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位置:林家樂.com > 林家樂的武學 > 原来阳气养不住真的会短命,千万别做这些损伤阳气的事
選擇以下各標題瀏覽
 

原来阳气养不住真的会短命,千万别做这些损伤阳气的事

 

原来阳气养不住真的会短命,千万别做这些损伤阳气的事!

 

 

  中国最古老的医术之一,一根艾条可治疗失眠,便秘,减肥,美容,暖宫,助孕,体虚体寒,腰颈肩腿,乳腺,消化不良等400种疾病,做艾灸为家人健康保驾护航,艾与不艾的区别坚持3个月就显现出来。

  人身内的阳气运行有着其自然的年龄关系,随着年龄增长人身阳气是逐渐减少,阳气也由下向上汇集,渐至阴阳分离。阳气上越于上,阴气下沉于下,最后阴阳分离。而不是年少时的阳气在下(阳气亦多),人喜动、多动,阳气在下温煦着在上的阴气,进而热能弥漫周身,身体温暖而健康。

  人身内阳气的变化,就像四季的大气中的阳气充满状况一般,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一般而言,人身在20岁以前,就好似春天;20~40岁时,就好似夏天;40~60岁时,就好似秋天;60岁以后才渐次走入冬天。

  很多人在年龄大了之后都有这样的感慨:怎么年龄一大,这身体的问题一下子多起来了。其实,这多是年轻阳气充足时,自己不珍惜耗散过度导致的。人们常见的自伤阳气也无外乎几种:

  1、长期吹空调

  夏天天气热,出门就是暴晒,空调房成了人们最喜欢呆的地方,贪凉的人们总是把空调的温度调的很低,特别是从外面回来后马上就开空调。夏天天气热,我们的毛孔张开,如果出汗后马上吹空调会损伤我们的阳气。

  为了保护身体健康,夏天要少开空调,空调温度也不能太低,最好能控制在26度以上,睡觉的时候最好能调到27度,白领上班时间,在空调房里最好能够披肩小外套或披肩,保护肩颈和腰腹部,避免受凉。

  2、吃冰水果

  夏天的水果很多,人们最喜欢吃的莫过于西瓜了,西瓜具有利尿、解毒、生津、清热解暑的功效,夏天吃西瓜人们最喜欢将西瓜放冰箱了冰一下再吃,这样吃起来更冰爽,但是,在冰箱里冰的西瓜,吃下去容易损伤脾胃,也伤阳气。

  3、大量喝冷饮

  除了吃冰西瓜,夏天人们也喜欢喝冷饮,各种饮料、雪糕都成了人们的最爱,男人们也都喜欢将啤酒放冰箱里冰一冰再喝,但是这些凉饮喝太多了会阻碍体内的阳气,损伤阳气而导致生病,比如咽喉疼痛、腹痛等。夏天人们喜欢喝冰的绿豆汤,绿豆汤的确是消暑凉饮,但是冰绿豆汤也是要少喝,特别是脾虚的人。

  4、大量喝凉茶

  夏季消暑,喝凉茶是最简单的方法,人们在此烧烤的时候尤其喜欢喝凉茶,但是在这里要提醒大家,凉茶虽好,也不能够长期大量的喝,凉茶都是寒凉的,如果长期喝会损伤阳气。

  5、长期熬夜

  人体阳气最旺的时候是晚上11点到凌晨3点的时候,如果这个时候还没有入睡,还在熬夜的话,会影响体内阳气的生发,同时也会影响肝脏健康,所以,夏季养阳注意不要熬夜,最好能在11点前入睡。

  为什么夏天要养阳气

  一般来说,夏天应该是阳气比较旺的时候,中医有一句话叫“阳逢阳旺,阴逢阴盛”,很多人会问,那为什么这个时候还要养阳,不会“火上浇油”吗?

  事实上,到了夏天人体容易出汗,“阳加于阴谓之汗”,出汗离不开阴和阳,人之所以能出汗就是因为阳在后面,推动着阴从身体里出来,叫汗。所以,如果汗出的多,伤的不仅仅是阴,一开始是“气阴两伤”,时间长了就是“阴阳两伤”了。有时候大汗以后,人会感觉非常疲乏劳累,其实就是伤了阳气的表现。

  此外,天热时人的本能反应是寻求降温,但如果降温过了头也会伤阳。比如空调温度太低,时间长了就容易伤阳气,容易造成一些“空调病”。再比如,吃的或喝的太凉,喝冰镇啤酒不过瘾,还要再加冰块,也会伤到阳气。

  我们今天说的这个“养阳”就是一个辨证的概念。比如有的人说,开春后就不能吃羊肉了,因为它太热,但这和“春夏养阳”的概念并不矛盾。假如你阳气从来不虚,也没有受寒的机会,就不存在补阳的问题,但一些长年怕冷的人,到了夏天就该重视养阳了。

  艾灸就是一种扶阳补正、祛瘀散寒、温通经络、行气活血、调和阴阳的中医疗法。艾为纯阳之草,灸为纯阳之火,对人体阳气的提升,有神奇的效果。

  坚持艾灸一个月、一年、甚至更长,就会发现,气血充足了,眼睛清澈明亮了,神采奕奕,精气神十足,一点都不输给年轻人。

  因为艾灸,通过经络将正气注入你的体内,循经导向,找到身体中的寒湿病灶,并将它们排出去,让人体脏腑阴阳平衡、气血正常运行,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这是艾灸之火力、药力使隐藏在脏腑深处疾患,功拔到体表,但还没有完全排出体外的表现症状,是非常好的效果体现。正所谓《扁鹊新书》所说:“温养阳气,禁戒寒凉。以灼艾为第一。”

文章来源:神奇的穴位

 

 

 

 

 

老中医说:别再过度耗损阳气了!因为你耗不起 !

 

    早睡早起占人体健康的百分之七十,心态、饮食、及时调理各占百分之十,我们就可以知道早睡早起的重要性。我们白天是放电,晚上睡觉是充电,晚上只冲了50%的电,白天还要释放100%,那50%哪来的,就是从五脏借。五脏在古书中为五藏,是藏的意思,藏的就是人体的精华,你总是借,总是借,一般人借15年身体就垮了,所以我们说年轻的时候什么感觉都没有,一到四五十岁了,病就全来了,其实这是有很长一段量变到质变的转化时间的。

  月球的引力能引起潮汐现象,能使宽广无垠的海平面产生巨大的变化,太阳的质量是月亮的两千多万倍,体积是月亮的六千多万倍,那么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力有多大,我们可以想象。

  一、人得病以及康复的根本

  地球围绕太阳转的轨道的位置,是万年不变的,这是天道,“天道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它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只是按照客观规律去运行。人在地球上,和地球是一体的,也就是说,整个的气候变化比较快,如果大的环境已经到了冬至了,但人体内还没有到,跟不上,依然还是脸红,一阵一阵燥热。人道循环跟不上天道循环,就会发生问题。百病就是来自于人道循环和天道循环的差异,同样,百病的康复,也是来自于人道循环和天道循环的和谐。

  二、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最重要

  我们要逐渐地培养符合自然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世界观决定方法论,车还需要定期的养护,更何况是人呢,如果根本没有养护生命的的意识,只是得病后考虑该如何去治病,这可能不是最好的解决方法。我们做每件事情都有意识的考虑符不符合养生之道,渐渐的这种意识会形成习惯,对我们的身心健康乃至事业工作都会很大的裨益。

  比如我们要牢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一年分四季,一天也是一年的浓缩,凌晨3点到上午9点为日春,9点到15点为日夏,15点到21点为日秋,21点到凌晨3点为日冬。日春时,阳气从肝出生,就像春天播种下庄稼的种子;日夏时,阳气在心里长,庄稼在阳光的照射下茁壮成长;日秋时,阳气渐渐的往肺里收,庄稼成熟了,要秋收割麦子;到了日冬,阳气要完全藏进肾里面去,收获的庄稼装袋入库,来年也就是第二天再播种,这是阳气一天的生长收藏的过程,如环无端,少了哪一个环节,都不会有好收成。从理论上我们明白了,那么我们下面就来看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收成不好,身体经常不适的原因,看看我们到底是在那个环节出现了偏颇。

  (1)惊蛰起床

  一年有24个节气,一天就是一年的缩影,也是有24节气的。3点立春,4点雨水,5点惊蛰。惊蛰,“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蛰为冬眠的动物,惊蛰即意味着蛰伏的动物在这个节气惊醒,包括狗熊、虫子等等,不是有人挨家挨户的去叫它们起床,动物能感觉到天地之间阳气的变化,所以它们都醒了,人是万物之灵,比动物更高级,但是人们过多的自我削弱了对客观自然的感知度,敏感的人早5点左右会醒来,不醒也睡的不那么沉了,不敏感的人,还是呼呼大睡。

  人体内蛰伏的是什么呢?就是冬眠了一晚上的阳气,也就是说在5点惊蛰时分,人体的阳气要生起来,就像完成春天的播种一样。如何生起来?只有一个途径,就是“春主醒、主动”,到5点的时候,你必须醒了,而且醒了以后必须起来活动,一动人的阳气就生起来了,可能前一分钟还躺在床上感觉特别困,在为起或不起做思想斗争,当一分钟以后,你真正穿衣服起来一活动的时候,就感觉突然不困了,为什么,阳气生起来了。活动半个小时,一会困了可以睡回笼觉。

  (2)什么叫多?什么叫少?一回事

  上面是从24节气的角度告诉大家早起的重要性,下面我们讨论一下什么叫多少?什么叫多?什么叫少?多和少,是一件事情,两个不同的名字而已,老子讲“同出而异名”,就是这个意思,关键是你从那个角度去看它。一根筷子,顺着看,是一个点;横着看,是一条线段。到底点是这根筷子,还是线段是?都是。

  那么5点不起床,你是多了还是少了?从时间上讲,是多了,从阳气生长收藏的角度上讲,是少了。举个例子,一个农民,经过了冬天的休息后,到了春天,别人都下地种田去了,他不去,想再休息三个月。他是多了,还是少了?从休息的方面,他是多了,但没有春天的播种,哪有秋天的收获啊?从这方面看,他同时又少了。所以多少、得失是对立统一的一对矛盾,它们同时存在,关键是你希望得到什么,失去什么而已。

  那么没有早起,一方面是春天没有播种,一年也就是一天没有收成,另一方面,能量是守恒的,体内的阳气没有转化为清气生出去,它就会憋死在体内,进而转化为火气和浊酸。

  不早起的人是没劲的,不是起的越晚越精神,反而是越累,不信你一觉睡到中午12点试试,不早起,阳气没有生起来,人就乏力,但乏力的同时人还爱发脾气,因为阳气憋死为火气,所以人就脾气大,体内的邪火太大了。

  浊酸腐蚀肾,全国肾病的人大概超过1亿,根源就是起晚了,肝气没有生发出去,憋在了体内,肝主酸,这种酸性的物质,在腐蚀着肾,架不住天天腐蚀啊,这是很可怕的,所以就是早起早睡。

  (3)睡不着解决的方法就是早起

  很多人想早睡,就是睡不着,其中一个解决方法就是早起,早睡不由你决定,但早起可以自己做主,当你早起的时候,中午休息半个小时,下午很精神,晚上会早早就困了,当你晚上不困,早上不起,这一直处于一个恶性循环的怪圈,怎么打破这个怪圈呢,就是早起。

  我们一直建议孩子早起,但同时我们要注意一点,孩子4、5点起来学习,在上学前半个小时,最好睡个回笼觉,比如4点起来学习,7点上学去,那么学到6点半,就上床躺一会,这样一上午是不困的,而且中午必须休息一会,养成睡午觉的习惯,不用多,每天中午10~30分钟就可以,没条件睡,闭目养神也可以。

  很多顾客反馈孩子学到11点多才睡觉,看上去很刻苦,但仔细询问,孩子放学回到家并不是抓紧时间做作业,而是先放松,看电视,吃东西等等,非要等到7点了,才开始学习。这就错了,回到家做作业要向打仗一样紧张,这样可以节省出一个小时,那么你就可以早睡一个小时,要记住,睡眠不是时间问题,它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晚上9点到凌晨3点为天地在给人补充能量的一个时间段,你睡觉了就赶上了,晚睡了就补充了一点,没睡觉就没赶上。说我没赶上怎么办呢?没赶上就没赶上,没有别的办法,不睡觉是你的事情,自然规律不会因你而改变。

  现在的孩子,越上学越感到抑郁。

  所以有一些高考的孩子,一天就睡6个小时,晚上12点才睡觉,早上6点去上学,你说早点睡吧,他说不行,作业写不完。一天只能睡6个小时,最后把孩子弄得跟神经病似的,抑郁,现在年轻人抑郁症的太多了,浑身是病,脑袋也记不住。后来告诉这些孩子,你睡6个小时,你往前移啊,你晚上9点睡,凌晨3点起。反正晚上9点立冬,凌晨3点立春,正好一天的冬天,这6个小时你在“猫冬”。后来这些孩子100%考大学全考前面去了,考清华北大都考前面去了,而且孩子也高兴了,精神状态也好,身体也好。所以我们叫中医时令养生,她专门是讲时间的,在某种意义上讲,中医根本的问题是时间医学。就是人的行为,和自然的节律能呼应起来,也就是说你要想搭上这班车,你得按照火车的列车表走,所以你要能搭上自然这班车,你就按照人家的表走就没事了。大家试一下,一试就灵。这是一个最简单,也是最省钱的办法。

  (4)睡晚了唯一的补救措施就是早起

  睡晚了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早起,这个看起来好像很矛盾,夜里1点才睡觉,补救方法就是5点起床?

