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林家樂.com > 林家樂的武學 > 世间各种多姿多彩的武术展示汇编(三)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世间各种多姿多彩的武术展示汇编(三)

 

 西棍名流 天启正宗

 

  在人类军事发展史上,棍为兵器之源,被兵家誉为 “百兵之首”简称“殳”,其源远流长,历史悠久。目前,棍已经成为我国武术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历经沧桑,棍在其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派别和套路,人们根据不同地域的武术特色,将中国武术概括为“南拳北腿、东枪西棍”,而其中美誉为“西棍之冠”的便是被我国著名武术家杨宝生题词“西棍名流、天启正宗”的陇右一绝——天启棍。追溯天启棍的发展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它与甘肃临夏有着密切的联系。下面就以历史的沿革为脉络看看天启棍在临夏传承与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天启棍的渊源

  临夏回族自治州历史上以 “大河之州”美称河州,又称枹罕郡、导河县。临夏地处边鄙,东临洮河,南依太子山,西与吐蕃接壤,北傍黄河,是历来兵家必争之地,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历史上,此地民族杂居,文化落后,居民多以农耕为生,手工业不发达,而且自古以来战事纷繁,百姓为了保家护院不得已而习武防身,于是此地习武成风,百姓或多或少会点拳术。在封建社会旧时代,百姓习武是为了抵御外侮和强身护家,如今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习武逐渐成为人们强体健身的一种肢体文化。

  自古以来,因临夏在河湟地区所处的战略位置,战事频频,老百姓为了自保,一旦发生战乱,民众常常拿起最简单常用的兵器即生活中常用的木棍、柴棒来御敌自卫。在用木棍柴棒来防御来敌的过程当中,人们逐渐发现木棍虽简便实用但也需要有操练章法,久而久之,使用者开始讲求木棍的演练方法;由此逐渐形成了地域性的演练方式不尽相同的棍术训练组合。刚开始,练棍者众多,技法各异,多以单头棍表演形式为主要风格。到了清末咸丰、同治年间,天启棍法传入河州。这种棍法与众不同的是以 “双头揭打”技术为训练模式,有条子、棍子等演练套路,有折子、排子、排棍、刷桩等实战技法。天启棍法是从外部源流传入临夏北塬片区的传统棍法,也是蜚声我国武坛 “西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历史悠久,内容丰富,风格独特;传承有序,自成体系,素有“西棍之冠”的美誉。武术界称道的“西棍”,是对流传西北地区的各家各派棍法的统称,与另外的“南拳北腿”和“东枪”齐名,有着浓厚的地域性文化特色。

  天启棍法就技术的脉络沿承而言,中央电视台《国宝档案》栏目编辑陶梦清和天津体育学院武术教授杨祥全多次指出:其棍名“天启”,与明代程宗猷的《少林棍法阐宗》在天启年间因刊刻《耕余剩技》而得以广泛传抄有关,如同戚继光曾以“辛酉”纪年命名刀法一样。程宗猷在《少林棍法阐宗》中讲到的“棍势五十五图”,正是号称西北“四大名棍”之首的天启棍。该棍除“天启”之名外,其棍在当地又称之为“河州棍”和“魏家棍”。究其原委,“河州棍”无疑是因临夏古称“河州”而名,至于“魏家棍”,则是后人为赞扬天启棍第二代传人魏廷魁的精湛技艺和追念他对天启棍发展所做重要贡献的尊称。据《导河县志·艺术·人物门》记载:“王富海,俗名王大脚,咸同间、年近古稀,精技击。幼年从山东得一拳术名曰天启棍;内分十二门三十六着。习之娴熟,有滴水不能侵身之妙。故陇上武术家称王大脚为宗师。其子麻狼、徒魏廷贤(应为魏廷魁,2007年调研时发现的魏廷魁家宗谱记载可知,“贤”应为“魁”)、均得其口授,称雄一方。遂为州牧赵桂芳所赏识,

  由是声名大噪,凡齐鲁技师,来河卖艺者,莫不甘拜下风。旷世绝技,至今犹传为美谈。”从那以后,河州棍法结合实战、博采众长,添入了新的内容。天启棍第二代传承人魏廷魁勤奋研习、广收门徒、专力推广,使之逐步形成风格独特、技法刁钻的西棍流派。因此,临夏人又将天启棍尊称为魏家棍。

  二、天启棍的内容

  (一)折子

  《河州志·民国本第六卷〈续修导河县志〉》记载的天启棍法有十二门、三十六着,在临夏地区俗称“十二大折子、三十六小折子、一百单八棍”。折子的演练形式分为上、中、下三步,方言俗称“上蓬、中蓬、下蓬”。一个大折子由三个小折子组成。一般来说,一个小折子由1-3棍组成,也有个别小折子超过或不足三棍的。一个大折子有9-12棍组成,也有不足九棍或超过十二棍的。通常我们将大折子平均按9棍、小折子按3棍计算,整个天启棍法组合总计为108棍;而这种棍法组合的设计与人们常说的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之数暗合。由此可见,古人在创造天启棍法时追求天地合一的良苦用心。

  (二)棍与条子

  广泛流传于临夏地区的天启棍法是一个较大的棍术流派体系,它不是社会上误传的仅仅一个套路那样简单。天启棍法除十二门、三十六着的折子以外,还有条子和棍子套路。民国中期,天启棍第四代传承人方学义先生(字宜山)自创了1-4路棍法即串子棍,从演练风格和实用技术上再次的夯实了天启棍法套路的基础素材;同时方学义先生对天启棍法又作了系统的整理,使之在对抗技术上更趋完善。现在,临夏地区的天启棍法除十二门、三十六着的折子组合及方学义先生创编的4套串子棍外,还有天启棍法流派传承下来的黄龙条子、青龙条子、六合条子、紫苏条子、迎风条子、追风条子等。棍子套路有紫苏棍、黄龙棍、行者棍、轮子棍、八虎棍、五龙群羊棍等演练套路。

