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林家樂.com > 林家樂的武學 > 艺海拾贝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艺海拾贝

 

为什么要5点钟起床?答案真让人吃惊!

 

 

  早睡早起占人体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态、饮食、及时调理各占百分之十,我们就可以知道早睡早起的重要性。我们白天是放电,晚上睡觉是充电,晚上只冲了50%的电,白天还要释放100%,那50%哪来的,就是从五脏借。五脏在古书中为五藏,是藏的意思,藏的就是人体的精华,你总是借,总是借,一般人借15年身体就垮了。

  所以我们说年轻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一到四五十岁了,病就全来了,其实这是有很长一段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时间的。

  月球的引力能引起潮汐现象,能使宽广无垠的海平面产生巨大的变化,太阳的质量是月亮的两千多万倍,体积是月亮的六千多万倍,那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可以想象。

  一、人得病以及康复的根本

  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轨道的位置,是万年不变的,这是天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按照客观规律去运行,现在转到了冬至的角度。人在地球上,和地球是一体的,也就是说,整个的气候变化比较快,大的环境已经到了冬至了,但人体内还没没有到,跟不上,依然还是脸红,一阵一阵燥热。

  人道循环跟不上天道循环,就会发生问题。百病就是来自于人道循环和天道循环的差异,同样,百病的康复,也是来自于人道循环和天道循环的和谐。

  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最重要

  我们要逐渐地培养符合自然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车还需要定期的养护,更何况是人呢,如果根本没有养护生命的的意识,只是得病后考虑该如何去治病,这可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

  我们做每件事情都有意识的考虑符不符合养生之道,渐渐的这种意识会形成习惯,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乃至事业工作都会很大的裨益。比如我们要牢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浓缩,凌晨3点到上午9点为日春,9点到15点为日夏,15点到21点为日秋,21点到凌晨3点为日冬。

  日春时,阳气从肝出生,就像春天播种下庄稼的种子;日夏时,阳气在心里长,庄稼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日秋时,阳气渐渐的往肺里收,庄稼成熟了,要秋收割麦子;到了日冬,阳气要完全藏进肾里面去,收获的庄稼装袋入库,来年也就是第二天再播种,这是阳气一天的生长收藏的过程,如环无端,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会有好收成。

  从理论上我们明白了,那么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收成不好,身体经常不适的原因,看看我们到底是在那个环节出现了偏颇。 

  (1)惊蛰起床

  一年有24个节气,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也是有24节气的。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惊蛰,“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蛰为冬眠的动物,惊蛰即意味着蛰伏的动物在这个节气惊醒,包括狗熊、蛇、青蛙,虫子等等,不是有人挨家挨户的去叫它们起床,动物能感觉到天地之间阳气的变化,所以它们都醒了,人也是高级动物,但是人们过多的自我削弱了对客观自然的感知度,敏感的人早5点左右会醒来,不醒也睡的不那么沉了,不敏感的人,还是呼呼大睡。

  人体内蛰伏的是什么呢?就是冬眠了一晚上的阳气,也就是说在5点惊蛰时分,人体的阳气要生起来,就像完成春天的播种一样。如何生起来?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春主醒、主动”,到5点的时候,你必须醒了,而且醒了以后必须起来活动,一动人的阳气就生起来了,可能前一分钟还躺在床上感觉特别困,在为起或不起做思想斗争,当一分钟以后,你真正穿衣服起来一活动的时候,就感觉突然不困了,为什么,阳气生起来了。活动半个小时,一会困了可以睡回笼觉。

  (2)什么叫多?什么叫少?一回事

     上面是从24节气的角度告诉大家早起的重要性,下面我们讨论一下什么叫多少?什么叫多?什么叫少?多和少,是一件事情,两个不同的名字而已,老子讲“同出而异名”,就是这个意思,关键是你从那个角度去看它。一根筷子,顺着看,是一个点;横着看,是一条线段。到底点是这根筷子,还是线段是?都是。

  那么5点不起床,你是多了还是少了?从时间上讲,是多了,从阳气生长收藏的角度上讲,是少了。举个例子,一个农民,经过了冬天的休息后,到了春天,别人都下地种田去了,他不去,想再休息三个月。他是多了,还是少了?从休息的方面,他是多了,但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有秋天的收获啊?从这方面看,他同时又少了。所以多少、得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它们同时存在,关键是你希望得到什么,失去什么而已。

  那么没有早起,一方面是春天没有播种,一年也就是一天没有收成,另一方面,能量是守恒的,体内的阳气没有转化为清气生出去,它就会憋死在体内,进而转化为火气和浊酸。

  不早起的人是没劲的,不是起的越晚越精神,反而是越累,不信你一觉睡到中午12点试试,不早起,阳气没有生起来,人就乏力,但乏力的同时人还爱发脾气,因为阳气憋死为火气,所以人就脾气大,体内的邪火太大了。

  浊酸腐蚀肾,全国肾病的人大概超过1亿,根源就是起晚了,肝气没有生发出去,憋在了体内,肝主酸,这种酸性的物质,在腐蚀着肾,架不住天天腐蚀啊,这是很可怕的,所以就是早起早睡。

  (3)睡不着解决的方法就是早起

  很多人想早睡,就是睡不着,其中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早起,早睡不由你决定,但早起可以自己做主,当你早起的时候,中午休息半个小时,下午很精神,晚上会早早就困了,当你晚上不困,早上不起,这一直处于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怎么打破这个怪圈呢,就是早起。

  我们一直建议孩子早起,但同时我们要注意一点,孩子4、5点起来学习,在上学前半个小时,最好睡个回笼觉,比如4点起来学习,7点上学去,那么学到6点半,就上床躺一会,这样一上午是不困的,而且中午必须休息一会,养成睡午觉的习惯,不用多,每天中午10~30分钟就可以,没条件睡,闭目养神也可以。

  很多家长反馈孩子学到11点多才睡觉,看上去很刻苦,但仔细询问,孩子放学回到家并不是抓紧时间做作业,而是先放松,看电视,吃东西等等,非要等到7点了,才开始学习。

  这就错了,回到家做作业要向打仗一样紧张,这样可以节省出一个小时,那么你就可以早睡一个小时,要记住,睡眠不是时间问题,它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晚上9点到凌晨3点为天地在给人补充能量的一个时间段,你睡觉了就赶上了,晚睡了就补充了一点,没睡觉就没赶上。说我没赶上怎么办呢?没赶上就没赶上,没有别的办法,不睡觉是你的事情,自然规律不会因你而改变。

  现在的孩子,越上学越感到抑郁。所以有一些高考的孩子,一天就睡6个小时,晚上12点才睡觉,早上6点去上学,你说早点睡吧,他说不行,作业写不完。一天只能睡6个小时,最后把孩子弄得跟神经病似的,抑郁,现在年轻人抑郁症的太多了,浑身是病,脑袋也记不住。后来告诉这些孩子,你睡6个小时,你往前移啊,你晚上9点睡,凌晨3点起。反正晚上9点立冬,凌晨3点立春,正好一天的冬天,这6个小时你在“猫冬”。

  所以我们叫中医时令养生,专门是讲时间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医根本的问题是时间医学。就是人的行为,和自然的节律能呼应起来,也就是说你要想搭上这班车,你得按照火车的列车表走,所以你要能搭上自然这班车,你就按照人家的表走就没事了。

  (4)睡晚了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早起

  睡晚了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早起,这个看起来好像很矛盾,夜里1点才睡觉,补救方法就是5点起床?