  是的。起来以后活动一会,可以再睡回笼觉,但不能一觉闷到7、8点钟。

  晚上不睡叫耗伤阳气,早上不起叫封杀阳气。简单讲,晚上不睡,就像冬天的时候,把家里的粮食都扔掉了,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到春耕的时候,辛勤的劳作,再播种下种子,以期待秋天有个好的收成,就是早起。

  看似矛盾的事情,其实是不矛盾的。

  (5)早起就是一分钟的事

  这个很多人一听觉得不可能,其实很简单,你可以试验一下,你5点起床,只是在起床的那几分钟有心理矛盾,起还是不起?起吧,实在太困了!不起,对健康又不好!矛盾!但当你真起来了,稍微一活动,或走,或跳,或舒展身体后,你就会感觉不像1分钟前躺在床上那么困了,而且感觉很轻松,很舒服。我们一再强调早起升肝气,很多顾客不理解,你亲自早起一次就理解了。早5点你还在床上躺着睡觉,或即便醒了不起也是懒的,困的,这就是肝气没升起来的表现,或者说阳气没升起来的表现;你5点起床稍微活动,人马上就不困了,为什么呢,你体内的阳气随着你的活动升起来了。

  春主动,主醒啊。你5点起床活动,就是在体内升起了春天,《黄帝内经》讲:无春就无夏。没有春天哪里有夏天啊,更谈不上秋冬了。一天之中也有四季,所以你5点起床,人体是与自然同步的,在一天内会经历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而恰恰这四个季节是环环相扣,紧密相关的,没有春生,哪有夏长,更不会有秋收,冬天自然无所藏,到第二年春天没有耕耘的种子,又没办法生,如此反复,恶性循环,如环无端。所以我们强调一定要在5点,最晚不要超过6点前起床,起来后活动活动,看书写字都是头脑清醒的。而且5点起,少阳得以升发,少阳就是初生的太阳。人在5点前一天不起,就是一天体内没有太阳,一年不起,就是一年体内没有太阳。人体内没有太阳,就是缺少阳气,生病或早亡也就不足为奇。

  那么为什么5点还特困呢?因为你不起。5点为惊蛰,惊蛰意味着冬眠的动物开始活动,同样在人体,就是阳气开始涌动。你早起,阳气就能升发出来,人就不困了;因为你5点不起,人躺着不动,肝气升不起来,所以你困。那么实在特困怎么办呢,你可以5点起床,活动10-30分钟,然后再躺下睡回笼觉,这时阳气已经升起,再睡不会压着阳气,这样你再起床后是轻松愉悦的,工作学习精力十足,否则你白天是疲倦的,除了打哈欠就是打瞌睡,干什么都精力不够。

  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习惯了晚上不睡,早上不起,自认为没关系,你看我身体不是很好么?你可以向你身边的体弱多病的老人家询问,他们青年时是不是也有你此时同样的想法。他们都是从那个年龄段过来的,等到相信人不能和自然对抗的时候,已经悔之晚矣。

  早5点起的人,中午最好要午休一会,一是养心,二是下午精力充沛。

  (6)睡眠是时间段的事情

  那么在这里,我们要走出一个误区——困了就得睡,睡到自然醒,就是睡了一个饱觉,精气神就足,身体就健康。这是不完全正确的。我们几年来一直在给大家讲一个重要的知识点:睡眠不是时间问题,不是我今天睡够了8、9个小时,身体就健康了,睡眠是一个时间段的问题,晚9点到凌晨3点为日冬,冬主避藏,阳气要进入冬眠期,是金不换的睡眠时间,人在这个时间段里睡觉,就等于把自己送上了天地运行的这部车,搭上这部车,人就会健康,就会天长地久;错过这部车,你晚睡一个小时,那么你第二天多睡三个小时也补不回来,就像十年寒窗,就是为了高考的那几个小时,如果你在考试的那段时间迷糊,你其他时间再清醒也是没有用的。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感觉,从晚上睡着到早上醒来,感觉时间很短,而如果是白天睡觉的话,即便是很困了,感觉睡的时间很长了,一觉醒来才发现,不过才短短的二、三个小时。这就是因为晚上睡觉的时候,太阳在地球的下面(相对中国为上,美国为下),上为阳,下为阴,升浮为阳,沉降为阴,巨大的引力是向下属阴的,人的阳气是沉降属阴的,所以人睡眠充电敛阴的时间就长,人睡的就熟、就沉。相反,当白天的时候,太阳已经跑到我们的上面,引力是向上属阳的,同气相求,人的阳气也是升浮属阳的,人睡觉的状态就会很浅,无论从时间、质量,还是健康效果等方面都无法跟晚上睡眠相比较。所以我们常讲“要早睡早起”,“睡眠是第一大补”,“睡眠是天补,人补不及天补”,“睡眠占养生的十分之七”等等。

  如果条件可以,最好不要上夜班,上夜班太伤人身体,这是你在和太阳的引力拔河,太阳的质量是地球的三十多万倍,体积是地球的一百多万倍,你的质量和体积占地球的几分之几;如果确实是工作需要没有办法,那么退而求其次,最好不要三班倒,今天上夜班,后天上白班,这相当于你天天往返于中美两国之间,天天在倒时差。

  如果我们真的看懂了上面的东西,并照着做了,你就得到了健康长寿的百分之七十,另外心态、饮食、及时调理各占一成,唯独睡觉占七成。我们现在经常丢了西瓜捡芝麻,花了大量的钱财和时间在人力、药力上,殊不知,人力、药力,不及天力,人在天地之间只是一粒微尘而已,微尘只有和自然融为一体,才会“长生久视”;当微尘脱离自然时,就会瞬生顺灭。

  这些道理是宝贵的,祝您身体健康!健康才是福啊!!!

  注:文中所涉及到各类药方、验方等仅供参考学习,不能作为处方,请勿盲目试用,本平台不承担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

  文章来源:爱中医服务号

  2018年10月12日更新

 

 

 

 

饮食与修行的秘密:饮食比打坐更重要

 

 

  对于修行人来说,饮食比打坐更重要,因为人吃的食物,背后所涵盖的:物质的(有形的)营养素会构成人的身体,无形的能量会成为人的思想、意念。

  英国研究发现爱吃垃圾食品的人非常容易用暴力的方式解决问题,脾气也很坏。

  什么是垃圾食品?

  垃圾食品是指经过炸、烤、烧、熏、焖等加工,或在加工过程中添加、生成或食用在人体内产生有害物质的食品。

  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十大垃圾食品包括:油炸类食品、腌制类食品(盐菜、酸菜);加工类肉食品(肉干、肉松、香肠、火腿等);饼干类食品、汽水可乐类饮料、方便类食品(主要指方便面和膨化食品);罐头类食品(包括鱼肉类和水果类);话梅蜜饯果脯类食品;冷冻甜品类食品(冰淇淋、冰棒、雪糕等),烧烤类食品。

  什么属于负面的能量?一切人为的,都属于负面的能量,因为都是建立在破坏、变性之上的,包括每个生产环节意念、物质、温度、水等。我们能选择食用破坏最小的(负面能量也最小)。生产加工的环节越少,越简单,使用的越少,负面的能量也就越小。

  山泉、草叶,属于自然产物,代表的是正面的能量。

  所有的明师,都是在自然的状态下得悟成佛!

  所有的明师在大悟或成佛前都有过长期不进食。

  人类进化经历了四个重要过程:吃肉(水产)、使用火、吃谷物和豆类、吃盐。

  为什么有人,修行几十年,我执感依然非常强?因为吃的东西背后涵盖无形的负面能量太多了。

  一、从吃肉开始谈起

  远古人类是一种素食动物,主食是树叶、青草和果类,现在科学家对人类祖先牙齿进行研究后得出结论,人类大约于250万年前开始食用肉食。

  人类肉食量增长:到70-10万年前人类的肉类量几乎接近总食量的100%!人类开始吃肉以后,人性变的越来越野蛮和残暴,各种欲望增长,为了满足欲望,人类开始制作和使用工具,破坏自然!人和动物有一个区别,动物只有在发情期才会产生性欲,动物性交是为了繁衍后代。人类不会像动物一样只在发情期才会产生性欲。

  人类是吃肉以后才有了遮羞布,当人都把羞处遮挡起来之后,异性就不能随心所欲了, 遮羞布最早表示的是一种拒绝。

  另外吃肉导致发育急剧加速,寿命下降。

  70万年前到2万年前,人类的平均寿命只有18岁左右,因为那时候很多人类的肉食量已经接近总食量的百份之百。2万年以后开始出现农耕文明,大部分人开始用谷物代替鱼肉类作为主食,人类的平均寿命大幅增长,但离自然寿命还相差甚远!

  根据资料哺乳动物的寿命大约是其性成熟期的8-11倍,现代人平均16岁性成熟,其自然寿命应该是120-180岁,如果在自然环境下进食果类青草和树叶,人类的性成熟期应该在30岁左右,人类的平均寿命应该是200-300岁!

  圣经旧约记载,人类是吃了“禁果”以后有了善恶和智慧。禁果是指伊甸园中“知善恶树”上的果实。夏娃受魔鬼撒旦之诱惑,与亚当一起偷吃了禁果,能知羞耻与善恶,犯下原罪,因而受到上帝的惩罚,被逐出伊甸园。已成为人类始祖的代称。

  基督教的经典也指出人类的堕弱和饮食密切相关!

  偷食禁果被认为是人类的原罪及一切其它罪恶的开端。起初二人赤身露体,并不羞耻;吃过禁果后,他们害怕被看见赤身露体,便拿无花果树的叶子作衣服。

  大洪水之前,人类寿命是800到900岁,而且勇猛无比,那时候一切动物和人都是吃草的。大洪水后,一切都改变了。大洪水之后,上帝才说可以吃肉,但限制人只能活到120左右,勇力也大大下降。

  佛经记载娑婆世界人类所能达到的最高平均寿命为8万4千岁,最低平均寿命为10岁。人寿由八万四千岁,每经百年减少一岁,谓之“减劫”。人寿自十岁每百年增岁一年至人寿八万四千岁之间,谓之“增劫”。

  道教中的神都是活了几万年的人。

  《一的法则》指出,现阶段(第三密度)人类的理想寿命是900年,第四密度人类的理想寿命是9万年。人类寿命的缩短,是由于群体意识决定,由于私有制,发展金钱与权利,导致争夺和嫉妒,伴随各种灾难和疾病,致使人口寿命迅速缩短。

  二、火

  人类开始使用火烹饪食物的代价。

  根据资料,人类最早在79万年前已经开始使用火!

  人类开始使用火以后,欲望进一步膨胀,开始破坏森林,因为需要柴做饭,需要木屋御寒,需要制造各种器具、武器,杀害动物,自相残杀!!

  生活在北极的爱斯基摩人,过去曾以生肉类为主食,他们的寿命可以达到100岁,后来他们使用火烹饪肉类再食用,他们的平均寿命下降到现在的27岁,可见食用肉类不一定就寿命短,但前提是你的生活环境是零下50度以上的极寒地区,没有暖气,靠你的身体抵御极寒,你吃的必须是当地的有机肉,你必须生食,代价是你永远是野蛮人,永远不会拥有真正的智慧。

  肉类中有一种营养素叫左旋肉碱,可以使机体脂类燃烧加剧11倍,加速新陈代谢!生活在北极的哺乳动物肉中含有大量该物质,左旋肉碱不耐高温,使用火该物质大量被破坏!

  蔬菜和自然的水在容器内经加热后,水失去了氧,各种活性成份转为死性,成了死水。植物中的酶、酵素、维生素C超过50度就会被完全破坏,各种植物营养素在高温下都会不同程度遭到破坏,蔬菜中的矿质物会溶入汤水,部份会由活性变成死性,不能提供人体营养,能量只有剩原来的十几分之一。

  吃了烹饪过的食物,人类的体毛褪去,人类开始畏惧寒冷,自然人体是寒暑风雨不侵,人类开始需要衣物御寒,进而捕杀其它动物,获取他们的皮毛。后来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欲望)用其它动物的骨头制作各种饰品!

  吃了烹饪的食物,人类的脾和胆开始退化、变大。因为经过烹饪,植物中本身的酵素和酶被破坏,人体脾和胆需要分泌大量的消化液和酶进行分解吸收,脾和胆的工作量增大10几倍,消耗了人的大部分能量。

  吃了烹饪的食物,人类的体液(唾液、胃液、血液)酸度开始增强,人类开始变的越来越依赖食物,自然人体是可以几个月不进食,也不会饿。现在人体,半天没进食,就饿的受不了。

  吃了烹饪的食物,人类变懒了,开始有了皮下脂肪,除了人类以外的灵长类动物都没有皮下脂肪。

  神仙:神话传说中指有一般人不具有的超能力、并且可以长生不老的人;道家指修炼得道而获得神通的人。

  不食人间烟火,道教称神仙不吃熟食。烟火是指炊烟,引申的意思就是饭,人人都得吃饭。只有神仙不用吃饭,不被人间的浊气所染,超出人世这个范围的。

  三、谷物

  有人说上帝赐给人类的食物是五谷,根据资料人类是在十万前年才开始食用谷物,谷物主要的营养成份是淀粉和小部分蛋白,谷物对人体压力比起肉类和豆类会小的多,因此生活在温带的人类的主食从肉类转为谷物,寿命大大提高!但是能量比不上天然植物!灵气充沛的水的能量是最高的,其次是菌类——蕨类——裸子类——被子——水果类——蔬菜(变性植物)——全谷类——豆类——坚果类——鱼(水产)肉类—各种变性(加工)食品,越原始、越低等的食物,其能量也就越高,食用能量越高的食物,产生的欲望和我执也就越低。

  彭祖:传说中的养生家。据古典记载,彭祖活了八百多岁,他的养生之道是“茹芝(灵芝)饮瀑(泉水),遁迹养生”。

  道家的辟谷术

  辟谷即不吃五谷,道教认为,人食五谷杂粮,要在肠中积结成粪,产生秽气,阻碍成仙的道路。《黄庭内景经》云:“百谷之食土地精,五味外羙邪魔腥,臭乱神明胎气零,哪从反老得还婴?”

  人体中有三尸神,包括上尸神、中尸神和下尸神。三尸神皆为人身之阴神。上尸好宝物,中尸好五味,下尸好色欲。三尸常居在人体,是欲望产生的根源,是毒害人体的邪魔。由于三尸是在人体中是靠谷气生存的,如果人不食五谷,断其谷气,那么三尸虫在人体中就不能生存了。

  人是吃谷物以后开始吃盐到百味,如果能断谷类和豆类,就不会有想要吃有口味的食物的欲望,从而断七情六欲(喜、怒、悲、恐、爱、恶、忧)。

  本人尝试过七天的辟谷,只吃生绿色蔬菜,那期间,几乎没有七情六欲。各种诱惑对我来说根本不起作用。仅仅只是变性的蔬菜。就有如此神效。如果吃有机的更棒。但是在国内很难吃到真正的有机,只有自然浓华(野生,比有机能量更高)的青草、树、泉水,最好在灵气充沛附近没有人类的高山。

  四、豆类

  人类何时开始食用豆类,已无从考证。所有豆类都具有一个特点,蛋白质含量高,蛋白质至少占自身重量的10%以上,特别是大豆的蛋白质含量甚至可以达到40%!