  条子和棍子的套路编纂内容上各有不同。下面将两种套路的风格与内容分别介绍如下:

  1.棍子

  棍子主要是用来表演、观赏的套路,以倒、顺舞花及亮相列势为主要演练动作,再加上扎枪和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组成套路,演练时呈现出花骚秀气、舒展大方的技术风格;每趟里连舞三个顺花,到顶时回一个倒花,点棍、震脚扎枪。棍术中穿插的枪法有两种,一种是背手下剐劈棍、震脚扎枪,这是“大劲枪”;另一种是棍花子演练结束后,紧接劈、挑,这是“小劲枪”,又名“蛇探头”。在棍子套路的演练中一般没有插步的组合。

  2.条子

  条子是以大、小折子中的各种实战技法为主,配以手、眼、身、腿、步相互协调而形成的套路。在练习时常以大蹦大跳、进攻退却、闪展腾挪、围进虚退、高低缓急来穿插铺衬、组成套路;演练时呈现出勇猛彪悍、速快雄健;撩挑顺刮、劈砸拨扫的技法风格;要求干净利落、发力充实,凸显“出棍不见棍,棍巅要见红”的技击效果。从而阐明在棍子的套路中不设扫、拨、刺的技击动作,在条子套路中不夹杂舞、花及扎枪的动作。强调条子套路必须要由折子中的实战技击动作编排而成。因此,条子称为内场玩艺,棍子称为外场玩艺。意思是说内场玩艺是看门守户的实用技术,外场玩艺是表演、供人欣赏的表演套路。所以有“条不打花,棍不插步”的理论基点。

  3.串子棍

  串子棍是天启棍第四代传承人方学义先生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推陈出新,

  科学的糅合棍和条子的优点组合而编撰的地域性、规范性的棍术套路,以便更好地展示天启棍法雄浑凝炼的古朴风格。

  一路串子棍

  开始棍鸽子旋堂,上插步锁里拔璜;

  双阴手左右挡定,勾魂桩难以预防;

  腾身使行者二棒;劈砸打铁牛耕地;

  进加鞭搅捣难躲;倒顺花翻身刺枪;

  定海针蛟龙游弋;左转身龙盘虎踞;

  左插步稳似磐石,乱劈柴猛虎避藏;

  右翻身鸽子旋堂,驹分鬃万夫莫挡;

  死逃生危险万状,串子棍一十五趟。

  (三)折子与《剑经》同异

  大、小折子都有势名,它与明朝兵家俞大猷所著《剑经》中的势名多有相同。对于这一点《天启棍研究》一书中曾经指出“不难发现二者有相似的惊人之处”,现将未尽处再做一补充。

  《剑经》一书中有鸡啄食、沉香劈华山、庄稼乱劈柴、地蛇枪、铁牛耕地、倒拉鞭、仙人坐洞、挎剑势、二郎担山、铁扇紧关门等势,在天启棍折子、棍排子里不但有此名,而且棍势相似。不同的是临夏方言中,把乱劈柴叫做十三太保,这个折子是由十三棍组成的大折子,即十二门的组成部分。乱劈柴势跌起伏、棍点迅疾,又称三齐王乱点兵。再如《剑经》里提到的“提金翻棍挤进怀,秦王挎剑棍紧挨”势法与天启棍、天启排子中的进步入怀、鸡钳食等连击之法名称相近、技法相同。《剑经》中的鸡啄食,即天启棍里的鸡钳食,两者虽一字之差,但皆为连击之法。鸡钳食一法,是天启棍第四代传人方学义先生在教授天启棍法排子﹙即对练﹚时所讲解的。他在演练排子时迅疾犀利、出棍即触,躲闪不及。方学义先生说:“作战时,不讲排子,提棍就打;两军阵前,难道还演练排子不成?不怕他人千着﹙招﹚有,只盼我的一着﹙招﹚熟。平时刷桩时要做到不惜力,进退要迅速,击打要准确,遂以得心应手、随意而变为准。”天启棍法里的鸡钳食分为左、中、右三种技法。正面进攻技法可用 “专诸刺廖势”滑步紧进,阴阳手握棍,左右同用,前手推压,后手上扳,使棍尖连击对方手臂部。若对方攻击下部时,右手后拌,左手前推,击打对方的头部,同时左手前推,格挡来械,或击他手。这种技法的关键在于一打即起,进而连击,形同鸡啄食样,故名“鸡啄食”或“鸡钳食” 。

  《剑经》中的挎杆、秦王挎剑二势,实际上是左右不同而已,此法在天启棍法中称外挎杆势,是“短握藏劲”之势。进攻时换手调把,也可不换,随势态变化而变化。此势俗称“挎杆棍”。在对抗演练时临夏俗称“跑排子”,天启棍法有“稳步打行步”的技法,与兵家的以逸待劳,名异而实同。

  (四)排子

   排子即对练,“天启排子”与《剑经》一书记载的“排棍”相同。《少林棍法阐宗》有排棍(少林棍名也),此法两人相排,一上一下,一来一往,周旋回转,近身入怀,两相演用之棍……然活法无定式与天启排子演练方法如出一辙。在演练天启排子时,甲乙双方站立在演练场中心直线两端,行礼毕,各自持棍,周旋进退的演习,行走三步后可出棍攻击,此曰“三倒步”;六步后再攻击,此为“六合步”;各行半周﹙既甲乙双方交换了位置﹚相向列式,此为“顶蓬式”。在顶蓬式中双方位置走到斜式处时可以任意进攻,出棍击棍,此名为“乱八步”,此棍式在《天启棍研究》一书中有图示。