  是的。起来以后活动一会,可以再睡回笼觉,但不能一觉闷到7、8点钟。

  晚上不睡叫耗伤阳气,早上不起叫封杀阳气。简单讲,晚上不睡,就像冬天的时候,把家里的粮食都扔掉了,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到春耕的时候,辛勤的劳作,再播种下种子,以期待秋天有个好的收成,就是早起。

  看似矛盾的事情,其实是不矛盾的。

  (5)早起就是一分钟的事

  这个很多人一听觉得不可能,其实很简单,你可以试验一下,你5点起床,只是在起床的那几分钟有心理矛盾,起还是不起?起吧,实在太困了!不起,对健康又不好!矛盾!但当你真起来了,稍微一活动,或走,或跳,或舒展身体后,你就会感觉不像1分钟前躺在床上那么困了,而且感觉很轻松,很舒服。

  我们一再强调早起升肝气,很多顾客不理解,你亲自早起一次就理解了。早5点你还在床上躺着睡觉,或即便醒了不起也是懒的,困的,这就是肝气没升起来的表现,或者说阳气没升起来的表现;你5点起床稍微活动,人马上就不困了,为什么呢,你体内的阳气随着你的活动升起来了。

  春主动,主醒啊。你5点起床活动,就是在体内升起了春天,《黄帝内经》讲:无春就无夏。没有春天哪里有夏天啊,更谈不上秋冬了。一天之中也有四季,所以你5点起床,人体是与自然同步的,在一天内会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恰恰这四个季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关的,没有春生,哪有夏长,更不会有秋收,冬天自然无所藏,到第二年春天没有耕耘的种子,又没办法生,如此反复,恶性循环,如环无端。

  所以我们强调一定要在5点,最晚不要超过6点前起床,起来后活动活动,看书写字都是头脑清醒的。而且5点起,少阳得以升发,少阳就是初生的太阳。人在5点前一天不起,就是一天体内没有太阳,一年不起,就是一年体内没有太阳。人体内没有太阳,就是缺少阳气,生病或早亡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为什么5点还特困呢?因为你不起。5点为惊蛰,惊蛰意味着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同样在人体,就是阳气开始涌动。你早起,阳气就能升发出来,人就不困了;因为你5点不起,人躺着不动,肝气升不起来,所以你困。那么实在特困怎么办呢,你可以5点起床,活动10-30分钟,然后再躺下睡回笼觉,这时阳气已经升起,再睡不会压着阳气,这样你再起床后是轻松愉悦的,工作学习精力十足,否则你白天是疲倦的,除了打哈欠就是打瞌睡,干什么都精力不够。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习惯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自认为没关系,你看我身体不是很好么?你可以向你身边的体弱多病的老人家询问,他们青年时是不是也有你此时同样的想法。他们都是从那个年龄段过来的,等到相信人不能和自然对抗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

  早上5点起的人,中午最好要午休一会,一是养心,二是下午精力充沛。

  (6)睡眠是时间段的事情

  那么在这里,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困了就得睡,睡到自然醒,就是睡了一个饱觉,精气神就足,身体就健康。这是不完全正确的。我们几年来一直在给大家讲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睡眠不是时间问题,不是我今天睡够了8、9个小时,身体就健康了,睡眠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晚9点到凌晨3点为日冬,冬主避藏,阳气要进入冬眠期,是金不换的睡眠时间,人在这个时间段里睡觉,就等于把自己送上了天地运行的这部车,搭上这部车,人就会健康,就会天长地久;错过这部车,你晚睡一个小时,那么你第二天多睡三个小时也补不回来,就像十年寒窗,就是为了高考的那几个小时,如果你在考试的那段时间迷糊,你其他时间再清醒也是没有用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从晚上睡着到早上醒来,感觉时间很短,而如果是白天睡觉的话,即便是很困了,感觉睡的时间很长了,一觉醒来才发现,不过才短短的二、三个小时。这就是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太阳在地球的下面(相对中国为上,美国为下),上为阳,下为阴,升浮为阳,沉降为阴,巨大的引力是向下属阴的,人的阳气是沉降属阴的,所以人睡眠充电敛阴的时间就长,人睡的就熟、就沉。

  相反,当白天的时候,太阳已经跑到我们的上面,引力是向上属阳的,同气相求,人的阳气也是升浮属阳的,人睡觉的状态就会很浅,无论从时间、质量,还是健康效果等方面都无法跟晚上睡眠相比较。所以我们常讲“要早睡早起”,“睡眠是第一大补”,“睡眠是天补,人补不及天补”,“睡眠占养生的十分之七”等等。

  如果条件可以,最好不要上夜班,上夜班太伤人身体,这是你在和太阳的引力拔河,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三十多万倍,体积是地球的一百多万倍,你的质量和体积占地球的几分之几;如果确实是工作需要没有办法,那么退而求其次,最好不要三班倒,今天上夜班,后天上白班,这相当于你天天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天天在倒时差。

  如果我们真的看懂了上面的东西,并照着做了,你就得到了健康长寿的百分之七十,另外心态、饮食、及时调理各占一成,唯独睡觉占七成。

  我们现在经常丢了西瓜捡芝麻,花了大量的钱财和时间在人力、药力上,殊不知,人力、药力,不及天力,人在天地之间只是一粒微尘而已,微尘只有和自然融为一体,才会“长生久视”;当微尘脱离自然时,就会瞬生顺灭。这些道理是宝贵的,这里只讲给有缘的人。

文章来源:幸福辟谷

 

 

 

 

 

 

 

 

生命的最高境界

 

01. 人生的最高境界:

忙中不说错话,

乱局不看错人,

复杂不走错路。

 

02. 自律的最高境界:

无功不受大禄,

无助不受大理,

无能不得大位。

03. 生活的最高境界:

常与高人交往,

闲与雅人相会,

每与亲人休闲。

04. 事业的最高境界:

爱岗尽职无憾,

养家小康无忧,

自己开心无悔。

05. 荣誉的最高境界:

你已远离江湖,

江湖还有你的传说。

06. 喝酒的最高境界:

你还知道他是谁,

他已经不知道你是谁了。


07. 交友的最高境界:

久不联系,

常在心中。

08. 爱情的最高境界:

虽已白发苍苍,

依然执手相视。

09. 生命的最高境界:

哭着来,

笑着走。

文章来源:听读心语

2018年1月26日更新

 

 

 

 

《传习录》:发自内心做事

 

 

 

  [ 发自内心做事 ]

  “且如侍父,不成去父上求个孝的理;事君,不成去君上求个忠的理;交友、治民,不成去友上、民上求个信与仁的理。都只在此心。心即理也。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

  解读:

