医生都说你没病,你躺在这干啥呢?

  现在病人病了到医院找不到合适的医生,其实是医生病了,找不到合适的医生。所以综合医院急诊科,重症病人误死10%!

  所以现在什么是最好的医生?ICU医生是最好的,因为他什么都会,第二好的就是刚毕业的医学生,他刚学完什么都会!

  所以要将器官完整还给病人,还症状为疾病,从检验回到临床,从药师回到医师,要身心并重,要医护并重,要中西医并重,要防治并重。这样才叫医生,这样才叫医学。

  编者说

  听完樊院士真实生动的演讲,恩典君对一句话特别有感触:很多病,并不都需要大量的药物堆砌才能治好。

  虽然恩典君不是医生,但是恩典君亲眼见证了许多治了好不了的病好完全了。“其中有一味药很关键”,那就是信念。

  一位老师说过:“担心是一种诅咒,要把担心换成信心,关心。关心是有形的保护,信心是无形的保佑。”

  如果家里有人生病,我们要和病人保持一种信心。所以很多人的病变好,不是我帮助了他,不是我改变了他,是我给他加强了信念,是他的信念改变了命运。

  举个真实的故事:有两个人去医院检查身体,检查结果出来后,A得了癌症晚期,B是健康的,A就十分的消极,觉得自己马上就要死了。

  过了几个月,身体真的大不如前,而B一直正常的上班生活,结果后来才知道两个人把检查结果拿错了,没癌症的人奄奄一息,可得了癌症的人却正常生活着。

  大家会说这就是信念的力量,这人接受了化验单带来的结果,他们的信念就影响了他们的命运。

  在决定人的健康程度因素中,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分别占了15%和17%,医疗条件占8%,而生活态度,生活方式占了60%,所以从某一角度来说,疾病是源于错误的生活方式。

文章来源:原始点自然疗法

2018年3月28日更新

 

 

 

 

 

我们还在妄自菲薄时,以色列的中医发展已经让人瞠目结舌

 

 【编者按】

  近些年来,中医药在以色列越来越受到欢迎,目前,以色列有1500多名中医师,在以色列重要的公立医院里,大多设立了针灸推拿科,随着民众需求的增加和政府的重视,中医师还享有职业医疗保险。

  面对中医热,以色列对中药需求很大,但这里很少有中成药,多是粉剂、和酊剂(类似中国的药酒),以色列有多家药用植物农场,但只有少数几家可以利用草药生产成药,下面就是上海龙华医院朱华英医生在以色列访问时参观一家大型草药场的见闻。

 

  此次来以色列海法瑞本医院学习期间,为了能进一步了解中医药在以色列的发展情况,便联系了在这里行中医多年的陈颉医生,在她的安排下我参观了以色列Bara Herbs company。迎接我的是两位公司主要负责人Itzik Barda和Yaron Sofer。

  据他们介绍,这栋大约2000平方米的建筑建成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最初是一家技术公司所在地。

 

  公司的一楼是药店,室内设计和装修风格突显了自然和人文的关系,并且色调与外面郁郁葱葱的竹子和树木相互衬托,有一种好似被大自然包围让你心情放松的感觉。整个空间被分为私密的就座等候区、产品陈列区、柜台以及一个靠近药店门口的果汁吧台区,布局合理。

 

  在以色列有一个最大的协会--中医协会,他们希望能进口中国的中药、中医医疗器材,并能够多设立一些中药店,甚至计划是否能将中医保健药品和保健食品放在超市中销售。

 

  进公司大门的右侧是一个小型的草药展示花园,里面种植了几十种草药植物,提供研究、参观及学生教学使用。在以色列有一种当地植物叫菲沃菲(Feverfew)。据药史记载,这种草药原产于西南欧,在古希腊和古埃及时期就用这种草药治疗头痛和其它疼痛。

 

  经Itzik介绍,Bara是整个以色列地区规模较大的草药厂。有500多种的草药已经取得了以色列卫生部门许可执照,可以转换为临床使用。但有部分的药品还不能使用,比如紫河车等在法律上还不允许。500多种中药中,其中有200多种是来源于中国的汉方草药目录,300多种来源于其他国家。公司没有大型的种植草药的基地,因为有很多品种的草药,目前不能种植出来,但他们在进一步研究中。公司收购的是全世界最好的药材,通过加工以后萃取草药的精华!

 

  在工作区,当你看到在一间有浓郁中医特色的房间里,一位以色列工作人员穿着工作服在认真加工中药的情景,心里特别感动!

 

 

  公司的会议室一角

  公司目前没有针剂,因为没有获得批准。在草药做成成药方面目前主要有三种类型:一种是做成胶囊,或者是粉剂;第二种是类似于中国的药酒,他们认为酒精是较好的溶剂,能够使药物有效成分能够更好的提取出来。第三种是煎剂,通过高压的方式,通过加压后实际温度可以超过100摄氏度,使有效成分更好地提取。在以色列成药必须符合犹太教食品的要求,用于包装的胶囊要满足素食者的要求。生产的过程要符合S09000标准和GMP生产准等等。

 

  据说药酒里面含有近60多种草药成分,我亲自品尝了一下枸杞酒,味道还是很浓烈的。

 

  Bara公司目前总员工是80多人,在药房工作的工作人员是30多人,但没有一位是中国员工。

 

  在工作间我看到每个药瓶上面都贴有中药的汉语拼音及不同的数字,数字是表示送往不同的欧洲国家地区,6位数末4位是代表药的名字。

 

  面对中医热,在以色列看中医和抓中药的人越来越多。2000年以前,以色列的各类医疗卫生保险是不考虑中医医疗的。但是以色列高收入的人群却不在乎这种情况,热衷于寻求中医治疗和调理。医疗卫生保险看到了中医和中药市场在以色列将会有较大的发展,便开始青睐中医于中医中药,考虑对中医医疗实行一定的有条件的医疗保险。比如以"特殊医疗保险"性质一次性报销50%或60%等。这就说明,中医在不久的将来,在以色列国家会有规模越来越大的市场前景。

 

  这次参观,我非常感谢Bara公司负责人热情的陪同和详细介绍,他们这种对中草药研究的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感动了我!的确,中国传统医药也越来越为西方主流社会所接受,因为他们发现了中医的真正魅力!

  在以色列国家,目前有不少普通老百姓、医生、学生、甚至政府的官员们都表示愿意通过筹集资金、建立教学或研究性大楼等方式,希望中国的中医医生能和以色列有更多的研究合作,能来以色列进行科研、教学、培训、开设医疗门诊等等。

  是啊,中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在过去的几千年,中医中药为生长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保驾护航,为中华子孙的带带繁衍做出了巨大贡献!老外都这么努力的研究开发创新,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呢?

  文章来源:君和堂

  2018年2月22日更新

 

 

 

 

 

为什么说,中医是最美和最高尚的人文学科!

 

  6月27日,哈佛大学访问团凯博文(Arthur Kleinman)教授出席广州健康沙龙,在与50多位健康学界的专家学者对话时,凯博文教授表示,当前医学界特别关注的“医学人文关怀”中,可借鉴中医经验,探索新型的健康服务模式。

  凯博文教授还指出,社会科学不应该是抽象的脱离生活的个人智力活动,而应该回归初衷,不能回避道德、苦难和痛苦等人类生活经验的重要组成部分。凯博文致力于通过借鉴非西方文化中医治病痛的经验,改革纯粹依赖医疗科技仪器的医疗制度和医学院教育体系。

  医疗从来不只是一个冷冰冰的技术问题。行医治病有两个维度:一是技术,一是人文。只有药物治疗和心灵治疗双管齐下,才能更好地为患者解除病痛;也只有关心、体谅患者,才能赢得患者的理解和信任。

  医学博士特鲁多墓志铭上有云:“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这成了医界热议的话题。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院长赵作伟曾表示,“这从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我们在追求高精尖医疗技术的同时,缺失了一个重要的东西:人文关怀”。

  现代医学(西医)传统的单纯生物医学技术,缺乏对医疗的心理和社会因素认知,见病变不见患病的人。在病人身上花的时间少,顾不上认真问诊,查体,对介入技术崇拜。科学主义,技术至上,人文素养可谓严重缺失。

  中国心血管领域的领航者胡大一曾举过一个例子,并专门撰文炮轰医疗圈黑暗无耻的语言——“在病人尸骨堆里炼就一身硬功夫”。此文一时在网络上掀起轩然大波。

  每一个病人,都是活生生的人,他不是你锻炼医疗技术的小白鼠。可现在呢,多少医生不注重行医之道,为了名利在病人身上做无把握的事!逐利的,严重存在的过度医疗简直让人深恶痛绝!

  250年前,一位西方的先哲曾这样评价医学界:医生们开着自己不太熟悉的药,诊治着自己不甚了解的病情,评判着自己一无所知的人体。时至今日,这种状况并无实质性的改善,甚至如今的医院依旧可以称为:坟墓的接待室。

  美国权威数据显示:每年发生15万起不必要的手术和医疗事故,死于可以避免的医疗差错事故者为5万-10万人,42%的美国人家中存在医疗事故的受害者。这其中有客观的因素,也有主观的因素,有医疗的短板,也有人文的缺失。

  美国只是个例。倘使我们能在竭力为病人寻求治疗和缓解病痛的措施的同时,更注重对待病人的态度和行为方式,通过对病人的同情、关心、安慰等,给予病人情感的关照。而不是偏离人文的轨道,将患者置于幽暗的角落,将患者的痛苦转化为检验单上的数值和各类影像图片,那么可以避免多少不必要的事故?

  这也是医学的初衷,不是么?自古以来,医学就一直被认为是最具人文传统的一门学科,医生是最富含人情味的职业。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早就表示,“医术是一切技术中最美和最高尚的”。

  可如今,为什么,医学中的人文精神会在现代科学技术洪流的冲刷下失去往日的光彩?人道主义关爱甚至反而变成了一种讽刺,医患本是战友和搭档,却站在了两级矛盾的点上,甚至演化成不共戴天的愁人。人们为什么对医学提出了越多越多的批评,越来越呼唤医学人文关怀的复兴?

  难怪著名西医院士樊代明表示,现代医学离科学越来越近,离病人越来越远。西医应该向中医学习,来帮助自己纠偏。医学不仅仅靠科学,还有关怀、暖意、信心!这也是为什么人人都说樊教授医术好,别人治不好他能治好的最大原因。

  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也曾说过:“21世纪医学的发展方向是中医!”为什么?除了中医“治未病”与21世纪医学目的调整的方向完全一致等原因,这其中更缺少不了,中医的“医学人文关怀”。

  几千年来,中医深受儒家“仁”的伦理道德观念,墨家“兼爱”的道德原则,以及佛教“大慈大悲”、“普救众生”的教义影响,中医重德已成为社会的普遍共识。

  在中医发展的历史长河里,医学人文关怀可谓灼灼闪耀其中。神农尝百草开创了中医药,成就了药典巨著《神农本草经》;李时珍“远穷僻壤之产,险探麓之华”,著就旷世之作《本草纲目》;药王孙思邈拒绝朝廷邀请,选择“济世活人”,并为了解中草药的特性,走遍深山老林,终成不朽著作《千金要方》……另有无数心怀慈悲,为贫苦病人精心诊治,关怀备至的无数中医仁士,成就了无数人文关怀千古佳话。

  业内表示,中医本身所蕴含的人文特点,拉近了医患间的距离。在冷冰冰的仪器与各种晦涩难懂的生化检查指标物化了的西医模式下,中医诊病模式独有的温情,已成为消融医患坚冰的利器。(虽然中医也存在医患矛盾,但相比西医,它有着多方面的天然优势,何况中医学本身所倡导的思维本就如此,只是人为的演绎发生了诸多变化。)

  未来医学的发展将正如希波克拉底所倡导的那样“爱人与爱技术是并行的”。相信,随着人类对回归自然和人文的呼唤,中医将终会成为世界主流医学,这也是一种本质和信仰的找回。

文章来源:小汐 医馆视界

2017年6月29日更新

 

 

 

 

为什么中国上古祖先极具智慧?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

 

 

  一、人体节律之——7日节律

  西方近代才发现人体生物钟,而我国二千五百年前的《黄帝内经》里就已经详细地描述了人体生理、病理的昼夜节律、七日节律、四季节律、年节律、六十年节律、三百六十年节律。

  就以七日节律来说,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就写道,如果外感风寒,即使不治疗,只要不发生合并症或并发症,一般7天就可以自行痊愈,如果7天不好,病程就会延至7的倍数,14天或21天,这种规律被称为七日节律。

动物和人的怀孕周期都是7的倍数:

鸡孵蛋:7X3=21天

猫怀孕:7X9=63天

兔子怀孕:7X4=28天

老虎怀孕:7X15=105天

人类怀孕:7X40=280天

  7日节律如何形成?它是受太阳和月亮的共同作用形成的,阴历(中国传统日历)一个月有28天,一个月存在四次潮汐,28除以4就是7天,因为人类祖先来自海洋,人体大部分是由水组成,所以人体7日节律,也可以看成是潮汐律,这就是天人合一。

  中国的传统日历(阴历、农历)还是非常有用的,有时候晚上,我经常教我儿子根据月亮的大小判断日期,基本丝毫不差,24节气歌小家伙从小就会背,根据节气进行农耕,这点阳历就做不到。

  二、人是自然之物,必遵循自然规律,因此在不同季节人类需要不同的饮食,才会调节体内阴阳平衡,和大自然一样,人体也遵循春发,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三、每个人的性格是怎么形成的?

  人的性格是由人体五脏经脉的先天和后天盈亏所决定,五脏经脉的病变会影响和改变人的性格,先天和后天的不足也影响人的性格形成,长期偏食酸甜苦辣或偏食五谷之一也会改变人的性格。

  内脏的变化可以改变性格,进而改变你的容貌,反过来通过你的容貌变化又可以判断你的内脏病变,内脏与外貌互为表里,就如同一个鸡蛋孵化成小鸡的过程,它们内外是有联系的,是互为表里的。

  所以中医可以根据你的外观,通过望闻问切,来判断你身体内部的病变,水平高者,可以通过你的外貌判断你的内脏盈亏,在通过内脏的盈亏来判断你的性格和人品,玄之即为看相算命,人的性格影响内脏病变:怒伤肝,喜伤心,忧伤肺,思伤脾,恐伤肾,反之亦然,调理五脏可以改变性格,但命运和面相不是一成不变的,相由心生也由心改。

  四、为什么要修身?

  1、为什么说“修之身,其德乃真”?

  老子云:修之身,其德乃真。通过修身改变你的性格,调理你的内脏,达到“身”“心”健康,身心健康使得内脏得到调理,内脏决定你的性格和言行,以内发诸外,其德乃真。往往心相可以弥补面相的不足。

  2、现在的学生能称为读书人吗?

  在古代人们说“读书人”,往往代表是有修养的人,而现在的学生能称为“读过书的人”吗?现在读了十几年的书,大学毕业的学生,其言行还不如一个学两年传统文化的人更像“读书人”。这是教育内容的问题。抛弃传统文化的现在人已经不知道“修身是教育之本”!

  3、事有本末,修身是教育之本。

  古人不是不学知识,而是有先后,有本末。仁、义、礼、智、信。先学“仁、义、礼”,有德后,再学“智”,没有“德”,光追求“智”,可能对人类是一种破坏,有“智”后,再讲“信”,不是对谁都讲“信”,要有判断力。

  五、怎样才能修身?

  方法很多:读经典子集、音乐,劳动、运动、针灸、中药调理,饮食、古人修身是全方面的:礼、乐、射、御、书、数。下面主要谈音乐。

  六、孔子为什么要推崇周朝礼乐制度?

  1、为什么古代君子要奉《诗经》为必读经典之一?

  现在的人已经不懂古人的“天人合一”之道了,也不知道修身的具体办法,即便提到“天人合一”理解也十分肤浅,更视《诗经》为小儿科。

  其实《诗经》里面的学问很深,颂《诗经》可调理内脏,本人小时候读武林杂志,知道其中“六字诀”可以调理内脏:

  “嘘”字诀(调理肝胆疾病)

  “呵”字诀(调理心和小肠)

  “呼”字诀(调理脾胃疾病)

  “呬”字诀(肺与大肠疾病)

  “吹”字诀(肾与膀胱疾病)

  “嘻”字诀(理三焦疾调病)

  其实包括诗经在内的很多古代诗词和文章里的语气助词都有此功效,如:兮、之、乎、者、也、呜、乎、哀、哉。因此常颂读诗经、楚辞有益身心健康,间接调理内脏,达到修身之效。

  2、元朝以前,中国的音乐很繁盛很普及。

  更重要的是,诗经是可以唱的,是有音乐、有曲调的,可惜这些音乐曲调失传了,音乐能修身,能改变人的性格,能调理内脏,现在西方才知道音乐疗法,中国几千年前的古人早知此道,从诗经、楚辞、汉赋到唐诗、宋词都是可以唱的,都是有音乐有曲调的。

  3、音乐可以开智

  音乐不仅能调理人的内脏,达到修身之效,另外还能开智,这也是中国古代宋朝以前发明创造层出不穷的原因,清朝抛开其破坏中华传统文化,实行落后的游牧文化不谈,其音乐的堕落,也是造成其社会愚昧萎靡的原因之一。对外国来说也一样,西方的文艺复兴也是伴随着古典音乐的兴起而兴起的。

  4、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修身!何为礼崩乐坏?