  根据一线的营养学研究,人体每日所需的蛋白质量是自身体重(公斤数)乘以0.6克,如果是重体力运动者和生长期的儿童,则乘以0.8克。也就是一个70公斤的成年人,一天需要的蛋白质量为42克,如果是运动员,56克就足够了。为了更保险,营养学会推荐的摄入量达90克,而现代人的每日蛋白质摄入量普遍达到几百克!

  多余的蛋白质(不论植物蛋白还是动物蛋白),都会使肝肾的负担增加数倍!肾脏需要把人体多余的蛋白质转为尿酸排出体外,以确保体液的PH不会下降,肾脏要拼命的工作,人体的甲状旁腺会释放甲状旁腺素,使骨骼中碱性的矿物质(如钙)溶入血液中,以确保血液的PH不会下降,骨骼则会变的更脆弱(如果人体PH值下降到6.8,细胞无法生存,人会死亡)。

  多余的蛋白和脂类,人体需要通过皮肤排出,表皮分泌的油脂、污垢、耳屎、眼屎、头皮屑,都是人体脂类和蛋白质过剩的产物。各种体臭、口臭、脚臭,是食用五味和肉类(钠)的排泄现象。

  如果完全不吃蛋白质,你的体表几乎不会生产分泌物和体臭,你也不用怎么去洗澡、洗头。

  国人错误、落后的营养观——补多了总比少了好。

  其实,自然人体是不需要补充蛋白质!

  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各种氨基酸,牛羊只吃草,灵长类吃水果和树叶,这些食物的蛋白质含量都非常低,甚至零。但是这些动物体内不缺乏蛋白质,乳汁更是富含蛋白!因为植物中含各种氨基酸,在它们体内会合成最适合它们身体的蛋白。蛋白质在强酸性的胃液中才能消化吸收,蛋白质的消化过程,是所有营养素中,损耗的能量是最多,供应能量是最少的。过量的吸收蛋白质,给身体带来的负担是最大的!

  五、盐

  盐是百味之祖,人类是一万年前才开始食用盐。一万年前人类食用盐以后食用诸味,人性的七情六欲进一步扩大,进而产生了文明和末日。

  现代人,吃生菜,都觉得口感生涩难以下咽,因为生菜是高度的碱性,而现代人90%都是酸性体质,酸性的唾液接触到高度碱性的菜汁,反差太大,就会觉得生涩难咽,等过一段时间后,体质慢慢调整到碱性,唾液的PH也上升,就会觉得口味很好。

  盐、味精、各种调味料的主要成份是钠,自然人体的钾钠比例是10:1,现代人体的钾钠比例确是1:4,绿色植物中都含大量钾,钾可以使人喜悦,而钠是导致忧郁、暴戾、焦虑、烦燥、叛逆、颓废等各种不良情绪的主因。

  人体每摄入一克盐,就会流失5毫克的钙,成年人体每日所需的钙量不是营养学会推荐的800毫克,而是根据你体内钙流失量的5倍,如果你一天吃二十克的盐,你将流失100毫克的钙,你每天需要补充500毫克的钙来填补,所以越吃盐,你的骨头会越脆弱。

  世界卫生组织之前推荐每人每天食盐量不超过6克,现是3到5克,到中国南方地区平均每人每天食盐量是十几克,北方一些地区甚至可以达到二三十克。

  从营养学的角度,盐具有很强的酸性,盐在体内可以转成盐酸,而盐酸又是构能胃酸的主要成份,吃越多的盐,胃液酸度就越强,自己的消化系统也就越适合消化酸性的食物,也使人越爱吃酸性食物,因为酸性食物,需要酸度更强的胃液才能消化,比如肉食动物狼的胃液酸度比是人类强二十倍!

  人为什么会产生饥饿感?因为胃液酸度过高,刺激胃壁神经,进而上导到中枢神经到大脑,所以才会产生饥饿感。强酸性的胃液(PH低于2),需要中等酸性到碱性(PH4到8)的食物稀释中和,使胃液的PH值上升,饥饿感才会渐消失,等到几个小时后,食物消化完了经过幽门小肠后,胃酸又开始分泌聚集,到一定量的时候又产生饥饿感。

  一万年前,人类开始吃百味之祖盐,进而到各种味道,进而产生各种意念,进而发展出现代文明,最后到“世界末日”。

  七情六欲,快感,都是幻觉,错误的感觉,都是骗人的,人类本来是没有这些感觉的。人类本来是不用依靠食物生存的,因为吃了各种食物,粗糙、低频率的,这些食物背后有形、无形的组成了人类的身体、感觉、意念。只有喜悦和爱,欲望得到满足后所获得的喜悦并不是真正的喜悦。

  以上营养观已全面颠覆现代科学和各位读者以往的认识!在短时间内一些人难以接受,越是真理就越难被大众接受!毕竟人类进化史上存在长达四百万年的断层!

  如果完全不吃淀粉类、蛋白类以及垃圾食品的食物,一天的睡眠时间不会超过三个小时,精力反而更充沛。因为消化、代谢淀粉类和蛋白类的食品,需要消耗的能量是草叶类的五倍以上,所以需要长时间睡眠来补充能量!

  如果人在野外只吃蕨类叶和山泉水,皮下脂肪会消失,情绪会消失,可以做到长期不睡觉也不会疲劳,一天只需要睡一个小时就足够。一段时间后,身体碱化,身体会变轻,寒暑不侵,体重会变的很轻,打坐会变的非常轻松,充满喜悦,时间会变的很快,既使几个月不进食也不会产生饥饿感,再一段时间,可以过渡到只喝水,体重会逐渐消失,可以不睡眠,再一段时间则不再依赖世界上的任何食物!

  世界上除了大家都知道的vegetarian, 也就是素食主义者,还有很多种不同的饮食方式,比如:

  fruitarian,就是只吃水果维生的人;

  waterian,就是只喝水维生的人;

  solarian,就是只靠阳光活下去的人;

  还有breatharian,就是不吃不喝也可以活的很好的人。

  文章来源:藏传佛教宁玛传承

  2017年9月15日更新

 

 

 

 

 

  “事物常有表裏。莊嚴的背後潛藏著淫蕩,靜謐的背後隱藏著瘋狂,在道德的背後棲息著荒唐,才是人生至高的逸樂。” 但,至高逸乐背后隐藏至高散灭阳气的机制。填之!慎之!

 

 

 

 

 

109岁奶奶的长寿秘诀:

 

  一辈子单身!!!苏格兰的婕西奶奶活了109岁,去世前她是苏格兰最长寿的女人,接受采访时,她和众人分享了健康又长寿的秘诀,那就是:保!持!单!身!“我的秘诀就是,离男人远一点啦!比起带给人快乐,他们的麻烦事儿才多呢!”

  有句话怎么说来着:想找个男人为你遮风挡雨,结果后来你所有的风雨都是他给的……

 

 

  附:    道路,方向,体力,方法,诚信,坚持,慈善,正直,親和,愛护。

 

 

 

  证严法师:我想人最重要的就是守本分,自己规规矩矩做自己,做我自己,尽本分站在自己的岗位上就可以了。当然,要先自爱才能去爱人,不自爱,心情容易被激动,像喝酒一样,抽烟也一样,吃槟榔也一样,这对个别人没有什么关系,但是对自己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要先对自己疼惜,要先爱自己,才有能力愛别人。

 

 

 

 

南懷瑾老師:生活習慣影響氣脈

 

 

  文 | 南师怀瑾先生

  生活習慣影響氣脈

  實際上外形出問題就是因為內部出了問題,面相就看得出來。

  譬如鼻子歪了,或嘴歪了,那是習慣一邊睡,他應該反過來睡幾年,鼻子慢慢就會正了:這雖是笑話,但要註意,一個小動作有時可以治大病。我們的健康自己都知道,尤其到了中年以上更明顯。所謂“五十肩”也叫“肩凝”, 肩膀這裏肌肉神經凝結住了。中年這兩個肩膀難過,走路時兩個手就不大甩動了,就像戲臺上的曹操一樣,脖子也僵了,頭不能隨意轉,也經常會痛。所以自己要曉得運動,曉得調節,才能保持健康。

  我舉幾個例子引申“前三三與後三三”,現在還沒有離開這個題目,這一條一條發揮起來都與用功修道有密切關聯。前面講過女性要註重帶脈,有時候勸我們這些中年女道友,把肚子練小壹點,腰粗了就表示妳生命的能量不凝聚了。譬如看到一個年輕朋友肚子很大,愛喝啤酒,他還自稱練過氣功,我在他肚皮上一抓有兩坨肉,這就不好了,因為氣不“凝聚”。真正修道也就是“神凝氣聚”。

  妳們學醫的同學,好好立誌去研究,把東西文化融會起來。學醫是為了對人類生命的學問做貢獻,假使學醫只為了容易賺錢,那不值一談,動機就不對了。佛經有一句話,“因地不真,果招紆曲”,動機不正確,不會有正確後果的, 所以我再三強調這一點。

   例如督脈就是中樞神經系統,人體以這個背脊骨為中心,我們五臟六腑都掛在上面;任脈是自律神經系統。有時候年紀大的人肌肉歪了,講話會抖動,在醫學上就是自律神經失調。所以任督二脈是很重要的兩大神經系統。現在醫學歸納人體有七大系統,骨骼系統、神經系統、荷爾蒙內分泌系統,有腦下垂體、甲狀腺、腎上腺等等多得很。還有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各有不同。科學及醫學的進步,對我們舊的東西有新的幫助和了解;對於現在研究道家的學問,研究生命的道理也有幫助。

  但是到現在為止,世界上真能貫通中外古今醫學的人還沒有,因為辦醫學教育的人多半都偏重一邊,不大了解溝通的重要。

  我相信道家與中國醫學的東西如果結合西方醫學,對人類保健和疾病治療的貢獻會很大。有時候我發現有些很嚴重的病,只要懂了這些病理,兩毛錢就治好了,乃至不花錢;再嚴重的病,常常一個動作就治好了。

  所以我常說,西醫救命,中醫治病。有些急癥,例如胃出血了,妳不相信西醫,不趕快去打針,偏要去看中醫,那妳自己找死。妳認為三個指頭把脈非常準確,我卻覺得不大保險。中醫摸脈叫做三指禪,這個不是禪宗的禪,不要搞錯。憑三指真能夠判斷到內部的全體嗎?那太難了。除非妳‘打坐工夫已經到了二禪以上,或到了“心物一元,自他不二”的境界,那時妳這個指頭把脈並不是光靠脈,是靠心靈的電感,自己與病人的身體合壹了,才能體察出來病癥。幾十種脈象,要靠三個指頭去感覺,粗細浮沈長短遲速,還算容易感覺,有些脈就比較難體察了。三個指頭摸人家的脈, 嘴裏還跟人家講話“股票今天怎麽樣?美鈔多少錢啦?”如果碰到我,趕快把手抽回來,寧可自己去抓藥。再看老前輩把脈的時候,眼睛一閉,叫他都不理,那才是真把脈。有時候遲疑十幾分鐘手不拿下來,皺眉頭去體認。現在是隨便摸摸就開藥方,這種醫生不看也罷。

  我們再講回任督二脈,常常有人找上我,我也不認識他,“想請教老師一個問題,我的任督二脈打通了。”還有的說,“我的奇經八脈都通了,下一步怎麽樣?”我只好說: “對不起,我的任督二脈在哪裏我都還沒有找到,我沒有辦法答復妳。關於奇經八脈,我聽過這個名稱,妳都通了的嘛!我就更沒有辦法貢獻妳。”很多人認為自己打通任督二脈奇經八脈了,我說妳這個叫做“凡氣通”,是凡夫感受的狀態,不是真正地打通任督二脈,為什麽?這個裏頭要研究了。

  我們把背脊骨這個叫做督脈,背脊的這個骨節是一節一節這樣套上去,四面八方都是神經系統,像電纜一樣。所以有些人胃痛難過,在背上那個骨節穴位針一針,灸一灸,通一下電,他胃就好了。因為胃的微細神經系統掛在那裏,那裏通了,胃蠕動的功能就好起來了。這是一個簡單的例子,詳細的還不止如此。這個背脊骨節是像電纜一樣的神經系統,這樣絞包下去。請問這個督脈假使通了,是骨節外邊這些神經系統電纜通了呢?還是骨節裏頭?我們的骨科大夫周院長,他是正牌的西醫權威,坐在後面“監視”我,我講錯了他會笑我的。骨節裏頭有骨髓,這個骨節中心是空的,如果骨節外面氣走通就是妳說的氣通了,那只是神經系統的感覺來的。骨節裏面骨髓的氣不是那麽容易感覺到的。將來我們有機會請周院長來給我們上一課,講解這個骨節裏頭外頭的細部結構。

  我講一個自己的經驗。我的一個孩子在七八歲的時候,有一天夜裏上吐下瀉高燒,我這個土郎中束手無策,醫生對自己的家裏人不敢下手,趕快就叫車子送醫院。一進去,掛急診還等了半天,來了個年輕醫生,很神氣派頭蠻大的。來了以後也不問,就把這孩子的衣服拉起來,說要抽脊髓化驗是不是腦膜炎。我說,不準!我心裏想妳們都是實習醫生,就算是真正醫師來,抽脊髓也不準!我問他有別的方法嗎? 他說沒有,我就說不看了。我曉得小孩子抽了脊髓將來問題多得很,非常嚴重。我有個小師弟,學問好,工夫好,當年抽過脊髓,到現在總是腦力不夠、散漫。所以我不讓他們抽脊髓,就抱起孩子去找我認識的一位余醫生。他一看說很嚴重,開了美國新到的一種特效藥。我讓太太把孩子抱回家,自己上街去找藥房,半夜十二點多,敲開幾間大藥房都沒有這個藥。 我只好再掛個電話吵醒余醫生,告訴他這個藥買不到, 能不能換別的藥?他說最好是這個藥,但是現在這個情況,妳回去買一瓶汽水給他喝喝再講啦。我一聽曉得他很疲勞了,高明的醫生也很可憐的,晝夜不得休息,要體諒人家。 我想想自己的孩子嘛,生死有命,聽天由命吧!我就把余醫生當菩薩,買汽水回來給他餵了半瓶,結果他也好了。所以脊髓千萬不要輕易抽的,抽不得呀!脊髓抽掉非常難長回來。這個不是道家煉精化氣,脊髓雖然不是真精,但的確是精的重要一部分。後來我這孩子在美國讀到大學,回來說他跑步運動都是第一。我說妳還第一呢!七八歲時候我如果放松一步,妳這個脊髓一抽,妳現在的背就是彎的。這就是經驗,要懂得這個道理。

来源:《我说参同契》

2017年11月16日更新

 

 

 

 

庄子:一个人最大的资本是学会与自己相处!