  王阳明认为所谓侍父,不是从父亲那里求得孝的道理;事君,不是从君主那里求得忠的道理;交友、治理百姓,不是从朋友和百姓那里求得信和仁的道理。孝、忠、信、仁在各自心中。心即理。没有被私欲迷惑的心,就是天理,不用到心外强加一点一滴。用这颗最热的心,表现在侍父上就是孝,表现在事君上就是忠,表现在交友和治理百姓上就是信和仁。只在自己心中下功夫去私欲、存天理就行了。

  这里并非专议忠、孝,而是以忠、孝为例阐明“心即是理”的道理。仅仅是为了尽忠孝之义务而侍亲、事君,不过外在的于事事物物上“格物”,唯有那种出自内心的忠孝才是自然的,心性本有的,才是真实的,难能可贵的,俗话“天理良心”即在此也。

  [ 笃行的境界 ]

  “辨既明矣,思既慎矣,问既审矣,学既能矣,又从而不息其功焉,斯之谓笃行。”

  解读:

  当已达到能分辨清楚、思考慎密,问得已详细,已学会了,还精进不已,持续不断地用功,这就叫做切实地实行。

  一个实践笃行的人,对一件事情乃至对人生有过完全的努力,他真正地活过了,才能做到完全的放下,觉得自己问心无愧了,没有虚度此生。而一个人没有尽心尽力地在人生拼搏过,内心深处一定会留下遗憾。

  对于一个人来说,无论是广泛地学习、详细地询问、清楚地研究分辨、慎密地思考,或是坚持不懈地做一件事,其关键都是在磨炼这颗心,使它回归本位。所以做每一件事都要尽心去做,全身心去体验它,以这件事为心,这样才能与它融为一体,从而逐步从忿怒、焦虑、浮躁等不良情绪的干扰中脱出身来,进入心灵的本来状态,就能达到得心应手、无往而不适的最佳境界。这也是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的一个方法。

  [ 大道至简 回归本心 ]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解读:

  “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这正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 克服自我的恶习 ]

  “譬如方丈地内,种此一大树,雨露之滋,土脉之力,只滋养得这个大根;四傍纵要种此嘉谷,上面被此树叶遮覆,下面被此树根盘结,如何生长得成?须用伐去此树,纤根勿留,方可种植嘉种。不然,任汝耕耘培壅,只是滋养得此根。”

  解读:

  阳明门下弟子孟源有自以为是且好名的毛病,有一天阳明刚刚数落好他,一个朋友来访,朋友向阳明陈述近日来在心学上做的功夫,并恳请阳明给予点拨指正。孟源又从旁边插话:“你的这个功夫正好是找到了我以前所用过的心法。” 阳明当即对孟源说:“你这毛病又发!”孟源脸色变了,他嗫喏着打算再为自己争辩一下,王阳明又说:“你这毛病又发!”

  阳明就此事教导他:

  “这是你一辈子的大病根。就像丈余内的地上,种了这自以为是的毛病这棵大树,雨水的浇灌、土壤的养分,只能滋养这个大树的根。若想在这丈余内的土地上再种些稻谷,也会由于上面被大树枝叶遮覆,下面又有这大树的根盘结。就算品种再优良,又如何能长得成。必须把这棵树砍去,斩草除根,才能种植高产稻谷。不然的话,你就是浇水施肥,只是培养了你那坏毛病之树的根。”

   这段是《传习录》中非常著名的一个情景教学案例。阳明的教育方法,颇像佛教的“当头棒喝”。对人的教育有的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有的就要快刀斩乱麻,用霹雳手段,显菩萨心肠。发现问题,就地解决,这也符合阳明的“事上磨”主张。

  常人的恶习病根,往往因循成习,去除甚难。在这里,阳明其实也揭示了心学修炼中的难点所在,其实整个心学所要达到的最终目的,或者说心学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就是变化人的气质,用当代西方成功学的话来讲,叫做培养正确的心态,养成良好的习惯。

  变化气质,难就难在克服自我的恶习。阳明之所以对孟源“棒喝”,是因为他知道,面对人的“冗疴”、“顽疾”,必须用猛药,留不得情面。心学从来都不是纸上谈兵的学问,人的内心,时时都是刀兵相见的一个战场,如果没有一个“勇”字和发自内心“从吾良知”的诚意,读再多的《传习录》也是无用的。

  [ 认识自己 ]

  “不知就自己心地良知良能上体认扩充,却去求知其所不知,求能其所不能,一味只是希高慕大,不知自己舛、纣心地,动辄要做尧、舜事业,如何做得?”

  解读:

  王阳明认为,后世的人们不知道从自心上去体察认识,进而扩大充实本身固有的良知良能,却偏要去谋求了解自己所不知道的,做自己没有能力做的事,一味地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东西,不知自己是桀、纣那样的心胸境界,却动辄要做尧、舜那般伟大的事业,这怎么做得到?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会陷入失望、混乱的境地,就因为我们总是花时间来抱怨自己的人生总是不尽如人意,似乎自己享受不到一点生活的乐趣。但我们往往忘记了去真正行动起来,充分运用自己已经拥有的一切,用心寻找有意义的东西。

  如果你觉察到自己正陷入愤怒、懊恼、抱怨当中时,请记住不要挣扎着与人生的各种问题相对抗,而要放松身心,静静地回味一下自己现在拥有哪些以前没有注意、但却十分宝贵的事物,例如青春、健康或生命等等,并对这一切心存感恩,如此这般,或者便就会豁然开朗。

文章来源:明代大儒王阳明

 

 

 

 

 

 

 

 

达摩祖师的“安心法”

 

 

  今天要跟大家提出来交流的,就是达摩祖师的一个方法。他的这个方法是什么呢?叫做安心法。达摩整个的思想有四句话,这四句话是他的弟子(昙琳)总结出来的:要如是安心,如是发行,如是顺物,如是方便。达摩祖师的禅,达摩祖师的思想,就是这八个字:“安心,发行,顺物,方便”。

  这位昙琳法师进一步解释怎么样叫做安心,怎么样叫做发行,怎么样叫做顺物,怎么样才算是方便。他说:“如是安心者壁观”,把我们这个心呢,就像一堵墙壁一样,我们这个心所面对的就是一堵墙壁,叫“壁观”,你能够做到这样,就能安心。“如是发行者四行”,“如是顺物者防护讥谦”,“如是方便者遣其不著”。

  今天讲其中的第一句话,只能讲这第一句话,“如是安心者壁观”。比如我们今天是在这里打坐,可我们每个人当前的心态能不能就像面对着一座墙壁,大家静下心来,坐五分钟试试看。静观自己的心态,静观自己刹那起念的心念。

  我们如果能保持五分钟的安静,那我们就非常地有希望。因为修行跟其他的任何事情一样,都是一种积累。还是要有坚定的信心,不要动,要忍痛,年轻人一定要有信心,有信心是一种自我肯定,有信心是自己生命价值的表现。“心如墙壁”,仅仅是一个比喻而已,大家千万不要移来一座墙壁放在心头,那样就会成为毛病。