  天启排子中的三倒步、六合步是初练排子的一种公式,排子除步法的演练方式外,攻击技法可随意选择。乱八步则是指演练方式熟练后的实战技法。实战之胜败,关键是凭着技法的熟练程度来定夺的,即“不怕他人千着﹙招﹚有,只盼我的一着﹙招﹚熟”。方学义先生再三强调:“你认为那几棍顺手可用,就练那几棍”。并说:“曹公渡江八十万,败于周瑜;先主连营七百里,破于陆逊,兵在精而不在多。天启棍名家张长福﹙俗名 “麻长福”﹚练的好,是因为他一辈子练了一套棍;梁庚学练的好,是因为一辈子练了一棍”。俗话说:“艺多不养家,反被广而误”。总而言之,武术离不了一个“精”字,“精”需闻鸡起舞、苦练巧研;吃得苦中苦,才能巧而升华。

  (五)排棍

  排棍,是灵敏、力量、技击术和命中率的练习方法。练习时在练习场中栽一个与人同高的粗壮木桩,桩的上下端安装如人胳膊、腿部一样的木棍;木棍和桩上刻上穴位的标号,命名为桩﹙即现在的靶子﹚。练习者拿棍棒,在木桩四周围左旋右转、前进后退,以闪展腾挪之势劈、打、刺、捣,命中标记;久而久之,功力增强,命中率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得心应手、迅疾应变的实战技能。这种练习木人桩的方法在天启棍法术语中称 位“排棍”,俗称“刷桩”。练过刷桩,功力尚好的棍家,就会成为名副其实的“棍把式”。

  (六)技法特点

  天启棍法是西棍双头揭打流派中的佼佼者。练习时要换手调把、勇猛速快;抡扫挑砸、大劈大挂;蹬地伸腿、转腰顺肩;依肩带臂、依肘催手,达到手臂圆熟、身棍合一;棍随身转、眼随棍走;出棍迅疾、风声呼呼的横扫之势。这种技法等=效果要以“全身之力纵送之,岂独一臂之力”。“练功千遍,身法自然;一日不练,前功尽弃”。因此,天启棍的演练要坚持不懈,勤奋巧研;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七)棍的规则

  天启棍的长度原为齐眉棍,粗细不限,也可以按练习者本人身高随意采用。但因临夏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战争频繁。人们在实战中总结出“棍长一寸打死人”即 “一寸长一寸强”的经验。鉴于此,采用的棍要比齐眉棍长度的延长了数寸,也无统一长度。一般来说,要比练习者个人身高长出2-5寸,再加上舒腰伸臂、放长击远,其实战效果比齐眉棍强了许多。那么,何谓放长击远?即在出棍击打时,蹬地伸腿、扭胯舒腰、伸臂催棍,就可击远。练棍还要讲究一个“精”字,即常说的“精生巧,巧升华”。《幼学琼林》中有“太翁黄越白旄以董六师;武侯葛巾羽扇而临大敌”;“将在谋而不在勇”;“兵在精而不在多”。这是历代天启棍技击家们从无数次的实战中总结出来的宝贵经验,天启棍技击技术离不了“谋”、“精”二字;这一提法也与《剑经》所载的“一寸长、一寸强”相符合。方学义、韩光炳、张子纲等老一辈天启棍名家都选用了比自己身高长出四、五寸左右的棍子。总之,要全面掌握,重点操练,精益求精,方能展现长兵横扫一大片的威猛势头。

  (八)手法

  手法是天启棍法的把法。有双阴手、双阳手、阴阳手三种把法。练习时由换手调把,阴阳交错,进退缓急,闪展腾挪等法,运动时要灵活多变,击打有力,命中有效。《少林棍法阐宗》或问曰:“人赏持棍,惟恐失手,今遇敌换手可乎?”余曰:“左右换手,盖欲或乱敌人耳目,使不可测,然须换在交锋之先。令人犹而不觉。或载之者,与平时习熟,则临期可无制肘之患矣。”以上说的很清楚,换手调把为平时熟练之用;熟能生巧,类同方学义先生所讲的“只盼我的一着﹙招﹚熟”。总之,关键在于熟练。技法熟练者力自强,岂能不得心应手。只有功力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方能奏效。但是,心怯也不灵验。常言道:“艺高人胆大,心慌艺不灵”。练习者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艺高功深,还要有胆略过人。交手时不可换手,也非绝对,即使换手,也要因时择机而换。有时也可换手,不过换手要快,以速为妙。

  (九)同名而异

  《剑经》或问曰:“考少林棍。不乏人。然多不同者,岂人有异师,师有异教乎?”余曰:“教本一源,但世远人乖,授者尚奇好异。或以此路,异彼路尾;或异彼路尾,而杂与此路中,甚至一路分为二路。或世误人……次说事实”。这种同名异样的现象,在临夏地区北塬片就存在。同样的黄龙条子,在师傅给学徒传授时发生了变化。有的师傅为了充斥烟资,多处授徒,异地教棍。后来这些徒弟在偶而相遇时对所学棍法演练对照,发现每人所学棍法各有千秋、差异很大。有的师傅在教同一班徒弟时由于每个徒弟的练法不同,再加上每个徒弟的体质和悟性的差异,因而在传授时针对不同的徒弟对棍法进行一些的修改增减。也有的师傅因为年老遗忘,在传授徒弟时对棍法进行了补增修改。以上种种原因,导致了同名异样的套路和技法。如现在临夏地区的黄龙条子有三种,一种是将临夏县北塬一带的黄龙条子称为大黄龙条子,一种是临夏市城区的王尧清、王子祥练的黄龙条子称为小黄龙条子,另一种是朱师爷、王聚武师徒练习的黄龙条子称为新黄龙条子。这三种套路中,一为风格古朴、击打长而远;一为花骚秀气、飘洒优美;一为前疏后密、精巧新颖。

来源:武术

 

 

 

 

发力的真正不传之密

 

  发力的真正不传之密是“大形过位”,就是 步要过人,身要过人,手要过人,整个人要过人,步要过人,前脚要超过敌人的后脚,你的步要把敌人掀起来、趟出去。身要过人,把自己的重心砸在敌人的重心上,要把敌人砸倒、撞飞。手要过人,要把敌人打穿、打透,打的是后脑、后心,而不是脸、胸。