 

  品商总汇观察:

   我们学习了太多如何与人相处的教条,却忘记了最为根本的一点,即如何与自己相处。

  一个不会与自己相处的人,也一定不会与他人相处。

  庄子说,人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服务于社会,使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另外一方面要“独有”,使个体的生命处于积极、和谐的状态,成为“至贵”之人!

  我们经常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其实最重要是的人自身的和谐。

  我们的内心有无穷的欲望,又有无穷的矛盾。

  不妨看看自己的心,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彼伏,又有多少情绪在纠缠不休?只有学会了如何与自己相处,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谐。学会如何与自己相处,才是人生的根本。

  庄子说:“独有之人,是谓至贵。”

  这里的“独有”指的是独立自在,自我和谐,自我完善,也就是懂得如何与自己相处。

  人一方面要发挥自己的能力,服务于社会,使其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另外一方面要“独有”,使个体的生命处于积极、和谐的状态,成为“至贵”之人。

  前者是儒家思想的体现,后者是道家思想的体现。

  学习如何与自己相处,如何与孤独和解,如何与时间为伴,是每一个人的必修课,而且它如同养分,对人的滋养,是缓慢渗透的。

  一     孤独是不可避免的

  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的一生不可能脱离他人而存在,但是我们又是孤独的。

  在没有人的夜晚,在内心的深处,我们渴望被人理解,渴望被人接纳,但是,相识满天下,知己能几人?有这样一个故事:

  惠子是经常和庄子斗嘴的一个朋友,每次都被庄子批得灰头土脸。惠子死后,庄子讲了一个故事,来形容失去精神上的对手之后的孤独。故事说的是:

  有一个人,鼻尖上溅到一滴像苍蝇那么小的污泥,他请匠石替他削掉,匠石挥动斧头,随手劈下去,把那小小的污点削掉,鼻子没有受到丝毫的损伤,那人也站着面不改色。

  宋元君听说这件事后,把那匠石找来说,你为我也这么试试,匠石回答说,以前我是能做到的,但是可以搭配的伙伴早已死去了!

  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无时无刻地终身陪伴我们,在很长时间里,在人群中前拥后抱,热热闹闹,让人误以为这就是生活的常态,其实,孤独才是人生永恒的状态。

  我们所能做的不过是正视孤独,然后找到一条可以跟自己更好相处下去的路。

  二     坦然接纳自己、完善自己

  庄子说:“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我们都会有不足,有失望,有难题,它们是人生的一部分。光是接受这些事实,对我们而言,就意义深远。

  所谓成功学喜欢灌输这样的观点:人最大的敌人就是自己,如果谁能战胜自己,那么这个人就能够战胜一切。

  人们之所以这么说,是由于长期以来人定胜天的思想在作祟,人是有征服欲的。

  所谓“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说到底也是这一思想的体现。

  其实在自我斗争中不存在战胜问题,而是一个不断地进行自我探索,不断地自我完善的过程。每个人的潜能不同,成功只意味着能够达到自己的上限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说,战胜自己是对自己能力的恰当评价,是能力的尽情发泄。

  生命不是比较,不是战胜,而是接纳和完善。

  常常走向内心,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知道自己的方向和梦想,接纳自己并不断地精进,让自己的生命成为礼物。

  一个人如何对待自己的时间,就是他的生活态度。在有限的珍贵时光里,与其关注、讨好他人,不如修养和完善自己。

  孤独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白白地浪费着时间,除了长胖和一脸的怨气,一事无成。

  三     学会承受孤独、享受独处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

  孤独,可以成为一种美。所以,我们在孤独中,完全没有必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我们可以享受独处。独处,总不免有一些寂寞,但也正因为寂寞,我们可以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独处,关系到一个人底气的问题,它来源于自身的能量,会带给你一种不依傍的自信。

  孤独和独处总是难的,更多的空闲时间扑面而来,无聊也随即铺天盖地。人都会无聊,并且会变得越来越无聊,但是只要内心充实起来,把那些无聊分解到一天天里,就没有了

  “那些杀不死你的,终将会使你更强大。”

  无论孤独和独处的生活有多么难以忍受,一定要坚持下去,直到自己能够享受这种生活,并真正获得它的滋养,与它握手言和,才会有能力去过另一种热闹纷扰的生活。

  倘若此刻,你虽然在人群里狂欢,但是仍然觉得孤独,那么给自己一个独处的机会吧,你还不知道它会有多么美好!

  文章来源:中国品牌商圈

  2017年8月7日更新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人人生而孤独。

  林语堂说:“孤独两个字拆开,有孩童,有瓜果,有小犬,有蚊蝇,足以撑起一个盛夏傍晚的巷子口,人情味十足。稚儿擎瓜柳蓬下,细犬逐蝶深巷中。人间繁华多笑语,唯我空余两鬓风。孩童水果猫狗飞蝇当然热闹,可都与你无关,这就叫孤独。”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图片来源于「汪见殊」摄

  人渐渐长大,渐渐惧怕孤独,渐渐合群躲避孤独。于是,总去赶赴一场又一场热闹,在觥筹交错间,推杯换盏时,说一些违心的话,做一些违心的事,慢慢失去自我。酒阑人散后,剩下的只有空虚落寞。

  最后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而人始终要脱下伪装,学会享受孤独,与自己相处。

  独处,是一种高远的人生境界。

  独处,是在内心修篱种菊

  清代金石家张廷济有一幅对联非常有意思,“朱晦翁半日静坐,欧阳子方夜读书”。

  朱晦翁即儒学大师朱熹,他喜欢花半天时间静坐,独处时心境澄澈,灵窍自开,是妙悟世间真谛的最佳状态。

  欧阳子即欧阳修,他在万籁俱寂的夜里读书,在书中与古人私语,与灵魂私语,在孤独中找回最真实的自己。

  独处,是从外界虚名浮利的诱惑中出走,回归内心的平静,在心中修篱种菊,在精神世界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独处是内心的悠然,也是修行的必然。龙应台说:“修行的路总是孤独的,因为智慧必然来源于孤独。”

  静坐格物的朱熹是孤独的,寂夜读书的欧阳修是孤独的,优秀的人必是能享受孤独,安然独处的。

  所以有人说:“真正优秀的人一定觉得自己是孤独的,他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优秀来源于孤独那绝美的心境。”

  独处,是与天地精神往来

  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与生命、宇宙对话,抵达“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的境界。

  潇洒的李白最懂独处的妙处。他在《月下独酌》中写道:“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独自一人在花间月下喝酒,无人同饮,便邀月邀影对酌,别有一番乐趣。一举杯,明月为伴;一低头,清影相陪。与月、影的结交,超脱了世俗利益关系的交往,是最纯洁最真诚的友谊。

?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图片来源于「汪见殊」摄

  人唯有在独处时,心灵方能游于天地之间,与天地精神往来,发现世间万物之美。而花鸟虫鱼,明月清影皆可为灵性之友,成为广漠人生里的点点诗意,欢喜而真实,远胜于在人群中虚假的狂欢。

  独处,是把清醒归于平静

  “一忧一喜皆心火,一枯一荣皆眼尘。静心看透炎凉事,千古不做梦里人”,世界太喧嚣嘈杂,从众往往容易迷失,而独处能拨开迷雾,看清真相。

  苏东坡被贬黄州,苦闷不已。一天晚上出门喝酒,三更时才归来,家僮已鼾声大作,敲门都不应,苏东坡唯有独自倚杖听江声。

  江水滚滚东流,他忽然顿有所悟,悟到自我渺小如沧海之一粟,人生苦短如流水一去不返,跻身尔虞我诈的名利场中,追逐蜗角虚名、蝇头微利,何其可笑。不禁发出一声浩叹:“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惟愿驾一叶扁舟随波流去,“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独处让人清醒,让人看清自身的渺小,看清生命的真相,不为浮名所迷,不被虚利所惑。远离混沌,心无挂碍,自能不囿于得失,不困于成败。心清静了,人生自然澄澈如水。

  《百年孤独》里说:“生命从来不曾离开过孤独而独立存在。无论是我们出生、我们成长、我们相爱还是我们成功失败,直到最后的最后,孤独犹如影子一样存在于生命一隅。”

  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岁月,而一生无论跻身多少热闹,看遍多少繁华,终将抽身出来,独自枕着岁月细数似水流年。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来源:物道

  2017然后8月3日更新

 

 

 

 

今天起,我想过一种“中国式雅致生活”

 

  名誉、金钱、美貌都可以被剥夺,但是对美的感悟和欣赏没有人能够剥夺。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

  我知道,愿意上路的人从来都很少,上路之后愿意放弃手头所有,继续前行的人更少。但那又怎样?生命短促,愿你珍惜。

  小桥流水,丝竹于耳,亭前听昆曲,雪中泛太湖,啸聚同好。一席茶,一池荷,熏香迟暮,花馔青灯。每个国人心目中的雅致生活。

  “中国式雅致生活”,是指中国人所特有的一种以智慧、闲适和觉醒为主要特征的艺术的人生态度和活法。“中国式雅致生活”是对“乡土中国”的一种历史追忆,是对农耕时代田园牧歌生活的一种精神向往,是对抱朴守真心灵生活的一种崇尚回归。“中国式雅致生活”是中国传统文化所孕育出的一种古典的生活方式。

  “中国式雅致生活”在精神层面有几个特征,首先是简约。“中国式雅致生活”追求的是一种精致的生活态度,而非奢华的生活方式。那种一掷千金、醉生梦死的“土豪生活”,那种追求香车、豪宅、权力、美女的所谓“成功生活”都不在此列。“中国式雅致生活”更多的是隐含着一种精神和文化。

  其次是闲适。闲适是一种优雅,闲适是一种从容,闲适是一种境界,闲适是一种智慧。“中国式雅致生活”享受的是充实的生活,而不是平庸的日子;是平实无华的岁月,而不是灯红酒绿的时间;是安然平静的时光,而不是愤懑暴怒的态度。

  最后是智慧。“中国式雅致生活”是一种智慧的活法。拥有这种智慧的人,高而能下,满而能虚,富而能俭,贵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辩而能讷,博而能浅,明而能暗。能识天地之大,能晓人生之难,有自知自明,有预料之先,不为苦而悲,不受宠而欢,寂寞时不寂寞,孤独时不孤单,所以绝权欲,弃浮华,潇洒达观,于嚣烦尘世而自尊自重,自强自立,不卑不亢,不俗不谄。能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

  “中国式雅致生活”是“闲爱孤云净爱僧”,是“洗墨鱼吞砚,烹茶鹤避烟”,是“笑看风轻云淡、闲听花静鸟喧”,是“竹密岂妨流水过,山高哪碍野云飞”,是“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是“琴拨幽静处,茶煮溪桥边,书约黄昏后,剑拔不平时”,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是“高卧丘壑中,逃名尘世外”……

  “中国式雅致生活”是中国人特有的生活哲学。林语堂先生在研究了孔子、老子、庄子、陶渊明、苏东坡等人之后,形成了一套以“觉醒、幽默、闲适、享受”为要义的生活哲学。在一篇题为《中庸的哲学:子思》的文章中林语堂写道:“我们大家都是天生一半道家主义者和一半儒家主义者。……中国思想上最崇高的理想,就是一个不必逃避人类社会和人生,也能够保存原有快乐的本性的人。……半玩世者是最优越的玩世者。生活的最高类型终究是《中庸》的作者,孔子的孙儿,子思所倡导的中庸生活。

  这种中庸的精神在动作和不动作之间找到了一种完全的均衡,其理想就是一个半有名半无名的人;在懒惰中用功,在用功中偷懒;穷不至付不起屋租,而有钱也不至可以完全不工作,或可以随心所欲地帮助朋友;

  钢琴会弹,可是不十分高明,只可以弹给知己的朋友听听,而最大的用处却是做自己的消遣;古董倒也收藏一些,可是只够排满屋里的壁炉架;书也读读,可是不太用功;学识颇渊博,可是不成为专家;文章也写写,可是寄给《泰晤士报》的信件有一半退回,有一半发表了——总而言之,我相信这种中等阶级生活的理想,是中国人所发现的最健全的生活理想。”

  同样,周作人先生在《北京的茶食》中也说:“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这就是——“中国式雅致生活”。

  随着历史车轮的前进,如今我们已进入一个高度发达的工商社会。在一个人心普遍比较浮躁功利的时代,人们总是步履纷杂、行色匆匆。在一个人头攒动、惜时如金的社会,人们总是很忙——忙得心力交瘁,忙得长嘘短叹,忙得精神萎缩,忙得心灵苍白。这时我们多么希望自己能慢下来,过一种艺术的、诗意的“中国式雅致生活”。三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我们需要“中国式雅致生活”。

文章来源:第一收藏1cang

2017年8月4日更新

 

 

 

 

古训:人没出息的五大根源,个个戳心

 

  1、没有恒心

  《周易》中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人如果缺乏恒心、恒德,不能恒久地守持自己初心,就常常会因此蒙受耻辱。

  在家书中,曾氏屡屡泛论“恒”的重要,如“凡人作一事,便须全副精神注在此一事。首尾不懈,不可见异思迁,做这样想那样,坐这山望那山。人而无恒,终身一事无成。”

  他还以高标准严要求的方式将“无恒”视为自己的一耻:“余生平坐无恒之弊,万事无成。德无成,业无成,已可深耻矣。”

  三十一岁那年,曾国藩给自己定下了日课十二条: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他不折不扣地坚持了半生!

  就曾国藩练习书法来说,他自幼练习书法,一直到老。终其一生,所写的日记、书信及奏稿数以千万字计,均为楷书或行书。这份耐心,这种毅力,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我们很多时候,常常是三分钟热度,半途而废。这种做事没恒心的毛病会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使我们对自己失去信心,甚至感觉自己一事无成。

 

  2、没有格局

  国学大师钱穆曾经游览一座古刹,看到一个小沙尼在一棵历经五百年的古松旁种夹竹桃。他感慨地说:“以前,僧人种松树时,已经想到寺院百年以后的发展了;今天,小沙尼在这里种花,他的眼光仅仅是想到明年啊!”