  音乐能开智这是普遍现象,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都能修身,周朝的礼乐制度之所以能修身,在于他是“礼乐”,不是靡靡之音,可惜失传了,他的失传与半蛮夷半汉化的秦朝秦始皇的战争破坏有关。说到这,有人会问“礼乐”是不是不食人间烟火的音乐?这是误解,以诗经来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也包括男女情感之乐,但重要的是“求之以礼”,不见“淫心”。

  这与宋朝的宋词不同,宋朝虽然音乐极度发达,但其大部分都是青楼小调之词,所以社会有奢靡腐化的特点,不如唐诗来的正气,而苏轼的豪迈词风反倒被文人排斥,所以宋朝“阴柔”之气有余,“阳刚”之气不足,这也反映到其军事战争上,但由于宋朝音乐的极度发达,该朝代人们的智商普遍高,宋朝的发明创造、手工机械即便现在人也叹为观止,这是全世界公认的。

  音乐开智现在人们才慢慢认识到,所以胎教听音乐慢慢开始流行,很多科学家的灵感也来自音乐,一些严肃音乐也能教化西方人,但很多靡靡之音对修身不利,一些音乐使人们起淫心做坏事,周朝以后,历史上人们经常说礼崩乐坏,然而啥叫礼崩乐坏?后人基本是不懂的,看我我的解释你就会真的理解这句话。

  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七、修身从胎儿开始,伴随一生。

  胎教听好的音乐,不仅开智还能使胎儿的身心得到健康地发育,出生后要“睡脑袋”,脑袋睡得正,五官就端正,五官端正不仅容貌好,还能使小孩有一个好性格,在学习中听着音乐学习效率会更高,听着音乐进入梦乡,会产生层层联想,是对大脑细胞最好的调理(戴耳机效果更好,但可能会影响听力),听着音乐工作,工作会更轻松,体力劳动也会变得不那么累,科学家听音乐灵感会更多。

  八、武术锻炼也能达到修身的效果,为什么说文武之道一张一弛?因为他们都能修身养性,只是方法不同。

  先天体弱胆小的人,通过武术锻炼,能调理内脏,增加胆量,练武会增加精气神,其实治病最重要的是有针对性的身体锻炼,达到扶正祛邪的效果,只要不是急症,应该锻炼为主,药物为辅,但因为锻炼不挣钱,所以社会慢慢形成以药物为主,像五禽戏易筋经等没人去研究。

  九、劳动是道家修身之道。何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1、四体不勤,五谷不分

  这里说一个小故事,孔子周游列国时,有一次“子路”掉队迷路,遇见一农夫,子路便问:先生有没有看见我的老师?农夫答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怎么能称为老师呢?

  现在人们普遍的解释是:这是劳动人民对孔子的批判。这是无知的表现,因为现在人不懂得修身之道。

  其实这里隐隐有“儒道之争”,看看后面孔子的反应,就能查出端倪。

  子路追上孔子后,告知夫子,孔子曰:“这一定是个有修养的隐士。”使子路返回拜见之。

  现在人不解,很普通的一句话,为什么孔子反应如此夸张呢?孔子是贯通“儒、道”的,曾求学老子,感叹老子学问高深,神龙见首不见尾。

  2、道家的修身哲学,何为“格物”?

  道家以劳动修身,讲究“内求诸身,外求诸物”,观万物以悟哲学大道,也就是《大学》里的“格物致知”,这是“为道日损”的大智慧。

  道家从万物的生长顿悟宇宙的规律,道家认为宇宙是循环的,圣人应该参与宇宙循环之中,所以四体要勤,而且认为五谷补五脏,通过劳动、食五谷来修身,采天地之气以养人体小宇宙。因此道家认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达不到修身、悟道的真境界,是不能称作老师的,老子云: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3、农耕文明出哲学,这也是中国自古就没有宗教,而是建立在哲学高度之上的高级文明。

  4、诗经里就多次说:真君子不会不劳而获---彼君子兮,不素餐兮(不吃白食)。

  十、最后谈谈民族服饰,为什么要恢复传统服饰?服饰对修身也有影响。

  1、孔子为什么这么注重服饰?不同的服饰会影响你的心理,从而影响你的性格。

  孔子曾说:要不是管仲我们就变成披头散发的蛮夷人了。孔子为什么这么注重服饰?因为服饰能影响人的性格,就像环境能影响人的行为一样,例如,在一尘不染的大理石地面我们是不会吐痰的,因此说服饰能影响人的精神面貌,还能影响周围人对你的看法,对你的态度。丑陋肮脏的服饰会生自卑心。

  现在人都把清朝的服饰当作中华传统服饰,真是愧称华夏民族呀!传统的汉服,飘逸洒脱,有礼有节,穿之可生儒雅,给人的精神面貌也好,服饰对人的性格有影响,也影响周围人对你的态度,穿旗袍、比基尼、超短裤,会生淫心,不稳重不端庄,看看现在女人的服饰,能露的都露,不能露的也露,这是受西方性感文化所影响,所以几千年里中国现在的男女性行为最乱,情人节、一夜情、网恋偷情等等,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基本蛮夷化了。

  2、古代发髻有什么好?

  就以男子发髻来说,把头发用力盘在头顶,使人感觉神清气爽,会令人抛除烦恼,精神饱满,在用力盘、拧的过程中也是对头部穴位脉络的按摩,毫不夸张的说古人这种发髻能提高人的精、气、神。

  一个人的服饰会影响一个人的精神面貌,一个民族的民族服饰也能影响他的文化。

  十一、《黄帝内经》云:“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可惜抛弃了传统文化的现在人已经不懂了,天人合一是大智慧,为什么中国古代遥遥领先于世界?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传统文化是修身的文化,修之身,其德乃真,传统文化立足根本,本立则道生,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提高,会促进各行和业的发展。

  文章来源:中华传统文化

  2017年7月3日更新

 

 

 

 

 

中医教育西医化:中国百年来最大的迷信

 

  大陆现在为什么像样的中医越来越少了?我想,最关键的原因是整个中医教育,整个中医教育没办法培养好的中医,为什么?因为中医教育全部都是用西医概念来训练的。当初把中医的教育用西医概念来讲,是我们百年来最大的一个迷信,迷信什么?迷信科学。

  本文为薛仁明2015年4月27日在北京大学的讲座。

  薛仁明

  台湾独立学者、作家

  台大历史系、佛光大学艺术学研究所毕业

  著有《人间随喜》《孔子随喜》《天地之始》等

  台湾有越来越多的人在看中医

  现在台湾有越来越多的人基本是不相信西医,每个人都在看中医。我先谈一件比较远的事情,3月13日,我父亲突发脑中风,结果送到台湾很重要的一个医院,当天下午我弟弟先收到了一次病危通知单,晚上我到的时候又收到一次病危通知单,医生告诉我母亲说,我父亲非得要动手术不可,即使动手术,要不就是救不回来,要不就是成为植物人。我们兄弟商量,我也跟我内人商量,第一个决定就是不插管,医院又希望我们把我父亲送到加护病房,我们也拒绝,我们要让父亲在一般病房,我们要亲眼看到父亲,我父亲如果还有一点意识,他也会很在意旁边是不是他的亲人。

  后来医院要插脾胃管,我们也拒绝了,医院说不可以进食,我弟弟也尝试先让他沾一点水,后来再沾一点藕粉,主治大夫还把我弟弟痛骂一顿。

  我内人是学医的,她觉得医院点滴里面放了太多消炎药,一直在跟医生讲放太多了。结果医生说你懂什么?然后我内人跟他说,我懂,你们放太多了,我们不希望放那么多,他是我公公,他跟你的关系没有我们亲。

  后来医院还是一直坚持我父亲脑血管破裂,一定要动刀,我内人就问他,你们动刀之后结果会怎么样?医院也说不清。我父亲在医院待到第八九天就出院了。出院后,我弟弟就找了一个针灸的师傅,开始帮我父亲针灸。

  我那段时间在大陆,我回去的第一件事就带我父亲到台北找我的一个中医好朋友,请他帮我父亲把脉,开药。每个礼拜针灸针两次,到现在一个多月的时间,我父亲的静脉血块还没有完全打开,但他现在已经可以走到让我的小孩跟不上。

  我特别提这件事情,其实要谈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我前段时间在上海《东方早报》上看到一条新闻,说上海有一群不知道是文人,还是学者,还是医学相关的人,开了一场中医批判大会,非常严厉地在批判中医,据我所知,对中医的批判这两年来在大陆其实一直没有停,批判的声音非常厉害。

  我所看到的情况恰恰相反,现在台湾有越来越多的人基本是不相信西医。年轻的时候每个人都是自由主义者,每个人都是全盘西派,年轻人没有几个看中医的,但年过50之后,竟然没有人看西医了,每个人都在看中医,谈养生。

  西医只有特殊的情况看比较好,比如你需要开刀干嘛。慢性病没有人看西医,因为大家也知道看了也是白看。现在,大陆对中医的批判很简单,就是中医不行,中医不行的原因有很多,现在厉害的中医越来越少。

  今天台湾那么多人开始看中医,恰恰是因为,第一很多人遇到蛮厉害的中医,第二西医医师基本上已经被打破了,大家已经被西医统治那么久,现在好不容易看到中医的样子,因为台湾的中医很长一段时间非常不成气侯。第一个,以前在日本统治时代就是西医了,所以台湾的中医基本上没有什么传承。第二个,在两岸还没有来往之前,台湾几乎很少有中药材,因为台湾自己能产的中药材非常有限,所以当时台湾的中药材真的是天价。

  因此,在两岸还没有开放交流之前,台湾像样的中医非常少,所以中医非常没有说服力。开放之后一些人来大陆学,以前大陆还有一些老中医,结果学了一些回去,然后药材这个问题也被解决了,所以就开始有一群中医有说服力了。

  大陆现在为什么像样的中医越来越少了?我想,最关键的原因是整个中医教育,整个中医教育没办法培养好的中医,为什么?因为中医教育全部都是用西医概念来训练的。

  当初把中医的教育用西医概念来讲,是我们百年来最大的一个迷信,迷信什么?迷信科学,当时就觉得中医不科学,所以我们就开始把中医科学化,就引进西医的那些概念,然后把中医所有的名词用西医的概念来理解,来分析,这么一分析,中医就死了,中医就失去了真正的生命力,最后,就培养不出像样的中医。

  中国音乐、中国美术哪去了

  同样道理,龚琳娜的老公老罗,他干了一件事,他常常跟中国音乐学院的一群教授舌战群儒,那些中国音乐学院教授心里面的中国音乐跟老罗心里面的中国音乐是两码事。

  那些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都认为老罗不懂中国音乐,可是,后来我听听才知道,真正不懂中国音乐的是这些中国音乐学院的教授,没有一个懂,全部都是用西音的概念来理解中国音乐,然后把中国音乐改造成西乐那样的标准。

  我必须要诚实地讲一句,两岸的大学里面的人都不太有资格谈中国的东西,包括中国经典,他们即使可以谈得头头是道,我觉得他们谈的东西也没有真正的生命力。

  今天的题目不是说“以书院取代大学文科”,我的看法很简单,中医、中国音乐、中国美术、书法、还有所有中国学问,全部统统应该撤离大学体系,我们把大学体系还给谈西方学问的人。

  我记得,我去年8月在中国美术学院有一个朋友就跟我讲,中国美术学院成立时,请了近代史上排名前三的画家黄宾虹(黄宾虹与齐白石号称“南黄北齐”),但他们不让黄宾虹上课,为什么?他们担心黄宾虹误人子弟。黄宾虹讲的那一套跟中国美术学院那一套完全是相背离的,我今天只是借你黄宾虹的名声,如果你真的来这边讲不是乱套了嘛。

  其实所有谈中国学问的每一个环节,统统都遇到同样的困境,所以我觉得最根本的问题就是还给他们。

 

  大学体制是设计给西方学问的

  别人姑且不论,我说我自己。我是台大历史系毕业,高中时怀着对中国历史的憧憬,被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给打动了,结果等到我真正读了历史系,4年下来,我读越多的书,我自己离通天人之际越远,还没有读的时候还稍微有一点点近,越读就离得越远。为什么?从我们进历史系的第一天,就学导论,老师就开始教我们怎么写论文,就开始教我们怎么分析,怎么批判。我后来回头想想,笑死人,我们连书都还没有好好读过一页,就开始教我们批判,然后就教我们怎么做卡片,怎么引用资料,所有读的书都是资料,从来没有老师教我们好好读过书。

  全部都是在分析,在整理,在作比对。幸运的是,我后来实在受不了,我大学四年级决定不再读研究所。我如果还继续在大学里面读中国学问,那就叫自欺欺人。

  当时我最认真上的一个课,一个中文系的教授,他讲《庄子》,有一次我去台大去旁听他的课,是面对大众的。结果那一门课三个人听。我在想,中国学问如果再这样搞下去,很自动的把整个中国学问都消灭了。

  后来我越来越清楚,那不是某一个老师的问题。今天,即使你再有心的人,进入这个体制,你也会做得很牵强,做得非常事与愿违,即使你是唐君毅、牟宗三、钱穆。大家看一看唐君毅晚年的一些心情,他比较诚实,比较诚恳。整个体制本来就是设计给西方学问的,中国学问在这种地方一定不适合。

  为什么不适合?第一个关键就是在于西方学问的根本体制,是站在客观的、分析的一个角度。

  什么是中国学问?简单地讲,两句话,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你把人家讲到听不懂,固然对方有问题,你自己也有问题,这个才是中国学问。孔子跟人家讲话会不会讲到人家听不懂,不可能。孔子不只跟有学问的人讲话,一个人的学问只能跟有学问的人讲,那个人的学问是假的,那个不是中国学问,那是西方概念的学问。

  什么是大学?大学是西方的产物,西方的大学就是所谓知识的殿堂,什么是知识的殿堂?我们要站在客观的、分析的角度来看事物。今天,如果我们在这样的地方来谈中国学问,结果是什么?就是一定要把中国的学问改造纳入这个架构,这样子你才能够被承认。大家都知道港台的新儒家,他们最大的贡献就是把中国儒释道三家纳入西方的哲学体系,他取得了西方的认可,开始跟西方所谓的对话,从此他们在学院占得一席之地。现在,台湾谈所谓中国哲学,一半以上还是新儒家的徒子徒孙。

  问题在哪?最后中国学问儒释道三家的力量从此消失掉了,儒释道真正的力量就再也不见了。这种做法简单的讲就是“西体中用”,把中国纳入西方的架构来讨论,来谈。大陆这边姑且不论,据我所知,这是台湾的主流,台湾所有会被认可的东西全部都是西体中用的东西,可是,所有西体中用的东西,骨子就是西方的。

  假设有一天真的撤出来了,中医、书法、美术、舞蹈,只要是中国的,我们全部脱离大学,另外成立一个体系,我们暂时把这个体系叫做书院体系。那这个书院到底怎么操作?到底它的面貌是什么样的?