  真正打惯了实搏的人,反而极力避免不必要的切磋,因为如果水平相近,一旦动手,精神激荡,杀机一起,很难控制,谁也不能保证对方不突出杀招,最好的办法就是先下手为强。实搏只能从实搏中去体会,没法教、也没法训练,蛇形或太极拳的斜飞,在切磋的时候,可以用肩撞,身靠等法把对方发出去,证明自己的步法、身法、贴身发力比对手要高;但如果是实搏,就可以有拆骨剪手,肘打,撩阴,戳眼,刺喉等用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同门练习,常因互不相伤,故虚缓而发,虽能习得听之一、二,然日时以久,引以成习,临敌应变之际,竟多不能致用。真能致用之招,皆只一下,如此一下,当不知所用而用,不期然而然。

  内家一急应,其周身瞬如刚铁撞人,如虎扑羊或虎狮王扑倒鬣狗刹那颈椎折断,刹那扑踩在地上。接手便使对方失重;在对方身形不稳时迅速进招,落掌点要入任通督,也就是从胸前的任脉打入,对准后背的督脉,轻轻将对方抛出数步之外了。打人如拍球,要体其意。眼神须活,但看注敌身中心重心一线。手上的劲碰到哪就往哪扎进去。

  就是用那个“慢慢”伸出去的手打。手还是那么慢。想象用手拿着一个特重的水泥块慢慢的伸出去。虽然慢的象伸懒腰一样,但是碰上对方的脸只要你不收劲,信手一挥,对方就会立扑于地并且受到重创。旋转身体就是把身体摆顺在后面顶着水泥块,躲在水泥块后面望前迎着走。这得把整劲练到份上,手上有极绵软极刚硬的状态。不是极绵软和极刚强的转换,只要转换就是人为的是破体之力。手上不做任何变化就同时具有极坚硬和极柔软的两种效应,看着绵软碰上才知道是石头一样的坚硬。

  打蜡烛能够锻炼人的穿透力,在练习时,不能用手扇风,必须用拳头打出去,这是练习集中力量,跟力量大小无关,力量越集中,灭蜡烛的距离就越远。真正的高手不在有多大力量,而在于能集中多少力量。手之练法可备油灯一只,中置三股粗灯芯一束,点燃后对准火舌击之,始则火舌有晃动之象。日久功深,手到即灭,然后将灯芯加粗。站立距离愈远,功夫愈深矣。其握前臂一抖后,突觉有一过电的感觉,由前臂而起直逼心脏。惊问其练法,不过用粗缆绳握其一端,每日抖练,功久自成。

  透劲的诀窍便是一个震字,无震便谈不上透,搔痒而已。透劲的秘诀在于攻击者巧妙发力,发力后引起对手自身身体产生反弹,并由此产生震荡。透劲训练要求的是将沙袋打得晃动的频率越高越好,而且晃动幅度不能超过5度,里面的沙要越来越松,而不能越来越紧。两人相斗,若攻击者大力击打对手躯体,对手势必用力抵抗,若攻击力量太大则对手会倒地或退步,攻击的力量自然得以削减,内脏也就不会受伤。要让对手内脏受伤的办法,一是提高肢体硬度和攻击速度,力求突破防御,强攻入内,二则是利用透劲让对手机体产生“自杀式”反应。透劲的发力讲究不让对手倒地或退步,力量控制在让对手平衡感失去但实际又未真正失去平衡之间。

  打沙袋首先不要注重力度,先要把形和劲给打顺,形不要僵,要做到松不是散,自然到位。两脚塌实,腰跨松沉,含胸跋背,顶要自然上领,臂要自然抬起。但要做到拳从口中出,封住自己的中线,出手如拿东西一样。握拳时腕部要平,不可弯曲,肘部截力,要从调整肩部顺其力,形和劲打顺之后,就以腰胯为主,做到腰胯松沉,气沉丹田,以打透为目的,此种练法半年就可伤物。

文章来源:太极健身汇

2018年9月25日更新

 

 

 

 

日本电视台对台湾八极拳名家刘云樵先生访谈录

 

 

 

 

 

绝世稀有刀法:中国苗刀刀法-辛酉刀法

 

 

 

 

 

曾经战胜过泰拳冠军的八极螳螂拳技法流出

 

 

 

 

 

咏春拳里这一招太凶残,容易出人命,术高莫用

 

 

 

 

 

当代功夫大师! 中南海第一保镖出手霸气 一招“四两拨千斤”征服全场

 

 

 

 

 

咏春拳里这一招太凶残,容易出人命,术高莫用

 

 

 

 

 

什么叫恐怖_ 位宁辉一脚差点把日本人脑袋踢下来! 隔着屏幕都嫌疼

 

 

 

 

 

刚刚, 坦克邱建良跨级别KO日本伪娘长岛雄一郎, 霸气!

 

 

 

 

 

方便方二哥学了甄子丹一招 腾空飞腿KO对手

 

 

 

 

 

70年代的太极推手大师! 太极化劲撂倒一代跤王, 武术真能打!

 

 

 

 

 

叶问之子叶准卖力传授咏春拳,+75岁仍驯服壮汉

 

 

 

 

 

太极拳的战斗力到底有多强, 看过这套正宗的陈氏春秋大刀就知道了

 

 

 

 

 

老外把中国猴拳和心意把研究的透彻,将两者融为一体实战能力超强!

 

江玉山(德国人),猴拳门传人,玉山武馆馆长

2007-2011年世界散打比赛冠军5连霸

2015年世界国术擂台冠军

2016年在日本东京参加RF武道空手道81KG量级冠军

他曾看过很多门派的武术,认为最狠的古泰拳里也有猴神哈努曼的元素,人类的身体不像老虎、蛇,而是像猴子一样。所以江玉山认为人类最适合的武术也是猴拳,并深入研究猴拳。模仿猴子的机灵、敏捷,又要符合实战技击的特点。在传统武术里江玉山也曾学习过少林功夫心意把,并和猴拳融会贯通形成自己风格的武术。

 

 

 

 

 

学会这几招,没有人敢在你面前起腿!