  曾国藩说:“谋大事者首重格局。”年轻人做事,最忌讳畏畏缩缩,胸中没有大格局,走一步算一步,目光超不过脚步,终究难有所成。“坐拥云起处,心容大江流”。只有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才能做得更大。

  格局小的恶人,往往是眼光太短,小气,胸襟不够宽广,只认识眼前的利益不顾长远的发展;格局小的人,也往往没有规划,没有明确的目标。喜欢在一些小事,琐碎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精力。每天的生活都很盲目,对于两个或多个目标和食物,取舍时,只关注眼前利益,没有综合长远的分析。

 

  3、无法控制情绪

  情绪控制能力,是情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高低,往往决定了一个人所能达到的高度。

  好情绪是世界的礼物,而坏情绪,即便是一念之间,也是你要买的单。而高情商的人,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从不为自己的坏情绪买单。

  有的时候不满,有的时候不开心,都是因为自己的心情在作祟,有的时候为难你的不是别人,而是自己内心的小小世界。

  情绪就像一把双面刃,你越了解怎么驾驭它,它就能成为你的好帮手,如果你弄不懂它,任它恣意的扰乱你,它就容易破坏你的人生。

  你能拥有什么样的心情,来自于你如何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而你能有什么样的心情,则会决定你看待外界的方式,当你心情越好,就越乐观,心情越差,对于每件事就容易感到悲观,能够善于控制情绪的人,才能拥有快乐的人生。

 

  4、总喜欢找借口

  有一位朋友常常因为生气而责备人。

  王阳明告诫他说:“学习应反身自问。如果光是责备别人,就会只看到别人的不对,而看不到自己的错。如果能反身自问,就能看到自己有许多不足之处,哪还有时间去责备别人呢?”于是,这位朋友感到后悔。

  经常作自我反省的人,日常接触的事物,都成了修身戒恶的良药;经常怨天尤人者,只要思想观念一动就像是戈矛一样总指向别人。

  可见自我反省是通往行善的途径,而文过饰非,推卸责任的人,总是为自己的错误寻找借口,这才是人没出息的重要原因。因为这让你看不到自身的缺陷和弱点,也就无从改正了。

 

  5、喜欢耍小聪明

  喜欢耍小聪明的人,可能不会愿意下笨功夫,做事很容易浅尝辄止。但是很多事情不仅需要聪明,还需要足够的坚持和耐心付出,才能取得成效,聪明的人可能就与此无缘了。

  喜欢耍小聪明的人“爱占便宜”。这种聪明人常常损人利己,自以为得了便宜,其实他们正在一点一点消耗自己的好运和福报。最终会落得人人喊打的地步。

  爱耍小聪明、爱占小便宜是成功的陷阱。一个在小事上斤斤计较的人,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因为爱耍小聪明、爱占便宜的人总想占便宜:占他人的便宜,占合作伙伴的便宜,占规则的便宜……结果是,他们把自己的活动空间搞得越来越狭小,没有人愿意接近他们,他们成了受人唾弃的“苍蝇” 

  有大智慧才有大境界,才有大人生。小聪明容易被聪明误,容易把春光看作秋风,用自造的凄凉来折磨自己。人在社会,一定要记得:永远不要小看他人,不要自以为自己很聪明,爱耍小聪明的人,才往往是最笨的人。

文章来源: 认识我你不亏

 2017年11月29日更新

 

 

 

 

 

格物明心性

 

 

格物,当有一颗审美的种子,从传统尺度里汲养自我。先人谓:『琴令人寂,杖令人轻,麈令人雅,竹令人冷,石令人隽……』清闲娱目之外,书房里一派诗意气韵,令人身心皆闲。『从心所欲不逾矩』,格物便是做人,心无拘役,但又不逾越规矩。在一定的法度之内明心见性,合乎规矩而垂范后世,这便是格物致知的最高境界。

 

在文人看待器物的方式中,雅俗往往是第一评判标准。凡见一物,格其优劣,以君子的心性,界定『大雅』之境,创造出合乎文人审美的真韵况味。室中琳琅多韵致,人间燕闲胜桃源。会心豁目,众妙皆备。临法帖名迹,归真有序,墨池凝香泽;赏拳石清供,玲珑烟云,肌骨参天地;品碧草修竹,清雅盈室,案上成幽野……虚庐清旷,坐尘释虑,雅物明真韵;丈室轩朗,冲淡潇洒,格物致真知。

 

『深人所见于物者也深,浅人所见于物者也浅』。器物本身并没有价值,但是当人赋予它生命的意义以后,它们便有了审美价值,器物也随人的思想高度而不列尘俗,书房也因此意趣无穷。『古之君子,行无友,则友松竹;居无友,则友云山』。写字写诗生活是一起的,但也要离于物,不即不离。很多人沉迷于物的价值,却没有升华到精神层面。格物致知,关照物的品格于自身,写意无穷;怡情于物,吸收物的姿态于自我,流情无尽。格物能生发诗心,诗也强化了物的美感。物和物之间也不是简单的连在一起,而是一种心性的体现。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书房里最核心的是主人,主人的审美和择物构成了这个空间的格局。『怪石为实友,名琴为和友,好书为益友,法帖为范友,良砚为砺友,净几为方友,纸帐为素友,拂麈为静友』。生命情趣干枯之人,带着功利的眼光,便觉此为无用之事;生命情趣丰富之人,带着诗意的境界,深感此为人生一乐。以清心雅物为友,是对生命的彻悟和留恋,格物乃人生的大智慧。在格物的路上,便恢复了人性的天真,情趣也变得审美化和艺术化。

 

『以无用之事,遣有生之涯』。抛弃世俗评判,焕发生命的光彩,至于功利之心,那是生命以外的事情;欣赏艺术与真善之物,寻出风雅与诗意,在人生世相的高崖上,一览格物明心性的胜境。

点击观看本期人物视频

| 视频来源:十相 |

| 图:文人空间 |

| 文:梁诏贮 |

| 本期人物:陈檀溪 |

2017年9月3日更新

 

 

 

 

 

南朝的砖:竟然如此艺术

 

 

南朝“千秋万岁”人首鸟身纹砖

南朝“千秋万岁”兽首鸟身纹砖

南朝飞仙纹砖

南朝飞仙纹砖

南朝凤纹砖

南朝花心卷叶纹砖

南朝凰纹砖

南朝卷叶花卉纹砖

南朝卷叶莲心花纹砖

南朝六瓣卷叶纹砖

南朝龙纹砖

南朝捧奁侍女画像砖

南朝辟邪纹砖

南朝魌头等物画像砖

南朝托博山炉侍女画像砖

南朝狮纹砖

南朝忍冬纹砖

南朝双发髻侍女画像砖

南朝双蝴蝶髻侍女画像砖

南朝天禄纹砖

南朝托博山炉侍女画像砖

南朝圆环莲心纹砖

南朝圆形花草纹梯形砖

南朝圆形莲草纹砖

南朝圆形莲花纹梯形砖

南朝圆形莲花纹砖

南朝圆形莲花纹砖

南朝中心莲花纹砖

(转自:中国文物网)

2017年9月3日更新

 

 

中国皇帝的居所

 

 

白雪镶红墙,碎碎坠琼芳。看飞雪中的碧瓦飞甍、雕梁画栋,领略穿越数百年的厚重与静美。

紫禁城的美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如果大家不是像以前一样走马观花,而是放慢脚步去观察,一定会发现更美的故宫。

时光流逝,岁月打磨,古老的殿堂依旧散发着昔日的光芒!

檀香木的架子床上挂着红色的纱帐,装修精巧华丽,摆设讲究,整个房间朴素而又不失典雅。

红与黄,总给人以神秘圣洁的感觉,威严中带着皇家的神圣不可侵犯。

冬天,寒风中依然恢弘的宫殿,停在太和殿前汉白玉栏杆上的肥麻雀,在珍宝馆颐和轩窗下晒着太阳、蜷成一团打盹儿的猫咪……

看到四季交替,才能感觉故宫是活的。

宫殿的高墙似乎可以阻隔春夏秋冬,在冷清空旷的宫苑中,只有看见树木吐新芽,空地生杂草,各色花朵执著地绽放在紫禁城的草丛中、红墙下,才可以确信春的来临。

夜露寒,西风起,朝来摇落满园金!

秋天,有巍峨壮阔的长城,肃穆的紫禁城,悠长的胡同,总是特别能引起深沉,幽远的感触。

秋天也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总能收获一份一份意外之喜。

紫禁城就像一坛老酒,历久弥香,时间的流逝丝毫冲不走它的韵味,反而堆积了它厚重的历史底蕴,在历史长河中愈发的熠熠生辉。

纵然历经沧桑,

却在冗长的梦境中绽放辉煌!

任凭时光荏苒,经典的也不会被磨灭,夕阳透过花窗花格,斜斜地洒落一地金色的碎片,雕花栏杆被拉长的影子兀自诉说着过去的故事,延续着中国古老技艺的传奇。

来源:第一收藏1cang

2017年11月16日更新

 

 

 

 

六个字,让一个家族出了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

 

  在这快节奏的生活里

  我们应该,听一首琴曲

  品一杯香茗

  感悟逝去的人生

  “富不过三代”,是许多人家面临的尴尬。但让人震撼的是,一条神秘的家规居然使得山东琅琊王氏家族跨越了许多劫难,经受住各种考验,历史上先后培养出36个皇后、36个驸马、35个宰相(《二十四史》中有明确记载的),成为中国历史上显赫的家族。

  让人感到惊奇的是,王氏家规仅有6个字,为“言宜慢,心宜善”。

  然而,仅仅是“言宜慢”3个字,就让这个王氏始祖王吉在险恶的官场上顺利地渡过各种难关,10年间从一名知县成为朝廷重臣、西汉名臣。此后,王吉就把这6个字定为王氏家规,让这6个字造福王氏子孙后代。

  言宜慢

  “言宜慢”,是公元前77年王吉从七品知县调任昌邑王府中担任五品中尉时从一个老人那里得到的秘笈。昌邑王刘贺虽然是汉武帝的嫡孙,却荒淫无度喜怒无常,身边聚集的全是一些溜须拍马的小人。在这样险恶的官场中,王吉当然会感到非常忧愁。但幸运的是,他遇到了一个指点他走出迷津的老人,送给了他“言宜慢”3个字。凭借着这3个字,王吉居然渡过了一次次惊险,在官场上获得了很好的声誉,被汉宣帝刘询任命为谏议大夫,成了朝廷重臣。

  说话,体现着一个人的智慧。特别是年轻人,由于人生经验不足,经常在说话上吃亏。《论语》中,孔子讲了这样一句话:“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没轮到你讲话时,你抢着说,这就犯了“躁”的毛病。孔子曾与几位侍坐的弟子闲谈,让他们谈谈志向。子路性子急,孔子话音未落,他就洋洋洒洒地讲了一大套。可子路万万没想到,他这一通情感流露,却让孔子转身就赏了他一声冷笑,这热脸可是大大地贴上了凉屁股。

  说话是一门艺术,一定要谨慎。历史上因为说错话而得罪人、甚至付出惨痛代价的人不胜枚举。言宜慢,就是告诉我们,说话要经过认真思虑再出口,这样可以让我们变得更加谨慎、稳重和冷静,练就我们成熟大气的人格;其次就是说话语调要舒缓,这样听的人才会感到受尊重、亲切,更舒服顺耳。

  心宜善

  “心宜善”,是王吉在公元前67年再度经过昌邑时老人送给他的3个字。原来,随着官位的升高,王吉出现了利用职权打击报复政敌的心理,将政敌整得很惨,害得很苦。比如说,长史赵珞,就因为与王吉政见不和,被王吉恶意弹劾,最后被罢官归乡,不久就郁郁而终。在老人的劝谏下,王吉痛改前非,不再整人害人,而是客观公正地对待每个人,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欢迎,在险恶的官场上一生顺利平安。而这个送给王吉六字秘诀的老人据称就是汉武帝时的著名宰相公孙弘。

  心宜善,与人为善,必有福报。《孟子》上说,“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心善的人,乐于助人,救人危难。周围的人都愿意与他交往,更愿意帮助他。《道德经》上说,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心宜善,能生发人的阳气,我们中国文化有一句名言:“行善最乐”。四个字,大家都知道,平常看了这四个字,大家不大在意,因为把它看成是一个传统式的教条条文,把它当做鼓励人家的话。其实,人的心理非常怪,我们做了任何一件不好的事,心理会不安、不快乐,内心不对劲,这个不安不对劲不是对别人,而是对自己,慢慢脸色神气都会变坏,精神弄走样了。假使你真正无条件绝对地行善,帮助人家,有利于人家,做了一件好事,心境自然非常快乐。那个快乐,不是道理上讲得出来的。

  言宜慢,心宜善。年轻时就该“言宜慢”,这样才能深思熟虑少犯错误,从而保护自己谋求发展。而人到壮年,心智成熟、实力雄厚,这时就应该“心宜善”。这样才能少树敌手,泱泱有长者风范,受人尊崇。

  这六个字看似简单平淡,却饱含了古人做人做事的道理,从中我们能看到仁爱之心,进退之道。能做到这六个字,就拥有了成熟大气的人格。

  文章来源:第一收藏1cang

  2017年8月4日更新

 

 

 

 

虚云老和尚:可以长远,就是平常

 

 

云居山方便开示 五月十七日(1955年7月6日)

  昔日赵州问南泉:“如何是道?”泉曰:“平常心是道。”州曰:“还可趣向也无?”泉曰:“拟向即乖。”州曰:“不拟争知是道?”泉曰:“道不属知,不属不知。知是妄觉,不知是无记。若真达不疑之道,犹如太虚,廓然荡豁,岂可强是非耶?”州于言下悟理。

  我们说古人的空话,说平常心,人人都有,但怎能见得他是道呢?只要识得平常心,则一切处都是道,不识这平常心,就颠颠倒倒了,何故呢?我们不能回光返照,向外驰求,背觉合尘,朝朝暮暮,随境迁流,背道而驰,摸不着自己的脸孔。怎样叫平常心呢?平常就是长远,一年到头,一生到死,常常如此,就是平常。

  譬如世人,招待熟客,只用平常茶饭,没有摆布安排。这样的招待,可以长远,就是平常。如有贵客到了,弄几碗好菜,这就是不平常的,只能招待十天八天。家无常礼,故不平常的招待,是不能长久的。

  修心人能心无造作,无安排,无改变,无花言巧语等,这就是平常心,就是道,也就是“直心是道场”的意思。

  文章来源:北大禅学

  2017年7月19日更新

 

 

 

 

尊重另一个生命的存在价值

 

  我们已经习惯了体验自己的存在价值,甚至把自己的存在感凌驾于别人的自尊之上,这样就会严重的伤害他,同时也伤害自己。

       有时候,我们好像不太会尊重别人的价值感,作为凡夫人,每个人都是需要被尊重的,而我们自己总是因为爆棚的傲慢,而高高在上的俯视别人的存在与付出,就连布施都是在期待别人的仰视中进行。

        其实,在这个过程中,充分说明了我们自己的脆弱,我们脆弱到不敢承认别人的优点,脆弱到无法正视他人的存在而平等的相处,当自己的我执稍被触碰,我们便像刺猬一样露出满身的刺,胆战心惊的等待博死的自卫与攻击。

        我们害怕真正友好,平等,敞开的与人相处,害怕别人“无处不在”的伤害,所以也就习惯了藐视他人的存在。

        其实,真的没有那么可怕,从始至终都只是你自己在自己设计的灰暗玻璃城中恐惧的盯着外面的风吹草动。

        我们需要做的仅仅只是打碎围城,邀请别人来种上花,种上草,并欣赏、肯定、接受、尊重他们的付出与存在。

  ————嘉样堪布

  文章来源:梵音佛网 

  2017年8月4日更新

 

 

 

 

为什么历史上的重要人物,都喜欢长期独处?