  中国学问跟西方学问的第一个最大的差别是,西方学问他要把情感给抽离出来,用一种理性的,客观的态度来分析。中国学问的第一个特色是要问你的感觉在哪里,中国的学问一定要清楚的看到你这个人。有真人才有真学问,这是中国式的说法。

  中国式书院教育的可能性尝试

  整个中国学问它建立的第一个基础是恢复中国人的感觉状态,所以我们将来书院要做的第一件事情是先恢复这个感觉系统,现在两岸有非常多的所谓书院,但它的实际操作方式可能离我讲的还是非常远。

  到底怎么做?宋代以后的书院不一定是中国最好的教育方式,因为大家知道整个中国文化是从宋代之后开始萎缩的,书院固然对中国文化的传播有功劳,可是整个书院实际操作的方式对中国文化的萎缩可能也有推波助澜的恶果。

  现在两岸到处都在做,到处都在尝试,我觉得可以参考的一个是在台湾的台北书院,另外一个是我这几天待的辛庄师范。

  我先谈一谈台北书院,台北书院其实是一个非常松散的机构,大概就10个左右的老师开课,目前在上课的老师只有五六个,学员来上课也非常松散,就是今天你要上某某人的课,你就来报名交钱,他什么时间你就来。另外一个老师有兴趣,那你就去,非常松散,但台北书院上课的内容,师资,还有环境,值得参考。

  先讲环境,那个空间感很接近,尤其晚上的时候,会让人家感觉你是进入唐宋古画的那种画面,这个地方好安静,整个心可以静下来。我记得有一个美术编辑一次到台北,我带他到台北书院,看到台北书院的讲堂,他说,好想在这边上一次课。

  上课的内容分两大块,第一块讲经典,这里讲经典跟大学讲法完全不同,他不是分析式的讲法,更不是什么寻章摘句,考证,到底是什么意思。

  他们讲经典是直接扣着生命来谈,那些外在枝枝节节的东西不谈,也就是说他们这种谈法是绝对不能写论文的,因为也没有分析论证,可是你听着,听着,生命会被触动。

  第二,台北书院有很多艺的课程,他们有一位台湾最好的京剧小生曹复永先生来谈戏曲美学。第一个他戏演得好,这个不重要,重要的是他能够把背后的美学说的很清楚,这个很不容易。他们也请几个重要的书法家,谈书法跟生命的连接,书法后面整个中国人生命的态度。谈艺的目的是什么?艺是凭感觉的东西,从感觉中恢复中国人该有的感觉,然后再拉到中国人的生命状态。

  第三个,台北书院的师资,他们的师资最重要的他们除了是经师之外,更重要是人师。所以台北书院的师资本来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就是一定要有相当的年纪,因为没有相当的年纪,你生命没有办法累积到那个厚度,生命的智慧没有办法到达那种通透。

  北京辛庄师范有一点不太一样的感受,现在全世界有一种体制外的非主流教育体系,叫做华德福教育,辛庄师范是要培训华德福的中学师资,看他们的实际操作,我感觉他们在尝试中国式书院教育的可能性,这个尝试非常有意思,这个尝试可能比两岸其他的书院更具有可操作性,也更具有启发性。

  辛庄师范所招收的学生,从20几岁到40几岁,很多人其实在外面已经当了很久的老师了,到了这个地方,一切归零,重新当学生,过团体生活。每天早上5:30起床,6点开始站桩、练武术,7点吃早餐,这个师范没有厨房的员工,所有的学生就是厨房的员工,这个师范也没有打扫的工人,所有师范的学生就是打扫工人。早餐之后,他们上比较重要的主课,中国文化,他们第一个邀请的是台湾的王振华先生谈中国文化的精神。王振华先生所讲的某些内容其实不见得有多好,但王振华先生人非常好。王振华先生的调性,可能也是辛庄师范想要达到的一个理想。你讲什么其次,人要保证后面的这个学问,这个是中国学问的根本。

  我在他们那边上史记,不管谈刘邦,谈项羽,都是在谈他们自己生命的连结,谈怎么跟你生命的连结,谈怎么对应当代的社会,这是辛庄师范谈学问的方式。

  上完史记之后,有一个小时是带着他们看京剧,让他们恢复中国人的美感,让他们感觉到中国人身体线条,中国人声音,中国人的审美标准。中午,他们又有一群人先回去做饭,到了下午,他们要去田里面种地。傍晚有一些人再回来做饭,晚上去禅修,最后再自习读一个小时,半个小时的书,10点30分准时就寝,集体生活这样子过一年,他们这些课程有一个特色,基本上不空谈,即使谈中国学问也不空谈,谈来谈去一定要你自己有感觉,不谈没感觉的东西。

  辛庄师范跟台北书院有一些通性的东西,不谈纯粹抽象的东西,不谈跟生命无关的东西。所以林谷芳先生在台北书院创办的时候,他就特别强调台北书院所谈的学问叫做立命之学。

  大学能让你安身立命吗

  中国的大学,根本的问题就是他完全没有能力处理你的安身立命,你在这个地方待得越久,你只会越惶恐,你的生命只会越不安稳。你即使有某些地方好像还安稳,常常都是因为外在的肯定,社会的认可。可是你内在生命的安稳并不是因为你在这里学到什么东西,这个大学体系给你哪些安稳的力量?哪些生命的指点?没有。大学没有能力扮演这个角色。

  现在,整个中国最大的问题是人心不安。南怀瑾讲过,二十一世纪全世界最大的病是精神病。我上一次来北大讲《躁郁时代的读书人》,后来好几个人跟我说,他们之前从来没看过我的书,也没有听过我的讲座,那一天纯粹是冲着我的题目来的。为什么?因为他有这个困惑,有这个躁郁。

  这个躁郁的问题不只是大陆和台湾,是全世界的问题,大陆的浮躁躁郁恐怕在全世界比较靠前,因为大陆信仰真空,然后被一些莫名其妙的科学崇拜,把自己给活活困死。

  我昨天接受《北京晨报》访问,记者跟我提了一个看法,因为我跟他强调了台湾的祭祀传统保存得非常好,现在非常多的人,甚至知识分子,都参加早晚三柱香,不管是对家里面的祖宗神位,或者到庙里面,很多人保持着这个习惯。

  记者模拟很多知识分子的话语说,早晚三柱香难道不是一件非常愚昧的事情吗?我只好不客气的回答,会觉得早晚三柱香是非常愚昧的这个想法才真正愚昧。我就跟他说,今天所有的华人世界,除了中国大陆之外,台湾、香港、马来西亚那些华人,甚至不止是华人,韩国、日本每天三柱香,每天祭祀,或者祭祀是他生活很重要一部分的人有多少,难道你好意思说,除了中国大陆之外,其他所有这些人都是愚昧的吗?

  我们被科学主义洗脑得多彻底,洗脑到连拿三柱香都觉得是愚昧,这么愚昧的教育才可怕。弄到最后,只会让你的生命越来越不安。

  书院将来要培养什么样的人

  中国大陆最严重的问题是人心不安,所以,将来书院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心安的问题,让人安身立命。今天书院培养的学生有办法安身立命,这些人将来才有办法去安别人的心。

  因此,书院将来扮演的角色可能会比大家想象的更大,更积极。他不仅要扮演老师,扮演文化工作者,甚至要扮演从政者的角色。换言之,书院将来要培养的是一个个可以身心安顿的士人,中国传统讲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的那个“士”。

  大学是培养知识分子的,知识分子是脑袋加思维的。书院要培养的是士,士是什么?士要先有感受,先能够感觉,然后自己先能够心安,“己立立人,己达达人”,然后知道先修养自己,修己已安人,这个叫做士。

  知识分子没有修行的问题,没有修养的问题,他们是每天在想,每天在批判,每天在分析,跟士完全不一样,千万不要把士跟知识分子扯在一起。

  培养出士之后,士很重要一个角色是要从政,这就牵扯到现在中国最大的一个问题,政治的问题。

  我今天谈“以书院取代大学文科”,看起来是一个非常不现实的命题,可实际上是最有现实感的命题。

  本文来源:澎湃新闻

  2018年6月28日更新

 

 

 

 

 

 

黄帝内经:一切疾病,皆起于这五点

 

  《黄帝内经》:“夫百病之始生者,必起于燥湿、寒暑、风雨、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又说:“百病生于气也。”“气”就是情志。“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怒就是发怒,喜就是高兴;“悲则气消”,悲是悲伤;“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炅(jiong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

  这些话,说尽了人所有疾病的来源。

  生于气候

  当心空调和暖气

  “生于风寒暑湿燥火”,就是外界的气候会导致疾病。

  过去,“风寒暑湿燥火”是纯自然的,但现在时代有了变化。这个“风”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风扇。“寒”除了自然的之外还有空调、冷气。空调、冷气也就是燥了,在空调冷气下空气就干燥。这个“湿”可能也有现在的办法,“火”有暖气等等,所以现在不但有自然的因素还有人为的因素,这也是影响健康不可忽略的一个部分。现在很多疾病都是在空调环境中慢慢产生的。

  《内经》里面讲的很清楚,为什么会有天热呢?天热的时候是阳气发散,阳气需要发散,阳气发散就把里面的阴寒鼓荡出来。因为人要吃五谷杂粮,人的环境不能够保证每时每刻都那么理想,所以里面会有阴寒,阴寒要借什么力量发散出去呢?天地的力量,夏天。

  夏天来了以后大家的汗毛孔都打开,然后天气又很热,大家又要适当的劳作,虽然说“不妄作劳”但是要“作劳”,要有运动,这就要出汗,出汗以后人体的髓道就打通,就把很多的隐患排掉,这是肌体自己在调整,自然需要热,人身也需要热,这个时候阳气向外发散,就把内部的东西带出来,人要“顺”。

  所以《内经》里面讲到夏三月是“无厌于日”,夏三月我们最讨厌太阳,但是《内经》明确告诉我们不要讨厌太阳,这就叫作“从之”啊,因为我们需要太阳。

  可是,现在我们很多人空调开的很低,温度就变的很低,人的阳气就往哪走?就往里走,就不是往外走。这就叫做“逆”啊,因为跟天的道路相反了,“逆之”就灾害生。

  很多疾病怎么来?这样来的。

  生于阴阳

  夫妻关系和谐很重要

  生于什么阴阳?大家现在最能看到的阴阳就是男女了,男的为阳,女的为阴,阴阳是个大问题。

  为什么《内经》讲生于阴阳?最大的阴阳是男女。男女最大的关系是什么?夫妇。很多疾病怎么来?是从夫妇那里来的。“阴阳之道,发端乎夫妇”,孔子讲的。

  中医讲:“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绝,精气乃绝。”阴阳要和谐,也就是夫妇要和谐。现在有几对夫妻不吵架呀?现在很多夫妇不是你埋怨我就是我埋怨你,男的猜忌女的,女的猜忌男的。男的出去了,女的在家坐不住,不是相濡以沫,而是相互怨恨,这样阴阳就不协调。

  阴阳不协调是疾病产生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很多疾病实际上是由这条路上来的,《内经》点的“生于阴阳”讲的就是这个问题。夫妇不好了,阴阳不好了,阴阳不和了,那么生出来的子女,又在这样一个阴阳不调和的家里生长,这个子女不可能好。

  现在很多父母带小孩来看病,反复的看。中医也好西医也好,治好了以后又犯,实际上根子在哪里?在父母身上,在阴阳身上。这点是需要大家高度重视的。

  和谐的家庭,就是和谐的阴阳,就是“阴平阳秘”,“精神”就“乃治”,形神才能够健康。这点弄不好,吃再多的保健药都没用,什么口服液都不好使。

  生于喜怒

  情绪是健康的关键

  生于喜怒,就是生于情志,情志是很影响健康的。情志是什么?

  “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思恐。”人为什么要法于阴阳呢?因为人跟天地是一个整体,人的情志实际上就相似于天地的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所以这个情志太过或者不及都会影响健康。“寒暑燥湿风”是外五行,外五行可以致病;“喜怒思忧恐”是内五行,内五行也可以致病。

  王善人王凤仪,是东北的一位老人,1937年就去世了,是一位一字不识的农民,可是非常了不起。他类似于中国禅宗史上的六祖,六祖也是一字不识,但是后来彻证本性,王凤仪也非常了不起,也是大彻大悟。

  在他的学问里有一门很重要的学说:研究我们的情志、我们的心性、我们的心理行为跟疾病的关系。我们的心理行为直接影响健康,至少有百分之五十的疾病是由心理行为不健康造成的,不健康的心理行为王凤仪归纳为五点:

  第一是怨,喜欢埋怨人。

  第二是恨。

  第三是恼,恼火。

  第四是怒,容易发怒。

  第五是烦。

  恨人,就伤“心”,循环系统的疾病跟恨是有决定关系的。

  恼,呼吸系统,肺。

  怒,就是肝系统,肝胆。怒包括闷怒、郁怒、大怒等,中风这些在中医也是属于肝系统。

  烦,女同志喜欢讲“烦死人”。对不起,肾就有问题,生殖系统就有问题,烦这个因素直接伤肾。

  生于饮食

  冷饮会伤阳气

  饮食包括食量的问题、饮量的问题,尤其现在饮酒的同志,“感情深一口闷”,这个对身体不好。

  包括“寒温无节”,大量进食生冷、冰冻的东西,这个不好。尤其现在什么东西都是冰冻的,这个会损伤人的阳气。人的阳气对于生命来说太重要了,不要轻耗。救都救不及,补都补不及,你还老去伤害它。

  另外一个就是荤素的问题。我们的生理告诉我们,草食动物的肠和齿跟肉食动物的肠和齿是不同的,这是一个客观的指标。肉食动物都是伶牙俐齿,都是尖的齿,我们的四个牙就是肉食动物的尖齿;素食动物都是平牙,我们除了这四颗尖齿之外都是平牙。

  我们有三十二颗牙齿,二十八颗是平牙,四颗是俐牙,这就是我们该吃多少荤该吃多少素的标准,大家自己去计算。

  生于居处

  睡觉就是养命

  居处对健康也有很大影响,居处的环境实际上就是风水。过去认为这个是迷信,这是绝对错误的,有没有风水?肯定有。

  只要有中医就有风水,风水跟中医是一个道理,它们都讲五行。怎么进气,门窗的走向,纳什么气,就是阴阳,就是五行,没有丝毫迷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人身就是五行,人的五行的秉受是不同的,所以居住的环境,这个阴阳协不协调,五行相不相合,它会影响在这个环境里面居住的人,他的心、他的身。

  睡眠很重要。人生的睡眠实际上是一个补充阳气的过程。我们刚刚讲到阳气是人的命根,阳气靠什么补充?阳气耗散的途径很多,行、动、一切思维都在耗阳气,举手投足都在耗阳气。耗阳气的途径很多,可是补充阳气的途径很少,几乎就靠睡眠。

  所以睡眠几乎是养阳气的唯一方式,你说重不重要?也就是养命的唯一方式。所以这个睡眠太重要了,大家真是不要等闲视之。

  一大法宝就是要早睡。为什么要早睡?居处是要“有时”,睡眠是要“有时”,为什么要有时?因为天地的阳气是在这个时候潜藏,人在这个时候也是需要藏的。我们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体最好的藏的状态是什么呢?睡眠。在睡眠状态下就养精就蓄锐,阳气就获得很好的补给,人的生命就可以持续发展。

  中医讲肾是主骨的,骨生髓,髓生血,造血是在骨髓系统,骨髓是由肾所主的,而肾什么时候工作呢?冬季工作,也就是一天的晚上九点到凌晨三点钟,在肾当班的时候才造血。肾在怎样的状态下才当班?肾要人体处在藏、睡眠的时候才当班,要强调在这个时段里一定要睡觉,睡觉了肾就能够主骨、生髓、就生血,阳气就能够得到补给。

  如果在这个时候不睡觉,错过了,对不起,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当然你也睡八个小时,你的这八个小时跟我的这个就不一样。现代人习惯于夜生活,显然这个是有悖天道的,这一点希望大家真正的为了自己的健康着想,调整自己的睡眠,“得道天助”。

  我们很忙,怎么办?我们可以早一点起来干活。如果实在做不到,那么你的双休日就拿来早睡,九点钟就睡觉,就等于一个礼拜五天在透支,总有两天给你补啊。

  如果那两天休息了以后一放开就熬到三四点,然后睡到十一、二点那更加完蛋。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文章来源:黄帝内经养生堂

  2018年6月30日更新

 

 

 

 

 

中外科学家的最新健康调查,完全颠覆66亿人的认知,看完震惊

 

  世界营养学权威柯林·坎贝尔博士:被誉为“世界营养学界的爱因斯坦”。美国康奈尔大学终身教授、曾任美国食物与药物管理局中一个科学家委员会的主席、美国营养科学学会会员、美国癌症研究所高级科学顾问和主要负责人。由他主持的中国健康调查,是流行病学研究史上规模最大的关于营养、饮食与疾病的调查研究。

  一、越营养,越危险!死亡,是食物造成的!

  “死亡,是食物造成的!”柯林·坎贝尔博士如是说。所有的健康问题都与三件事情有关:早餐、午餐和晚餐。如果你想活得健康,请务立刻身体力行,改变你的饮食吧!

  以下是你所不知道的真相:

  1、以肉食为主的美国男性,死于心脏病的比例是以植物为主食的中国男性的17倍!

  2、摄取最多牛乳和乳制品的国家,骨折率最高,骨骼也最差。

  3、罹患肝癌的孩子,大都来自吃得最好的家庭。

  4、只要改变饮食习惯,不吃动物性蛋白质,肾结石复发的病患就能不药而愈。

  5、医师决定如何进行治疗的考虑要点,通常是基于金钱,而不是健康。

  6、研究统计,饮食中饱和脂肪含量较高的初期多发性硬化症病患,有80%会死亡。

  7、造成第一型糖尿病的最大祸首,可能就是牛奶蛋白质。

  8、有的医生让病人吃了许多苦,花了很多冤枉钱,甚至快要死掉,但其实只要吃燕麦片等普通食品就可以好了!