 

  今天为大家制作出几个散打中接腿动作,“远踢近打贴身摔”在比赛中也经常能看到的经典动作,而在实战中也是可以用到的。当对手以腿法进攻时,以防守方法接抱对方来腿,使用勾、打、别、踢等方法配合推拨、切、托等手臂动作,是对方倒地的摔法技巧。这类技巧以快为主,在训练时可以先熟悉动作,从量变到质变,最终形成肌肉记忆。

 

 

 

 

 

祭棍-1 願

 

 

 

 

 

祭棍-2 法

 

 

 

 

 

祭棍-3 脈

 

 

 

 

 

祭棍-4 宗

 

 

 

 

 

 

叶问宗师癌症去世前夕,打的最后一套咏春拳!真是百闻不如一见!

 

  该视频拍摄于一九七二年十月下旬于问公家中,是问公去世的前几天。当时问公处于喉癌晚期,身骨极弱,但依旧拍下了下面的这段宝贵视频,可谓是用生命在传承武术!

  在视频中,一代宗师叶问打了他生前的最后一组咏春拳,向后人展示了小念头、寻桥、标指、日子冲拳等咏春的经典套路。即使是在癌症晚期身体极差的状态下,问公的一招一式也都干净利落,丝毫不拖泥带水,让人致敬!

文章来源:功夫咏春

2018年3月28日更新

 

 

 

 

尚德国术馆 泉州螳螂门 诸心泉馆长(螳螂双手刀)

 

 

 

 

 

咏春弟子被2秒KO!王洪祥、方便当场目瞪口呆

 

  这段视频来自国内一档武术文化栏目——《百姓英雄》,王洪祥、方便、一龙在此担任嘉宾导师,这档栏目的理念是无论职业年龄,只要上到这个擂台上,都是英雄。视频中的这场对决,是由武术演员马建胜对战咏春拳习练者郑浩,出人意料的是,马建胜开场一个高扫爆头直接拿下了胜利。“死神”方便在赛后更是连声惋惜,表示特别想看到郑浩能代表咏春打回来!

文章来源:追命专家 用武之地

2018年3月28日更新

 

 

 

 

武当老道长与弟子实战过招 ,难得一见的真功夫

 

2018年3月29日更新

 

 

 

 

这位老师傅给众弟子讲授如何破解散打等格斗招式, 真正的一代宗师

 

2018年3月29日更新

 

 

 

 

中国传统功夫高手上擂台, 13秒踢得外国悍将跪地不起!

 

2018年3月29日更新

 

 

 

 

很多人都不知道! 想当年这套武当腿法被外国人反复研究, 无法想象这就是中国功夫啊! ! !

 

2018年4月11日更新

 

 

 

 

《闽中武术名家》林善泉 之飞鹤拳 揭秘南派高手

 

他穿上白大褂是名执业骨科医师,能治跌打骨伤;

握起拳头擅长少林香店拳,是国家首批六段武师;

提起毛笔能写一手好字,

高达2米的榜书更是拿手绝活。

林善泉是一位多才多艺的奇人,同时他打通了所有技艺的脉络,

这让他更加超然于外,兼并而通达。

《闽中武术名家》将深入的展现他各项技艺的风采。

主要分以下篇章: 1猴拳, 2鹤拳 ,3香店拳,4书法, 5骨科医师

本文着重讲述他所习多年的特殊技艺 飞鹤拳

《闽中武术名家--林善泉 之 飞鹤拳 》

猴拳 鹤拳 太极 是他早年拜师习得的三大特殊技艺

后更是因痴迷武术再拜师18次习得少林香店拳真传

飞鹤拳是汉族传统拳术,属于南派鹤拳中的一种。飞鹤拳“通之为飞”,所谓通就是舒展之意。飞鹤拳的特点是比其他鹤拳更为形象、舒展、大方。飞鹤拳多模仿鹤的飞翔、跳跃、展翅拍击等动作,吸气上提似飞,常以声助力,动作形象优美。飞鹤拳跟其他南拳一样,身法上也讲吞、吐、浮、沉,两臂的动作较多,有如鹤翅拍击水浪之势。

飞鹤拳是流传于中国东南沿海一带、港澳台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地的一种汉族传统武术。其精辟的拳论和丰富多姿的拳法,深受当地人的喜爱,尤其是它创始和演绎的传说,更为人们津津乐道。

该拳由练功方法、套路演练和技击欣赏三部分组成。

练功方法以金、木、水、火、土五行练手法为主,也可配合鸳鸯圈练习,讲究吐气发劲;套路由三战、四门、八步连组成,手法善用勾、摔、点、击、盖、压、剪、弹等。

身法讲究吞吐、沉浮,两臂动作较多,形如鹤翅拍水击浪之势,动作形象、优美,舒展大方;其最大特点是步法上要求两脚尖内扣的双扣步即所谓“包马”。

技击方法鲜明,攻防含义突出,劲力发放凶猛。

拳谱云:“飞鹤动作最优美,展翅跳跃凌空飞;出手发劲抖手臂,吹气长鸣声助力。

文章来源: 福建山海经

2018年4月12日更新

 

 

 

 

诸心泉双手刀驯练

 

 

 

 

 

 

 

丹田不做功,到老一身空

 

  太极拳只有前后丹田充实,才能走周天的线路。任督通,百脉皆开,周天形成。

  任督二脉周流后,元气按12经脉次序运行。肺经—大肠经—胃经—脾经—心经—小肠经—膀胱经—肾经—心包经—三焦经—胆经—肝经,为一大周天。

  太极内功练到丹田,命门充盈后,便有了相当的基础和“资本”,至此下一步是继续在带脉上和脊背上用功。

  当命门充实和饱满后,除可引气贯背,通臂,饱指。还需要继续充实带脉,这时的主要训练方法是抓闭练法。不能急于求成,循环渐进,水到溪成。太极最忌违背自然,急于求成,苦练,死练。道法本自然,神意专注,但肢体要放松。