 

 

  来源丨《深度工作》    作者丨卡尔·纽波特

  1922年,心理学家卡尔·荣格在瑞士一个名为伯林根的村庄建起居所。最开始他建起一座简单的两层石头房子,将其称作塔楼。一次印度之行中,他发现当地人有在家里开辟冥想屋的习俗,那次旅行之后,便在自己住所中开辟了一座私人办公室。

  “在休息室时,我可以独处。”荣格这样评述这个房间。

  “我随时都带着钥匙;没有我的允许,任何人都不得进入这个房间。”

荣格在伯林根的塔楼

  尽管我们很容易将伯林根塔楼看作是度假屋,但是回顾荣格的职业生涯,看到这里时,会发现显然这座湖边居所并非为躲避工作而建。1922年,荣格买下这片地产的时候还无暇度假。仅仅一年之前,在1921年,他发表了重要著作《心理类型学》,总结了长久以来荣格与其曾经的好友兼导师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之间思想的诸多差异。

  在20世纪20年代,对弗洛伊德的思想提出质疑是很大胆的举动。想要支撑自己的著作,荣格需要保持清醒的状态,创作出一系列有见地的文章和著作,进一步支持和发展分析心理学。他后来也被称作分析心理学的创始人。卡尔·荣格后来发展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思想家之一。

心理学家卡尔·荣格

  当然,他最终的成功背后有很多原因,但是在《深度工作》这本书中,我的兴趣点会落在下述这项技能,而这项技能显然对于他的成就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深度工作(Deep Work)

  深度工作指的是在无干扰的状态下,专注进行职业活动,使个人的认知能力达到极限。这种努力能够创造新价值,提升你的技能,而且难以复制。

  深度工作是唤醒你当前的智力水平下,每一点价值所必需的。经过心理学和神经科学方面的数十年研究,我们认识到伴随深度工作而来的精神紧张状态,对于提升我们的能力也是必需的。

  其实,如果探究一番远近历史中其他一些重要人物的生活,你会发现深度工作在他们身上是非常普遍的。

  比如16世纪的散文家米歇尔·德·蒙田早在荣格之前就在远离自己法国城堡石墙的南塔楼区建起了一座私人图书馆,而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大部分都在纽约库阿里农场的一间小屋里完成,当时他在那里消夏。吐温的书房离主要房屋区太远,以至于他的家人要吹号吸引他的注意力,召唤他去吃饭。

左为蒙田,右为马克·吐温

  历史再向前推移,可以看到剧作家、导演伍迪·艾伦。在1969年至2013年这44年的时间里,伍迪·艾伦编写并导演了44部电影,获得23项奥斯卡奖提名——对于电影艺术作品而言,这个比例高得惊人。在这段时期里,艾伦一直没有电脑,所有写作都不受电子设备的干扰,而是在一台德国奥林匹亚SM3型号的手动打字机上完成。

伍迪·艾伦

伍迪·艾伦执导的《午夜巴黎》

  此外和艾伦一样拒绝使用电脑的还有理论物理学家彼得·希格斯,他在几乎与世隔绝的环境下工作,在他获得诺贝尔奖的消息传出后,记者都找不到他。

彼得·希格斯

  J.K.罗琳确实会使用电脑,但是广为人知的是,她在写作《哈利·波特》小说期间会远离社交媒体。尽管这段时间恰逢科技迅猛发展,公众人物也多对此趋之若鹜。

电影《哈利波特》

  罗琳手下的工作人员最终还是在2009年秋天用她的名字开立了推特账户,当时她正在写作《偶发空缺》,开设账户之后的头一年半里,她只发布了一条推特消息:“这是我的实名账户,但恐怕我不会经常发声,因为当前纸笔仍是我的最爱。”

J.K.罗琳和她的《偶发空缺》

  当然,深度工作不仅仅局限于历史人物和厌恶电脑之人。众所周知,微软首席执行官比尔·盖茨每年都要进行两次“思考周”,在这段时间里,他会远离世事(通常是在湖边小屋),只读书,思考大局。

  正是在1995年的一次思考周中,盖茨写下了著名的“互联网浪潮”备忘录,将微软的注意力转移到一家名为网景通讯的新兴公司。

比尔·盖茨

  在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人物身上,深度工作的普遍存在现象很值得强调,因为这种现象与当代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行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因为这个群体很快淡忘了深度工作的价值。

  知识工作者之所以不再了解深度工作,原因显而易见——网络工具。

  网络工具是一个非常广的门类,包括电子邮箱和短信等通讯服务、推特和脸谱网等社交网络,以及BuzzFeed和Reddit等炫酷的娱乐信息网站。这些工具的兴起,辅以智能手机和可联网办公电脑的广泛使用,将大多数知识工作者的注意力肢解得支离破碎。

  2012年,麦肯锡的一项调研发现,知识工作者平均每周有超过60%的工作是进行电子沟通和网络搜索,工人们则有将近30%的时间只是用于阅读和回复电子邮件。

  这种注意力支离破碎的状态不可能带来深度工作,深度工作要求长时间无干扰的思考。

  然而与此同时,现代知识工作者也并没有游手好闲。事实上,他们称自己和以前一样忙碌。这种矛盾是由何产生的?另外一种类型的努力可以很好地解释个中原由,这种努力恰与深度工作的理念相悖:

  浮浅工作(Shallow Work)

  浮浅工作说的是对认知要求不高、事务性的任务,往往在受到干扰的情况下开展。此类工作通常不会为世界创造太多新价值,且容易复制。

  换言之,在网络工具的时代,知识工作者越来越多地用浮浅工作——像人工网络路由器一样不断地收发电子邮件,不断被小事扰乱心神——替代了深度工作。诸如研究新的商务策略或撰写重要的经费申请等重大工作,本可很好地受益于深度思考,却也在受到干扰之后变得支离破碎,完成的质量不会太好。

  对于深度工作更不利的是,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向浮浅工作发展的趋向并非是很容易就能转变的。在极度浮浅的状态下度过足够的时间,将永久性降低自己深度工作的能力。

  “网络似乎剥夺了我专注和沉思的能力。”记者尼古拉斯·卡尔2008年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的一篇广为引用的文章中坦言,“不仅只有我是这样。”卡尔由这个论点出发,写成了一本书,名为《浅薄:互联网如何毒化了我们的大脑》,后入围了普利策奖终选名单。为了写作《浅薄》一书,卡尔恰如其当地搬到一间小木屋里,强迫自己与世隔绝。

  卡尔·荣格的伯林根塔楼成为他保持深度思考的场所,之后他才将技能加以应用,产出具有令人讶异的独创性的成果,以至改变了世界。如果我们能够共同努力构建我们自己的伯林根塔楼,培养在日益浮躁的世界里创造真实价值的能力,就能够认识到数代人中最高产和最重要的人物所认可的真理:

  深度的生活是优质的生活。

  来源微信号后浪(ID:hinabook)

  2017年9月24日更新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

 

  目中有人才有路,心中有爱才有度。

  一个人的宽容,来自一颗善待他人的心。一个人的涵养,来自一颗尊重他人的心。一个人的修为,来自一颗和善的心。

  孟子有云:

  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眼里容得下别人的人,才能让人容得下他。懂得尊重别人的人,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柔和待人的心态常伴让自己,处处祥和。

  纪晓岚有一天去游五台山,走进庙里,方丈把他上下一打量,见他衣履还整洁,仪态也一般,便招呼一声:“坐。”又叫一声:“茶。”意思是端一杯一般的茶来。

  寒暄几句,知他是京城来的客人,赶忙站起来,面带笑容,把他领进内厅,忙着招呼说:“请坐。”又吩咐道:“泡茶。”意思是单独沏一杯茶来。

  经过细谈,当得知来者是有名的学者、诗文大家、礼部尚书纪晓岚时,立即恭恭敬敬地站起来,满脸赔笑,请进禅房,连声招呼:“请上坐。”又大声吆喝:“泡好茶。”

  他又很快地拿出纸和笔,一定要请纪晓岚留下墨宝,以光禅院。纪晓岚提笔,一挥而就,是一副对联: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方丈看了非常尴尬。

  目中有人,就是看待任何人和事都是平等的,不会因为性别、阶层、贫富等原因而区别待人,不仰望不俯瞰,不卑不亢。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

  我们平等的相爱,因为我们互相了解,互相尊重。

  懂得尊重的人,总是让人舒适温暖。如闻清新脱俗之幽兰,如见晨光熹微中青山。

 

  层次越高的人,越明白尊重意味着平等、价值、人格和修养。

  他们目光长远,有阅历,格局大;有成熟且有充实的内在,更懂得“感同身受”和换位思考,懂得尊重别人的不易和努力。

  尊重别人,其实是在庄严自己。懂得尊重别人,也是一个人教养的最大体现。

 

  心中有爱才有度,爱人先爱己,责人先问心。地至秽者多生物,水至清者常无鱼。对待伴侣需要包容,对待朋友需要宽容。

  心中有爱,人生何处不花开?生命何处不春天?内心有阳光,有爱的人,无论走到哪里,都不会畏惧黑暗。

 

  小女孩每天都从家里走路去上学。一天早上天气不太好,云层渐渐变厚,到了下午时风吹得更急,不久开始有闪电、打雷、下大雨。

  雷雨下得愈来愈大,闪电像一把锐利的剑刺破天空,小女孩的妈妈赶去学校接小女孩,却看到自己的女儿一个人走在街上,每次闪电时,她都停下脚步、抬头往上看、并露出微笑。  

 

  看了许久,妈妈终于忍不住叫住她的孩子,问她说:“你在做什么啊?”

  女儿回答:“上帝刚才帮我照相,所以我要笑啊!”  

  心中有爱,哪怕是闪电侵袭,也能变成有爱的瞬间。把爱存于心间,让桃源存于心内,身上就永远有一缕花香;让爱植于心内,身边就永远有一米阳光。

 

  拥有海一样的胸怀,才能有海一样的人生;拥有海一样的宁静,才能镇得住波涛汹涌。做人如海,有跌宕起伏,有波澜不惊。

  心中有爱有情谊,眼中能容有世界。路,不在他人的行动里,而在自我修为里。

  文章来源:全世界关注量最高的企业家平台

  2017年8月4日更新

 

 

 

 

冥冥之中,前缘注定

 

  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事情是不能解释的,为什么有些人初见就感觉很熟悉,为什么有些人认识不久便觉得相见恨晚,为什么人和人可能因为一个阴差阳错便无法相遇,是真的有前缘注定吗?

《卜算子·不是爱风尘》 

【宋代】严蕊

不是爱风尘,似被前缘误。

花落花开自有时,总赖东君主。

去也终须去,住也如何住!

若得山花插满头,

莫问奴归处。

  严蕊学识通晓古今,善琴棋书画,却沦落风尘,此词作于岳霖任提点刑狱,释放严蕊,问其归宿时,她表示自己并非生性喜好风尘生活,不过是宿命所致,只望脱离风尘苦海,过平凡女子的生活。全词不卑不亢,是一番婉而有骨的自白。 

《病中感怀》 

【唐代】李煜

憔悴年来甚,萧条益自伤。

风威侵病骨,雨气咽愁肠。

夜鼎唯煎药,朝髭半染霜。

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

  李煜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可他确实不是一个好国君,他登上帝位,于国于他都是悲剧。“前缘竟何似,谁与问空王”,被俘至汴京的李煜多想问一问无所不知的佛,他的前世今生究竟是什么命运呢,竟要承受如此多的苦痛?