  9、医师会动手术和开药,却不懂营养,因为他们根本没受过营养学的训练。

  10、没有任何手术或药丸可以有效预防或治疗任何慢性疾病。

  二、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按照自然规律,人类的寿命可达120岁,动脉硬化自60岁才开始。而眼下,许多人30多岁动脉硬化,40多岁冠心病,50多岁脑卒中,60岁以上5种慢性病缠身。透支健康、提前患病、过早死亡成为常见现象。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断言:“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死于自己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研究显示,心脑血管和癌症病人中,生活方式因素占比高达80%。

  不良生活方式何以致癌?原因在于,每个人身上都有原癌基因,也有抗癌基因,一般情况下处于封存不动状态。如果不良生活方式和生活行为,像高脂饮食、抽烟酗酒、缺乏运动、经常熬夜、精神紧张等,激活了原癌基因或损失了抗癌基因,就会拉响人体的癌症“警报”。

  因此,在生活富裕了的今天,我们必须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科学的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遵照这四大健康基石,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数据,疾病可以减少一半,寿命有望延长10年,中年人的死亡率下降55%。

  三、除了意外,活不过九十岁的人那是你的错

  长寿秘诀为:多喝白开水,饮食八分饱,日行一万步。“只要你遵守四句老话——戒烟限酒,合理膳食,有氧运动,心态平衡,就可轻轻松松活到九十岁。活不过90岁那就是你的错!”

  没有健康很难享受小康,对健康一定要上心、用心和关心。

  全国首席心血管病专家、北大人民医院心研所所长胡大一教授讲了这样一件事:30几年前,他接待了一个来访的美国医学代表团,住在当时非常高档的燕京饭店。代表团的一位负责人早上拉开窗帘,看到长安街上的自行车流非常壮观,感慨地说:“中国人很健康!”三十年后,还是这位负责人,又一次来到北京,住在更加豪华的饭店。他早上推开窗户,只见长安街上高楼林立,富丽堂皇,车流滚滚,但这个“车”已由自行车变成了小汽车,他长叹一声:“中国人得病了!”

  出门就打的,进门坐电梯;烟酒不离身,洋快餐不离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国人心血管疾病发病的主因。据统计,中国每年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12~13秒就有一人被心血管疾病夺去生命。三四十岁的人心肌梗塞不罕见,已占了心梗住院病人的五分之一。

  大家都知道有病去看,但真正的预防却没人重视。“疾病发展几十年,致残致死一瞬间”,胡教授指出,10个心梗,9个可被预测;6个心梗,5个可以被预防。人类告别癌症,可多活3年,人类告别心血管病,可多活10年。

  四、健康就是一种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人“无知无畏”,生于无知,死于无知,一场大病,甚至连医院没进就身亡了;还有人“有知不为”,有健康知识,但知易信难行更难。比如知道抽烟有害,但不相信害处那么大,所以对戒烟不上心,“戒烟有什么难,我都戒了一千次了。”更多的人则是“有知难为”,在他们眼里,“吃得要少要糙,走路要多要快”,健康生活方式“很重要,很困难,很痛苦”。

  其实,健康就是一种习惯。胡大一教授即使开会中间茶歇的几分钟,也会一个人在会场外走来走去,“最容易的锻炼就是走路。”无论何地,只要有楼梯,楼层不是很高,他总会选择爬楼梯。

  一些发达国家也异曲同工地提出“非运动活动”,就是说,不必刻意追求到健身场所、使用专业器械进行运动,而是把运动贯穿在普通生活中。比如,每天擦地板18分钟、洗车20分钟、陪孩子玩耍15分钟、骑自行车15分钟、上下楼15分钟等,都对身体健康有好处。

  “20岁养成好习惯,40岁指标都正常,60岁没有病,健健康康离退休,80岁以前不衰老,轻轻松松100岁。”只要行动起来,梦想就能实现。愿每个人都能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践行者和受益者!

  1、坚持日行万步路

  运动的好处人人皆知,关键是很多人既没有落实,也不能坚持。“我不是很闲的人。”胡大一教授说,开会时间,如果离会议楼不远,他一定会走着去;会间茶歇他会起来走动;在候机厅候机时他会不停地走;出行他尽可能乘地铁、坐公交;上楼的时候,别人乘电梯,他会走楼梯……“我带计步器锻炼11年了,每天走1万步。”

  胡大一认为走路是运动的最好方式,简单经济、安全有效,对老年人关节、肌肉、韧带损害很小,对心脏负担相对较小。除此之外,平时可练练小哑铃、橡皮带等。锻炼身体的灵活性可选择太极拳及瑜伽。另外,慢跑、扭秧歌、打乒乓球等都适合老年人。胡大一让大家记住有氧运动中的“1357”:每天运动1次,持续不少于30分钟,每周确保运动5天,运动时适宜心率=170—年龄。

  2、饭吃八分饱,要有适度饥饿感

  胡大一建议大家记住这样一个原则:总量控制八分饱,合理搭配不过分。食盐量每天不超过5克,特别是东北地区饮食偏咸,更要减盐;少吃或不吃超市里卖的熟食,吃方便面调料包只用三分之一就足够了,以免热量、盐等摄入超量;减少膳食脂肪,多吃蔬菜水果、五谷杂粮;适度吃瘦肉,或鸡鸭及鱼肉;海鲜适度;鸡蛋每天1个,如果胆固醇高或有冠心病,就每星期吃4~5个。如果到了中午或下午四五点钟,你感觉到有点饿,说明这一天的食量是合适的。

  3、喝酒有度,白酒每天别超1两

  胡大一提醒,吸烟不光是嗜好,更是一种疾病。烟草中的尼古丁是毒品,其成瘾性与某类毒品相似。戒烟是降低心血管病风险最经济的方式,可降低36%的死亡率。酒倒是可以喝一点。有些报道说,适当喝酒可以保护心脏,其实这没有确切的科学依据,有人说喝酒可以升高体内的好胆固醇,其实走30分钟的路或做点运动就可实现。如果你不喜欢喝酒就不要主动去喝;更别相信“买酒保健康”的商业广告。对喜欢喝酒的人来说,男性每天1两(50克)白酒,2两葡萄酒,300毫升啤酒,三选一是可以的。女性减半,孕妇不能喝酒。

  4、记住“爱心数字”:140、 6、 543、 0、 268

  “140”是血压达标值。要保护心脏,必须把收缩压降到140毫米汞柱以下。

  “6”是血糖达标值。建议空腹血糖降到6毫摩尔/升以下。

  “543”是血脂达标值。低危人群总胆固醇须低于5毫摩尔/升;患糖尿病或吸烟者,总胆固醇须在4毫摩尔/升以下;高危人群,即有多项危险因素,如既有糖尿病又吸烟的人,总胆固醇必须控制在3毫摩尔/升以下。

  “0”指的是零吸烟。

  “268”指的是腰围。中国男性要把腰围控制在2.8尺以下,女性在2.6尺以下。

  5、定期输液,不如多喝白开水

  换季时,很多老人常常去定期输液,以此达到稀释血液的目的,这样做是非常荒谬的。身体本身是个无菌环境,输液则是有创的,这种输液无效也不安全,对身体没好处。如果真的觉得自己的血液太黏稠了,完全可以多喝点白开水,根本没有必要输液。单纯为了降低血液黏稠度而吃药输液,那是花钱买风险。

  6、送给朋友们几个字——淡泊名利,广交朋友,多做实事,善待自己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要常想“一二”而不思“八九”。人活七十古来稀,但现在活到90岁应该是常态,我们应该有这样一个人生目标:不过99,轻易不能走,让我们向着100岁迈进,在生活中寻求真理,认识人生真缔与,才能没有白活一生!

  文章来源: 夜半文摘

  2018年3月23日更新

 

 

 

 

 真正医生?

 

  李芊,女,河北保定人,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研究生,妇产科执业医师,执业地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2015年1月21日,李芊从上海乘坐火车到北京,刚上车,列车广播有一孕妇急产,需要妇产科医生帮助。李芊医生毫不犹豫地跑到孕妇身边,帮助孕妇生产,胎儿产下后,李芊还陪同孕妇和胎儿到了南京市某区级医院。胎儿被送到监护室后,被诊断为羊水吸入性肺炎,前后住院治疗了40多天。孕妇家属不仅没有感谢李芊,还将李芊扣下,并且把李芊告到了南京市雨花台区人民法院。该法院审理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认定李芊非法行医,导致胎儿吸入性肺炎,赔偿新生儿住院费用和家属误工费等费用共计人民币14361.59元。李芊不服,上诉至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南京中院审理后,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李芊的辩护律师在法庭上质问法官:“是不是医生离开医院就不可以救人了?”法官的回答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在执业地点之外的行医即是非法,需要承担民事和刑事责任。”律师再次质问:“在紧急的特殊情况下,医生在大街上遇见急救病人,是否应当放弃良心,不予施救?”法官回答:“法律面前没有特殊。” 我们不能责怪法官,法官的回答没有错。我们也无法责怪孕妇和家属,人家也是在利用法律。错的是这个扯淡的法律。 我的心哇凉哇凉,作为一名医生,我们改变不了这个扯淡的法律,我们就必须改变自己。以后出了医院的大门口,我们就不再是医生了。大街上血流成河,也与我们无关了,因为法官都说,在执业地点之外行医就是非法行医,需要承担责任。这个责任我们承担不了。 6月23日二审公告后,李芊不服,重新申请行政复议。但是,南京市卫生局、江苏省卫生计生委和国家卫生计生委,都无人应答。

  如果我们有良心,就为李芊医生叫好,认为李芊是真正医生的转起来,认为李芊是中国最美医生的转起来,你的每一次转发,都在唤醒一个民族的觉醒!中国需要这样的医生!

 2018年2月24日更新

 

 

 

 

史无前例!国务院建立中医药部际联席会议,36个中央部门联合推动中医药发展

 

  8月25日,国务院批复卫计委请示,同意建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联席会议由36个国家核心部委组成,史无前例的高规格!

  自8月19-20日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大会以来,中医药工作再次得到来自中央的强力推动,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建立,有哪些深层次的意义呢?

  1.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担任召集人,卫计委主任李斌,国务院副秘书长江小涓,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局局长王国强,阵容空前强大,证明了国家发展中医药事业的决心;

  2.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等36个国家核心部委组成,所有部委二把手均担任联系会议成员一职,能量巨大,对中医药工作的推进工作有着史无前例的影响力度;

  3.国家投入36个核心部委建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证明了中医药事业已被上升到拉动内需的战略高度,结合上周刚刚结束的全国卫生与健康工作大会,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建立正是大健康进入各个行业的先声,很快,中医药作为大健康的领军项目,将迎来全新的战略突破;

  4.中医药工作已成为全民健康战略的重要抓手和落脚点,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的建立,将树立一个新的政策高点,引导中医从医药,药店,医院,制药,养生保健等领域走出来,扮演更多元化的社会角色,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走出海外,为实现“中国梦”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资料

以下资料转自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网站

国务院关于同意建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

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批复

国函〔2016〕146号

卫生计生委:

你委《关于建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的请示》(国卫办报〔2016〕88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同意建立由国务院领导同志牵头负责的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联席会议不刻制印章,不正式行文,请按照国务院有关文件精神认真组织开展工作。

撤销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其职能并入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

附件: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国务院

2016年8月19日

(此件公开发布)

附件

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的通知》(国发〔2016〕15号),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间协调配合,统筹做好中医药工作,经国务院同意,建立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

一、主要职责

在国务院领导下,统筹协调中医药工作。对全国中医药工作进行宏观指导;研究促进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的方针政策;指导、督促、检查有关政策措施的落实;协调解决中医药事业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完成国务院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成员单位

联席会议由中央宣传部、中央统战部、外交部、发展改革委、教育部、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民委、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商务部、文化部、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工商总局、质检总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体育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统计局、林业局、知识产权局、旅游局、侨办、港澳办、法制办、台办、保监会、中医药局、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武警部队后勤部等36个部门和单位组成,中医药局为牵头单位。

国务院分管中医药工作的领导同志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卫生计生委主要负责同志、协助分管中医药工作的国务院副秘书长和中医药局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副召集人,各成员单位有关负责同志为联席会议成员(名单附后)。根据工作需要,联席会议可邀请其他相关部门和单位参加。联席会议成员因工作变动需要调整的,由所在单位提出,联席会议确定。

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中医药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中医药局主要负责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联席会议设联络员,由各成员单位有关司局负责同志担任。

三、工作规则

联席会议原则上每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根据工作需要不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由召集人或召集人委托的副召集人主持。成员单位根据工作需要可以提出召开会议的建议。在联席会议召开之前,召开联络员会议,研究讨论联席会议议题和需要提交联席会议议定的事项及其他有关事项。联席会议以纪要形式明确会议议定事项,印发有关方面并抄报国务院,重大事项按程序报批。

四、工作要求

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深入研究中医药工作有关问题,制订相关配套政策措施或提出政策措施建议;及时向联席会议办公室提出需联席会议讨论的议题,认真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互通信息,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充分发挥联席会议作用。联席会议办公室要及时向各成员单位通报有关情况。

国务院中医药工作部际联席会议成员名单

召集人:刘延东  国务院副总理

副召集人:

李 斌  卫生计生委主任

江小涓  国务院副秘书长

王国强  卫生计生委副主任、中医药局局长

成员:

郭卫民  新闻办副主任

斯 塔  中央统战部副部长

张 明  外交部副部长

王晓涛  发展改革委副主任

林蕙青  教育部副部长

徐南平  科技部副部长

冯 飞  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

李昌平  国家民委副主任

高晓兵  民政部副部长

余蔚平  财政部副部长

游 钧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

赵 龙  国土资源部副部长

黄润秋  环境保护部副部长

黄 艳  住房城乡建设部副部长

余欣荣  农业部副部长

房爱卿  商务部副部长

项兆伦  文化部副部长

鲁培军  海关总署副署长

甘 霖  工商总局副局长

陈 钢  质检总局副局长

吴尚之  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李颖川  体育总局局长助理

吴 浈  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副局长

贾 楠  统计局副局长

陈凤学  林业局副局长

贺 化  知识产权局副局长

李世宏  旅游局副局长

谭天星  侨办副主任

周 波  港澳办副主任

袁曙宏  法制办副主任

龙明彪  台办副主任

黄 洪  保监会副主席

马建中  中医药局副局长

李清杰  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局长

岳爱生  武警部队后勤部副部长

来源: 就这看国医网

2017年9月1日更新

 

 

 

 

西医会被取消?

 

 

逆天了!西医史上最牛医学博士,竟然要求取消西医!太强大了!

----医学博士:刘为民

  序言

  我是一名早年留学德国的西医学博士,是一位从事30多年临床医学的一名医生,在医学研究方面也曾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但对西医临床中的许多理论上的自相矛盾性,和理论与临床的矛盾性,以及西医学自身的局限性……渐渐的开始对西医学这种理论世界观提出了许多问题,人们为了健康,为了治病,为何要付出超出原本的代价和痛苦呢?难道人类文明就没有更加安全更加科学的医疗方法吗?

  要求取消西医的几点倡议

  一、 西医学理论是建立在机械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基础上, 虽对人体各组织器官研究已到了分子、细胞水平,但对人体有机整体的认识及研究上,由于其世界观的偏离,发展至今却严重背离了人体的有机联系性.如人体是个有机整体,各个组织器官的个性化研究,起初是为了研究的便利,这就如地球本是一个整体,国界是人为划分的一样,我们研究地球就不能把国界考虑在其中.

  二、 西药毒副作用太大并常常超过其疗效,严重与人类日益绿色环保思想相背离。

  1.小病治成大病。如:胆结石手术摘除后,由于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体内结石形成的原因,所以再生的结石只能长在肝管內,结果病人有最初的胆结石病,治成肝结石病。

  2.西药的毒副作用所造成的损害,往往超过其治疗作用,结果使许多慢性疾病在治疗过程中,原发疾病未治好,而由于药物的毒副作用却又造成更多的疾病,甚至这些疾病的严重性超过原发疾病,如:慢性肾炎,再生障碍性贫血等。由于激素的应用原发病丝毫不可能治好,长期服用这些药,却导致了病人诸如:骨质疏松、高血黏度、男性化、自身免疫力降低、肥胖症、满月脸、性功能障碍……等等。

  3.更甚者,有些西药的毒副作用是潜伏十几年甚至是隔代发作的。如: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四环素牙事件,造成了那个时代的人们,十几年后要承受一辈子黑牙面对世界窘况;又如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风靡一时的无痛分娩,造成了下一代女婴子宫癌发病率高出常人4-5倍的痛苦……等等。

  4.现在西医在临床上尤其是内科系统,如果你稍微留心观察便知,到底是哪一种真正的病能被治好呢?哪一个内科的病人不是常年反复的治疗,反复的住院~出院~住院~死亡。医院除了赚取病人的钱财,真正能给病人带来哪些健康呢??事实上,病人为了满足医院规定的“八大率”,大部分病人是入院和出院时的病情相差无几,甚至有的病人的病情还要重于入院时。

  5.西医学发展到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给人一个似乎一个很发达很现代化的假象,可稍有一些医学知识的人都会知道,诸如:病毒性疾病,遗传性疾病,免疫性疾病,内分泌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及多脏器疾病,等等,这些真正的疾病,哪一种是西医学能够真正解决的呢???所以我不得不提出,这个医学理论的科学性到底存在几分?它很可能已经把人类与疾病作斗争的思路引向歧途。

  三、 临床用药缺乏科学性。由于其理论世界观的偏离,导致它给“人”~这种世上最复杂的精灵,临床用药却象工厂工人对待机器那样机械的、套餐式的、对号入座式的治疗,请想,即使是同一种疾病,不分早中晚阶段,不分人群体质情况,不分春夏秋冬高原平川地理气候条件,等等各种具体情况,只要是同一种疾病(确诊后),上至教授下至乡村医生,都是大同小异的一种治疗方案,这能科学吗?!