  太极内功最关键就是呼吸,吸至及出就是阴极。呼尽松开为止为阳极。此为一个开合,即是一个呼吸。太极入门的8个字,这里就占一半。阴阳转换,开合呼吸。

  太极内功就是追求‘内动’达到“内壮”而不随肌能动,筋膜,气脉的强壮,柔韧通达,这是内家上乘功夫的要求。内劲也是因此而产生。

  一旦丹田开合达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内气外放,内劲外施,产生超常功力。腰裆的转换,就是前后丹田的运动,意气引动,加上开合呼吸的配合,才是外在动作开合的原动力,才是由内发外的程序。

  所以太极拳功夫要求内外合一,内动带动外动,一动无不动。一静无不静。而不是比手划脚,漫不经心的肢体体操活动。这是判断太极功夫入门的一个见证,功夫上身的标志是,百脉皆开,诸劲通畅,体健神足,手脚轻灵,丹田充实,动之微发之聚,先知已后知人,有守中用中之能力和境界,功夫深时,浑身无处不丹田,丹田即手,手即丹田,哀悼何处何处发。

  朋友你练了几十年,一天好几个小时。功夫上身了吗?

  所以太极终其一生,无法达到最高境界。太极不但是技击,还是养生,修道之途径。光会技击,发人于丈外。不懂得养,也是不得其法。这个先例我们见过。

  鲁迅说过“中国文化根柢全在道家”,梁濑溟说:“中国文化都是内敛的”。修炼传统功夫必须内修,内炼,内养,不显摆。否则不会有所成就。张三丰《大道论》内丹学认为‘内药是精,外药是气。内药养性,外药立命。性命双修,方合大道”所谓的外药是立命的东西,也是生命的根本,内功所要积累充实练养的也是它。太极内功以丹田和命门为做功之地,这个地方是人体这个生命体的生死门户。围绕这个部位做功便可增强生命能量,激发生命活力,进而改变体能,变化气质,开华生命的质量和境界,同时可以施放出过人的功夫。传统功夫大都精妙不易掌握。

  传统武术特别注重基本功 ,八卦转掌, 意拳站桩试力, 心意鸡步单把, 太极金刚捣碓, 每一个能练好就不容易。而且都要经过一段漫长的过程。

  拳乃天下之公器,有什么不能说的。能拿去的证明他的心性格方面是合格的,拿不去的,证明悟性还没到心性还欠火。别小瞧窗户纸,还真的是一般人捅不破一般人拿不去的。虽然能捅破但是捅的不均匀会捅的只是一个小点。拿不去的是即便是拿去了没有善心的培植拿去用了也不会有洒脱的效果。

  先磨拳架后琢理,架理相互动太极,阴阳开合静中求,功有双修在内外,悟到深层奇中奇。

  文章来源:今日头条

  2018年7月24日更新

 

 

 

 

 

站桩是非同寻常的修行

 

  自古以来,修养身心的法门极多,像站桩这样便于记忆,适合所有人练习的功法却是不常有的。只要掌握了正确的原理和精髓,每个人都可从中受益。

  站桩既是种修行会带你探索一个未知领域的世界,让你找到“本体感觉”,说白了就是自己感受自己的身体情况。举例说明,有的人生病了,当医生问他到底哪里不好受,他说,那里都不得劲,说明病的不轻了。而经历过站桩修炼的人对本体的感觉灵敏,屈伸自由,位觉,运动觉,振动觉这些功能发出信号,相互协调,无论是静态还是动态本体感觉,都是常人望尘莫的!  

  武学要求身体本能在无意识状态下,本体感觉也在无意识状态下对于自身动态或是静态的运动的环境里,自然自如地做出对应的应对模式,这就是武学中说的极高的本能反应,只有能将这本能随时随地能运用自如才能算好功夫。

  站桩是一个物理性的锻炼,激发你身体内、肌肉内没有被激发的能量。

  而跑步、爬山、打球、举杠铃,等机械性的运动虽然也可以强壮你的肌肉、骨骼、筋骨,但它和站桩的差别却很大。站桩,它不但可以激发你的骨骼,你的肌肉,你的筋骨,它还会形成一个磁场,一个气场,使自身生物能量变的极大磁场,以至于你站久以后有了磁性可以影响他人的磁场,每一次站桩时你都是在扩大它,在人为地激发它这股磁场,可是个了不得的事!

  人的气场是看不见的,但这种力量是巨大的,就像万有引力一样,我们每个人身上的这种气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你的人生,这种气场是怎么形成的?你的观念,你的信仰,你的环境,你的朋友,你的呼吸,你吃的食物,你的欲望,你的静息与睡眠等都会影响你的气场,这些气场就形成你的气质,你的运气,你的命运。

  站桩,就好比是在帮身体做大扫除,阳气一足,同气相求,好的人、事、物能量自然就来了:

  打个比方说,如果房间是我们的身体,意识就是收拾打扫的人。一间很久没有打扫过的房间,将一些废物丢弃出去,再把物品摆放整齐,房间也会焕然一新。

  当人体内部的空间和通道打扫干净以后,生命能量之「气」就能很好流通的四肢百骸、五脏六腑,能量运行通畅稳定以后便可实现阴阳平衡,气血流通,内气充溢,精神饱满。

  正气源自心,心安则身不病,是上古典籍反复强调的养生法则。告诫人们要清心寡欲,不要过分的去挑拨自己,保持恬淡虚无之状。站桩调的是形,但从根上来讲修的还是心,是一个精神内守的过程,也是一种很好的心灵修持。几千年来,很多文人武士大都依此方法来修心养性。

  站桩的妙处在于不假外物,只用自身体重和地球重力即可,是一种可向天地借力,使人的意、力、气、神、形都得到锻炼极佳方法。

  一切与情绪,紧张,焦虑相关的健康问题,如颈椎病、腰椎病、失眠、健忘、抑郁等疾病,都可以通过站桩来解决。

  站桩后人会有活力、精力充沛、全神贯注、内外合一,淡定,冷静、平静、放松、焕然一新等。人的心脑合一、身心开放后振频就强了,与天地意识信息振频就通畅了。人体就变成一个很敏感的信息场,无时无刻都在与外界的信息、能量进行交换。