《鹊桥仙·七夕送陈令举》 

【宋代】苏轼

缑山仙子,高情云渺,不学痴牛騃女。

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曾犯,银河微浪,尚带天风海雨。

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这首词在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诗人认为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必然,能“相逢一醉”便应庆幸,又何必苦苦沉湎于即将分离的苦痛中。

《惜奴娇·不知名》 

【宋代】王之道

不厮知名,怎奈向、前缘注定。

一封书、便成媒娉。

千里相从,恰似寻盟合姓。

泥泞。尚隔个、轿儿难近。

薄薄纱厨,小驿夜凉人静。

红一点、暗通犀晕。

花月多情,摇碎半窗清影。

安稳。悄不知、人痛损。

  古代社会的婚姻,均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半点由不得自己,纵然安慰自己这都是前世的缘分造就了今生的宿命,到底是意难平啊。

《浪淘沙·题酒家壁》 

【宋代】周文璞

还了酒家钱,便好安眠。

大槐宫里着貂蝉。

行到江南知是梦,雪压渔船。 

盘礴古梅边,也是前缘。

鹅黄雪白又醒然。

一事最奇君吸取:明日新年。

  作者将他在“古梅边”那种放浪形骸的“盘礴”,说成“也是前缘”,是前世定下的缘分,显然是小题大做,故弄玄虚,把本来不相连系的事情硬是凑在一起,意在构成幽默,也有嘲弄礼法的用意。

《鹧鸪天·萧莹》

【宋代】赵彦端

花动仪容玉润颜,温柔袅娜趁清闲。

盈盈醉眼横秋水,淡淡蛾眉抹远山。

膏雨霁,晓风寒,一枝红杏拆朱阑。

天台迥失刘郎路,因忆前缘到世间。

  她身姿婀娜,眼若秋水,眉如远山,“天台迥失刘郎路,因忆前缘到世间”,怕是九天之上下凡的仙子吧,可谓是夸女孩子的最高境界了。

《送蓬仙兄返里有感·其一》

【当代】周恩来

相逢萍水亦前缘,

负笈津门岂偶然。

扪虱倾谈惊四座,

持螯下酒话当年。

险夷不变应尝胆,

道义争担敢息肩。

待得归农功满日,

他年预卜买邻钱。

  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茫茫人海,能相遇已是前世注定的缘分,这一首七律通过与同学好友共同战斗生活的回顾,抒发了为拯救祖国而刻苦自励、热烈期待他日为国立功、在革命胜利之时再与好友欢聚的无畏和乐观精神。

《满庭芳·刘公问贵贱》

【元代】王哲

今世丰华,此生贫窘,算来总是前缘。

荣枯好丑,无党亦无偏。

只在灵明布种,唯招召、善恶相传。

花开谢,开为福地,谢是祸心田。

英贤。如速省,时臻命至,减势藏权。

若能还使,尽却复如然。

好把根源取正,休著染、也莫孜煎。

推真妙,不论贵贱,便是大罗天。

  因元代政治专权,社会黑暗,元代的作品总放射出极为夺目的战斗光彩,透出反抗的情绪;锋芒直指社会弊端。这首词的作者认为生死有命,富贵在天,若真想每个人都好,“不论贵贱,便是大罗天”,间接表达了一种不分贵贱,人人平等的愿望。

文章来源: 古典书城

2017年9月3日更新

 

 

 

 

朗诵:灵魂知己,可遇不可求

 

 

  灵魂知己,可遇不可求

  文 | 四月桃花 诵 | 月下泛舟

  或许是物质世界泛滥了,人们越来越孤独。或许是现实形式太泛泛了,人们越来越追求简单淡泊,或许是功利的人与事太思空见惯了,所以,很多人灵魂深处渴望一位知己。

  知己不是知音,知音只要是走入对方精神世界就好,而知己却如在人来人往中遇见了另一个自己。用心悉心倾听、用懂默默会意、用灵魂去琴瑟和鸣。

  男人渴望红颜知己,在她面前卸下所有重担,仿佛对着一湾静水、一钩新月、一帘幽梦,一个是缓缓地倾诉、一个是静静地聆听,仿佛是世界上最美好的一首诗,既美好、又圣洁。就如《上海滩》里许文强遇见方艳芸,比朋友深情、比爱人情深。

  女人渴望蓝颜知己,在他面前忘记俗世的累与倦,仿佛又回到了未嫁时的模样,清水出芙蓉,嫩芽初绿般,遇到欣赏、赞美,焕发自信、活力。著名演员赫本的一生有七次婚姻,最后在一位知己手中告别人世。

  古谚说:“相识满天下,知心有几人”。文章里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

  徐志摩诗:“得之我幸、不得我命”

  物以稀为贵,正是因为知己难求,所以,遇见灵魂知己往往是个稀罕,所以,才让人更加渴望与渴求。

  “低俗”的人不会有知己,小人趋于利,永远不会懂知己的高度;

  “浮躁”的人不会遇见知己,因为,人潮人海里,早已丢了自己,何求知己。

  “浅薄”的人,不会留住知己,纵是遇见也无法停留。

  “士为知己者死”,既强调了知己的高贵,又阐述了若没有一份这样的果敢与坚持,“知己”二字也会永远的在天边遥不可及。

  灵魂知己,可遇不可求。或是此生、或是来世;或是前路、或是远方;或是永远的擦肩而过,也或许是“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作者简介:崔健,笔名四月桃花,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诗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

  诵者简介:月下泛舟,以声为舟,以情为桨,划向你我心灵深处。喜马拉雅、派派网播客“月下泛舟”;微信公号“月下之声”(yuexiazs)。

  摄影简介:王琢(老猫)资深摄影师,中国太平洋摄影部落摄影人像版版主。摄影作品以情绪环境人像摄影见长,人物情感表达细腻,颇具中国式的浪漫,作品意境悠长,耐人寻味。

  摄影:王琢(老猫)  编辑:绢子

  文章来源:百草园书店

  2017年8月4日更新

 

 

 

 

师说--和尚有什么可以享受的

 

文章来源: 东华寺之声

2017年8月4日更新

 

 

 

 

 

 

 

付出,你得遇上对的人

 

 

 

  前言:只要你是选择对的,适合的,那么就会变的很轻松很幸福。

  一个鸡蛋,非常天真的和石头在一起了,磕磕碰碰,弄的自己身上伤痕累累,但鸡蛋一直坚持着,终于有一天鸡蛋受不了了,离开石头。

  后来鸡蛋遇到了棉花,棉花对鸡蛋的每一个拥抱都是那么的温暖,鸡蛋的心暖暖的,鸡蛋才明白:不是努力坚持和忍耐就能换来温暖。

  是要选择对的,适合的,就会变的很轻松很幸福。

  再优秀,也得碰上识货的人。

  再付出,也得遇上感恩的人。

  再真诚,也得赶上有心的人。

  再谦让,也得面对珍惜的人。

  思想太少可能失去做人的尊严,思想太多可能失去做人的快乐。

  ——度也 !

  挣钱是技术,花钱是艺术;能不能挣钱看智慧,会不会花钱看品味。

  ——道也 !

  对自己好点,这一生不是很长;对身边的人好点,下辈子不一定能遇上。

  ——爱也 !

  当我们是少数时,可以测试我们的勇气;当我们是多数,可以测试我们的宽容。

  ——仁也 !

  伤得起,拿得下,放得开,看得准,失得安,活得透,走得畅,活在当下。

  ——君也!

  文章来源:读文摘精选

  2017年8月4日更新

 

  每个人的人生有两条路。一条用心走,叫理想。一条用脚走,叫现实。如果心走得太慢脚走得太快,现实就苍白。如果脚走得太慢心走得太快,梦想就超飞!

 

 

 

  英雄总是势单力薄孤独无援,时代不是没有英雄,而是英雄大都没有好下场。(杨柳青)

 

 

 

 

蒋勋:生命中最美的东西,都是为自己找回本性丨走寻

 

  文 | 蒋勋

  中国·台北

  美学修养恰好是使我们的生命,由狭窄的现实扩大到生命情怀的东西,只有美学的部分,敌人间可以互相赞美…知识分子是个蛮新的词,中国古代并没有这个名称,我们可能会用“士”来代表读书人。今天我想由历史上,慢慢谈一谈究竟一个知识分子应该具备怎样的美学修养。

  春秋时代的礼乐之教

  春秋战国时,士已经成为一种独特的身分阶层,也就是说,当社会的结构发展到一定的程度时,会有一群专门以读书、思考生命的价值、思考生活的导向的人出现,主导着庞大的文化。

▲ 春秋时期礼器克黄鼎

  这时的儒家系统中,提出“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六种不同的学科训练读书人。其中“乐”的部分是与美学修养最相关的,春秋战国诸子的书中,几乎都强调乐教。

 孔子甚至常以乐教去判断一个学生在整体思维、生命性情中达到的状况,于是乐教在整个士的美学修养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它本身是非常感性的教育,我们可以看到“琴”这样的东西,成为中国读书人非常重要、甚至必备的东西,这和今天一个音乐家面对乐器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 元 王振朋 《伯牙鼓琴图卷》

  中国的琴,不完全是一种乐器,而是一种生命情怀因为他喜悦、郁闷的时候,会藉着琴做一种生命情怀的抒发。俞伯牙和钟子期“摔琴谢知音”的故事中,俞伯牙的琴,是生命中要与另一个人沟通、对话的更极端的例子,是晋朝陶渊明的素琴,这张琴上一根弦也没有的。这时,琴变成一种哲学,琴的演奏过程变成生命中自我弹奏的另一种形式。甚至传说,一个最好的琴家弹琴时,不能有人偷听,否则弦就会断。这也让我们意识到,生命中最美的东西,常常是跟自己对话的,不是表演的。因为只要有对象,艺术就会有趋附性、会做作。

  中国知识分子的美学修养,其实最大的一部分是讲个人内在孤独时刻的状态,因为只有在面对自己的时刻是个审美的我、美学意义的我、真正的我。《史记》中的美学形式到了汉朝,我很自然地想到了司马迁这个知识分子,他留下了一部影响极大的《史记》。我们看到书中有许多知识分子的典范,例如《屈原贾生列传》中的屈原,是个很美的形象,他投江时,成为了生命的美学形式,而这样的美学形式,几乎变成这个族群很多的知识分子,在读到这一段时巨大的感动。这种感动在于我们有没有一个最内在、最美的自我,绝不受外在的污辱、干扰,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 《史记》书影

  其实,司马迁一直在创造一种生命的美学形式,我们同样看到,另一个创造出来的人格典范楚霸王项羽,他在楚汉相争时,是个失败者,可是司马迁把他翻案成美学上的英雄。他在唱“力拔山兮气盖世”时,完全是真性情的流露。我们无法解释为什么历史上《霸王别姬》一直被演出,只能说,司马迁给我们一个启发,让我们从现实的挫折中,找回生命的完全。

  另外,荆轲也是《史记》中绝不会被忘记的人,他在出发前唱“风萧萧兮易水寒”,歌声变成了生命的极致,而荆轲同时也成为一种美的典范。荆轲并没有成功,也没有改变历史上任何事,可是他改变了生命本身的态度,达到了一种自我完成。

  《史记》为我们留下了最早的知识分子美学典范,可是这些人都是现实中的失败者,三个失败者,三个美学典范。这样看来,是不是中国有美学修养的知识分子,都变成了失败者的典范?这样是不是有一点阿Q式的悲哀?《史记》留下了让人震动的东西,可是成功与美学又是常对立的,不过知识分子常会将这两种对立统一起来。

  东汉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是少数没有殺功臣的开国君王,所以中国知识分子为了避免“狡兔死,走狗烹” ,会“功成身退”,就像东汉最有趣的知识分子,帮刘秀打天下的严光,刘秀当皇帝时,大封功臣,严光就自己跑到南方富春江一带去钓鱼,直到晚年时他们才相見,这是我比较喜欢的故事,其中知识分子事功的完成,与美学的修养并存。他完成了美,但没有背负《史记》的悲壮。

  三曹与魏晋南北朝的美学修养

  东汉结束,到了三国,出现了三个有趣的人物;曹操、曹丕、曹植,他们是精彩的政治人物,也是精彩的美学人物。曹操的诗写得极好,是文武双全的人物。曹丕懂得政治上的手腕,篡夺帝位、文学上《典论.论文》却写得极好,而且建安七子是围绕着他形成的。才高八斗的曹植,七步成诗,文笔也是极好,不过曹操是功业与美学修养不对立的状况,他的两个儿子,却又将二者分离。

▲ 东晋 顾恺之《洛神赋》局部

  曹丕篡了帝位,可是对中国知识分子的美、性情、情怀有很大影响的是曹植,他在那个礼教极严的时代,爱上了嫂嫂,写出了《洛神赋》,这大概是第一次中国知识分子的男性,这么直接地去形容一个女性的美,我常很感谢这篇文章,它使中国及受压抑的男性,有一个爱情幻想的对象。中国有很多文人,常一遍一遍地抄写《洛神赋》,或者画洛神赋图。曹植与曹丕比起来,似乎又变成现实中的失败者,可是他完成了生命情怀中的东西。

  魏晋南北朝,当时士人的生命情怀,可以在《世说新语》中看得清楚,书法、绘画、文学在这个时期成为知识分子必备的修养。当时的世族,也就是王导、谢安家族是很以他们的修养、内涵骄傲的。王导家族简直囊括当时的中国书法史,王右军王羲之是这个时代很重要的典范,他在《兰亭集序》中,正面地歌颂了生命中的美,他的价值,不在于有没有当官,而在生命本身的完成。他还有许多故事,“袒腹东床”、“东床快婿”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我们看到有一个时代是这样重视真性情的,性情刚好相对于“礼教”,礼教是外在的,而礼教和性情,一定要取得一个平衡,当礼教成为一个知识分子唯一的依靠时,就会虚伪、作假。可是若只有性情,完全没有礼教,也很危险,就像下面要说的“竹林七贤”,他们生命中有非常高的悲剧性,七贤中美学修养最高的,应该是嵇康。中国音乐上最美的一首曲子《广陵散》就是他作的,他太标榜美学修养上的性情性,所以与许多礼教对立。除了嵇康外,阮籍也非常重性情,他的一生,都在反礼教。我们看到,礼教有时和性情是对立的。这时美学修养,被拿来对抗那些作假的虚伪,因为美学中有一个必备的东西:真性情。

  陶渊明也是一个追求真性情的人,他的《归去来辞》和《桃花源记》,都是我极喜欢的,两篇都在说心灵的淨土,而《桃花源记》中,淨土是被渔人发现的,所有的知识分子都找不到它,这是一个有趣的寓言,对那个时代被政治扭曲的知识分子,做了很大的警告。

  唐朝知识分子“对立的统一”

  接下来我想跟大家谈一个中国知识分子,美学修养中理性与感性的平衡。我最感动的时代,就是唐宋。当时的知识分子是士大夫,读书是为了做官,可是他们的美学修养一点也不逊色。其中很重要的角色是领袖,知识分子的美学修养健不健康,和领袖有极大的关系。譬如唐太宗本身书法写得极好,又非常喜欢王羲之的字。再如武则天,她绝对是中国女性知识分子的代言人。她能篡位和她的知识有关,绝不只是因为手段阴险毒辣,她的文笔、书法、文学修养都极好,所谓知识分子的美学修养,她绝对有。