  “心如墙壁”,就是我们的正念能够打成就一片,妄念没有地方进来,那个意思就是墙壁,这个初步的意思就是这样。当然,“心如墙壁”它还有更高的要求。但是,第一步就是不让妄念在心头起伏,要正念相续,让正念一念一念地连续起来。如果我们真正地在心头竖立起一面墙壁,那可能就会堵在心里,会给我们的呼吸顺畅、血液流通带来毛病。

  “心如墙壁”在禅宗的典籍中叫作“壁观”。唐朝的圭峰宗密禅师作了一本书叫《禅源诸诠集》,他说达摩以“壁观”教人安心。“壁观”的具体要求是什么呢?有四个步骤:“外止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外止诸缘,就是我们在修禅定时,要专心致志,心无二用,跟外面的人和事暂时停止接触、停止攀缘。

  比如说我们在打坐时,肯定要把手机关掉,把门关起来,给家里人一个交代,告诉他们自己在干什么,希望他们不要打扰。如果家里人很同情你,你可以把实情告诉他,说“我现在在打坐”,如果家里人不同情你,你不妨跟他说,“我现在要休息,请你们保持安静。”这算不算打妄语呢?不算,这是一种善巧方便,为了保护自己。

  我想,说“休息”是最好的。因为休息的意思包括不跟外部接触,也包括我们内心的妄想能止息,一语双关。所以要外止诸缘,诸缘主要指的苦乐忧喜,人我是非等等。像这样的事情我们都要停止攀缘,停止去考虑它。内心无喘,这个喘就是心在起伏,心里面经常有的妄念。

  “外止诸缘”是指比较具体的一些事情。“内心无喘”呢?就是要停止一些内心的杂念,使我们的心像墙壁一样,针插不进去,水泼不进来,那就能够做到心如墙壁。能够达到如此的要求,才可以入道。入道是什么呢?是入修行的门、修道的门。我想可以用这四句话来指导我们调整自己的心念,检查自己在用心的过程中能否达到这个要求,或者说能有多长的时间达到这个要求。

  开始的时候不能要求太高,有一分钟做到这样也是不错的。我是很实在的,因为我们实际上连一分钟都做不到。如果再说绝对一点的话,连一秒钟都做不到。如果用这样的要求来看待我们的心念,你就会晓得这个问题太严肃了,绝对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

  我们的心是分分秒秒都没有停止妄想分辨。我有一个要求,要求从一秒钟开始。有了一秒钟,就有两秒钟,如果有六十秒钟都能心如墙壁,那就有了一分钟。有一分钟能够静下来,那就是我们修行上很大很大的进步。把“心如墙壁”的要求用时间来量化了,修行、修禅定就很具体了,就不那么抽象了。

(来源:中国佛教网)

 

 

 

 

 

 

 

 

 

切勿混淆,佛教与灵修心理学之间有本质区别

 

 

 

  心理学家的目标是要在这个娑婆世界(轮回)中获得健康与快乐;佛教徒则不是。两者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很相似,佛教可以使用心理学的方法,佛教同样也可以用切洋葱作为方法来使用,但这并不代表心理学和佛教相同。不只是克里希那穆提以及奥修·勒贾尼希两人,还有许许多多现代所谓的导师和作家,他们教的并不是什么佛陀没教过的新颖的东西。事实上,有时,这些现代导师只是从佛陀的教法里取出其中一小部分、一个小角度,然后自称是自己的教法

  维地亚:一些受过高等教育、能直接用英语看您的书、听您说法的人深深为您的教法吸引,想成为您的学生,但他们又感到追不上您这位已有无数弟子、行迹不定的上师;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向其他普通的传统的老师学习,结果呢,他们就始终没有拜师。对他们,您有什么建议吗?能推荐几位其他的您欣赏的上师吗?

  仁波切:其实,有很多这样的大师。这些学生无法跟随我大概是件好事,因为他们不会吃太多苦——主要是不会幻想破灭、大失所望。在中国有这些伟大的导师,如慈诚罗珠堪布以及土登尼玛仁波切,他们是无价之宝!土登尼玛仁波切非常特别,他是一位非常神圣的人物,也是一位有证量的学者,他的汉语讲得很好,不过他总是装成无名小卒,这种特质极为重要。

  维地亚:在中国读书界,奥修

  (OshoRajneesh)和克里希那穆提(Krishnamurti)都很有影响,您认为他们是开悟者吗?克氏主张在灵修上抛弃一切传统,用自己的光照亮自己,您也说过不一定要成为佛教徒或基督徒给自己贴上一个标签跟随某位上师才能修行,这和克氏的观点相似;但您所教授的藏传佛教却特别强调传承,不按传承学习是不会有成就的,是吗?那些既被佛教也被克氏吸引的人应该怎么做呢?

  仁波切:不只是克里希那穆提以及奥修·勒贾尼希两人,还有许许多多现代所谓的导师和作家,他们教的并不是什么佛陀没教过的新颖的东西。事实上,有时,这些现代导师只是从佛陀的教法里取出其中一小部分、一个小角度,然后自称是自己的教法。我不知道谁证悟了,这很难说,也有可能那些所谓的活佛才是真正的妖怪。

  维地亚:您想和奥修、克里希那穆提那样拥有更广泛的读者而不仅仅摄受佛教徒吗?

  仁波切:我知道有很多老师在教佛法时,将所有的佛教术语都去掉,以非传统的方式来表达,我有时也这么做。然而,这么做有其危险性,这有点像,你为了要让年轻人听贝多芬,而在贝多芬的音乐里面加上摇滚节拍,因为年轻人都喜欢舞动身体,但是这样一来,真正的贝多芬就消失了。这时,你突然听到的是配合着摇滚节拍弹奏出来的第五交响曲,这是我们必须注意的,因为贝多芬有他的特质,你应当尝试去听贝多芬,而不是尝试去听你想要听的东西。

  维地亚:佛法里有许多心理学,现今很多从事心理学的行家受到它的吸引。佛教修行通过禅修止、观而觉知当下,这和弗洛伊德以来的西方心理学,通过向心理医生叙述和被催眠进行的治疗方法有相似之处吗?

  仁波切:两者之间有很大的区别:心理学家的目标是要在这个娑婆世界(轮回)中获得健康与快乐;佛教徒则不是。两者所使用的方法可以很相似,佛教可以使用心理学的方法,佛教同样也可以用切洋葱作为方法来使用,但这并不代表心理学和佛教相同。

  维地亚:您说过,修行不是让我们放下一切,而是学会跟一切玩耍。能否告诉我们该怎么玩耍,怎样才叫玩耍?

  仁波切:玩具不该控制你,就是这样。

  方法绝不应该劫持智慧

  维地亚:基督教在穷人之间发展很快,重要原因之一是基督教为穷人带来了医药和学校。您说过,您更高兴佛教在传统基督教国家、在智识较高的人群里发展起来并庆幸追随您的人是知识分子和一些有好用的头脑的人。但在大乘佛教里,多年来也有像是一行禅师、圣严法师那样的大德倡导「人间佛教」,台湾的慈济基金会也是像基督教一样以积极济世而闻名的。您怎么看待「人间佛教」?现代佛教是否应该在出世和济世间找到平衡?