  四、 所以西医的存在已经到了该结束其历史使命的时候了!人类文明必将产生一种新医学,在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吸取西医学分析时代“纵”的知识,并最终完成新医学实现“纵”和“横”多层面的有机交融,真正造福人类的健康事业,事实上,西方国家许多的人们早已对西医学的科学性产生了异议,他们有病后大都比较追崇自然疗法,而我们却还在捡拾别人正在遗弃的糟粕视为至宝。

  一切科学都必须以尊重事实为基础!虽然从表面上看这句话会感到极端,但是,这是国外学者的调查结论,我们理性的中国人得尊重客观事实!瑞士学者韩鲁士(HansRuesel)调查求证了以色列、哥伦比亚、英国、米國加州,统计出:只要有医生(西医)罢工的地方,其死亡率即降低至平时的50%......50%,这不是一个小数字,这意味着,如果没有西医的诊断治疗,有50%的病人本可以不死(或许他们本来就没病,只是按西医的诊断方法才说他们“有病”,于是,他们便被西医治死了。),而当西医以科学的名义给病人治疗后,这50%的活人在花完自己的血汗钱,满足了西医的利益后,便被西医治成死人了!这难道就是西医的“科学”吗?难道西医的所谓“科学”就是让病人早死?

  西医只有设备,根本就不存在什么“西医学”,“20世纪西方医学界的进步首先是在诊断手段上。然而,严格地说,这种诊断手段的进步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而不是医学的进步。例如,小肠镜是一粒类似感冒胶囊的东西,实际上是一架自带光源的微型摄像机,能够把小肠内部的情况拍摄下来,并通过无线电波传递到身体外的接收器上,再将接收到的信号输入计算机进行处理。这是医学的进步吗?还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大医院最先进的诊断设备,如CT、彩色B超、核磁共振等等,全都是光、机、电技术的进步。当然,光机电技术不仅应用于诊断,还应用于治疗。我有一位搞计算机的朋友,发明了一种电化学治癌仪。当时我很惊讶,一个根本不懂医学的人,怎么可能发明治疗癌症的仪器呢?现在明白了,治疗癌症的人并不需要懂得癌症的发病原因,亦即不需要懂得医学,只要能找到某种杀死癌细胞的技术手段就可以了。发明X光、CT、肠镜、胃镜的人,我相信都不懂得人体的复杂性,都只把人体看成一架由无数零部件构成的机器。”(北大韩德强》)

  1、西医是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医学.

  西医今天这样说,明天可能就又变了。

  例如:

  (1)医学专家曾宣布科学研究表明:“服用维生素可以防止衰老”,可去年新的研究成果突然又告知人类:长期服用维生素会导致癌症。使得多少听信医学权威忠告而长期服用维生素者惊恐万状。

  (2)西医权威们警告,更年期妇女应及时服用荷而蒙,可有效预防冠心病及改善更年期综合症,造成多数美国妇女都去服用,可最近有关研究又说,服用荷尔蒙非但不可能预防冠心病,相反会导致卵巢癌的发生率明显上升,这又使多少妇女同胞大惊失色。

  (3)胆固醇曾被医学研究者告知,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元凶,可不久研究者又改口说,胆固醇可以预防癌变。

  2、西医是胡整医学,一切试着来,就是它的特点。

  西医坚持为真理的正确的西医知识,以后会被他自己完全否定掉,就好象猴子一样,不知会什么时猴去试着摸高压线,一下就呜呼哀哉了。西医搞的很多实验,是不定什么时侯就会给人类带来不可挽回的灾难性的后果。

  例如:(1)1999年9月,美国费城18岁的盖辛格因患一种遗传性疾病到宾夕法尼亚大学人类基因治疗研究所去接受基因疗法的试验治疗。治疗前医生鼓励盖辛格说,这种疗法问题不大,而且一旦成功可以帮助像他这样的其他遗传病病人,于是盖辛格以豪迈的献身精神同意作试验治疗。但是医生并没有把这种治疗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和危险后果告诉盖辛格及其家人。医生把携有外源性基因的感冒病毒注入他的肺中,他很快就于9月17日因多种器官衰竭死亡。

  (2)1982年,欧美发现了许多"粒细胞缺乏症"病人,他们对多种感染失去防御能力,极易发炎、发热。后经医学家长达11年的了解努力,才查明是解热镇痛药氨基比林在作祟,而此药竟已使用了40年之久。

  (3)1995年,欧美国家出现大量失明的白内障病人,尤其以肥胖妇女居多。经查实,系服用减肥药二硝基酚所致。

  (4)1999年,美国推出降血脂新药三苯乙醇,虽然疗效较好,但大量病人服用后,不但发生脱发等毒副反应,而且还有许多人患上了白内障。

  (5)2000年,西欧一些国家发现,用新药"仅应停"治疗孕妇的呕吐反应,竟然出现1200多个类似海豹一样的胎儿,他们缺臂少腿。在日本则因长期使用抗症药氮碘喹,酿成了万余人致盲及下肢瘫痪。

  (6)2002年,在美国发现了300多名妙龄少女患阴道腺癌,后来才证实与他们的母亲在怀孕期间服用保胎药乙雌酚有关。

  又如:癌症的放化疗,现在让病人大做特做,若干年后说是错的,不能做,西医可以不断地自我更新,可那些被当时的先进高科技治死了的病人呢,找谁喊冤去,依照西医不断自我更新的逻辑,所有的病人都是小白鼠,因为西医永远也不会找到成熟的治疗方法,即使成熟也要被抛弃的,因为需要不断地自我更新以验证只有自我更新才科学的谬论!

  3、西医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医学

  西医由于站的高度不够,所以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等到问题很严重了,危害性已经无法挽救了。

  例如白血宁、乙双吗啉等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类药物,这类药物通过抑制DNA的合成和上皮细胞的过速增殖,的确可使大部分患者病情迅速缓解。但治疗的同时由于对白细胞的强力杀伤,病人很快就会出现脱发、恶心呕吐、口腔溃疡等症状,有的患者短期内出现了肝肾功能损害,最可怕的是近年来服用这类药物引起白血病的报道越来越多。就这样病人还不敢停药,一停药就犯病,犯了怎么办?只得舍着激素上。长期大量地滥用激素则违反了“用进废退”的进化规律,抑制了自身的内分泌功能,虽也能获得一时之效,但一停药,机体的内分泌功能就处于“灭火”状态,难以“自力更生保障供给”,从而发生“反跳”现象,使本病越陷越深。一聋治一哑,这种“急功近利”的“对症治疗”,其结果大都是得不偿失。

  4、西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医学

  西医是经验医学,对很多疾病的诊治是本末倒置的,西医则偏重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注重现象而忽略本质,注重局部而忽略整体。结果往往是局部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缓解,而整体的身理状况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转变。如此,患者的病情看似好转,实际上潜伏着、酝酿着越来越大的危机,最终,小病酿成了大病,一种病拖成了多种病。

  近十多年来,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患病的人却越来越多,一个人同时患上多种疾病的人也越来越多,因急症、重症而猝死的人也越来越多。某些所谓的专家和业内人士,将此归咎于生活条件和环境的变化,殊不知,医疗条件的变化才是真正的根源!人们越依赖于西医,这种状况就会愈演愈烈!严格的说:在很大程度上,西医是在控制疾病,而不是治疗疾病。

  5、西医是“一刀切”的医学

  现实生活中,治疗能否起作用、某些疑难病症能否被攻克,关键在于内因,关键在于能否促使人体自身固有的正常编程程序控制系统正常启动运转。

  例如:西医过于偏重寻求外因因素的作用。最为极端的做法就是“一刀切”,只要有一把手术刀,哪里有病症就给它“来一刀”——“多快好省”。如果是这样,那才是今后人人都可以去当医生了。

  从理论上来说,如果病根被切除,那么病症就应该得到消除,拿掉了恶性肿瘤,那么体内就应该根除了癌症。而现实的回答却往往相反,为什么人们还不好好反思一下呢?病症反映的部位而病根并不一定就在那,它只是相当于一个暂时的存贮的仓库或转化机构,只要能找到适当的途径,时机条件成熟,有的是完全可以通过内因治疗自生自灭,而你就那么轻易地一刀给拿掉了,病毒无地方可去,那癌症不扩散那才是怪事。

  例如:手术治疗结石:

  将所生结石部位脏器切除,确实这是不可能再生长结石了,因为这个脏器已经被葬进了地狱,不可再生,割去了胆府,死人也不会再说会长胆结石了;摘除了右肾,也不可能再长右肾结石了,如果把人都一个个打入一狱,整个人类都不可能再有结石症了。

  手术切除了胆囊是不会再长胆囊结石了,可通往胆囊与胆囊密切关联的脏器、管道还在,而生成结石的因素(产生结石之本),并没有消除,所以,施行了手术切除胆囊治疗结石症的患者,多在一、二年或三、五年,多者十余年之后,就又在胆管、胆总管、肝外胆管内生成了结石,疼痛更加难忍,体质更加衰弱,无奈只得再次开刀问斩,请想一想有多少人手术取石后再没有复发的呢?有的医生患了胆石症也无奈于切除之术,一个三十余岁的医者,一年时间竟然进行了七次手术取石,谁知何时而止呢!

  有多少外科医生反复四次五次甚至十几次地给病人做手术﹐病人“任人宰割”﹐医生糊里糊涂﹐不假思索。为什么割了又长﹐长了又割﹐却不去深思其病因何在。某省医院院长在与我交谈中说﹕“现在衡量外科医师的水平并不是看他能不能把病人的病冶好﹐而是看他能不能把那块肉割下来

  这种疗法被称之为“割韭菜式治疗”

  要没有去掉病因,它仍然会长。

  那么继续割。最后导致患者的身体越来越虚弱,

  最终可能不是被疾病害死,而是被消耗掉生命!

  又如:子宫肌瘤,今年切了明年切,明年切了后年切,后年切了----没法再切了,干脆把子宫给切除掉--------缺了子宫,可怜的女人后面会怎样呢?

  同时,从另一侧面也可以论证在于侧重寻求内因因素作用的中医理论的极其科学性和正确性。其通过寻求内因因素来解决问题的思想在理论指导意义上是超前的。

  医学界在某些人不要再自欺欺人了,是该醒来的时候了

  (1)一切科学都必须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基础!在西药横行的当今世界,在米國,西药药源性疾病已成为主要疾病之一,是列在心脏病、癌症、肺病、中风之后的第五大疾病。哈佛学者研究表明,每年因为治疗错误而死亡的人数,达到15.7万,比起因车祸、纵火、他杀加起来死亡的总数还多。"  

  难怪药品在米國不能自由买卖呢?这说明米國人尚有自知之明,知道西药疗效如同!在米國,有一句话很流行,"买抗生素比买枪还难。"是说作为药品,抗生素管制得很严,必须有医生签字才可买到,然而,虽然管制的这么严,虽然病人是“谨尊医嘱”服西药,仍然有无数的病人被西医治死,被西药毒死!在药品不能自由买卖的米國,西药毒害的人都这么多,那么在西药可以自由买卖的其他国家,西药又毒害了多少人呢?!

  (2).一切科学都必须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基础!世界卫生组 织(WHO)指出:“全世界有1/3的病人不是死于自然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西)药。”在癌症治疗方面恐怕要大大超过这个比例。转载2001年7月4日《人民日报社市场报》

  (3).一切科学都必须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基础!在中国,据统计,每年约有19.2万人死于西药不良反应,接近每年死于吸烟引发疾病的人数。与此同时,每年因西药不良反应而住院的病人达250万,让人震惊。

  (4).一切科学都必须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基础!日本一病理学家在尸体解剖时发现,大约50%的死者,其死亡原因与西药毒副作用有关。中药大多都经过了上千年的检验!而能够使用超过一百年的西药有几种?为什么不吃西药不死,吃西药早死?!反中医的小丑为什么不敢回答?反中医的小丑谁敢断言,今天你们吃的西药,明天不会被列为禁药?

  一切科学都必须以尊重客观事实为基础!更为严重的是,一些西药还可以导致癌症,即"药源性癌",这些在医学界已经成为常识了。比如常用的复方阿司匹林、去痛片,可引起肾癌和膀胱癌,长期服用者的发癌率为9.5%。常用的降压药利血平可引起乳腺癌,尤其是绝经期的妇女。常用的氯霉素可导致急性白血病。而治肿瘤的化疗药引发新的癌症更是人所共知,如常用的环磷酰胺可以诱发淋巴瘤和白血病,硫唑嘌呤可以诱发宫颈癌、鳞癌等等。有人统计,近10年内西药药物导致的白血病、癌症达到数百万人,其中大多数已经死亡。

  中药大多都经过了上千年的检验!而能够使用超过一百年的西药有几种?为什么不吃西药不死,吃西药早死?反中医的小丑为什么不敢回答?反中医的小丑谁敢断言,今天你们吃的西药,明天不会被列为禁药?

  昨天,治妊娠呕吐的“白利麦豆”经西医实验室研制,宣布为科学,随之,其副作用产生了几千个畸形儿!而今天,“白利麦豆”被列为禁药,终于导致了日本药厂破产!

  昨天,经西医实验室研制的第一代避孕药,宣告以现在的一百多倍的剂量服用是“科学的”,而今天,纠正说:以前期百分之一的剂量服用才“科学”;原来,“科学”在西医那里,仅仅是个任意打扮的小丑!

  昨天,西医“科学”的论证,服用类固醇可治愈米国歌星迈克尔·杰克逊的白斑病,而今天,西医又“科学”的说,服用类固醇,导致他的判断力被严重削弱,干出一些失控的事情来。而米国歌星迈克尔·杰克逊在西医“科学”的治疗下,被折磨的人不人,鬼不鬼。

  昨天,西医“科学”的论证,米托蒽醌用于治疗神经功能障碍和多发性硬化症,而今天,米國药监局监测宣布,使用米托蒽醌治疗,心脏功能被削弱。

  昨天,西医“科学”的论证,奥卡西平用于成人或4-16岁儿童癫痫发作的单独治疗或辅助治疗,而今天,《药物警戒快讯》宣布,出现与本品相关的恶性皮肤反应,包括中毒性表皮松懈症。昨天,西医“科学”的论证,二磷酸盐主要由于高钙血症、骨质疏松和骨痛的治疗,而今天,米國药监局监测宣布,在接受静脉二磷酸盐治疗的癌症患者身上发现腭骨坏死症状。 那些否定中医、抬举西医的人,谁又敢断言,今天你们吃的西药,明天不会被列为禁药?!

  西药是怎么来的?事实上,所有的西药都是经过在实验室中对小白鼠的实验而得来的!

  西医研制西药的方法默认了:100万病人的生活环境跟实验室中1只老鼠的生活环境是一样的!100万病人--不管生活在赤道、温带、寒带、热带,身体对外界气候的变化:风、暑、寒、湿、燥、火六气所产生不能适应的病变,跟实验室中1只老鼠在恒温恒压下产生的病变能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西医凭什么要把实验室中对老鼠实验有效的药给人吃呢?你西药是人药还是“老鼠药”?!(我们中医认为不一样!所以,同一个病人,在100个不同的环境中得病,中医会给他100个诊断!这是中医考虑病人的致病环境因素!)

  西医研制西药的方法默认了:100万病人的心理情绪跟实验室中1只老鼠的心里情绪是一样的!100万病人--不管身体因七情六欲-喜、怒、忧、思、悲、恐、惊、爱、欲而致身体不调,产生的病变,跟实验室中1只老鼠的情绪变化致病能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西医凭什么要把对老鼠实验有效的药给人吃呢?你西药是人药还是“老鼠药”?!

  西医研制西药的方法默认了:100万病人的经络系统跟实验室中1只老鼠的经络系统是一样的!人体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手三阳、手三阴”,难道实验室中那只老鼠也有“十二经脉、奇经八脉、爪三阳、爪三阴”吗?人体生理结构跟老鼠生理结构能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西医凭什么要把对老鼠实验有效的药给人吃呢?你西药是人药还是老鼠药?!