  站桩会使人气质、外表精神及气场变好,这样就会吸引好的事,吸引好的运气。相反一个人如果气场不好,则外表人没精神,委靡不振,做事没效率,如果气场再坏就会走霉运,不好的事情总是发生在他身上,干什么都不顺,喝口凉水把牙给塞了。在日常生活中,你会发现大量的“负能量”人!偶尔也会幸运地遇到正能量高的人,他们总是那么积极乐观,总是那么快乐,总是那么具有影响力。你感到羡慕,并被深深吸引,同时也希望成为那样的人。

  练习太极拳、形意、八卦站桩的人很多,但真正明白从无极开始的不多,偏偏很多人就是忽视无极桩,都以为无极桩没什么用,其实无极桩是大窍门,是他们没参悟透,如果站的方法对路子,只需要一些时日的筑基就能使习练者达到精足、气满、神旺的三全状态。

  站无极桩时把视、听、吸均归于鼎而合于其内,把周身散乱之神气顺中用逆收回丹田,久之,先天炁生,空空静静,我忘物,与大自然融合为一,先天一返,本能即出。

  站桩可静极而动中产出肾中真阳,自动运转周天,打拳总是要动的,拳法要动中静,虽然外形动但里头安安静静,内心已止,由动极而静,入于杳冥之境而产出心中真阴。在内家拳里就叫“顺中用逆”,内外合一,顺中用逆与逆中行顺结合,先后天相交,这样才能完成对身心改造。

  拿无极桩为例,从固根培元桩为基础起点,共有五个小内容,分别是:

  1,无极下气桩

  2,无极束身桩

  3,无极托宝桩

  4,无极抱球桩

  5,无极心神合一桩。

  虽然只是五组小动作,但却是三步修练之法,能让每个习练者充分体悟到桩功的松、紧、动的变化,每一个动作每桩法各有偏重,如:松求的是人体的身心健康状态、紧桩求是六面力和间架结构、动求的是“全力以赴”状态,亦即全身力量都进入有效工作状态的状态,三步功法环环相套,会让习练者用最有效的方式轻松达到养生的目的并找到内家拳门径!

  内家桩功作用是:

  初境——培元养气,疏通经络。

  中境——练气化力,由气进神。

  高境——从神化敏,出神入化。

  文章来源:达摩易筋洗髓功

  2018年7月24日更新

 

 

 

 

 

你理解“大松大软”的真实涵义么?这段话直接告诉你!

 

  大家好,我是陈骊珠。中华李雅轩太极派系第三代掌门人,一代拳宗李雅轩先生是我的外祖父。他是杨式太极拳一代宗师杨澄甫先生的衣钵传人,当年正是我外公在抗日战争的时候,将太极拳这一拳种带入了中国大西南地区,才有了中国大西南地区,包括川渝两地的太极之花遍地盛开的盛况,他老人家也为数以千万计的杨式太极拳爱好者的健康,做到了保全。                                

(陈骊珠表演太极拳)

    众所周知。太极拳为中华内家拳的重要典范,我的外公秉承了中华武术的精华,提出了太极拳大松大软的名言,以及太极修炼阶及神明的化境。为中华李雅轩派系以及中华太极系理论体系的建立健全,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李雅轩太极拳的形成特点是气魄雄浑,威厚灵动,大松大软,中正安舒,在整个太极拳的修炼中,我外公常常教导我们的一句话就是,以虚无的气势,莫测的变化,以及阶及神明的感应。如果你想在太极拳中有所修为,那么大松大软当然就是一个重要的不可或缺的部分,今天我在这里要和各位拳友解析的,就是李雅轩先生所提出来的“大松大软”的真实的含义以及真实的要义。 

(李雅轩太极拳势)

   太极拳是聪明拳,是智慧拳。它顾心力养灵机,大松大软为灵机培养之本,我给大家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黄泥应该大家都玩过,那么把和了水之后的软的黄泥扔在地上,啪的一声它会粘在地上,你抠都抠不起来,那么这个状态就叫大松大软,你要极致的松下去,沉下去才会有分量,所以大是指它的范围,是指它的深度,松是指他的一种状态,一种沉静,软极具分量,有些其他的一些拳种或者拳派,我听到很多我们的一些学生曾经问过我说老师为什么不讲“大松大柔”?在这里我想告诉大家的是,柔是一种状态,而软它更具分量,我的父母亲在教我习拳的时候,用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软绵绵,沉甸甸,重坨坨”。大家想一想,我们好好来分析一下这句话是怎么说的,“软绵绵”代表它是松到了极致,就像我们手去捧黄沙一样,手越松,黄沙失落的速度会越慢,所以松是灵机之本,软、沉才会生静,才会深厚。        

(李雅轩太极拳势)