  仁波切:方法(注:佛教术语一般称为「方便」,指慈悲)绝不应该劫持智慧。如果我们过于重视行动

  而忘了智慧,那佛教就只会成为另外一种宗教——那种乖乖好好、很有同情心、慈悲心、爱心的宗教。当然,这一切让人感觉安慰舒缓,但这不是佛教,这仅仅只是感觉好和舒服而已。我对圣严法师十分敬仰,我读过几本他的书,单单从他的表达方式和他教导的方式,就可以看出他能将很深的智慧带入行动当中。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如果「人间佛教」或「涉世佛教」那类济世的行动能将人们引向智慧,那我完全赞成。

  维地亚:您的新书叫《不是为了快乐》,是说学佛修行是为了达到证悟而不是为了现世快乐,但这时代盛行「心灵鸡汤」,要人们真正去实修、实践佛法是困难的。您有没有一套具体的方法,有趣又有创意,可以提供给不同年龄段不同类型的人,让他们使用不同的方法将佛法的理论融入生活去修行?

  仁波切:我这里讲得很简单。只要这个修行人或者佛弟子对佛法的见地至少有一点理解,佛教并不排斥任何其他的方法,我想我们必须促进见地上的理解,这样,我们真的可以很开通、很勇敢地使用各种各样可调整、具娱乐性,以及不过时的方法。

  维地亚:佛法的见地既然能够被理解,便一定有方法让我们可以实际地去应用。

  仁波切:我们必须去应用。理解就像是阅读一本医学书,假如你生病了,你一定要吃药,不能单靠看书,而应用的方法有几百万种。

  维地亚:但是那些看了您的书的人,就是要从您这位上师这边得到特别的药方。

  仁波切:我不必发明任何新的药方,药方已有很多。但是,简而言之,无论药方是什么,这里的艺术就在于去习惯它。这全都归结于此。

  ---摘自——《新世纪》2013年18期采访宗萨仁波切

  文章来源:宗萨仁波切 中国佛教网

 

 

  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耶鲁校长: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的知识与技能

 

 

  有教编者按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这才是教育。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

  曾任耶鲁大学校长20年之久的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时,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

  真正的教育,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是批判性的独立思考、时时刻刻的自我觉知、终身学习的基础、获得幸福的能力。

  真正的教育不传授任何知识和技能,却能令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这才是教育。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受过教育的标准。

  理查德·莱文:“大学有义务帮助社会,让这个社会像大学一样,成为一个每个人都有机会充分实现自己潜力的地方”。

  人为什么要受教育?教育的目的是什么?

  获得知识?掌握技能?取得成功?赢得尊重?还是,享受乐趣?……

  以下三位不同领域的名家对教育的本质有着惊人一致的认知,也许,这就是教育的答案和目的……

  

  教育不教知识和技能

  却能让人胜任任何学科和职业

  理查德·莱文(Richard Charles Levin)是享誉全球的教育家,曾在1993至2013年任耶鲁大学校长,上一位任满20年耶鲁校长的还是1899年就任的亚瑟·哈德利(Arthur Twining Hadley)。

  理查德·莱文曾说过:如果一个学生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居然拥有了某种很专业的知识和技能,这是耶鲁教育最大的失败。因为,他认为,专业的知识和技能,是学生们根据自己的意愿,在大学毕业后才需要去学习和掌握的东西,那不是耶鲁大学教育的任务。

理查·德莱文在学位授予仪式上

  那大学教育有什么用呢?

  理查德·莱文在他的演讲集《大学的工作》(《The Work of the University》)中这样提到,耶鲁致力于领袖人物的培养。在莱文看来,本科教育的核心是通识,是培养学生批判性独立思考的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通识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即自由教育,是对心灵的自由滋养,其核心是——自由的精神、公民的责任、远大的志向。

  自由地发挥个人潜质,自由地选择学习方向,不为功利所累,为生命的成长确定方向,为社会、为人类的进步做出贡献。

  这,才是莱文心目中耶鲁教育的目的。

  正如《大学的观念》(《The Idea of a University》)的作者约翰·纽曼(John Henry Newman)所说:“只有教育,才能使一个人对自己的观点和判断有清醒和自觉的认识,只有教育,才能令他阐明观点时有道理,表达时有说服力,鼓动时有力量。教育令他看世界的本来面目,切中要害,解开思绪的乱麻,识破似是而非的诡辩,撇开无关的细节。教育能让人信服地胜任任何职位,驾轻就熟地精通任何学科。”  

  

  教育不改变生活环境

  却能改变人的思维方式

  2005年,美国已故小说家David Foster Wallace曾在Kenyon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在凯尼恩学院的毕业典礼上。华莱士是在西方有卓越影响力的作家,被誉为“近20年来最有创造力的作家”,其作品曾入选《时代》杂志评选出的1923-2005年“100本最佳英文小说”。

  演讲的一开头,他讲了一个小故事:两条年轻的鱼遇到一条老鱼。老鱼打招呼道:“早上好,孩子们。这水怎么样?”两条年轻的鱼继续游了一会儿,终于,其中一条忍不住问另外一条:“什么是‘水’?”

  演讲中提到,一个成年人的生活需要早早起床,赶赴办公室,应付8-10个小时充满挑战的工作,然后去超市、做饭,放松一会就得早早上床。因为,第二天又得周而复始,再来一遍。

  人,很容易在这样的生活里,形成无意识的惯性:无意识地翻手机、给生活加速、陷入琐碎的柴米油盐、忽略身边的人和事、冷漠、愤怒、抱怨……而不自知。

  就像开头的故事一样,生活在“水”中太长时间,已经不知道水是什么。

  Wallace在演讲中说到,教育的目的不是学会知识,而是习得一种思维方式——在繁琐无聊的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的自我意识(Self-awareness),不是“我”被杂乱、无意识的生活拖着走,而是生活由“我”掌控。

  学会思考、选择,拥有信念、自由,这是教育的目的,也是获得幸福的能力。

  

  教育能让你活得幸福

  幸福取决于有意识的思维方式

泰勒·本·沙哈尔在课堂上

  哈佛大学的《幸福课》风靡全球,教授这门课的泰勒·本-沙哈尔(Tal Ben-Shahar)教授认为,幸福取决于你有意识的思维方式,并总结出了以下12点有意识地获得幸福的思维方式:

  1、不断问自己问题。每个问题都会开启自我探索的门,然后,值得你信仰的东西就会显现在你的现实生活中。

  2、相信自己。怎么做到?通过每一次解决问题、接受挑战,通过视觉想像告诉自己一定做得到,也相信他人。

  3、学会接受失败,否则你永远不会成长。

  4、接受你是不完美的。生活不是一条一直上升的直线,而是一条上升的曲线。

  5、允许自己有人的正常情感,包括积极和消极的情感。

  6、记录生活可以帮到你。

  7、积极思考遇到的一切问题,学会感激。感激能带给人类最单纯的快乐。

  8、简化生活。贵精不贵多。对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学会说“no”。

  9、幸福的第一要素是:亲密关系。这是人的天性需求,所以,要为幸福长久的亲密关系付出努力。

  10、充分休息和运动。

  11、做事有三个层次:工作、事业、使命。找到你在这个世界的使命。

  12、记住:只有自己幸福,才能让别人幸福。教育子女最好的方法就是做个诚实的父母。

  (来源 :搜狐教育)