  西医研制西药的方法默认了:100万病人的治疗方法跟实验室中1只老鼠的治疗方法是一样的!西医只看到疾病,而看不到疾病产生的原因,是因环境不适引起呢,还是因人心理情绪变化引起呢,还是因饮食结构失调引起呢,因此,在西医治疗的标准化下,100万病人的治疗方法跟实验室中1只老鼠的治疗方法是一样的!

  而中医认为:各地方气候不同,所生的病不同,春夏秋冬气候不同,所生的病亦不同,各地方的饮食、环境不同,所生的病亦不相同,甚至相同的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发生,其治疗方法,用药亦会有所不同。因此,中医诊断治疗,会因人制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机制宜,甚至同一个病人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不同情绪、不同时机,中医都会给予不同的治疗方法!

  未来已来,新政策开启新想象,企盼民营经济的明天越来越好!

  后语: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以示鼓励!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文章来源: 做人与做事秘诀

  2017年9月3日更新 

 

 

 

 

想长寿,就要带点病!留美血液专家透露健康真相,值得中国人看!

 

一个人关心自己的血脂、血压和血糖值数,

说明我们有健康意识,

是一件值得肯定的好事情。

但目前,我们这种意识有些过剩!

或者说有点过头了,

好事情也可以变成坏事情。

专家提醒大家: 想长寿,就要带点“病”。

为什么这说呢?

日本著名医师、留学纽约州立大学助教、

主研血液科、脑外科学的高田明和教授

出版了一本这样的书籍

《想长寿就要带点儿“病”》中说到:

血脂、血糖、血压等

各种各样的基准值、标准值,

说到底是一个一般的数值。

众所周知,

人和人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所以这些数值并不具备普遍性。

人和人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

所以这些数值并不具备普遍性。

必须建立“一病消灾”的观念

生病对人体只有坏处吗?

其实,疾病能够教给人很多事情,

能帮助我们重新看待人生,了解自己,

更重要的是,也能够一病消灾。

“消灾”是佛教用语,

意思是平安、健康,消除孽障,保住健康。

一病消灾的意思是:通过一次生病,

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有把握,

更加了解自己的身体,

我们会更加小心,让自己远离其他疾病,

从而避免更大的、未知的灾祸。

所以,

不要总觉得自己生病了就是最大的灾祸,

您不知道,因为这疾病,

您避免了多少未知的灾难。

因此,心态上更不要抵触已有的疾病,

全国90%的人都有各种样子的病。

其中疾病恶化的、病变的,

都是那些心态极差的人。

健康意识过度也是一种隐患!

高田医生针对于一些

大肆宣传健康意识是这么看待的:

错误的东西也很多,

有些甚至是为了一些个体的、

集团公司的利益而夸大危险性说。

至少就我个人而言,

即使体重和血压有些超标,

但只要不出现明显的异常,

如剧烈的头痛、活动后胸闷、心跳加速。

我就认为自己的健康没有问题。

对于“有益健康”这样的观念,

我有时会不做理会,

而去过着“稍微有点不健康”的生活。

大可不必血压已超过14就开始服药

中国的高血压患者有3.3亿人,

很多人都有高血压,

但你真的了解高血压的意思吗?

既往的概念,

血压是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

小孩的血管很软,

所以血流对血管的压力就比较小,

血压就比较低水平。

但是人过中年后,

动脉血管壁必然会发生硬化,

失去弹性,血压必然会升高一些。

现在高血压的标准一降再降,

所以3.3亿人高血压的数据也不足为奇了。

对此,高田教授特别提醒:

在身体没有其他异常的时候,

血压刚过140,是没必要吃药的。

与其过度节制,

不如自由自在地生活

世界卫生组织早就对健康下过定义,什么是健康?

人在身体、精神、生活等方面

保持一种良好的状态,

并不单指人没有疾病或者身体不虚弱。

这就说明,

一些过度的节制、忌口,

让人觉得不适的“规矩”,

即便是打着养生的招牌,

那也是不健康的。

比如很多人得了高血压,

就被告知不要吃盐,盐会造成血压上升,

而实际上,这个结论是来自于小白鼠吃盐实验:

研究人员给小白鼠喂了高浓度食盐饲料,

结果小白鼠的血压有了明显的上升。

故此做结论:食盐能够引起高血压。

事实是,试验中,

血压因食盐量而提升的小白鼠进盐量,

换算到成人进盐量中,相当于每天500克,

这个日进盐量是多么的巨大!

(应该没有人每天能吃半斤盐吧!)

对人的研究中显示,

每日进食4克与16克盐量从血压上,

并反映不出什么差别。

美国斯通菲尔德教授指出:

在高血压患者中,

血液中钠浓度较低的人更容易患心肌梗死。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健康的问题,

有时候我们甚至要学会适当生病,

这是生命顺应天道、适应自然,

寻求长久发展的自我调整!

大家应该知道:

我们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是很强大的。

同时,只要我们人体自我调节功能发挥作用,

我们就可以少生病,是药三分毒,大家都明白。

文章来源:健康美谈

2017年11月26日更新

 

 

 

 

 

 

 

 

【新唐人北京时间2017年11月17日讯】

 

  植物有“思维”,还会交朋友,这不是天方夜谭,而是经过科学家研究证实了的。最近,美国神经学家盖吉(Greg Gage)再次向人们展示一项实验,证明植物也会“思考”。

  据外媒报导,最近盖吉在非营利机构TED的会议上发言,同时还做了一项实验,证实植物会藉由电子讯号进行沟通。

  在这项实验中,盖吉使用了含羞草和捕蝇草。这两种植物受到外界触碰会立即作出人们能看得见的反应。

  盖吉在含羞草上装上了电极,试验显示,当含羞草被碰触时,它会发送电子讯号给叶梗,使其移动叶片闭合。这与人体神经元发送讯号使人体做出相应反应非常类似。

  同时,盖吉也在捕蝇草上加装电极以进行量测。同样地,当他碰触捕蝇草内侧的感应毛时,它也会传送电子讯息。

  盖吉说,植物没有大脑,但它们可以透过电子来沟通。他做了进一步实验,将含羞草和捕蝇草连接在一起,看看其中之一的电脉冲是否会影响对方。结果,当他碰触捕蝇草的感应毛时,含羞草的叶片收缩起来。

  事实上,盖吉并不是第一个证实植物有思维的学者。自从1966年2月,美国中情局测谎专家巴克斯特在无意中发现了著名的〝巴克斯特效应〞,他发现植物也有思维,这彻底颠覆了科学界对世界的看法。

  据外媒报导,史上一个非常著名的试验——巴克斯特试验,发生在1966年2月2日凌晨7点。

  巴克斯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当时他在实验室熬了一个通宵,他在休息时看着养的一盆龙舌兰,脑中突然一个灵光乍现:如果把测谎仪连接到植物上会怎样呢?

  于是,巴克斯特把测谎仪接在了龙舌兰上,开关刚一打开,就让他着实吃了一惊,测谎仪上呈现出锯齿状、活跃的、随时变化的图形,在大约一分钟的电活动波形图记录中,折线显示为小幅的波动,这与一个人类在接受测谎检测时,因害怕曝光自己的想法而导致难以压制的短暂恐惧而生成的波形极为相似。

  巴克斯特惊奇的发现,原来植物只是没有嘴巴和四肢去表达想法,但他们却是有思维的。

  接下来,巴克斯特一边端着咖啡杯来回踱步,一边冥思苦想,用什么方式能让眼前的这盆花感受到惊恐与不安……突然,他脑中冒出了一个邪恶的想法:用火柴去烧那片叶子……而此时,那株龙舌兰正距离巴克斯特大约4.5米远的地方……奇特的事情发生了!

  巴克斯特在接受采访时发出感慨道:当时电极连着一片叶子。我的头脑里突然闪出了一个念头:我要用火烧它的叶子。这念头刚一出来,指标立即做出了剧烈的反应,一下子摆到了图表的顶端。天哪!它竟然知道我在想什么。我立刻意识到植物也是有意识的。

  这个试验彻底改变了巴克斯特对世界的认知,也改变了他的一生。当然,也令科学界改变了对植物和物质的看法。

  随后,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开始研究植物的〝思维〞和〝感情〞。2015年,德国林务专家沃莱本(Peter Wohlleben)出版了《树的隐密生命》(The Hidden Life of Trees)一书,书中提到森林中的树木像朋友一样彼此保护,令人震惊。

  书中举例说,当一棵树被动物啃咬时,它会发出化学物质警告其它树木,而其它树木随后会释放不受动物欢迎的化学物质,使它们免遭啃咬。

  书中还提到,树木之间也会互相关爱,强壮的树木会透过树根把养分分给虚弱的树木,它们似乎认为,它们彼此站在一起,会更有力量抵御成长中的困难,比如,会比较不容易被风吹倒。

  沃莱本在书中还写到,树木也会选择朋友,并不会平等对待所有树木。如果有两棵树不是朋友,当它们的树枝互相碰触时,它们会互相推挤,强行向对方的空间生长。

  但如果有两棵树是朋友,它们就会避免过度生长而侵犯另一棵树。它们不想互相占便宜,所以会把结实的树枝长往其它的方向。

  其实不单单是植物,所有生物都能〝听到〞彼此的想法。

  巴克斯特后来又持续做了许多试验,他把乳酸菌、鸡蛋、甚至活的人体细胞也连在测谎仪上,都得到了惊人的结果。

  这些结果显示——所有的生物都和它周围的环境有紧密的联系。当任何压力、痛苦或死亡发生时,在周围的所有生命形式都会立即产生反应,好像它们都能够感同身受到那份痛苦一样。

  有一天巴克斯特准备做早餐,他打碎了一枚鸡蛋,就在此时,一株喜林芋产生了强烈的反应。后来,他将一个鸡蛋连在测谎仪上,每当它邻近的鸡蛋被一个一个地丢进热水中,它便表现得很〝惊恐〞。

  巴克斯特通过试验得出结论,肯定有一个不为人知的〝东西〞,可能是某种能量场,即使是很远的距离,它也能传导或瞬间同步我们的感受。

  巴克斯特说,当你开始意识到自然界中的所有生物似乎都能〝听到〞彼此的想法时,你确实会感到诧异。对于人类,这种现象肯定是同样存在的!

  (记者罗婷婷综合报导/责任编辑:戴明)

  2017年11月18日更新

 

 

 

 

这个关于夫妻相的生物学解释太牛了,你看不到的微观世界竟如此震撼!

 

  来源:中国日报

  嫁给彭于晏就会越长越像他么?近日,一则视频爆红网络,片子从一个基因科学家的视角解释夫妻相的原理,全程科学知识与段子齐飞。

 

  华大基因CEO尹烨在视频中解释称,两个人接吻十秒,就会交换八千万个菌群。夫妻相之所以产生,就是因为两个人的菌群开始趋于一致。

  “细菌来到地球是34亿年,我们人类只有700万年的历史,所以你浑身都长满了菌,包括你的眼睛上。换言之,你只是你肚子里菌群的一部分。一个100斤的人,肚子里大概有2-3公斤的细菌。每个人细菌的组成也是不一样的。”

  “细菌还是以星球式管理运作的一个整体。一旦有一个细菌有耐药性,它会把这样的耐药基因分给其它细菌,很快其它细菌便和它一样了。”

  “如果两个人接吻十秒,则有8000万菌群在进行交换,这是多大的一盘棋啊!而一对夫妻也在这个过程中越长越像了。”

  笔者发现,其实早前一些科学研究也对菌群影响夫妻相进行了解释。

  中国工程院副院长樊代明院士认为,“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夫妻越长越像了,事实上,这就是肠道细菌的微生态环境在起作用。”

  由于长时间的共同生活,夫妻间原本不同的肠道细菌微生态环境变得越来越相似,而肠道菌群也在逐渐变得相似的过程中对夫妇双方的性格、行为习惯等产生影响,从而导致夫妻之间性格、行为习惯越来越相似的产生,有些夫妻甚至还会出现常人所说的“夫妻相”。

  国外也有很多学者对夫妻之间因长期生活而导致的相似性做了研究。

  2016年,《纽约杂志》网站科学栏目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结婚几十年意味着你们的身体越来越相似》。

  该文章揭示了密歇根大学社会研究所研究人员香农·梅吉亚及其研究团队发表在美国老年学学会(GSA)2016年会上的一个研究报告。

  该研究选择了1568对美国夫妻,他们被分成两组,一组是结婚20年的夫妻,一组是结婚50年的夫妻。该研究指出:

  长期生活在一起,夫妻双方在肾脏功能、胆固醇指数及握力测试结果等生理指数都惊人的相似。

  Overall, Mejia found that the couples had striking similarities in kidney function, total cholesterol, and grip strength.

  造成这种现象可能有两个原因:(1)在配偶选择方面,会倾向于选择跟自己在种族、教育和年龄方面相似的人群;(2)也可能由于经历相同的生活,他们的健康状态也会较为相似。

  There are two hypotheses as to why: It could be due to mate selection — which tends toward homogeneity in race, education, and age — or it could be due to shared experiences, where your health is the outcome of living your life together.

  因为身体状况越来越相似,夫妻之间也有可能罹患所谓的“夫妻病”。

  据BBC报道,英国诺丁汉大学的茱莉亚·西匹斯理·考克斯(Julia Hippisley-Cox)教授2002年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文章《夫妇患相同病的风险:横向研究》,表明,夫妻双方患有相同疾病的可能性很大。

  Married couples are at high risk of both suffering the same disease, researchers have found.

  文章中阐述了“夫妻病”,从糖尿病、高血压到缺血性心脏病、哮喘、肾病、抑郁,如果夫妻一方患病,另一方的患病率就会提高很多。

  研究认为,夫妻病相当一部分原因在于两人生活在相同的环境中,从而有相似的患病风险。

  The Nottingham team said the similarities were most likely to be due to the couples living in the same environment, putting them at a similar risk.

  一些夫妻生活方式不健康,常吃快餐、运动少、常熬夜,于是,糖尿病、心血管病、肥胖、脂肪肝和痛风等就找上门了。

  英国心脏基金会(British Heart Foundation)医疗信息中心主任布林达·林登(Belinda Linden)称:

  “该研究一再强调传递简约生活信息、创造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以及另一半支持改变生活方式、追求健康生活的重要性。”

  "This research again reiterates the importance of clear lifestyle messages, a healthy home environment, and the importance of a partners support when making healthy lifestyle changes."

  其实科学并非我们想象的那么枯燥,它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不断挖掘和突破我们生活中一个又一个“想当然”。

  视频中,华大基因CEO尹烨用简单朴素的语言揭秘了一个不为我们所见的微生物世界。

  1、你馋了,只是因为你的细菌馋了

0

  “大半夜,常常看剧看着看着就想撸串吃烧烤火锅,你发现自己控制不住自己,捏捏自己肚子上的三层肥肉,恨铁不成钢!”

  “其实,这个时候并不是你饿了,只是你身体中的大佬——细菌想吃。”

  “吃只是为了孝敬细菌大佬,让它们开心了,你的肠道就健康,分泌出一些非常好的激素呵护你。这么一想,感觉吃货的使命重大了些呢!”

  2、很多疾病就是我们吃的太好

  “近两三百年,我们产生了很多不该产生的疾病。就是因为我们吃的太好。”

  “因为吃得太好,导致演化上的不适,人类在这两三百年间得了许多怪病,比如糖尿病。

  正常来讲,狩猎时期的人类在自然界中获得的糖量是非常少的,只能通过蜂蜜、水果等途径获得。但17世纪甘蔗大量种植,制糖业快速发展,糖变得廉价,现在平均一个孩子的摄糖量是100年前的4-10倍,让胰岛素超期使用了30多年。

  所以,想要保护生命就要尽量减少高GI食物的摄入,比如喝大米粥就相当于喝一碗糖水,可以用小米粥、燕麦粥代替大米粥。”

  3、有动物自己想着想着就怀孕了

  “从佛法的定义来看,人和其他生物的主要区别就是在眼耳鼻舌身之外,多了一个意,所以才有了色声香味触法,这个意和法就是人把自己高于其他生命的一个剥离出来的东西。但其实植物一样有这些功能......”