   刚才给大家举过黄泥的例子,如果我们把这个黄泥换成一个铁的蛋子,或者是一个乒乓球扔在地上,它会怦怦的跳走,为什么它在地上贴不住,就因为它有硬的心,所以要想脚上有根,要想把太极拳练到及其的松沉,也想练都有分量,不管是你手上有分量,还是你的脚底下有分量,要有根还是入地三分,那你首先一定要沉下去,要软下去,但是松而不懈,就像吹一个大的气球一样,我父亲经常说什么叫“意气鼓荡”,把一个气球吹得很胀的时候,往往你用手去触摸它,甚至你会有硬邦邦的感觉,感觉你的指力压不进去,但是他又显得不僵,而是由内到外的气血充盈,一种饱满的状态,这就叫做松到极致的有分量,他是意气鼓荡的,这个就叫做松而不泄,软它是一种状态,代表了一种分量,你要先沉下来,要踏下去,你才能够软的有一定的分量的注入。所以刚才给大家举的一个很简单的例子,黄泥的例子,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切的领会,那么要做到大松大软,就是要在行拳的时候,你的脑袋里边要放的很空,不要想得太多,有的时候同学经常问到:老师,太极拳的要领,有那么多,又要虚灵顶劲,又要尾闾中正,记住上面又忘了下面,想起了手就忘了脚,在这里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个,如果你真的是很好的老师,那么你在行拳之间,你的头脑里面,完全就想着你老师的样子,就像我外公时常教育我父母亲和教育我们一样,他在行拳之间,他的脑袋里边,他的头脑中间只有他的老师,杨澄甫宗师的形象,那么同样的,你们在练习的过程中。你们的头脑中就是放空,如果要想就想你们老师的模样,想到你们老师行拳之间教导你们时候的神态,自然而然地,老师的动作就会印到你的脑海当中,你就会行于你的手指,形于你的拳意,空灵生慧,大松大软养灵机,大松大软是我们李雅轩太极拳的根本,是我们修炼太极功夫最根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希望我的解析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祝各位百岁太极,拳艺精进,吉祥如意。 

(陈骊珠在世界太极红毯仪式上)

文章来源: 陈骊珠 世界太极拳网

2018年4月16日更新

 

 

 

 

八极拳练到极致, 腰间一撞让搏击手肝胆俱裂, 毫无还手之力

 

 

 

 

 

这是练习还是要人命呢? 国家散打队长付高峰被两棍打倒!

 

 

 

 

 

 

那些已经失传或者正在失传的中国功夫

 

 

 

 

 

万籁声老师谈武术用劲

 

  万老师说:武术之用劲不出上下、左右、前后浑圆一劲之秘诀。又说:聚于一处者谓之力,遍布于全身者谓之劲!

  并拿牛和老虎做了形象比喻:牛能拉动上千斤重的东西而老虎拉不动,牛角顶到老虎身上亦能把老虎顶个窟窿。但从来只听见过老虎吃牛,而未曾听说过牛吃老虎之事!这就是巧劲和蛮力的区别,而武术要练的就是老虎这种劲。

  何所谓“浑圆”劲?浑圆者:无始无终、上下兼顾、左右逢源、瞻前顾后之劲也!万老师说自然门讲究要把自己练成一颗滚圆滚圆的炮弹,你一来我就捅你一炮弹。炮弹出膛,势不可挡!

  自然门是一种以气为归的拳术。以意使气、意到则气到、气到则劲发······蓄如张弓、发如放箭!力从脚底生,劲从腰间发。说白了就是在瞬间调动人体五行四梢里的能量而陡然爆发出去的一种力,也就是所谓的内劲!这种内劲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得来。需要平时持之以恒训练走内圈手、练金钟罩铁布衫之排打功、上桩功·····以及自然门(五禽图)的空劲训练!久而久之的训练才能使五脏六腑和筋、骨、皮、肉达到一种高度协调的状态。进而能在瞬间迅速凝聚人体内所有劲道能量而发放出去!

  在技击应用上,劲道的发放大体有以下主要几种:

  腾劲:自然门(五禽图里的龙腾)动于九天、入于九渊、龙腾四海、百战无前!龙腾这招空劲的训练包含了直劲、抖劲、暗劲、腾劲四种劲道的发劲!

  震劲:如山崩地裂、如两车相撞······自然门技击法里的顶心肘、回身肘、浑圆肘、浑圆掌······以及贴身靠打里的肩撞用的都是这种震劲!

  粘劲:有物而附、顺势而打······自然门技击里有句格言“一粘就走、一走就打”说的就是这粘劲。如插打法、灵 猫上树法、猫儿洗脸法······

  脆劲:脆者干净利索、不滞不停。如刀切瓜、如剑离鞘、如弹出膛,就是“啪嗒”一下······自然门技击法里的随手贯打、斩切掌、闪电锤······用的就是这脆劲。

  化劲:化者融解消除也。自然门技击格言:你用直来我用横、你用横来我用“0”,千变万化不离身、武术至上乘,说的 就是化劲。意思就是两人对擂时,敌方用直劲击打我,我就用横劲化解他。敌方若用横劲击打我,我就用圆劲化解他。不管敌方怎样变化,只要自己从内到外形成一个浑圆体。就可以达到一种上乘的技击境界。

  巧劲:打得好不如打得巧。自然门技击时讲究你打你的,我打我的,趁对方旧力已过,新力未生之时,避实就虚,击其空当,也就是“填空不应响”。不招不架就是一下击倒对方·······

  懂得蓄劲发劲还要训练自然门基功:如子母球、虎口棒、鸳鸯环、铁砂包······才能做到“扣如钢钩刺如刀、碰如铁石粘如胶、相对如婴儿,举手不能逃”。自然门“软、硬、轻”三功都要练。

  作者简介:陈荣华先生,著名武术教育家万籁声大师嫡传弟子,六合自然门第四代传人。少年拜万老为师,执杖左右五载有余,勤奋学武习医,尽窥六合自然门武学之精髓,得万老真传。

文章来源:陈荣华 自然门武术

2018年4月29日更新

 

 

 

 

真正的功夫就是杀人技,少林武僧动作行云流水,这拳法无人知晓!

 

 

 

 

 

美国人拍出中国抗日战争另一面,中国人基本没看过,绝版曝光!

 

 

 

 

 

这才是真正的八极拳宗师, 让老外大开眼界!

 

 

 

 

 

 

八旬老人演示八极拳金刚八式

 

 

 

 

 

 

民间高手演练的八极拳散手,一招一式见功夫!

 

 

 

 



  林家樂的武學
 

人生说开始就开始,一边做一边修正!
等到你完全准备好的时候,趋势过了,你已经是出局了!

马云, 打套拳来看看!他没有犹豫便打了起来。
有人问他:你有没有考虑到别人在耍你?
他回答很简单:市场有需求,我就做了!如果我不做,机会可能是别人的了!
(網絡摘語)

 
Copyrights by 林家樂.com 2017.5.10 改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