 

 

 

 

 

 

 

无倦的追寻

 

 

 

 

 

石涛绝世山水画

 

 

 

 

 

 

 

 

一位日本女藏家,用中国文物撑起了她私人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我们中国人把“国”称之为“国家”是因为长久以来国人一直是把国当家。“国”本音 gui,同归,即国是可归之地。但同时中国人又是散居在全世界最多的人,除了这些华侨外中国文物散在世界各地的大概也是最多,没有人统计过,是因为不愿意统计,徒增烦恼而已。

  今天要介绍的是日本美秀博物馆及其藏品。此馆属日本民间博物馆,创办人小山美秀子。她的收藏是从1941年开始的,一开始收集的是日本古茶道器物,后来就转移为以东欧、亚洲、中东各地的古物。

 

  那个时代,世人皆知正是日本军人的铁蹄践踏大半个亚洲的时候,所以,不得不说随着日本军队的脚步,像美秀博物馆馆主这样的私人收藏家的收藏也越来越丰。现在也很难追索他们的这些藏品都来自何处,哪些是军队掠夺而来,哪些是战乱所失之市场的。

  日本人拿走了我们很多东西,有些甚至是血迹斑斑的,但同时人家又是如此崇拜爱惜我们的文物。美秀博物馆的中国文物非常精美,在国内都难见到如此精品,可以说,中国文物撑起了美秀博物馆的半壁江山!

  我在下面登出美秀博物馆收藏的许许多多文物的目的只是希望中国人自强,而不是停留在骂日本人的低级阶段。

东周椭圆形带盖的鼎

 

商代晚期安阳出土酒器

 

长江流域出土公元前1200年左右的酒樽

 

西周早期象形酒樽

 

春秋战国时期鸟形油灯盏

 

东周晚期的一对铜卧状公牛

 

东周嵌银铜质双身虎

 

东周晚期或汉早期嵌金铜质独牛腿人首酒器三具,其中一足上有铭文

 

东周晚期螭龙形钩具一对

  这对钩具造型精美,材质精良,也有镶金。我国的专家有一种说法认为螭龙的形象出现于汉代,但是按日本收藏的这一对明显的工艺与上面一些镶金铜器有类似之处。因此定为东周晚期还是比较适当的。所以说依据形制断代固然重要,有时因为孤陋寡闻也会出现武断。

东周晚期一个圆形盖子

 

东周晚期容器

 

汉代独角双足神兽形器一对

 

汉代龟状铜质香薰

 

战国时期狩猎纹镶金铜镜

 

东周晚期腰带挂钩

 

东周晚期腰带挂钩

 

东周晚期刀柄

 

东周晚期杖头

 

东周卧牛

 

东周卵形碗

 

东周门环

 

东周底座

 

东周酒器

 

东周油灯

 

二里头文化

 

商晚期安阳出土

 

西周对虎

 

战国耳杯(羽觞)

 

战国有盖大罐

 

战国时期银质人物立像

 

东周早期铜钟

 

西汉鎏金漆器带底座刀形耳羽觞

 

西汉圆柱状鎏金漆器胆博山炉

 

照日方英文解释此件称为西汉神人

 

西汉金马

 

西汉神兽

 

西汉装饰用神兽

 

西汉嵌宝镇纸一对

 

西汉牛形灯

 

西汉羊角怪兽状金质砚合

 

西汉金皇冠

 

西汉金龙

 

西汉嵌宝金羊一对

 

西汉铜质穿铠甲配战车的皇室卫队

 

西汉陵墓装饰马

 

西汉独角兽,此件甚大,高40.2厘米,宽64厘米。

 

东晋有翅膀的动物在一条龙上形象饰件

 

我的解析图

 

其实这是驾驭龙的形象,中国古代有豢龙师。不过在国内仅见文书记载,没有实物形式。

 

魏或西晋印章

 

东魏人物与飞天装饰件

 

  这是一件具有佛教色彩的装饰件,且与敦煌壁画有关联,其上有一人,手中执火,右下有一飞天,中间镶有两颗宝珠。其他部分的镶嵌物都已损失。日本人把此件明确定为东魏,必有所依。东魏是北魏分裂出来的割据政权,存在时期只有十七年,十分的短暂。能将此件定为东魏,背后定有明确的出土地点及墓葬时间记录,可惜宝贵的资料荡然无存。

北魏面具状拉手

 

六朝(魏晋时期)龙首形饰件

 

六朝水瓶

 

六朝细颈水瓶

 

十六国时期梁国密封罐

 

十六国时期梁国油灯

 

每盏灯的展臂上有一个凤鸟状装饰,可能是后宫用。

 十六国燕国鹿状摆件

 

十六国燕国马具饰品

 

南方地区青铜器时代的乐钟,铙

 

南中国地区,公元一至二世纪,卷紧器

 

二至三世纪金项链配金马挂件

 

中国2至3世纪狼、熊纹饰带扣

 

中国金质狼、熊带扣

西汉龟上站凤陶瓷摆件

 

西汉彩绘陶马

 

西汉马队

 

西汉彩陶罐

 

西汉 牛与羊

 

西汉跪女俑

 

西汉牧马俑

 

西汉武士俑

 

东汉狗

东汉宝塔

此件高2米多,难度极高。

东汉龟

 

三国,吴国越地水壶

 

这是越窑青瓷器的前身。

 三国吴国带翅膀的战士纹水罐

 

东晋武士  

 

东晋牛车及侍从

 

西晋越窑人物驾驭动物

 

此件应是当时越窑精品,面釉呈金色,罕见之物。

西晋越窑鸟首壶

 

西晋越窑熊纹饰水容器

 

西晋越窑怪兽纹水容器

 

东魏骆驼

 

东魏法师

 

东魏酒具一套

 

北朝有盖莲花罐

 

南北朝温柔女性(私人藏品)

 

北齐瓶

 

北齐文官俑

 

北齐贴塑兽首罐

 

北齐舞俑

 

北齐陶牛

 

北齐鸡首壶

 

北齐舞师和乐工纹饰陶酒壶

 

北齐人与狮子纹酒壶

 

北齐莲花纹饰灯

 

北齐骑马吹口哨俑

 

北齐莲瓣壶

 

以上这一批都是明确记录出自于北齐,那一定是一个墓葬出品。

 北魏侍从

 

北魏珍珠纹饰黑陶碗

 

北魏伎乐俑

 

北魏杂技俑

 

北魏武士俑

 

北魏夫妻舂米双人俑

 

北魏镇墓兽

 

镇墓兽始于战国,至五代后逐渐消失,多是怪兽形象。

 两个北魏水罐

 

北周铠甲骑兵俑

 

北周骆驼俑

 

北周武士俑

西魏战士俑

 

来源新浪博客天南地北之子,饰迦编辑

2018年2月3日更新

 

 

 

 

 

鬼谷子:上等人装糊涂,中等人装实在,下等人装聪明!