  “随着科学的突破,人们会发现自己其实只是一个物种,没有什么高大上,和自然界的各种生物一起在不断的演化。人类只是渺小的物种。”

  “再向外扩展,你发现可能没有性别之分。一种鱼三十度的时候是公的,二十八度的时候是母的。原来这个东西可以自己跟自己交配。原来有些蜥蜴可以处女生殖,自己想着想着就怀孕了。” 

  “科摩多龙,一种巨蜥,自己能生孩子。可以自己想着想着就怀孕了。”

  “你会发现鼹鼠不得癌症、大象不得癌症。你会发现原来人还是挺渺小。”

  点击下方↓↓观看完整视频

  最后我们一起走进让人叹为观止的微观世界↓↓

  2017年11月18日更新

 

 

 

 

 

 

  据马斯洛的學說,成长是必须付代价的,因为成长永远包含着冒险、面对未知、尝试新经验、扩展个人的极限与改变。若不必成长,我们就不用改变自己,不用面对未知的危险,更不用花心神面对生活的挑战,从各种选择中做出新的决定。 据马斯洛的估计,世上大概只有1%的人,最后能成长到: “不惑”、“知天命”、“耳顺”、“随心所欲而不逾距”、圆融逍遥、充满智慧的人生境界。当我们愈趋近这种境界时,我们的人生会愈有喜乐、愈有意义。

 

 

 

 

 

110岁老人一辈子没大病,没住过院!养生秘诀竟是一个"饿"字

 

  老话儿常说“人食五谷孰能无病?人食烟火怎能无痛?”通俗点说,就是人活着,谁还没有个头疼脑热?

  据《楚天快报》报道,陈国清老人出生在清朝光绪年间,110多岁的陈国清老人依然声音洪亮,一辈子没大病,没住过院,没慢性病,黑头发比儿子还多!

  那么,陈国清老人究竟有什么独特的养生方法呢?

 

▲110岁陈国清老人。

  110岁老人长寿竟靠“饿”

  由于解放前生活困苦,陈国清老人多年来养成了特殊的生活习惯——每天只吃两顿饭。一般早上8~9点吃早饭,中午2~3点吃第二顿饭,晚上不吃。如果晚上实在饿,也只吃一点饼干。

  其实“每天2顿饭”的做法从古就有。我们的古人只吃两顿饭,不吃晚饭。中医和佛教都说:“过午不食”。所谓“午”,就是中午11~13点,过了下午2点就不能再吃饭了。

  虽然有“过午不食”的说法,但并不是让大家真的不吃晚饭,而是提倡晚饭要少吃一点,吃个半饱、七分饱足矣。晚上吃得太撑,确实对健康不利。

   吃得太饱,容易“撑”出6种病

  吃多了对身体健康的危害,不亚于砒霜之毒。这就是人常说的,吃五谷生百病,祸从口入。

  1

  肥胖

  现代人常吃的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消化起来更加困难,多余的“营养物质”堆积在体内,其后果就是肥胖和一系列富贵病。

  2

  肠道疾病

  中国台湾科学家发现,脂肪堵塞在肠道里,会造成肠阻塞,大便黑色、带血。

  3

  癌症

  日本科学家指出,吃得太饱会造成抑制细胞癌化因子的活动能力降低,增加患癌几率。

  4

  老年痴呆

  日本有关专家还发现,大约有30%-40%的老年痴呆病人,在青壮年时期都有长期饱食的习惯。

  5

  骨质疏松

  长期饱食易使骨骼过分脱钙,患骨质疏松的概率会大大提高。

  6

  肾病

  饮食过量会伤害人的泌尿系统,因为过多的非蛋白氮要从肾脏排出,势必加重肾脏的负担。

  适当饿肚子,有助于长寿!

  陈国清老人身体健康,没有任何慢性病,一辈子没住过院原来是有原因的,适当饿一点, 防治百病~

   刘纯在《短命条辩》里说:“过饱伤人,饿治百病”。

  病从口入,很多时候,疾病的发生不是因为吃得不够,反倒是因为吃得太多。在不少古人的医书中,都将暴饮暴食、大鱼大肉称之为“烂肠之食”。

   中国卫生部首席健康专家万承奎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他曾荣获世界和平基金会“自然医学功勋奖”。

  万承奎教授有很多健康观点深受人追捧,这也是他“永远35”的秘诀。深圳晶报曾以标题《晚饭不吃,饿治百病》报道过万承奎教授的养生观点。

 

▲万承奎,中国卫生部首席健康专家、第四军医大学著名教授。

  万承奎教授说,爱吃晚饭,是我们人类发生疾病的一个原因,也是许多疾病久治不愈的一个原因。许多人认为,晚间饿了就要吃东西。其实不然,晚间饿了不吃东西,才是正确的养身之道。

  研究显示,细胞在饥饿的时候,能把自己体内的无用或有害物质自行吃掉以提供自己生存需要的能量。如果一个人感到饿意后,只要一个小时后不进食,之后身体就会出现一种叫“长寿基因”的物质。这种物质,具有强大的修复功能,对身体益处颇多,能清除衰老蛋白质,延缓细胞的衰老。

  饿了怎么办?可以喝点粥、吃水果。中医和佛教提倡不吃晚饭,不是为了节约粮食,而是为了养生。

  人不吃晚饭就会饿,其效果与喝开胃汤同功。因此不吃晚饭不吃亏,因为等于你喝了免费的开胃汤。紧接着,你饿一会儿就不饿了,大肥膘慢慢地消失了,疾病也赶跑了。

  每顿只吃七分饱

  健康长寿活到老

  不过,提醒大家,过午不食,不吃晚饭并不适合现代人的生活。”解放军309医院营养科主任左小霞认为,现代人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压力,远比古时的僧侣多,因此必须保证每天能从食物中摄取足够的能量。

   重点是晚饭吃得少一点,控制好量就行,怎么控制量,也是有技巧的。

  第一,把握好吃饭的时间,最好在感到有点儿饿时开始吃饭,而且每餐在固定时间吃,这样可避免太饿后吃得又多又快。

   第二,吃饭至少保证20分钟,这是因为从吃饭开始,经过20分钟后,大脑才会接收到吃饱的信号。如果吃饭太快,大脑很可能还没得到最新****人就已经吃多了。

   第三,每口饭都要咀嚼30次以上。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友谊医院消化科主任吴咏冬表示,做到只吃“七分饱”,最好的办法就是细嚼慢咽。

   第四,用小汤匙代替筷子,减慢速度。

   第五,可以多吃些凉拌菜和粗粮,生的食物不好好咀嚼就咽不下去,喝燕麦粥一定比喝白米粥慢,吃全麦馒头也比吃白馒头的速度慢。

   第六,每个月留一天时间轻断食。海洋渔业生产需要休渔期,人体也一样。每月留一天时间,只吃流食和水果,让肠胃休养生息,定期只吃素菜也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

  110岁老人一辈子没住过院,黑发比儿子还多!她的养生秘笈竟是一个“饿”字,适当的饥饿感能让体内出现一种长寿因子哦。

  注意:本文所用为基本方,使用前请咨询医生指导。

  文章来源:养身参考

  2017年11月24日更新

 

 

 

 

王石:我在日本看病遭受的震撼,才知道什么叫社会主义!

 

 

  作者:王石

  在神原医院,你见不到那么多人,门诊或者住院的楼层都安静极了,据说所有的病人都是经过预约来的,而且都是免费的,这大概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元素。

  2008年9月6开始,我两次心肌梗塞,一次病危,四次心血管介入造影手术,在三个主要心脏动脉处装了6个支架。整整两年后,我选择去日本看病,我的朋友张丽玲,告诉我日本神原纪念医院是日本最好的心脏病医院,堪称世界一流。这个医院拥有全球最顶尖的心脏病专家。

  目前国内查看心血管状况最可靠的手段是心血管照影,就是切开胳膊或大腿上的动脉血管,然后注射造影剂,而后用一个金属丝进入血管,一直进入心血管部分,后在屏幕上观察心血管的状况,我看过自己的心血管CT,其清晰程度如黑白电影的影像。

  心血管造影对患者来说是一个比较痛苦的事,切开动脉血管无论如何是很吓人的,但是张丽玲告诉我在神原医院做造影是用不着切开动脉血管的,这是驱使我去日本检察心脏的最重要的原因。

  由于事先没有预约,我第一次去医院并没有能够实行造影观察,不过那一次医生原则上和我相约在今年2月前往。吸引我去日本看病的第二个原因,是日本医生对病人的耐心和责任感。

  给我看病的医生叫住吉,他在我第一次检察后,先是拿着一个可以拆装的心脏模型告诉我,我的心肌梗死是哪一块心肌,这块心肌在什么位置,目前的状况如何,那次犯病时心肌因缺氧而休克的,由于抢救及时,所以没有死亡,可以说又活过来了,只是它们没有像从前那样有活力了,变得迟钝懒惰,是被其他的肌肉带着动,这已经是最好的结果了。

  他还说我们的心脏超声,观察了你心脏肌肉的67个部位,对每一个局部进行了评价,然后就说图片上是代表哪个级别的活力,让我看了一目了然,而后他又拿出一个心脏的血管模型,从动脉到侧枝像一个树根,他告诉我的堵塞位置在哪里,我目前的支架位置在哪里。他一边讲解一边很抱歉的对我说:我是不是太罗嗦了,对不起,我是想让你尽可能详细地知道你的病情。那一次,我可以说是第一次清楚的知道自己的心脏是什么样子,第一次知道是哪里出了问题。

  这次到日本是2月17日,去之前医院已经为我和同行的老乡做了一个详细的检查规划,在两天一夜的时间内,我们三人分别完成了七项检查,当然最重要的是我所说到的冠状动脉造影CT。

  让我说几件琐碎的事。

  1

  不必切开的造影:医生告诉我们那台冠脉造影CT,在世界上只有三个,分别在美国、德国和日本。而设备的操作人员,据说培训时间一般都在5年以上,做CT之前,我们都以静脉注射的方式,注入了少量造影剂,而且还服用了控制血压和心率的药剂,以保持心态平和。我注意到那台机器上写着西门子的字样,可见是德国的产品。这项检查前后约20分钟,我所做的只是几次吸气,停住,呼气。但第二天,当我看到CT的图片时,我真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最先医生让我看到的是一个清晰度极高的,360°的3D图片,我以为那是一个心脏的彩色模型,而医生告诉我这就是你的心脏。

  接下来就更神奇了,切开这个心脏,他让你看到每一个心室在如何跳动,每一块在跳动中如何蠕动,每一根血管的粗细,再切开血管,你就清楚的看到血管内的支架了,以及血液在多大的空间内流过了。这作为一种影像,应该比在国内切开动脉血管,相对模糊的黑白影像,清晰的多,也确切多了,它告诉你的所有信息,都是那么直观,从外到里,甚至比你自己手里攥着自己的心脏还要看的分明,真是“明明白白我的心”。

  我的两个朋友,他们的收获应该比我大,朋友之一贺重,去之前,他已经自我确诊是一个糖尿病患者兼冠心病和颈动脉狭窄的患者。大约两三年里,和我说的大多是泄气的话,打退堂鼓的话,听说他的公司已基本处于歇业状态,而他出于人道立场,还给所有员工发着工资,这回医生告诉他:你的心脏非常好,你自己看看它跳的多么有力,糖尿病的药建议你停止服用了,贺重临回国时告诉我,他还要大干一番,重整旗鼓。

  另一个朋友二虎,他的心脏病症状已经让他常常睡不着觉,我们离开神原医院后,二虎不管在车上还是在屋里,他只要一得空就会迷一觉,他说他解放了。他说日本医生的结论,让他不能不相信,不能不佩服,现在谁说他有心脏病,他自己都不信。原因很简单,他清清楚楚的看到了自己的心脏在如何工作,清清楚楚的看到每个心房,每一个血管,他相信自己的眼睛。

  2

  量血压:在国内医院,不知量了多少次血压,大体一样,只测量上肢一侧。而日本医院测量血压,则需要测量双上肢,双下肢的四个高低压读数,医生说上肢的左右血压差,下肢的左右血压差都有一个参数,特别是上下肢的差别更是一个重要的参数,这样量血压我在国内还没有体验过。

  3

  抽血:国内医院抽血做血液生化检验,抽完血后护士会给你一个棉签,说自己按压一会儿,就让你走了。而在日本的医院里,护士会在针口上压一个棉球,然后贴上一块宽大的胶布,让你自己按着,但5分钟之内不许离开,5分钟后护士揭开胶布确认针口没有问题,她会拿出一个25px见方的超小创可贴贴在针口上,这块小小的贴布直到我第二天离开医院还牢牢贴在针口那里。

  4

  护理员到病房量血压测体温给药,一律是跪式服务,让你觉得比儿子女儿还贴心。

  5

  费用:医院绝不会让任何一个患者为做一项检查,去排队划价,排队付款,排队领药。医院的收费和饭馆一样,吃好了喝好了,要走的时候会有一个人恭恭敬敬的把你的账单拿来,跪在你面前请你过目,而且会让你大吃一惊,原来在日本比国内还便宜,我指的是同等条件和项目。

  6

  饮食:日本医院的餐食之精致,绝对可以和国内任何一家高等餐厅媲美。花样之多,营养之细致,让你惊讶。

  7

  大概是遇上日本正在推广中国观光,我一下飞机张丽玲就说,观光厅的长官希望请我吃饭,张丽玲已经以没有时间谢绝了,不过在整个看病过程中,日本经济产业省还是派出项目研究人员和专门的医疗翻译,跟踪全过程,大概他们是想积累一些经验。

  8

  日本人对中国刮目相看是肯定的,我在日本遇见一个从美国来的朋友,他是美籍华人,我们一起在商店买东西,他会让我们拿着护照去帮他退税,他说退税只退中国人,美国人没有这个优待,我说日本人那么仔细,中国人买了多少东西,美国人买了多少东西,日本人心知肚明。

  9

  我住过安贞医院,也住过阜外医院,这两个医院的门诊,人群完全可比王府井大街,不,比王府井大街还要拥挤若干倍。而在神原医院,你见不到那么多人,门诊或者住院的楼层都安静极了,据说所有的病人都是经过预约来的,而且都是免费的,这大概就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社会主义元素。

文章来源:环球尘封历史

2017年9月4日更新

 

 

 

 

 

 

 

 

《别君叹》—— 曹轩宾

 

 

 

 

 

众里寻他千百度——菩萨眼里,世间人的选妻标准

 

  编前语:《亲友书》是龙猛菩萨写给乐行国王的教言,也可以说是值得每一位在家居士学习和参照的殊胜宝典。如果你熟知宝典中的内容,且不说来世,今生也会受益匪浅。

  比如,你的另一半,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在《亲友书》里,龙猛菩萨借乐行国王,画了一幅大大的高清素描。

  乐行国王作为一个在家人,龙猛菩萨教诫他对所娶的王妃要有所取舍,不能接受的女人有三种,应当接受的有四种。

  「 三种妻子不能接受 」

  第一种:性情恶劣,对国王不恭敬,甚至联合怨敌杀害国王,就像刽子手一样。

  第二种:横行霸道,对自己丈夫轻视凌辱。在藏地,女人欺负男人的现象比较少,否则会有种种说法和比喻。而在其他的地方,经常看到丈夫像仆人一样规规矩矩地炒菜,妻子像国王一样下达命令,自己除了化妆打扮,平时什么都不干。

  有些女人嫉妒心特别强,包括老年人也不例外。现在人不像以前那样遵守家庭规则,他们没有满足感,所以很多家庭状况特别糟糕。

  第三种:对微不足道的财物也不放过,丈夫不在的时候无所不偷、无所不抢,把他钱包里的钱都存到自己卡上。

  据说很多地方都是:丈夫的钱不跟妻子说,自己单独存,妻子的钱也不让丈夫知道,彼此没有信任感,互相能偷就偷、能抢就抢,关系比较好的时候,才通过比较正当的途径来用。

  以上三种女人,国王你务必要离弃。

  「 家庭也是前世因缘 」

  作为在家人,家庭不和对他们而言,也是一种“恶趣”的痛苦。刚开始看对方没那么讨厌,但两个人相处久了,许许多多的观点不同,致使摩擦和冲突越来越严重,这样过一辈子也相当痛苦。

  不过,学习佛法的家庭应该想到:由于前世的因缘,今生才结合为一个家庭,彼此应当理解包容。社会上很多不和谐的因素,其实也是与心有关,倘若人心过于贪婪、要求比较多,不愉快的事情很容易发生。

  有些在家人夫妻不和,就生起强大的厌离心,把孩子一扔,自己出家了,这不一定是很好的选择。孩子没有父母的话,成长的道路会非常可怜,所以自己应该放下自私,真正做一些对修行有利的事情。

  「 好妻子的四项品质 」

  国王你应当迎娶的有四种妻子:

  第一种:夫唱妇随,随顺自己犹如姐妹;

  第二种:心心相印,就像亲密的挚友般情投意合;

  第三种:利济自己,好似慈爱的母亲般诚心诚意;

  第四种:言听计从,如同仆女般任凭吩咐。

  「 以佛法构建美好家庭 」

  现在有些在家人生活很和谐,因为是佛教的家庭,两人共同学佛、共同发愿、做善事,这样也非常好。

  从释迦牟尼佛传记中可以看出,佛陀在很多生世中也有成家结婚的经历,所以,过这种生活没什么不可以的。性格贤善的女人,与其接触有很大利益;但一个女人如果心肠狠毒,行为不如法,会给很多人带来今生来世的痛苦。

  对在家人而言,一定要有非常高的智慧来抉择,同时,自己也不能违越最基本的人规,在这个基础上,修学佛法、行世间法才会得心应手。

  否则,你连起码的道德都没有,却想生起高深的出世间境界,这无疑是痴人说梦。

   ——恭录于索达吉堪布

  《亲友书》讲记

  文章来源:索达吉堪布 智悲讲堂

  2017年9月21日更新

 

 

 

 

为何中国人大多缺乏概念思考的能力?