▲ 唐 周昉《调琴啜茗图》

  我想藉唐宋的知识分子说明,美学修养恰好是使我们的生命由狭窄的现实扩大到生命情怀的东西,只有美学的部分,敌人间可以相互赞美。武则天篡位时,骆宾王写《讨武曌檄》讨伐,武则天对这篇文章是一句一句地赞美,她为其中的美,以及文章背后动人的生命情怀而赞美,这时她以自己是个帝王来思考,应该有包容的气量,而不是以她自身来思考。这种气度是美学,只有美学可以让人宽容、让敌人不再是敌人,现实功名利禄的斗争,终有一天会过去,人可不可能在另外一个世界,有和谐的对话美是一种统一,更是一种对立的统一,她为整个唐代历史树立了一个精神,到了玄宗,这是一个真正的美学时代的来临。

  玄宗时的李白是一个反体制的知识分子,他拒绝了所有的教育制度,崇拜游侠,可是他的诗震动朝野,宰相贺知章说他是《谪仙人》,玄宗看了他的诗,马上封他为翰林学士。这时,玄宗爱上了当时还是寿王妃的杨玉环,五十年后,白居易写了《长恨歌》,记录了这一段故事,读着读着,我们其实很容易忘了这个人是皇帝,《长恨歌》中最感人的,是他恢复了人的本性,好像一切帝王的功业,都比不上那一点“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深情、“君王掩面救不得”的眷恋。

 

▲ 唐代灰陶马

  只有在美学中,现实世界的一切的高低、贵贱、贫富都会变得平等,变成人对人的态度。知识分子的美学修养,其实就是人的本性的对待关系,只是我们常因为礼教,而忘了这种本性。白居易最精彩的作品还有《琵琶行》,他在江边为朋友送行,听一个琵琶女弹琵琶有感,他说“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听到了这样的乐曲,他突然觉得这个身分、教育和他不对等的琵琶女,其实是在这个生命里面共同分享喜悦、分担忧伤的人,他把她视为一个对等的人,所以听到最后会“江州司马青衫湿”这是非常纯粹、深情的人性对话,这种东西,在唐宋的知识分子中一直有,却一点也没有被低俗化。

  第一流的宋代知识分子

  宋朝有很多帝王的书画都极漂亮,诗也写得极好,他们知识分子的角色比唐朝还明显。因为他们本身对美学的重视与修养,使宋朝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流的知识分子。范仲淹、欧阳修、王安石、苏东坡都不是艺术家,都是为官的人,可是他们都有美学修养。范仲淹有一段时间是边防司令,可是读《岳阳楼记》时我们完全忘了他是做官的人,他写对大自然的观察,完全是诗人、画家的身分。宋朝的知识分子常常不觉得他是一个政治的管理者,而是一个情怀的释放者。

▲ 宋徽宗《千字文》

  唐宋知识分子美学修养和事功是合在一起的。王安石和苏东坡是当时新旧党争的两个代表人物,可是他们私下是可以一起下棋作诗的好朋友。在人的世界,他们彼此欣赏,在政治的世界、他们对立分歧。我一直希望台湾有这样的事,因为这才是知识分子的典范、人的典范。

  司马光和王安石政治上也是对立的,司马光从官场上退下来,花了十九年,写了本《资治通鉴》,为历史留下一部书,这并不是“失意”,因为知识分子的终极关怀,本来就不是做官。王安石死后,司马光重新执政,他马上召苏东坡写王安石的祭文,他们不让小人落井下石,要肯定王安石的作为,我们看到美学修养不只是写诗,它其实是一个人性情上的恢复,性情上的包容、宽容、大器。

  因为新党的关系,苏东坡一直被下放,乌台诗狱时,对他是个考验,当自己被否定时,苏东坡反而找到了他的生命座标。他流放到黄州时,一天喝了酒,被别人推倒在地上,一瘸一瘸地回家,他却写信给朋友说“自喜渐不为人知”,回家后写下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他忽然发觉,没什么好争夺的。苏东坡从那个时候救回了他自己,他最好的作品都是这时候写出来的。此后,他的命运并没有好转,可是他却越贬越高兴,当惩罚不再是惩罚时,生命就可以海阔天空了。

▲ 茶席之境

  我们看到美学修养其实是一种生命情境,为自己找回本性并不难,因为它本来就存在,只是读书读得太多,把它扭曲、污染了,所以《道德经》里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书要越读越多,可是要把知识分子的骄傲拿掉,把谦卑完成,回到很自在的状况。

  理性与感性下面,我很想用一首常和朋友聊的诗,谈谈中国知识分子美学修养中,最完美的生命情操,也对今天理性与感性的平衡的话题做一个结束。这是唐朝诗人张籍的《节妇吟》:“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你知道我有丈夫,可是你送了我一对明珠。一个难题出现了,这女子的第一反应很有趣,她说“感君缠绵意,系在红罗襦”,她非常感动,于是把明珠系在红裙子上、很珍惜、眷恋的感觉,这是一种情感的释放。可是她又有点不安“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她的家世很好,是有礼教的,丈夫是朝廷中有头有脸的人物。

  这两句的回答是理性的,不同于上两句的感性。接着她要拒绝了,可是她拒绝得非常委婉,“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她说,我知道你是个光明磊落的人,可是我与我的夫君也决心同生共死,所以结论是“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我把你送我的明珠还你吧,为什么未婚时没有碰到你?

▲ 宁波四明香堂

  人有现实中的缘分,也有不可解的缘分,虽是不可解,可是仍然很值得珍惜,可是理性与感性要能平衡,才可以有美学修养,来处理生命中常常出现的两难,这种两难成为一种对知识分子美学修养的考验,创造美学修养是知识分子追求知识的起点,也同样是终极关怀。

  我们共同希望这个社会上的知识分子,能找回美学修养,它不仅是对音乐、美术的喜爱,同时要把美学修养变成情感性的、对待人的态度,也就是一种关照与尊重,它同时具备了情感的敏锐度和理性的节制。

  我觉得情感的丰沛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了情,理性只是干枯的僵化的教条而已,要知道什么是爱、关心、牵挂、眷恋,然后理性发生作用,把情感处理得好、处理得当,生命才圆满。

文章来源:发现未知之美 走寻

2017年8月5日更新 

 

 

 

  语言(音)的力量不可思议的大。当有些人听了某人的负面语言后,出现无精打采。茶饭不思。心情很不开心。甚至走极端自杀等种种情型都有。这是语言的负面力量的作用。相反正面的力量:当听到正面语言会出现:心情愉快。整天笑咪咪。看了谁都顺眼。充满了正能量。甚至有些人从此命运改变。乘风破浪。勇往直前。直达自己心中理想的未来目标。所以善用语言(音)力量是十分重要的。以上分享给您(大家)的这个语言(音)。这是无量寿佛对十方世界十方众生特别的大爱。充满了无穷无尽的正能量及大智慧。我也是近半年多的时间在老师的介绍后开始听。有空余或无聊时间不浪费就听这个神奇的语言(音)。感觉对身心健康的确很有益。就让老母亲也听。母亲也说有好处。身心会比较自在。能令母亲身心安康也是我最大的期待。这样我在外也会比较安心。后来孩子上小学一年级。学习感觉比较吃力有些跟不上。请教老师后说能帮孩子(开智慧)提高学习能力。后面也让孩子有空也听这种神奇的语(音)言。不久孩子学习真的进步了(英语)。有时还经常和处婆讲英语。所以当我有空时在听这种语言(音)时。声音发出一种音波触及身心。有如在按摩身心。有种正能量在不断的传递给我。身心就会比较自在。之前我在平时没事时蹲在地上时间太久。起来后会头晕。现在再这样就没事了。健康度会比以前好。所以也非常感谢分享给我这么好语言(音)的老师。就如老师对我的无私分享一样。我也要学习老师不能自私不把好处受益之处分享给大家(有缘的您)。让更多的人也受益。以回报老师无私的爱心。

 

 

  

 

虚云老和尚:一切事处勿被境转,是非动静都好参禅

 

 

云居山方便开示 四月十七日(1955年6月7日)

  世界上人,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也少他不得。人道如此,其余五道亦是一样。飞禽走兽,虎狼蛇鼠,都要安身住处,要羽毛为衣,也要饮食。衣食住三事本是苦事情,为佛弟子不要被他转。佛初创教,要比丘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虽减轻了衣食住之累,但还是离不了他。现在时移世易,佛弟子也和世人一样为衣食住而繁忙,耕田插秧一天到晚泡在水里,不泡就没有得食。春时不下种,秋到无苗岂有收入?可见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要花时间,费工夫,劳心力,才有收成。为佛弟子,岂可端然拱手,坐享其成?

  古人说“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还要为道求出生死,因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但修道这件事,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处一切事勿被境转。

  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秧了以后要薅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

  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才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嗔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它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余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什么眉毛长、牙齿短,张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拾得大士传的弥勒菩萨偈曰:“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者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这是一切处都修道,并不限于蒲团上才有道,若只有蒲团上的道,那就要应了四料简的“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

  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有时说好说歹的,打破此关,就无烦恼。说我好的生欢喜心,就被欢喜魔所惑,三个好,送到老。说我不好的,是我的善知识,他使我知过必改,断恶行善。衣食住不离道,行住坐卧不离道,八万细行,不出四威仪中。古人为道不虚弃光阴,睡觉以圆木作枕,怕睡久不醒,误了办道。不独白日遇境随缘要作得主,而且夜间睡觉也要作得主。睡如弓,要把身变成弓一样,右手作枕,左手作被,这就是吉祥卧。一睡醒就起来用功,不要滚过去滚过来,乱打妄想以致走精。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才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婊子房里,都好参禅,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

  文章来源:禅林网   

  2017年9月25日更新

 

 

 

 

 

梦参老和尚:《金刚经》是救命真经!

 

 

梦参老和尚

  文/梦参老和尚

  这部经在我们一般的说为救命真经,这个救命啊,不是救我们的色身性命,是救我们的法身慧命,所谓救命经啊,因为我们都迷了,迷了我们的真心,迷了我们的性体,这部经能启发我们,能够使我们恢复本性。

  金刚

  “金刚”呢,是宝贝,咱们都知道金刚钻石它能破坏一切物质,咱们经常说金刚钻啊,就是这个意思,它很坚硬,一切物质不能破坏它,它坚、利、明。坚,指坚固,它的体非常坚固。利,是锋利,能破坏一切。

  在众生本具的,诸佛成就我们的那个般若波罗蜜的智慧德性,无法形容,于是历代祖师、西天东土的诸位大德说这部般若波罗蜜经时,加个金刚来形容,一者拿金刚来做比,意思是那个般若智慧呢就像金刚一样。

  这个形容虽然不很恰当,但没有另外的一个更好的形容了,再者以示区别,它不是心经。

救命真经金刚经

  般若

  “般若”的涵义:般若是印度话,不是中国话。印度叫般若,华言即智慧。这智慧是说我们每一位都有与佛无二无别的平等智慧。那是实相为体,般若体是实相啊,不是本具有的,是修成的。

  虽然是六道轮转,而它没受损害。不为一切事物所伤害,拿金刚形容般若就是这个意思啊。

  其实我们在天、人、阿修罗、地狱、恶鬼、畜生,在这个六道轮转当中,体性不失,没受伤害。就像金刚那么坚固似的,这就是般若。

  但是般若的涵义很多,这是体。它还有用啊,用就是观照的意思。观照是能破一切惑,用你观想的力量,照破一切无明黑暗。

  用般若,我们的惑业、一切的灾难,都能断除,都能照破。用智慧,一切烦恼都能消灭。就像这部经用金刚来形容。能破坏一切烦恼,不让烦恼把你迷惑。这是般若意。般若就是智慧。懂得这个意思就行了。

破惑

  波罗蜜

  “波罗蜜”就是这个智慧,般若的功能。这个般若的功能,能达到什么呢?能够把我们这些在生死此岸的凡夫,苦难的凡夫,运送到般若的彼岸。

  我们现在在生死轮转当中,就是在生死海中。能渡到智慧的彼岸,断除一切烦恼流,达到涅槃,这叫波罗蜜。

  

  “经”不是印度话,经是中国话,比如咱们有四书五经。汉代,佛教传入中国,皇帝跟大臣想用我们中国的经典来形容佛经。用我们本土这个常用的“四书五经”的这个“经”来形容佛所说的法。

  由于这个经呢像一个镜子,能照一些形象,我们金刚般若波罗蜜啊,是我们心中的形象。

  经者,法也,法乃不变义。经常不变,就是说我们佛所说的法,佛法界、菩萨法界、声闻缘觉法界、四圣法界如是,六道轮回亦如是。圣人四法界,凡夫六道轮回是六凡法界,合起来十法界。这是十界众生共所遵守的。

  轨持,从文字上讲,轨生物解,任持自性。有个轨道所循,你就顺这个轨道走。能使众生明白,悟解就是能使众生开悟。能够明白,能够使你自性发挥出来,保证你自性不失。

  常,乃过去的法则,就像人生了必定死。这是固定的法则。这是经常不变的,还有不死的吗?没有,万古不异的常道就是常。就叫经。

  又者经当路径讲,就是这一法是入圣道的,必须得经过般若的智慧。所以把它合起来,叫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就是讲怎么样入佛入圣道的,凡夫不是要了生死吗?了生死你就按着正常的道路走,你能达到出离生死。金刚般若波罗蜜就是我们了生死的要道。

  我们现在能够听到般若波罗密经,能够听到《金刚般若波罗蜜经》这个名字,还不说你内容理解,你就能听到一个名字,你也不是一生二生三四五生啊,是千万生种的善根啊!

  为什么?咱们这儿已经离佛二千五百多年了,在另一种算法三千多年了,不是一个五百年了,已是五个五百年,六个五百年了,你还能听到《金刚经》,你不谤毁,还信,功德就无量。

  本文节选自梦参老和尚《金刚经讲记》,2009年讲于云居山真如禅寺,腾讯佛学整理发布。

  2017年9月26日更新

 

 

 



  林家樂的武學
 

人生说开始就开始,一边做一边修正!
等到你完全准备好的时候,趋势过了,你已经是出局了!

马云, 打套拳来看看!他没有犹豫便打了起来。
有人问他:你有没有考虑到别人在耍你?
他回答很简单:市场有需求,我就做了!如果我不做,机会可能是别人的了!
(網絡摘語)

 
Copyrights by 林家樂.com 2017.5.10 改版 All Rights Reserved.