 

  做人最重要的是什么?懂分寸,知进退!

  我们的人生其实是一条不规律的抛物线,喻示着我们的一生会经历起起伏伏,坎坎坷坷。这就是命,该遇到的劫难一样不会少,该遇到的幸福也一样不会少,它们就在人生的明天翘首期盼等着你。

  俗话说一命二运三风水,命是注定的,不可改变的,但是运是可以改的。怎么改运?去算命吗?不,你需要懂得一种人生知进退的智慧,什么的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这都是有讲究的,所谓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就是这个道理,人在不同的阶段要懂分寸,知进退。该进不进,贻误时机,该退不退,铩羽而归。人生本来就是一个战场,只有懂得进退才能面对着命运的捉弄。

  简单来说,你是个明白人吗?所谓的明白人其实就是头脑清醒,不干傻事,明白事理的人。这个世界上有两种人:上等人揣着聪明装糊涂,但还有一种人揣着糊涂当聪明。

  

  讲个故事,从前有两个人在悬崖边上的独木桥中间相遇,一人背着柴火,一个人挑着担子。背柴火的认为挑着担子应该退步,挑着担子的认为背柴火的应该后退,于是两人就在独木桥上耗着时间,从早上耗到中午,从中午熬到晚上,结果两人终于都挺不住了,差点掉下悬崖。

  人生明明都是想向前,没人想后退,因为很多人认为后退就意味着失败,意味着吃亏,所以据理力争。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经常会遇到人生的独木桥。比如我有个朋友小王,过年的时候,公司排先进管理奖,小王觉得自己平时在公司的表现很好,跟领导和同事的关系都不错,这次先进管理奖志在必得。可是在评奖台上却遇到了一个尴尬的事情,小王并没有得到奖状,而是让隔壁部门的小魏得了,小魏凭着第四季度的一个大单给公司赚了不少钱,所以公司领导再三权衡,最终把优秀管理奖给了小魏。

  可这下小王心理不舒服了,这个奖明明是应该是自己的啊,而且自己的业务能力不比小魏差啊。于是小王第二天直接找到总经理争吵,跟总经理要说法。本来总经理觉得应该给小王一些补偿,结果一看小王不讲道理,索性啥都不给了。

  总经理的想法很简单,你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应该大局为重,为公司的利益着想,为了几百块就大吵大闹,格局观呢?这样的人怎么能做个优秀的管理者呢?

  结果,理没争到,还得罪了总经理,年后小王就被公司劝退了。职场混的,做任何事情都要想好话,做好事,懂得进退之道。

  所以小王正确的做法应该怎么样呢?假装什么都没发生,大家心里都有杆秤,等时机成熟的时候点到即止。

  

  再说个众所周知的历史故事。明朝建文帝朱允炆为什么会失败?最大的原因就在于,他的智囊团都是个自诩聪明的糊涂蛋。比如方孝孺,没错,就是那个被诛杀十族的人。

  方孝孺是个标准的学霸。黄宗羲评价他:明朝群儒之首,人家明代儒家的扛把子。江湖人送外号:小韩愈。韩愈可是儒学大师,而饱读儒学经典的方孝孺也悟出来个宇宙真理:做人要讲道德。因此,方孝孺始终是个道德感爆棚的人,他坚信能靠真爱感动所有人,包括朱元璋。结果他成功了,在朱元璋的暗示下,方孝孺终于以学者身份入幕,成为建文帝幕僚,开始了二十年的风光历程。不仅如此,方孝孺跟建文帝建立了非常深厚的感情,顺带还感动了朱允炆:帝好读书,每有疑,即召使讲解。

  年纪轻轻就是帝师了,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方孝孺发现朱允炆对他的叔叔们颇有微词,于是决定怼一下朱家的藩王们,效仿汉武帝玩一下“削藩”的游戏。我们知道汉武帝在纵横家主父偃帮助下施行的“推恩令”,成功的打击了诸侯。要知道纵横家玩的其实是谋略,而不是道德,但是儒家干这事,靠谱吗?

  事实证明,方孝孺的确是明朝的群儒之首,但是他一定也是明朝的谋士之末。明朝的时势,包括朱允炆的命运都随着方孝孺的推动发生了改变,

  一场天下棋局已经开始了。

  首先是方孝孺出招:在“削藩”政策下,一年之内在五个举足轻重的藩封被废之后,燕王便成了下一个目标。方孝孺的这一招就叫打草惊蛇,敲山震虎。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如果你是朱棣,你会怎么办?纵然朱棣不想搞事,但朱允炆已经在策划如何推倒这个叔叔了。

  于是1399年8月,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这一招是一部险棋,老实说朱棣也是被逼的。

  朱允炆随即下了第二手:命盛庸、吴杰、平安诸将进攻大名府,双方势力悬殊太大,朱棣明显吃了暗亏。

  朱棣看形势不妙,表示服软:大侄儿饶命,我知错还不行吗?我不玩了,投降了。本来故事就应该结束了。

  但是方孝孺不同意,这场战争势在必得,甚至连讨伐诏书都写好了,日后论功行赏,自己就是首功,而且我们是道德之师,随即出了第三招:根据方孝孺的设想,己方是胜券在握,局势必然手起刀落,朱棣磕头求饶。

  很多人认为靖难之役是朱棣占据主导,其实不是,朱允炆占据着压倒性的优势,朱棣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的局面。于是方孝孺下令辽东主将攻击燕京,直捣黄龙,南北夹击,除掉后患。

  朱棣被迫应战:既然不给活路,那我也不是吃素的,兄弟们给我顶住。

  “朱棣啊,这场战争我们赢定了!”方孝孺随即派兵扰乱朱棣的粮草让他弹尽粮绝,顺带使用离间计,挑拨朱棣父子的感情。看来朱棣已经穷途末路、黔驴技穷了。

  这时候,朱允炆忽然跳出来说:“千万别伤害我的亲叔叔,让我用道德感动他。”

  方孝孺听完后,感动的泪眼婆娑的说:“对,让我们一起用道德感动他,我们是正义之师,仁义之师!”于是奇迹发生了,朱棣在战场上跑来跑去,居然毫发无损。

  在朱允炆的照顾下,剧情神逆转,朱棣居然后发制人,占据了上风。

  人生总有很多猝不及防。等一直朱允炆回过神来的时候,朱棣军团已经攻到江北了。

  朱允炆见势不妙,准备开溜。但是方孝孺不同意:孝孺力请守京城以待援兵,即事不济,当死社稷。言外之意是:大哥,千万别当胆小鬼,大不了以死殉国。

  见自己的智囊不同意,朱允炆只好作罢,所谓输人不输阵。终于该来的始终还是会来,不久燕兵入城,建文帝自焚,这一天,方孝孺被抓进监狱。好好的一盘棋被下输了,真是猪一般的队友。

  那么方孝孺的谋略核心思想是什么?他回答是深谋远虑。为此他还写了一篇《深虑论》:圣人,非法术之所能制,不敢肆其私谋诡计,而唯积至诚,用大德以结乎天心。意思是说:做人真诚点,不要用阴谋诡计,要用道德来感动一切。

  方孝孺信守道德,却不知讲道德是要看人的,如鬼谷子所言: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圣人之道并不是单纯讲求忠心、诚信,仁爱、道德,不过是在维护不偏不倚的正道而已。

  道德是一种自我修养,但是作为我们现代人,如果一个人的嘴里永远是“之乎者也,仁义道德”,或许未必能修成圣人的正果,反而沦为一个眼高手低,满嘴大道理的人,那不是迂腐又是什么呢?人跟树一样,越是向往阳光,他的根就要扎进黑暗的大地。不知死焉知生,不知黑焉知白?