 

  汉字中所有的词都是“描绘性”的组合词,都是对经验的描绘,无法形成概念与感官经验的分离,也就无法完成从原始思维到概念思维的升级。

  文化差异 OR 思维差异

  如果你对一个中国人说“我觉得你不自信”,中国人通常的反应是觉得自己受到了攻击和侮辱,会反击说“你以为你就很自信吗?我看你也不怎么样?”。

  如果对一个西方人说“我觉得你并不自信”,他的反应往往是:“我哪些行为是不自信的?”,或者进一步探讨:“判断一个人自信与否的标准是什么?”

  观点 OR 事实

  这两种不同的反应是两种不同思维方式的产物。

  在汉语思维看来,“你不自信”这句话就是一个事实,于是感到自己受到了攻击。而在英语思维看来,“你不自信”只是一个语言判断,是一个主观看法,并不是事实。

  对这句话进行证明,既要例举事实,还要确定标准。也就是说,西方人潜意识中没有把语言等同于事实。在他们的思维习惯中,语言与事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而中国人往往将二者混淆起来。

  比如,中国人喜欢在门上贴上福字,认为这个字本身就等同于福气。中国的商人喜欢花高价买包含了“8”字的车牌号和手机号,因为他们认为“8”的谐音是“发”,拥有了“8”字的车牌号,自己就能“发财”了。

  而在西方人看来,语言文字与事实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语言可以随便说,文字可以随便写,但事实是岿然不动的王者。这也是西方人言论自由的信心基石:既然事实是不可被扭曲的,那随便你说呗!

  经验 OR 论证

  这种思维上的巨大差异,表现在了社会生活的所有方面。

  比如有一个人宣称自己是一个卓越的人、是人中龙凤。那么西方人就会提问:卓越的标准是什么?人中龙凤的标准是什么?你如何证明你符合这个标准?

  而中国人往往就将语言等同于事实,什么话说多了,就成为了事实。比如,只要一个人胆子大、脸皮厚,不断的自我吹捧,就很可能获得声望。

  事实也是如此,中国社会有很多文化名人并没有什么学术成果,仅仅是敢于自我吹捧和自我炒作,就获得了名望。

  那么,汉语思维的这种语言与事实混淆的习惯是如何形成的呢?这就是与汉字的结构有关。

  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点:   

  比如汉字中的“飞机”一词,就是一个经验化的描绘,即“会飞的机器”。

  这个描绘有没有错呢?

  并没有错,但是很模糊,“飞艇、风筝、火箭、导弹、直升飞机、飞船”都是“会飞行的机器”,因此,“会飞的机器”可以指代很多东西,并不一定就是plane。

  这种模糊的词并不是概念,而是集体表象(原始思维的语义单位)。 

  所以,当中国孩子看到“飞机”一词,他就会马上形成一个字面理解:“会飞的机器”,而这个理解并不是概念层面的理解,而是经验层面的理解。

  字母文字之于概念思维

  字母文字有利于形成概念思维

  我们再来看看字母文字是如何帮助孩子建立概念思维的?在英文中,“飞机”并不是 “fly machine”,而是一个字母编码:plane!英语国家的孩子看到plane这个词,并不能形成“经验化的理解”。要理解这个词,孩子必须追问:这个plane所包含的标准是什么?一个事物要符合哪些标准才能叫做plane?

  于是plane作为一个概念所包含的信息就被孩子记住了:

  1,它是滑翔起降的;

  2,它具有固定机翼;

  3,它的飞行比重重于空气;

  4,它是由机械动力驱动的。

  符合了这么几个标准,这个东西就可以称为plane。这种思维方式就是概念思维。  

  拥有概念思维能力的人,他面对任何一个概念(或者一个判断)时,他本能的就会去思考其所包含的标准是什么?

  比如,面对一个自称是“神医”的人,那么持概念思维的人就会想:“神医这个概念是否存在?有没有普遍性的评价标准?”、“如果有标准,这个标准是什么?此人有何证据证明自己达到了这个标准?”。

  这种思维能力和习惯,是一个人具有深入思维能力的基础。但是汉字体系不支持这种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汉字这种文字结构素决定的。

  汉字中所有的词都是“描绘性”的组合词,都是对经验的描绘,无法形成概念与感官经验的分离,也就无法完成从原始思维到概念思维的升级。

  汉语思维之误

  由此可见,中西方人思维差异的核心就在于是否使用概念。

  概念,是被定义的符号,也是一个思维虚构的东西。概念既可以用来指代经验中的事物,也可以指代思维中的事物,甚至可以指代不存在的事物。

  概念思考是把语言和事实分成了两个世界,这两个世界通过一个“桥梁”相连接,泾渭分明。那么这个“桥梁”是什么呢?就是“界定概念的标准”,在概念思维中,所有的语言都要通过一个桥梁(界定标准)连接到事实;同时,所有的事实也要通过一个桥梁(界定标准)与概念相连。

  汉语思维的重大缺陷,就在于无法区分这两个世界。所以,汉语世界的人可以放心的吹牛说大话,也可以任意的虚构一些假概念,因为二者不需要相互印证、相互证伪。   

  为什么呢?

  因为,如果不进入概念世界,就看不到普遍性和一致性,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解读就永远是“矛盾的、多变的”。比如,面对“水往低处流”这个自然现象,如果我们不建立诸如重力、加速度、万有引力等概念,我们就无法对这个现象进行概念化的解读。

  我们就只能找另外一个具体事物来解释这个现象,于是就形成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这种“汉语规律”,也就是所谓的“辩证智慧”。

  将人与水进行类比,这不是可笑吗?不是同一类的事物,怎么能进行类比呢?所以,所谓“辩证智慧”其实是一种原始思维的表象,一种仅在经验世界“找规律”的必然结果。 

  科学精神的基础

  概念思维是科学精神的基础

  柏拉图说过,感官经验的世界里没有稳定和永恒,只有无尽的流变;一致性、普遍性、必然性只存在于概念的世界;概念的世界才是真实的世界,感官经验的世界只是概念世界的模本。

  作为一个哲学家,柏拉图所使用的是诗性的语言,不一定经得起科学的检验,但是他所指出的文明的方向是对的。

  使用概念思维的民族,坚信普遍性和一致性的民族,才能通过“理性的窄门”(康德语),到达科学的世界。而各种原始民族都被各自的“传统智慧”所拖累,陷于矛盾的经验世界无法自拔,导致在国际竞争中被边缘化。   

  汉字在传播一些简单的信息方面是没有问题的,甚至还比较高效。但是这种文字对于一个人建立起概念化思维能力是极其有害的,甚至是不可能的。

  如果我们想真正进入现代文化,掌握概念思维的能力,就必须使用字母文字。这样才能从思维工具上将语言与事实经验分离开来,从而避免语言的腐败,进而推动概念思维能力(知识创造力)的发展。

  思考

  多数西方国家在中小学的课程设置中,都有Critical thinking(审辩式思维)及其skills(技巧)的相关课程,中国可能只有在语文教学中轻描淡写地提到过“三段论”吧?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Curriculum design and development(课程设计和发展)在国外是一个专门而严谨的学科,国外大学也有这方面的专业研究和人才培养。而中国似乎很少提到这个行业,学校课程似乎都靠经验和传统,教材的选择和改版甚至不一定全靠学科专业人员。

  【文章来源于网络】

  2017年9月21日更新

 

 

 

 

梁冬对话刘力红 | 身体照顾得再好,对于整个生命来说也只占10%

 

 

  梁冬,著名媒体人,创办正安中医,全身心推广中医文化。电视节目《东吴相对论》《国学堂》主持人,系列纪录片《生命》主持人、出品人,著有《处处有生机》。

  刘力红,广西中医药大学经典中医临床研究所首席教授。善用中医传统经典方剂治疗疑难病症。著有《思考中医》、《开启中医之门》等。

  身体照顾再好只占生命的10% 

  刘力红:2002到2003年我曾在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做访问学者,当时我很有幸接触到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是由清末一个叫王凤仪的东北农民创造的。

  梁冬:你是一个受过严格中医学教育的学者,还是带着研究生的教授,应该说和西医、中医都有过深层接触,但是你说自己对一个清末的农民感兴趣了。

  刘力红:他是对我人生产生巨大影响的几个人之一。作为医者来讲,他对我的震憾是非常大的,是触及灵魂的。

  实际上是我非常惭愧,觉得自己过去是一个很糟糕的医生,按照真正医者的条件去衡量,根本不及格,连普通医生的资格都不够。

  当时一位出家的师父介绍我认识了他的曾孙女,叫王元五,我称她为王老师。是她把我领进了这个学问的门。进门之后,我傻了眼:这个体系对人的揭示是那么明晰,可我过去压根就没有想到过。

  他在《黄帝内经》的基础上更明晰了,他把一个人的构成分成了三种元素。

  在“身”和“心”之上还有一个“性”。就是说,生命是由这三个层面(三个元素)构成的。《内经》对于“性”可以说是没有描述,可能隐含有,但从概念上没有。

  那么凤仪先生把构成人的三要素点得很清楚。而且把这三要素对人的综合作用,以及它们各自所占的比重,都很清楚地勾画出来了。他曾用秤来比喻这个性、心、身对人的作用力量。他告诉我们:在人生命的三个元素里面,每一个东西所占的权重是不一样的。

  【编注:王凤仪老先生说,性、心、身三界是有机联结的统一体:“人非三界不能生。身为物根,心为命根,性为德根。”运行起来,彼此依存,相互制约,不能分割。不过在运用时,有主次轻重之分。三界中性的分量最重“天地有坏。我性无坏。”】

  比如说,你对〔身体〕做到了100%好,但相对于整个生命来说也只是做到10%。如果对〔心〕做到了尽善尽美,也只占到40%。如果是把自己的〔性〕做得好的话呢,可以占到60%。就是说:如果不管〔心〕和〔性〕,〔身体〕哪怕做到了满分,也是不及格。

  所以,把这个东西“参”了以后,我们对人就有了一个全新的观察。作为一个医者,对自己过去那种行医的经历,对疾病的治疗有了一个重新的认识,这也是很惭愧的一个地方——自己过去充其量所着眼的只是那个10%的身,况且不一定能拿满分。

  梁冬:就是说:即便是一个很好的医生,在身体问题上,你解决了80%,但在整个生命里面,也才拿到8分。

  刘力红:对,就是这样。

  胃病,与喜欢埋怨人有关 

  刘力红:我们过去所认识的中医也好、西医也好、现代科学也好,实际上都局限在〔身〕,也就是形而下的层面。〔心〕这个层面也有所触及,但是〔性〕这个层面,根本就没有。

  〔心〕要影响〔身〕太容易了。〔身〕要影响〔心〕就费劲了一点。这是物理学上的常识概念:能量级别低的,影响能力级别高的是很困难的事。但能量级别高的,影响能量级别低的,却是很轻易的事情。实际上〔身〕、〔心〕、〔性〕就是这样一个能量级别的关系。

  用孔子的话说: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性〕就是道这个层面的东西。

  形而上是〔性〕,形而下是〔身〕,介乎它们之间的就是〔心〕。这样的话,实际上我们除了关注〔心〕,更应该关注〔性〕。

  讲到〔心〕我比较喜欢用《书经》里面的一句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心这个层面,用人心和道心去分比较清楚。

  〔性〕这个层面,凤仪老先生界定得很明晰。他就把性分成三个层面:“天性”、“禀性”、“习性”。

  天性——从中医阴阳的角度来讲,是纯阳无阴是至善的。禀性——正好相反,是纯阴无阳是恶而不善的。习性——就是后天习惯养成,教育、朋友圈子影响呀……所以这个习性有阴有阳,有善有恶。

  天性是纯阳像太阳一样,禀性是纯阴像乌云一样。人的这个身体也是要靠天性的阳光照射,才能够承载我们这个正常的生命。如果受到禀性乌云的遮盖,天性的阳光无法照身体,就像大地得不到阳光,万物就无法生长。心身得不到阳光的照耀,很多疾病就会来了。

  内经里面有很多讲阳气的时候,讲到了它对生命是这样的重要。阳气如果没有了正常的住所,人就会折寿而不彰。这就说明了生命对于阳气的依赖。那这个阳气的根本从哪里来呢?实际上是从本俱的天性中来的。

  按照佛经里面讲的它是“不增不减,不垢不净”。你修它它也不会多,不修它它也不会少。就是说,在这个层面没有可操作性。那么,可操作的就是〔禀性〕和〔习性〕了。

  凤仪先生认为〔禀性〕是障碍天性的主因。因为禀性障碍以后,天性的阳光就无法滋养照射我们的心身。很多学中医的人以为所谓的阳气是肾气呀、或是心的动力呀,其实根本的原因是在天性那里。

  关于禀性,凤仪先生给出了一个很方便的方法。因为禀性它要表现,它实际上就是一种不良的情绪。就是怒,恨,怨,恼,烦。那凤仪先生称之为五行性,他把禀性很巧妙地用中国人固有的五行的思维方式来分类。怒就伤肝,恨就伤心,怨就伤脾胃,恼就伤肺,烦就伤肾,就是泌尿生殖系统,什么子宫肌瘤、前列腺炎都是跟烦有关。

  禀性对于生命作用的能量非常之大。这也是令我们很多医生搞不清楚的地方。比如说脾胃的病治好了,可是不久又来了,反反复复,就是不知道导致脾胃的疾病的源头原来是〔怨〕。

  所以一个人如果有胃病,应该看他是不是动辄喜欢埋怨人。我们应该去查找生活中这些因素。

  为什么我用震惊这两个字呢?因为过去对于我们的〔性〕,对于我们发场脾气,压根就没有认识到能对生命产生那么大的影响。反而对吃错了一点东西、受了一点风寒会很警惕,但这个地方做到100分也还是10分。

  有些人平常也是做好人好事,但很奇怪得了重病。大家都觉得是好人不好命,其实,如果从这一个体系来研究的话其实不然。他可能在另外一个更权重的事情上,犯了一个很重要的错误。

  捐点钱呀,这些是外相上的事情。可是如果你的〔性〕有缺陷,或者是〔禀性〕的东西很重,就很危险。凤仪先生有一句非常经典的话:〔不管是善人还是恶人,你动性,轻则病,重则死。〕

  所以〔性〕这个层面对我们的影响太大了。它已经超越了这个〔身〕的范围,现代的医疗手段包括中医在内,瞄准的主要是身体这个层面的东西,所以去医院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

  情绪是诸毒之首 

  刘力红:情绪可以说是诸毒之首,它完全不似砒霜或鹤顶红贴有毒药的标签,大家都不敢轻易去触碰它。

  正因为情绪没有这些标签,它甚至可以合情合理合法地毒害人!乡间俚语常言:死都不知怎么死的!放在情绪身上再契合不过。

  前面曾经提到,情绪是最大的漏,多少精气神都会被它漏掉,多少福德都会被它漏掉。俗称:火烧功德林!火即是嗔恨的情绪,无论积攒多少功德,做多少好事,都不堪其漏。

  而“挂一漏万”这句成语,几乎也是为情绪量身定做。

  回顾人的一生,其实亦是“挂一漏万”的一生,因为挂在情绪上,成为情绪的奴仆,所以漏掉了此生积聚的一切!佛教的四法印之一是“有漏皆苦”,宗萨的版本将有漏释为情绪。

  如此种种应该足以警示我们,为了此生不至于白忙活,务须花些时间认识情绪,认识情绪的起处,认识情绪的本质,学会与情绪相处,渐渐脱离情绪的摆布。

  当情绪不能任意把控你时,“挂一”便会自然脱落,而随着“挂一”的脱落,“漏万”亦将戛然而止!我们此生积聚的诸善,将会汇成福德,湧向生命的尽头,迈向智慧的彼岸。

  来源 | 国学堂

  2017年10月6日更新

 

 

 


  大醫之道
  林家樂的醫學
  陈公公道: 個人覺得林醫師的醫術恐怕真的要失傳了,不修道家或者佛理,難以撇除人性 的偏執,因而更難心悟醫道。沒有心悟,能學會的恐怕也是皮毛而已。要清虛才能脫換,要脫換才能清虛。這種首尾相續醫理。以現在人人談科學講邏輯的思維下,怎麼會明白呢!
 
 Copyrights by 林家樂.com 2017.5.10 改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