  千百年来,有多少忙着修炼道德,却对人心一无所知的人呢?方孝孺最大的问题就是太实在了,自以为是聪明的糊涂人。

  

  我们来看智者是怎么做的?继续说一个著名的历史人物。

  话说韩信被诛杀,张良归隐之后,汉初三杰就剩下萧何一个人了。看起来刘邦对萧何不错,不断给他加官进爵。萧何自己也得意洋洋,觉得刘邦人不错,每天宾客临门,川流不息,自我感觉好极了。

  直到有一天来了个叫花子,那人估计好几天没洗澡了,浑身味道,但是却大摇大摆的进了萧府。萧何生气了,哪里来的叫花子,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结果叫花子见了萧何也不行礼,说了就:“萧大人高兴了太早了,怕是要大难临头喽”,说罢就要往门外走,萧何就纳闷了,我现在贵得皇上恩宠,平时也谨慎做人,难从何来?于是让管家叫住了那人,想问个明白。

  叫花子笑了说道:“你没见韩信的下场吗?”

  萧何说:“那是韩信咎由自取。”

  叫花子哈哈大笑,说道:“你现在已经贵为相国,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家财万贯,数不胜数,请问大人,皇上以后应该怎么赏你,把江山也给你吗?”

  这话听的萧何听的一身冷汗,马上明白了自己处于危难之际了,于是马上问:“依先生之计,我现在应该怎么办?”

  叫花子说:“功名利禄,金银珠宝本事身外之物,就看萧相国你愿不愿意割舍喽?”说罢哈哈大笑,转身而去。

  不久之后萧何主动找到刘邦说道:“现在国家百废待兴,正是用钱的时候,我作为相国应该把官职、俸禄降三级。”刘邦高兴的同意了。这还不够,萧何平时还故意收点小钱,干点坏事,刘邦知道后更加高兴了,以为萧何不过只是个凡夫俗子,胸无大志。

  如此这般,萧何才最终稳坐钓鱼台,得到了善终,要不他真有可能就是第二个韩信,正所谓功高盖主,不得不防。

  有时候,后退其实是一种人生智慧。

  

  那么如何掌握进退的本事呢?鬼谷子认为必须掌握如下五招。

  第一招,思情术。非劳心苦思,不能原事。意思是说不花功夫劳神苦思冥想,不能了解事情的本来面目,有时候事情你认为事情是这样的,但是结果却是那样的,所以必须学会深度思考。

  第二招,见情术。不悉心见情,不能成名。意思是说如果不会全神贯注地考察事物的实际情况,就不可能功成名就。只有认真观察,通晓事情的来龙去脉才能成就自己的名声,得到好的结果。

  第三招,度材术。材质不惠,不能用兵。意思是说如果才能、胆量都不足,就不能统兵作战。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俗话说慈不掌兵,不要做自己不擅长的事情,否则结果只会使得其反。

  第四招,量能术。忠实无实,不能知人。如果只是老实本份而无真知灼见的人,就不可能有识人知人的本事。做人不能高估自己,做人做事必须要能知人的本事,不知人只能被人忽悠。

  第五招,长短术。己必自度材能知睿,量长短远近孰不知。做人学会自我估量聪明才智,然后度量他人的优劣长短,分析在远近范围之内还比不上谁。切不可自己感觉良好,做人要有分寸,做人做事心里要有杆秤。

  鬼谷子说在知彼知己之后,才能随心所欲,进退自如。只是人生就一个傲字。

  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很多人对自己的能力大小其实是不清楚,经常糊里糊涂的胡来,既不愿认真思考,又没有自知之明,更不能知彼知己,如何在人生的路途上,怎么做都是错的,如果碰巧蒙对了,那也是命好,运气好而已。

  您是愿意做个聪明人,还是做个糊涂蛋呢?

  文章来源:新浪网

  2017年10月7日更新

 

 

 

 

 

 

 

虚云老和尚在云居山茅棚示寂,遗言开示:

 

农历九月十二日,至十二时半,公唤侍者一起进来,举目遍视,有顷,曰:你等侍我有年,辛劳有感。从前的事不必说了。

我近十年来,含辛茹苦,日在危疑震憾之中,受谤受屈,我都甘心,只想为国内保存佛祖道场,为寺院守祖德清规,为一般出家人保存此一领大衣。

即此一领大衣,我是拼命争回的,你各人今日皆为我入室弟子,是知道经过的。

你们此后如有把茅盖头,或应住四方,须坚持保守此一领大衣,但如何能够永久保守呢。

只有一字,曰:戒。

说毕合掌道珍重。

诸人含泪而退。

文章摘自:广福弘严

 

 

 

 

 

气决定您的寿命

 

如果让你小病一星期,

你会发现金钱不重要,

家人和身体最重要;

如果让你大病一个月,

你会发现金钱特重要,

身体和家人特特特重要;

如果让你大病半年,

估计你愿意放弃眼下一切的金钱和名利

去换回你认为重要的东西。

遗憾的是,

这个世界大部分人都是好了伤疤忘了疼。

包括你我!

所以,当看到这段话的时候,

我更加坚定地知道

在生命中哪些人和事才是最重要的......

健康

重在观念:

美国人:

用100块钱养生,

50块钱买保险,

10块钱看病,

1块钱抢救。

中国人:

用1块钱养生,

10块钱吃药,

50块看病,

100块钱抢救。

大多数中国人,

在生命的最后1-2年,

花光一生的积蓄,

吃遍所有含大量副作用的西药。

再多开几次刀,然后~~

离去...

疾病如何应对? 

答案:

重在预防!

结论:百病皆生于气!

 消气法(分九个层次,逐级提升);

1.倾诉;2.回避 ;3.运动;4.娱乐;

5.想得开;6.自己想适合自已的方法;

7.换位思考;8.放得下;9.提高境界! 

改变观念!

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

关心自己,从此刻开始

文章来源:中外成功智慧

2017年9月4日更新

 

 

 



  林家樂的武學
 

人生说开始就开始,一边做一边修正!
等到你完全准备好的时候,趋势过了,你已经是出局了!

马云, 打套拳来看看!他没有犹豫便打了起来。
有人问他:你有没有考虑到别人在耍你?
他回答很简单:市场有需求,我就做了!如果我不做,机会可能是别人的了!
(網絡摘語)

 
Copyrights by 林家樂.com 2017.5.10 改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